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时间:2019-05-14 06: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第一篇: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4.1.1.1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

4.1.1.2 离开检测点时,应脱去防护服。每次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4.1.1.3 当操作含有HIV的液体(样品或病毒培养液)或液体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性的(如塑料)围裙。

4.1.1.4 当发现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1.2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应配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条件允许的话可配安全防护眼镜及冲洗眼睛的装置。

4.1.3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应配备专用的工作鞋,鞋面覆盖足背,鞋底防滑。

4.1.4 个人保健

4.1.4.1 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1.4.2 进检测点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1.4.3 进入检测点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4.1.4.4 离开检测点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4.1.4.5 严禁在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2 检测点管理要求

4.2.1 建立安全制度

第二篇:艾滋病检测点安全防护制度

艾滋病检测点安全防护制度

1、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2、非实验室工作员工不得进入实验室。

3、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掌握各项安全防护知识。

4、检测人员皮肤受损、患病,不得进行操作。

5、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得佩戴首饰。

6、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及其它防护用具。

7、检测人员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8、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9、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应事先进行安全检查。0、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物品在带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

1、H I V测试样品转送其它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和环境的污染。

2、实验室的空气、物表、器具应定期进行消毒。

3、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 办法。

艾滋病检测点管理工作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性病管理办法》、《艾滋病管理条例》。

二、对按规定和要求检测的对象进行登记和HIV抗体初筛检测。

三、做好初筛标本的收集和检测工作,及时按要求将检测出的阳性标本送上级有关实验室复检。

四、检测出的阳性标本血清存留1年,不得擅自处理。

五、实验室实行保密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及单位提供任何检测情况。

艾滋病检测点质量管理制度

1、实验室检测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

2、质量方针:公正、科学、准确、有效。

3、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批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应用等 工作。

4、质量负责人负责检查实验室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组织实验室内部质量审核等工作。

5、实验室检测结果不受行政及任何外来因素影响。

6、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前业务培训后持证上岗。

第三篇: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基本标准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基本标准

(一)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及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1、人员条件

至少由3名医技人员组成,其中具有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1名。负责筛查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2、建筑条件:实验室或检测区域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

3、仪器设备条件

配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所需设备,至少包括酶标读数仪、洗板机、普通冰箱、水浴箱(或温箱)、离心机、加样器(仪)、消毒与污物处理设备、实验室恒温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生物安全柜。

(二)艾滋病检测点。

1、人员条件:至少由2名经过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的专业人员组成。

2、建筑条件:需有艾滋病检测区域或专用实验台,能开展简便、快速检测。

3、设备条件:需配备快速试验所必须的物品,包括普通冰箱、消毒与污物处理设备、一次性消耗品、安全防护用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职能

包括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检测点。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设在市(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检测点可设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等。

1、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职能。

(1)负责职责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根据需要可开展其他艾滋病检测工作。

(2)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3)定期汇总艾滋病检测资料,并上报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配合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做好个案调查、登记等随访工作。

(4)负责对职责范围内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技术指导;协助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检测点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2、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职能。

(1)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的筛查试验,根据需要可开展其他艾滋病检测工作。

(2)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送当地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3)定期汇总艾滋病检测资料,并上报当地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4)对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艾滋病检测点职能。

(1)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的筛查试验。

(2)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送当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或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

(3)定期汇总艾滋病检测资料,并上报当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或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

(4)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及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资质认定评审标准 组织和管理

1.1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经省卫生厅批准设置,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2管理层应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维持及改进,包括: a)为所有人员提供履行其职责所需的适当的权力和资源;

b)制定政策和程序,确保机密信息受到保护;

c)明确组织和管理机构以及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

d)规定所有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1.3有艾滋病检测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

1.4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新体系文件。2 人员条件

2.1实验室至少三名实验室技术人员,其中一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均接受过上级专业技术培训及生物安全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由单位核发上岗证。2.2负责筛查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

