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六、七、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重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孔子拜师》此节课没有按计划来上课,计划中第一课时处理了大处手笔后,这节课分段进行指导朗读,但在课前学生已能够找到重点句并主动进行理解,所以一节课就围绕学生的感受,互相说说感受再读读句子。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开课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十余个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于是,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地读书,在学生们中间转悠的时候,发现有七八个学生提前主动预习了这一课,还在书上标了自已的感受和疑问,有的早已划出了生词。当学生汇报初读效果时,我就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引用了古人的话“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并趁机告诉他们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从读中体会思考问题。于是在学生开始读书学习生词,并通过小组讨论时。《赵州桥》这一节课总体感觉,节奏感比较可以,课容量比较大,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抓好每一分钟的上课时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幅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一看到这篇课文就开始后悔前年到开封时没有买上一幅复制品,让学生自已选自已喜欢的那一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一下。结尾时对整篇课文进行了总结,抓了一下课文的描写顺序,及总分的结构。
作文水平有所进步,但个别学生基础太差,必须个别加强。测评成绩本单元成绩较好,因为A卷较简单。
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太差,学习上成绩差,作业乱。有待加强!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重点展开观察和表达方法,让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诗,重点是学生体会到从诗句中所反应出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观察及表达。学生也是刚学,我为什么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学诗,一起来写,说不定我还能因此学会写诗。现在的新教育实验不是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吗?想想,师生共写诗歌也是一件其乐无穷之事!《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不但学到课文的知识,还能通过想象把课文中没描写到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总的来说,这篇课文每一处景物刻画的活灵活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既感知文本,又丰富了语言积累,课文内容掌握得很好,对西沙群岛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进一步加强积累,调动学生自觉积累的主动性,主动背诵,主动摘抄,主动积累,扩大阅读量。《东方之珠》我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媒体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本组单元测试情况:单元测试A卷测评 优秀:45.6% 良好:46% 不合格:8.4%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单元以思想方法为主题,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矛和盾的集合》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说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科利亚的木匣》随着教改的全面实施,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新的追求。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其实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将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它将是我全新的追求!《陶罐和铁罐》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思考 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在设计教学中,我尝试了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狮子和鹿》这节课因是自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测评情况:单元测试A卷
优秀:51.2% 良好:42.8% 不合格:6%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围绕“爱的奉献”展开,教学时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
《掌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多为他人送出掌声,送出温暖。如果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没有钱买学习用品,我们应当要捐出一些学习用品,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的,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而且要经常去帮助别人。《一次成功的实验》当时我被学生成功的实验所震撼,非常激动地以既惊讶又赞叹的语调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说的比课文中讲的还要明白,还要有深度,当时的我就像是课文中讲到的教授一样激动,对学生连连称赞说:“你们真棒极了,做了一次彻底成功的实验!”于是板书为“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可能不足还有很多,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因为通过这一次课,我学到了很多,包括一些以前可能没有注意起来的问题被及时地发现,这为我的前进扫去了障碍。《好汉查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类型是略读课文,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符合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课文插图,使课文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更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符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
面临期末考试,一边学习新课,一边复习。学生因为活动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心太浮燥,复习做的题较多,测评有一些学生进步了,但有一些学生却退步较大。
