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2: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篇:《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ã ã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â hū yǒu pãng zì yuǎn fāng

子 曰: 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lái bú yì lâ hūr ãn bù zhī ã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说:同“悦”,高兴。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yǒu zǐ yuē qí wãi rãn yě xiào tì ã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 者,鲜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ãr hào zuî luàn zhě wâ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 好 犯 上,而 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务 本,běn lì ã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ãi rãn 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孝 悌 也 者,其 为 仁 之 本 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好(hào):喜欢。犯:冒犯,抵触,违反。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â xiǎn yǐ rã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

【注释】巧言令色:以好话和做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鲜(xiǎn):少。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âi rãn mïu ãr bú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ãng yǒu jiāo ã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传 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他的弟子也称曾参为“子”。

三:约数,表示多次。省(xǐnɡ):反省。信:诚实。

传(chuá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实习。

【大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zǐ yuē dǎo qiān shâng zhī guï jìng shì ãr xìn jiã yîng ãr ài rã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国,敬 事 而 信,节 用 而 爱 人,shǐ mín yǐ shí 使 民 以 时。

【注释】道:同“导”,治理。

千乘(shâ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这里是狭义的用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孔子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zǐ yuē dì zǐ rù zã xiào chū zã tì jǐn ãr xìn fàn ài zhîng 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出 则 悌,谨 而 信,泛 爱 众,ãr qīn rãn xíng yǒu yú lì zã yǐ xuã wãn 而 亲 仁;行 有 余 力,则 以 学 文。

【注释】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弟:同“悌”,敬重兄长。谨:谨慎寡言。汎:同“泛”。仁:有仁德的人。

【大意】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â shì fù mǔ nãng jiã qí lì shì jūn nãng 子 夏 曰:贤 贤 易 色,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事 君 能

zhì qí shēn yǔ pãng yǒu jiāo yán ãr yǒu xìn suī yuē wâi xuã wú bì wâi

致 其 身,与 朋 友 交,言 而 有 信。虽 曰 未 学,吾 必 谓 zhī xuã yǐ 之 学 矣。

【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ǔ),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致:奉献。

【大意】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îng zã bù wēi xuã zã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子 曰:君 子 不 重 则 不 威,学 则 不 固;主 忠 信,wú yǒu bù rú jǐ zhě guî zã wù dàn gǎi 无 友 不 如 己 者,过 则 勿 惮 改。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无,同“毋”,不要。惮(dàn):害怕。

【大意】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

zēng zǐ yuē shâ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ã guī hîu yǐ

曾 子 曰:慎 终 追 远,民 德 归 厚 矣。

【注释】终:父母的死亡。

追远:追念祖先。

【大意】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zǐ qín wân yú zǐ gî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ãn qí

子 禽 问 于 子 贡 曰:夫 子 至 于 是 邦 也,必 闻 其 zhâng qiú 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î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政;求 之 欤,抑 与 之 欤?子 贡 曰:夫 子 温、良、恭、jiǎn ràng yǐ dã zhī 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ãn zhī qiú

俭、让 以 得 之;夫 子 之 求 之 也,其 诸 异 乎 人 之 求 zhī yú 之 欤。

【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有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抑: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与之:给他。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其诸: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或者、大概的意思。

【大意】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î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子 曰:父 在 观 其 志,父 没 观 其 行;三 年 无 改 于 fù zhī dào kě wâi xiào yǐ 父 之 道,可 谓 孝 矣。

【注释】其:指儿子。父亲在世时,儿子听从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观察他的志向。

没(mî):死,去世。

三年:周礼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三,这里可以理解为虚指,指许多年。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大意】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yǒu zǐ yuē lǐ zhī yîng hã wãi guì xiān wáng zhī dào sī wãi měi

