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一、开放课题基金指南:
1、立项目标
本实验室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旨在利用全球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机遇,结合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需求,坚持“研究力求原创,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促进产业”的指导思想,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抢占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先机,对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密切结合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在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海量信息的融合与处理、泛在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和传感网中的物品标识、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等科学问题上开展创新性研究,取得多个原创性成果,并力求在若干个点上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物联网技术与泛在无线通信方面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异构和海量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融合无线接入与网络、无线传感系统与网络、物联网服务集成与安全。
2、建议研究范围:
异构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物联网的各种异构和海量信息的获取和智能处理,物联网和传感网中的物品统一标识技术,以及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将信号信息处理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广泛研究物联网从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安全等方面的系统学术问题,为物联网的构建提供支撑。重点支持研究多源、异构和海量感知信息的采集与统一编码、融合与处理技术等。
融合无线接入与网络方向:
本方向研究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异构融合网络关键技术、物联网的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的网络协议、物联网的动态路由和拓扑控制技术、物联网的大规模
编址与寻址技术、物联网的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和虚拟网络关键技术等。
无线传感系统与网络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与建模机制;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与优化控制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与QoS保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各类传感器以及RFID设计技术。
物联网服务集成与安全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与集成平台研发,以及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与集成平台的体系架构、集成服务的技术方法、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与实现方法、支持异构信息融合与异构网络融合的中间件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策略与方法、个人隐私保护和可信认证、主动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机制等问题。
室内高频无线传输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未来全球无线通信约80%的数据量将由室内产生的发展趋势,突破低频段可用频谱资源匮乏的瓶颈,利用高频段丰富的可用带宽实现Gbit/s级的高速无线传输,以满足未来无压缩高清视频流传输等应用的需求。主要研究:室内高频信号的传播特性、高频段巨大路径损耗的有效补偿方法、室内高频信道的实测建模及容量分析、典型室内场景下的高效无线传输方案等问题。
无线传感网中面向大数据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本方向的立项目标是在现有的无线传感网中节点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对海量高维数据进行建模和处理。主要研究:针对高维度、复杂分布情况下的大数据智能建模技术;无线传感网中的并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分布式协作大数据分类、预测、聚类方法;无线传感网中具有可伸缩性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1、总则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对国内外开放的从事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泛在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的实验室,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先机,对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本实验室将立足于有利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电子与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倡创新、求实、交流、协作的学术风气。积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为国内外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试验环境。
2、资助对象与申请条件
凡研究方向符合开放课题指南的研究人员(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均可根据课题指南提出申请,经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择优批准,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欢迎获得国家(省、部、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等的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本实验室将提供良好的上机环境,并优先考虑给予资助。
经实验室主任批准,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或特邀的客座研究人员也可提出申请。
3、申报程序与审批程序
申请人从网页(http://bwcsn.njupt.edu.cn/)上下载并填写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同意、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将申请表寄回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需提交一份电子版,二份纸质版本);
申请课题必须符合开放课题基金项目指南,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足、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合理。
本年度接收课题基金申请表截止期为5月25号;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根据择优的原则,确定年度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将于6月底通知申请者并在签订合同后汇出启动经费。
4、课题管理与经费管理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每年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提出和修改开放课题指南。
基金课题执行期限一般为两年,研究工作的起始时间为2015.8.1~2017.7.31。自带课题和经费的人员不受此限制,其工作期限由相应的课题决定。
本实验室每年约可资助5~10个项目,平均资助力度为5万元;经费汇至所在单位帐户,采用分批拨款的办法,课题启动后拨付经费的70%,结题考核合格后拨付剩余的30%。
5、年度报告和结题要求
每年应在12月30日前将年度报告寄到实验室,申报课题必须按申请内容及“年度进度报告”进度完成,对于基金使用不合理或者没有足够理由未能按进度完成计划的课题,实验室主任有权暂时中止或取消资助资金。“年度进度报告”(具体内容见附件)。课题结题要求:
鼓励客座研究人员多投国际期刊或重要国际会议论文,结题要求应符合以下论文发表指标的基本要求之一:(1)国际学术期刊1篇(SCI检索),(2)国内一级学报2篇。
课题结束时需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
(1)研究报告;
(2)学术论文与/或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
6、成果奖励
对于客座研究人员完成的优秀课题,超过结题指标要求的可以优先给予课题滚动资助。
7、成果署名
获本实验室资助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与客座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同拥有。具体成果署名格式为:
(1)论文:应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Key Lab of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为作者的单位之一;(2)著作:扉页上应明确标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3)鉴定成果应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4)专利:申请单位应为南京邮电大学。
第二篇: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一.申请与审批程序:
