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报告摘要
牙科陶瓷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行业分类
第一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经济运行环境
第一章 牙科陶瓷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研究 第一节 牙科陶瓷行业全球市场总体发展概况
一、2007-2012年全球牙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三、全球牙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研究
一、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历程
二、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
三、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特点及主要问题
第二章 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发展环境研究 第一节 宏观政策环境研究 第二节 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第三节 国际贸易环境研究
第四节 中国牙科陶瓷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第三章 牙科陶瓷行业主导驱动因素研究 第一节 国家政策导向
第二节 关联行业发展对牙科陶瓷行业的驱动 第三节 行业技术发展
一、行业技术现状
二、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牙科陶瓷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业竞争对牙科陶瓷行业的驱动 第五节 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
第二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四章 牙科陶瓷行业市场研究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市场规模
一、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二、牙科陶瓷行业市场饱和度
三、影响牙科陶瓷行业市场规模的主要因素
四、2013-2018年牙科陶瓷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第二节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第三节 市场特点
一、牙科陶瓷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二、竞争差异化现状及趋势
第五章 区域市场研究
第一节 各区域牙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各区域市场特征
第三节 各区域牙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 重点省市牙科陶瓷行业发展状况研究
第三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供给研究
第六章 牙科陶瓷行业生产研究
第一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第二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产能及增速 第三节 影响牙科陶瓷行业生产的因素 第四节 牙科陶瓷行业生产区域分布
第五节 2013-2018年牙科陶瓷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第七章 重点子行业市场研究 第一节 子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子行业发展特征
第三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主要细分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第四节 子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供需研究
第八章 牙科陶瓷行业进出口状况研究 第一节 出口现状及趋势研究
一、2007-2012年牙科陶瓷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率
二、国外市场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数量、金额)
三、经营国外市场的主要企业
四、2013-2018年牙科陶瓷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率预测 第二节 进口现状及趋势研究
一、2007-2012年牙科陶瓷产品进口量值及增长率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牙科陶瓷行业主要进口产品品牌
三、2013-2018年牙科陶瓷产品进口量值及增长率预测
第九章 牙科陶瓷行业供需研究 第一节 牙科陶瓷行业供需现状
第二节 影响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供需趋势预测
第五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产业链研究
第十章 牙科陶瓷上游行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原材料市场对牙科陶瓷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上游行业供给情况 第四节 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牙科陶瓷下游行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下游行业对牙科陶瓷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牙科陶瓷替代品行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替代品种类
第二节 替代品对牙科陶瓷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替代品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
第六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竞争趋势研究
第十三章 牙科陶瓷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2011年重点牙科陶瓷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节 行业市场集中度 第三节 行业竞争组群 第四节 潜在进入者 第五节 替代品威胁 第六节 供应商议价能力 第七节 客户议价能力
第八节 牙科陶瓷行业竞争关键因素
一、价格
二、渠道
三、产品/服务质量
四、品牌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七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标杆企业调查研究
第十四章 牙科陶瓷行业标杆企业调查研究 第一节 *****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牙科陶瓷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三、企业生产分析
四、营销与渠道分析
五、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研究
六、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第二节 *****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牙科陶瓷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三、企业生产分析
四、营销与渠道分析
五、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研究
六、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十节 *****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牙科陶瓷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三、企业生产分析
四、营销与渠道分析
五、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研究
六、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第八部分 价格、渠道、用户研究
第十五章 牙科陶瓷行业产品价格研究 第一节 价格特征
第二节 主流品牌产品价位 第三节 成本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第四节 其它经济因素对牙科陶瓷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第五节 牙科陶瓷行业价格策略研究
第十六章 牙科陶瓷行业渠道研究 第一节 渠道格局 第二节 渠道形式 第三节 渠道要素对比
第四节 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七章 牙科陶瓷行业用户研究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用户认知程度 第二节 用户关注因素
一、功能
二、质量
三、价格
四、外观
五、服务
第三节 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九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财务指标分析研究
第十八章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销售毛利率 第二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销售利润率 第三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第四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第五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产值利税率 第六节 2013-2018年牙科陶瓷行业盈利能力预测
第十九章 行业成长性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 第三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固定资产增长分析 第四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 第五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利润增长分析 第六节 2013-2018年牙科陶瓷行业增长预测
第二十章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第二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第三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第四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第五节 2013-2018年牙科陶瓷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二十一章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第二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净资产周转率分析 第三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第四节 2007-2012年牙科陶瓷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第五节 2013-2018年牙科陶瓷行业营运能力预测
第十部分 牙科陶瓷行业风险及建议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十二章 牙科陶瓷行业风险分析研究 第一节 牙科陶瓷行业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二、汇率波动风险
三、宏观经济风险
四、宏观政策风险
五、区域经济波动风险
第二节 牙科陶瓷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一、上游行业风险
二、下游行业风险
三、其他关联行业风险
第三节 牙科陶瓷行业政策风险
一、产业政策风险
二、贸易政策风险
三、环保政策风险
四、区域经济政策风险
五、其他政策风险
第四节 牙科陶瓷行业市场风险
一、市场供需风险
二、价格风险
三、竞争风险
第五节 牙科陶瓷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十三章 有关建议
第一节 牙科陶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二、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三、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四、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第二节 牙科陶瓷企业营销策略
一、价格策略
二、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三、促销策略
四、服务策略
五、品牌策略
第三节 牙科陶瓷企业投资策略
一、子行业投资策略
二、区域投资策略
三、产业链投资策略
第四节 牙科陶瓷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策略建议
一、战略建议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财务策略建议
主要图表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11-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1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销售量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库存量 图表:2011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11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11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速动比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销售毛利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流动比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存货周转率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出口地区分布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进口量及进口额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进口区域分布 图表:2007-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11-2012年中国牙科陶瓷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点击:389添加时间:2012-04-14信息来源:陶瓷信息报
http:///shownews.asp?ch=192&BM=3971&id=11406
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陶瓷(包括工艺美术陶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协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 年我国建筑陶瓷砖的产量75.7566 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为1.7784 亿件;日用陶瓷年产量达270亿件,其中艺术陶瓷产量50多亿件。我国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都是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消费大国与出口大国。
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产品,每年消耗大量的陶瓷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主要是各种矿物原料:粘土、长石、石英、滑石、瓷石、透辉石、硅灰石等。陶瓷砖产品平均每平方米消耗25公斤原材料计,2010年75.76亿平方米的陶瓷砖将需要1.9亿吨陶瓷原材料。计上1.78亿件卫生陶瓷、270亿件日用陶瓷(包括工艺美术陶瓷)以及没有计入的琉璃瓦、西瓦等陶瓷产品,估计目前我国传统陶瓷行业每年消耗各种陶瓷矿物原料约3亿吨。
