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桃源小学搬迁重建申请经费补助的报告
关于桃源小学搬迁重建申请经费补助的报告
红塔区教育局领导:
您们好!桃源小学位于高仓街道桃源小学居委会,覆盖人口近6000多人,包括附近大小企业10多个。现有在校学生426人,12个教学班。安保两人,炊事员一人,教师22人。
现由于玉蒙铁路从学校经过,学校需要异地搬迁重建。学校的食堂和教师休息楼已经拆除,全部集中在教学楼上休息办公。为了尽快的使师生在一个较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学校的搬迁工作已经紧密锣鼓的进行着。
由于搬迁涉及面大,牵扯面广,特于此提出申请,向区教育局领导申请搬迁经费补助100000元。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
桃源小学 2013-12-4
第二篇:艺术学校关于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推荐)
文章标题:艺术学校关于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
__作为中国_唯一的直辖市,担负着党中央把__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面对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建设的历史机遇,__所处的“桥头堡”位置便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城市地位的大幅提升,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同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丰富城市的人文内
涵和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日益突显的重要问题。而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艺术院校,其良好的建设发展,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首要条件和可靠保证。
__艺术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字号的专业艺术学校,17年来,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目前__艺术学校却面临设施严重不足、硬件落后、教学条件恶劣等诸多困境,已严重阻滞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艺校的生存和发展,让__的艺术教育与直辖市的地位和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搬迁重建__艺术学校已是迫在眉睫。
艺术人才摇篮教学硕果累累
__艺校成立17年,作为__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多年来,该校杂技专业蜚声海内外,取得了“金马奖”、“金k奖”等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曾随朱镕基总理出访印度、孟加拉等国,并获得朱总理亲笔题词“表示祝贺,再接再厉”。音乐专业教改创新,大胆尝试班级教学,取得硕果,近年毕业的98级铜管乐以优异的成绩全班考入乌克兰国立音乐学院本科,得到我国著名交响乐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卞祖善等专家的好评和赞誉。一支正活跃在我市文艺舞台上,曾为“AAPP”会议各国代表演奏过的女子室内乐队的演奏员也均毕业于该校。此外,该校学生还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手风琴国际大赛、香港国际钢琴比赛等多项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大奖和优异的名次。
以“厉家班”闻名全国京剧界的__市京剧团目前其青年演员中的骨干,大多由该校京剧专业毕业的学生组成,他们中的尖子人才代表刘柱还在中国京剧大赛获得大奖;李小兰、秦勤被破格调入北京京剧团。以出演多部琼瑶电视剧主角、风靡全国影视界的新星蒋勤勤也曾毕业于该校。首届舞蹈专业毕业生汪子涵在全国第五届“桃李杯”大赛上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目前活跃在__文艺舞台上的各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多是毕业于__艺术学校。
此外,__艺术学校不仅多次参加了为来渝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来渝交流的国际友人及重大国际会议的文艺演出,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为江泽民主席的夫人王冶平、朱镕基总理的夫人劳安、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等来渝期间的专场文艺演出任务。
通过__文艺舞台这个特殊的窗口,__艺术学校以高标准的舞台演出和过硬的艺术素养,体现了与直辖市形象相匹配的艺术水准,树立了__的艺术形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提升“文明__,礼仪__”的直辖市形象,在“让世界了解__,认识__”的对外交流宣传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生存现状窘迫办学步履维艰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调整的要求及__中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__的中等艺术教育应该达到评估的最低办学标准。然而与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__艺术学校目前面临的却是无法达到最低办学标准的办学条件,濒临于“关门”的边缘。
__艺术学校现有用地不足13亩,建筑面积仅有6498平方米,且多是结构落后,建筑老化的危旧房,其规模和条件在全国省市级中等艺术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二,在西部同类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一(见附件一:全国部分艺术院校、中专基本情况调查表)。而且,其中还有2000多平方米的主要设施,为50年代所建长江剧场,已被九龙坡区消防处认定为重点防火隐患,下达了停用整改通知书,学校现在可使用的建筑实际只有4000多平方米。
__艺术学校现校址地处旧城中心建成区(杨家坪中心步行商业街区域内),学校周边已无地用于扩展,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受到极大的制约。1991年,在市教委组织的中专学校办学条件评估中,已经因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办学规模未达标而被亮了黄牌。然而因现实条件所限,时至今日,办学条件一直没能得到改善。在2003年的“__市中等职业学校达标评估”中,学校也仍无法达到文化部、教育部所规定的最低办学标准([2002]55号文《关于印发中等艺术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按照达标评估标准,最低办学条件要求应具有校园不少于2万平方米(约30亩)、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藏书不少于1.5万册的规模,__艺术学校的现状与之相差甚远,已经到了学校是“生”还是“死”的最后底线。
评估主要指标对照表
