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

时间:2019-05-13 23: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篇: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

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节常用术语

一、比赛台面的区域

(一)左、右半区 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 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 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 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二、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一)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1)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2)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3)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二)拍面方向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三、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的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

(一)上部

(二)上中部

(三)中上部

(四)中部

(五)中下部

(六)下中部

(七)下部

四、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

(一)上升时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

(二)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

(三)最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四)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

(五)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

五、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六、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③球的高、低位置。第二节 球拍的规则规定

(一)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尽可能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二)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于整个表面。“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通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三)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

(四)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应为厚度均匀一个整体。

(五)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

(六)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允许使用。

(七)运动员在比赛间歇时应将球拍放在比赛的球台上,得到裁判员特别许可者除外。

(八)球板覆盖物可用压力感应胶纸或其他国际乒联批准的粘合剂进行粘合。第一节 握拍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

一、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二、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一)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

(二)握拍不宜太浅。直握时,食指和拇指构成的钳形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

(三)在变换击球的拍面、调节拍面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

(四)不应经常变化握拍方法,否则会影响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学者,更应注意。

第二节 基本步法

(一)单步

1、移动方法 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跨步

1、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并步

1、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跳步

1、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第三节 发球 常用的发球技术

(一)、正手发奔球

1、特点 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1、特点 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2、要点①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②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③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三)发短球

1、特点 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冲或抢攻。

2、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1、特点 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③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 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2、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六)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 特点 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2. 要点 ①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③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④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七)下蹲发球

1.特点 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50年代就开始使用。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2. 要点①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②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③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④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为左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⑤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

(八)正手高抛发球

1、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出的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2、要点:①抛球勿离台及身体太远。②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厘米)为好③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④发左侧上、下旋球与低抛发球同。⑤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更有威力)。第四节 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的判断 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接发球的方式和接发球的成败。为了判断发球的旋转性质、旋转强度及来球线路落点,应利用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1、就对方发球时的站位决定自己接发球的站位。

2、观察对方发球前的引拍方向。

3、观察球拍触球瞬间摩擦球的方向,判断球的旋转性质。

4、观察发球时挥臂的动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断球的落点长短和旋转强弱。

5、根据发球的第一落点判断来球的长短。

6、根据球在空中的飞行弧线判断旋转。

7、根据手感判断来球的旋转。

8、记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颜色及各自的性能。

接发球技术的具体运用

1、接上旋转(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

2、接下旋长球 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3、接左侧上下旋球 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4、接右侧下、下球 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仰)并向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点和方法与接左侧上、下旋球相同。

5、接近网短球 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6、接转与不转接 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线和落点。

7、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 长胶、生胶、防弧胶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

8、接高抛发球 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方向提前引拍。第五节 推挡球技术

常用的推挡球技术

(一)挡球

1、特点与应用 球速慢,力量轻,动作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它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球性,认识乒乓球的击球规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2、要点:①挡球是推挡球技术的基础,初学者应形成正确的动作手法。②引拍时,上臂应靠近身体。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调节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

(二)快推

1、特点与运用 快推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借力还击,速度快,线路变化多。适用于回击一般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发挥回球速度快的优势,推压两大角或袭击对方空档,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它是推挡球最常用的一项技术。

2、要点 ①击球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引起。②在前臂向前推送的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③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要恰当。

(三)加力推

1、特点与运用 回球力量重,速度快,击球点较高,充分发挥手臂的推压力量。比赛中运用加力推可迫使对方离台,陷于被动局面(如侧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线或大角度),与减力挡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调动对方,获得主动。它适用于对付速度较慢、旋转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较轻、着台后弹起比网稍高的来球。

2、要点:①球拍后撤上引是为了增大用力距离。②击球点适当离身体远一点。③击球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④要有效地把身体各部分的力集中在击球的一瞬间。

(四)减力挡

1、特点与运用 回球弧线低、落点低、力量轻。回接对方的大力扣杀或加力推挡时能减弱回球的力量,如与加力推结合运用,可以前后调动对方,是对付中台两面拉或两面攻打法的有效战术,它还常用于接加转弧圈球。

2、要点:①击球前身体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适的前倾角度。②触球瞬间,有意识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动作。③削弱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借来球的力量将球挡过去,回球速度快。

第六节 搓球技术 常用的搓球技术

(一)慢搓

1、特点与运用 慢搓动作幅度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于增加搓球的旋转强度。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

2、要点:①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②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③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

(二)快搓

1、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

2、要点:①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②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③快搓一般借力还击,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

