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结题申请书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一: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 题 名 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 题负责人: 汤朴 钱保强
所 属 学 校: 明光市逸夫小学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4月 — 20XX年12月
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领导小组:
明光市逸夫小学20XX年4月申报并批准立项的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因此,现向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领导小组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活动过程:
自20XX年4月起,课题组根据该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在:
1、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换看法,对下一步课题研究的打算和计划做出安排,有效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案例、论文等,并及时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选,还积极鼓励课题组教师撰文向有关的教育刊物投稿等。
3、课题组成员每人都积极阅读教师教学理论专著,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不断向课题组教师提供研究材料,保证教师有书可读,在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写读书笔记不断更新理念,以激活课题组教师的思想,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积极编著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优秀论文集》、《优秀课例集》以及课堂实录等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力开展了《计算竞赛活动》、《听算、视算》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3、通过实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多篇有关课题的论文、案例、经验小结分别在市级获奖交流。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纷纷撰写了有关情境串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为今后参与这一学段的老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课题组教师自勉: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
当然,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也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谢谢!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二:课题结题申请书>>(1019字)
课 题 名 称:构建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所 属 学 校:港北区港城镇旺岭小学
课题负责人:黄绍新
课题小组组长:语文 王旭平
数学 杨敬荣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月——20XX年3月
课题主研人员:黄绍新 杨敬荣 王旭平黄秋萍
何志耀 闭肖丽 黄少玉 黄珍琼
贵港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梁容 吴幼琴
港北区港城镇旺岭小学于20XX年3月向贵港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构建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XX年3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了我们的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构建阶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试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自主学习的操作方法。
(3)按照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3月)
(1)做好后测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材料,健全资料台帐。
取得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质量:
每学期期末统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均排在全镇的前列,20XX年11月获得了港北区20XX-20XX学年度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课题组指导徐静老师代表我镇参加港北区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二等奖;课题组成员闭肖丽获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课题组指导覃华丽老师代表全镇上语文移植公开课,受到中心校领导和各校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成员有5人次获得了港北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和优秀大队辅导员。有2人次获得港北区教育教学成果奖。有6人次获得了自治区级、国家级论文奖,指导的学生三个经典诗文朗诵节目获得港北区一等奖,机器人组合和绘画多人获得奖励。
(二)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课题工作评价机制。
3、形成了较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学校科研工作得到了加强,构建了全新的育人网络。
港北区港城镇旺岭小学
20XX年3月25日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三:课题结题申请书>>(1093字)
课题名称:《基于生命化教育的农村小学新德育的构建研究》
课题负责人:曹玉辉 主持人:曹玉辉
所属学校:铜山县张集镇小学中心校
课题研究时间:2006年12月 — 2009年4月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领导小组:
铜山县张集镇小学中心校2006年12月申报并批准立项的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生命化教育的农村小学新德育的构建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因此,现向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领导小组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活动过程:
自2006年12月起,课题组根据该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在:
1、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换看法,对下一步课题研究的打算和计划做出安排,有效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案例、论文等,并及时上传到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博客平台,供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及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选,还积极鼓励课题组教师撰文向有关的教育刊物投稿等;
3、课题组成员每人都积极进行阅读,写读书笔记,每学期学校都向课题组教师提供“书券”,首先保证教师有书可读,且不断更新,以激活课题组教师的思想,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4、针对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让生命开花”一书的内容,根据课题组教师的研究专长、所任学科进行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使每个人的课题分解研究有目标,有任务,有方向,以保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的达成。
5、针对张集实验小学特有的“生命化”的校园文化,在打造校园景点文化的同时,蕴育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积极编著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一书——“让生命开花”。(目前,第二稿根据专家的建议正在补充和调整之中)
2、张集小学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已在全县甚至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和潮流。
3、构建农村小学的新德育体系——更多的关注“后进生”、“贫困生”、“弱势群体”及“进步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尊”、“尊重”、“平等”、“呵护”、“个性”等;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感恩”、“感激”、“生活”、“学习”、“相处”等。
4、课题组教师公开课、优质课获奖;论文、案例、随笔获奖,及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有关目录。
5、课题组教师在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管理博客上的“博文”。
课题组教师自勉: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期待着每一天都“让生命开花”,也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谢谢!