主要指标市教委指标文化部指标__艺术学校现有条件
M1办学规模1260人500人421人
M2校园不少于40亩不少于2万平方米(约30亩)不足13亩
M2校舍建筑面积不
少于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6498平方米
M3藏书量50400(生均40册)15000册(生均30册)3844册(生均9.1册)
由于教学用房、设施严重不足,在校的现有400多名学生,有150多人从2000年起就不得不被安置在校外租用的场地学习、生活,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而学校为
此还要每年付出30多万元的租金,使本就不足的教育经费更是负担沉重。同时,受落后的教学条件制约,面对大量的生源,学校一直不敢扩大招生规模,这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使学校只能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死链中艰难求存,根本无法将其为__文化艺术所创造的许多具有品牌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三、迁建初有进展急盼资金立项
从__文化艺术未来的长远发展出发,__艺术学校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__考察文化产业,专门到艺校调研,深切希望__市有关方面关注艺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艺校的办学成果。为此,__市政协于2001年11月15日专门以(渝政协[2001]3号)文件《__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__艺校办学成果的建议意见》,报经市政府并转发各有关部门。
__市文化局已于2002年1月4日专门向市政府做出回复,积极支持并提出四条建议,拟请市政府召开协调会,对__艺术学校的搬迁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统筹解决。
在__市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__市致公党提出了“关于支持__艺术学校搬迁的建议”的第0005号集体提案,被确定为主席督办提案,由窦瑞华副主席督办,已分别于4月23日和7月31日两次召开了督办会。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下,在市文化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教委、九龙坡区政府等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__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但仍面临重重困难。
新校址的选址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__艺术学校搬迁重建方案,在4月23日的第一次政协督办会后,市规划局已列入《关于报请审批__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3]162号)并经市政府批准(《__市人民政府关于__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批复》(渝府[2003]164号)。新校址选在九龙坡区滩子口,建设规模为33000平方米,工程建设时间为2003—2005年,投资估算为9800万元。
新校址的土地征用工作,得到了九龙坡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协商,征地资金由九龙坡区政府先行垫资完成,并已与九龙坡区国土局签定了用地协议书。
__艺术学校已委托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制作《项目建议书》,已委托市勘测院作《地形勘测图》。计划于2003年底完成方案立项、设计等工作。
迁建需要解决的资金问题
在两次督办会上,各相关职能部门对艺校的重建和发展,均表示了一致性的肯定和支持,现在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解决迁建所需资金的问题。
对此,在7月31日的督办会上,与会的各职能部门,就如何以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进行了重点磋商,提出了以土地置换、学校自筹、银行贷款、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解决的方式,但还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和落实。从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筹措所需资金的压力很大。
土地置换:因__艺术学校须在新校建成后才能搬迁,而按渝府[2003]164号文中建设起止年限为2003—2005年计,用旧校址地块作价进行置换有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差,其置换地价,也不够偿还征地资金;
学校自筹:按艺校现在的招生规模(450人左右),年总收费额约为400万元,而学校也只有这一单方面来源;
银行贷款:债务包袱过重,势必将影响到学校发展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国办艺术学校,现在面临的已不是如何发展振兴而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时期,急需政府以专项资金或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资金予以大力支持,以减轻学校压力,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强烈吁请将__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纳入全市文化统筹规划建设项目
艺术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十五”大已明确提出先进文化是方向,而今中央又进一步强调“三个文明”要一起抓,因此,__艺术学校的兴衰荣辱将直接关系到直辖市的形象地位,关系到__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繁荣。在“十五”规划中,我市将兴建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在2007年建设好这些设施后,对专业艺术人才的需求应有大幅度的上升,而承担着我市艺术人才培养重任的艺校,也理应纳入我市文化建设的蓝图,立项建设,使我市的这张“城市名片”早日摆脱目前的生存困境,与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整体同步繁荣发展!
