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

时间:2019-05-14 11:3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

第一篇: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

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

高中物理学业考试是每个高中生都要经历的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对于理科生而言,此次测试真是小菜一碟,因为平日里的习题难度会远大于会考的难度,毕竟这是高考的科目。但是对于文科生而言,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首先他们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物理的自信和兴趣,其次他们缺少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巩固公式的灵活应用。所以在学业考试中,他们更需要掌握适当的应试技巧来应对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的一些经验如下:

一、提前进入角色

学业水平测试对于平时考试相比,总会更紧张一些,这 毕竟涉及到自己的毕业问题。需要文科考生全身心投入,且时刻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考。进考场前应摒弃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杂念,提前进入角色,具体做法如下:

1.考试前一天晚上睡觉前仔细清点考试用具(追考证、黑色的答题笔两只、削好的2B铅笔2支、橡皮、三角板、圆规等)都放在显眼的位置,以防第二天遗忘。

2.将重要的定理、公式、数据回忆一遍。3.翻一翻过去做的笔记以及做过的习题等。

4.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不要再做原来从来没有做过的题 目,因为如果做不出来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情绪,除非是你认为会考试的类型。

二、消除焦虑情绪

考试前一旦怯场,则会面对试题头脑空空,平时熟悉的 公式、定理也无法回忆起来,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等到心情平静下来,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看到许多未做的题目,则会再次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这时要迅速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快速地进入正常的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1.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过的优秀成绩暗 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顺利通过学业考试,我有困难的题目,但是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2.决战决胜法,视怯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 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三、狠抓中下题目

抓中下题目应按照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的原 则,不仅可夺全卷的80%,还能乘胜前进,拿下原来估计得不到分数的难题。

四、重视仔细审题

遇到熟题反问一下自己,题目真的那么简单吗?是不是 看漏了?是不是陷阱?题目是否改变了某些条件?熟题生做,要仔细检查重要的推理过程或用某种检查手段确定答案,审题一定要慢,认真读题,不放过任何一点信息,关键的语句要反复读,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另外书写要快,打好腹稿,工整书写,不要写写擦擦。

五、坚持规范表达

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是学业考试失分的一个重要原 因,也是给阅卷第一印象不好导致错判或分偏低的一个原因,表达不规范有种种形式,如字迹潦草,丢三落四,乱涂乱画,颠来倒去,繁杂啰嗦,轻重不分,徒手画图,乱造符号,排序不当等等,学会合理利用草稿纸,可将草稿纸标出页码,方便有时机进行检查。

六、灵活转换思维

考场上造成解题失误多,适度慢的一个原因缺乏灵活 性,一些考生喜欢拿到考试题后就立即按照最先想到的知识和思路写下来,不问繁简,不管曲直,在遇到复杂运算时,又不能深入分析,不能恰当运用某些中间结果或解题经验(或技巧)得到答案,更要改变审题角度,灵活转换思维,适时运用图像或赋值计算,或考虑特殊情形,或反面逆推,或先推后证,或由果溯因等,以获得正确的解题途径。

七、注意检查试卷

首先检查是否打完了全卷,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留空 白,实在不能解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其次应该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如解答填空题时,只需写出答案,有的同学在填空处运算,有的答案不是罪简,还有的丢三落四(丢单位,少另一种情况的结果);最后还要注意克服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的失分,如就要交卷时改正答案,而且这一结果自己也没有把握。

八、掌握解题技巧

试卷上的题型大致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解答 题、实验题、计算题。各类题型都应该控制时间内完成。以利于后面习题的解答和留出复习时间。为了方便检查,可在题目序号上做出记号,例如,模棱两可的题处可以记为“?”,不会的题目可以记为“×”等。注意一定要用铅笔做记号,并且交卷之前将所有的痕迹擦干净。

解题时间比较紧张,因此要立足于一次作对,将模棱两可的及未做的题目最后进行检查,作答,特别是填空题,选择题不要留空白。

根据以上的经验展开复习,相信大家可以顺利通过学业考试。

第二篇: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必背)▲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定义式:a速度公式:vv0at

vt

12at 2位移公式:xv0t 2速度平方差公式:v2v02ax 位移差公式:Δx=xn+1-xn=aT2。

平均速度公式:vvv0vt22V

S t 纸带求速度公式:V

S1S2 2T▲滑动摩擦力:fN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KX

▲牛顿第二定律:Fma

有水平牵引力而加速时:Ffma

只有摩擦力而减速时:fma

竖直加速减速运动:Nmgma(超重)或 mgNma(失重)▲平抛公式:

VXV0 VYgt vvxyv0(gt)2xv0t

y▲圆周运动公式:

