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举例说明古典小说的发展阶段
举例说明古典小说的发展阶段 ①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志怪代表作:干宝《搜神记》,内容多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等,也有一些内容健康、生动可颂的作品,如:韩凭妻、三王墓、东海孝妇。志人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分为言语、文学、识鉴、品藻、雅量、任诞等三十六门。
共同特点:实录,篇幅短小,叙事简略,学界称“古小说”,是小说的史前形态。②唐传奇
代表作:李朝威《柳毅传》、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③宋元话本
指说话艺人说书时用的底本,或者指模仿说话技艺写成的通俗故事。
代表作: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④明清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基本类型:世代累积型
重要贡献:人物的非类型化、素材的当下化、情节的非传奇化
三国志通俗演义:历史小说清代小说
水浒:英雄传奇世情小说: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
西游记、封神演义:神魔小说英雄传奇:水浒后传、说岳全传 金瓶梅:世情小说写才学、幻想:镜花缘、野叟曝言 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包公案
第二篇: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
古典小说与我
古典小说,听起来很文艺的一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古典小说和我们的关系不大,甚至觉得我们都不会接触到古典小说。但事实上,古典小说却是一个默默陪伴我们成长的好朋友。很多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行为。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每一期的《故事会》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现在仍然如此。而古典小说更是在我的成长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小的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就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最期待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西游记》。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得到了一本《西游记》的书,厚厚的一本抱在手中,虽然当时对古典小说还没有任何概念,但却被《西游记》里的各种故事,情节吸引的目不转睛。特别是其中每个人物都十分有个性,代表性。因此我现在仍然记得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爱好。
当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这个形象,因为本身我就是属猴的,对猴子都有一种特别的好感。孙悟空勇敢好斗,桀骜不驯,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他本来是仙山上的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于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让我好不羡慕。
然而随着成长,对很多事情的见解也变深刻了,渐渐发觉孙悟空也不是完美的,他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他过于争强好胜,心高气傲,好面子,性急如火,不够亲切,总是给人一种不是很踏实的感觉。大闹天宫的起因就是由于好名。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无光,因此怀恨而去。第二次大闹天宫是由于齐天大圣有名无实,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因此不请他,于是跑去偷食,后来连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进一步把蟠桃会的玉液琼浆偷来开“仙酒会”才犯下弥天大罪。结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进丹炉,炼就不坏之躯,出来后造反虽是为了报仇雪恨,但提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口号,显示他是不满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后来在取经路上,他经常想到不要坏了名头,如七十六回,大鹏雕说他不像是万里传名的好汉,是个小辈猴头,专在人肚里做勾当,他为了顾全名头,只好出来决斗,他被唐僧赶走。三十一回猪八戒故意使用激将法骗他出山降妖,也是因为悟空好名才受激,他后来还为此当面质问黄袍怪:“你害他便也罢,却又背前面后骂我,是怎的说?”他把“名”看得很重要。他的好斗表现在他经常主动捉妖,视作一桩桩好买卖。当然,他是勇敢的,他接受招安后,每次临敌,丝毫没有恐惧。他认为自己的买卖“一定先输后赢”,信心十足。记得之前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人有能力但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是不能成大事的,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种善于分配工作,具有团队精神的人。也许单独比能力他们不如那些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能把工作完成的更加好。而孙悟空显然就不适合领导,他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他还不善于与人沟通,每次与唐僧发生误会,都会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虽然不可排除是唐僧的迂腐,和猪八戒的挑拨,但是如果好好沟通也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裂隙。