2.3已取得证书的人员每两年必须接受一次复训,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

2.4实验室人员分工及职责明确,样品采集与受理、检测、运送,仪器维护及生物安全质量管理均应分工及职责明确。

2.5实验室或所在组织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技术档案及个人健康有关记录。3 设施、环境条件

3.1艾滋病实验室应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3.1.1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3.1.2每个实验室应有洗手池,洗手池应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1.3实验室门口处应有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应分开放置; 3.1.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3.1.5地面应防滑,不铺设地毯; 3.1.6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3.1.7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3.1.8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3.1.9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3.2三区划分合理规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明显分开。

3.3相邻实验室部门之间如有不相容的业务活动,有效分隔或采取打电话防止交叉污染。

3.4实验室整体布局应保证办公区和实验区分离。4 仪器设备(含标准物质、试剂、实验消耗品)4.1实验室应必备仪器设备如下:

酶标仪、洗板机、加样器、恒温培养箱(水浴箱)、普通冰箱、离心机、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洗眼装置、消毒和污物处理设备、实验室恒温设备、安全防护用品。

4.2使用国家规定需要强检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非国家强检仪器设备,应建立自检/自校方法,定期进行校准、维护、消毒,确保其功能状态符合要求。

4.3保持影响检验性能和安全防护的每件设备的记录,至少包括:

a)设备的标识;b)设备的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列号或其他唯一性识别;c)制造商的联系人和电话;d)到货日期及投入运行日期;e)接收时的状态;f)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其存放处;g)证实设备可以使用的设备性能记录;h)已执行及计划进行的维护;i)设备的损坏、故障、改动或修理;j)预计更换日期;k)检定/自校/验证报告的证书及证明复件。4.4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实验室控制的需要校准或自检的设备应贴标识标明其状态,校准时间和下次校准时间。

4.5选购的检测试剂须经SFDA注册,并收集保存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资质和溯源性文件。

4.6质控品正确保存、分装、使用应规范

4.6.1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4.6.2外部对照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8℃,供一周内使用。5

HIV抗体检测质量控制与管理

5.1实验室应设计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以监控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5.2应特别注意消除在样品处理、申请、检验和报告过程中的错误。5.3样品的采集、处理、接收、保存、运送规范

5.3.1样品采集和处理: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第一章要求;

5.3.2样品接收与受理:统一收样,统一编号,接收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收单,包括受检者姓名或代号、试管编号、性别、年龄、职业、送检单位、人群类别、检验结果、送检日期、报告日期、备注(必要时记录通信地址)等;

5.3.3样品保存:应放于-20℃,一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存放2-8℃,包括HIV阳性标本的类型、贮存量、贮存温度、贮存起始时间以及标本保管人姓名; 5.3.4样品运送:专人运送,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运送感染性材料应有记录;

5.3.5筛查阳性的样品,应填写HIV抗体复检化验单,送上级实验室进一步检测,并有送检记录及追踪结果。5.4出具的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规范

5.4.1原始记录:标明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外部对照以及待检样品的位置。注明试剂盒厂家、测定方法、批号、效期、操作人员和复核人员姓名及检测日期;

5.4.2检测报告:应统一格式和唯一性标识;

5.4.3检测报告以打印的书面方式报告检测结果,不允许任何方式的涂改; 5.4.4检测报告应有检测者和授权签字人签名,检测报告结果在发放过程严格保密。

5.5建立质控图(L-J质控图或者即刻法质控图),正确记录,并应用于每批样品 检测结果判断。

5.5.1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绘制质量控制图;

5.5.2当出现失控时,必须找出问题原因,找出解除故障的方法,并消除原因。5.6应参加有资质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

5.7实验室资料有专人保管,检测资料存档、备份、安全和保密,实验原始记录表、打印数据、免疫印迹试验的膜反应条带或其照片、检测记录表、标本登记、标本保存记录都应该妥善存档保存15年以上。5.8废弃物处理