有 子 曰:礼 之 用,和 为 贵。先 王 之 道,斯 为 美。xiǎo dà yïu zhī yǒu suǒ bù xíng zhī hã ãr hã bù yǐ lǐ jiã zhī 小 大 由 之,有 所 不 行。知 和 而 和,不 以 礼 节 之,yì bù kě xíng yě 亦 不 可 行 也。

【注释】和:恰当,适合,恰到好处。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贤王。节:节制,约束。

【大意】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节规矩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有 子 曰:信近于 义,言 可 复 也;恭近于 礼,远 chǐ rǔ yě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耻 辱 也;因 不 失 其 亲,亦 可 宗 也。

【注释】近:符合,接近。

复:实践,实行。

远:用作动词,使„„远离。因:依靠,凭借。宗:可靠,尊奉。

【大意】有子说:“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 ān mǐn yú shì ãr shân 子 曰:君 子 食 无 求 饱,居 无 求 安,敏 于 事 而 慎 yú yán jiù yǒu dào ãr zhâng yān kě wâi hào xuã yě yǐ 于 言,就 有 道 而 正 焉,可 谓 好 学 也 已。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正:动词,匡正,端正。

【大意】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zǐ gîng yuē pín ãr wú chǎn fù ãr wú jiāo hã rú zǐ yuē kě

子 贡 曰:贫 而 无 谄,富 而 无 骄,何 如?子 曰:可 yě wâi ruî pín ãr lâ fù ãr hào lǐ zhě yě zǐ gîng yuē shī yún 也,未 若 贫 而 乐,富 而 好 礼 者 也。子 贡 曰:诗 云: rú qiē rú cuō rú zhuï rú mï qí sī zhī wâi yú zǐ yuē cì yě 如 切 如 磋,如 琢 如 磨,其 斯 之 谓 欤?子 曰:赐 也,shǐ kě yǔ yán shī yǐ yǐ gào zhū wǎng ãr zhī lái zhě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琢,雕刻玉石。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与:同“欤”。

【大意】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zǐ yuē bù huàn rã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ãn yě

子 曰: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患 不 知 人 也。

【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句式。知,理解,了解。

【大意】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zǐ yuē wãi zhâng yǐ dã pì rú běi chãn jū qí suǒ ãr zhîng xīng

子 曰:为 政 以 德,譬 如 北 辰,居 其 所,而 众 星 gǒng zhī 拱 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

共:即“拱”,环绕,环抱。

【大意】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zǐ yuē shī sān bǎi yì yán yǐ bì zhī yuē sī wú xiã

子 曰:诗 三 百,一 言 以 蔽 之,曰:思 无 邪。

【注释】《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ì):概括,包盖。

【大意】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zǐ yuē dǎo zhī yǐ zhâng qí zhī yǐ xíng mín miǎn ãr wú chǐ

子 曰:道 之 以 政,齐 之 以 刑,民 免 而 无 耻; dǎo zhī yǐ dã qí zhī yǐ lǐ yǒu chǐ qiě gã 道 之 以 德,齐 之 以 礼,有 耻 且 格。

【注释】道:同“导”,引导。一说,治理。

齐:整治,统一,约束。免:免罪,免于刑法,免祸。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格:纠正。

【大意】孔子说:“用行政法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并非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心,并且会自觉改正错误。”

zǐ yuē wú shí yîu wǔ ãr zhì yú xuã sān shí ãr lì sì shí

子 曰:吾,十 有 五,而 志 于 学,三 十 而 立,四 十 ãr bú huî wǔ shí ãr zhī tiān mìng liù shí ãr ěr shùn qī shí ãr cïng 而 不 惑,五 十 而 知 天 命,六 十 而 耳 顺,七 十 而 从 xīn suǒ yù bù yú jǔ 心 所 欲,不 踰 矩。

