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十二年度 佛典讲座暨读书会 (920531) PAGE 6
九十二年度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5.31).1.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Mahavairocana-abhisambodhi-vikurvita adhisthana-vaipulya-sutra)〃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七卷/第一卷,唐.善無畏(Subhakarasimha)、一行於 725 年譯,大正藏第十八冊(T.848, vol.18, pp.1a-4a)。
〈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
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高無中邊,諸大妙寶王種種間飾,菩薩之身為師子座。
其金剛名曰:虛空無垢執金剛、虛空遊步執金剛、虛空生執金剛、被雜色衣執金剛、善行步執金剛、住一切法平等執金剛、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那羅延力執金剛、大那羅延力執金剛、妙執金剛、勝迅執金剛、無垢執金剛、刃迅執金剛、如來甲執金剛、如來句生執金剛、住無戲論執金剛、如來十力生執金剛、無垢眼執金剛、金剛手祕密主,如是上首十佛剎微塵數等持金剛眾俱。及普賢菩薩、慈氏菩薩、妙吉祥菩薩、除一切蓋障菩薩等諸大菩薩,前後圍繞,而演說法。所謂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
時,彼菩薩,普賢為上首;諸執金剛,祕密主為上首。毘盧遮那如來加持故,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如是,奮迅示現語、意平等無盡莊嚴藏,非從毘盧遮那佛身、或語、或意生,一切處起滅,邊際不可得。而毘盧遮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一切意業、一切處、一切時,於有情界宣說真言道句法。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華手菩薩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說真言道清淨句法。所謂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緣業生增長,有情類業壽種除,復有牙種生起。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於彼眾會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布,隨種種趣、種種性欲、種種方便道,宣說一切智智,或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願生天、或生人中、及龍、夜叉、乾闥婆,乃至說生摩[目*侯]羅伽法。
「若有眾生應佛度者,即現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緣覺身,或菩薩身,或梵天身,或那羅延、毘沙門身,乃至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各各同彼言音,住種種威儀。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脫味。
「世尊!譬如虛空界離一切分別、無分別、無無分別,如是,一切智智離一切分別、無分別、無無分別。世尊!譬如大地一切眾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人、阿脩羅依。世尊!譬如火界燒一切薪,無厭足;如是,一切智智燒一切無智薪,無厭足。世尊!譬如風界除一切塵,如是,一切智智除去一切諸煩惱塵。世尊!喻如水界,一
九十二年度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5.31).2.
切眾生依之歡樂,如是,一切智智為諸天、世人利樂。世尊!如是智慧以何為因?云何為根?云何究竟?」
如是說已,毘盧遮那佛告持金剛祕密主言:「善哉,善哉,執金剛!善哉,金剛手!汝問吾如是義,汝當諦聽,極善作意。吾今說之。」
金剛手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祕密主!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祕密主!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何以故?虛空相是菩提,無知解者,亦無開曉。何以故?菩提無相故。祕密主!諸法無相,謂虛空相。」
爾時,金剛手復白佛言:「世尊!誰尋求一切智?誰為菩提〃成正覺者?誰發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祕密主!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淨故。心不在內、不在外、及兩中間,心不可得。祕密主!如來〃應〃正等覺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紅紫、非水精色,非長、非短、非圓、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祕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無色界同性,非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趣同性。
「祕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見、非顯現。何以故?虛空相心,離諸分別、無分別。所以者何?性同虛空,即同於心;性同於心,即同菩提。如是,祕密主!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此等,悲為根本,方便波羅蜜滿足。是故,祕密主!我說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眾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祕密主!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識知菩提,當如是識知自心。祕密主!云何自知心?謂若分段,或顯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識,若我、若我所,若能執、若所執,若清淨、若界、若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
「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當發五神通,獲無量語言音陀羅尼,知眾生心行,諸佛護持,雖處生死而無染著,為法界眾生不辭勞倦,成尌住無為戒,離於邪見,通達正見。
「復次,祕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菩薩,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滿足一切佛法。祕密主!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無量功德皆得成尌。」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復以偈問佛:「
云何世尊說,此心菩提生?