1.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设立开放课题基金,对国内外开放。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产业部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者均可申请研究基金,重点实验室特别鼓励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申请开放课题。
2.研究课题应符合本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有明确的前沿性、创新性及应用前景,有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究能力。请认真阅读《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后,填写《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提交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实验室会发申请通知,邮址:214122 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电话:0510-85326066,E-mail:huagongky@126.com。
3.课题申请先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优选出予以资助课题,后由实验室主任办公会议批准立项。研究基金的评议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
4.实验室在每年12月份将批准资助的开放课题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填写《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任务书》。
5.对国内外自带课题及经费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的研究人员将给予重点支持,本室可提供各种方便和优惠条件,享受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有关待遇。二.管理办法:
1.申请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将在重点实验室设立相应经费帐户,实行课题单独核算,在江南大学校内进行财务结算。资助额度为1.0~2.0万元/项。开放课题经费只能用于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开放课题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①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费。②完成开放课题所必需的材料、试剂和测试费。③客座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差旅费、住宿费。④参加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成果应与开放课题的研究内容有关)及论文的打印、邮寄和发表费等。经费拨款分两次进行:课题申请者在收到项目资助通知书之日起,即可获得总资助额的30%,待有一篇论文被发表(或录用)后,再拨清余下的70%。
2.开放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署名“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Th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olloids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以及标注“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编号),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olloids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No.)”。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由重点实验室提供经费的课题组,重点实验室署名在前,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名在后;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室工作的课题,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在前,重点实验室署名在后。对于获奖、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处理原则同上。
3.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承担人必须于次年5月1日前向重点实验室提交《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进展报告》,对于无故不提交进展报告的课题,重点实验室将停止提供经费。遇有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期完成时,应及时向重点实验室报告情况,将酌情决定减少或暂停经费资助。
4.开放课题每隔两年结题一次,所有获资助的课题在研究期限结束时均需提交《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和已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复印件,结题后研究记录及有关资料、菌种等应交实验室存档一份;若课题完成期限需要延长,课题负责人应在该课题到期一个月之前,向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该开放课题经费;未能结题的项目,余下经费将转为新的开放课题经费;对完成优秀的项目将向学术委员会推荐,连续滚动资助一次。
5.开放课题成果的主要体现方式是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对每个课题一般要求至少在SCI收录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开放课题执行期间,以“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重点实验室将给予一定的奖励。6.其它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负责对此管理条例进行解释。
第三篇: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和管理办法要点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申请指南和管理办法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旨在吸引和资助国内外优秀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生态纺织方面的研究,促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条例和规定,实验室开放课题将资助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显著、属于学科发展前沿或优先发展领域、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资助领域
本实验室优先资助下列研究领域的课题申请:(一纺织加工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与循环利用
1、化学纤维生产的溶剂排放和能源消耗减量化 2.从湿加工到干加工:纺织品生态化染整 3.废弃物的资源化(二纺织生物技术
1、纺织用生物酶的选育和分离纯化
2、纺织用生物酶的应用技术及作用机理
3、纺织材料的生物合成或转化(三生态纺织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1.新型天然纤维的生态化制取及纺织加工
2.Bio-based化学纤维 3.生态纺织化学品
(四纺织链的评估与绿色设计 1.纺织链的生命周期评估 2.纺织链的绿色设计 3.纺织品生态标准与生态标志
二、项目申请
1、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对象为国内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并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中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为了鼓励年轻人脱颖而出,优先资助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人员,在年长专家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梯队中,要有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成员,鼓励研究生来本室从事短期研究工作。
2、凡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应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对具有重大意义、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资助。
3、申请者须向本实验室提交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的项目申请书一式 五份,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4、开放课题基金申请金额为1~3万,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三、项目管理
1.本实验室对申请项目提出初审意见后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
审结果由本实验室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
2.申请者在收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 一个月内编写研究工作计划,并签订项目合同,报本室核准后开展工作。3.申请者应在研究中期向本室提交工作进展情况及经费开支情况报告,课题 结束时向实验室提交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