《艺术学校关于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艺术学校关于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
第三篇:关于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
关于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担负着党中央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面对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建设的历史机遇,重庆所处的“桥头堡”位置便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城市地位的大幅提升,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文章转载自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
114网更多资料同时,如何同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和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日益突显的重要问题。而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艺术院校,其良好的建设发展,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首要条件和可靠保证。
重庆艺术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字号的专业艺术学校,17年来,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目前重庆艺术学校却面临设施严重不足、硬件落后、教学条件恶劣等诸多困境,已严重阻滞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艺校的生存和发展,让重庆的艺术教育与直辖市的地位和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搬迁重建重庆艺术学校已是迫在眉睫。
一、艺术人才摇篮教学硕果累累
重庆艺校成立17年,作为重庆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多年来,该校杂技专业蜚声海内外,取得了“金马奖”、“金k奖”等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曾随朱镕基总理出访印度、孟加拉等国,并获得朱总理亲笔题词“表示祝贺,再接再厉”。音乐专业教改创新,大胆尝试班级教学,取得硕果,近年毕业的98级铜管乐以优异的成绩全班考入乌克兰国立音乐学院本科,得到我国著名交响乐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卞祖善等专家的好评和赞誉。一支正活跃在我市文艺舞台上,曾为“AA”会议各国代表演奏过的女子室内乐队的演奏员也均毕业于该校。此外,该校学生还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手风琴国际大赛、香港国际钢琴比赛等多项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大奖和优异的名次。
以“厉家班”闻名全国京剧界的重庆市京剧团目前其青年演员中的骨干,大多由该校京剧专业毕业的学生组成,他们中的尖子人才代表刘柱还在中国京剧大赛获得大奖;李小兰、秦勤被破格调入北京京剧团。以出演多部琼瑶电视剧主角、风靡全国影视界的新星蒋勤勤也曾毕业于该校。首届舞蹈专业毕业生汪子涵在全国第五届“桃李杯”大赛上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目前活跃在重庆文艺舞台上的各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多是毕业于重庆艺术学校。
此外,重庆艺术学校不仅多次参加了为来渝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来渝交流的国际友人及重大国际会议的文艺演出,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为江泽民主席的夫人王冶平、朱镕基总理的夫人劳安、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等来渝期间的专场文艺演出任务。
通过重庆文艺舞台这个特殊的窗口,重庆艺术学校以高标准的舞台演出和过硬的艺术素养,体现了与直辖市形象相匹配的艺术水准,树立了重庆的艺术形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提升“文明重庆,礼仪重庆”的直辖市形象,在“让世界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的对外交流宣传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生存现状窘迫办学步履维艰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调整的要求及重庆中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重庆的中等艺术教育应该达到评估的最低办学标准。然而与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重庆艺术学校目前面临的却是无法达到最低办学标准的办学条件,濒临于“关门”的边缘。
重庆艺术学校现有用地不足13亩,建筑面积仅有6498平方米,且多是结构落后,建筑老化的危旧房,其规模和条件在全国省市级中等艺术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二,在西部同类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一(见附件一:全国部分艺术院校、中专基本情况调查表)。而且,其中还有2000多平方米的主要设施,为50年代所建长江剧场,已被九龙坡区消防处认定为重点防火隐患,下达了停用整改通知书,学校现在可使用的建筑实际只有4000多平方米。
重庆艺术学校现校址地处旧城中心建成区(杨家坪中心步行商业街区域内),学校周边已无地用于扩展,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受到极大的制约。1991年,在市教委组织的中专学校办学条件评估中,已经因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办学规模未达标而被亮了黄牌。然而因现实条件所限,时至今日,办学条件一直没能得到改善。在2003年的“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达标评估”中,学校也仍无法达到文化部、教育部所规定的最低办学标准([2002]55号文《关于印发中等艺术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按照达标评估标准,最低办学条件要求应具有校园不少于2万平方米(约30亩)、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藏书不少于1.5万册的规模,重庆艺术学校的现状与之相差甚远,已经到了学校是“生”还是“死”的最后底线。