【注释】十有五:即十又五,指的是15岁。古人在整数和各位数字之间多用“有”字表示相加。

有:同“又”。

立:站立。

天命: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意义。

矩:礼法,规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不越出规矩。”

mâng yì zǐ wân xiào zǐ yuē wú wãi 孟 懿 子 问 孝,子 曰:无 违。

fán chí yù zǐ gào zhī yuē mâng sūn wân xiào yú wǒ wǒ duì yuē

樊 迟 御,子 告 之 曰:孟 孙 问 孝 于 我,我 对 曰 wú wãi 无 违。

fán chí yuē hã wâi yě zǐ yuē shēng shì zhī yǐ lǐ sǐ zàng zhī

樊 迟 曰:何 谓 也?子 曰:生,事 之 以 礼;死,葬 之 yǐ lǐ jì zhī yǐ lǐ 以 礼,祭 之 以 礼。

【注释】孟懿(yì)子:姓仲孙,名何忌,“懿”是死后的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违:古人称违背礼法为“违”。

樊(fán)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学生。御:赶车,驾车。

“生,事之以礼”五句:古代丧事、祭祀等的礼节规格是有差等的。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不相同。鲁国三家权门大夫有时用诸侯、天子的礼仪等级,孔子对此不满,文中的话就针对这个。

【大意】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替孔子赶马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氏问我孝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时,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规矩为他们办丧事,按礼节祭祀他们。”

mâng wǔ bï wân xiào zǐ yuē fù mǔ wãi qí jí zhī yōu

孟 武 伯 问 孝,子 曰:父 母 唯 其 疾 之 忧。

【注释】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其:指父母,该句可解释为担忧他们的疾病。一说,其,指儿女,父母担忧儿女的疾病;另一说,疾,子女品行上的毛病,父母担心子女品行不好。这里取第一种说法。

【大意】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于父母,尤其要担忧他们的疾病。”

zǐ yïu wân xiào zǐ yuē jīn zhī xiào zhě shì wâi nãng yǎng zhì yú

子 游 问 孝,子 曰:今 之 孝 者,是 谓 能 养。至 于 quǎn mǎ jiē nãng yǒu yǎng bú jìng hã yǐ biã hū 犬 马,皆 能 有 养;不 敬,何 以 别 乎。

【注释】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大意】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总说能养活爹娘就行了。至于狗马都还能得到人的饲养呢。如果对父母不是诚心诚意敬重、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zǐ xià wân xiào zǐ yuē sâ nán yǒu shì dì zǐ fú qí láo yǒu

子 夏 问 孝,子 曰:色 难。有 事,弟 子 服 其 劳,有 jiǔ shí xiān shēng zhuàn cãng shì yǐ wãi xiào hū 酒 食,先 生 馔,曾 是 以 为 孝 乎?

【注释】色:脸色。这里指和颜悦色,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先生:长辈,指父母。馔(zhuàn):吃喝。曾(cãnɡ):副词,难道。

是:代词,即“此”,这个的意思。

【大意】子夏问怎么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仅仅是有事情的时候,子女去为父母做;有酒饭了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zǐ yuē wú yǔ huí yán zhōng rì bù wãi rú yú tuì ãr xǐng qí

子 曰:吾 与 回 言 终 日,不 违,如 愚。退 而 省 其 sī yì zú yǐ fā huí yě bù yú 私,亦 足 以 发,回 也 不 愚!

【注释】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是孔子早年的学生,受到器重。

省(xǐnɡ):观察,考察。

【大意】孔子说:“我同颜回讲学一整天,他也不提不同的意见,像是很愚笨。课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充分发挥我讲的东西,可见,颜回并不愚笨。”

zǐ yuē shì qí suǒ yǐ guān qí suǒ yïu chá qí suǒ ān rãn yān

子 曰:视 其 所 以,观 其 所 由,察 其 所 安;人 焉 sōu zāi rãn yān sōu zāi 廋 哉!人 焉 廋 哉!【注释】以:根据,动机,原因。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大意】孔子说:“看一个人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掩盖得了他的真面目呢?”