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琉璃瓦西瓦产品基本都是上釉产品,陶瓷砖产品至少三分之二也是上釉产品,而三分之一没有上釉的产品普遍大量使用坯体色料,可以说陶瓷色釉料几乎使用在每一件陶瓷产品中。近几年随着仿古砖产品的流行,仿古砖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大,陶瓷砖产品中上釉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陶瓷色釉料的品种、用量都在不断增长。最近全抛釉产品、微晶产品及喷墨印花的流行,不仅增加了新的色釉料品种,也大大提升了色釉料的用量。中国75.76亿平方米陶瓷砖的产值约2500亿元的产值,色釉料约占总产值的8%~10%,粗略估算我国陶瓷砖方面色釉料的产值约为200~250亿元,如果涵盖卫生陶瓷、日用陶瓷,我国陶瓷色釉料的市场总量约300亿元。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陶瓷产品所需的色釉料等装饰材料基本上由陶瓷生产厂家自行生产,自给自足。90年代开始,中国陶瓷色釉料的生产和供应开始进入专业化轨道,并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从陶瓷生产厂家中分离出来,成为陶瓷生产厂家的原辅材料供应商和陶瓷色釉料专业生产厂家。尽管如此,陶瓷色釉料专业化生产制造的进程仍处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部分的陶瓷色釉料生产制造还是陶瓷生产厂家自行生产,自给自足。由于中国陶瓷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大国,陶瓷色釉料产品也是世界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色釉料出口大国。目前我国拥有各种色釉料生产制造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约500多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佛山、潮州与山东的淄博。广东、山东两省的色釉料企业占全国色釉料企业总数的60%以上。
中国陶瓷色釉料行业进入门槛低(投资、技术、环保等),整个行业大多数为小企业,小企业多而分散,很多色釉料生产小企业仅靠一两个色釉料品种以及相应的几个陶企业务关系而生存,同时由于大多数陶瓷企业货款支付滞后,甚至拖欠货款,信用欠缺,而导致色釉料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不仅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也导致企业研发资金不足,产品质量控制升级及新产品研发得不到保证。陶瓷色釉料企业厂家多规模小分散几乎成为这个行业目前的特点。目前年销售5亿元的色釉料企业甚少,销售3亿元的色釉料企业就是大企业。这种行业状况与欧美国家的陶瓷色釉料行业大相径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色釉料出口国,2010年各种色釉料出口20.6万吨,出口金额1.62亿美元。出口平均单价790美元/吨(折合每吨人民币5290多元),广东、山东两省的色釉料企业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以上。
陶瓷色釉料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1.规模以上色釉料企业分布情况
全国规模以上的色釉料企业有五百多家,其中:广东省有218家,山东省有142家,福建省有31家,江西省19家,湖南省有34家,江苏省有18家,河北省有14家,其余省份共有51家。
色釉料企业主要分布在全国的三大陶瓷产区:广东的佛山陶瓷产区有118家,广东的潮州陶瓷产区有74家,山东的淄博陶瓷产区有125家,三大产区共有色釉料企业317家,占全国规模以上色釉料企业的60%以上。(主要生产企业介绍见附录1)
2.2.陶瓷色釉料行业组成与产品结构
从表面上来讲,陶瓷色釉料行业由用于陶瓷的色料与釉料组成。而实际还是由很多分支组成,如色料方面,有:坯用色料、釉用色料、包裹色料等;釉料方面,有:生料釉、熔块釉、底釉、花釉、全抛釉、金属釉、闪光釉等;在熔块方面,有:透明熔块、乳浊熔块、微晶熔块等;还有:硅酸锆、干粒(干粉釉)、喷墨印花墨水、印油等等通常都划入陶瓷色釉料行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色釉料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在大部分色釉料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目前除喷墨印花的墨水还主要依赖进口外,其他陶瓷色釉料产品都已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国内陶瓷色釉料企业可以说品种齐全,各有专长,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如:成釉,也叫成品釉,也就是已经完成了配方与调试的釉成品或釉产品,陶瓷企业购入之后,加水化浆或适当研磨即可使用的釉料,可以是生料釉、熔块釉、全抛釉,也可以是底釉、面釉等。成釉是色釉料行业最大宗的一类产品,理论上2010年我国陶瓷行业大约消耗400多万吨釉料,估计由陶瓷色釉料行业以成釉形式生产的成品釉仅占3成,大约120多万吨,成釉在釉料应用中的比例一直在不断扩大增加,也就是说釉料生产制造专业化一直是行业的发展方向,釉料生产制造专业化的发展带动着釉料产品标准化、系列化的进步。目前陶瓷色釉料行业中道氏制釉、大鸿制釉、大宇制釉、科海制釉、塘虹釉料等属于较大的成釉生产制造企业。
金属釉,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釉,主要用于仿古砖上,使产品呈现出金属质感的光泽。目前陶瓷色釉料行业中道氏制釉与华山色料几乎占有了金属釉80%以上的份额。
闪光釉,华山色料、佛山泰耀陶原、淄博金光制釉几家公司几乎占有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全抛釉,是一种可以在釉面进行抛光工序的一种特殊配方釉。目前一般用于仿古砖的透明面釉或透明凸状花釉,很多用于仿大理石瓷砖,再经抛光(可以是半抛或柔抛),施于全抛釉的全抛釉砖集抛光砖与仿古砖优点于一体的。目前陶瓷色釉料行业已有不少企业生产制造全抛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瑭虹釉料、道氏制釉、佛山远泰制釉等;而且全抛釉产品的市场份额自出现以来一直在不断增长。
熔块,是一定原料配方的物料经高温融熔骤冷而成的玻璃物质,一般有透明熔块釉、乳白熔块釉、含铅熔块釉及无铅熔块等,是多种釉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博精材、大鸿制釉、大宇制釉、瑭虹釉料、科海制釉、正大制釉、科捷制釉等;
微晶熔块,微晶熔块是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用于一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重要原料,也是熔块的一种新品。目前在二次烧微晶熔块产品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次烧微晶熔块产品,使最终产品生产更节能,产品质量更耐磨并结合性更好。目前行业内也只有为数不多的陶企生产制造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与为数不多的色釉料企业生产微晶熔块,主要生产企业有:精博精材、远泰制釉、道氏制釉、瑭虹釉料等。
坯用色料,用于坯体着色的色料,主要生产企业有:华宝色料、上海华陶、河南金格、大千色料、大宇制釉、泉州力科等;
包裹色料:大千色料、湖南金环、万兴无机、湖南科兴、潮州丰业等;
釉用色料,用于釉料着色或印花装饰的色料,知名生产企业有:康立泰釉料、金鹰无机、大鸿制釉、万兴无机、大宇制釉、正大制釉、潮州丰业、中冠釉料、华山色料、禾合高新等;
硅酸锆:福建晶洁辉陶瓷新材料、拜富科技、大鸿制釉、福建安泰锆业、江苏安达科陶瓷、长沙远大超细粉等;
最近几年博奥科技、道氏技术、华山色料、科信达、奥斯博等公司都加快了喷墨印花墨水的研发试制工作。
2.3.陶瓷色釉料行业产量产值分析
2.3.1.各种色釉料产品用量计算
根据国家标准(GB)及国际标准(ISO),陶瓷砖产品严格地按吸水率分类为:瓷质砖(吸水率E≤0.5%)、炻瓷砖(0.5%<E≤3%)、细炻砖(3%<E≤6%)、炻质砖(6%<E≤10%)、陶质砖(E>10%)五大类。但在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往往将主要陶瓷砖粗略地分为三大类,即抛光砖、仿古砖、瓷片(内墙砖)三大类,外加外墙砖。抛光砖一般来讲是指经过抛光的瓷质砖;而瓷片指用于内墙的瓷砖;而仿古砖通常指的是有釉的装饰砖,其坯体可以是瓷质、炻瓷、细炻和炻质的,釉以亚光的为主;色调则以黄色、咖啡色、暗红色、土色、灰色、灰黑色等为主,仿古砖蕴藏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装饰手法使其成为欧美市场的瓷砖主流产品,在我国瓷砖的几大品种中,近十年来仿古砖迅速发展、份额不断增长。计算基础数据:根据新近发布的《全国陶瓷产能调查报告》(“陶业长征”报告,简称《产能报告》),目前全国陶瓷砖生产线约3200条,产能每天3000多万平方米。各类产品的比例如下表:
抛光砖仿古砖内墙砖外墙砖
比例 40%15%30%15%
2010年我国的陶瓷砖产量:75.76亿平方米;卫生陶瓷:1.77亿件;日用陶瓷270亿件。事实上绝大部分电瓷、电子陶瓷也都使用陶瓷色釉料。在75.76亿平方米陶瓷砖中:抛光砖、玻化砖:40%;仿古砖:15%,其中仿古砖的15%为全抛釉产品;内墙瓷:30%;外墙砖:15%。根据《产能报告》,还有建陶产品琉璃瓦、西瓦拥有相当于陶瓷砖总产量的3.8%。
在抛光砖、玻化砖中,25%的产品使用坯用色料,色料比例3%。在仿古砖中:普通仿古砖产品的10%为有色坯体(坯体色料比例为0.5%),面釉:320克/m2(色料3%,熔块15%),花釉:40克/m2(色料5%。余下作为熔块),全抛釉产品占普通仿古砖15%(这个比例在快速上升),全抛釉400克/m2。内墙砖(二次烧):底釉:600克/m2(普通瓷片与不透底瓷片的比例为60:40;不透底釉组成:45%是熔块),面釉:400克/m2(熔块95%,色料1%)花釉:20克/m2(色料5%,余下按熔块计算)。外墙砖中30%为有色坯料,色料为3%,上釉产品面釉:400克/m2(色料3%,熔块15%)。琉璃瓦、西瓦用1200克/m2釉料(熔块10%,色料5%)。
卫生瓷:平均每件400克的釉(熔块10%)。日用瓷:平均每件15克的釉(有色面釉20%,花釉10%,有色面釉中的色料为5%,花釉中的色料为5%)。
坯用色料釉用色料成釉全抛釉熔块
陶瓷砖***503 140907 1309529
卫生陶瓷711377114
日用陶瓷***
合计73294561557 3973181 140907 1330205
2010年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使用色釉料共计490.86万吨;色釉料出口20.6万吨,其
中:成釉397.32万吨、全抛釉(含印刷釉)14.09万吨、坯用色料73.29万吨、釉用色料6.16万吨、色釉料出口20.6万吨。合计2010年陶瓷色釉料产量511.46万吨。
2.3.2.色釉料产品产值
按2010年我国色釉料产品出口的平均单价每吨5300元计算,我国2010年陶瓷色釉料的产值为271.07亿元人民币。这一结果与根据陶瓷产量产值所作的色釉料产值300亿元的估算比较接近。事实上,这一计算结果应该是略偏低,大量使用色釉的仿古砖产量逐年都在递增,对平均每件卫生陶瓷与每件日用陶瓷的釉料消耗都使用了偏低的基础数据。更何况这里根本没有涵盖一些新兴的色釉料品种,如:微晶熔块、喷墨印花用墨水、干粉釉等。也没有包含电工陶瓷、电瓷、电子陶瓷所使用的陶瓷色釉料。而且统计数据显示的出口平均单价也是偏低的,由于关税的原因,在亚洲很多地区出口色釉料的实际成交价远高于出口合同价。
根据今年的相关产能调查(“陶业长征”),全国目前共有微晶石生产线47条,日产23.55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微晶石至少使用5公斤微晶熔块,每天将消耗117.75万公斤,也就是1177.5吨,每年消耗353250吨微晶熔块(按每年300天计),按每吨8000元计,这一部分微晶熔块的产值就是28.26亿元。目前国内喷墨印花机约130台,平均每台喷墨印花机每月消耗墨水大约1.2吨,一年13吨,130台印花机年用1690吨墨水,目前墨水平均单价约每吨25万元,共计4.225亿元。目前墨水主要依赖进口,估计有2~3年的时间,喷墨印花所用墨水将基本国产化。
2.3.3.色釉料企业与陶瓷企业生产制造比例
尽管中国陶瓷色釉料的年产值大约为300亿元人民币,但由于整个行业的专业化生产还在发展过程中,估计目前仍有大量的陶瓷色釉料产品不是由色釉料厂家生产,而是由陶瓷厂生产,其中成釉与熔块产品比例较大,估计目前成釉仍有70%由陶瓷厂自己生产,约30%由色釉料企业专业生产,熔块的比例大约为40%由陶瓷生产企业制造,60%由色釉料企业专业生产,全抛釉及色料主要集中在色釉料企业专业生产,陶瓷生产企业制造的色料大约5%,95%的色料产品有色釉料厂家生产制造。
坯用色料釉用色料成釉熔块合计
7329456***1330205
陶瓷企业3664730782832***03900
色釉料企业6962985847912***2766700
合计:陶企生产340.39万吨;色釉料企业276.67万吨。
尽管如此,色釉料产品专业化生产制造的比例一直在逐年发展增加,陶瓷生产制造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正在为大多数企业所放弃。
2.4.陶瓷色釉料行业运行特点
2.4.1.专业化程度低
陶瓷色釉料从陶瓷生产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陶瓷生产制造的上游行业仅20多年历史,实际上这种分离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不完全的,特别是成釉与熔块,目前仍然有不少陶企自己生产制造大量的成釉与熔块,如:宏宇、新中源、新明珠等大型陶企。某些陶企所拥有的熔块及成釉生产规模在陶瓷色釉料行业都可算上较大规模。目前估计约70%的成釉、40%的熔块、以及少量的色料目前仍还是陶企自给自足。
2.4.2.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我国陶瓷色釉料行业进入门槛低(投资、技术、环保等),整个行业大多数为小企业,小企业多而分
散,很多色釉料生产小企业仅靠一两个色釉料品种以及相应的一两个陶企的业务关系而生存。同时由于大多数陶瓷企业货款支付滞后,甚至拖欠货款,信用欠缺,而导致色釉料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不仅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也导致企业研发资金不足,产品质量控制升级及新产品研发得不到保证。陶瓷色釉料企业厂家多规模小分散几乎成为这个行业目前的特点。目前年销售5亿元的色釉料企业甚少,销售3亿元的色釉料企业就是大企业。大多像样的陶瓷色釉料企业的规模保持在5000万~1.5亿元人民币产值之间。这种行业状况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陶瓷色釉料行业的发展大相径庭。
但是随着陶瓷色釉料行业的发展,陶瓷色釉料企业的经营规模一直在不断增长,一方面陶瓷色釉料专业化生产的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不少新兴的色釉料品种(如:金属釉、全抛釉、闪光釉、干釉等)的出现,这些新品种釉的出现往往是生产制造集中度比较高,而且目前大多陶瓷色釉料企业往往兼营其他陶瓷原辅材料。5亿元产值的陶瓷色釉料企业近几年才开始出现,陶瓷色釉料企业的规模将不断壮大。
2.4.3.行业竞争无序,陶瓷色釉料行业进入门槛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色釉料企业估计有2000多家,特别依附在一些新兴的陶瓷产区,很多小型、微型陶瓷色釉料企业甚至连营业牌照都没有,依托一两个色釉料配方就投入生产,环保方面通过偷排、税收方面通过漏税来降低成本,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一些地方处于鱼龙混杂、各自为政的状态,以短期利益为重,依靠一两各关系客户及某些潜规则偏安一方,罔顾行业整体利益。技术保密形同虚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行业本身不够自律,互相挖人、挖技术、拼价格的现象随处而见,人员流动性巨大,尤其是技术人员与出口部经理最为吃香,部分色釉料企业老板文化层次较低,跑业务出身,抓住某次机遇、某个客户,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小富即安、思维僵化,自大自傲的情绪弥漫,员工生活福利保障制度、培训学习计划滞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后劲明显不足, 严重影响了色釉料企业做强做大以及长远的发展。
2.4.4.色釉料行业服务意识欠缺
陶瓷色釉料企业与陶瓷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彼此是上下游关系,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互动与服务意识在两个行业间都非常缺乏。大多数陶瓷色釉料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缺少全面服务意识,而陶瓷企业一味追求购买更低价、付款条件更优惠的色釉料及原辅材料,没有将陶瓷色釉料企业视为真正的新产品开发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导致色釉料企业在整个陶瓷行业生产链中仅仅处在一个供应商的位置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严重制约着色釉料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
