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时间:2019-05-13 23: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第一篇: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研究决定,在总结以前年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现对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业部门行业技术优势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化设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抓住关键、系统谋划、综合设计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

二是菜单式选项。对照整体化设计的建设内容、循环模式与项目基础条件,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循环模式通畅。

三是区域性推进。在县域内选择核心区域整体推进,力争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乡镇,并向周边辐射带动。

四是市场化运作。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2017年-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绩效目标

以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为目标,建立起养分综合管理计划、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指标体系等管理制度,使循环模式、技术路线、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四者有机结合,区域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实现“零”增长;畜禽粪便、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等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达到30%以上;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资源节约、生产清洁、循环利用、产品安全。

二、主要建设内容

按照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建设原则上须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三部分内容,同时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在具体项目设计时,项目单位可根据区域和自身条件,在完整设计的项目建设内容中,围绕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关键技术,进行菜单式选择和搭配。

(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根据养殖场清粪工艺、配套农田消纳面积等,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几种循环利用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1.种养一体化模式。针对周边配套农田、山地、果林或茶园充足的养殖场,对养殖粪便通过沼气处理或氧化塘处理,处理后的肥水浇灌农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和粪便污水“零排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厌氧发酵装置、好氧处理设施、沼液或肥水的贮存设施、输送设备、田间利用管网与配套设施等。

2.“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即改水冲清粪或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刮粪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采取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等措施,畜禽粪便经高温堆肥后生产有机肥,养殖污水经过氧化塘等处理后浇灌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造雨污分离管道系统,购置机械清粪设备、固液分离设备、固体粪便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系统、污水氧化塘处理贮存设施、肥水输送和农田利用设施等。

3.污水深度处理模式。采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通过高效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工艺,提高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实现达标排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和预处理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处理池、多级生物净化塘、消毒池、膜生物反应池等设施,以及污水泵、固液分离机、曝气装置等配套设备。

4.养殖密集区废弃物集中处理模式。对固体粪便采用粪车转运-机械搅拌-堆制腐熟-粉碎-有机肥的处理工艺,提高肥料附加值;对养殖污水采用养殖场污水暂存-吸粪车收集转运-固液分离-高效生物处理-肥水贮存-农田利用的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场粪污暂存设施、粪污转运设备、有机肥生产设施、污水高效生物处理和肥水利用设施等。

(二)农副资源综合开发

对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副资源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农副资源饲料化。因地制宜完善农副资源收集、储存和运输体系,针对不同的资源种类,采取脱水干燥、生物发酵、全株青贮等适宜加工方式,生产养殖饲料、蛋白原料或全混合日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库房、原料堆场等农副资源收贮设施设备,原料加工厂房、饲料加工车间、成品库房等农副资源饲料化加工设施设备,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装置等。

2.农副资源肥料化。对农作物秸秆采取直接还田、腐熟还田、堆肥还田等技术,实现肥料化利用;对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采取混合堆沤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机械、腐熟菌剂,以及原料收集、转运、粉碎、烘干、翻抛、包装等有机肥生产加工成套设施设备等。

3.农副资源基料化。以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副资源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牛粪、麦麸、豆饼等氮源,生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一定营养的有机固体物料,用于生产食用菌等。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质原料制备车间、基质生产和储存车间、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种制备、灭菌、接种等机械设备等。

4.农副资源燃料化。以农副资源为原料,生产颗粒、块状、棒状等成型燃料,或者转化为清洁可燃气体,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能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原料堆场、燃料生产加工车间、燃气输送管道系统等设施,粉碎、成型机械和储气、除尘、计量、专用炉具等设备。

(三)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重点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农田保育、稻渔生态种养、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等设施,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与清洁化。

1.标准化生产设施。围绕节水、节肥、节药,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主要内容包括温室大棚、处理车间、储藏库等建设,开展排灌渠系、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田间工程,改造提升输变电线路、电增容设备、围墙等辅助设施,配备高效施肥节水设施与病虫害生态防治设施等。

2.农田保育设施。根据作物种类和肥料用量,建设田间有机肥储存池,将沼渣沼液、堆沤肥料等有机肥源进行分区储存,方便施用,解决有机肥施用季节性问题。建设田间化学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定点收集废旧地膜、农药和肥料包装物等,定期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推广土壤深耕、覆盖免耕、有机无机肥料配合应用等技术,改善土壤环境,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提升土壤微生态功能。