4.受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研究成果或 论文发表时,应注明本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二完成单位,本实验室的中文名称为“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Eco-Textile(Donghua University/Jiangnan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或注明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即“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资助课题”,英文为:The project was funded by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Eco-Textile(Donghua University/Jiangnan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5.本实验室有权检查研究者的工作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对难以继续完成任 务者,将限期整改或停止资助。
6.申请者若要延长研究期限,需提出申请并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四、经费管理
1、资助经费可用于支付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费、实验材料费、测试费、加工 费、差旅费和论文版面费等费用。
2、资助经费由本实验室统一管理,申请者凭发票(单位开东华大学向本 实验室报销,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生效。
3、申请者应在财政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支配研究经 费。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发经费。
4、课题结束后,节余经费由本实验室支配。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00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申请指南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教育部专业研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覆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构造地质学”、“矿产勘探与普查”、“地学信息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十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测绘科学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测试条件。实验室是我国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每年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受理国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并为他们提供开放研究基金和实验研究条件,以促进本学科发展和人才交流。
一、宗旨
1.面向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西部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地质工程课题开展研究,配合国家西部开发中的重大基础性研究工作部署,加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等领域国际前沿和重要基础性理论研究,发展这些学科的理论,促进这些学科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以及西部国民 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2.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涉及到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重要课题以及科学前沿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鼓励人才流动。
3.重点考虑支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同时鼓励具有创新性和可望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工程数值仿真等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创性工作以及涉及解决西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实用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4.通过扩大开放,努力将实验室建成为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先进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5.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本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6.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校外申请者。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实验室长期以来立足于我国西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地质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紧紧围绕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需求,进行长期持续的探索与科学研究,为提升国家地质科技水平,为保障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以下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西部成矿动力学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新技术 依据本研究方向发展趋势以及本实验室已有基础,针对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勘查与成矿动力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方法与信息技术,确立3个方面的近期重点研究内容:
(1)岩浆作用及其矿产资源研究。
(2)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与勘查评价技术研究。(3)成矿规律、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研究方向二:西部地表过程的环境灾害效应与地质工程关键技术 本研究方向旨在从西部特殊地域地质环境出发,瞄准国际同领域的前沿,紧紧结合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实践,研究和探讨西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的成因机理及其对工程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和黄土高原隆起的环境灾害效应以及西部地质灾害形成的力学机理与动力学环境;开发和研制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预报、应急处治及长期防护的关键技术,以及特殊岩土体工程病害的控制与防治的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等。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2)西部地质灾害力学机理与防治技术。
(3)西部特殊岩土体工程病害与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向三:西部地质资源与灾害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新方法新技术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探明中国大陆西部特殊地质构造的动力学成因、储油气构造、储煤构造及其它矿产资源储藏的特殊性、以及 重大工程建设中前期地质工程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环境保护等方面亟待解决的近地表乃至深部的地球物理探测科学问题,遵循自我创新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并举的研究思路,围绕如下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
(1)井地联合多分量地震与西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2)重磁、电磁、地震立体探测新技术与西部矿产资源“攻深找盲”。
(3)近地表地质缺陷的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研究方向四:西部资源与灾害高精度观测与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殊地质地貌条件及资源环境探测的高难度问题,研究以GPS、GIS、RS等对地观测与信息技术手段在西部资源探测、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西部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的高精度识别与观测技术。(2)西部资源与灾害评价预测信息技术。(3)西部资源与灾害遥感技术。
三、开放基金申请办法
1.凡从事与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有关的国内外高级、中级科技人员、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博士研究生均可申请本实验室的开放基金。60%以上的开放基金项目应由长安大学以外的研究人员承担。
2.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属于本实验室研究内容的范畴。3.申请者必须在实验室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实验室提交课题申请书一式四份及相关电子文档1份。纸质申请书应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方才有效。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博士研究生单独申请课题必须具有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历,并附有指导教师及1名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意见。