评估主要指标对照表
主要指标
市教委指标
文化部指标
重庆艺术学校现有条件
M
1办学规模
1260人
500人
421人
M
2校园
不少于40亩
不少于2万平方米(约30亩)
不足13亩
M2
校舍
建筑面积不少于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
6498平方米
M
3藏书量
50400(生均40册)
15000册(生均30册)
3844册
(生均9.1册)
由于教学用房、设施严重不足,在校的现有400多名学生,有150多人从2000年起就不得不被安置在校外租用的场地学习、生活,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而学校为此还要每年付出30多万元的租金,使本就不足的教育经费更是负担沉重。同时,受落后的教学条件制约,面对大量的生源,学校一直不敢扩大招生规模,这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使学校只能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死链中艰难求存,根本无法将其为重庆文化艺术所创造的许多具有品牌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三、迁建初有进展急盼资金立项
从重庆文化艺术未来的长远发展出发,重庆艺术学校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重庆考察文化产业,专门到艺校调研,深切希望重庆市有关方面关注艺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艺校的办学成果。为此,重庆市政协于2001年11月15日专门以(渝政协[2001]3号)文件《重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重庆艺校办学成果的建议意见》,报经市政府并转发各有关部门。
重庆市文化局已于2002年1月4日专门向市政府做出回复,积极支持并提出四条建议,拟请市政府召开协调会,对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统筹解决。
在重庆市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重庆市致公党提出了“关于支持重庆艺术学校搬迁的建议”的第0005号集体提案,被确定为主席督办提案,由窦瑞华副主席督办,已分别于4月23日和7月31日两次召开了督办会。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下,在市文化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教委、九龙坡区政府等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但仍面临重重困难。
1、新校址的选址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重庆艺术学校搬迁重建方案,在4月23日的第一次政协督办会后,市规划局已列入《关于报请审批重庆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3]162号)并经市政府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批复》(渝府[2003]164号)。新校址选在九龙坡区滩子口,建设规模为33000平方米,工程建设时间为2003—2005年,投资估算为9800万元。
新校址的土地征用工作,得到了九龙坡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协商,征地资金由九龙坡区政府先行垫资完成,并已与九龙坡区国土局签定了用地协议书。
重庆艺术学校已委托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制作《项目建议书》,已委托市勘测院作《地形勘测图》。计划于2003年底完成方案立项、设计等工作。
2、迁建需要解决的资金问题
在两次督办会上,各相关职能部门对艺校的重建和发展,均表示了一致性的肯定和支持,现在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解决迁建所需资金的问题。
对此,在7月31日的督办会上,与会的各职能部门,就如何以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进行了重点磋商,提出了以土地置换、学校自筹、银行贷款、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解决的方式,但还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和落实。从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筹措所需资金的压力很大。
土地置换:因重庆艺术学校须在新校建成后才能搬迁,而按渝府[2003]164号文中建设起止年限为2003—2005年计,用旧校址地块作价进行置换有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差,其置换地价,也不够偿还征地资金;
学校自筹:按艺校现在的招生规模(450人左右),年总收费额约为400万元,而学校也只有这一单方面来源;
银行贷款:债务包袱过重,势必将影响到学校发展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国办艺术学校,现在面临的已不是如何发展振兴而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时期,急需政府以专项资金或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资金予以大力支持,以减轻学校压力,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强烈吁请将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纳入全市文化统筹规划建设项目
艺术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十五”大已明确提出先进文化是方向,而今中央又进一步强调“三个文明”要一起抓,因此,重庆艺术学校的兴衰荣辱将直接关系到直辖市的形象地位,关系到重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繁荣。在“十五”规划中,我市将兴建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在2007年建设好这些设施后,对专业艺术人才的需求应有大幅度的上升,而承担着我市艺术人才培养重任的艺校,也理应纳入我市文化建设的蓝图,立项建设,使我市的这张“城市名片”早日摆脱目前的生存困境,与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整体同步繁荣发展!
