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七年级上册复习题
美术七年级上册复习题
一、美 术理 论
1、中国面从题材上分(人物画)、(山 水画)、(花鸟画)三科。
2、中国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3.赵估的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4.《双喜图》是(宋代)画家(崔白)的作品。5.《墨竹图》是(宋代)画家(文同》的代表作。6.《墨葡萄图》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7.《游鱼》是《明代)画家(朱耷)的代表作。8.《五牛图》是(唐代)画家(韩晃)的作品。9.《五马图》是(宋代)面家(李公麟)的作品。
10.(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頻)评《五牛图》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11.《蟹篓图》是(现代)正家(齐白石)的作品。
12.(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一(齐白石)13.《松龄鹤寿图》是(现代)画家(陈之佛)的作品。14.《向日葵》是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凡高)的作品。15.静物画成为独立的绘画样式是从(17 世纪荷兰)开始的。16.明暗三大面是指(亮面),(灰面),(暗面)。
17.“半生落魄己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明代)画家(徐渭)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18.(宋徽宗时代)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19.(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够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情景)这叫做墨分五彩。
20.八大山人(朱耷)的花鸟画(画的很简练,常常只用一两笔画出一条鱼,一只鸟,姿态都十分怪诞,有的还翻着白眼,常常使人觉得动物有了人的表情,好像孤独愤怒的人在冷眼看着这个世界)。21.花卉的装饰变化有(夸张变化、丰富变化、构成变化)。22.图案的纹样变化方法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23.图案形式美的方法有(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
24.器物的装饰设计一般包括(器物的造型设计)(器物外观上的装饰图案设计)。
二、美术鉴赏 1.鉴赏《芙蓉锦鸡图》
答: 宋代皇帝画家赵佶画的美蓉锦鸡图,有着借物寓意、抒写情怀的用意。锦鸡在古代被认为是文武双全的象征,画家借此来做隐喻。芙蓉花从画面左中处出枝,一只锦鸡立在枝头,正回首翘望右上角那翩翩的彩蝶。左下角斜伸的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填补了面面的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题款与题诗的位置也做了精心的布局,此面在构图上,在用笔用色中都显现出严谨从容。2.“黄家富贵”“徐照野逸”
等: 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他们对末代及宋代以后的花鸟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黄荃的可设色华丽浓艳:用笔精细: 不见墨迹。在达官贵人中,名声显赫,世称“黄家富贵”。而身处江南民族的]徐熙毕生一高雅自任,不愿为官,以水墨淡彩墨,写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源,表现出文 人士大大的审美趣味,被称为“徐熙野逸”。
3.鉴赏齐白石的《蟹篓图》
答:《蟹英图》是现代画家齐白石随兴而作的小品,寥寥几笔就将蟹画的栩栩如生,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 笔墨的趣味与生活的趣味在面面里融为一体。4.鉴赏黄荃的《写生珍离图》
答: 《写生珍禽图》是五代时期黄基的传世佳作,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密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乌雀及归类共24只,均匀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无一个统一的主题,这些动物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了轮廓,然后赋于色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趣、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 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 两只乌龟以侧上 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展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5.鉴赏梵高的《向日葵》
答: 荷兰画家凡高将一种表现性,引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并用绘画来表达他的各种感受,静物画向日葵,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或一样的激情,尤其是他用最耀眼的金黄色画出了向日葵,就像簇簇燃烧的火焰,光芒四射,梵高对绘画充满了激情,在他的眼里和笔下,向日葵是如此的高贵和富有热情。6.鉴赏朱耷的《游鱼》
答,清代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花鸟画画得很简练除了一条鱼,再无多余的内容,空白的画面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画家借物寓意表达思想情感,画中的鱼翻着白眼,常常使人觉得动物有了人的表情,好像孤独愤怒的人在冷眼看着这个世界。7.鉴赏陈之佛的《松龄鹤寿图》
答: 现代画家陈之佛先生创作的这幅巨幅工笔花鸟画,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美好的题材,用喜气洋洋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以及严谨的的构图、精致的暨笔,精心描绘了十只仙鹤在青松之间,自由自在活动的神态。借这个题材,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献礼抒发了艺术家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三、设计应用
1.选择鸟鱼,花卉或者是树木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一幅有主题的装饰图案。
第二篇: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着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使人类利用和
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使之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协调人和的关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实验和观察
1.和
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
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
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
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的观察,目的明确;
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
注意:操作要,记录要。
4.由于人体感官具有
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
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
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2-
班级
姓名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l千米(km)=
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
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
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
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
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
思考:视线偏左读数,视线偏右读数。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
一位,即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卷尺、皮尺的用途。指距、步长可以
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等。
*滚轮法: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
终点记号。用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2、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
(m3)。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
分米3
=
厘米3
=
毫米3
1升
=
l分米3
=
毫升
=
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
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
或
直接测量。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3-
班级
姓名
.4.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
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
;仰视时,读数偏。
**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单位符号是℃。人为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在O℃和
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
2.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热的物体温度
。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
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
来测量。
3.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
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
4.体温计。测量范围从
℃~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
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
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
到玻璃泡中。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
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
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
2.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kg。
1吨=
千克,I千克=
克=106毫克。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4-