现在我最喜欢的形象是沙僧。书本里对他的描述很少,动画片亦然,每次出现就是见他扛着行李跟在马后面,每次吃东西他都是排在最后的,每次孙悟空和猪八戒吵架都是他在进行调和。网上有一个笑话就是说沙悟净在这么一本长篇小说中几乎只说了四句话就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虽然他台词不多,但是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金子一般的心。有很多人说他木讷,但是我却觉得他是大智若愚的。在三十回黄袍怪疑心浑家百花羞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就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说起经历,这才救了公主一命。这情节既显示沙僧的急智,也体现他为他人着想,不欲恩将仇报之精神。他勤勉,肯干,踏实,认真,在取经途中表现了合作、顺从与随和的态度,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沙僧的调和通常是表现在止争与顺从两方面。”止争是止息悟空与八戒、唐僧之争,“以和为尚”;凝聚则体现在比其它三人专一,除了七十六回因误会悟空已死,“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外,沙和尚从不说散伙一类的话。四十回连悟空也想散伙,反而沙僧劝大家不要散伙,意志十分坚强。他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他不会像孙悟空一样因为自身很有能力就欺负别人,也不会像猪八戒一样找尽各种借口偷懒,偷偷吃东西,谄媚的奉承师傅,经不起诱惑,遇见了美女,美食,金银财宝就像抛弃原来的初衷。从另个角度看,后来他的“和事佬”角色,与初出场时凶相毕露,曾经两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称。因为在故事发展中,使沙僧的凶猛品性被改变了。沙和尚的人性就是需要历经了考验,才最终修炼到不受外界影响的。
而另外代表逸乐的角色-猪八戒在我看来就是《西游记》里的一个打酱油的人物。对我而言他都相当于一个反派了,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好像看了那么久的《西游记》他就没有做过什么贡献,反而捅了很多篓子。虽然他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很多误会也是因为他的挑拨离间,我觉得他也是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人,而他的没有团队精神和孙悟空又不一样,孙悟空可以说是有一些恃才傲物,因为太出色了所以比较凸显英雄主义,而猪八戒则是因为没有能力,因为妒忌别人的才华而挑拨离间。猪八戒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奸懒馋滑都被他占尽了,又特别重视物质享受,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遇到困难他就喊散伙,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就可以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尽管那都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但他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引发了我对人性贪欲的省思。但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其实这与悟空的‘督促’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还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也算他的优点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猪八戒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地完美结合。
唐三藏这个人物我也不是特别的欣赏,在书里面他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的人。虽然他在师徒四人里相当于领导,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领导,真正的领导应该明辨是非,不为别人的奉承,谄媚而动摇。而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经常错怪悟空,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常常善恶不辩,当悟空大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时,唐僧就百般埋怨,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白骨精变成老人、女孩时,唐僧轻信老头的话,不相信悟空。孙悟空将他们打倒,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话,不明辨是非,仍念紧箍咒。唐僧胆小如鼠,在蛇盘山,白马被小白龙吞下,他就痛哭流涕,不知所措。当宝林寺主持不让他们住宿时,他只会抹着眼泪出来。他听完乌鸡国国王被推入井中,就吓的毛骨悚然。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每次我都觉得他这是自食苦果。不过唐僧还是有他的优点的。唐僧心地善良,虔诚取经,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挺身而出。当乌鸡国国王给他托梦,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就大发恻隐之心,让徒弟们去营救,帮他解除苦难,再重回到人间。他见了老鼠变的女人,就派徒弟们去营救。当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身上爬过,他都不忍心伤害。唐僧取经的意志极为坚定,他不以色乱,人蝎子精百般诱惑,但唐僧还是不以理会,表现出他一心向佛,意志坚定,只以取经为己任。当弟子们以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性命难保进行劝阻是,唐僧意志坚定,立夏誓言,决心取回真经。对我而言唐三藏代表的并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虽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的缺点,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而非神。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却又像沙僧一样总是被大家忽略的人物就是白龙马。作为一匹马,他任劳任怨,塌实工作。作为唐僧的徒弟,又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作为三太子,脾性刚直,正气凛然,对观音菩萨这个救命恩人很听话。虽然在小说中对他着墨也很少,但是我却十分敬佩他。