復以云何相,知發菩提心? 願識心心勝,自然智生說。
大勤勇幾何,次第心續生? 心諸相與時,願佛廣開演。
功德聚亦然,及彼行修行,心心有殊異,惟大牟尼說。」
如是說已,摩訶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
善哉佛真子,廣大心利益,勝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九十二年度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5.31).3.
諸佛大祕密,外道不能識。
我今悉開示,一心應諦聽: 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德,其性常堅固,知彼菩提生。無量如虛空,不染污常住,諸法不能動,本來寂無相。無量智成尌,正等覺顯現,供養行修行,從是初發心。
「祕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著我名、我有,分別無量我分。祕密主!若彼不觀我之自性,則我、我所生。餘復計有時、地等變化,瑜伽我,建立淨,不建立無淨,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時,若尊貴,若自然,若內我,若人量,若遍嚴,若壽者,若補特伽羅,若識,若阿賴耶,知者,見者,能執、所執,內知、外知,社怛梵,意生,儒童,常定生,聲、非聲。祕密主!如是等我分,自昔以來,分別相應,希求順理解脫。
「祕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齋,彼思惟此少分,發起歡喜,數數修習。祕密主!是初種子善業發生。復以此為因,於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第二牙種。復以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皰種。復以此施,與器量高德者,是第四葉種。復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華。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
「復次,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商羯羅天、黑天、自在子天、日天、月天、龍尊等,及俱吠濫、毘沙門、釋迦、毘樓博叉、毘首羯磨天、閻魔、閻魔后、梵天后,世所宗奉。火天、迦樓羅子天、自在天后、波頭摩、德叉迦龍、和修吉、商佉、羯句啅劍、大蓮、俱里劍、摩訶泮尼、阿地提婆、薩陀、難陀等龍,或天仙、大圍陀論師,各各應善供養。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殷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
「祕密主!復次,殊勝行,隨彼所說中,殊勝住,求解脫慧生,所謂常、無常空,隨順如是說。祕密主!非彼知解空、非空、常、斷、非有、非無,俱彼分別、無分別。云何分別空?不知諸空,非彼能知涅槃,是故應了知空離於斷常。」
爾時,金剛手復請佛言:「惟願世尊說彼心。」
如是說已,佛告金剛手祕密主言:「祕密主!諦聽!心相,謂貪心、無貪心、瞋心、慈心、癡心、智心、決定心、疑心、暗心、明心、積聚心、鬥心、諍心、無諍心、天心、阿修羅心、龍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農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護心、慳心、狗心、狸心、迦樓羅心、鼠心、歌詠心、舞心、擊鼓心、室宅心、師子心、鵂鶹心、烏心、羅剎心、刺心、窟心、風心、水心、火心、泥心、顯色心、板心、迷心、毒藥心、罥索心、械心、雲心、田心、鹽心、剃刀心、須彌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
「祕密主!彼云何貪心?謂隨順染法。云何無貪心?謂隨順無染法。
九十二年度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5.31).4.
云何瞋心?謂隨順怒法。
云何慈心?謂隨順修行慈法。
云何癡心?謂隨順修不觀法。
云何智心?謂順修殊勝增上法。
云何決定心?謂尊教命,如說奉行。云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
云何闇心?謂於無疑慮法,生疑慮解。云何明心?謂於不疑慮法,無疑慮修行。云何積聚心?謂無量為一為性。
云何鬥心?謂互相是非為性。
云何諍心?謂於自己而生是非。
云何無諍心?謂是非俱捨。
云何天心?謂心思隨念成尌。
云何阿修羅心?謂樂處生死。
云何龍心?謂思念廣大資財。
云何人心?謂思念利他。
云何女心?謂隨順欲法。
云何自在心?謂思惟欲我一切如意。云何商人心?謂順修初收聚後分析法。
云何農夫心?謂隨順初廣聞而後求法。云何河心?謂順修依因二邊法。
云何陂池心?謂隨順渴無厭足法。云何井心?謂如是思惟深復甚深。
云何守護心?謂唯此心實,餘心不實。云何慳心?謂隨順為己不與他法。
云何狸心?謂順修徐進法。
云何狗心?謂得少分以為喜足。
云何迦樓羅心?謂隨順朋黨羽翼法。云何鼠心?謂思惟斷諸繫縛。
云何歌詠心?