班级
姓名
.[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
用
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托盘、横梁、横梁标尺、、砝码、底座、螺母。
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2)调平:将
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
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
(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
(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
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
大小质量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5)整理器材:用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移回“0”刻度线处。
[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1.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
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2.时间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I天=
小时
l小时=
分钟=
秒。
3.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是指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是指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有
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
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
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3.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5-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观察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能
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
能进行生长和,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
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分节的,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体内
有一
条由
组成的脊
柱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
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
都,并且拥有外骨骼。[有四个纲:昆虫纲(典型动物: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蜈蚣、马陆)]
4、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有
对分节的足,一般有
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6-
班级
姓名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
植物、植物、植物、植物、植物。
2、五大类植物的特征如下:
四、细胞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细胞、细胞,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
: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交换;
细胞
:是细胞进行的场所;
细胞
:内含
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细胞壁:保护与
植物细胞;
叶绿体:进行
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细胞
和细胞。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
和,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
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7-
班级
姓名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1)安放:
手托镜座,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前侧;
(2)对光:转动
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
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
面镜,光线暗时用
面镜,直到看到一个的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
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
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
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
准焦螺旋。使镜筒
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
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
准焦螺旋,直到
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
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体一样来自一个细胞——;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
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
实现
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
组织、组织、组织、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
组织,组织、组织、组织和
生组织;
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
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
→
→动物体;
(5)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器官→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和
三层。
(1)
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主要有
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
小体、小体和
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
刺激,主要有
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
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
在起作用,它主要由
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有
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8-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8-
班级
姓名
.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
(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
作用;
(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
(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多种功能;
(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
作用;
(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
能力。
(每一种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食道、、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
2.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3.胃能贮存食物,也能
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
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
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
与食糜充分
混合,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
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无机盐、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5.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些分子
被吸收到
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
被排出体外。
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1.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如植物的性、根的性、动物的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寻找配偶等等。
获得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
2.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
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或增加都会
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人类要
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9-
班级
姓名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是
----------------
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
-----------------的椭球体。
(2)、世界上首先率领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著名航海家是
-----------------。
(3)、观察海面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你先看到----------------。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
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众多的经线和
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1)0o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1)
0o纬线(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分界线。