附件一:全国部分艺术院校、中专基本情况调查表
第四篇:关于搬迁重建的提案
关于重庆艺术学校
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紧急报告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担负着党中央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面对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建设的历史机遇,重庆所处的“桥头堡”位置便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城市地位的大幅提升,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同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和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日益突显的重要问题。而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艺术院校,其良好的建设发展,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首要条件和可靠保证。
重庆艺术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字号的专业艺术学校,20年来,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目前重庆艺术学校却面临设施严重不足、硬件落后、教学条件恶劣等诸多困境,已严重阻滞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艺校的生存和发展,让重庆的艺术教育与直辖市的地位和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搬迁重建重庆艺术学校已是迫在眉睫。
一、艺术人才摇篮 教学硕果累累
1986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艺术学校作为重庆唯一的国办综合类中等艺术学校,承担起了为重庆,为西南,为全国培养中等艺术人才的光荣使命。学校先后开设了京剧、杂技、曲艺、艺术礼仪、舞蹈、影视、歌剧、音乐剧、播音与主持、艺术设计等专业,向国内众多专业艺术团体和专业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表演人才,为繁荣发展祖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该校杂技专业蜚声海内外,取得了“金马奖”、“金k奖”等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曾随朱镕基总理出访印度、孟加拉等国,并获得朱总理亲笔题词“表示祝贺,再接再厉”。音乐专业教改创新,大胆尝试班级教学,取得硕果,近年毕业的98级铜管乐以优异的成绩全班考入乌克兰国立音乐学院本科,得到我国著名交响乐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卞祖善等专家的好评和赞誉。现在这批留学生已回校组建了实验乐团,目前正活跃在我市文艺舞台上。曾为“AAPP”会议各国代表演奏过的女子室内乐队的演奏员也均毕业于该校。此外,该校学生还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手风琴国际大赛、香港国际钢琴比赛等多项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大奖和优异的名次。
以“厉家班”闻名全国京剧界的重庆市京剧团目前其青年演员中的骨干,大多由该校京剧专业毕业的学生组成,他们中的尖子人才代表刘柱还在中国京剧大赛获得大奖;李小兰、秦勤被破格调入北京京剧团。以出演《乔家大院》等多部电视剧主角、荣获第六届金鹰节最具人气女演员奖的影视明星蒋勤勤也曾毕业于该校。首届舞蹈专业毕业生汪子涵在全国第五届“桃李杯”大赛上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目前活跃在重庆文艺舞台上的各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多是毕业于重庆艺术学校。
此外,重庆艺术学校不仅多次参加了为来渝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来渝交流的国际友人及重大国际会议的文艺演出,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为江泽民主席的夫人王冶平、朱镕基总理的夫人劳安、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等来渝期间的专场文艺演出任务。
通过重庆文艺舞台这个特殊的窗口,重庆艺术学校以高标准的舞台演出和过硬的艺术素养,体现了与直辖市形象相匹配的艺术水准,树立了重庆的艺术形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提升“文明重庆,礼仪重庆”的直辖市形象,在“让世界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的对外交流宣传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努力开拓创新 整合资源办学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调整的要求及重庆中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重庆的中等艺术教育应该达到评估的最低办学标准。然而与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重庆艺术学校目前面临的却是无法达到最低办学标准的办学条件。
重庆艺术学校现有用地不足13亩,建筑面积仅有6498平方米,且多是结构落后,建筑老化的危旧房,其规模和条件在全国省市级中等艺术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二,在西部同类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一。而且,其中还有2000多平方米的主要设施,为50年代所建长江剧场,已被九龙坡区消防处认定为重点防火隐患,下达了停用整改通知书,学校现在可使用的建筑实际只有4000多平方米。