《西游记》这部小说对我的影响深远,可以说他一直影响着我到现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不仅仅有《西游记》还有很多,他们每一本都是祖先们智慧的沉淀,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他的情节还要看到其中隐含的道理,古典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利用祖先留下的这些书籍充实自己,改善自己。才不枉费,先辈们辛苦留下的财富。
第三篇:古典小说叙事视角
古典小说叙事视角
在传统的小说文本中,其视角往往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作者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身份讲述故事,中国古典小说往往在全知的大框架下实施着视角的变异性操作。
一、人物限知叙事视角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性,采用的大的叙事框架往往是全知叙事情境,而在全知叙事情境中,又常常插入人物限知叙事视角,在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叙事声音还是叙述者的,而叙事眼光则为作品中人物的,从而达到一种限知的效果。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一些精彩的片断由于采取人物限知视角,在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隐藏、外在事态和深层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如《水浒传》第八回写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通过两个公人和林冲的视角来引出鲁智深的出场。小说才得以长久地保持这种神秘的感觉,从而起到了波诡云谲、石破天惊的审美效果。
达到对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深层表现,进而表现人物对世界的特殊感知,表现作者对世界的更加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把握。如《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见到自鸣钟的描写,叙述眼光是刘姥姥的,从刘姥姥的眼光写大座钟,很好地写出了人物对世界的特殊感知。在整个的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叙事内容里面,叙事者不断地从这个乡下老太婆的眼光来看这个繁华世界,使人感到格外新奇。环境和性格的反差度非常之大,从而在两者的撞击下产生强烈的喜剧性冲突。贾府的骄奢淫逸,经过刘姥姥这面折射镜的反射,使人能得到更为清醒的认识。在原有环境里生活的人,常常会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而突然闯进一个局外人,便很可能马上看出各种弊端,发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作者安排刘姥姥进大观园,让叙述者从刘姥姥的眼光来观察,其落脚点即在于此。
二、叙述者旁观叙事视角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全知叙事中,全知叙述者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审美效果,有时还佯装为不了解情况的旁观者来叙事。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一段。全知叙述者对关公战华雄的激烈场面应该是可以进行详尽的描述的,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全知叙述者作为故事的旁观者,把“他”限制在“帐内”,观察众诸侯的所闻所感,写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却看不见关公华雄交锋时的雄姿,甚至不知道谁胜谁负。叙述者好象也只是个不知情的旁观者,只看到了诸侯们“众皆失惊”。然后再实写“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在突兀处写出了关羽的神勇。这种限知的叙述,把关羽的神威在不写之中写得淋漓尽致,同时限知与全知有无相生、虚实掩映,取得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在志怪小说中,全知叙述者为了制造悬念和惊异感,从而达到出人意表的审美效果,其叙述者的旁观化也就更为突出。
三、元叙事与反元叙事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中,作家们却习惯于追求一种视角越界的效果,常从现实世界走入艺术世界或从艺术世界走入现实世界。这种越界,我们可以称之为元叙事和反元叙事。
元叙事——站在世界谈论虚构世界
元叙事则使叙述者越出叙事的框架边缘,后退一步而将小说本身作为谈论的对象,即在小说作品中站在虚构世界之外谈论虚构本身,站在现实世界谈论艺术世界,亦即是叙事话语① 人物限知叙事情境是现代小说常用的一种叙事视角,这种视角的运用,意在达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表现,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或丰富复杂的思绪。
-①
谈论叙事本身。这种谈论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关于小说的话语。中国传统的小说理论没有关于“元小说”的理论
主要在笔记小说作品中,元叙事技巧是屡见不鲜的,其创作心态往往是比较自由的。一方面,某些不是小说的文字常常夹杂在小说作品里;另一方面,文人兴之所至,或者把自己的志怪作品标为“实录”,或者对小说的虚构技巧评头品足,这就为元叙事作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由于对男女隐秘之情的想象性描写存有戒心和偏见,作家在作品中记录鬼神故事的来源,并在涉及某些男女隐私生活的想象性描写处进行自我解嘲与自我存疑,这就出现了元叙事的视角。元叙事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视角层面,让叙事者在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自由驰骋,从而使作品在亦真亦幻之中,在展示与隐藏之间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反元叙事——站在虚构世界谈真实
叙事者站在虚构世界的深处反过头来谈论作者及其熟人的真实世界的视角变异形式,我们把这种与元叙事相反的叙事方式称为反元叙事。中国古典小说中,比较早的反元叙事可追溯到宋朝洪迈的《夷坚志》,作为笔记小说的游戏笔墨,《夷坚志》中已有作品出现了这种视角。而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孤梦》篇则是典型的反元叙事小说。