zǐ yuē wēn gù ãr zhī xīn kě yǐ wãi shī yǐ

子 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注释】故:旧的。

【大意】孔子说:“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的体会,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这样就能为人师表了。”

zǐ yuē jūn zǐ bú qì

子 曰:君 子 不 器。

【注释】器:器具,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此处用来比喻人知识范围狭窄,只能有某一种技艺。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zǐ gîng wân jūn zǐ zǐ yuē xiān xíng qí yán ãr hîu cïng zhī

子 贡 问 君 子,子 曰:先 行 其 言,而 后 从 之。

【注释】君子:古代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德行或者地位、官职高的人。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

zǐ yuē jūn zǐ zhōu ãr bù bǐ xiǎo rãn bǐ ãr bù zhōu 子 曰:君 子 周 而 不 比,小 人 比 而 不 周。

【注释】周:团结周围的人。

比: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大意】孔子说:“君子是用道义来团结人,而不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小人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而不是用道义来团结人。”

zǐ yuē xuã ãr bù sī zã wǎng sī ãr bù xuã zã dài 子 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注释】罔:同“惘(wǎnɡ)”,迷惑。

殆(dài):危险。一说疑惑;另一说没有信心。

【大意】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zǐ yuē gōng hū yì duān sī hài yě yǐ

子 曰:攻 乎 异 端,斯 害 也 已。

【注释】攻:攻击。另一说为钻研学问,整句释为,钻研邪说就有害了。异端:不正确的结论。

斯:连词,这就。

已:停止。这句也作“斯害也已矣”。

【大意】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zǐ yuē yïu huì rǔ zhī zhī hū zhī zhī wãi zhī zhī bù zhī wãi 子 曰:由,诲 汝 知 之 乎。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bù zhī shì zhī yě 不 知,是 知 也。

【注释】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诲(huì):教导,教育。女:同“汝”,你。

【大意】孔子说:“由,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zǐ zhāng xuã gān lù zǐ yuē duō wãn quē yí shân yán qí yú zã

子 张 学 干 禄,子 曰:多 闻 阙 疑,慎 言 其 余,则 guǎ yïu duō jiàn quâ dài shân xíng qí yú zã guǎ huǐ yán guǎ yïu xíng 寡 尤;多 见 阙 殆,慎 行 其 余,则 寡 悔。言 寡 尤,行 guǎ huǐ lù zài qí zhōng yǐ 寡 悔,禄 在 其 中 矣。【注释】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

干:求,谋。

禄:古时官吏的俸禄,这里指的是官职。阙(quē):缺,空,有所保留,暂时放在一边。寡:少。尤:过失,错误。

【大意】子张向孔子学习谋求做官的方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谨慎地说出其余有把握的部分,就能减少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就能减少错误,谨慎地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事,就能行事少有懊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懊悔,求官职的机会就在这其中了。”

āi gōng wân yuē hã wãi zã mín fú kǒng zǐ duì yuē jǔ zhí cuî zhū

哀 公 问 曰:何 为 则 民 服?孔 子 对 曰:举 直 错 诸 wǎng zã mín fú jǔ wǎng cuî zhū zhí zã mín bù fú 枉,则 民 服;举 枉 错 诸 直,则 民 不 服。

【注释】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定公的儿子。“哀”是死后的谥号。

何为:怎么做。

对曰:《论语》中臣对君的回答用“对曰”。孔子回答鲁国国君的问题,因此用“对曰”。

举:选拔,提拔,推举。直:正直的人。错:放置。

诸:“之于”的合音。

【大意】鲁哀公问:“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而提拔邪恶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

jì kāng zǐ wân shǐ mín jìng zhōng yǐ quàn rú zhī hã zǐ yuē lín 季 康 子 问:使 民 敬 忠 以 劝,如 之 何?子 曰:临

zhī yǐ zhuāng zã jìng xiào cí zã zhōng jǔ shàn ãr jiáo bù nãng zã quàn 之 以 庄 则 敬,孝 慈 则 忠,举 善 而 教 不 能,则 劝。