国外知名的陶瓷色釉料企业往往主张色釉料产品、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是密不可分的。陶瓷企业色釉料企业紧密配合、各取所需、共同发展是上下游企业双赢的发展方向。现在随着色釉料产品在陶瓷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色釉料企业的技术服务也在不断增加,可以肯定陶瓷企业与色釉料企业之间的合作、服务、共同开发将成为这两个上下游行业的主流。
2.4.5.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陶瓷色釉料生产企业,如:美国的福禄FERRO 公司、德国的巴斯夫BASF、西班牙的陶丽西TORRECID 集团、博耐德(Bonet)、奇美瓷(Quimicer)、意大利的卡罗罗比COLOROBBIA 集团、美高(Metco)、爱斯玛格拉斯ESMALLGLASS 集团、意达加(Itaca)、庄兴万丰(Johnson Metthy)等都在中国设有厂家和分公司,地点多设在位于华东的苏州、昆山和上海一带。还有大鸿制釉、万兴无机、星谊精密陶瓷科技等台资企业。这些世界知名色釉料企业纷纷登陆中国,一方面给中国的陶瓷色釉料企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竞争中给中国色釉料企业带来了提升进步。
2.4.6.国内产品出口恶性竞争
2010年我国各种陶瓷色釉料出口20.6万吨,出口金额1.62亿美元。出口平均单价仅790美元/吨(折合每吨人民币5290多元);而进口各种陶瓷色釉料1.9万吨色釉料,进口金额7899万美元,平均单价4157美元/吨,是陶瓷色釉料出口平均单价的五倍多。尽管国内海关的出口数据低于实际成交价,但实际造成我国色釉料出口单价过低的主要原因仍是国内色釉料企业产品出口的恶性竞争,实际上我国色釉料产品品种齐全,很多产品中国色釉料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主导地位,如:包裹色料、闪光釉等,但由于行业的自律不够、竞争过度,我国色釉料出口价格过低。
随着行业发展成熟,陶瓷色釉料行业依靠一两个品种、一两个客户的营运模式已经越走越走不通了,行业长期无序竞争的结果导致了现在陶瓷色釉料企业不断寻找新的营运模式,包含学习外资、台资企业的成功经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坚持技术创新、坚持整体解决方案,将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与下游陶瓷企业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打印本页】【返回上一页】
第三篇: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特色及用途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司发布的针对企业市场研究工作的重点产品,同时也可作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进行行业分析时的参考资料。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来看,我司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具有以下特色:
一、内容全面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分专业版和资深版两个版本,专业版共十六个章节,资深版共二十二个章节,研究内容涉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需求和供给、价格、财务指标、竞争格局、用户行为、产业链上下游、渠道、进出口状况、重点企业、重点子行业和细分地区等,并穿插了分析师和相关专家的结论、观点和建议,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客观、公正。
二、结构严谨
一个行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本身的运行为研究核心,并结合影响行业运行发展的其他各类因素,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研究体系,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三、产业链延伸
在对产业链的研究过程中,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除了对关系最为紧密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对替代品、互补品所在的行业进行详细论述,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切入,扩大研究范围,以便更好、更准确地对行业发展的环境、成本、市场需求等做出判断。
四、区域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产业的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如果不对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则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必定不够。我司利用长期积累建立的区域经济数据库优势(该数据库内容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的详细经济指标。),在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里,深入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分析了行业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便于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也便于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
五、全球化视野
相比于欧美等国,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分析行业的国际发展状况,研究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司发布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不仅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重点分析了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等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对中国地区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价、预测和建议。
六、前瞻性
行业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把握未来。我司通过对行业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预测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作为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研究、行业分析工作时的参考。
第四篇: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版本】2015资深版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对凉茶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凉茶产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凉茶行业公开信息;
·凉茶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凉茶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凉茶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2.行业基本特点
凉茶是广东、福建、广西地区对煮好的中药的液体部分的通称。与某些针对特点疾病的中药茶,凉茶又一般指具有清热、下火功效的,一般人都可以喝的中药。凉茶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凉茶也不一定凉,热着喝效果更好。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凉茶行业运行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该行业企业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随着我国凉茶行业运行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增长,我国凉茶行业运行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3.行业分类
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一、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第一章凉茶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凉茶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凉茶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凉茶业发展如火如荼,到2013年已经形成了30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凉茶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凉茶文化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正在成为这一产业的最新命题。凉茶是一个地域特色明显的饮品,走向海外需要克服几大难题。
首先,法律法规是最大的问题。由于部分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限制,凉茶出口会有一定的阻碍。其次,海外消费者接受度问题:一个是国外消费者对凉茶口味能否接受,另一个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让海外消费者接受凉茶口味,需要长时间的消费者教育,为此投入的营销费用将不菲。此外,长期以来,欧美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缺乏信心,这也是凉茶走向世界需要跨越的一道坎。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有很多中餐馆,先通过中餐馆打入当地市场,然后在进一步深入布局是开拓海外凉茶市场较好的手段。
3.全球凉茶行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凉茶行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凉茶行业的高速增长,让凉茶行业的龙头企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业萌生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想法。由于凉茶行业在国内的稳定的发展,拓展海外市场也是必然趋势。
二、中国凉茶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凉茶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细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著作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学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凉茶是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养生的实践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可食用植物材料为基础研制出的饮品,作为传统养生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2010年卫生部发文允许夏枯草,鸡蛋花等作为凉茶的原材料,进一步为凉茶的迅速发展辅平道路。凉茶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性饮料。
2.中国凉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凉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及产品的标准滞后;二是凉茶产品的市场定位模糊;三是凉茶产品的销售还受一定地域的局限;四是除小数大中型企业外,还有很多的一般企业没有树立现代品牌的意识。
第二章2014-2015年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把握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区间调控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积聚。
初步核算,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较第二产业高出1.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经济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结构向服务主导型提升趋势更加明显。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6%。2015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备受关注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2015年以来,国家继续巩固“三农”重中之重地位,持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据调查,2015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2%,小麦增长0.7%,玉米增长1.9%,棉花减少11.2%。目前,主产区苗情正常。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
2015年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2315万吨,同比降1.4%,其中猪肉产量1557万吨,降3.1%。根据数据推算,二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1591万吨,环比下降31.27%,猪肉产量1017万吨,环比下降36.08%。二季度肉类产量环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猪肉产量下降影响,市场产能深度去化,后期产量仍将继续下降。2014年全国猪肉产量高达5671万吨,料今年猪肉产量将结束七连增,且同比下降或将超过10%。
2.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受市场需求乏力、化解部分制造业过剩产能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长7.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集体企业增长2.4%,股份制企业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分产品看,564种产品中有33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6287亿元,同比增长2.9%。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43.2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2月收窄1.5个百分点。
2015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4%。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分三大门类看,6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
分经济类型看,6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集体企业增长3.2%,股份制企业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
