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xiexiebang推荐)
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 辅助 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 语文学,通称为“小学”。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日耳曼 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 生理 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 物理 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 传递过程,从 社会功能 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 独立 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 拉丁 字母。•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 语素、词、句子。•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渐变性 和 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 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普通话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A.文字学 B.语音学• •C.词汇学 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A.屈折语 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A.结绳记事 B.手势 ••C.图画记事 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A.词尾 B.词根 ••C.虚词 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A.音素 B.义素 ••C.语素 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A.主语位置 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 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
•••A.土话 B.客家话 •••C.客套话 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A.初 B.视 •••C.人 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 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 鸟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下] •2.生 [+存在状态 +开始或继续] •• 死 [+存在状态 +结束] •3.乳母 [+人 +女性-生育关系 +成年-长辈 +授乳关系]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指出汉语普通话 a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答题要点:
1)a 音位的条件变体有四个:[a]、[A]、[ɑ]、[æ](1分)2)发音特点(3分)
••[a]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A]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ɑ]后、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æ]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3)出现条件(3分)
••[a]在韵尾[i]、[n]之前 ••[A]无韵尾
••[ɑ]在韵尾[u]、[]之前
[æ]在韵头[i]或[y]同韵尾[n]之间 2.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答题要点:
概括性、客观性、民族性、时代性、模糊性(每一点分,举例共2分)
3.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怎样表现的? 答题要点:
1)伴随社会的变化进行(1分)
2)分化的初级表现是方言,•最大分化是亲属语言(3分)3)方言分歧缩小,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最后形成共同语。(3分)
七、论述题(共1题,共15分)•1.指出下列句子中“语言”的含义有何区别?在此基础上,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四美”是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2)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3)鲁迅是运用语言的楷模。评分要点:
1.指出三个例子中的“语言”的差别。(3分)2.前两例指“言语”例(3)指语言。3.指出“语言”和“言语”定义。(3分)4.具体说明两者的不同。(9分)1)一般与个别 2)封闭性与开放性 3)时间先后(言语先于语言)
语言学概论试题
(二)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一般 普通/理论 语言学。2.1898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是 马建忠 写的《•马氏文通•》。3.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斯拉夫 语族的东部语支。
4.从产生声音角度来看引起音质的不同主要是 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三个方面。5.根据语素在句子中是否具有独立性,可以把语素分为 成词语素 和 不成词语素。
•6.文字是在 记事图画、词语 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固定地与语言中的 语素 联系在一起,•才具备文字的资格。
7.“吃饭”、“煮饭”和“混饭(吃)”中的具体语义关系分别是动作与 受事、结果、目的 的关系。•8.语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外部 社会 和内部 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研究语言亲属关系的语言学是(C)•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小学
•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转换生成语言学
2.一个词尾可以同时表示多个语法意义的语言属于(A)• A.屈折语 B.词根语 •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3.音高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语言一般属于(A)•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 C.南岛语系 D.阿尔泰语系 4.汉字属于(B)
• A.图画文字 B.表意文字 • C.表音文字 D.音节文字 5.采用拉丁字母的是(B)•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形式有关的是(C)
A.主谓 B.体 C.语调 D.语境 7.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A•••)A.能够作句子成分 B.是否能够表达意义 • C.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D.是否有形态变化
•8.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D)••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9.洋泾浜英语的基本特征是(D)
• A.语音、词汇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B.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音、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C.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语法基本上是英语的
D.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10.下面词语属阶级方言的一组是(B)• •A.多头、田心 B.黔首、寡人• C.行头、亮相 D.圣母、上帝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语法 语言中各语法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句法)•2.聚合关系 语言单位按某些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 •3.音位 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文字 记录语言的书写的符号体系
•••5.语言的演变 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不同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年龄 2.至少 3.寒暄 4.角度 5.部门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 妻子 [+人 +女性 +成年 +未婚] • 未婚妻 [+人 +女性 +成年 +已婚] ••2.香(气味香)[+嗅觉 +好气味] ••••香(他很吃香)[+感觉 +受欢迎] • 3.镰刀 [+工具 +农具 +用于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
六、解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 1.指出汉语普通话 e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
答题要点:
A.四个:[e]、[ε]、[ә]、[γ](1分)•••B.发音特点(3分)
••••••[e]前、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ε]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ә]央、中、不圆唇舌面元音 ••••••[γ]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C.出现条件(3分)•••••••[e]在[i]前 •••••••[ε]在[i][y]后 •••••••[ә]在[n]前或辅音后轻声 •••••••[γ]单独或辅音
2.“狼孩儿”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题要点:
狼孩儿的故事说明了:
A.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B.离开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2分)
C.孩提时期是学会语言、掌握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阶段。(2分)如果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就很难学会一种语言。••3.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方? 答题要点:
A.圣书字、产于古代埃及(2分)
B.楔形文字、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2分)C.汉字、产于中国(2分)D.马雅文字、中美洲(2分)
七、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1.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哪种标准最适用汉语?为什么? 评分要点:
1.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2分)
2.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6分)3.功能标准最适用于汉语(1分)
4.A.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无法从形态上区分词类。•(2分)
•• B.意义标准过于抽象,不易辨认,且词类是语法上的分类,理当从语法的考虑。(2分)
•• C.形态标准从本质上看也是功能。(2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
(三)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 语言教学。
2.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 《 普遍唯理语法 》。3.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 壮侗、苗语、藏、缅(选二)等三个语族的语言。4.音素 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 是人类自然感知到的最小语音单位。5.义素是用 对比 的方法,在词与词或者其它语言单位之间发现的意义区别特征。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 表意 文字再到 表音 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7.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中心词 分析法、层次(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 分析法。8.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 分化 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 统一 的结果。
9.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 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 联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D)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历史比较语言学 2.英语属于(A)
•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3.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C)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4.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以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一个(A)