3.稻渔生态种养设施。在水网稻田、冬闲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区域,开展稻-鱼、稻-蟹、稻-鳖、稻-虾、稻-鳅等稻渔生态种养基地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沟坑工程、稻田整治、“三防”(防逃、防虫、防害)设施等田间工程,水产品育肥、暂养、越冬等配套池塘或温室车间、检测室、加工车间及库房等土建工程,及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捕捞、加工、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4.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设施。因地制宜开展沟渠整理,规范沟渠结构,清挖淤泥,加固边坡,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格栅和透水坝。实施坡耕地氮磷拦截再利用,建设坡耕地生物拦截带和径流集蓄再利用设施,降低农田排水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

三、扶持区域、申报对象与条件

(一)扶持区域

项目所在区域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并且农业发展思路清晰、主导产业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良好、循环模式相对成熟。基本条件如下:

1.县(市)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稻渔生态种养等相关规划;

2.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过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

3.对农牧渔业大县,以及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及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循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适当向中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地区倾斜。

(二)申报对象与条件

分为两类:

1.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

(1)申报方式:申报对象可单独申报项目或联合申报项目。

(2)申报条件:申报对象须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通过信用中国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查询,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具有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技术力量;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2.县乡人民政府

(1)申报方式:县乡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申报方案,明确实施范围、循环模式、建设主体、建设内容、运营机制、资金测算、资金来源等。

(2)申报条件及有关要求:申报项目的县乡政府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县乡政府自身未被列入监管黑名单。

县乡政府只负责项目申报及项目实施的组织和协调,不能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三)投入规模

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控制在1000万元左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比例高的省份可适当降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全部财政资金投入控制在1500万元左右)。地方财政投入比例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原则上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政策执行。

条件基本具备的省份,每年安排项目不超过3个;条件较好的省份可适当增加项目个数,但最多不超过6个。

项目建设期为1年。

四、管理要求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将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省级部门。

1.省级农业部门根据中央财政资金控制规模以及其他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要求,牵头组织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工作,严格把好项目申报和立项审批关(农业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项目时应征求同级相关部门意见)。项目确定立项前要在省级农业部门官网上公示至少7个工作日;项目确定立项后要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联合上报农业部和国家农发办备案,及时批复项目实施计划。财政(农发)部门要落实好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农业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对本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模式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和优化,持续推进。

2.项目申报单位要科学制定并认真填报项目绩效目标,省级农业(畜牧、水产)部门、财政(农发)部门要加强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和管理工作,将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上报农业部和国家农发办审定;定期跟踪监控项目绩效实现情况,改进项目管理,确保实现项目绩效目标。

3.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在建设期间不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和评价,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加大对工作绩效较好省份的支持力度,对不及时批复项目计划、项目监管问题多、不履行验收职能的省份将暂停项目申报资格。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项目申报指南

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

为做好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申报工作,我们组织编制了《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电子版见http://www.xiexiebang.com/),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附件: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着力建设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木本油料等林产品有效供给;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二、建设范围和重点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分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

1、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重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多种治理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适宜地区和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竹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提高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2、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市)。重点建设太行山区生态屏障,搞好海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恢复植被,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通过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生态经济林,提高林区林农收入。

3、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

(1)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重点以改良土壤和遏制土地沙化为目的,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通过林粮、林果、林草等间作,改良沙化土地,提高平原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重点地区沙地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采用封沙与人工造林结合的方式,加强林灌草植被建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林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扩展。支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治沙成果。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扶持项目以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为主,兼顾木本粮食、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花卉示范基地。

1、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油茶、核桃、油橄榄基地,在适宜地区适当发展长柄扁桃等其他木本油料产业。

(1)油茶基地建设

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建设油茶林基地。要着力加强现有油茶低产林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油茶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2)核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加强核桃基地建设。要对现有的核桃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高效核桃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核桃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新造核桃林的抚育管理。

(3)油橄榄基地建设

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适宜地区,建设油橄榄生产基地。要对现有的油橄榄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橄榄示范基地,引用适生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新造油橄榄林的抚育管理。

2、木本粮食示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扶持红枣、板栗、柿子、仁用杏等木本粮食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推广应用新品种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木本粮食产业生产示范基地。

3、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蓝莓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等,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切实加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4、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果、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缩短林业生产周期,解决农民经营林业长期没有收益的问题,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5、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现代化花卉基地,积极发挥地域优势,通过科学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高花卉产业档次和产品质量,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项目建设区域范围明确,相对集中连片,具有较好地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100万元。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扶持对象: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2010年1月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2010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120万元,自筹资金(不含银行贷款)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

扶持对象: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基层林业专业技术推广组织、林业科研单位、经济林生产企业(重点支持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

四、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的整地、植苗、封育、幼林管护、低效林改造及所需的种子、苗木、苗圃建设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等。其中用于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等投资不应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经济林种植所需排灌、林道、平整土地,输变电等附属设施,种子、种苗购置的补助以及植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营造林管理,产品整理、分级、清洗、包装等产后处理以及初加工所必需的设备等;花卉种植所需的温室大棚;前期工作和必要的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等。