4.实验室资助研究课题的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调研费、实验费、分析测试费、药品试剂器材等费用,同时也包括研究者的住宿、交通费等。申请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申请资助金额,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3~5万元。
5.每年受理开放基金的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6.对于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处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以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支持,并酌情加大资助力度。
四、开放基金审批
实验室将对符合要求的所有申请书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提交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复审、终审和批准,最后由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
开放基金的评审结果由本实验室正式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并在本实验室主页上公布。
所有研究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五、经费管理
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按课题研究进度拨款。拨款方式:课题资助经费的60%按进度计划拔付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用于研究工 5 作的顺利开展,其余40%待课题结题验收后再拨付。
在财政制度规定范围内,课题承担者有权按照工作计划的安排支配费用的使用。对于经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课题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拨资助经费。
七、课题管理
基金申请者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根据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半个月内填写研究工作计划书,报实验室核准后开始进行研究工作。
基金申请者,每年年底应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进展报告,资助课题结束后,应在一个月内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
本实验室有权对资助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对经费使用不当或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设法予以纠正或停止资助。
在规定的课题执行期间,承担者不得无故中断研究工作或延长工作期限。对因客观条件影响课题研究进度,或在原有目标达到后,确有必要由原承担者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时,经课题承担者提出申请,实验室主任批准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工作期限。
凡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课题,在课题结束后可参加长安大学科技成果评奖。
八、成果管理
凡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应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每个资助课题应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篇被SCI或EI检索的论文(有正式的检索号),或其它高级别学术刊物(如 6 核心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被ISTP检索等)上发表不少于3篇的学术论文。特优者可由实验室另行资助出版专著(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课题验收时,发表论文的影印件和相关的检索证明应作为结题验收的重要资料提供。
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与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共享。成果在正式发表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凡由本实验室资助的课题,其第一署名单位须为重点实验室,同时并注明课题批准号。重点实验室的正式署名为:
中文:长安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英文: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 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China.
第五篇: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精)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1.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为从事新生儿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场所及课题经费。鼓励新思想、新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倡创新、求实、开放、交流的学术风气。
2.开放课题以三种方式,面向国内外从事新生儿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医院、保健院所等单位,进行公开招标。
① 实验室根据主要研究方向,提供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供申请者自由申请,获资助者在本实验室完成课题研究。
② 实验室指定题目并提供课题经费,招聘研究者在本实验室进行研究。③ 研究者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进行研究。
3.开放课题的立项、遴选和管理工作须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和“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执行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
4.开放课题的申请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是项目的实际负责人,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项目的研究;(2)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中级以下技术职称、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申请,必须有2名正高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
5.每项开放课题的资助金额一般为1~3万元,每项开放课题的资助时间一般为2年(可连续申请)。
6.申请开放基金课题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实事求是地填写《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7.开放基金课题的申请每年受理一次。
8.开放基金课题的评审一般按照专家评议、学术委员会评审的程序进行。专家评议是指同行评议专家对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一般采取通讯评议方式。专家评议的结果,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查、并确定中标项目。
9.开放基金课题的评定结果由实验室主任签发,由实验室办公室通知所有申请者。获得资助的申请者,接到通知后,应向本实验室提交课题实施计划。10.实验室指定课题招聘的研究者,将根据课题需要提出具体要求。
11.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对每项开放课题指定一位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作为该项开放课题的项目合作者和实施管理者。管理的内容有:(1)检查课题的进度与质量;(2)管理课题经费的使用;(3)课题验收;
(4)向本实验室或上级有关部门上报科研成果。
1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每年向室务会提交一次课题进展报告。如需改变或推迟计划,应征得室务会的同意。课题研究若偏离原计划方向,室务会将予以指正,不服从者,实验室主任有权中止开放基金课题经费的使用。
13.课题结束后,应于三个月内结题,并向室务会提交课题档案,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相关的原始资料。逾期不按要求提交者,取消今后申请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资格,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14.课题研究人员在开放基金课题资助下产生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取得的成果,必须注明由“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发表的论文应在作者署名后并列冠以双方单位名称,课题研究成果由实验室与课题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享。
15.研究者自带课题项目及经费完成的研究论文和成果须注明在“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完成。
16.利用开放基金课题购买的仪器设备及办公用品等归本实验室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占有或转让。
17.课题经费的各项开支标准,均按现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执行。18.课题结束后,节余经费的40%由本实验室收归入实验室主任基金,60%留实验室课题组继续使用。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200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