(三)搓转与不转球

1、特点与运用 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转与不转球(相对而言),使对方判断错误而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条件。在对搓中,把旋转变化与落点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在对付削球时,能使自己从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脱出来。

2、要点:①加转是前提,转与不转间差异越大越有威力。②搓加转时,手腕爆发式用力为主。③搓不转时,要注意回球的弧线。

(四)不同性能球拍的搓球

1、特点与运用:倒拍动作快,用不同性能的拍面击球,完全改变回球的旋转性质,使对方难以适应。常用于对搓中能直接得分或出现机会球时。

2、方法与要点:掌握熟练的倒拍技术,选择好换拍面搓球的时机,使对方防而不备,出现失误,并作好下一板球的应变准备。第七节 削球技术

(一)远削

1、特点与运用 击球动作大、球速慢、弧线长,有利于削转与不转球和以落点变化来牵制对方。常适用于对付对方的扣杀球、弧圈球和提拉球。它是以削为主打法的选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2、要点:①向上引拍,是为了增大削击球的用力距离。②在下降期击球,但不能过于低于台面。③要保持足够的撞击力,否则球不会过网。

(二)近削

1、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前进力较强,多用于近削逼角,有一定的威胁,往往能获得主动或直接得分。一般用来对付轻拉球和一般的上旋球。

2、要点:①向上引拍比肩略高。②根据来球的情况调节拍面后仰角度。③前臂发力为主,手腕配合下压,击球后没有前送的动作。

(四)削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 削加转弧圈球是削球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加转弧圈球上旋强,触拍后向上的反弹力极大,处理不好容易回出高球甚至出界,所以难度较大。

2、要点:①应在来球的下降后期触球,此时,球的旋转已减弱。②击球点一般选在 右腹前为宜,并适当放低些,这样可利用来球部分向上的反弹力形成自然的回球弧线,有利于提高削球的准确性。③球拍触球时,拍面不能过分后仰,应触球的中下部;如来球旋转较强,可使拍面坚直些,并适当加大手臂向下压球的力量。④触球时,手腕应相对固定,以免回球过高。

(四)减力挡

1、特点与运用 回球弧线低、落点低、力量轻。回接对方的大力扣杀或加力推挡时能减弱回球的力量,如与加力推结合运用,可以前后调动对方,是对付中台两面拉或两面攻打法的有效战术,它还常用于接加转弧圈球。

2、要点:①击球前身体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适的前倾角度。②触球瞬间,有意识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动作。③削弱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借来球的力量将球挡过去,回球速度快。第八节 攻球技术

(一)正手近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台,击球时间早,球的速度快,动作幅度小,是我们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常用于还击正手位的发球,推档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对方措手不及,在对攻中以线路、落点变化相结合,调动对方,伺机扣杀。

2、要点:①充分利用全身协调用力(蹬地、转腰、移重心)。②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用力。③击球点在身体右前侧(大约为前臂的长度)。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

(二)正手中远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 站位稍远,动作幅度大、力量重,进攻性强,但步法移动的范围较大。多用于对攻中,以力量配合落点变化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创造条件,也用于侧身后扑正手打回头,防御时,在相持中寻找机会;削球选手的削中反攻。

2、要点:①加大向右手方引拍幅度,是为了增大击球的动作半径。②上臂带动前臂发力。上臂向前,前臂和手腕向上发力为主。③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用力不可缺少。

(三)正手扣杀

1、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大、力量重、球速快、攻击性强,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常用来对付着台后弹起比网高的机会球或前冲力不大的半高球。

2、要点:①击球点离身体稍远;球拍应与球同高②在高点期击球,不宜打“落地开花球”。③击球瞬间,整个手臂应发挥到最大力量,配合腰部转动及蹬地的力量。④如来球带有下旋,球拍略低于来球,触球瞬间手腕向上抖动发力。

(四)正手拉球

1、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速度快、动作小、线路活和稳健性好。是回击发球、搓球、削球等下旋球的一种必备技术。常用于接发球抢位,对搓中抢位;对付削球时稳拉,以落点、弧线和旋转程度的变化,伺机进行突击。

2、要点:①身体重心略下降,右肩稍下沉。②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不可过于低于台面。③触球时应尽量增大摩擦球体的面积和时间。

(五)正手台内突击

1、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突击性强,是处理近网短球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我国快攻打法运动员掌握的特有的进攻技术。常用于还击弹跳不出台的下旋球,或在对搓中突击起板,或在对付削球时,利用这一技术直接得分及为扣杀创造机会。