云何舞心?謂修行如是法,我當上昇種種神變。云何擊鼓心?謂修順是法,我當擊法鼓。
云何室宅心?謂順修自護身法。
云何師子心?謂修行一切無怯弱法。
云何鵂鶹心?謂常暗夜思念。
云何烏心?謂一切處驚怖思念。
云何羅剎心?謂於善中發起不善。
云何刺心?謂一切處發起惡作為性。
九十二年度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5.31).5.
云何窟心?謂順修為入窟法。
云何風心?謂遍一切處發起為性。云何水心?謂順修洗濯一切不善法。云何火心?謂熾盛炎熱性。云何顯色心?謂類彼為性。
云何板心?謂順修隨量法,捨棄餘善故。云何迷心?謂所執異所思異。云何毒藥心?謂順修無生分法。
云何罥索心?謂一切處住於我縛為性。云何械心?謂二足止住為性。
云何雲心?謂常作降雨思念。云何田心?謂常如是修事自身。云何鹽心?謂所思念彼復增加思念。云何剃刀心?謂唯如是依止剃除法。云何彌盧等心?謂常思惟心高舉為性。云何海等心?謂常如是受用自身而住。云何穴等心?謂先決定彼後復變改為性。
云何受生心?謂諸有修習行業彼生,心如是同性。
「祕密主!一、二、三、四、五,再數,凡百六十心,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離建立宗等。如是湛寂,一切外道所不能知,先佛宣說,離一切過。祕密主!彼出世間心,住蘊中,有如是慧隨生。若於蘊等發起離著,當觀察聚沫、浮泡、芭蕉、陽焰、幻等,而得解脫,謂蘊、處、界、能執、所執,皆離法性,如是證寂然界,是名出世間心。祕密主!彼離違順八心相續〃業煩惱網,是超越一劫瑜祇行。「復次,祕密主!大乘行,發無緣乘心,法無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觀察蘊〃阿賴耶,知自性如幻、陽焰、影、響、旋火輪、乾闥婆城。祕密主!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何以故?祕密主!心前、後際不可得故。如是知自心性,是超越二劫瑜祇行。
「復次,祕密主!真言門修行菩薩行諸菩薩,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積集無量功德智慧,具修諸行,無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尌,天、人、世間之所歸依,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
「所謂空性,離於根、境,無相、無境界,越諸戲論,等虛空無邊一切佛法,依此相續生,離有為、無為界,離諸造作,離眼、耳、鼻、舌、身、意,極無自性心生。祕密主!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世間宗奉,常應供養。
「復次,祕密主!信解行地,觀察三心、無量波羅蜜多慧觀四攝法,信解地無對、無量、不思議,逮十心無邊智生。我一切諸有所說,皆依此而得。是故,智者當思惟
九十二年度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5.31).6.
此一切智信解地。復越一劫,昇住此地,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世尊!願救世者演說心相,菩薩有幾種得無畏處?」 如是說已,摩訶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諦聽!極善思念。祕密主!彼愚童、凡夫修諸善業,害不善業,當得善無畏。若如實知我,當得身無畏。若於取蘊所集我身,捨自色像觀,當得無我無畏。若害蘊〃住法攀緣,當得法無畏。若害法〃住無緣,當得法無我無畏。若復一切蘊、界、處、能執、所執、我、壽命等,及法無緣空,自性無性,此空智生,當得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
「祕密主!若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當於真言行〃通達作證。云何為十?謂如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祕密主!彼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當如是觀察。
「云何為幻?謂如咒術、藥力,能造、所造〃種種色像,惑自眼故,見希有事,展轉相生,往來十方,然彼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淨故。如是,真言〃幻,持誦成尌,能生一切。
「復次,祕密主!陽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談議。如是,真言〃想,唯是假名。
「復次,祕密主!如夢中所見,晝日〃牟呼栗多,剎那、歲時等住,種種異類受諸苦樂,覺已,都無所見。如是,夢〃真言〃行,應知亦爾。
「復次,祕密主!以影喻,解了真言〃能發悉地,如面緣於鏡,而現面像,彼真言〃悉地,當如是知。
「復次,祕密主!以乾闥婆城譬,解了成尌悉地宮。
「復次,祕密主!以響喻,解了真言聲,如緣聲有響,彼真言者,當如是解。「復次,祕密主!如因月出故,照於淨水,而現月影像。如是,真言〃水月喻,彼持明者,當如是說。
「復次,祕密主!如天降雨生泡,彼真言〃悉地,種種變化,當知亦爾。「復次,祕密主!如空中無眾生、無壽命,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亂故,而生如是種種妄見。
「復次,祕密主!譬如火燼,若人執持在手,而以旋轉,空中有輪像生。「祕密主!應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無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覺句、漸次大乘生句,當得具足法財,出生種種工巧大智,如實遍知一切心想。」
第二篇:九十二 佛典讲座暨读书会 (920322) PAGE 8
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1.