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纺织业增长8.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长7.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国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2015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611亿元,增长14.4%;民间投资50349亿元,增长13.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15.9%,西部地区增长12.6%,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快于东部地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3亿元,同比增长32.8%;第二产业投资3136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44597亿元,增长14.7%。占全部投资的57.5%,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比上年同期高出0.6个百分点,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加快。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66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9%。
根据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1.4%,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中部地区增长14.9%,而西部地区则为9.9%。自今年4月开始,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便慢于东部。
二季度以来,东部地区固定投资增速虽然处于下行通道,但是降幅不断收窄,1-4月份增速比1-3月份下降1.3%,1-5月份增速比前4月份下降0.7%。
“东部的投资回报高,包括房地产回暖的因素,也包括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市场出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口、向外创汇等,相对都比西部好一点。”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分析称。
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25421亿元,占全国总量过半,苏粤浙居前三。
4.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2015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2472亿元,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709亿元,同比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07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7458亿元,同比增长11.3%,商品零售63257亿元,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0534亿元,增长7.8%。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环比增长0.71%。
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6310亿元,增长4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9%;网上服务零售额1297亿元,增长43.0%。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6256亿元,增长7.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850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727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996亿元,同比增长11.5%,商品零售12658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2306亿元,增长7.4%。
5.居民消费价格拉低运行
2015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烟酒及用品下降0.5%,衣着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下降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8%,油脂价格下降5.1%,猪肉价格下降1.7%,鲜菜价格上涨1.4%。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5%。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2015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6.居民收入和就业持续增长
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元,同比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就业市场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0万,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6331万人,同比减少602万人,下降3.6%。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0元,同比增长11.9%。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700元,同比名义增长10.5%。
二、国际贸易环境
2015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增速总体弱于预期,不同国家间增长态势分化明显。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地缘政治紧张、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平稳,但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改善贸易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了进出口增速逐步企稳回升、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9042亿美元,下降6.3%。其中,出口5139亿美元,增长4.7%;进口3902亿美元,下降17.6%。顺差1237亿美元,增长6.1倍。2015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顺差1.61万亿元,增长1.5倍。按美元计,全国进出口18808亿美元,下降6.9%。其中,出口10720亿美元,增长1%;进口8088亿美元,下降15.5%;顺差2632亿美元,增长1.5倍。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降幅有所收窄,进口受价格下降影响较大
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其中3-5月连续负增长,但降幅逐月收窄,6月份转为正增长,增速为2.1%。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出口形势好于主要经济体,国际市场份额有明显提升。进口呈持续下滑态势,上半年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下降10.9%,拉低进口增速10.3个百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分点,但6月份进口降幅已明显收窄。
2.中美贸易增长较快,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上升
在美国经济稳步向好的带动下,对美国进出口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9.3%,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对日本和欧盟进出口分别下降10.6%和6.8%。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我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约0.4个和1.2个百分点。自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等资源富集国家进口分别下降41.6%、28.9%、26.1%和23.9%,合计拉低整体进口增速3.7个百分点。
3.一般贸易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工贸易持续负增长
一般贸易进出口63774亿元,下降6.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重连续两年提高。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6.3%,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35757亿元,下降8.6%,已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其他贸易进出口15785亿元,下降5.3%。
4.机电产品出口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机电产品出口37827亿元,增长3%,拉动整体出口增速1.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57.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3404亿元,增长0.7%。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但价格降幅较大,其中,铜矿砂、液化石油气、原油、成品油和大豆进口量分别增长11.6%、10.4%、7.5%、3.3%和2.8%,进口价格分别下跌14.9%、24.5%、45.8%、37.5%和24.1%,这五种商品因价格下跌合计拉低整体进口增速7.6个百分点。
5.民营企业引领出口增长,国有和外资企业持续低迷
民营企业进出口41406亿元,下降5.8%,其中出口增长6.8%,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19709亿元,外资企业进出口54201亿元,分别下降14%和4.8%。
6.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中西部地区对出口拉动作用增强
中部地区进出口8501亿元,增长0.3%,西部地区进出口8715亿元,下降6.2%,速度分别高于东部地区7.8个和1.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4.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7.3%和3.5%,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5%和34.5%。东部地区进出口98100亿元,下降7.5%,其中出口增长0.1%、进口下降15.6%。
三、宏观政策环境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1.货币政策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加快孕育,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走势较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但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0%,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
央行将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汇占款变化对流动性影响较大等复杂情况,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条件,注重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的投向和结构。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工具组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全面推开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流动性的渠道。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运用多种工具组合有效弥补了因外汇占款变化形成的流动性缺口。同时,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逆回购操作利率相应有所下降。通过量价工具搭配共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力度,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各项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3倍,《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出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总体看,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市场广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形成的新双引擎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宏观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财政面临着总量意义上的收支矛盾和结构意义上的央地矛盾。这两种矛盾实质上是我国财政体制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协调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民生支出等问题将会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新特征,这将导致收支矛盾和央地矛盾合成的财政困局进一步加深,财政风险加大,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此需要提前布局,找到这种环境中可能的经济结构调整之路。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2015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带动性强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工,切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全面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领域,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投资中的比重。四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扶植信息、养老、健康等新型消费业态。五是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六是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在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关系的基础上,出台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意见,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二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营改增试点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加快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三是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以逐步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四是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限,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限额管理,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性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以市政债市场为基础的,采取由中央确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定总规模的市场调控性地方债制度,正式启动省级和县级政府在公开市场捆绑发放地方债,市级政府独立发行市政债。继续发展政策性金融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五是逐步完善全口径预算制度,将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债务预算等政府全部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让政府收支能够充分接受人大和公众的监督审查,从而提高预算质量。