2)南北回归线(23o26'),是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南、北极圈(66o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1)、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2)、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
降低),而在西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降低)。
(3)、东西半球分界线,纵贯三大洋和一大陆,它们是-------------、-----------------、-----------------和------------------------。(4)、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②我们通常把小于或等于1∶1000000的比例尺叫-----------------(填“大、“中”、“小”)比例尺。
③上题中比例尺的含义是---------------------------------------------------。
(2)方向: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表示:-----------------、-----------------和-----------------。其中精确度最高的是
-----------------,最常用的是-----------------。
(3)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二、太阳和太阳系:
1、-----------------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直径约为-----------------千米,表面温度约为-----------------℃,它与
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
2、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
3、-----------------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年,黑子数极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
从-----------------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88年开始为第周。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0-
班级
姓名
.5、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
6、太阳的中心天体是-------------,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是
-----------------。
7、按与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写出九大行星的名称:--------------------------------------------------
---------------------------------------------------。
8、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的名称是-----------------和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带有光环的行星是-----------------、-----------------和-----------------。
9、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和----------------轨道之间;离地球轨道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和
-----------------;与地球邻近的恒星是-----------------。
10、世界上最著名的彗星是-----------------,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公转的周期是
-----------------年,该彗星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下次光临地球将是
-----------------年左右。彗星是由
-----------------、-----------------和-----------------组成的。
11、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
-----------------时,与大气
-----------------
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
象称为流星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12、银河系是由众多-----------------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银河系,呈---------------------------------------------------。民间所说的“银河”是指-----------------
-----------------。
13、世界上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打开了航天大门的国家是-----------------。
14、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
-----------------光年。
三、月球与月相:
1、-------------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它上面既然没有大气层,当
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
2、月球各种圆缺的形态叫-----------------。造成“月有阴晴圆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月球表面明亮部分的地形是-----------------,阴暗部分的地形是-----------------。
4、月相的形成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平均为-----------------天,又称为-----------------,农历的日期就是根据它来确定的。
5、回答下列与我国节日有关的问题(写出对应的农历日期和月相):中秋节----------------------------------。
端午节-----------------;-----------------。春节-----------------------------------。重阳节----------------------------------。
6、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
初七、初八为-----------------月。
四、日食、月食:
1、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的现象,叫日食。日食发生的条件是:
第一,日期必须是-----------------;第二,----------必须运行到-----------------和----------------之间,并且它们正好
或接近排成-----------------。由于---------------------------------------------------------------,所以日食不是每月都会发生。
2、出现日食那天的月相是-----------------,农历的日期是-----------------。
3、日食的三种类型是-----------------、-----------------、-----------------。每当日食现象发生时,太阳被-----------------遮
掩总是从日轮的---------------缘开始,---------------缘结束。
4、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的现象,叫月食。月食发生的条件是:第一,-----------------------------;第二,----------------------------------------------------------------------------------------------------------------------。由于
月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有一个-----------------,所以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发生月
食时的两种类型是:-----------------和
-----------------。
5、当地球上看到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的是-----------------。假如,地球是透明的,那么
在地球上将看不到-----------------现象,但仍然能看到-----------------现象。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1-
班级
姓名
.五、星座:
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
天分成-----------------个星座。
2、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其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在晚上8、9点钟观测时,春季斗柄
朝-----------------,夏季斗柄朝-----------------,秋季-----------------,冬季-----------------。
3、在下列星座后面填上恒星名称:天琴座
--------------------,天鹰座--------------------,小熊座--------------------,大犬座-----------------。
4、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数属于-----------------(填
“行星”“流星”“小行星”“恒星”)。
5、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反映了----------------------------------。
6、活动星图第一面的“窗口”是指----------------------------------,第二面“窗口”所显示的星图是指
----------------------------------。
7、冬季星空东南方向全天空最亮的星是-----------------;在星空中,看来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中,终年可见的一组星座是--------------------------------------------------。
8、简述在天空中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三态的相互转化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和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液体、固体
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是物质由
变成的过程,从液态
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图甲为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
BC段表示晶体
阶段,此阶段
吸热,但温度基本,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
为
;CD段表示
态升温阶段。图乙
温度℃
时间/分
A
B
C
D
E
F
G
第3题图
为的熔化图象,温度不断,直至全部变为。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2、说出几种晶体、、。
非晶体、、、。
4、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段,处于液态的是5、6、段,7、8、9、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段,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降低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吸热的是