2、要点:①击球前持拍手臂不宜伸得太直。②用中等力量击球较为合适。③应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与强度,调节好拍面角度、击球的部位和发力的方向。

(六)正手杀高球

1、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大、击球点高、力量重,配合落点的运用,能给对方致命的打击,多用于对付弹起较高的来球。

2、要点:①要集中全身的力量于触球的一瞬间②击球点适当离身体稍远一点(增大挥拍动作的半径)。③近网高球只需向下用力,但杀落点远、落点后有一定前冲力的高球,应保持足够的向前力量。七)反手近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突击性强。一般用来回击落在左半台的来球,与反手推挡、正手攻球结合,能加强攻势,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妨碍,攻球力量不如正手大。

2、要点:①击球过程中要注意收腹,转髋转腰。②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发力为主,手腕有一向前上方磨擦球的动作。③保持适宜的击球点尤为重要,离身体太远或太近难于发力。

(八)反手快拔

1、特点与运用 反手快拨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常用的一项相持性技术。具有站位近、动作小、落点变化多的特点。它主要用来对付弧圈球、直拍推挡或反手攻球,虽有一定的速度,但力量较差,应与侧身攻或反手突击技术等结合运用。

2、要点:①上臂贴近身体,前臂迅速前伸迎球。②手腕控制拍面前倾,借来球反弹力将球拨回。③掌握好击球时间。④注意线路落点变化并与突击结合运用,为进攻创造条件。

(九)反手快点

1、特点与运用 反手快点速度快、线路活、具有突然性,是直、横拍两面攻打法的一项重要技术,多用于前三板。如发短球后和接近网短球以及相互摆短时,常用它来抢先上手,以争取下一板的进攻机会,以左推右攻为主的运动员,如能熟练运用反手快点技术,可在前三板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2、要点:①左方近网来球,以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中间偏左来球,则以右脚向前上步。快点斜线时,球拍触球中部偏左,由后向前、向右挥动;快点直线时,球拍触球中部,由后向前、向左挥动。②重心及时前移,上体贴近球台,以利于在高点期击球。

(十)反手快拉

1、特点与运用: 反手快拉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速度较快、落点变化多,是对付下旋来球的一项重要技术。用它找机会突击,既可加强攻势,又可避免正手空位过大。横拍和直拍的反面快拉丰富了反手位的节奏,对搓中或对付削球时运用它能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

2、要点:①根据来球落点、长短,迅速移位。一般多以单步或跨步向左方、左前方或左后方移动,正对来球。②击球过程中,注意收腹,以增大击球空间。③须根据来球的下旋强度,调节磨擦球时用力的大小和弧线的高低。

(十一)反手扣杀

1、特点与运用 反手扣杀的特点是动作大、力量重、球速快、攻击性强,是还击机会球的一种方法,是得分的有效手段。它一般在发球、相持中取得机会后运用。

2、要点:①击球点不宜离身体太近。②要以整个手臂和腰的协调配合来增加击球的力量。③球拍触球瞬间用力要集中,避免仅用手腕弹击球。

(十二)侧身攻球

1、特点与运用 侧身攻的特点是速度快、力量重、攻势强,它是各种不同类型打法都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侧身攻运用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进攻能力的强弱。

2、侧身攻球应注意的问题:①侧身后,要保持上体与球台的合适角度,既能攻斜线,也能打直线,同时不妨碍下一次击球。②要有足够的击球空间(收腹)③应尽量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击球。④攻球时要利用右脚蹬地的力量,重心适当前移,前臂稍向前发力 第九节 弧圈球技术

(一)正手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 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在实际运用中,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2、要点:①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②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③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④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转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 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2、要点:①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②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③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三)反手拉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 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握法的优势之一。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以及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2、要点:①击球点不宜高身体太近。②充分利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幅度和力量。③近台快拉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中远台发力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期,但不可过分低于台面。第一节 常用术语

一、比赛台面的区域

(一)左、右半区 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 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 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 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二、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一)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1)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2)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3)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二)拍面方向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三、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

(一)上部

(二)上中部

(三)中上部

(四)中部

(五)中下部

(六)下中部

(七)下部

四、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

(一)上升时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

(二)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

(三)最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四)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

(五)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

五、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六、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③球的高、低位置。

第二篇: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教程 — 体育与健康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运动是手握球拍在中间隔一网的球台上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它具有球体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趣味性强、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常参加练习,可以发展人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动作速度,改善心血管系 统机能,还能发展人的机智、沉着,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等品质。