五、申报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上报材料。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建议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林业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文本编制详细内容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和<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函》(规山函[2011]80号),也可到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公告公示栏下载。

(二)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省级林业、财政部门要对所申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逐级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于近期下达各部门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各地应在国家林业局下达2012年项目申报通知后,于8月15日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申报项目。报国家林业局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简表。

第三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二、建设范围和重点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分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

1、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重庆等省(市)。重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多种治理措施,以营造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在造林林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树种,力争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市)。重点建设太行山区生态屏障,搞好海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要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低效林改造恢复植被,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要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生态经济林。

3、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1)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重点以改良土壤和遏制土地沙化为目的,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并通过林粮、林果、林草等间作,改良沙化土地,提高平原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重点地区沙地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采用封沙与人工造林结合的方式,加强林灌草植被建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林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扩展。同时,鼓励在适宜地区种植沙生经济作物,科学发展沙产业。支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治沙成果。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以木本粮油,特别是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为主,加强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1、木本粮油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扶持油茶、核桃、油橄榄、红枣、板栗等主要木本粮油品种。

(1)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油茶基地建设

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重点发展油茶基地建设。要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油茶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 产栽培技术,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加强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核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加强核桃基地建设。要对现有的核桃低产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核桃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高效核桃林示范基地。

油橄榄基地建设

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适宜地区,建设油橄榄生产基地。要对现有的油橄榄低产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引用适生高产新品种,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橄榄示范基地。

(2)其他主要木本粮油示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扶持红枣、板栗、柿子、仁用杏等主要木本粮油品种示范基地建设,要积极选育良种,推广应用新品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木本粮油产业生产示范基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2、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蓝莓等干鲜果品及木本药材等,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切实加 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3、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

鼓励支持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以及国有林场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鼓励和扶持有示范带动作用、能增加林区(林场)职工就业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基地,逐步增强国有林区(林场)经济发展活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职工增收。

4、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要以现代化高效花卉基地建设为重点,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树立品牌创优意识,严格执行行业或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发挥地域优势,实行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高花卉产业档次和产品质量,扩大我国花卉产业的国际影响。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项目建设区范围明确,并且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2000亩,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在项目县布局上 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扶持对象: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应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连续经营两年以上,依法纳税,资产状况良好,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自筹资金的比例,对于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70%;其他单位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国家鼓励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扶持对象: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基层林业专业技术推广组织、省级及以下林业科研单位、经济林生产企业(重点支持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

四、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的整地、植苗、封育、幼林管护、低效林改造及所需的种子、苗木、苗圃建设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等。其中用于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等投资不应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资金用于直接生产的不低于70%。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林种植所需的整地、植苗、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等;经济林产品整理、分级、清洗、包装等产后处理以及初加工所必需的设备;花卉种植所需的温室大棚等建设。其他资金可用于林道、输变电、排灌等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前期工作和必要的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等。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

五、申报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上报材料。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上报由具备林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详细内容参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见附件2)。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林业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内容参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写参考大纲”(见附件3)。

(二)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汇总、筛选和评估,形成备选项目。省级林业、财政部门要对所申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逐级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估责任制,明确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责任。

(三)国家农发办将于近期下达各部门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各地应在国家林业局下达2011年项目申报通知后,于8月底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申报项目。报国家林业局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农发办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项目简表。

第四篇: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结合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林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强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生产示范基地,提高木本油料等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加强科学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建设一批区域骨干性、示范指导性项目,改善和提高农林业生产条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林业发展。

二、建设范围和重点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在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中区,要以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并处理好与农田防护林的关系;在生态脆弱、资源承载能力较差地区,开展防沙治沙等示范工程,以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在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区,开展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相互衔接试点工作。

1.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重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多种治理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适宜地区和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竹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提高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2.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市)。重点建设太行山区生态屏障,搞好海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恢复植被,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通过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生态经济林,提高林区林农收入。

3.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1)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重点以改良土壤和遏制土地沙化为目的,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通过林粮、林果、林草等间作,改良沙化土地,提高平原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重点地区沙地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采用封沙与人工造林结合的方式,加强林灌草植被建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林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扩展。支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治沙成果。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重点扶持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兼顾林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等示范基地,提高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额度。积极鼓励开展“一县一特”试点工作,有条件的省可选择1-2个县、每县扶持1个木本油料(或林下经济)品种,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拟定分年实施计划,通过集中、连续扶持,建成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基地,在适宜地区适当发展长柄扁桃、山桐子等其他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1)油茶基地建设