• A.音素 B.音节 • C.语素 D.短语 •5.属于熟语(固定短语)的有(B)• A.述语 B.专名 • C.短语 D.“的”字短语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意义有关的是(A)• A.主格 B.内部屈折 • C.重叠 D.虚词
•7.表层语法意义不同而深层语法意义相同的是(B)• A.给他钱,叫他师傅 B.给他书,笔给他 • C.给他凳子,给他开门 D.给他小说,看他的小说
• 8.汉语只能用“男”、“女”、“雄”、“雌”等来表示事物的自然性属,这说明汉语(A)
•• A.没有性的语法范畴
•••B.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词汇手段来表示 •••C.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分析手段来表示 •••D.用分析手段来表示相当于性的语法范畴的意义 •9.从语言的谱系分类看,汉语属于(A)•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 C.词根语 D.粘着语
•1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B)•• A.音质音位的合并 B.旧事物的消失 •• C.词义的演变 D.汉字的简化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亲属语言
•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些语言就是亲属语言。2.语法手段
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3.义素• 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即词义的区别特征。4.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的实际发音。5.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耐劳 2.始终 3.航线 4.排比 5.走向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丈人(古义)[+人 +男性 +年长的] • 丈人(今义)[+人 +男性 +年长的 +妻子之父] 2.朋友 [+人 +有交情的] • 敌人 [+人 +敌对的] 3.酒精 [+无色液体 +药品 +用于消毒]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A.发音体不同。如二胡声和鼓声不同。(2分)B.发音方法不同。如[t]是不送气,[t]是送气(2分)
C.共鸣器的不同。如[n]和[t]的不同,[n]是鼻腔,[t]是口腔。(2分)2.什么是显性语法意义?它具有什么特点? 答题要点:
A.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等手段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B.成分之间是连续的;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6分)
3.说明印欧语系的主要特点。• 答题要点:
A.没有声调,有固定重音(2分)
B.主要使用附加成分和内部屈折等语法手段(3分)C.没有量词(2分)
七、论述题(共1题,共15分)1.试论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评分要点:
1.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4分)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A.从词的音义结合的关系来证明(4种关系)(4分)B.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证明(3分)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4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
(四)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历史比较 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属于 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南岛(选二)等五个语系。•3.在元音和辅音的几个区分标准中,是否受到阻碍 是决定性的。
•4.国际音标是在拉丁、•音标和音素字母的基础上根据 一对一/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的原则创制出来的。•5.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 语境 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6.世界古老的表意文字主要有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 楔形字,中美洲的 玛雅文字以及中国古代的汉字甲骨文。
•7.分化歧义,经常采用语法结构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 转换 分析法。8.语言之间的接触会导致语言的借用、同化/(融合、替换)、混合等结果。9.是否能够 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描写语言学、规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分类角度是(D)
A.语言结构部门的范围不同
B.语言存在的时间范围不同
C.语言学与其它科学联系方式不同
D.研究语言的操作方法不同 2.英语属于(A)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3.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这样发出的音叫(B)••A.元音 B.半元音 C.浊擦音 D.塞擦音 •4.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的是(B)• A.实物记事 B.图画记事 • C.结绳记事 D.系珠记事
•5.根据语素是否有直接用来造句的能力,可以分为(D)• A.词干语素和词尾语素 • B.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 C.前缀语素和后缀语素 • D.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6.分析性的语法手段是(B)
•• A.零形式 B.语序 C.外部附加 D.内部屈折
• 7.汉语的“我”,翻译成英语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中,•分别是“I”、“me”、“my”、“mine”,这里使用的语法手段是(B)
•••A.重叠法 B.异根法 C.重音移动法 D.外部附加法 8.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B)
A.语素 B.词 C.句子 D.句群
9.在各个语系中,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B)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南亚语系 D.阿尔泰语系 10.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A)
A.汉语的“老”加“虎”变成“老虎”
B.汉语的“儿童”加“们”变成“儿童们”
C.英语的“help”(“帮助”,•现在时)加“ed”变成“helped”(“帮助”,过去时)••D.英语的“dog”(“狗”,•单数)加“ s”变成“dogs”(“狗”,复数)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对比语言学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构造要素进行比较的语言学 2.言语 就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 3.条件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 4.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 5.民族共同语 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词各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讲话 2.寻求 3.忠实 4.航行 5.增补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丢失 [+停止 +具有] • 保存 [-停止 +具有] •2.凳子 [+家具 +有腿 +供坐用-有靠背] •• 椅子•[+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3.爱戴 [+爱 +下级对上级] •• 爱护 [+爱-下级对上级]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语音的四要素是什么?在语言中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音高,区分音调(1分)
音长,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2分)音强,区分轻重音和语调(2分)
音色,区别语言的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2分)
2.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两大原因。答题要点:
A.社会原因(3分)B.语言内部原因(3分)
3.文字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汉字属什么性质的文字? 答题要点:
A.三个阶段: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3分)
B.汉字属表意文字。(1分)因为汉字随着形体的演变已失去了象形的特征,但它仍同整个词发生关系;汉字不表音,虽有表音成分,但本质上仍是表意的。(4分)
七、论述题(共1题,共15分)1.人以外的动物有没有语言?•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评分要点: 1.没有语言(1分)
2.A.功能方面(4分)B.构造方面(6分)C.习得方面(4分)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复习资料
1. 举例说明语言的社会功能中的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7-10页)
答: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与其他某些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动物群体相比较,人类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极其卓越。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人类社会能够建立起如此辉煌的文明,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为基础的。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可借助语言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都是传递某种信息的形式。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
2.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特点。(26-27页)
答: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关系而言。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学习外语时无法由声音推知意义;不同语言可用不同的音来表相同事物,也可用相同或类似的音表不同事物;语言不断发展变化,语音等也在变化,但所代表的现实现象没有改变,这也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规定的,不是天然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依次出现的文字符号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乱排。即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汉语的语序很重要)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而符号和符号组合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是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的规则。如“香瓜”和“瓜香”不一样,因为前者是偏正关系,后者是主谓关系。
3. 举例说明语言的层级性。(28-30页)
答: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篇)
4. 举例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1-32页)
答:组合关系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语言具有线条性的特点,符号和符号依次出现,因而具有时间性,不具有空间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依次出现的,所以谁先谁后,组合起来是什么关系等都十分重要。所以符号的组合顺序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顺序不同,位置不同,组合起来关系就不一样。如:白花——花白
蓝天——天蓝
因而,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如:我吃饭——我饭吃——饭我吃——饭吃我符号的组合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讲究、有一定的规则的。
如: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链条同一位置上有相同作用、互相能替换的符号间的关系。
在语言的组合链条上,每一个符号都是可替换的,有许多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可换用,且替换后语言结构的关系和功能不变。这些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关系中可互相替换,替换后虽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如:“红花”“白、蓝、香、小”等;“光、线、眼睛”等。如替换后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替换的符号和被替换的符号功能不同,无聚合关系。如:“红”不能用“动”代替;“花”不能用“很”代替。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联系:词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环节都可卸下,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二者间的联系如下:
他
看
小说
(横向——组合关系)
我烧
开水
你
干
什么?