* 《無量義經》,一卷,蕭齊.曇摩伽陀耶舍(Dharmagatayasas)於 481 年譯,大正藏第九冊(T.276, vol.9, pp.384a-389b)。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圔、優婆夷俱,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金輪、銀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各與眷屬百千萬數而自圍遶,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供養佛已,退一面坐。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導首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花幢菩薩、花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寶積菩薩、寶杖菩薩、越三界菩薩、毘摩跋羅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勇銳力菩薩、師子威猛伏菩薩、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欲,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次降甚深十二因緣,用灑無明老病死等,猛盛熾然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時節,扶疏增長大乘事業,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遊戲菩薩諸波羅蜜,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淨佛國,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皆有如是不思議功德。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慧命頇菩提,摩訶迦旃延,彌多羅尼子富樓那,阿若憍陳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憂波離,侍者阿難,佛子羅云,憂波難陀、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阿周陀、莎伽陀,頭陀大迦葉,憂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坐,各定意已,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于空中旋轉來下,四面雲集,而獻於佛;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娛樂於佛;即前胡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2.
跪,合掌,一心俱共,同聲說偈,讚言:「
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天人象馬調御師,道風德香熏一切。智恬情怕慮凝靜,意滅識亡心亦寂,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其身非有亦非無,非因非緣非自他,非方非圓非短長,非出非沒非生滅,非造非起非為作,非坐非臥非行住,非動非轉非閑靜,非進非退非安危,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來,非青非黃非赤白,非紅非紫種種色。戒定慧解知見生,三明六通道品發,慈悲十力無畏起,眾生善業因緣出。示為丈六紫金暉,方整照曜甚明徹,毫相月旋項日光,旋髮紺青頂肉髻,淨眼明照上下眴,眉睫紺舒方口頰,脣舌赤好若丹果,白齒四十猶珂雪,額廣鼻脩面門開,胸表卍字師子臆,手足柔軟具千輻,腋掌合縵內外握,臂脩肘長指直纖,皮膚細軟毛右旋,踝膝不現陰馬藏,細筋鎖骨鹿膊腸,表裏映徹淨無垢,淨水莫染不受塵。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種好似可見,而實無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對絕,無相之相有相身,眾生身相相亦然,能令眾生歡喜禮,虔心表敬誠慇懃,因是自高我慢除,成就如是妙色軀。我等八萬之等眾,俱共稽首咸歸命,善滅思想心意識,象馬調御無著聖,稽首歸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見聚,稽首歸依妙幢相,稽首歸依難思議。梵音雷震嚮八種,微妙清淨甚深遠,四諦六度十二緣,隨順眾生心業轉,有聞莫不心意開,無量生死眾結斷,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3.
有聞或得頇陀洹,斯陀阿那阿羅漢,無漏無為緣覺處,無生無滅菩薩地; 或得無量陀羅尼,無礙樂說大辯才,演說甚深微妙偈,遊戲澡浴法清池; 或躍飛騰現神足,出沒水火身自由,如是法輪相如是,清淨無邊難思議。我等咸復共稽首,歸依法輪轉以時,稽首歸依梵音聲,稽首歸依緣諦度。世尊往昔無量劫,懃苦修習眾德行,為我人天龍神王,普及一切諸眾生; 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淨戒,乃至失命不毀傷,若人刀杖來加害,惡口罵辱終不瞋; 歷劫挫身不倦惰,晝夜攝心常在禪,遍學一切眾道法,智慧深入眾生根。是故今得自在力,於法自在為法王,我等咸共俱稽首,歸依能懃諸難懃。」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讚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4.