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建设油茶林基地。重点建设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同时,要着力加强现有油茶低产林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和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油茶良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2)核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加强核桃基地建设。要对现有的核桃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高效核桃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和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核桃良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新造核桃林的抚育管理。

(3)油橄榄基地建设

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适宜地区,建设油橄榄生产基地。要对现有的油橄榄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橄榄示范基地,引用适生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新造油橄榄林的抚育管理。

(4)油用牡丹基地建设

在有关试点地区,扶持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配套相应丰产栽培技术,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建设高产、优质油用牡丹示范基地。

(5)长柄扁桃和山桐子基地建设

在陕西、四川等适宜发展区,扶持长柄扁桃和山桐子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配套相应丰产栽培技术,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建设高产、优质示范基地。

2.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

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解决农民经营林业长期没有收益的问题,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3.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蓝莓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等,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切实加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项目建设区域范围明确,相对集中连片,具有较好的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为120—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扶持对象: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为龙头企业的: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2012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项目建设单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应在2012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盈余返还机制科学可行,经营状况良好,2012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的50%,运营规范、农户社员规模较大和示范带动作用强。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为150—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自筹资金(不含银行贷款)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林场、苗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重点支持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企业。

四、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育苗、项目管理费、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标识牌建设、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标识牌建设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五、申报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上报材料。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建议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文本编制详细内容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和<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函》(规山函[2011]80号)(文件见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公告公示栏)。

(二)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认真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省级林业、财政部门对所申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逐级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三)国家农发办将于近期下达各部门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各地应在国家林业局下达2014年项目申报通知后,按要求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申报项目。报国家林业局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农发办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

第五篇: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最终)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做好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工作,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科学选项,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文件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或见http://www.xiexiebang.com)。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附件: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5年9月

日 附件

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新时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维护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为亮点,围绕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安全和维护国家粮油供给安全,建设国家储备林和木本油料示范样板;围绕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建设防沙治沙示范样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样板。加强项目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减少项目数量,提高项目标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林业建设的先锋队。

二、建设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包括国家储备林项目和防沙治沙项目。

国家储备林项目区为: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防沙治沙项目区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及新疆兵团。

主要内容为营造林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

——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内容为: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和省级国家储备林规划,主要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等集约经营措施,着力培育中短周期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营造林必须采用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2年生以上良种壮苗。人工造林投入标准不低于2000元/亩,现有林改培投入标准不低于1000元/亩,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项目申报要编制3年总体规划,批复后分3年建设完成,每年根据建设任务安排投资。

——防沙治沙项目建设内容为:结合全国防沙治沙规划重点区域,主要采取人工造林(草)、封山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建立防风固沙体系。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投入标准根据营造林工程实际合理确定。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结合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油茶、核桃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适于当地生长并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林树种。

主要内容包括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干鲜果品等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建设。其中:

——木本油料示范项目:重点加强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长柄扁桃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突出高标准示范,营造林必须采用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2年生以上良种壮苗,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抚育管理。油茶基地建设要参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建设指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建设指南>的通知》(办规字【2012】226号),其他木本油料要参考执行。

——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区域特色优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红枣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三、扶持对象和条件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国家储备林项目扶持对象为国有林场,防沙治沙项目扶持对象为县级林业局或林场。国家储备林单个项目中央投资400—600万元,防沙治沙项目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国家储备林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30%。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扶持对象为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以及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林

(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项目单位为龙头企业的: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2014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鼓励扶持中央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

——项目单位为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的: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承建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盈余返还机制科学可行,经营状况良好,社员数量不低于30人。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50%。

——项目单位为专业大户、家庭林(农)场的:应经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等有权部门登记或备案,诚信记录良好。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50%。

四、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低效林改造,规划或项目建议书编制费,作业

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工程监理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中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需上报3年总体规划,防沙治沙项目需上报项目申报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二)申报程序

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报书、规划)进行认真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省级林业部门组织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国家农发办将于近期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各地应在国家林业局下达2016年项目申报通知后,按要求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申报项目。报国家林业局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总体规划;报国家农发办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

下载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关于印发《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08年6月4日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计开函[2008]87号) 为做好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规山函[2011]94号 为做好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申报工作,我们组织......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 申报指南》的通知 规山函„201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厅(局)、财政厅......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2011年5月24 来源:财政厅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

    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快来呀!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开始啦。。。 2014-05-10韩晓雨农合论坛 201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按照滚动计划方式进行管理,不再发布2015年项目申报指南。 2015年......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农办计[201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农科院、财政厅(局),新疆生产......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07月04日 00:00 农业部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7月04日 00:00 农业部网站 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