中学乒乓球的教学任务,是结合教学教育学生勤学苦练,培养互帮互学精神,向学生传授乒 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中学乒乓球教材内容有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

乒乓球基本技术系列之一

一、握拍法

握拍法即指单手持球拍的方法。世界上流行着直式和横式两种握拍方法,两种握法各有千秋,实践时应因人而异,扬长避短。

(一)运动要点(以右手为例)

1直式握拍法: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握拍,拍柄压住虎口(两指间距离适中),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斜形重叠,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后上部使球拍保持平稳。

削攻型握法:正面拇指自然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 球拍背面。直式握拍法的重点与难点是握拍舒适,手腕控制拍面恰当。

2横式握拍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正面轻贴在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 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击球时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和加力挥拍作用。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向球拍中部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加大击球力量。

削攻型握法:与攻击型握拍法大体相同,只是食指靠近中指,拇指更加弯曲放松,虎口

参考素材

第三篇:关于平挡和直拍横打技术

关于平挡和直拍横打技术.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这不叫推挡,而是称为反面平挡,是直拍横打的基础练习.练习横打的反面平挡能大大提高横打的稳定性!

“直板横打”怎么练

作者:吴敬平FROM 乒乓世界

目前国家队和省市队的直板打法运动员,在反面技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反面技术的训练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直板打法的改造上,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训练方法。特别是业余体校的小运动员和业余选手更是一个空白。通过几年来在直板反面技术训练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给大家介绍一些直板反面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

反面技术主要分成三大类:发球、上旋球和下旋球。上旋球包括:平挡球、快撕球、拉球、弹击球、反拉弧圈球、贴球。下旋球包括:拉高吊弧圈球、前冲弧圈球、抢拉半出台球、抢拉对方晃撇到反手位的球、全台反面抢拉弧圈球(主要是对直板正胶而言)。反面技术的训练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是我在对马林的训练中的一点体会,给大家提供参考。平挡球的训练

平挡球是反面技术整个上旋球训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高一级技术的分化训练。动作的定型好坏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更高一级技术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平挡球的训练中一定要强调动作固定,反复训练,熟练掌握。急于求成反而会走很多弯路,欲速则不达。

训练的要领主要是调整板形。食指稍微放松,带住球板,拇指用力向下压,使板形前倾。站位和推挡球的站位一样,但重心稍靠右脚,接触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转腰带动手臂自然前迎击球,借对方来球的力量把球回击过去。击球时间是在球跳起的最高点,击球部位是接触球的中上部。当你已经把平挡球掌握很熟练后,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力挡球的训练。平挡球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在比赛中进行防守时的运用,对方进攻时能借对方来球的力把球防过去。具体的训练方法:

1、反手位斜线的对攻训练:可以采取一攻一守和互相对攻的方法。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动作的定型和技术的熟练。

2、一点打对方两点和对方一点打两点:训练平挡球落点的调节能力和正反手两面的结合能力。

3、推挡和平挡球的结合训练:先从一面一次到随机训练。主要是训练推挡和平挡球的结合能力。训练中要注意身体重心的转换,因为推挡球的重心在中间偏左,而反面平挡球的重心稍靠右脚。

反面拉下旋球的训练

反面拉下旋球的板形控制要领和平挡球一样,站位的身体重心在右脚上,拉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转腰向前,手腕用力摩擦球的中上部,在击球的瞬间把球向前顶。

1、拉一般下旋球的训练。可采用多球的方法进行,先进行拉斜线的训练,掌握好击球时间和手上的调节,使手上动作和腰、腿的用力协调一致,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动作定型的目的。击球时间最好在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前期。

2、拉直线球的训练。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正手位突破的战术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反面拉球也越来越被国外运动员所适应,在比赛中拉斜线经常被对方侧身反拉。因此,拉直线是当今比赛中技战术的需要。同时,由于反面握板的特点,拉出来的直线球自然带有左侧旋,弧线往里拐,使对方在防守和反拉时的难度增大。拉直线的训练同样可采用多球的方法进行,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注意拉直线时的身体重心,与拉斜线球有一定的区别。拉直线时重心完全在右脚上(以右手为例,左的正好相反),不是用手,而是用腰来控制击球的方向,在击球的时候,身体要稍微向右倾斜。

3、拉斜直线的综合训练。在基本掌握了拉斜、直线的技巧后,再进行拉斜直线的综合训练,主要是训练拉球的落点变化和重心交换的调节能力。

4、抢拉前冲弧圈球的训练。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拉球的威胁性。可采用多球或单球的方法进行。主要注意击球时间的调节,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或最高点击球。