为了彻底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重庆艺术学校积极开展迁址重建工作。200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重庆考察文化产业,专门到艺校调研,深切希望重庆市有关方面关注艺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艺校的办学成果。为此,重庆市政协于2001年11月15日专门以(渝政协[2001]3号)文件《重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重庆艺校办学成果的建议意见》,报经市政府并转发各有关部门。在重庆市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重庆市致公党提出了“关于支持重庆艺术学校搬迁的建议”的第0005号集体提案,被确定为主席督办提案,由窦瑞华副主席督办,已分别于2002年4月23日和7月31日两次召开了督办会。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下,在市文化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教委、九龙坡区政府等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工作几经周折,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已于2006年5月30日完成规划方案的评审。新校址设在九龙坡区滩子口,占地106亩,投资估算为2亿元,为学校持续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为适应国家职业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学校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全力打造“名师、名生、名校”“三名”工程。聘请了黄安源、宝力格、吕进、孙颖、沈铁梅、张礼慧等10多位重庆各专业艺术院团院、团长以及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作为学校客座教授,力创西部一流名校。2006年9月,在学校建校20周年庆典大会上,举行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西部分院授牌仪式。为了勉励学校树立更高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艺术表演人才,国家文化部孙家正部长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训:“厚德博艺,真诚求索”。
目前,在重庆市文化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在充分整合局属7个院团和国画院、艺术研究所、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夯实论证材料,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学质量,务实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所办学水平高、有鲜明专业特色的高质量艺术职业学院,为促进人文重庆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迁建初有进展 急盼资金立项
尽管在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但现在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解决迁建所需资金的问题。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国办艺术学校,目前急需政府以专项资金投入或部分投入的方式予以大力支持,以减轻学校压力,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艺术事业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国务院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重庆艺术学校的兴衰荣辱将直接关系到直辖市的形象地位,关系到重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繁荣。“十五”期间,我市已经兴建了一批大型文化设施,而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继续促进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对专业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的上升,而承担着我市艺术人才培养重任的艺校,理应纳入我市文化建设的蓝图,立项建设,使我市的这张“城市名片”早日挣脱办学条件的桎梏,与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整体同步繁荣发展!
第五篇:关于申请经费的报告
xx初中关于申请办公经费的报告
尊敬的局领导:
我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但新学年来,学生人数锐减,开学报到注册学生共xx人,按制度上拨经费额只有十万元左右,不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经费开支。根据上学期开支情况,仅七、八年级教师教学奖金和九年级教师中考教学奖金,以及优秀学生奖金发放共计四万余元,加之综合楼搬迁人工费,致使办公经费超支五万余元,超支费用从个人处借支。
同时,我校地处高寒阴湿地域,常年潮湿阴冷,燃煤取暖时间长达七个多月,取暖费所购煤不能满足师生取暖,每学期都用公用经费购置补充。
故恳请局领导予以考虑,给予补充,以缓解我校办公经费不够的局面,确保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特此申请,恳请领导给予解决。
xxxxxxxx中学 201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