3.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通知》指出,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将企业检验制度改为企业报告公示制度。
本届政府履新至今,已经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此次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上述政策的延续,也是操作性最强的指引之一。根据《通知》精神,理论上可以出现1元公司。由于注册资本有实缴制转为认缴制,1元注册资本也可以分期缴纳并不限缴纳期限,这相当于取消了注册资本要求。《通知》取消了货币资金占注册资本的比重,便利创业者以无形资产出资设立公司。创业门槛大幅降低。
近年来,国家实施多项优惠措施鼓励民间投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从税收角度来看,先后给予小微企业流转税和所得税优惠,此次《通知》的公布将更有力地释放民间创业热情。
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
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尽快取得新突破,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发改系统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胡祖才副主任主持会议。前一天,受徐绍史主任委托,胡祖才副主任召集14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了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两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推进城镇化工作进展,研究和部署了201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意见,涉及推进新型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城镇化相关的人、地、钱等多个领域;启动了一批关键领域改革试点,这些试点既有覆盖全面的综合试点,也有瞄准某一领域的专项试点;研究制定了一批新的标准规范,宏观层面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中观、微观层面的相关标准修订完善有序推进;开展了一批重点城市群规划的编制,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和省级层面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实施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工作为新型城镇化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会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点面结合,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突破,带动面上发展。今年,要着眼于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中小城市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实施“一融双新”工程、开展20项重点工作,力争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突出用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这个抓手,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向试点地区倾斜,适时扩大试点范围,积极帮助试点地区解决好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试点地区大胆探索、闯出新路,确保届时试点经验能出得来、能推得开。
四、凉茶行业政策环境
在我国凉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也迅速萌芽,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在质量方面放松了管理。国家为了保证凉茶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
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植物饮料卫生要求》(下称《要求》),《要求》规定了植物饮料的指标要求,视频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的非发酵植物饮料。
2011年7月13日,在国家文化部、工信部、民政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食安委,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的见证下,出席“凉茶成功申遗五周年暨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峰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品牌秘方及专用术语各拥有企业在省食品行业协会凉茶分会带领下签署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奋进,争当“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排头兵——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公约》。经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党委研究同意,批准该《公约》执行并实施考核。签署《公约》的50余家企业在推动文化普及、促进行业自律、确保产品质量上达成一致共识。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五、凉茶行业技术环境
凉茶是通过将传统中草药中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金银花、野菊花等,按科学的配比、萃取,通过工业化饮料的生产工艺和热灌装技术,生产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饮品。
近几年,凉茶行业的企业过对传统凉茶的大胆“技术革新”,下足苦功夫,在沿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出众口皆碑的凉茶饮料,使得这一民族瑰宝步入了工业化、产业化时代,引发了中国凉茶饮料行业的巨大变革。
第三章凉茶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0-2014年凉茶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010-2014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在20%-30%的增速增长。2010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38亿元,2011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86亿元,同比增长34.78%;2012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33亿元,同比增长25.27%;2013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00亿元,同比增长28.76%;2014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67亿元,同比增长25.99%。
2.凉茶行业市场饱和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更加理性、成熟,饮料不仅能止渴,还要有营养,不仅要时尚,还要更健康。凉茶因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能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可以看出,我国的凉茶市场并未饱和,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凉茶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1.经济环境
当经济环境向好时,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对本行业凉茶产品需求的增长。相反,当经济低迷时,下游需求萎缩,本行业市场扩张乏力。
2.渠道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服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同样重要。而这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销售渠道来实现。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过程中,高效的销售渠道担负着生产企业向最终用户输送产品、并反馈用户需求的任务,其中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渠道成为行业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渠道选择性越多,企业产品销售量就可能越多。在渠道选择上,不同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产品/服务质量
凉茶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部分龙头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产品质量提高可以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二、市场结构
所谓市场结构,指的是对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换言之,一个特定市场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作用、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的特点,即形成了具体产业的市场结构。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其实质就是该产业的竞争性(或者说是垄断性)程度问题。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
凉茶市场的集中程度较高,产品差别化程度较小,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资金壁垒以及技术壁垒。
三、市场特点
1.凉茶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幼稚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2)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3)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4)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近年来,凉茶行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的饮品培育成逐渐大众化的饮料,产业规模也超过300亿,并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整体来看,我国的凉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凉茶行业的影响
凉茶企业的技术变革主要表现在生产的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保证凉茶的原有风味,即是技术革新的意义。凉茶行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运营,技术装备的进步在其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差异化分析(1)技术的差异化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凉茶产品,这种技术的差异化会促使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口味的差异化
调查表明,在口味对比方面,大多数消费者的品尝结果聚集在比较甜、相对清淡以及中药味相对较大这三种口味。其中,有24%的受访者表示加多宝比较甜,32%的消费者则认为王老吉比较甜,有20%的消费者表示和其正凉茶的中药味比较浓。
第四章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在我国,基本各省份都有喝凉茶,但是主体为广东、广西、福建。在凉茶的区域市场分布中,可以看出,华南地区的占比比较大,占比为42.3%;其次是华东地区,占比为27.7%;除此之外,华北、华中以及西南地区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二、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
我国凉茶产品的重点区域市场主要是广东省、广西省以及福建省。广东人喝凉茶与广东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从地理位置来说,广东地处南方,按照中医五行归属,南方炎热,与“火”温热、炎上的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属火。喝凉茶起到败火和压制热气的作用,因此在广东地区随处可见凉茶铺子。
三、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华南地区是我国凉茶传统消费地区,近些年的发展比较稳定,预计未来将会保持稳定发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展。东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不是凉茶产品的传统主要消费地区,近些年的发展比较迅速,预计未来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章凉茶行业生产分析
一、产能产量分析
1.2010-2014年凉茶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2010年我国凉茶的产量为2500万吨,2011年我国凉茶的产量为3102万吨,同比增长24.08%;2012年我国的凉茶产量为3769万吨,同比增长21.50%;2013年我国的凉茶产量为4612万吨,同比增长22.37%;2014年我国的凉茶产量为5703万吨,同比增长23.66%。
2.2010-2014年凉茶行业产能及增速
2010年我国凉茶的产能为2940万吨,2011年我国凉茶的产能为3610万吨,同比增长22.79%;2012年我国的凉茶产能为4480万吨,同比增长24.10%;2013年我国的凉茶产能为5425万吨,同比增长21.09%;2014年我国的凉茶产能为6630万吨,同比增长22.21%。
3.影响凉茶行业产能产量的因素(1)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的价格占凉茶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成本的上涨,在凉茶生产企业保持一定利润率的情况下,凉茶的生产计划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2)供求关系
在市场上,供求关系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之一,当供不应求是,企业开工率会上升,当供过于求时企业开工率就会下跌。
4.2015-2019年凉茶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对我国凉茶行业过去几年的生产规模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线性方程为y=791.6x+1562.4,R平方为0.9981,接近于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利用线性方程对未来几年的生产规模进行预测,得到2019年,我国凉茶行业的生产规模将达到9478万吨左右。
二、区域生产分析 1.凉茶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凉茶起源于岭南地区,由于经营凉茶门槛较低,制作技术难度也不大,且长期以来属于完全市场经济的行业,不少中药铺或有点中医药常识的人都能从事这一服务行业,加上不同的地域适宜不同的凉茶配方,以至岭南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凉茶品牌,造福于本土一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方。凉茶由此逐渐在岭南一带成行成市。凉茶业也由此兴起并流传至今,甚至传到海外。
随着凉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凉茶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布局全国市场,在全国各地建设生产基地,将凉茶发扬光大。
2.重点省市凉茶行业生产状况