第二篇:二上第五、六、七、八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第七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班级
姓名
座号
cïnɡ lín láo fánɡ
láo jì
pāi da hù lǐ
bǎo hù
mǔ jī
māo yǎn huā māo wù tǐ
shíwù
()()()()()()()()()()()
bǎo ɡuï ān mín lǐ zhí qì zhuànɡ
línɡ jī yì dînɡ bù zhī bù jué
diào yǐ qīnɡ xīn diào duì
()()()()()()
yǔ máo lǐnɡ huì lǐnɡ chànɡ zhuō ná dào lǐ
lǐ huì
tiào yuâ huï yuâ bânɡ chuánɡ
línɡ huï
()()()()()()()()()()
bǎi línɡ niǎo yǎn ɡāo shǒu dī huà lïnɡ diǎn jīnɡ
mù bù zhuǎn jīnɡ zhǐ shànɡ tán bīnɡ jiǔ biã
()(低)()(转)(谈兵)()
qīnɡ chãn chãn ɡuānɡ
shī chánɡ
shī qù
zhī jué
rēnɡ diào rēnɡ qiú
yǎn lâi zhǐ zhānɡ
()()()()()()()()()zhǐ chuán chuan zhī chánɡ jiǔ zài hū jī
hū
zhì shǎo
yāo dài yāo ɡuǒ
yāo bāo shā lì()()()()()()()()()()
jiǔ'ãr jiǔ zhī
hã hū qínɡ lǐ zhì ɡāo wú shàng zì shǐ zhì zhōnɡ
sǐ'ãr hîu yǐ xǐqì yánɡ yánɡ
()()()()()()
jiǎn qǐ lai kē lì bâi dînɡ
bìnɡ qiě
yâ kōnɡ
yâ wǎn
xǐ'ài xǐ huan zhînɡ shì zhînɡdiǎn
()()()()()()()()()()
wâi juã wâi dào qīnɡ kuài kâ dāo
shí kâ qún tǐ qún lïnɡ wú shǒu hã bìnɡ
ɡuî yâ
xiāo shī
()()()()()()()()()()
第八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班级
姓名
座号
wâi shēnɡ bǎo wâi yùn dînɡ
yùn bǐ
yǔ zhîu hánɡ hǎi jūn jiàn chōnɡ dînɡ chōnɡ lànɡ
()()()()()()()()()
hánɡ kōnɡ mǔ jiàn yùn yînɡ zì rú yïu shān wán shuǐ
huā hǎo yuâ yuán yī shí zhù xínɡ
()()()()()
shài tú shài tài yánɡ
shài yī fu shuǐ chí
piāo fú
zāi hài hài qún zhīmǎ hēi bái hēi dînɡ
()()()()()()()()()
qì zhînɡ
jī qì
àn biān bō wãn wãn lù
qiáo dînɡ yǐnɡ shì diàn yǐnɡ
shì jiàn wãi ɡuān()()()()()()()()()()
dǎo ɡuà
yuán mǎn bāo wãi bēi zi zhuā zhù
bì xū
nãnɡ liànɡ
nãnɡ lì piāo dài huà shí
()()()()()()()()()()
lìsuǒ nãnɡ jí nãnɡ yán kuài yǔ bì yóu zhī lù
shì zài rén wèi lì lì zài mù huà díwâi yǒu dài lǐ
()()()()()()()
mínɡ luî sūn shān yí jiâ shū shēnɡ
yí jì zhī chánɡ dài rãn shîu ɡuî
chǎn liànɡ chǎnɡ jiā
()()()()()()
lì shǐ
shǐ shū
xiāo miâ
kâ fú
ɡōnɡ kâ
sūn nǚ
zhí bâi sūn shù
jiâ
yì nïnɡ hù nïnɡ huï
()()()()()()()()()()()
kē jì
fǎnɡ zhī
zhī nǚ
fǎnɡ chē
jì qiǎo kē xuã zhōnɡ jiâ zhînɡ zhí
cháo dài bì dìnɡ
()()()()()()()()()()
第六单元
wēn bǎo yǒnɡ yuǎn nuǎn huo pín fù bìnɡ chuánɡ sì zhōu wân hîu()()()()()()()tǐ cāo yà jūn kāi shǐ kāi zhānɡ jiǎo luî mù chuánɡ xún zhǎo liánɡ hǎo()()()()()()()()ɡuǎnɡ chǎnɡ shuānɡ shǒu shī wù miàn fěn zuï tiān tiān qínɡ ɡū nianɡ()()()()()()()mâi mei dú shū fěn hïnɡ lǐ wù zuï yâ xiānɡ yīn chãnɡkâ qīnɡ zhōu()()()()()()()()wâi hã yīn yuâ hã chù wēn nuǎn kâ qi yǒnɡ jiǔ yǒnɡ biã zuî kâ()()()()()()()()ài xīn yà yùn huì liánɡ hǎo shãn zhōu hào chãnɡ fǎ qīn qínɡ ɡū fù()()()()()()()xǐ yī fěn shēn fân zhânɡ hú pãnɡ ɡǒu yǒu sān sī ãr xínɡ chãnɡfēnɡpî lànɡ()()()()()fēnɡ yī zú shí zhù rãn wãi lâ yǐn rãn zhù mù wānɡ yánɡ dà hǎi()()()()shēn tǐ lì xínɡ shí bù zhī wâi yī pín rú xǐ()()()
第五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姓名 班级 座号
rïnɡ yì miàn rïnɡ jīn liǎnɡ zhã fú dǎ zhã tiāo fū tiāo shuǐ dú lái dú wǎnɡ()()()()()()()()
ɡēn běn shù ɡēn dú zì mǎn zú jiāo yì mǎn miàn chūn fēnɡ cǎi fēnɡ bâi bāo bēidài()()()()()()()()()bǎn kuài zhuō yǐ zhú yǐ dàn shì bànɡ wǎn yī shān bànɡ shuǐ qīnɡbái qīnɡjiã xiāo chú()()()()()()()()()
xiāo miâ yïu yú lǐ yïu xuã shù měi shù tǔ qì yǐn rãn zhù mù ɡuān zhù zhù yì zhù dìnɡ
()()()()()()()()()()
kâ wãn qiān bǐ bǐ zhí bǐ huà zhuō miàn zhuō bù jǐnɡ ɡuān fēnɡ jǐnɡ yōu měi huài rãn
()()()()()()()()()
ná shǒu hǎo xì fànɡ sōnɡ sōnɡ dînɡ bāo zhā zhuā shǒu qìnɡ zhù zhù fú jù hào xìnɡ yùn()()()()()()()()()
xìnɡ fú fú rú dōnɡ hǎi zǒnɡ zhī kǒu lìnɡ hào lìnɡ rú shān bù ɡào zhí jiē zhí ɡuān()()()()()()()()
dànɡ shí shū xiānɡ mãn dì xiàn shēn shuō fǎ xīnɡ qī chē lún xiàn chãnɡ dì bǎn mǎ lù
()()()()()()()()
xuã qī sōnɡ shù bù xuã wú shù dà yǔ rú zhù jiào kǔ lián tiān bù yïu zì zhǔ xiào rïnɡ
()()()()()()()
第三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题,共有三篇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长城》这篇课文,循循善诱,介绍长城的相关的内容,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做好相应的习题的训练,进行拓展巩固。