5、拉高吊弧圈球的训练。主要是在对方回球较快,来不及拉手的情况下,放慢拉球节奏,用拉高吊弧圈球的方法把球拉过去。或者是在对方回球较短,自己站位靠后,来不及迎前时,放慢拉球的节奏,用拉高吊弧圈球的方法把球拉过去。可采用多球的训练方法进行。教练员在发多球时先可采用定点的长球或短球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反复体会击球要领,然后再加大训练难度,采取长短球相结合的不定点的训练方法进行练习。

反面快撕球的训练

反面快撕是在平挡球的基础上更高一级的技术,动作要领和平挡球一样,只是在击球时间和击球点不一样。快撕的击球时间是在球的上升期,有时球刚刚跳起就可以去接触球。击球的部位是中上部或顶部,在接触球的瞬间手腕用力直接往前摩擦。注意在击球时是用腰控制手臂,腰和手腕发力。而不是仅用前臂和手腕发力,一定要用上腰的力量。

1、平挡球和快撕球的结合训练。先可以采用一板平档球,一板快撕球的方法,在比较熟练以后,就可以随机。目的是掌握不同击球时间和不同击球点的调节能力。

2、连续快撕的训练。在具有了平挡球和快撕球的调节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连续快撕的训练。这时要注意步法的移动,由于来球的落点不同,要保证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就必须靠步法的移动来调节位置,使击球点比较固定,从而保证训练质量。

3、快撕斜直线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快撕球的落点变化和重心转换。因为快撕直线的重心和快撕斜线的重心不同,要求运动员能够熟练掌握重心的调节。可采用多球训练和一点撕两点的方法进行。

贴球的训练

贴球训练可在快撕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目的是用于防守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动作的要领是板形控制和快撕一样,只是用力不同。贴球主要是借对方弧圈球的旋转顺势把球防过去,注意在接触球之前,球板和球之间不要有太大的距离,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使球板贴在球上,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用力往前摩擦。关键是手腕用力时不能完全借力,也不能发大力,要做到既要借力又要自己发点力。训练的难度在于要掌握好手腕发力大小以及击球部位的调节能力。

1、贴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由教练员发下旋球到陪练一方的反手位,由陪练一方侧身拉斜线,主练的一方练习贴斜线。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贴球的感觉和手腕的用力,以及脚,腰之间的配合。

2、贴直线的训练。贴直线和贴斜线的动作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贴直线时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以右手为例),贴直线时,是用腰来控制变线,而不是用手。可采用和贴斜线相同的方法进行训练。

3、贴斜直线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贴球的线路变化和身体重心的交换能力。可采用多球和多球单练的方法进行训练。教练员在发多球时要注意发过去的球要带点旋转,模仿上旋弧圈球。

抢拉对方侧身晃撇到反手位的球

这项技术是直板反面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因为对方在接发球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晃撇到反手位为主,配合摆正手位短球和搓正手位长球作为牵制。当我方在接发球摆短后,对方也会采用和接发球同样的方法。所以,掌握好这项技术对前三板的争抢非常重要。

这项技术的动作要领和拉下旋球一样,但在击球时间上有点区别,击球时间绝大部分都在球的下降前期。平时训练的站位和比赛中的站位有所不同。平时训练的站位重心可以稍偏右脚,在比赛中站位就必须根据来球进行调节。当你算准对方会晃撇你反手位决定用反面拉时,站位可以和平时训练的站立一样;当你需要对方来球来决定用反面抢拉时,你的站位就必须从侧身位调整到平时训练的站位。

1、多球训练。由于这项技术的难度较大,可以先采用队球训练的方法进行,主要是掌握好击球时间和击球点。刚开始训练时,站位的重心稍靠右脚,击球时用腰控制手臂发力。教练员在发多球时可采用先直接发反手位长球,反复训练。在基本掌握了技术要领以后,可采用一板正手位短球一板反手位底线长球进行训练,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调节自己的位置,加大训练难度。

2、在发抢训练的计划中,发短球到对方反手位,让对方侧身晃撇到反手位,用反面抢拉。

3、接发球摆短到对方的中间位置或反手位,让对方侧身晃撇到反手面抢拉。

4、对对方晃撇到反手位的球采用侧身抢攻和反面抢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主要训练抢攻时位置的调节和重心的转换。

5、抢拉对方挑和撇到反手位的球的训练。可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教练员发运动员正手近网短球,让运动员回摆近网短球,教练员挑和撇到运动员反手位,让运动员用反面抢拉。