元叙事与反元叙事的艺术视角,打破了艺术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线,在以虚论实与以实射虚之中,使小说形成了真幻交织的特有的审美趣味。
第四篇: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要么不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 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 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海尔文化激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的创 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 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 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走出国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 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海尔认为走出去不 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 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这一阶 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这一 管理创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激励员工使其价值取向与用户需求相一致。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
第五篇:饮用水发展阶段
饮用水发展阶段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按饮水质量不同。从古至今,我们的饮水方式大体分5个历史阶段,经历7个饮水阶段。
人类诞生至18世纪末
第一阶段:原始生饮
最早人类从山泉、小河等水源直接取水生饮。后来人类发现了火,在用水煮沸,喝开水,这样可把水中有害微生物通过加热煮沸来杀死。
这是人类对付水中微生物污染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第二阶段:简易沉淀
人们发现,把水倒入水缸中静止一段时间,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会渐渐沉淀下来,这样可以取上面的清水来进行饮用。
后来人们发现加入些物质(明矾),溶于水并加以搅拌,会生成好絮凝状,从而将水中沉降的细小悬浮物,胶体等进行沉淀,使上层的清不更加清澈,取之饮用。据报道,印度一些地区长期一直采用马线树的种子来澄清带悬浮物的水。
19世纪初
第三阶段:自来水生饮
1908年,美国采用液氯消毒饮用水,氯在水中以CIO-和HCIO形态存在,它们可以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内部的酶发生作用,破坏酶的功能,达到杀毒效果。
水中加氯不但能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等,还可以使水中部分有机物氧化破坏,消除水中的生物污染,防止了瘟疫的流行。兴建大型自来水厂及遍布城市各地的输水管网,造就了现代供水工业,由此产生流入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现代自来水。
十九世纪初,自来水厂成为了第一次饮水革命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四阶段:桶装水
zgjingshuiqi.com
自来水厂生产的水是符合饮用标准的,但这并不表明它是标准饮用水。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水中的污染物质也都越来越复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市政自来水净化工艺,是采用添加漂白粉来产生活性氯消毒杀菌。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致癌、致畸的有害物质。致癌因素并不是漂白粉本身,而是在活性氯与水中污染物起化学作用之后,产生了一些有害的氯属、亚硝酸盐等成分;同时再加上数十年沿用至今的供水管线、楼项水箱、水塔等贮水设施不清洁,常年使用不消毒,造成很大程度的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使细菌、病毒和藻类繁殖,再另上原有的氯及氯化物、铁锈、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更使居民实际使用的自来水水质严重恶化。
在这情况下,专门针对饮水需求的纯净水市场孕育而生,瓶装水、桶装纯净水+饮水机等逐步成为主流饮水方式,饮水机市场也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
第五阶段:净水桶直饮
瓶装水、桶装纯净水等的特有产品属性决定其存在附加成本高、物流配送难、“黑心水”等问题,瓶装水、桶装水+饮水机饮水方式的消费者接受影响,饮水机亟需一种可直接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净水器配套使用。
一般的净水桶以活性炭为吸附介质的净水装置,主要由壳体、浓水室、活性炭、净水室等构成。其特征是在浓水室与活性炭与净水室之间均设有高分子材料的过滤隔膜。由于利用吸附的原理,所以净水桶要定期清洗。
21世纪90年代至今
第六阶段:超滤膜直饮
发源于美国,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推广的比较早,90年代进入内地市场,彻底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问题。它将“对接自来水,自制纯净水,饮用纯净水,洗用自来水”的先进理念带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率达到70%,而在我国北京等发达城市仅占2%不到。国家建设部1997年就提出了“生活饮水管道分质直饮水系统的”新概念,将终端制水系统列为国家建设部全国推广的饮水新技术,它与无污染、即时即饮、价格便宜等特点正受到直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第七阶段:反渗透直饮
反渗透膜直饮阶段与超滤膜直饮阶段一道发展,反渗透膜直饮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及未来最终的饮水方式。
zgjingshu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