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思路顺序,并能够进行仿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习作的练习,增加信息吸收。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明显,应从中心句入手,然后来理清课文的条理。以关键词入手,分层次逐个教学,阅读第一段,重点让学生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然后由这两个词引出下文。理解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时,重点采用学生自读,画出让他有这种感受的句子,然后感情朗读。学生找的比较准,读得也到位。培养学生的朗读的能力。
单元测试的效果不是很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词语的理解也有些欠缺,可能是由于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的缘故,还有就是对课文的内容的连接的问题回答的很不好,还有一部分是园地五中的日积月累的内容,记得很乱,究其源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没有形成的整体的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要注意学习新课和复习相结合,不经常搞突然袭击,稳抓稳打,逐步进行!
第四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以“如何长大”为主题的开放单元.共有5篇课文,《我多想去看那看》、《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这三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和从小就要关心他人,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别人的思想感情。《雨点儿》、《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学会认真观察。教学中,我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从学校到社会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利用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图片,优美风景图片着手,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通过让学生观看升旗仪式视频,从感官上理解“壮观”。课后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和图片,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 →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 间”;“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孩子们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试图以“最后一间房子是给谁住”这个问题来引出孩子们对平平美好品质的认识和赞美,可当孩子们回答完“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后,有个学生没经我的允许就发问了: “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没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吗?”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他吐吐舌头闭了嘴,可我知道孩子们其实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无奈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他们这个阶段孩子们思维中会有的简单和纯真。
第五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要求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同时激发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
《长城》这一课,我潜下心来研究。先到处找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长城的地位和意义了解得更加深刻了。这对理解课文是很重要的。正因为这样,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读文本。在教案的设计上,我开始有感觉,参考了一些优秀的教案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教案。因为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味道,我特别预设好了那些过渡和启发学生的教学语言。另外,注意补充资料、想象画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上课时,第一段不需要讲得那么细,我指出说明方法,补充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长城的长。第二段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射口和瞭望口,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他们讲的时候,针对语言去指导。第三段,出示资料要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营造氛围,指导学生读出对劳动的赞美。
《颐和园》相对比较容易教,学生也比较容易学。因为,作者的写作顺序很清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品味语言、感悟写作方法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游览路线的转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在这一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这一课的朗读指导也比较到位。
《秦兵马俑》是略读课文,去年的教学不是很成功。今年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想象百万雄兵的磅礴气势,想象兵马俑的不同姿态。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和品味语言。这一课的四字词语较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也在这一块花了不少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学生去看过兵马俑,还买了一个小小的武士俑纪念品回来。他在上课的时候带了回来。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起到了作用。上完课后,学生们都围着那个小小的武士俑在研究。这一课的资料补充得也算恰当,让学生更加了解秦兵马俑。不足的地方在于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学生读得也不够好。这与我自己的教学处理有关,我的重点没放在这里。
这单元的写作有两个要求,一是写游览活动,我让学生仿照《颐和园》来写。有些学生写得很不错,会学以致用。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懂得如何把游览路线写清楚,也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景物描写具体。所以,后期的修改还是比较痛苦的。第二个要求是写导游词,由于我在写之前把导游词的结构讲得比较清楚,也举了例子。并且,我前一天就让学生把资料找好,讲过要求之后,给了一节多的课让他们写,一边写我一边指导。这样的指导比较到位、及时,所以,感觉效果还是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