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至11年江苏历史小高考试题分解)专题十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范文)
专题十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08•江苏•30)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的是
A.
B.C.D.
答案:D。
2.(2009•江苏•2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 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
答案:B。3.(2010•江苏•26)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A.①③ 答案:B。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向日葵》 ③《拾穗者》 ④《日出•印象》
4.(2011•江苏•30)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 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 D.《巴黎圣母院》 答案:D。
二.判断题:
5.(2007•江苏•35)下图是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它是浪漫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作。
答案:B 6.(2009•江苏•35)19世纪末至20世纪,亚非拉地区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文学家,其中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有很大的影响。答案:A。
三.材料题: 无。
第二篇:(07至12年江苏历史小高考试题分解)专题十一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选择题: 1.(2007•江苏•4)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答案:C。2.(2007•江苏•5)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D。3.(2007•江苏•6)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答案:C。
4.(2008•江苏•4)“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答案:C。5.(2008•江苏•6)“„„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答案:C。
6.(2008•江苏•7)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定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答案:C。7.(2009•江苏•7)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答案:C。8.(2009•江苏•9)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答案:B。9.(2009•江苏•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A。10.(2009•江苏•11)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C。11.(2010•江苏•1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答案:D。12.(2010•江苏•12)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答案:C。13.(2010•江苏•13)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答案:A。14.(2011•江苏•9)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答案:A。15.(2011•江苏•12)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 答案:D。16.(2011•江苏•13)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天朝田亩制度》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答案:C。17.(2012•江苏•9)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答案:D 18.(2012•江苏•12)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D 19.(2012•江苏•13)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答案:A 20.(2012•江苏•14)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 答案:C 21.(2012•江苏•15)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答案:B
二.判断题: 22.(2007•江苏•31)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答案:A 23.(2007•江苏•32)洛川会议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答案:B 24.(2008•江苏•3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25.(2010•江苏•33)右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纵欲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答案:A。
三.材料题: 26.(2009•江苏•38)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3分)(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3分)(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答案:
(1)挺进大别山;(1分)刘伯承、邓小平。(2分)(2)五四运动;(1分)标志新民主革命的开端。(1分)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分)
(3)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1分)辛亥革命。(1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1分)武装夺取政权。(1分)
27.(2011•江苏•38)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之后的五四风雷,更是将中国历史带入一个新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准备,分别指出孙中山成立的革命团体和政党。(2分)
(2)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关系到民生大计。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为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什么方案?(1分)
(3)为实现民主政治,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什么宪法文件?这一宪法文件在国民权利方面是如何规定的?(3分)
(4)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在革命性质和意义上都更进一层,请简要说明之。(2分)(5)孙中山选择定都南京,从经济因素考虑,您认为当时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2分)答案:
(1)兴中会;同盟会(2分)
(2)平均地权。(或现有地价归原主,革命后的增涨价格归国家)(1分)(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主权属于国民;国民有人身、财产等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等。(3分)(4)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5)近代江苏民族资本主义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1分)
第三篇:(07至12年江苏历史小高考试题分解)专题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08•江苏•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B。
2.(2008•江苏•2)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3.(2009•江苏•1)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4.(2009•江苏•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答案:A。5.(2010•江苏•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6.(2011•江苏•2)《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答案:A。7.(2011•江苏•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答案:B。8.(2012•江苏•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答案:A 9.(2012•江苏•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答案:B 10.(2012•江苏•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A
二.判断题: 11.(2011•江苏•3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B。
三.材料题: 12.(2007•江苏•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
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
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答案:
(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2)“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四篇:26-2009-2014高考历史真题分解(世界现代史)0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五篇:(07至11年江苏历史小高考试题分解)专题二十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定稿)
专题二十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26)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2.(2008•江苏•25)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B。3.(2009•江苏•1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囤人民智慧刨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4.(2010•江苏•6)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答案:A。5.(2011•江苏•1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A。
二.判断题: 6.(2009•江苏•33)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答案:B。7.(2010•江苏•32)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思想。答案:B。
三.材料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