在我国岭南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海拔很低,大部分时间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加上水土的特殊性,暑湿燥火最易侵犯人体,最常出现热证或湿热证。对此,岭南人便认为是“热气”(上火)了,于是便饮服一些寒凉或祛湿的汤药期望“去火”。
由于“热气”的防治用药具有一定的共性,于是岭南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不少专制凉茶的店铺,供人们随时饮用。
在当前的凉茶市场上,一百多年历史的王老吉是这一行业当仁不让的第一品牌,而黄振龙、邓老、佛山徐其修等也是近几十年或近几年推出的传统凉茶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市场,大大小小凉茶品牌不下60个。
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健康饮食。保健饮品已成为人们的主流饮品,凉茶可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在我国蒸蒸日上,市场前景广阔。
2.影响凉茶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作为商品,影响供需平衡的因素主要是价格、替代品、互补品、生产技术等相关因素。但对于凉茶这类商品来说,其生产的技术水平最终决定了其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因此,可以说技术水平是影响该行业的最重要因素。对于供给方来说,其使用的技术水平得到的产品能否得到需求方的满足,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能否生产出价格更低的产品,或对于同样价格的产品能够投入更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其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总之,如果供给者能够提高其技术水平,必定拥有卖方市场,如果供给者的技术过时,市场就瞬间变为买方市场。
3.凉茶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随着现代人更多地追求休闲和健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要解决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和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影响,要恢复长久的熬夜、研究过多等造成体内系统出现异常的“亚健康”状态,凉茶成为人们不错的选择。所以国内凉茶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生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产适路对销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预见,凉茶行业将朝着供需平衡的趋势发展。
第六章细分行业分析
一、主要凉茶细分行业
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一、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二、各细分行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在凉茶的各细分行业中,清热解毒茶的占比最大,为32%;其次是清热化湿茶,占比为30%;清热润燥茶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占比为29%。
三、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不同的消费者对凉茶有不同的需求,及时同一消费者对凉茶的需求也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是随着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发展、产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的产品就是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七章凉茶行业竞争分析
一、重点凉茶企业市场份额
二、凉茶行业市场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又称行业集中率或市场集中度,是指行业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的总和,是对整个行业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也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产业集中度通常以CR4(即行业内前四位企业品牌市场份额之和)或CR8这两项数据来计算市场集中度的高低。产业集中度反映出行业内垄断及竞争状况,是分析竞争行业环境和发展阶段一项重要指标。CR4>60%即可视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30%<CR4<60%为中市场集中度行业,CR4<30%为低市场集中度行业。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凉茶行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CR4为87.04%大于60%,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
三、行业竞争群组
行业的竞争群组分析,就是根据某些经济特征把竞争厂商划分成几个竞争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同一竞争群体中的各个企业可能在竞争策略、竞争范围、产品线宽度、垂直一体化程度、分销渠道、技术方式、产品质量和价格区间等方面相似。竞争群体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群体内和群体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竞争方式都不同。同一群体中的企业竞争最为直接和激烈;不同群体的企业通过竞争,市场地位可能有所变换。
目前凉茶行业竞争群组分为三大组,一类是规模较大企业,产值在亿元以上,这类企业竞争能力较强,市场拓展能力强;另一类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设备较为落后或者是规模较小,产业链拓展能力较差;最后为家庭作坊式企业,在凉茶行业普遍存在。
四、潜在进入者
凉茶作为一种传统饮料,由于地域性的原因一直在南方省市有较大市场,北方地区较少,而如今消费者口味的日新月异,更加追求新奇的产品,曾经非凉茶的传统消费地目前发展较快,吸引了不少潜在进入者的目光。同时,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凉茶生产企业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在积极寻求转型。
五、替代品威胁
凉茶行业的替代品主要为果蔬汁,蔬菜瓜果除了可以做成可口的菜肴外,还可以制成富含抗氧化物的果蔬汁饮品。因为新鲜水果蔬菜汁能有效为人体补充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镁等矿物质,可以调整人体功能协调,增强细胞活力以及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疲劳。同时,制作果蔬汁其实方便快捷,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可以节省时间。因此,凉茶行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品威胁。
六、供应商议价能力
凉茶的原材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例如:金银花,菊花,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等。如果凉茶生产企业有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或有稳定的采购来源,则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否则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则较强。
七、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体现在购买者不但要求企业降低产品价格,而且要求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能力,这样会对企业的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购买者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些是产品的最终用户,有些是进行分销或零售的中间商,间接把企业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在下列情况下是最强的:
(1)购买者拥有支配地位,购买者的规模大、数量多;而产业的供应商数量多,规模小;
(2)购买采购量很大,可以享有大额的折扣;
(3)产业依赖购买者,购买者的采购量占企业总销售的比例很大;(4)购买者转移成本很低,就可以在供应商间压价;
(5)购买者可以很容易的从不同的供应商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
(6)购买者是进入本产业的威胁着之一,购买者自己可以生产和供应,可以利用进入威胁作为压价的手段。
由于我国凉茶的生产企业较多,虽然种类亦较多,但在各自子行业中竞争也较激烈,因此购买者可通过比较各企业产品质量与性价比等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因此买方具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八章凉茶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凉茶产品价格特征
凉茶价格主要是根据所用草药的成本和品牌价值(广告等等营销成本)相加来定的,以专业凉茶店来说同一间店的凉茶会有很多个品种,价格从2元一杯至20元不等,以2元至10元一杯的价位占主流。
二、国内凉茶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以王老吉和加多宝为例分析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价格情况。
在价格方面,王老吉首先发起价格战,2013年6月开始,在凉茶销售旺季,王老吉以大规模多次促销降低王老吉的销售价格,甚至出现了终端零售价格比批发价格还低的情况,并且在网上出现了王老吉的正规公会商出售的0.3元的售价。
加多宝的价格策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加多宝维持了相对王老吉而言较高的价格,平均每箱比王老吉价格高3元左右,通过维持较高的价格巧妙的让消费者从购买王老吉向购买加多宝过渡,突出了自身的高品质。在第二个阶段中,随着加多宝从王老吉到自身品牌的过渡的逐步完成,加多宝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加多宝以品牌过渡为目的而维持高价的策略就是小了,加多宝也开始打起价格战,将价格降到和王老吉相似的水平。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三、影响国内市场凉茶产品价格的因素(1)成本
成本是价格形成中的基本因素。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必须要以成本为基础,只有价格等于或大于其成本,经营者才能补偿耗费的资金,才能生存与发展。
一般来说,价格应尽量反映成本因素,成本高,产品价格也相应高,否则企业的利润会大受影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买方市场氛围下,则不应使产品成本过分地影响定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势必愈演愈烈。在同等质量条件下,企业竞争的焦点是价格,支撑价格的基础是成本。那么,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在凉茶行业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情况下,该产品的生产的企业成本也随之面临上涨。除了原材料,人力资本、凉茶产品的出口成本也成为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
(2)供需
需求决定供给,市场需求情况是影响凉茶产品价格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若供过于求,凉茶产品价格有下行压力;若供不应求,凉茶产品则有上升的趋势。
四、主流厂商凉茶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定价策略是企业可控因素中最难确定的因素,最具灵活性。但价格又不能由销售厂商单方面决定,供应企业既要考虑到成本补偿、获取利润,又要考虑到需求企业的接受能力,所以价格决策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双方的双向决策。
凉茶企业可以采用成本导向定价策略,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2、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
3、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化量。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动成本替代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称为变动成本定价法。
4、盈亏平衡定价法。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销量就称为盈亏平衡点,这种制定价格的方法就称为盈亏平衡定价法。科学地预测销量和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盈亏平衡定价的前提。
五、凉茶产品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凉茶原本局限于当地以及周边居民购买,市场容量较小,而如今随着渠道的拓展和物流的飞速发展,凉茶走出当地,运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消费者对于全国各地的凉茶同样持比较认可的态度,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礼赠消费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预计凉茶的价格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上涨、市场需求的扩大而逐步上调价格。同时,看到该行业有利可图的企业进入以及原有企业发展壮大都会加剧市场竞争,会使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第九章下游用户分析
一、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凉茶行业的下游终端用户为消费者,主要分为:时尚年轻消费群体,亚健康、高压力消费人群,尽情享受生活的群体,注意养身健康的群体,礼品消费群体,餐饮娱乐消费群体,家庭消费群体。
二、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由凉茶市场消费群体分布图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主要消费群体市场中年轻消费群体、尽情享受生活的群体的市场规模最大得益于凉茶文化底蕴和功能性效果,凉茶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礼品消费群体和餐饮娱乐群体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注意养身健康和家庭消费群体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一些。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时尚年轻消费群体、餐饮娱乐群体、尽情享受生活的群体已经具备了适当的规模和成长率,这几类消费群体,不仅凉茶市场在其中竞逐,也是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等产品的主要市场;亚健康、高压力消费群体、注意养身健体的群体、礼品消费群体和家庭消费群体这几类群体个体消费能力较强,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竞争的产品也较少,一旦打开,将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第十章替代品分析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替代品种类
凉茶的替代品为果蔬汁,从食品工艺学的角度出发,一般认为果蔬汁是指:以新鲜或冷藏果蔬(也有一些采用干果)为原料,经过清洗、挑选后,采用物理的方法如压榨、浸提、离心等方法得到的果蔬汁液,称为果蔬汁。
二、替代品对凉茶行业的影响
2014年,我国果蔬汁饮料市场规模为1490.7亿元,同比增长7%,相比2013年增速有所回升。在2008-2012年间,我国果蔬汁饮料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在20%以上。到2014年底,全国果蔬汁饮料厂商多达5000余家,而531家规模以上果蔬汁生产企业中,有近200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外资企业数约1/3。而且外商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半数,利润总额占比超过70%。