弹击球

这是直板打法运动员在相持中转攻的重要手段,是必须掌握的反面主要技术之一。动作要领是板形前倾,在球的上升后期或最高点击球。在击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身体前迎,用腰和手腕发力,用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用力弹压。旋转越强,向下的力量越大,旋转稍弱,向前的力量就应该大一些。

1、多球训练。可采用教练员直接发上旋球到运动员的反手位,让运动员定点练习弹压,掌握弹压技术的基本技巧。

2、弹压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在多球训练中可采用教练员发下旋球到陪练一方的反手位,让陪练的一方拉到训练一方运动员的反手位,反复训练。

3、推挡结合弹压的训练。可先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由教练员直接发上旋球到运动员反手位,让运动员一板推挡一板弹压反复训练,比较熟练以后就进行不定板数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球训练。单球训练的方法就是把推挡、弹压和侧身攻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贴球结合弹压的训练。训练方法和推挡合弹压的训练方法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把推挡换成了贴球。

中台拉球

反面中台拉球的训练,主要是解决扑正手后再回反手时站位已经在中台,对回到反手位的球有几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反手攻,这是反面没有贴海绵胶皮的运动员采用的办法。这种手段的局限性在于当对方回球弧线低而且带有一定旋转的时候,只能由下往上兜,过去的球没有威胁,容易给对方转攻,造成下一板球的被动。另一种是反面拉球,它的好处在于能够自己制造弧线,对高、低球都能自如地对付。还有一种就是反手攻结合反面拉。这就要根据来球的情况进行调节,要求运动员对反手攻和反面拉技术都能熟练掌握才能运用自如。中台拉球的动作要领是反面板形前倾,击球点在球的下降期,接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稍偏右脚,用力的时候用腰和手腕发力,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注意在拉球时手臂不要摔,用腰控制手臂。

1、多球的训练方法。由教练员直接发上旋球到运动员的反手位,让运动员在反手位定点练习,反复训练,掌握好击球时间和击球部位,使腰和手腕的发力协调。在训练时一定要有拉斜、直线的训练。

2、中台正、反手一边拉比板的训练,可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主要是训练两面拉球的协调性和重心的快速转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不定点的训练。

3、扑正手后回反手时反面的拉球训练。可先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主要是掌握扑正手回反手时步法移动时重心的调节以及拉球时腰和手用力的协调。

4、单球训练。就是在训练中进行推侧扑的训练计划,回反手时用反面拉。反面拉后可结合侧身拉,再扑正手回反手用反面拉,这样反复进行。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反拉弧圈球

这是在贴球基础上更高一级的技术。贴球是被动中的防御,反拉是防御中的主动转攻。这个技术运用的难度很大,要掌握和运用,必须具备很好的基本功和判断能力。它的运用有几个方面:一是反拉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旋转不是很强的弧圈球;二是对方轻拉到反手位时,抓住时机反拉;三是变直线后对方拉高吊弧圈球(旋转不是很强)到反手位大的反拉。

1、发拉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可采用教练员发多球到陪练一方的侧身位,对方拉起来到主练一方的反手位,用反面反拉,反复进行练习。

2、在对方连续进攻的时候,有意识的寻找对方拉球不是很转的情况下用反面反拉。也可采用直接发多球的方式,教练员发上旋球到运动员的反手位让运动员用反面反拉。综合性训练

当单个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后,就必须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使反面技术和其他的技术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1、反面抢拉下旋球后侧身正手连续进攻。

2、侧身正手抢攻后扑正手回反手反面拉。

3、正手位抢拉下旋球后对方防守到反手位的反面拉。

4、推挡变直线后对方拉直线时的反面快撕或反拉。

5、扑正手回反手反面拉后的不定点正手全台抢拉。

以上这些训练内容都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牢牢掌握,并和其他的单个技术结合起来,根据比赛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直板反面的技术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运用不同,但有一点必须要认识到: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直板打法的反手技术是由推挡和反面技术组成,而每一个技术都是整个打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要掌握起来很不容易,需要运动员努力钻研和刻苦训练,在比赛中才能运用自如。

第四篇: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口诀 具体解析

具体分析:

1、用重心控制球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

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

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

6、练习基本攻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反手位侧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否则导致引拍太低,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

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

13、鞭打式发力

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

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

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

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慢,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16、反手拨是横拍反手技术的基础

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和 很薄的撞!!

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YE(软球板好吃球),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身发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当然这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5--10度!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撞!