5.8.1实验室废弃物须进行分类处理;从实验室出来的污染废物,应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般包括消毒日期、数量、消毒方法、操作者等;5.8.2消毒后的废弃物转运处置应有明确规定和转运交接记录。6 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 6.1生物安全防护

6.1.1建立实验安全制度和个人防护、保健制度并执行;

6.1.2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措施并执行。6.2职业暴露后预防建立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并执行。7

SOP的制定

7.1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除制定必要的管理体系文件外,还必须制定与艾滋病检测相关的SOP,SOP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标题和编号; b)编写和修改日期; c)编写和修订人员姓名; d)方法、目的和应用范围;

e)SOP由各岗位工作人员起草,实验室主任审定,并应定期修订,修订应该在实验室主管人员(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每年至少1次。

7.2所有工作人员要在所从事工作的SOP文件上签名表示已经阅读并掌握了有关内容(或学习记录)。

7.3 SOP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a)样本的接收、登记和处理; b)检测方法和步骤; c)仪器的检定和使用维护; d)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e)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f)保密程序;

g)检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h)实验室的清理和消毒; j)实验室安全防护。

第四篇: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1.建立安全制度

1.1 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制订本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该程序应适用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他规定相一致。

2.人员管理和培训

2.1 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安全检查。

2.2 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2.3 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2.4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5 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3.安全保障措施 3.1 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3.2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3.3 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3.4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3.5 严禁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4.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

4.1 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其他适当的装置内打开。

4.2 将HIV测试样品转送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4.3 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4.4 用于国际空运的样品要按照国际空运协会(IATA)的规则进行包装和标记,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5.减少利器的使用

5.1 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等利器,最好不使用玻璃器皿。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5.2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应将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6.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6.1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6.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6.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6.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6.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7.意外事故登记:

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 7.1 意外和/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7.2 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7.3 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8.报告和检测

8.1 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8.2 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第五篇: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定稿]

艾滋病监测点安全防护制度

1.建立安全制度

1.1 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制订本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操作程序,该程序应适用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他规定相一致。

2.人员管理和培训

2.1 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安全检查。

2.2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2.3 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2.4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5 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3.安全保障措施

3.1 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3.2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3.3 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3.4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3.5 严禁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4.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

4.1 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其他适当的装置内打开。

4.2 将HIV测试样品转送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4.3 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4.4 用于国际空运的样品要按照国际空运协会(IATA)的规则进行包装和标记,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5.减少利器的使用

5.1 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等利器,最好不使用玻璃器皿。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5.2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应将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6.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6.1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6.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6.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6.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6.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7.意外事故登记:

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 7.1 意外和/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7.2 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7.3 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8.报告和检测

8.1 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8.2 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下载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艾滋病筛查检测点生物安全防护程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合集)

    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 1、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2、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共5则)

    *******院 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 首先欢迎省市各级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在市疾控中心、区卫生局的领导及指导下,我院加快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为保......

    关于对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

    淄博市卫生局文件淄卫办字(2007)73号 关于对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 现场督导检查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高新区卫生处,大企业卫生处,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艾......

    艾滋病初筛检测实验操作规程[★]

    艾滋病初筛检测实验操作规程 1.目的 保证艾滋病病毒抗体ELISA实验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艾滋病病毒抗体ELISA实验。 3.具体要求 3.1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安试剂盒要求采集。采......

    艾滋病检测点标准操作规程(参考范本)

    HIV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为了规范本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的正常运行,保证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准确,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卫......

    艾滋病检测点各项管理制度

    艾滋病检测点质量管理制度 1、实验室检测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 2、质量方针:公正、科学、准确、有效。 3、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

    艾滋病检测点制度(全文5篇)

    三十六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1、在安排工作人员的进入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2、进入HIV或其他生物实验室应穿隔离衣、......

    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工作情况汇报

    乐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 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首先,对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中心督导检查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