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

时间:2019-05-14 14:4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

第一篇: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

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费)的单位,给予罚款等处罚执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据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或者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三)违反本法第四章、第五章有关规定,贮存、堆放、弃置、倾倒、排放污染物、废弃物的;

(四)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的。

罚款的办法和数额由本法实施细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国务院令第284号)第三十八条: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规定处以罚款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拒绝环境保护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者超标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或者超标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可以处应缴数额50%以下的罚款。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年1月2日,国务院令第369号)第二十一条: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二篇:不按照规定接受企业检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案例:不按照规定接受企业检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名称:

住 所:

法定代表人姓名:

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

二、案由

X年月日,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清理档案材料时,发现某公司没有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在 X年3月1日至X年6月30日到我局,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为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执法人员填好《立案审批表》,报局领导批准立案,并将该立案向法制机构进行了登记备查。X年12月 30日本局依法立案,并指定某某某、某某某为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三、调查经过及证据

(一)、X年12月日调查人员首先在本局档案室,调取了由本局保管的,某某公司档案。获取了以下证据:

书证:某某公司X年登记时的档案,复印件共计三十五页,证明该公司在申请登记时的基本情况。

(二)、然后于X年月日,调查人员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某某,进行了询问。获取了以下证据:

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笔录》笔录一份,证明某某公司至案发,未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最后,调查人员在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某某,进行询问时,某某向调查人员提供了以下证据:

书证:

1、《身份证》复印件一张。证明某某的个人身份。

2、某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张。证明当事人合法存在现以上证据均由当事人签字盖章认可。

四、主要违法事实

X年月日,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某某,以每月8400元的价格,租赁了位于某某,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的门面,准备筹办某某公司,X4年月日,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从事某某销售的经营,某某公司因经营情况不好,至案发,未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本案调查过程中,当事人能够积极配合查处违法行为,有悔改表现,取证顺利。这可从调查人员几天内就能调查清楚案件事实,并且当事人积极配合询问,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得到证明。

本案没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照工商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标准,也不够移送追诉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条件。

五、定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企业检验办法》第四条第一款“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年检材料。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6月30日前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延期参加年检的申请,经企业登记机关批准可以延期30日。企业应当对其提交的年检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当事人没有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在X年3月1日至X年6月30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同时当事人提出的因为经营情况不好,所以未按照规定接受检验,的申辩和陈述,调查人员认为:其一,不能作为正当理由;其二,当事人也未在X年6月30日前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延期参加年检的申请。故调查人员认为,该理由应不予采纳。

根据以上事实和证据,调查人员认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的规定,当事人属于不按照规定接受检验的行为。

六、处罚依据及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公司不按照规定接受检验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接受检验;逾期仍不接受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规定,考虑到案发后当事人能积极调查,主动交代问题,有悔改表现,同时当事人已经纠正了自己的违法行为,建议对当事人从轻处罚,具体处罚如下:

(一)、责令当事人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到xxx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检验。

(二)、罚款10000元。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报局长审批。

办案人员:

年 月 日

第三篇:排污许可证正式落地实施,环保验收全部改为备案制(正在清理的久试不验违法违规按原规定执行)

排污许可证正式落地实施,环保验收全部改为备案制(正在清理的久试不验违法违规按原规定执行)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补“短板”的规划。

会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人民群众迫切期盼。会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了以下任务: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工艺、设备和产品,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和生态治理修复成套技术,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对重点地区、流域、行业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开展造纸、建材等15个重点行业治污减排专项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综合整治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等污染。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三是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风险全程管控。四是完善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立多元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保督察执法,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美丽中国。近期:11月7日山西环保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与排污许可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

具体文件如下:11月7日山西环保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与排污许可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并产生实际排污之前,向环保主管部门申请核发(或换发)排污许可证,并登录山西省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在线填报申请信息。

第四篇: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如实申报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的处理意见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用人单位

不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如实申报

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的处理意见

渝劳社办发〔2005〕158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市就业局、市社会保险局、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市工伤保险管理中心、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6号)等法规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对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下统称社会保险)和已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参保单位)漏报、瞒报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及缴费工资(以下简称少报参保人员及缴费工资)的行为,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凡按照社会保险法规政策规定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参保单位应按规定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如实申报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劳动者缴费工资的组成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规定的项目计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和投诉。

在法定期限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举报和投诉,或者在劳动保障执法检查中发现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应责令其限期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逾期仍不办理的,由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该单位的经营状况、劳动者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该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数