而不是很厚的撞,我们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

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的作用,也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

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为35%,但这个秘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01秒”来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处是球很爆,不惧下旋。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击球拍形和角度。

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方,膝盖稍内扣(这样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解为:“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妨试试。如果要发大力,或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会让人觉得复杂,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一些,不要想太多。还是要以肘为轴,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4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

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1/4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圆弧--陆教练在球案上以端线为直径,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1横线,眉毛高度为最高点,划一圆弧,这是前面的投影。

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1/4圆弧过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1/4圆弧;同时前臂也要有1/4圆弧的旋转。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

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 “1腿弓,1腿蹬”,是身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

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胳膊放松 ;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第五篇:乒乓球一些技术心得

1、握拍方法不合理

初学乒乓球的业余爱好者,一般不会注重考虑正确的握拍方法,导致影响了单项技术的发挥和整体技术的提高。下面就推荐一篇gong-cheng 斑竹的文章给急需掌握正确握拍方法的球友参考。

握拍方法和打球的特点有一定关联。快攻型打法就不同于弧圈型打法。直拍的握拍,和虎口,拇指食指,其余三个手指都有关系。

总体原则:松紧适度!

(1)虎口:虎口卡的深,适合大力进攻,卡的浅,适合灵活多变。

(2)拇指和食指:在准备打球的时候,均衡用力;处理正手攻球时,食指适当放松;处理反手推挡时,拇指适当放松;总之,拇指和食指的协调,是保证球拍拍型的关键因素。

(3)背后三个手指:一般是依次叠加,贴在拍后。快速灵活型打法,三个手指适当蜷起;强力进攻或弧圈型打法,三个手指适当伸直些。

你的握拍方法正确吗?想想看。

2、引拍动作不正确

我见过好多的业余球友,在做引拍动作时,都是用大臂带动小臂向后拉手,导致拉手速度慢,动作不稳定,影响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发力不足。正确的方法是:做引拍动作时,为了拉开持拍手与来球的距离,是以身体为轴心向后转“腰”来完成引拍动作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引拍速度快,便于合理的选择击球位置;二是利用转腰的力量可以加大击球的力量和击球动作的稳定性。提示:看看梅兹的比赛录象中是如何引拍的,对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3、基本站位姿势不正确

业余选手在站位时容易忽视的问题。一是:身体的重心不是放在前脚掌上,这样不利于接发球时迅速起动,直接影响到接发球的正确性和回球的质量;二是:身体的中心普遍偏高,影响了对来球高度的准确判断。一般来讲,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不同,所以在身体重心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正确的身体重心高度应该是:上臂贴近身体自然下垂,肘部跟网同高为宜。这个高度容易看清来球的高低,便于选择合适的击球点。你的重心放在了前脚掌上了吗?是的,我就是放在哪了。正确,加100分!

4、发球时用力、落点不合理

好多的业余球友发出台的长球还可以,但就是发不好不出台的短球,原因何在?我认为他们主要是没有掌握发球的基本规律,具体说:发长球用大力,向前的发力大点;发短球用稍小的力,摩擦的用力大点;发长球第一落点在自己球台的端线附近,而发短球第一落点在球台的中央或靠近球网的地方,不信你试试。

5、盯球意识淡漠

有球友反映接不好对方的发球,找不准击球点,不能予判对方来球的路线等等。原因很多。我看来,产生如上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盯球”的习惯造成的。要改变如上所说的被动局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对方抛球挥拍开始,自己的眼睛就要一刻不停的跟着球走,紧紧的盯死对方的拍形、触球的部位、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球落台后的第一落点、球过网时的位置、来球第二落点的位置、球从台面弹起时的运行方向和弹起的高度等。只有掌握了盯球的方法和运用,才能采取合理的接发球方法,提高接发球的成功率。请问,你有盯球的习惯吗?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盯球吧。

6、缺乏迎前意识

相信你遇到过拉弧圈球时漏球;击出的球老是出界;拉、打球没有速度以及前冲力不足等情况吧?你也急于想知道产生此类常见错误的原因吧?主要答案的其中之一那就是:迎前意识不够!具体讲,迎前意识的正确运用方法是:当自己的身体斜对球台回接对方来球时,首先从蹬腿、转腰、身体中心的交换(从后脚向前脚转移)做起,然后才是小臂带动大臂(近台攻球时)或大臂带动小臂(中远台拉球时)球拍触球时的一瞬间小臂突然发力,将球击出。在这里,身体重心的交换就是迎前意识的具体体现,用身体主动迎球,而不是等球,这一点尤其重要!现在提倡“打摩”结合,其中的“打”是靠身体的迎前来实现的,而“摩”是用前臂和手腕的发力来实现的。不妨你试试,看能否解决你目前存在的问题。

