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材项目简介
沁源金葵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项目简介
山西省沁源金葵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坐落于沁源县官滩乡琴峪村,是沁源县中药材种植的龙头企业,主要经营中草药育苗、移植、定植、收购、销售以及药材的初加工。是我乡特色农业种植的重点项目之一。
该公司成立以来,重视创新与发展,以搞活山区药材经济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中草药连翘、黄芩、党参、柴胡等品种,共投资 500 万元,恢复利用弃耕地、撂荒地2000余亩进行中药材育苗与定植,连片种植连翘2000余亩,柴胡、黄芩、苦参定植200余亩;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 100 亩,其中连翘40亩、黄芩50亩、党参5亩、桔梗5亩。
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的形式,实行公司提供种苗、提供技术、统一管理、合作社和农户具体实施的办法。目前涉及全乡五个行政村五个合作社近80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的农户进行中药材规模种植,充分发挥野生中草药4万亩的资源优势,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安置当地闲散劳动力100人,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是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快速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二篇: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简介
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贵州德江异箴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与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项目签约总投资1400万元,项目选址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占地面积为20亩。
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推进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年销售达2000万元,年利税30万元,带动农户800户,户均增加产值1500元,对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项目简介[推荐]
玉田县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简 介
一、项目名称:玉田县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规模:玉田县现有中药材基地1.4万亩,新筹划发展0.6万亩,计划中药材基地总面积达到2万亩。
三、项目建设内容:新筹建的0.6万亩分4年完成,从2012年至2015年每年完成1500亩。种植药材的12个重点乡镇都有分布。
四、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新发展面积0.6万亩,共需项目资金2350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45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2%,主要用于基地租地费用、肥料费用、农药费用和栽植管理等用工的费用;申请各级财政补助90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8%,主要用于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及基地种子补贴。
五、效益分析:我县中药材种植每亩地产量为250~400公斤,市场收购价为10~20元/公斤,每亩地产值为2500~8000元左右,2万亩基地建成后,当年产值为5000~16000万元,建设基地资金投入为2350万元,2万亩中药材基地一年纯收入在265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本项目涉及我县12个乡镇,面积2万亩,涉及农户3000多户,对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第四篇: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简介
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简介
一、项目名称:平昌县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二、投资人:重庆客商刘波
三、项目业主:平昌县敬生种植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该项目由重庆客商刘波投资,2012年4月23日注册成立平昌县敬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800万元,主要经营种植葛根、葛根粉加工、饲料养殖、中药材及食疗等,现有成员350余人(包括基地及各村的种植户),其中管理人员12名。
五、项目基本情况: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0.8亿元,拟在平昌县江口镇、双鹿、岳家、响滩等乡镇建葛根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亩及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年限为3年。
六、项目实施情况:目前,已完成的种植基地及规模是:江口镇八庙村一、二、四社4200亩,响滩镇冠领村380亩,双鹿乡大鹿村600亩,板庙乡西角村780亩,元石乡黄滩村580亩,岳家镇金斗村650亩、云峰村500亩、观音村540亩,共计8100余亩。
七、投资完成情况:目前完成投资232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320万元,其中:土地租赁8100亩,投资530万元;购种苗664万株,投资167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共120万元。
第五篇:中药材基地简介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及土地流转项目简介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位于黑龙关村西南,距镇区3公里,项目实施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林地面积4000余亩,土地面积1000余亩。该项目是在土地自主流转基础上,实现集中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基地流转土地700余亩,涉及两个自然村的20余农户。现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土地平整400余亩,种植有生地、穿地龙、丹参等多个中药材品种,是我镇中药材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
项目由青松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实施,该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118万元,社员20名,经营项目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核桃种植三个部分。
该建设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完成中药材种植500余亩,其中生地200余亩,穿地龙200亩,丹参50亩,皂角树50亩。同时,设计规划了一个150亩育苗基地,主要特点是:
一是科学论证、因地制宜。聘请专家对我镇土壤、地理、气候、海拔、野生物种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确定我镇中药材优质种植区10000亩,涉及黑龙关、黄家庄、碾沟等区域。在此基础上,首批实施区域选在黑龙关村委韩家岭、青坪坳。二是精心指导、扎实推进。基地聘请襄汾县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员3名,从选种、种植、管护全程进行指导跟踪服务。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模式,有效推动了中药材基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三是示范带动,突出效益。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群众400余户。共种植穿地龙600亩、生地200亩、丹参150亩、其它中药材100亩。可实现中药材销售总量2750吨,销售收入800万元。药农年人均收入可增加4000元。
目前,我镇依托项目带动土地流转工作已全面铺开,共流转土地3500余亩,规划建设中药材基地3个,已建成2个;建成核桃种植基地2个;白杞柳种植基地1个。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将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