【注释】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在鲁哀公时候任正卿。“康”是谥号。“子”是尊称。

以:连词,而,和。临:对待。庄:庄重,严肃。

【大意】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忠实又努力勤勉,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民,人民就会尊敬你;你遵守孝道,慈爱民众,人民就会忠实于你;你提拔优秀的人,教育那些能力弱的人,人民也就会勤勉了。” huî wâi kǒng zǐ yuē zǐ xī bù wâi zhâng zǐ yuē shū yún xiào hū

或 谓 孔 子 曰:子 奚 不 为 政?子 曰:书 云:孝 乎 wãi xiào yǒu yú xiōng dì shī yú yǒu zhâng shì yì wãi zhâng xī qí wãi 惟 孝,友 于 兄 弟。施 于 有 政,是 亦 为 政,奚 其 为 wãi zhâng 为 政?

【注释】或:代词,有人。

奚(xī):疑问词,何,怎么,为什么。

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施:延及,推广,影响。有:无实在意义。其:代词,指做官。为:是。

为政:参与政治。当时孔子没有出来做官,所以有人这样问他。

【大意】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尚书》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道理推广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zǐ yuē rãn ãr wú xìn bù zhī qí kě yě dà chē wú ní

子 曰:人 而 无 信,不 知 其 可 也。大 车 无 輗,xiǎo chē wú yuâ qí hã yǐ xíng zhī zāi 小 车 无 軏,其 何 以 行 之 哉。

【注释】信:守信用。

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拉的车。

軏(yuâ):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指的是马拉的车。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何以:即“以何”,靠什么。

【大意】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能行呢?如同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靠什么走呢?”

zǐ zhāng wân shí shì kě zhī yě zǐ yuē yīn yīn yú xià lǐ suǒ

子 张 问:十 世 可 知 也?子 曰:殷 因 于 夏 礼,所 sǔn yì kě zhī yě zhōu yīn yú yīn lǐ suǒ sǔn yì kě zhī yě qí 损 益,可 知 也;周 因 于 殷 礼,所 损 益,可 知 也。其 huî jì zhōu zhě suī bǎi shì kě zhī yě

或 继 周 者,虽 百 世 可 知 也。

【注释】世:古代称30年为一世,10世为一代。也有人认为朝代改换为一代。

殷(yīn):商朝。商朝至盘庚将都城从奄(yǎn)(山东曲阜)迁到殷(河南安阳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殷朝。因:沿袭,因袭。

礼:指整个礼仪制度,用来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损益:废除和增加。

【大意】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商朝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将来如果有承继周朝的人,其礼仪制度也会是或增或减,即使下去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zǐ yuē fēi qí guǐ ãr jì zhī chǎn yě jiàn yì bù wãi wú yǒng yě

子 曰:非 其 鬼 而 祭 之,谄 也;见 义 不 为,无 勇 也。

【注释】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死去的祖先。

祭:是吉祭。凶祭叫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谄(chǎn):谄媚,阿谀,巴结。

【大意】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是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就是怯懦。”

第二篇:《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

zǐyuēhūhūhū乎 ?‛ xuéérshíxízhībúyìyuèbúyìlè1.子 曰 :‚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yǒupéngzìyuǎnfāngláirénbùzhī

érbúyùn乎 ?有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búyìjūnzǐ乎 ?人 不 知,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yǒu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tì

xiǎnyǐ

ér2.有 子 曰 :‚其 为 人 也 孝 弟,而

hàofànshàngzhě好 犯 上

búhàofànwèizhīyǒu

者,鲜 矣 ;不 好 犯

shàng上érhàozuóluànzhě,而 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yějūnzǐwùběnběnlìérdàoshēng