2009年3月16日
第二篇:课题结题申请书(小编推荐)
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田鹤田永贵孙立海
课题研究学校: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4月——2014年4月
课题组成员:蔺彩杰李秀荣姜丽艳周丽杰吕伟马丽
李彦泉李永志刘志辉高金娟杨君李秀珍
靳明慧张欣遇金辉王凤娟李岩郭玉洋
杨云峰刘广武赵丽波
龙江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于2011年4月向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至2014年4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五个阶段开展了研究。
第一阶段:申报课题(2011年4月-5月)
① 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分析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② 撰写《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③ 递交开题报告,申请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2011年6-7月)
① 分工落实,明确成员研究方向。
②组织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2011年9月-12月)
① 检查教师课题进展情况。
② 撰写课题开展中期检查报告。
第四阶段:深化研究(2012年3月-2013年7月)
① 对基础研究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
② 对优秀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应用与验证研究。
第五阶段:成果结题(2013年9月-2014年4月)
① 收集、整理课题结题报告。
②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③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申请结题验收。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我们制定了以上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人员的组成和各自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研究周期适宜,应该能够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取得的成果:
1、编辑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论文集》;
2、撰写了《教学经验交流》。
3、撰写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4、寻找到了解决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和新途径。
5、初步取得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6、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7、建立起了新的课堂评价机制。
8、建立了新的学生评价方式。
此致。
敬礼!
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2014年6月20日
第三篇:课题结题申请书[小编推荐]
结题申请书
教科研领导小组:
我们于2008年9月申请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策略”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将半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
提出结题申请。
课 题 名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策略
所 属 学校:陕西省山阳县法官镇初级中学
课题 负责人:孙建辉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2年3月
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11.9)准备启动阶段、制订方案、学习有关的理论与专著、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订好课题方案;收集的资料汇编、现状研究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0—2011.11)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阶段性论文、教案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研究课汇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2——2012.3)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汇总、结题报告、经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
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已经越来越适应和认可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也日趋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从实际效果来看,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得到了信任,从而促使学生发挥了较大的潜能,学会了合作,带来的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此致
敬礼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策略》课题研究组2012.3
第四篇: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郝晓红
所属学校: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09年9月
课题组成员:李学勇、丁秀艳、韩玉霞、李文军、王文义、谢进侠 青铜峡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于2007年9月向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至2009年9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四个阶段开展了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7、9---2007、10)这一阶段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7、10---2008、1)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08、2---2008、7)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结合实际,查验效 1
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08、7-2009、9)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取得的成果:
(一)物化性成果
1、校本教材《青铜峡地方史》编订成功;
2、撰写了“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总结;
3、编辑了《关于新课程环境下历史课堂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论文集》;
4、撰写了《高考历史教学经验交流》。
5、编辑了《青铜峡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反思集》。
6、撰写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结题报告》。
(二)经验性成果
1、积累了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2、寻找到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3、初步取得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方法。
4、获得了“课堂观察活动”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历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课堂评价机制。
3、建立了新的学生评价方式。
此致。
敬礼!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
2009年9月1日
第五篇: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一模块实验改进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暾
主持人:邹暾
所属学校: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
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9月 — 2014年3月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于2009年8月省教育学会申请了“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一模块实验改进的研究”课题,当年9月通过审批立项,9月正式开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近3年的刻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4年6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研究活动过程:
自2006年9月起,课题组根据该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在:
1、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换看法,对下一步课题研究的打算和计划做出安排,有效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案例、论文等,并及时上传到“岗中在线”校园网,供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及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选,还积极鼓励课题组教师撰文向有关的教育刊物投稿等;
3、课题组成员每人都积极进行阅读、写作,学校每学年都新购置“学习方法指导”图书,保证教师有书可读,以激活课题组教师的思想,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4、在学习众多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并初步构建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模式;
5、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传统方法,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辅导与培训,让他们不断提高理论与研究水平。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编印了中学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考场作文有绝招》等书;编写了《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校本教材。
2.课题负责人颜振宇同志的研究论文《向方法要质量》发表在我省教育学会核心刊物《江苏教学》上,吴玉现、吉恒科、李昌现、李军古、孙见礼、张小
华、徐艳、包明华等教师的10多篇教研论文发表在《学习方法报》、《现代教育通讯》上;徐兴成的《“目标·方法·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发表在全国教育学会核心报纸《语文周报》上;另有多篇课题研究报告、论文获省市级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3、初步构建并实施了“目标·方法·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教师自勉: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期待着每一节课都把学法指导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也恳切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谢谢!
XX学校《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课题组
2009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