7、发球时容易忽视的小细节

发球时,球接触球拍的位置决定了发球质量的好坏。(1)用球拍的前端击球,发出的球的速度就快;用球拍的后端(靠近拍柄的部位)击球,发出的球的速度就慢。(2)用球拍的前端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强烈;用球拍的后端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弱。(3)当球拍横向时,用球拍的下部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强;用球拍的上部摩擦球时,发出的球旋转就弱。(4)当球在球拍上的滚动路线长时,发出的球旋转就强;反之就弱。(5)发球时,用上腰的力量,发出的球速度快、旋转强。总之,发强烈旋转球、速度快的球用拍的前部、下部再加上腰的力量,而发不转球或弱转球用拍子的根部、上部才能实现。以上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8、普遍忽视步法的练习。

不管什么技术都是靠灵活的步法来实现的。正所谓:打球其实就是在打步法!业余球员跟专业球员的差距除了打球的意识就是步法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只是不愿在练习步法上下苦功罢了。要想提高球技,我还是恳请大家多在步法训练上下点工夫吧,步法训练不用投入资金和器材,无本求利,何乐而不为呢!

9、击球力量大、小的运用不合理

好多的业余球友在回击对手来球时为了达到“一剑封喉”的效果,往往是不论来球的具体位置、旋转的强弱等,一味的发死力,造成失误多多,适得其反。那么,何时应该发大力,何时应该发小力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来球高、速度慢;*中远台回击前冲弧圈球时;*发球抢攻时,对来球的力量、落点、旋转心里有底时;*近台用反撕的方法回接对方的前冲弧圈球时;挑对方回接到自己台上的近网不转、平网或高于网的短球时;等等,用大力回击!而接对方的半出台半不出台的球时;*回接对方的来球在自己不好发力的位置时;*接发球时;

*回接低于球网的短球时;等等,用小力!其次还有中等的发力,在这里就不再表述了,有待球友自己体会吧。

10、忽视手腕、手指的用力

世界冠军庄则栋在自己的著书中有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小学生用大臂发力;中学生用前臂发力;大学生用腰发力;研究生用手腕、手指发力。可见用手腕、手指发力是合理用力的最高水平了。具体在什么时候用手腕、手指发力最合适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近台拉冲弧圈球时;直拍反面横拉、横打时;台内侧拧时;发球时;弹击时;近台接对方发来的强下旋球用小弧圈回接时;搓加转下旋球时;等等。请相信吧,一旦你较好的掌握了用手腕、手指发力的时候,你肯定就成为一位乒乓高手了。哈哈。

下载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直拍乒乓球基本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乒乓球运动员基本礼仪

    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场上最重要的概念,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要保持良好的风度,不要抱怨自己或者别人的表现,尤其是搭档,切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遵守各项比赛的规则以及比赛礼仪......

    乒乓球运动员基本礼仪

    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场上最重要的概念,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要保持良好的风度,不要抱怨自己或者别人的表现,尤其是搭档,切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遵守各项比赛的规则以及比赛礼仪......

    乒乓球比赛基本规则

    乒乓球比赛基本规则基本规则乒乓球比赛为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双打、混合双打等七个项目。按照国际乒联的规定,参加男子团体比赛每队可报5名选手,但每次比赛只能由3名选手上场......

    焊接基本技术

    焊接基本技术 一、 焊接的基本知识 焊接是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每一个焊接点的质量 都关系着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它要求每一个焊接点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

    高尔夫基本技术

    高尔夫基本技术: 1,球的飞行状况和球杆的关系。 决定球飞行的五项因素是:球杆的速度,球杆的轨迹,球杆面的位置,球杆头的移动角度,球杆面接触。 球的飞行特征有三点,距离,方向和轨......

    足球基本技术

    摘录自 2015年人教版《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师用书)》 足球基本技术第一节 熟悉球性 熟悉球性是学生体验足球的开始。通过揉球、踩球、脚内侧拨球、脚背正面颠球、大腿颠球、拉......

    基本技术及教学

    基本技术及教学 1、准备姿势:准备姿势与移动步法有着紧密相连的作用,准备姿势是格斗姿势。 主要移动步法: ①前进步 ②后退步 ③左闪步 ④右移步 ⑤前上步 ⑥后撤步 ⑦连续步......

    篮球基本技术

    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篮球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它是篮球教学的重点。在这里主要对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个人防守、抢球、断球、抢篮投球等各项基本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