。也。君 子 务 本,本 立 而 道

xiào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ǔ孝 弟 也 者,其 为 人 之 本 与 ?‛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论语》学而篇

zǐyuēqiǎoyánlìngsèxiǎnyǐrén3.子 曰 :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zēn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

yúpéngyǒu4.曾 子 曰 :‚吾 日 三 省 吾 身。wéirénmóuérbùzhōnghū为 人 谋 而 不

忠传

乎 ?与 朋 友

不习乎 ?‛ jiāoérbúxìnhū交 而 不 信 乎 ?

chuánbùxíhū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zǐyuēshìéryánshí时。‛

dàoqiānchéngzhīguó

之 国,jìng

敬 5.子 曰 :‚道 千

jiéyòngéràirénshǐmínyǐ事 而 言,节 用 而 爱 人,使 民 以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zǐyuējǐnérxìnyǒuyúlìdìzǐrùzéxiàofáàizhòng

chūzétì

xíng6.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出 则 弟,érqīnrén谨 而 信,汎 爱,而 亲 仁,行

zéyǐxuéwén有 余 力,则 以 学 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

《论语》学而篇

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zǐxiàyuēxiánxiányìsè

shìjūn

shìfùmǔ7.子 夏 曰 :‚贤 贤 易 色 ;事 父 母

néngjiéqílì能

néngzhìqí

致 其 竭 其 力 ;事 君,shēnyúpéngyǒujiāoyánéryǒuxìn身 ;与 朋 友 交,言 而 有 信。suīyuēwèixuéwúbìwèizhīxuéyǐ虽 曰 未 学,吾 必 谓 之 学 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zǐyuējūnzǐbúzhòngzébùwēi

则 不 威 ;8.子 曰 :‚君 子,不

xuézébúgùrújǐzhě

zhǔzhōngxìn

wúyǒubù学 则 不 固。主

信。无 友 不

guòzéwùdàngǎi如 己 者 ;过 则 勿 惮 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zēnzǐyuēdéguīhòuyǐ

shènzhōngzhuīyuǎn

mín9.曾 子 曰 :‚慎 德 归 厚 矣。‛

追 远,民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论语》学而篇

zǐqínwènyúzǐgòngyuēyúshìbāngyěyǔwēn温、fūzǐzhì

qiúzhī

,求 之 10.子 禽 问 于 子 贡 曰 :夫 子 至

bìwénqízhèng

政于 是 邦 也,必 闻 其

yìyúzhīyǔliáng良

zǐgòngyuējiǎn

fūzǐ与,抑 与 之 与 ?‛子 贡 曰 :‚夫 子

gōngràngyǐdézhīqízhūyìhūrén、恭、俭、让 以 得 之。fūzǐzhīqiúzhīyězhīqiúzhīyǔ之 求 之 与 ?‛ 夫 子 之 求 之 也,其 诸 异 乎 人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zǐyuēfùzàiguānqízhìfùmò11.子 曰 :‚父 在,观 其 志 ;父 没,guānqíxíngdào

sānniánwúgǎiyúfùzhī观 其 行 ;三 年 无 改 于 父 之

kěwèixiàoyǐ道,可 谓 孝 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yǒuzǐyuēlǐzhīyònghéwéiguì12.有 子 曰 :‚礼 之 用,和 为 贵。

《论语》学而篇

xiānwángzhīdào先 王

sīwéiměixiǎodà

大 之 道,斯 为 美。小yóuzhīyǒusuǒbùxíngzhīhéérhé由 之,有 所 不 行。知 和 而 和,bùyǐlǐjiézhīyìbùkěxíngyě不 以 礼 节 之,亦 不 可 行 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yǒuzǐyuēyě

xìnjìnyúyìyánkěfù

yīn13.有 子 曰 :‚信近于 义,言 可 复

gōngjìnyúlǐyuǎnchǐrǔyě也 ;恭近于 礼,远 耻 辱 也 ;因

bùshīqíqīnyìkězōngyě不 失 其 亲,亦 可 宗 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zǐyuēqiúānjūnzǐshíwúqiúbǎojūwújiùyǒu14.子 曰 :‚君 子 食 无 求 饱,居 无

mǐnyúshìérshènyúyán求 安,敏 于 事 而 慎 于 言,就 有

dàoérzhèngyān道 而 正

kěwèihàoxuéyěyǐ 焉,可 谓 好 学 也 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15.子 贡 曰 :‚贫 而 无 谄,富 而 无