222

tangt v012gt

s2x2y2

tany xV线速度

22r1fT

T

周期与频率T

角速度

2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

vv242r2Fmamm2r anr2nnrrT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V2过山车最高点临界速度:mgm

RV2V2圆轨道最低点:N-mgm 拱桥最高点:mg-Nm

RRMmV2422mrm2rmamg(黄金公式)▲天体运动公式:G2mrrT1.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GGMMmama得 2rr

2Mmv2GM2.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G2m得v rr

rr3GMMm23.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G2m r得224rT

T卫星越高,运行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也越难发射(地面的发射速度要更大)

2GMMmv第一宇宙速度:由G2=m1得v1

RRR黄金代换公式:GMR2g

▲功的定义:WFScos 功的推论:WPt

2W 功率推论:PFV(当牵引力沿速度)t12▲动能:EKmV 重力势能(重力做功):EPmgh

21122▲动能定理:动能变化等于总功。mVt-mV0mgh(只有重力做功时)(或机械能

22功率定义:P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FkQ1Q2FE

场强定义式: 2qrqU 欧姆定律:I tR2▲电流定义式:IU2U22t

电功率:PUIIR▲电功(电热): WUItIRt RR▲磁感应强度定义:BFFILB

IL 安培力:(电流垂直磁场时)▲磁通量定义:BS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n t▲变压器公式:U1n1 U2n22P2▲远距离输电:输电线上损失的热功率 PIR=2R 高压输电有利

U▲波的公式: cf 波速c、波长、频率f 波长越大,频率越小

第三篇:高中物理会考科学家归纳

南门—高中物理 许:*** 高中物理会考科学家归纳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的观点)

2、伽利略:提出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胡克:胡克定律(F=kx)

5、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

7、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8、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9、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0、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1、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12、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13、伦琴: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14、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15、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第四篇:海南省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2013)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知识框架 力和运动

功和能

电磁学

1、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s,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t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x=vt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vvtv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tt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4-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 sv0tat2

位移速度公式:2asv22v12平均速度公式:vxvtv0v

t_t22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说加速度是V—t 图像的斜率。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12.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3)规律:v= gt ; h=

12gt ;v2= 2gh 2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14.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

(3)力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15.重力

(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16.形变与弹力

(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F=kx,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17.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有弹力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N , N为正压力。 为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5)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

(6)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

(7)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8)大小:0ffmax

18.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合力范围 F1F2FF1F2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x0,Fy0)。

20.力学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SI)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

(3)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21.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理想实验(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叫惯性.惯性大小只和质量有关 2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

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

求出加速度。

②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 23.牛顿第二定律

(1)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ma(F是指合外力)。

(2)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③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有力就有加速度)24.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超重与失重

(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

(3)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 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② 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③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迭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算规则:由于速度,位移,加速度是矢量。所以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6.平抛运动的规律(1)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它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2)运动规律

在水平方向:vxv0,xv0t 在竖直方向:vygt,y

t时刻的速度与位移大小:vvxvy,s2212gt 2x2y2 27.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各点线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但大小不变;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大小也不变,但它是变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28.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s,S为t内通过的弧长,单位为m/s t

(2)角速度ω:描述转动快慢,ω=,单位是rad/s(3)周期T:完成一次完整圆周运动的时间

t

(1)线速度V :描述运动的快慢,V=

(4)三者关系: 29.向心加速度

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

大小: 30.向心力

(1)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方向与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不是一种特殊的力,可以是弹力、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成,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注:受力分析时没有向心力)31.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卡文迪许测量)32.人造地球卫星

(1)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

(2)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卫星要与地球自转同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 T 等于24h)。2.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必须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3.卫星的的轨道高度一定(距地面3.6万公里)。

33.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v = 7.9 km/s

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 是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环绕速度v =).

(2)第二宇宙速度: v =11.2 km/s(3)第三宇宙速度: v = 16.7 km/s 34.功

(1)定义:(2)功是标量,单位:J;

(3)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 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4)求总功的方法: 35.功率

(1)概念: 单位:瓦特(w)(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平均功率P= 瞬时功率P=

36.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1)概念: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 WG=-△Ep

(2)理解:(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2)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3)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37.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38.动能: 标量

39.动能定理 :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40.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公式:

41.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3.能源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1.非再生能源:不能再次产生,也不可能重复使用的

2.能量耗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有些能量转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人类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 3.能量虽然可以转化和转移,但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44.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低速运动,宏观物体,弱相互作用。(2)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选修1-1)45.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2)元电荷e= 1.6×10-19 ,所有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无论哪种方法,都是电荷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电荷守恒定律)46.库仑定律

(1)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2)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如果带电体间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3)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4)表达式:F=,k=.47.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的特殊物质。

(2)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

表达式: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3)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 正 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相反。

(4)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会相交;(3)电场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因此电场线线不仅能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还能大致地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48.磁场 磁感线