段,放热的是
段。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2-
班级
姓名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
变为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
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和
。两者有以下联系点:相同点:
不同点:
(1);
(2);
(3)
;(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具有
效果;
沸腾时需从外界
大量的热。
2、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举例说明,加快蒸发的例子:
。减慢蒸发的例子:。
3、人能利用的蒸发来调控体温,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之间。正常体
温是体内
和
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医生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体温。
4、在水沸腾实验中,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只有98摄氏度的原因是:,在沸腾前
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的原因是:,体积变化情况是:,在沸腾时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
5、沸点低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冷冻疗法就是利用的特性,让其
在常温下迅速,而暂时失去痛感。
6、液化是物质从
变为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
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
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
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
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
成的小水珠。
7、要使液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
直接变成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过程。升华需要
热,凝华
会
热。冬天衣服冻干是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
室内水蒸气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
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
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2、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依次是:,,。
3、试试看:说出物态变化的过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2)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3)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4)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7)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8)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9)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10)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4、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
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
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3-
班级
姓名
.5、下列几种物态中全部在吸收热量的是()
A、凝固、升华、凝华
B、凝华、汽化、熔化
C、熔化、升华、汽化
D、熔化、汽化、液化
6、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此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防止温度
过高,其原理是:
A、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
或
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1)
;(2)分子之间有空隙,物质之间的间隙最大;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大于
扩散大于
扩散。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观察细胞的仪是。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扩散现象就越
。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3、蔗糖溶于水后证明它还没有消失的证据是:。
4、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也越。
5、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的要。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的大小。溶解速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时的。
2、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
是。
3、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压强越大,气体溶解
能力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
4、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要
热量;如的溶解。有的温度会降低,要
热量,如的溶解。
5、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一定,水的体积
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
因素。可能有的影响因有:、、、。
四、物质的酸碱性:
1、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知道
。使用pH试纸可以测定,pH的范围通
常在之间。PH,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数值越,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数值越,碱性越强。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4-
班级
姓名
.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
。使用方法:用的玻璃棒
被测试的溶液,滴在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看与哪种
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
3、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但如果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应立即用
再用
冲洗干净。
4、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5、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粉笔折断
B.木材燃烧
C.玻璃破碎
D.镁带燃烧
E.水变成冰
F.食物腐败
G.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H.石蜡熔化
I、用橡皮泥捏成变形金刚
J、用铁矿石炼铁
K、钢铁生锈
L、煤饼燃烧
3、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4、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做的,这主要是利用了钨的那种性质?这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
学性质?。
5、用嘴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可以发现石灰水变得浑浊不清,这个变化是物理变
化还是化学变化?。
6、“蜡烛会燃烧,蜡烛在燃烧”,文中指的是蜡烛的()
A、前者指化学变化,后者指化学性质
B、前者指化学性质,后者指化学变化
C、前者指物理变化,后者指化学性质
D、前者指物理变化,后者指化学变化8、5、火柴燃烧时,发光、发热这一现象说明了()
A、火柴在化学变化中存在物理变化
B、火柴在物理变化中存在化学变化
C、火柴在化学性质中存在物理性质
D、火柴在物理性质中存在化学性质9、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7、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
质的有(),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A.镁带有银白色的光泽
B.镁带可以燃烧
C.铁有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氧化铜是黑色的固体
E.水在100℃时沸腾
F酒精在常温时是液态
G、酒精能燃烧
H、酒精易挥发
I、酒精是无色的9、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B、燃烧
C、升华
D、变色
10、判断镁条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变短
D、生成了白色固体11、10、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据测定,在标准状况
下,氢气跟同体积的空气相比,质量约是空气的1/14。纯静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的燃烧,放出
大量的热,将氢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
亮的红色物质。根据上述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2)氢气的化学性质是:。12、11、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熔点
B、气味
C、溶解性
D、毒性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复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 复习题
(一)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第二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谢太傅()(2)雪骤()(3)柳絮()(4)无奕()(5)谢道韫()(6)尊君在不()2.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君与家君期日中(6)相委而去(7)元方时年七岁(8)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3.填空。(1)《世说新语》是朝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这是一部。(2)请你默写出文中咏雪的句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白雪纷纷好比。
4.《咏雪》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5.你还知道古代哪些聪明机智的少年故事?