《论语》学而篇

jiāohérúérlèshīmó

zǐyuēkěyěwèiruòpín

zǐgòngyuērúzhuórú

cìyě骄,何 如 ?‛子 曰 :‚可 也。未 若 贫

fùérhàolǐzhěyěyún

rúqiērúcuō而 乐,富 而 好 礼 者 也。‛子 贡 曰 :《诗 》云,‘如 切 如 磋!如 琢 如

qīsīzhīwèiyǔ

shī

zǐyuē磨 ’,其 斯 之 谓 与 ?‛子 曰 :‚赐 也!shǐkěyúyánérzhīláizhě

yǐyǐgàozhūwǎng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búhuànrénzhībùjǐzhīrényě人 也。‛

huànbùzhī16.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患 不 知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三篇:论语为政篇感想

论语为政篇有感

物理学院

2011213611

朱健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为政篇包括了二十四章,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对为政篇进行了阅读之后,我对此有了一些感受。作为一个师范生,想到以后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教书育人,我对为政篇中的一些教导人如何学习的章节由更特别的感受,这些篇章给了我一些启示。

为政篇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最有感受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对以后教导学生,同时也是我自己学习时有的一些感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在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时,总是会有新的体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总是活跃的,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个过程中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让我们不断有新的收获。在我们的世界中,新的知识的获得总是建立在就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温故而知新”不仅在封建社会,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也要强调这一点,不仅教导学生书本上的新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在温习过程中思考,以获得新的体会。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学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得来的知识不仅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为政篇中的关于学习的另一个观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并重。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学习了却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内心充满疑惑却得不到解答。学习和思考应该同时拥有,同时进行,只有将学习和思考一起进行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智慧。在我看来,学习和思考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共同支撑着鸟儿飞翔,缺一不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样要思考知识的内涵,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和思考一起出现,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的人才。在为政篇中孔子还提出了一个学习上很重要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虚心的向他人求教,不以不知为耻,以虚心求学为荣。人一旦有了自我膨胀、对待学习不能实事求是的心,那么就再难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在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导学生有一个谦虚求学的态度是我们老师的重要责任,学生一旦有了装作知道的心思,那他就会在学习上举步维艰,再难有进步了,在生活中也难与人相处。

《论语》为政篇对我的感触有许多,但只有关于学习、教育的才让我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尽量努力做到。

第四篇: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一)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二)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三)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第五篇:论语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汉代以后逐渐将“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经典背诵

学生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背。

六、经典应用

说说学习体会,教师总结。

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用鲜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的莲叶清香。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把剥好的莲子对半打开去芯,莲子芯很苦,可以药用,没有芯的莲子是甜的,正好用它熬糖水。把足量的生莲子洗净,和着一小片生姜一片鲜莲叶,放进清水锅里,盖着盖子大火烧滚,转小火熬二十分钟,捞起莲叶,加入冰糖,小火慢熬,边熬边搅拌,十五分钟后,一款既清香甘美又消暑解渴的莲子羹就做成了。这样的汤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喝过一次都不会忘记。

下载《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1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学而篇学习心得文/张赟在这一周的学习过程中,自己真是汗颜,不学则以,一学才发现自己真的是才疏学浅,对于经典中的很多字的读音不知道,有些字干脆就不认识。几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读......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

    《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论语为政篇教案(5篇)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案设计及执教者: 广利中心小学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1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篇1《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一)熊枫关于国学,当今社会上掀起的"国学热"似乎正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来参加此次国学讲习班是抱着一个求学的目的,幼时听母亲念《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