(1)磁场:磁体和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

(2(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是假想的线.两条磁感线不会相交.磁感线一定是闭合的。50.电流的磁场 安培定则

(1)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1820 丹麦 奥斯特

(2)安培定则:通电直导线,通电圆环,通电螺线管 51.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跟电流与导线长度乘积的比值,即。单位:(T)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场的方向

(3)磁通量: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52.安培力的大小 左手定则

(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 ;

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 ;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

(3)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53.洛伦兹力的方向

(1)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2)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3)左手定则判定洛伦兹力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与之相反)54.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的磁通量发生变化.55.电磁感应定律

(1)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2)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3)公式:

56.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3)电磁波的特点: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本身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具有能量;

.波长、频率和波速:=(波速 ; 波长; f 频率)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3.00×108m/s

(4)电磁波谱:

a.电磁波按波长又大到小的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

b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频率,因此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

① 无线电波适用于通信和广播,微波炉中使用的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

②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有:夜视仪、红外摄影、红外线遥感

③ 可见光能引起视觉,不同颜色的光是频率范围不同的电磁波

④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灭菌消毒;具有荧光效应,能激发许多物质发光

⑤ 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透视人体,检查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

⑥ 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能治疗某些癌症,探测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 57.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1)静电利用原理: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向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

带正电荷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向 负 极运动,带负电的粒子则向 正 极运动。

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避雷针等。

(2)静电危害:放电火花可能引起易燃物的爆炸。人体静电在与金属等导体接触时放电会使人有刺疼感。

(3)静电防止的方法:及时把静电导走。如给空气加湿、地毯中加入导电金属丝等。58.电热器、白炽灯等常见家用电器的技术参数的含义

(1)电热器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热效应。如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等。

若某电热器功率为1000瓦,工作1小时,耗电___1___度。

(2)某家用白炽灯标识为“220V,40W”,此白炽灯的额定电压为_220__ 伏 __交___流,在此额定电压下工作的额定功率为___40W __瓦。59.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

(1)家用电器都应该有接地线,家庭电路中都有保险装置。

(2)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同样的电压或电流加在人体上,交流电的危害更大。

(3)节约用电途径:家电不要待机、照明电器换用节能灯;降低输电导线电阻;提高输电电压从而降低输电电流。

60.电热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1)电热器: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白炽灯等都是电热器。电热器的作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热器参数: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

(2)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装置。电容越大,储存电荷的本领越大。最早出现的电容器是 莱顿瓶

电容器作用:储存电荷;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

电容: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小,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单位:法拉F,(3)电感器:线圈

电感器作用:阻碍电流的变化;在交流电路中起到:通直流阻交流作用。

电感器参数:自感系数,用L表示。线圈越大,匝数越多,有铁芯,自感系数就越大。

实例:变压器、日光灯中的镇流器、电磁铁等。

61.发电机、电动机对能源的利用方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1)发电机:将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当转子转动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2)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安培力)。62.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

(一)传感器:能将温度、力、声、光等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元件。

(二)常见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 原理: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原理: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光传感器: 光敏电阻:当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3)压力传感器:电容器的电容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减小电容增大)

高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其发现(看看)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3、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4、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5、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6、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8、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19、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0、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1、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2、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24、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第五篇: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2)ω=2π/T;(3)V=ωr;(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下载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会考应试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试作文技巧

    应试作文要过“三眼关” 作文阅卷向来是一件繁琐、枯燥的苦差事,更何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高考试卷!所以,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

    期中考试应试技巧

    期中考试应试技巧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一定的学习压力。然而,最终考试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就是考试中的技巧了。下面,针对同学们考试中存......

    英语六级应试技巧

    作文 作文的的原则是无错,一篇文章,如果你出现了3处严重语法错误,那么你就不能得到一个高于8分的分数。 另外,从句不会给你加分,你要做的是写出有变化的句子。 行文有两种格式,一......

    应试翻译技巧

    Speech by Former U.S. President Carter at Welcoming Banquet 29 June 1987 Permit me first to thank our Chinese hosts for your extraordinary arrangements and ho......

    成人高考应试技巧

    成人高考应试技巧参加成人高考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具体的过程,尤其是在学习计划的设定、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所参加的辅导班等方面都要重视,我是去年一名参加了北京安通学校成人......

    申论应试技巧

    /选调生申论应试技巧 第一章:破解申论复习备考的要点申论部分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给资料的归纳、的理解能力,然后根据材料主题写一篇有自己见解的文章,是公务员考试的得分“......

    上海市2012年高中物理会考试题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亮度 2. 天......

    高中物理会考必背公式

    1、Introduce Beijing Beijing is one of the largest cities in China. It has a population of 15 million people. It i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t was found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