二、理解感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中:(2)去:(3)戏:(4)信:(5)惭:7.翻译下面句子。尊君在不?译:
8.本文表现了陈元方的。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10.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 “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粗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⑴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哪个
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B、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C、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1、本文选自余嘉锡《________》。《世说新语》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⑴ 期行()尊君在不()⑶相委而去()⑷ 下车引之()⑸尊君()⑹ 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愕然,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与友期行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2分)
3这篇课文的主题可以用一个二字词语来说,请将这个词语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
4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4分)
(五)A: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1.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使之冲烟而飞鸣D.故时有物外之趣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今义:
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世说新语》二则答案
(一)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 2.略 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原因⑽请托,请求 4-7.略 8.元方,语言和行为 9.守信用、讲礼貌。10.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1.“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2.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3.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14.略
(二)一.1.(1)fù(2)zhòu(3)xù(4)yì(5)yùn(6)fǒu
2.(1)这里指子侄们(2)不久,一会儿(3)差不多可以相比(4)比不上(5)约定(6)丢下、舍弃(7)当时(8)拉(9)回头3.(1)南朝刘义庆笔记体小说(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用“撒盐空中” 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盐是白色的,而柳絮是白灰色的:盐下落的的姿态与雪相似,而柳絮时而上扬时而下转,有时甚至飞得很高,与雪飘飞的姿态有很大的差异。用“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柳絮很轻,雪是松软的,单片的雪花也很轻,春风吹起柳絮在空中翻飞,凛冽的寒风吹起雪花在空中跳舞,它们比起来都很相似:尽管盐在颜色上与雪相似,但没有一点诗意,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把盐撒向空中,而柳絮很有诗意,柳絮跟飘雪一样都能激发人的诗情。(4)示例:①白雪纷纷好比碎纸散落。②白雪纷纷好比棉花炸开飘落地。③白雪纷纷好比白桦树叶在空中告别。④白雪纷纷好比心儿在飞。4.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5.示例:战国时奉命出使的少年甘罗;指出道旁苦李的王戎;破缸救人的司马光……
二、6.(1)中午(2)离开(3)玩耍(4)信用(5)惭愧7.你爸爸在吗?8.明白事理、落落大方。9.表示承认错误对友人不守信用、说话不讲礼貌的行为表示气愤和抗议。10.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4、⑴ 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撒盐空中
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训练二
一、A、期 古义:约定 动词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二、(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⑴ 约定⑵ 通“否” ⑶ 丢下、丢弃 ⑷ 拉 ⑸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⑹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四)1.①约定;②才;③丢下;④拉 2.语言(对话)描写 3.诚信 4.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A: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B:1.C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4.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5.融洽、欢快、轻松等家庭氛围。(答出一两点即可)“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上册复习题
六年级美术上册复习题
一、填空
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2.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的成名之作。
3.(色彩的名称),一般叫做色相,也就是色彩的相貌。如(红、橙、黄、绿、蓝……)等。
4.色彩由深到浅的明暗程度,我们称为(明度),一般来说,色彩浅明度就(高),色彩深明度就(低)。
5.(色彩的饱和度)叫纯度。纯度较高的颜色有(红、黄、蓝)。
6.(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
7.拍摄人物的一般采光方法有(顺光)、(侧光)、(逆光)三种。
8.标志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文字)构成的标志、(图形)构成的标志、(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
9.文字图形设计可归纳为(标识性)文字、(广告性)文字和(装饰性)文字。10.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11.以线造型为主的素描一般称(结构)素描。
12.可以用电脑绘画的的电脑软件有(画图软件)、(金山画王)等。
13.我国有许多名楼,如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14.河北的(赵州桥)是古代石拱桥的典型,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桥。
15.作品《和平少女》(雕塑)是由我国雕塑家(潘鹤)、(王克庆)等合作完成。
二、连线题
1赵州桥北京2佛宫寺释迦塔陕西西安
卢沟桥颐和园大雁塔云南
十七孔桥河北大理三塔山西应县
三、简答题
1.你见过哪几种类型的相机?