他们
讨论
明天去什么地方
老师
批改
学生的作文
我买
书
他
写
字
我们
唱
歌
小张
主持
节目
(纵向——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哪些本质的区别?(33-35页)
答:1.任意性 2.单位的明晰性
3.结构的二层性:音系层、符号层(语法层)4.能产性(创造性或开放性)5.传授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6.举例说明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区别与联系。(40-42页)
答:音系学和语音学是有各自独立研究领域又彼此有交叉的两个学科。
音系学与语音学相对独立: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语音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自身的自然属性或听觉反映,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是间接联系。
7.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42-44页)
答:音素: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音位: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
两者有同有异。好多时候,一个音素也是一个音位。如:堵(du)——虎(hu)但有时却不同,如:恰(qia)——好(hao)
前者是前a,后者是后a,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同一个音位。(归并为一个音位,还有如几个e,几个i)
(1)二者的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所以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它的身份往往是双重的,从一个角度看是音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音位。
(2)二者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音素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的构成特点,弄清音素与音素的区别,划分音位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在语言体系中区别意义的功能。
(3)研究音素可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如一些清、浊音像[b]与[p],在英语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吴语也如此),而在普通话里只是一个音位;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如[p]和[p‘]在俄语与英语里是一个音位,在普通话里是两个音位。
(4)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可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如:普通话[p]、[p‘]、[m]、[f]等音质音素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A51]前时,会引起意义的改变:[pA51](爸)、[p‘A51](怕)[mA51](骂)、[fA51](珐)[p]、[p‘]、[m]、[f]是不同的音位(音质音位)。再如,普通话非音质音位要素之一的四种音高[55]、[35]、[214]、[51]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mA]时,也会引起意义的变化,如[mA55](妈)、[mA35](麻)、[mA214](马)、[mA51](骂),可见,伴随着音质音位的[55]、[35]、[214]、[51]也是不同的音位(非音质音位)
(5)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划分与归并音位时,确定音质要素或非音质要素是对立还是非对立,要考察一类或几类音质或非音质要素,如[p]、[p ‘]、[m]、[f] [55]、[35]、[214]、[51]
(6)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则要具体分析。音质音位本身也是音素,但不是一般的音素,是能区别词或语素的音素,它们当然也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非音质音位则是一些给区别词或语素的音高、音长、音强的最小形式。其中的音高和音强必须要附加在一个或几个音素音段上,在语音线性序列中不占有位置。8.举例说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54-55页)
答:(1)气流是否受阻: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发出声音来。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较紧张。试比较发音:a—p。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可拿一张纸放在口腔前面测试,发元音时,纸张只是轻微颤动一下,发发音时,纸张在突然放出的气流的作用下,颤动十分明显。
(4)声带振动与否: 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浊辅音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如双唇塞音[p],发音时,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
9.举例说明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64-66页)
答:对立原则:两个音如果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出现,互相替换之后就会产生意义的差别,那么它们就是对立的。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彼此对立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比如说普通话的[ta](搭)和[t‘a],(他)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互相调换之后读音产生意义的区别,这就是对立的,应该归纳成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两个音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那么它们是互补的。互补的语音不能起音位辨义作用。因为它们在相同的语境里互相排斥,不会构成最小对立体。这样的两个音可以归纳成同一个音位的变体,例如汉语里的[A],[a],一个出现在单独做韵腹的时候,一个出现在[i/u]韵头后面,不出现在同样位置,也不能辨义,就不是不同的音位而只是音位变体。
10.举例说明音位变体中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67页)
答: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
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它们相互排斥,即出现a的地方不会出现b,出现b的地方不会出a,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之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就可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如普通话里,舌面音“i”和舌尖前“i”和舌尖后“i”各自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舌尖前“i”:出现在“z”、“c”、“s”后:资、次、思;舌尖后“i”:出现在“zh”、“ch”、“sh”、“r”后:知、吃、诗、日。舌面音“i”:出现在除“z”、“c”、“s”和“zh”、“ch”、“sh”、“r”以外的其他位置:你、提、记。一般情况下,上面三个元音的出现环境是互相补充的,不会出现对立现象。因此可把它们归入同一个/i/音位。
自由变体是指可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它们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西南方言里的[n]和[l]可自由变读,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在这种话里,“南”和“兰”同音,可读作[lan],也可读作[nan]。[n]和[l]就是西南方言[n]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11.举例说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68-69页)
答:1.音质音位: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叫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音质音位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音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调位(音高)、重位(音重)、时位(音长)是非音质音位。
12.举例说明语流音变中的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76-77页)
答:同化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books的复数词尾s/s/是清音,可是doɡs由于其中/ɡ/是浊音,/s/受其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这种叫顺同化。如普通话“联盟”:lian35menɡ35——liam35menɡ35,这种叫逆同化。异化和同化作用相反,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如北京话两个上声相连,如“领导”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这是调位的异化。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异化是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如何变异,决定于语言社会。
弱化是指在语流中,有些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的现象。如:汉语的轻音(声)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变化。如“木头”/mu t‘ou/弱化成/mut‘o/,把韵尾“u”弱化了。又如:ma+ma——mame(妈妈)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如北京话的“你们”常发成/nim/,把“们”的韵母脱落了。“豆腐”/toufu/说成/touf/,把韵腹“u”脱落了。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英语中有较多语音脱落现象,如:I am——I’m;She is——She’s;I shall——I’ll;I have been——I’ve been;He is not——He isn’t。英语的所谓“失去爆破”的现象也是一种脱落,如fast train(快车)、great deal(许多)、white goose(白鹅)里形容词的“t”常常不发声”。
13.举例说明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82-84页)
答: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如“羊”“吃”“草”三个词有六种组合方式。因此,我们可以用有限的词造出无限的句子来。
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
功用:掌握了一定的组合规则后,人们可利用聚合规则,用同一类别的词语进行替换,聚合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14.举例说明组合的递归性。(98-99页)
答:递归性:结构中某个单位(如词)可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使基本结构里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例如,“花开了”是主谓结构,可把主语“花”扩展成“牡丹花”“院子里的牡丹花” 等。结构规则的递归从理论上讲可以是无穷尽的,上面的例子不管扩展到什么地步,其作用还是等于“花开了”的“花”。正因为语法结构有递归性,我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规则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
15.简述常见的语法范畴。(104-107页)
答: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类别的概括。同类的语法意义与一定的语法范畴相对立,包含在一定的语法范畴中。一个语法范畴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且互相独立的语法意义构成,也就是说,只有表示共同的意义领域才能构成语法范畴;并且只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才能进一步综合概括为语法意义。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例如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性”与生物学的“性”的概念并不一定是一致的,而相同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的“性”也是不同的。
