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学习方法(发言稿)
谈谈高中政治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学好政治,学好政治有哪些方法?学好政治的前提是你得去学,如果不愿意学,不认真去学,介绍再多的方法也没用。所以学好政治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是:
一、端正学习态度。
美国哲学家罗曼说”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重视并认真去学习,我想没有可能学不好政治的,其他的学科也一样。所以在这里我想问一下那些政治只考了10几分或者2、30分的同学,是你学不会政治还是你根本就没有去学过政治?关于这个问题我不多说,就让,老子来告诉你们吧: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那么,在端正学习态度,愿意学习、乐意学习、认真学习政治的基础上,要掌握那些方法才能学好政治呢?
二、学好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要求)
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课后复习。这三个基本要求同学们大体上也都知道,我不打算详细讲。只想强调一下预习和复习
并不是上课前将课本粗略看一遍的粗预习。我们文科班的学生应该做到的是精预习。通过预习能够(能够知道课本的总体思路和提纲,能够把重要的观点划下来;能够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号;能够将练习册的预习内容做完。)
上课的关键是“专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将看、听、说、记几个环节做好就行。复习只强调两个字:及时。(这个是由遗忘规律决定的,上次朱辉老师已经很详细地跟你们介绍过了。如果过了十天八天再来记,就是爱因斯坦这么发达的大脑也记不住。)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三、学好高中政治要养成”五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记手)的良好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
动眼,也就是看黑板、看书
动耳,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动脑,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动口,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动手,就是做笔记、写练习。详细说一下动眼和动手。
动眼,主要强调一下看书。看书一定要细、要全面。我经常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做选择题时,对某些选项的说法模拟两可,或者持否定态度,但其实这个说法课本上就有原原本本的说法。可见你们看书太不细心。那要怎样看书呢?有两大要求:
第一个要求:看书把正文内容看完,把书本的结构、思路理清,把主要的观点弄懂。做到这个还不够,另一个要求则是,要把书本正文以外的的其他内容和环节看完弄懂。比如探究活动、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一般来说,探究活动是通过探究和思考得出下一段正文的观点和内容。而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则是对上一段正文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这几个环节都是有助于我们对课文观点的理解的。这个要求十分重要而经常被同学们忽视。我希望今天说完后能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因为:
经常有同学跟我说,大的材料我看不懂,不知道它说什么、考什么,!现在就告诉你们一个做好主观题方法。那就是把我刚才说的第二个要求做好,特别是探究活动要看懂。因为我们平时考试的大题,它的材料和问题很多时候跟课本的探究活动是类似的。动手:
第一:预习课本要动笔
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划、圈、标、做练习)第二、课堂要动笔,也就是做好笔记
课堂上一定在书本上作一些笔记,我不一定赞成每个同学要一个笔记本,但是书本上一定要有笔记。所谓的笔记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划上几条杠就行了。你可以在老师板书的指导下,将书本内容整理出基本的要点,然后系统化。
第三、课后动笔的习惯,也就是平时做题的习惯 中国人旅游有一个习惯很不好(坏习惯),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去到那里都喜欢留下自己的痕迹,都喜欢在石头、墙壁、树木上面写下“某某某到此一游”。
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某某某到此一游”。用在旅游上是坏习惯,但用在我们平时看书做题时则是好习惯。
在平时看书做题目时,一定要习惯在自己的书本上习题上留下思考、动笔的痕迹。比如做选择题,4个选项,为什么选,为什么不选都要给出充分的理由。正确的选项从材料哪里可以体现?要在材料中动笔划一下。而每去掉一个错误的答案也要有充分的理由,哪里错了?也要在错的地方用笔画一下、圈一下,或者用文字注明一下。总之,要留下做题的痕迹。
大题也一样,要将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中的中心句划一下。
四、熟练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就是很难记住。首先要及时
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所以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2、知识树构建。
1、关键词法
2、联系记忆法
3、多感官记忆法。
五、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
对选择题来说,1、审题时应先把握住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或抓关键词
2、看问什么?(体现说明反映什么?原因?启示怎样看怎样做?)
3、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肯定法加排除法)
主观题解答技巧
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规定范围(经济、政治、哲学、文化);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主体(谁?)
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 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因此,能否审清材料,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一环节,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归纳中心,明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2)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出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3)抓住关键,理要点。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
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
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而在作主观题书写要求
1、答题要点化,要点要条理化,用序号标号。
2、术语化,而不要都是自己的大白话。这是在政治作答中最忌讳的。
3、逻辑化(先后、主次、宏观、围观)
4、完整化:既要有基本原理,又要结合材料分析。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
。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
(三)组织答案
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特别要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规范作答: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口头语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第二篇:政治学习方法总结
政治学习方法总结
关于政治,初中刚开始的学习,只是觉得是“品德与社会”的升级版,并没有太深奥的内容。只要上课听懂了,做题、考试问题不是很大。上了初三,政治书开始涉及真正有关法律、有关政治的内容,这下就被政治给难倒了。什么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最高权力机关、权力机关……搞得人一头雾水,一不小心就把题做错了。就算是有一张张的提纲,告诉我们背会这些,政治就没有问题了。但是这些小科的确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成绩经常是政治不及格。但是慢慢也摸出些门道来。政治考试总是和当时的热点话题有关的。比如开了十八大,那么,最近的考试题一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学政治一定要多关注时事新闻,国际、国内政治风起云涌,政治学习的内容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收看新闻联播有助于加深对时事政治的理解、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对政治术语的语感。
上了高中,对于政治的学习,我更多是抓住课堂,力争在课堂上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高中的政治更多注重的是理解,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了。所以政治学习要把握关键,理解关键性的东西。同时也要多多关注时事政治。
第三篇:政治学习方法建议
政治学习方法建议
1.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自主背诵当天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2.经常复习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
3.常读书,读书时要思考,联想课上老师讲的内容。4.做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5.有针对性的做题,自己不擅长,易失分的题型
第四篇:初三政治学习方法
初三政治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都对学习政治兴趣不大,主要是觉得政治靠死记硬背,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而且有些学生根本就不懂得该如何学习政治,下面是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学习政治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背。
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二、看。
即是看书。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用。
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看了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生活、要关注热点、要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不应该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应该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例如有的同学对国际热点伊拉克危机很关注。引用第五课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知识就可解决,这样学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中考要涉及大量的时事材料分析题,所以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
第五篇:学习方法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前面文浩、陈思晗同学给大家讲了学习中的问题,我要讲的是我们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勤奋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方法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掌握。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就是有效的。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对课上内容有所了解,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练习时再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和途径,并试试是否走得通。再将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比较、综合,形成自己的思路。
第二、要注意知识的拓展。课内理解了的知识,我常和课外的资料时行比较,看资料上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解决的。
七、八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在网上找资料,对我帮助很大,可惜读九年级后时间紧,这样做的机会少了。
第三、要善于做知识的总结。不管课内还是课外,学习时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像数学、物理等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当然不能盲目开展“题海”战术,而应该有选择地做题,并要做题型总结。每节课都应做好笔记,否则就不能叫做学习,只能算作听课,听到的知识听进去要加以转化,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每周要做书面总结,使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
第四、要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尝试着自学,学会独立学习,学会独立地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要做适当的练习。这是我从近两次的考试失误中得出的教训。以前,我以为搞懂了就够了,有的题目一看就会做,觉得没必要花费时间。但两次的考试,我都出现了眼高手低的错误。有了这两次的教训,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成绩更上一层楼。
当然,在注重素质发展的今天,作为当代中学生,不能只将分数和名次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还要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要我们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去了解社会,去了解自然。这样做,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