近几年,我国果蔬汁行业的年均利润率保持在10%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但果蔬汁制造环节进入壁垒并不高,目前中国的果蔬汁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产业链竞争和商业模式竞争阶段,果蔬汁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的竞争或产品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和商业模式的竞争。现阶段,现有果蔬汁企业基本完成了全国市场的布局,尤其是行业内品牌企业渠道已下沉至村镇,对新进入者的反击程度较大。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国民将更加关注健康,通过果蔬汁饮料、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话题出现自然吸引众人目光,而且果蔬汁产品的市场细分正不断升级,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扩大市场规模。日趋增长的国内果蔬汁消费市场所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对果汁加工生产厂家、果蔬汁机械生产厂家来说无疑是推动其前进的东风。
第十一章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任何商品的流通都需要物流,凉茶行业也不例外。
2014年,我国物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积极调整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总体运行温和增长、质量提升。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210万亿元,可比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可比增长9%左右,两项指标增速与上年相比均小幅放缓,但仍高于同期GDP增速,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将超过9.7万亿元,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同比增长8%左右,增速延续小幅回落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左右,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中国物流景气指数全年处于55%上下区间波动,物流运行总体趋稳。
需求结构深度调整。钢铁、煤炭、水泥、有色等生产资料物流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出口贸易依然疲软。全年铁路货物周转量预计下降6%左右;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分别回落4.1和3.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高,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消费品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速超过30%。冷链物流需求规模预计1.05亿吨左右,增速在18%上下。以服务电商为主的快递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业务件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快递业第一大国。
二、互补品对凉茶行业的影响
凉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进步,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买卖都需要物流行业的配合。物流成本对凉茶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将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企业为了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纷纷建立更接近客户的配送基地(空间的优化),并推出实时配送(时间的优化)等增值服务。在这个阶段,物流开始为销售/需求方服务,除了提高生产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之外,逐步在交易、销售和消费环节发挥较大的作用,卖方物流和买方物流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不属于卖方和买方的专业仓储、运输公司)开始出现。
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物流不再局限于运输,而是把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物流作业的整体效率,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此时,第三方物流有了长足的发展,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集成商,结合自己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科技公司的能力,整合及管理客户的资源、能力与科技)开始崭露头角。在这个阶段,运输和仓储个体的优化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向整体供应链环节延伸的过程;通过改变产品的采购、生产和配送过程,以达到既能保证生产顺利运作,又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还能以最低的成本将产品运到顾客手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作用。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产业地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业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调整市场结构、转换经营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才能取得应有的产业地位。
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需要物流需求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也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网络化以及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有新思路、新模式、新对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开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更加关注物流服务的新市场,向农村、社区延伸服务链条,同时利用好国际市场,着力拓展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关注组织经营的新模式,特别注意资本和技术驱动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颠覆性创新,着力形成市场竞争新优势;更加关注物流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改造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着力提升运行效率;更加关注物流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投资于人,着力提高绩效水平;更加关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积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造福社会,着力塑造物流新形象;更加关注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着力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控和化解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重组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处理好增长与稳定的关系,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整合优化、增进效率,有序推进全行业转型升级。
第十二章凉茶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2011年7月13日,“凉茶成功申遗五周年暨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峰会在京召开”,以红罐王老吉生产企业加多宝集团为首的50余家企业的代表还在峰会上共同签署了《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公约》,这也是贯彻国家领导人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讲话精神的首个文化产业公约。
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全球暖化、气候异常等问题凸显;世界各地频繁交流,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区域因素大大减弱,且现代人节奏快,压力大,预防上火已经不仅仅是区域需求,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凉茶行业将开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新兴景象。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关联行业发展
植物饮料是继碳酸、果蔬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品,相比普通饮料,植物饮料的天然、绿色成份更高。未来几年,植物饮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各饮料厂家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植物饮料由于天生具备“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品类特征,符合饮料市场发展潮流和趋势,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三、行业技术发展
当前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已转移到了“原料安全”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把控源头。而对于以中草药原料为基础的凉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把控源头,保证原材料品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凉茶龙头企业从源头抓起,将基因技术引入到原材料的把控中,从根本上确保了凉茶的“正宗”。据了解,这是世界上首次将基因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植物饮料的原材料鉴定,为整个凉茶行业的安全生产体系树立了新标杆,在解决当前凉茶行业的几大难题上开创了新的思路。
四、行业竞争状况
近年来,凉茶行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的饮品培育成逐渐大众化的饮料,市场规模也超过300亿,并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诸多品牌都在加紧布局,凉茶行业未来的竞逐将会更加激烈。
当前凉茶市场的竞争形势是:凉茶业中获得认证的大品牌企业正在把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而未被保护的许多地方性的小品牌企业也在期望走出本土区域,力争在巨大的凉茶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不管是大品牌凉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还是小品牌凉茶企业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
五、社会需求的变化
首先,凉茶的功效已不局限于清热解毒方面,而且更有去湿消滞、解表发散以及滋补提神等。不少凉茶企业还开发了标榜有养颜等功效的龟苓膏更得到了年轻女性的青睐。随着凉茶概念的不断伸延,凡是能起到清热解暑,去湿消滞,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或养颜护肤等作用的,都已被人们称为凉茶。其次,凉茶的剂型也不止传统饮品或凉茶包(用于回家自煎)那么单调,用凉茶原料粉碎或提取浓缩制成的袋泡剂、片剂、膏剂、有糖及无糖的颗粒剂等随时可冲服饮用的剂型不断涌现。再者,在凉茶饮品包装上逐步由传统的碗,改为玻璃杯、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纸杯以至更符合现代人方便携带的塑料瓶装、罐装。
以说现代生活容易令人生“热气”,常离不开凉茶调理自己,但能够自己“煲凉茶”的人不多,一般都到市面上购买现成产品。
第十三章凉茶行业渠道分析
一、凉茶产品主流渠道形式
(1)由凉茶企业直接设立销售分公司或者专门的销售部门进行销售;
(2)由凉茶生产企业,根据不同区域产品需求的特点,设立专门的区域代理商或经销商;
(3)电子商务,其中部分企业的公司网站上可以直接完成在线订货;也有一些企业通过专业的网络发布供货公告,通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实现产品的销售。
二、各类渠道要素对比
凉茶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餐饮、酒楼、商超、卖场等终端销售和店铺销售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红罐凉茶王老吉是采取终端销售的代表。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走量,同时采用灌装销售,销售半径和储存时间都比较厂。黄振龙是店铺型销售的代表。店铺销售的优点是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喝地道凉茶的心理。
随着凉茶“申遗”成功,大品牌凉茶企业着手制定凉茶彼岸准,凉茶行业的门槛增高、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增多已成趋势,同时加盟连锁店也在大幅增加。在目前凉茶的经营模式方面,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大资本、大品牌企业特别注重发展包装产品战领商场、酒楼等终端市场,越来越把凉茶当成一种快速消费品销售,逐渐淡出凉茶店铺销售的渠道。
三、行业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且网络所能覆盖的范围以及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渠道所不能媲美的,因而企业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最快、最准的发布企业及产品信息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五篇: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报告格式】PDF版+WORD版+纸介版(限一份)
【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对办公用品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办公用品产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办公用品行业公开信息;
·办公用品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报告简介
主要内容:办公用品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生产分析(生产总量、供需平衡等)、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产品价格分析、用户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行业渠道分析、行业赢利能力、行业成长性、行业偿债能力、行业营运能力、办公用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子行业分析、区域市场分析、行业风险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相关的经营、投资建议等。