“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如英语的名词,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
“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如英语动词的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而汉语中的动词加“着”“了”“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
“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人称”。在不少语言中,动词是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如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而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
“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一般说来,“性”“数”“格”是名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形容词因为要随着名词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也有这些范畴;“时”“体”“态”“人称”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16.简述孤立语的主要特点。(115页)
答: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指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以汉语为突出代表,另有彝语、壮语、苗语。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1)词序严格:由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最主要特点),或者说词形变化极不丰富,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完全是据语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你打我”和“我打你”,词序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2)虚词十分重要:孤立语中词和词的关系,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如“我把你打了”和“我被你打了”,只是介词不一样,意思就刚好相反。(3)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不带有表各种语法关系的帽子(前缀)和尾巴(后缀和词尾),词的结构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所谓孤立语的称呼就与这个特点有关。
17.简述屈折语的主要特点。(115页)
答:它以词形变化作为表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1)有较丰富的词形变化:如“我”在英语中居于主格的位置是“I”,处于宾格的位置是“me”,“脚”的单数形式是“foot”,复数形式是“feet”。(2)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表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可表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works”,其中的词尾“s”,这里表明了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个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可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表示。如数的范畴,可通过外部屈折的方式即加词尾“s”表示,有些词则是内部屈折,如“woman”(女人、单数),“women”(女人们、复数)。(3)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18.举例说明词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答:一般性是指:词或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所指的范围,一方面是它所指称的东西有共同特征。如“鞋”的词义是:“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而又没有高筒的东西。”这个意义就是从皮鞋、布鞋、棉鞋、平底鞋、高跟鞋、球鞋、旅游鞋、拖鞋等各种具体的鞋子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各种鞋所共同具有而他类事物所无的特征,各种鞋在材料、款式、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则被舍弃了。这样,各种各样的鞋就都可用“鞋”这个词来指称,而其他事物,如靴子、袜子等则被排除在外。
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学者”一词,注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那么究意取得多大的学术成就才称得上是“学者”,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有量化的标准,也就是说学者和非学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绝对的界限。特别是那些反映程度差别的词语,意义的模糊性就更大,如“高”,人的身高达到多少才可开始算高,如身高1.8米可算高,那么1.79米呢?1.78米呢?1.77米呢?„„人们对身高的“高”只有大致的标准,说不清楚高与不高的绝对分界处在什么位置。类似的词语如“大、小”、“长、短”、“粗、细”、“多、少”、“远、近”、“胖、瘦”、“美、丑”、“好、坏”、“冷、热”等也如此。
全民性是指:词义是全民性的,没有阶级性。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不是阶级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这是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须服从的一个前提。“人、军队、监狱”的阶级性,对语言来说,就像不同的颜色、形状对“苹果”一词的意义一样,在概括时是可舍弃的。19.举例说明“蕴涵”和“预设”。(147-148页)
答:蕴涵:通俗地说,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张三买了马铃薯——张三买了蔬菜、张三感冒了——张三病了”两对句义间的蕴涵关系直接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相关,如“马铃薯‘是”蔬菜“的下位义,”感冒“是”病“的下位义。一对句子中相同语义角色的词如果词义有下位与上位的关系,则句义一定有蕴涵关系。“张三批评了李四——李四挨批评了”是同一动词的施受同现句与受事单现句。由于两句有相同的动词,所以两句的语义角色应该是相同的。也即受事单现句其实也隐含有施事,只是未限定施事的人选。这种句法上的区别,其实与前两句在词义上的区别有异曲同工之妙,句子中隐含施事的可能人选(可理解为“有人”)一定大于施受同现句中的显现的施事,从概念外延上看,也相当于上位包含下位的关系。所以,有类似句法对应关系的句对也一定有句义蕴涵关系。
预设:通俗地说,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他姐姐昨天回来了|没回来——他有姐姐,许多学者认为预设是蕴涵的一种特例。
20.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193-196页)
答:1.不平衡性: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在语言系统内表现为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不同:(1)词汇部分:词汇具体成员的更迭变化最快。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出现和旧事物、旧观念的不断淘汰,构成词汇的语词也在不断的更替。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新语大量涌。在社会生活变动激烈时,变动的词汇可在总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组成词语的最小成员,如词根语素,特别是与人类世世代代日常生活都相关的基本词根,它们的更迭是很慢的。
(2)语音部分:语音的变化较缓慢,在同一地区同一社团中生活的人们一般觉察不出上一代和下一代的语音有什么变化。但语音的确在缓慢变化,比较《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和现代儿歌押韵上的差异,就可发现语音已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了。
(3)语法部分:语言中属于规则和模式化的部分也较慢。如语法上有无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范畴,成句有无主谓一致的要求,有无量词词类,宾语在动词前还是在动词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还是在中心语后等;词法上,一个词尾表示的语法范畴义是一个还是多个,词尾与词根间是否有较明晰的界线,常用派生构词法还是复合构词法等,都是变化较慢的部分。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另一特点。它制约了语言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也制约了语言不能突变,否则不能成为交际各方共同理解。语言内部各部分演变速度的不平衡性正适应了语言渐变性的需要:词汇虽变化速度快、变化比例大,但大多数新词是利用原来旧有的词根和构词规则来建造的,旧有词根与语音的联系、构词规则正是语言中较稳固的部分,可用来推断新词的意义。新词中蕴涵的不变要素保证了它变化快中的“慢”,仍属渐变性质。
21.举例说明语言替换的两种情况: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221-223页)
答: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前一种情况叫自愿融合,后一种情况叫被迫融合。在我国历史中,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都有不少例子。
就总的趋势看,隋唐以前,以自愿融合占优势,隋唐以后,被迫融合的比重大一些。历史上鲜卑族的魏孝文帝所谓“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改革就是自愿融合,金朝的女真语则是被迫融合的。从秦汉到隋唐,和汉民族发生融合关系的主要是所谓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唐以后与汉族、汉语发生融合关系的主要是契丹、女真(包括满族)及它们的语言。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答案
电大汉本语言学概论作业形考答案1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业形考答案2 第三章 语音
一、名词解释
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
3、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4、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5、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二、填空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A、u c h
B、y ts‘ x
C、u ch h
D、x y 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ē—[e]
B、j—[y]
C、h—[x]
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A、[t]—[d]
B、[b]—[p]
C、[s]—[z]
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A、[x]—[h]
B、[t]—[k]
C、[s]—[f]
D、[z]—[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四、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书P60)(1)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a(2)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4)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5)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6)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R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 ③[b]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