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煖法、頂法、世第一法、頇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唯願世尊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以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鄰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并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5.
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頇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于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然,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能以一音,普應眾聲;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善男子!是故,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外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佛說是已,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種種花,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歎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歎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量義三昧,三萬四千菩薩摩訶薩得無數無量陀羅尼門,能轉一切三世諸佛不退轉法輪,其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圔、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銀輪、鐵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及諸眷屬百千眾俱,聞佛如來說是經時,或得煖法、頂法、世間第一法、頇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又得菩薩無生法忍,又得一陀羅尼,又得二陀羅尼,又得三陀羅尼,又得四陀羅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羅尼,又得百千萬億陀羅尼,又得無量無數恒河沙阿僧祇陀羅尼,皆能隨順轉不退轉法輪,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第三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真實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於此眾中,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天、龍、鬼、神、國王、臣、民諸有眾生,聞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無不獲得陀羅尼門、三法、四果、菩提之心。當知此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之所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所以者何?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則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於險徑,多留難故。世尊!是經典者不可思議。唯願世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6.
尊,廣為大眾慈哀,敷演是經甚深不思議事。世尊!是經典者,從何所來,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說是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所以者何?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一聞能持一切法故,於諸眾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無留難故。善男子!汝問是經,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當善諦聽。善男子!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善男子!是經如是來、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寧欲聞是經,復有十不思議功德力不?」
大莊嚴言:「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捨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癡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二,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義無量故。善男子!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是故,此經名無量義。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二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三,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通達百千萬億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愍心,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是持經人,亦復如是,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船舟,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嬰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經無量義辯,能度眾生,能如說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三功德不思議力。「善男子!第四,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是人聞已,悉能受持,隨順不逆,轉復為人隨宜廣說。善男子!是人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己為臣民之所宗敬,諸大王子以為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經者,亦復如是,諸佛國王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薩子。若是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轉、若二轉,若
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萬億、若恒河沙無量無數轉,雖復不能體真理極,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7.
雖復不能震動三千大千國土,雷震梵音,轉大法輪,己為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為眷屬,深入諸佛祕密之法,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以新學故。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四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五,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是人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令彼眾生歡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雲,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五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六,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譬如王子,雖復稚小,若王遊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領理國事,王子是時,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國土人民各隨其安,如大王治等無有異。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若佛在世、若滅度後,是善男子雖未得住初不動地,依佛如是用說教法,而敷演之。眾生聞已,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六功德不思議力。「善男子!第七,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生死煩惱一時斷壞,即昇第七地與大菩薩位。譬如健人為王除怨,怨既滅已,王大歡喜,賞賜半國之封,皆悉與之。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散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八,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有人能得是經典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堅固戒忍,兼行檀度,深發慈悲,以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廣為人說。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欻然得迴;信心既發,勇猛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法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八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九,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有得是經,歡喜踊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人分別、解說是經義者,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淨,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蜜,獲諸三昧、首楞嚴三昧,入大總持門,得懃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是故,是經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九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十,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得是經發大歡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九十二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92.03.22).8.