本报告分专业版(十六章)和资深版(二十一章),研究框架全面、严谨,分析内容客观、公正、系统,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办公用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企业进行市场研究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分析、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证券分析、投资分析等研究工作时的参考依据。以下是报告的详细目录: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资深版)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办公用品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行业分类
第一章 办公用品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办公用品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现状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3.全球办公用品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2015-2016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四、办公用品行业政策环境
五、办公用品行业技术环境
第三章 办公用品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2.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饱和度
3.影响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4.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市场结构
三、市场特点
1.办公用品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办公用品行业的影响
3.差异化分析
第四章 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二、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
三、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第五章 办公用品行业生产分析
一、产能产量分析
1.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2.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产能及增速
3.影响办公用品行业产能产量的因素
4.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二、区域生产分析
1.办公用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2.重点省市办公用品行业生产状况
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2.影响办公用品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3.办公用品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六章 细分行业分析
一、主要办公用品细分行业
二、各细分行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三、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章 办公用品行业竞争分析
一、重点办公用品企业市场份额
二、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行业竞争群组
四、潜在进入者
五、替代品威胁
六、供应商议价能力
七、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第八章 办公用品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办公用品产品价格特征
二、国内办公用品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三、影响国内市场办公用品产品价格的因素
四、主流厂商办公用品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五、办公用品产品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第九章 下游用户分析
一、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二、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十章 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替代品对办公用品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二、互补品对办公用品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办公用品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关联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行业竞争状况
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第十三章 办公用品行业渠道分析
一、办公用品产品主流渠道形式
二、各类渠道要素对比
三、行业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第十四章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毛利率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销售利润率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五、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产值利税率
六、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盈利能力预测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十五章 行业成长性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分析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固定资产增长分析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
五、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利润增长分析
六、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增长预测
第十六章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五、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十七章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五、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营运能力预测
第十八章 办公用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公司
1.企业简介
2.办公用品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公司
1.企业简介
2.办公用品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
十、***公司
1.企业简介
2.办公用品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第十九章 办公用品行业进出口现状与趋势
一、出口分析
1.过去三年办公用品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影响办公用品产品出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办公用品行业出口形势预测
二、进口分析
1.过去三年办公用品产品进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进口办公用品产品的品牌结构
3.影响办公用品产品进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办公用品行业进口形势预测
第二十章 办公用品行业风险分析
一、办公用品行业环境风险
1.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2.汇率风险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3.宏观经济风险
4.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5.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及各关联产业风险
三、办公用品行业政策风险
四、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风险
1.市场供需风险
2.价格风险
3.竞争风险
第二十一章 有关建议
一、办公用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2.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3.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4.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二、办公用品企业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促销策略
4.服务策略
5.品牌策略
三、办公用品企业投资机会
1.子行业投资机会
2.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3.产业链投资机会
报告附件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规模以上办公用品原材料供应商、渠道销售商、竞争企业通讯录。包括:法人单位代码、法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行政区划代码、通信地址、区号、电话号码、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网址、工商登记注册号、编制登记注册号、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
二、规模以上办公用品竞争企业信用状况及财务数据。主要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全年营业收入合计、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亏损总额、利税总额、应交所得税、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主要图表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量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库存量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毛利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速动比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流动比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存货周转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出口地区分布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进口量及进口额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进口区域分布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投资项目列表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投资需求关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特色及用途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司发布的针对企业市场研究工作的重点产品,同时也可作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进行行业分析时的参考资料。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来看,我司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具有以下特色:
一、内容全面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分专业版和资深版两个版本,专业版共十六个章节,资深版共二十二个章节,研究内容涉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需求和供给、价格、财务指标、竞争格局、用户行为、产业链上下游、渠道、进出口状况、重点企业、重点子行业和细分地区等,并穿插了分析师和相关专家的结论、观点和建议,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客观、公正。
二、结构严谨
一个行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本身的运行为研究核心,并结合影响行业运行发展的其他各类因素,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研究体系,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三、产业链延伸
在对产业链的研究过程中,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除了对关系最为紧密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对替代品、互补品所在的行业进行详细论述,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切入,扩大研究范围,以便更好、更准确地对行业发展的环境、成本、市场需求等做出判断。
四、区域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产业的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如果不对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则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必定不够。我司利用长期积累建立的区域经济数据库优势(该数据库内容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区,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的详细经济指标。),在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里,深入分析了行业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便于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也便于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
五、全球化视野
相比于欧美等国,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分析行业的国际发展状况,研究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司发布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不仅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重点分析了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等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对中国地区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价、预测和建议。
六、前瞻性
行业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把握未来。我司通过对行业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预测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作为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研究、行业分析工作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