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i]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 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同造成的。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可以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答: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例如:“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
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
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这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作业形考答案3 第四章
一、概念解释
1、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2、直接成分——构成句子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3、语法形式——是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的,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
4、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5、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二、填空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3、(C)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4、对英语单词“workers”的分析,(A)是正确的。
A、work是词干B、er是词尾C、s是词缀,严格说是后缀 D、语素Work和er都是构词语素
5、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B)。
A、领导
大街
reader
B、国家
月球
railway C、老师
刷子
unlike
D、考虑
作家
classmate
6、下列说法(C)是正确的。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B、“study、look、think、door”都是派生词 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D、“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
7、下列语言单位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C)。
A、太阳红
月儿明
I read the bookB、吃干净
放在一边
the sun rises C、看电影
种庄稼
to play footballD、金色的年华
红五月
to leave a good memory
8、下列语言单位(B)的结构与“我的故乡”相同。A、休息几天
太可笑
B、the red sun a red flag C、to waken me to tell her
D、祖国富强 人民幸福
9、下列词组只有(D)没有歧义。
A、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C、看打球的小女孩
D、折断了猎人的枪
10、英语动词“be”有多种变化形式,下列句子中,只有(B)使用正确。A、He be good child.B、I am a teacher.C、They is peasant.D、You was workers.11、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D)。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法规则的是(D)。
A、He am a studentes.B、She is a students.C、I were a student.D、You are a student.1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变化。A、性
B、数
C、格
D、体
14、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C)。A、阳光的温暖
B、马上开始
C、The sun rise.D、Worker and peasant.15、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A)。A、8种
B、4种
C、7种
D、6种
16、“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D)。A、The newspaper is reading by John.B、The newspaper is by John reading.C、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D、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ed by John.17、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B)。
A、他在甲板上写字
B、他在黑板上写字 C、他在屋顶上写字
D、他在地上写字
1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B)。
A、那里的茶花很多
B、那里的杜鹃很多C、那里的月季很多
D、那里的玫瑰很多
19、英语“He writes a letter”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C)。A、性
B、数
C、人称
D、格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一般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D、汉语属于屈折语
四、分析题
1、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
词
词根
词
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莲
子
莲 ,子
轮
子
轮
子
科学性
科子
性
Dislike Like dis
unhappinesses happy un
ness es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2)a.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偏
正
|_______||________|
联
合
b.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联
合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变换1:他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揭示“敌人的哨兵”是“发现”的宾语。变换2:敌人的哨兵发现了他。揭示“他”是“发现”的宾语。这说明谓语“发现”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2)关心的是广大群众。
变换1:他关心的是广大群众。揭示“广大群众”是“关心”的受事。变换2:关心他的是广大群众。揭示“他”是“关心”的受事。这说述宾结构“关心”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
4、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 中肯
自卫
表态
金黄 联合偏正
述宾
偏正
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has:人称、数、时。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things:复数,名词前面用“many”,此处要用复数,加“s”。(2)Laowang gives me a book.give:人称数、时数;me:宾格。
“give”表示的语法范畴是由于人称的变化,“Lao wang”是第三人称,动词“give”表示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在“give”后加“s”表示。“me”表示名词用作宾语时用宾格。
五、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作者”、“编者”中的者,“小王”、“小李”中的“小”。词尾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成分。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词缀和词尾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构成新词。
2、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形态变化名词有数的词形变化,如英语的单数、复数,“report”指这个报告,“reports”指这些报告。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在人称、数上也要与主语一致,如动词“give”有“give”(原形),gives(第三人称单数),gave(过去时),given(过去分词),giving(现在分词)的变化;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这些都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
3、举例说明什么是级,以及级的构成方式。
答: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每一层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从语素到句子的各类语法单位构成一个像阶梯般的层级系统,上一级单位由下一级单位按一定的规划组合而成。例如“火”这个词由“火”一个语素构成。“朋友”这个词由“朋”和“友”两个语素构成。“我看书”这句话由“我”、“看”、“书”三个词构成。
4、“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答:“红太阳”是偏正结构,语法意义是“红的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语法意义是陈述“太阳”是“红”色的。形成这两种语法意义的差别的语法手段是“词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关系。作业形考答案4 第五章~第九章
一、填空
1、一般性、模糊性 和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2、同义词的“同”主要指 理性意义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词的搭配习惯、词义的附加色彩 和 风格色彩 等方面。
3、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4、词语的组合一方面受到 语法规则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5、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时间 和 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 表意、表意兼表音 和 表音 三个阶段。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 汉藏 语系,英语属于 印欧语系。
8、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演变 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
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2、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3、“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4、“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刁难”,这是隐喻。(√)
5、“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6、所有的汉字都与语素相对应,都有一定的意义。
(√)
7、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8、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9、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10、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没有突变。
(√)
11、行业用语不能被全民语言吸收而发展成为日常交际用语。(√)
12、借词不同于意译词。
(√)
13、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
14、任何规则都是有例外的,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后面加上s,但man、knife的复数却不能加s,而是内部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C)。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look,do,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兵”的最初意义是(B)。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C)。
A、成果—后果