额,提交征收机关征缴。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

三、参保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的,按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一)劳动者向参保单位提出补办社会保险登记和补缴社会保险费要求的,参保单位应主动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办、补缴。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应与劳动者共同核实,并经劳动者本人签字认可。

(二)在法定期限内,劳动者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和投诉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受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参保和缴费的情况进行稽核和检查,参保单位和投诉的劳动者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参保单位拒绝接受稽核和检查,采取伪造、变造或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不设账册等手段使稽核和检查无法进行,以及拒不整改其违规行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稽核和检查过程中,发现参保单位少报其他险种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的,应通知其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并处理。

四、参保单位少报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的,应按照核实的情况,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报参保人员和补缴社会保险费手续,并一次性缴清应补缴的社会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由劳动者个人承担)和个人账户利息。一次性补缴确有困难的,经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商并征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征收机关同意,可以分次按计划补缴。经责令限期缴纳或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参保单位,逾期仍不缴纳或补缴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参保单位缴清应补缴的社会保险费、个人账户利息、滞纳金后,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重新记录缴费人员、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账户。涉及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的处理,按相关法规政策规定执行。

五、因参保单位少报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导致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的,由参保单位按照相关法规政策规定负责赔偿。

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劳动者关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少报参保人员和缴费工资的举报和投诉,根据《劳动保障

监察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在用人单位存续期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其不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的举报和投诉,应依法受理,并对其按规定应参加的各项社会保险,从其按规定应参保之日起作出处理决定。

(二)在用人单位存续期间,劳动者就用人单位少报参保人员,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和投诉的,如果应参保人员尚与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者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两年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并责令用人单位补办投保手续和补缴社会保险费;如果应参保人员与该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已超过两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理由。

(三)在用人单位存续期间,劳动者就用人单位少报缴费工资,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和投诉,从用人单位最后一次少报缴费工资的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两年之内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并责令用人单位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超过两年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理由。

(四)劳动者就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少报缴费人员和缴费工资,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和投诉时,该单位因破产、关闭、撤销等原因,主体已消亡,且没有法定的义务承担者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理由。

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生效以前,劳动者就用人单位少报缴费人员和缴费工资进行举报和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经受理的,不受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限制。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少报缴费人员和缴费工资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处理。

七、对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少报缴费人员和缴费工资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并提请有权机关依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中共重庆市纪委重庆市监察局关于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规定的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委发〔2005〕3号)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

(试行)

》的通知(高检发办字[2005]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第十届第三十九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试行。试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高检院。

二00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

察院批准的规定

(试行)

(2005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第十届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省级以下(含省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拟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的,应当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第三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侦查部门经过侦查认为应当撤销案件的,应当制作拟撤销案件意见书。公诉部门经过对侦查部门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认为应当不起诉的,应当制作拟不起诉意见书。

侦查部门、公诉部门应当及时将拟撤销案件意见书或者拟不起诉意见书以及相关材料移送本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拟撤销案件或者拟不起诉的,经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程序,提出表决意见后,侦查部门或者公诉部门应当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报送案件时,应当将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一并报送。

按规定报请检察长决定的,检察长如果不同意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应当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长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由检察长决定。

第五条 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同意拟撤销案件意见或者拟不起诉意见的,应当由侦查部门或者公诉部门将拟撤销案件意见书或者拟不起诉意见书,以及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连同本案全部卷宗材料,在法定期限届满七日之前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重大、复杂案件,在法定期限届满十日之前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将处理同案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法律文书以及案件事实、证据材料复印件等,一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第六条 对于下级人民检察院报请审批的拟撤销案件或者拟不起诉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相应侦查部门或者公诉部门承办。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或者公诉部门应当指定专人办理,对案件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必要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七条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或者公诉部门审查下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拟撤销案件或者拟不起诉案件,应当提出是否同意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的意见,连同下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第八条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下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拟撤销案件或者拟不起诉案件,应当于收到案件七日内书面批复下级人民检察院;重大、复杂案件,应当于收到案件十日内书面批复下级人民检察院。情况紧急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送达的,可以先电话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执行,随后送达书面批复。

第九条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的决定,并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或者不起诉决定书。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

第十条 拟撤销的案件或者拟不起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押的,不得因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批而超期羁押。羁押期限届满,应当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chl_66663

下载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不按照规定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