在家、出家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解說,如法修行,既令餘人修行,是經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懃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門,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救苦,厚集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以眾法藥練諸眾生,安樂一切,漸見超登,住法雲地,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跡。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十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如是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極有大威神之力,尊無過上,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永離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經名無量義也。能令一切眾生於凡夫地,生起諸菩薩無量道芽,令功德樹蔚茂、扶疏、增長。是故,此經號十不可思議功德力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同聲白佛言:「世尊!佛所說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此經乃有如是十種功德不思議力,大饒益無量一切眾生,令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各得無量義三昧,或得百千陀羅尼門,或令得菩薩諸地諸忍,或得緣覺、羅漢四道果證。世尊慈愍,快為我等說如是法,令我大獲法利,甚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實難可報。」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於上空中復雨種種華,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歎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歎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佛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言:「汝等當於此經,應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廣化一切,懃心流布,常當慇懃晝夜守護,普令眾生各獲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願力,守護是經,勿使疑滯,於當來世必令廣行閻浮提,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為我等說是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敬受佛敕,於如來滅後,當廣令流布是經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唯願世尊,勿垂憂慮,我等當以願力,普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得是經法威神之力。」
爾時,佛讚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眾生之良福田,廣為一切作大良導,一切眾生大依止處,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廣施一切。」
爾時,大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受持而去。
第三篇:第一次家长读书会启动仪式暨第一次读书分享
初一年级“家庭教育”读书会成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促进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学部初一年级在学部支持下,组织成立了“家庭教育”读书会,以家长的成长,带动家庭教育更上一个台阶。10月14日下午,学校行政楼6楼,初一年级家长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我校“家庭教育”读书会启动仪式暨首次读书分享活动。
伴随着一段有关戴东老师的视频和音频《把爱传出去》的播放,读书会活动正式启动。首先,白亚歌主管宣讲了读书会的宗旨,并强调了读书会要作为持续活动,每月和家长会一起呈现给家长;接着诵读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本次选诵的是《朱子治家格言》,初一八班学生武晨曦领读、家长齐读;本次我们特邀中国书画院王康中院士,他的主题为“中国汉字,祖先智慧”讲座,围绕汉字的真善美、中国传统治家名著对现代的教育意义,赢得看家长们阵阵热烈的掌声。现场互动环节中,初一5班胡光楷家长的发言尤其引人深思,他分享的教育孩子的经验,使得家长频频点头。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本次读书会活动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我们期待这每位家长都能树立“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谦逊为学的决心,潜移默化的促进孩子更好的进步!
第四篇:法制副校长聘请暨法制讲座通知
关于举行延昌小学法制副校长聘请仪式暨法制讲座的通知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经研究,决定举行延昌小学法制副校长聘请仪式暨法制讲座活动。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二、参赛对象:全体师生
三、讲座形式:
五年级正副班主任带学生到报告厅参加现场观摩 其他年级在教师观看网络直播
四、工作安排:
1、音像调控:干忠宏
2、摄影摄像:奚舒伟
五、有关要求:
1、要求各正副班主任到班做好跟班管理与指导工作。
2、要求各行政班子成员做好相应年级组的巡视工作。
延小德育处
二○一五年十一月三日
第五篇:交警贯彻县委中心读书会暨全县半年工作总结
交警**贯彻落实县委中心读书会暨全县半
年工作总结会议情况汇报
8月5日、6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县委中心组读书会暨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任务做了部署。会后,****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全体民警会议,传达、贯彻县委中心组读书会暨全县半年工作总结精神,并结合**实际,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
8月7日上午,**在五楼会议室召开全体民警会议,传达学习了**书记、**县长在县委中心组读书会暨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会议要求,迅速组织民警及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深刻领会。同时,积极做好结合文章,根据上级公安部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做好查漏补缺,进一步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全力保障辖区道路安全畅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严格管理,保障道路安全
严格贯彻落实“包保责任制”,加大对国、省道、景区周边道路及城区主要路段的管控力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根据上级要求及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适时组织开展以客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石材荒料运输车等为重点的重点车辆、以城区乱停乱放、酒后驾驶、涉牌涉证、不按规定行驶等为重点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治理行动,从根本上杜绝报废车上路行驶、校车超员超速、城区乱停乱放等交通安全隐患,为辖区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积极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工作,以深入开展“四个创建”“五进”宣传活动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契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的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第一道防线。
三、创新理念,服务经济发展
打牢思想根基。大力开展“三力”建设年活动和“用心、会干、干成”活动,进一步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提升民警的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强化服务职能。严格执行《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十项措施》及《交警五莲**服务市北经济开发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严格履行承诺,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做出更大贡献。提升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水平。坚持科技领航。有效整合和优化现有科技资源,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站、交通监控设施、电子警察、酒精测试仪、测速仪等科技资源的整体效益。严格按照县政府第53次县长办公会部署要求,加强与县联通公司沟通合作,全力推进“五莲县道路交通监测监控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建成覆盖城区的交通指挥监控网,全面提升全县治安防
控和交通管理能力。
交警**
二〇一一年八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