B、many—much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6、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B)组中的汉字全都能独立地表示语素。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D、蜘蛛
窃窕
逍遥
逃遁
7、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8、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9、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10、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C)文字。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
11、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A)是形声字。A、赶
妈
想
视
B、赵
看
部
路 C、汉
地
使
爨
D、庙
春
鸡
叹
12、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1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14、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15、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C)。
A、雷达
足球
沙发椅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吉普车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16、下列各组词只有(C)是意译词。
A、雷达
马达
咖啡
B、啤酒
苜蓿
哈密 C、西装
篮球
胡瓜
D、槟榔
浪漫
坦克
17、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18、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C)。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9、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上词尾s或es表示,但(A)组词不能这样类推。A、knife man leaf woman
B、chair pen book friend C、pound bag sort weekday D、hero pig room source 20、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C)。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批评—批判
词义轻重不同 B、发挥—发扬
搭配对象不同
C、牺牲—死亡—完蛋
语体色彩不同 D、成果—结果—后果
语体色彩不同
A、批评: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②专指对错误和缺点提出意见 批判:①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②批评“批判”的词义比“批评”大,“批判”程度较重,“批评”较轻。
B、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积极性,~技术水平;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题~”。
发扬:①发展和提倡:~光大,~民主,~精神;②发挥:~火力,“发扬”的词义比“发挥”大。
C、风格色新不同,“牺牲”多用于书面语和比较庄严的场合; “死亡”用于书面语,一般场合;“完蛋”多用于口语,含有贬义。D、词的附加色新不同。“成果”多用于褒义,“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多用于贬义。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
A、墨水: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B、牺牲: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C、deer:原意指动物,今指鹿。
D、事故: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E、泰斗: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受到尊重的人。A、词义扩大了。
B、词义的转移。由表示某类现实现象改变为另一类现实现象。C、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的词义狭窄了。D、词义的缩小。E、词义的转移。
五、问答题
1、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基本词具有全民带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电解、放电、变电”等词。
基本词记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用适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简要说明这些表现形式的内涵。
答: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予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是概括所完成的工作。
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词义的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般性是指词义概括事物时都是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为一般、简单的东西。
模糊性是指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全民性是指某些词义反映阶级社会中的有些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阶级性,但是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答: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如英文包括了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大写字母用法、移行规则、自左而右的书写顺序)、标点等,用字母记录音节和音位。音位文字是记录语言中音位的文字,表示意位的文字,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写语言中的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词和句子。如世界语就是一种记录音位的字母文字。意音文字是同时兼采表意、表音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有表意字,或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以及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我国传统的文字学把第二种称为假借字,第三种称为形声字。
4、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促使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而不平衡性也是由于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不同造成的。语言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而语音和语法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5、哪些因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答: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的方向。
6、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的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旧词的消亡一方面是由于旧事物的消失;另一方面由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3、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演变包括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语言学概论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 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这一著名论断的语言学家是 A.C.2.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A)A.C.3.下列辅音,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是(D)A.A
B.B C.4.A.C.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分属于同一语素的一组是(D)A.A
B.B C.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属于(B)A.C.8.A.C.9.A.C.10.A.C.11.A.C.“团结”和“勾结”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B)理性意义不同B.形象色彩不同D.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第 1 页 英语“Mary writed a letter”中动词的词形变化有错误,正确形式应该采用(B)附加形式
B.异根形式D.零形式
屈折形式 谚语
B.成语 歇后
D.惯用语 C
D.D C
D.2个
B.4个
D.D 3个 5个 普通话“江”字读音所含音素的数量是(C)语音系统
B.语法系统
D.语汇系统 语义系统 洪堡特
B.索绪尔 乔姆斯基
D.布龙菲尔德(A)
“词法”也称(A)
形态学
B.构词法 造词法
D.造句法
谓语动词前的光杆名词
B.前面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 介词“把、被”后的名词
D.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 汉语中不能表示“定指”的语法手段是(D)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12.A.C.13.A.C.14.A.C.15.A.C.16.A.C.17.A.C.18.A.C.19.A.C.20.A.C.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B)本义B.基本义 派生义D.引申义
附加色彩上的褒贬对立可以构成反义词 不同语言的词之间可以构成反义词 下列关于反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理性意义上的细微差异可以构成反义词B.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D.语系B.语支 语群D.语族
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亲属语言是社会完全分化的产物B.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
亲属语言具有历史同源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是亲属语言的重要标志 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B)音译词B.意译词D.记忆B.情感 意志D.美感
下列关于“大脑皮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是由成百亿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的B.用于控制人体的运动平衡和内脏功能D.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语教学特点的是(D)基础性B.多元性D.交叉性 典型性
语料标注和检索 机器自动翻译
从各个器官接收信息并引发人的行为 是行为动作决策机构和记忆存储仓库 仿译词 半音译半意译词 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C)
发散思维(外思维)活动不包括(A)
下列信息处理研究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是(D)汉字编码和输入B.文本自动校对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
2.下列词语中,属于派生词的有(D^E^)A.C.3.A.C.4.A.C.E.老人B.老调 老酒D.老婆E.老鼠 通俗意义B.语气意义D.科学意义 语境意义E.关系意义
语言的演变发展不能采用突变的方式 语汇的迅速发展会立即引起语音演变 词的理性意义包括(A^B^)
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CDE)
稳固和发展都是语言必须具备的属性B.语言在不同地域的演变速度基本一致D.语法规则因地位重要而不易发生演变
第 2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5.属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阶段”的几个阶段是(BCDE)A.C.咿呀学语阶段B.双词阶段D.单词阶段
