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悬巡视利剑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事件概述】
继中纪委推出反腐力作《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后,2017年9月7日至11日5集专题片《巡视利剑》如期而来,专题片摄制组赴全国18个省区市,累计采访15名中央巡视组组长、副组长及相关工作人员,2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拍摄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王珉、黄兴国、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现身说法,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凸显了巡视的利剑作用,该片也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从严惩治贪腐的战果。
【预测题目】
9月7日电视反腐专题片《巡视利剑》引发新热潮。“五假干部”卢恩光、人称“武爷”的武长顺、大搞裙带关系的王保安„„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充分彰显出巡视利剑的震慑力与权威性,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巨大成就,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
1.巡视“回头看”的必要性:当前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绝、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对贪腐零容忍态度的要求
2.巡视“回头看”的作用:震慑作用、遏制作用
3.如何打好反腐这一硬仗:把巡视常态化、长效化、提高干部意识、完善监督机制 【参考答案】
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而“五假干部”卢恩光、人称“武爷”的武长顺、大搞裙带关系的王保安、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说明了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影响恶劣,他们的做法破坏了我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所以巡视回头看,势在必行。
纪录片的播出,一方面充分体现出了我党对于反腐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使反腐工作不再“闭着眼,遮着帘”,真真切切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发挥出了震慑和遏制作用,让那些正在歪路越走越远的的官员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让那些动机不纯的官员打消念头,转变观念,回归初心。
以高压态势惩治腐败行为已经势在必行,要想打好反腐败这场硬仗,我们应该多管齐下。首先,要把巡视常态化和长效化,杜绝巡视一阵风。其次,要加强官员的思想教育。机关单位内部要经常组织关于“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学习交流会、集体观看《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及《巡视利剑》等反腐纪录片,通过真实案例来教育广大官员。最后,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良好氛围。
更多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汇总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第二篇:2017巡视利剑之利剑高悬感后感
《巡视利剑》专题片之《利剑高悬》观后感
2017年9月15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腐电视专题片力作《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颇受震撼,收获良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从严从细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实现重大历史性变革,党经历了洗礼和锻造,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党心民心更加凝聚。
习近平强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力推动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巡视发挥作用,根本在于党章的权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早在2013年4月25日,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总书记强调,“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先后23次研究巡视工作,确立巡视工作方针,决定实行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总书记每次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巡视任务,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判,对落实整改责任、运用巡视成果作出指示,为巡视工作在坚持中深化指明了方向。
《利剑高悬》中的典型案例,深刻的剖析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放松思想防线,禁不住金钱诱惑,一步步走向贪污腐败的原因,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在工作生活中,牢记党纪国法,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居,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做好劳动监察的各项工作。
作为劳动监察员中的党员同志,我要坚守为民服务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受理,及时办理,及时回复,向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要真心办事、细心想事、全新做事,以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好各项具体工作,不搞“假、大、空”,不欺上瞒下。最后,要注重守好清廉底线,所谓基层党员,我们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坚持公开、透明、民主,依法办案、严守执法程序,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纯洁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
我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能力提高,经受考验、克服危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巡视突破,高悬巡视利剑,改进工作作风,惩治贪污腐败,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巡视利剑:利剑高悬》观后感
《巡视利剑:利剑高悬》观后感
正如人们所形容的那样,巡视就如同一把“利剑”,始终悬在党员干部头上,但若是伸不该伸的手、收不该收的礼、拿不该拿的利益,它却随时会落下来伸张正义、刮骨疗毒。随着工作的深入,巡视已经不仅仅是惩治贪腐违纪的有力武器,更是一种震慑力、正能量,让讲政治守纪律成为党员干部不能背离的“底线”。
总书记强调,“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过程中查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上到中央的“大老虎”,下到基层的“小苍蝇”,只要触碰“红线”,绝无情面可言。“落马书记”王珉认为,“已经是最后一个岗位了,不想去得罪。”,于是思想松懈、作风散漫、听之任之,甚至在面对巡视组调查时,还说出“最好少抓,希望大家能够软着陆”这样的话,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在不少人看来,巡视实现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态势基本形成,党员干部风气为之一振,更好地干事创业、履职为民,是否意味着巡视可以告一段落?并非如此。总书记明确指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十八大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起点,但永无终点,必须守住初心、坚持下去,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为常态,甚至还要进一步将尺度扎牢。近日,王岐山同志在巡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拓展,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表明了党中央将把巡视巡察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透彻,让巡视巡察成为治根治本之举。由此可见,各级党委也必将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抓牢巡视巡察利剑,凝练求真务实作风,真正将党赋予的使命和义务坚守好、履行好,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担当。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用好巡视利剑,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昂首挺胸,拼搏进取,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巡视利剑高悬 让贪腐无处遁形
巡视利剑高悬
让贪腐无处遁形
9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巡视利剑》专题片,真实地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全面从严治党顶层设计,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效破解党内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巡视反腐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有力抓手,也是当前形势必然选择。巡视工作就是去除党和政府“机体”内的“腐肉”,挖除阳奉阴违之道、背离群众的思想根源。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更迭,无不是在执政后期贪腐、奢靡盛行,土地兼并、财富极度集聚,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以致揭竿而起。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中国共产党人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想达到长期执政,必须自己给自己“治病动手术”,去除顽疴,刮骨疗毒,敢于碰硬,方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建党90多年,建国近70年,在党的“机体内”,在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各级政府和央企,确实存在贪腐现象,存在政治弱化的现象。
巡视反腐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巡视不只是剑指个人的贪腐,也不留情面地揭开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制度是最好的“防火墙”,权力只有受到有效监督和制衡,才会为人民谋福利,相反,则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权力来自人民,必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 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对所有来访来信来电,每一次每一件都认真负责处理。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
中央的巡视工作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的制度化道路,不可能会是“一阵风”,或者说“毕其功于一役”。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和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条例第二次修改,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对深化反腐、形成震慑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在这里相遇,共同维护和促进党和国家的肌体健康。
第五篇:《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观后感:利剑高悬,正气凛然
《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观后感:利剑高悬,正气凛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我们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擦亮巡视利剑,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先后23次研究巡视工作,确立巡视工作方针,决定实行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十八届党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发现的。
9月7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集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第一集《利剑高悬》。这部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效破解自我监督的难题,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专题片拍摄了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在《利剑高悬》中,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委原副书记、原省长苏树林,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等落马官员现身说法,直观地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在反腐斗争中的利剑作用。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党员干部一旦触碰了党纪国法的底线,就必然难逃正义的利剑!
通过观看本集纪录片,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的底线。前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镜头前说“我到辽宁的后期,我实际上是守摊子,我就想不出事。有时候省纪委要我签字的时候,说哪个哪个要双规了,哪个哪个要立案了,我都要跟他们说半天,这个证据是不是特别固定了,我讲如果能够保护,最好少抓,希望大家能够软着陆。”上梁不正下梁歪,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是毁灭性的、全局性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树立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始终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不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牢记身上肩负的使命。总书记曾经念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和背负的使命。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牢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日拱一卒,久久为功,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学习作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根本途径,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做到学好、学精、学透。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