2.标志是用来干什么的?
3.什么是吉祥物?吉祥物设计要具备什么特点?
4.简要说说摄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快乐?
四、操作题
1.用铅笔淡彩画一幅多彩的郊外风
2.用结构素描的方法画一张你的课桌
3.为自己的班级设计制作一个有特色的班牌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一、填空。
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和制约。
2、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属于_________________。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属于_________________。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_________________。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规定确定方向。
4、比例尺就是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之比,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_。所画地图的范围越小,内容越_______,比例尺越_____,范围越大,内容越_____,比例尺越_____。
5、地球表面积约________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万千米。
6、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叫________仪。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__________,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_____。其中,最北端叫____________,最南端叫_____________。
7、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_____________。纬线指示___________方向,纬线的长度____________,最长的纬线是_____________。0°纬线就是__________,北纬用字母___________表示,南纬用字母___________表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赤道以北叫_________,赤道以南叫________,低纬是__________,中纬是__________,高纬是___________。
8、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___________。经线是__________。经线的长度___________,经线指示__________方向。0°经线就___________。西经用字母___________表示,东经用字母___________表示,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线圈。
9、地球表面陆地占_____%,海洋占_____%,所以我说地球表面是_____分陆地_____分海洋。
10、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是___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
11、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___________。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___________。
13、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
14、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_,周围大洲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_。
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用___________表示,海洋用___________表示,高原用___________表示,高山顶上的积雪和冰川用___________表示。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___________的地方,坡度___________,等高线___________的地方,坡度___________。等高线弯曲部分向___________凸出表示___________,等高线弯曲部分向___________处凸出表示___________。
17、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板块学说认为:地壳共分成___________大板块,魏格纳是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说的。
18、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到2000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______亿,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___________减___________。
20、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是发达国家增长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增长___________。
2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来表示,要算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等于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
22、四大人口稠密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人口稀疏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人口的增长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____相适应。
24、世界上共分为___________大人种,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在当今世界___________的使用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______亿,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___________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26、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它形成于,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
27、伊斯兰教徒被称为______,伊斯兰教产生于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
28、佛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创始于___________,佛教是的国教。在中国、多信仰伊斯兰教,、多信仰喇嘛教。
2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在高山、荒漠地区,聚落。30、天气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___________。气候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的天气平均状况。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___________,白色程度越浓,表示雨越______,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表示天气___________。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属于___________,四季如春属于___________。
31、气候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气温指空气的_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__℃表示。
32、___________是最炎热的大陆,___________是最寒的大陆。除了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___________。
33、日平均气温等于___________除以___________。等温线是把___________相同的地点连接成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纬度气温___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___。在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海洋气温___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__、海洋气温_________。地势对气温的影响,高山、高原气温_________、平原气温_________。
35、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等级。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的影响。离海近而且又有海风的地方降水_________,离海远的地方降水_________,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降水多,背风坡降水_________。
36、地球绕___________旋转叫公转,方向自_____向_____,周期_______。公转产生___________现象。地球绕________不停的转动,叫自转,方向自____向____,周期_____,自转产生___________现象。
37、春分日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_夜_______。夏至日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_夜_______。秋分日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_夜_______。冬至日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_夜_______。
38、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表现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_______℃。
39、从政治体制来看,各国的社会制度各不相同,中国是___________国家,美国是___________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达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0、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___________。
41、和平共外五项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___________既是处理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43、___________年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六大机构中___________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4、___________________(WTO)是重要的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45、___________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设在瑞士________。
46、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47、1519年,航海家___________环球航行一周,得出地球是___________的结论。
48、中国大力推行___________政策,成为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