简单句阶段E.复杂句阶段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重位
答案: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 做重位。例如英语中的rebel(叛逆者)和re'bel(反叛)。2.音符
答案: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 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其”,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表音的字符。【评分标准】答出定义2分,举例正确2分。
3.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
答案:(1)这是基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是偏重 于内部条件的一种理论。
(2)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如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 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评分标准】(1)(2)答出要点各2分。
4.语言迁移
答案:(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叫做语言迁 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
(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 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举例说明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的区别。
答案:(1)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单纯字符,因为 “人”这个字分解出的“一撇一捺”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它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2)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依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位”由单纯字符 “亻”和“立”组合而成,是复合字符。
(3)复合字符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莅”是由单纯字符 “艹”和复合字符“位”组合而成的字符。3.举例说明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对语言社群分化的影响。
答案:(1)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 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社群内 部的交际密度明显大于社群之间的交际密度,最终会使各社群在语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产 生不同的社会方言。例如,文化程度的差异会造成社会距离,使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人说话各有 特点。
(2)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社会上或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 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以致产生语言分歧,形成社会方言。这里的社会行为规范指的是对某种人应
第 3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该怎样做的共同标准,其中包括对某种人应该怎样说话的共同标准。例如,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都 有一套“男人应该怎样说话”和“妇女应该怎样说话”的无形标准,违反这些标准就会受到他人 的嘲笑。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答案:【评分标准】语素数量填空3分,其中每答对两个1分;根据构词方式填空3分,其中每答 对两个词语1分。
2.以下列举的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了”构成的语句,分析各个语句中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并将它们填入下列各项中:
文章写长了
衣服晾干了
库房堆满了
啤酒喝光了
大家吃饱了
盘子打碎了
斧头砍钝了
房子盖歪了
毛笔写秃了
客人喝醉了
报纸送晚了
图纸画小了(1)指向动词:
(2)指向施事:_____________
(3)指向受事:_____________
(4)指向工具:_____________
(5)指向结果:_____________
(6)指向处所:_____________ 答案:(1)报纸送晚了(2)大家吃饱了,客人喝醉了
(3)衣服晾干了,啤酒喝光了,盘子打碎了(4)斧头砍钝了,毛笔写秃了
(5)文章写长了,房子盖歪了,图纸画小了(6)库房堆满了
【评分标准】每答对两个语句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4分).举例说明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些小类。
答案:(1)根据主谓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就是句子的句型类。因此最主要的句型大类就是 分成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两大类。举例略。
(2)具有主谓词组形式的句子就是主谓句,下面又可以分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 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不具有主谓形式但又可以补出省略成分构成主谓句的是不完全主谓句,不具 有主谓形式又不能或不需要补出省略成分的是非主谓句。举例略。
(3)动词谓语句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它还可以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例如,可以先分成无 宾语句、带宾语句;带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谓词宾语句和带体词宾语句;带体词宾语句又可以分 成带单宾语句和带双宾语句。举例略。
【评分标准】(1)(2)(3)各4分。其中答出句型分类的层级1分,答出各种句型的小类1分,举例正 确2分。句型小类不完整或举例不全,酌情扣分。在下列词语后的括号内填写词语所包含的语素数量,并根据构词方式将词语分别填入下列 各项中。
第 4 页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B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 D.仿译词
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C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
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 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B A.模仿说 B.天赋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B A.失读症
B.布洛卡失语症 C.失名症
D.维尔尼克失语症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 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 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D 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 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 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 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
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ABE A.脱落
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 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 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 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2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A.逻辑 B.幽默 B3
五、分析题
其他词类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
(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38.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
(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39.试从词语构造方式(A)和词类(B)两个角度对下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星星 猩猩 妈妈 刚刚 蝈蝈 个个 试试 大大方方 热闹热闹
A1叠音式单纯词猩猩? 蝈蝈
A2重叠式合成词____星星? 妈妈刚刚? 大大方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语法重叠形式_____个个? 试试?? 热闹热闹_ B1名词性成分___________星星? 猩猩? 妈妈?? 蝈蝈________________ B2动词性成分__试试? 热闹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
刚刚? 个个?? 大大方方
4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
A想起来了
B我们三个人一组
(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 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
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Bl“我们”是主语,“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B2“我们三个人”是主语,“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B1中在“我们”后停顿,B2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六、论述题
41.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 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4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4)出现语言的混合。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A 6. D 7.D 8.D 9.C 10.C 11.C 113.A 14.C 15.C 16.B 17.A 18.B 19.C 20.A 21.C 22.B 23.B 24.B 25.C 26.D
二、多项选择题 27.ABE 28.CD 29.AE 30.AE 31.BCE
三、名词解释
32.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33.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2.A
34.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35.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四、简答题
36.(1)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来负担的。(2)例如,汉语普通话里/k//k‘/和/p/三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它们的语音特征分别是“舌根、闭塞、不送气”、“舌根、闭塞、送气”和“双唇、闭塞、不送气,”/k/通过“不送气”和/k‘/相区别·,通过“舌根”和/p/相区别。因此,像“干”/kan51八“看”/k‘an51/和“办”/pan51/等三个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这三个音位在区别特征上的对立。
37.(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
(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38.(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
(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五、分析题 39.
A1猩猩? 蝈蝈
A2星星? 妈妈刚刚? 大大方方 A3个个? 试试?? 热闹热闹 B1 星星? 猩猩? 妈妈?? 蝈蝈 B2试试? 热闹热闹?? B3刚刚? 个个?? 大大方方 40.(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 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
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Bl“我们”是主语,“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B2“我们三个人”是主语,“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B1中在“我们”后停顿,B2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六、论述题
41.(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 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42.(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四呼”来给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归类,uan属于()A.开口呼 C.合口呼 B.齐齿 D.撮口呼
2.音素[h]和[f]和的差别是由__________的差别形成的。()A.音高 B.音重 C.音长 D.音质 3.辅音[f]是()A.塞音 B.擦音 C.塞擦音 D.边音
4.元音[u]具有下列发音特征中()A.不圆唇元音 C.低元音 B.圆唇高元音
D.前元音
5.汉语普通话系统中没有下列发音部位()A.双唇 B.小舌 C.唇齿 D.舌面前
6.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A.量词 B.数词 C.名词 D.代词
7.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A.大学、阿姨 B.学习、老虎 C.劳动、孟子 D.道路、盖儿
8.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单纯词的一组是()A.花儿、妯娌 B.逶迤、菩萨 C.袈裟、老虎 D.茉莉、木头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属于偏正式的一组是()A.汉语、雪白、害虫 B.司机、丢脸、缺德 C.抓紧、改善、纠正 D.胆怯、性急、口吃
10.“优良”和“优秀”这对近义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义的__________不同。(A.范围大小 B.强调重点 C.程度 D.感情色彩
11.下列反义词中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A.有限——无限 B.复杂——简单 C.困难——容易 D.亏本——赢利
12.英语动词walk后面加上ed,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__________变化。(A.体 B.时 C.格 D.态
13.与“组织策划”结构相同的组合是()A.阳光充足 B.调查研究 C.已经开始 D.在家休息 14.下列句子没多义的是()A.我喜欢打蛋 B.我倒了一杯水 C.炮架在山上 D.在火车上写字
15.句子的__________是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A.句型类 B.句式类 C.功能类 D.简繁类))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16.__________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亲属语言。()A.共同语 B.地域方言
C.社会方言 D.行业语
17.下列词语全部属于汉语借词的一组是()A.雷达、拷贝、芭蕾舞 C.篮球、吉他、比萨饼
B.卡车、朋友、哈巴狗 D.沙龙、足球、爱滋病
18.“银行、电话、青霉素”这三个词属于()A.借词 B.音译词 C.音译加意译词 D.意译词
19.汉字“河”属于下列哪一种结构方式?()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0.下列关于文字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结绳记事 B.刻漏记事 C.数珠记事 D.图画和契刻
21.汉语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前面上声发生的变调现象是下列语流音变中的哪一类?()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22.英语walks中的[-s]是()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23.按语言亲属关系分类,德语属于__________语系。()A.印欧 B.汉藏 C.高加索 D.乌拉尔
24.语言的统一只能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实现?()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A.消灭现有方言 B.推广方言,使之取代共同语
C.方言和民族共同语并存 D.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它来取代方言 25.下列词组中不属于体词性词组的一项是()A方位词组 B.动宾词组 C.定中偏正词组 D.“的”字词组
26.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在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B.语言的特点不会影响文字的特点
C.文字等同于书面语 D.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除开词的意义关系类,词汇学上词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A.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类 B.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 C.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 D.根据词的使用地域分类 E.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
28.语音中可以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A.音质 B.音强 C.音长 D.音高 E.音位变体
29.下列各项中属于语流音变的是()A.同化 B.扩大 C.缩小 D.异化 E.弱化
30.下列属于“自源文字”的有()A.希腊文字 B.古汉字
C.玛雅文字 D.古埃及的圣书字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E.苏美尔文字
31.下列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语言的产生一定先于思维,语言决定思维 B.语言在抽象思维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C.语言在非抽象思维活动中同样起作用
D.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言,但语言反过来也对思维起作用 E.语言与思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32.音位变体 33.社会方言 34.聚合关系 35.形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6.文字改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7.谈谈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38.语言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9.分析下列词的本义和派生义。皮毛 细软 首饰
40.分析下列多义句是什么原因引起多义的,通过变换句式或者加上一定的语言环境可以表示哪几种不同意义:开刀的是我父亲。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41.汉语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42.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