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设计教师:刘 军 方案: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课题名称: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课题背景说明: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方式。通过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实验的原理。
四、课题内容: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学习法: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照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图书馆寻找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图片、信息。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对照说明书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第2—5周: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随后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进一步学习电磁打点几十器的工作原理。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报告、学生论文(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2.任务分工
(1)实物观察与图片收集:
(2)图书资料查询:(3)网络资料查询:(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习报告 3.学生论文
九、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完成之后,需要对每个同学在本次课题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收获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过程为: 1.个人总结
参加课题活动的每个学生对本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整体介绍和评价。要求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过程及主要成果,然后说明自己在本课题活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2.组员互评
课题小组的成员对组内每位同学在该课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互评。主要指出小组成员在课题活动中完成分配任务的情况,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验能力提高情况,依据贡献
大小、收获多少及进步快慢,划分等级,分别评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3.组长评价
课题小组的组长对组内每位同学在该课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互评。
4.指导教师评价
课题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课题活动中的的表现情况,结合学生本人总结和小组评价意见,具体指出该生在课题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有待提高,给及评分并对每个学生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
第二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一、课题名称:
斧子、小刀使用中的物理学
二、课题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已经丰富多样。而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许多人并不能充分使用工具。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让人们充分了解工具的正确的,高效的使用方法,顺便学习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和原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课题内容:
在使用斧子、小刀时的技巧于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学习法:对斧子、小刀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斧子、小刀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斧子、小刀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斧子、小刀中的物理知识。
实践观察法::组织小组成员去使用斧子、小刀,切实感受其中的不同。
有关斧子的物理研究性报告(具体内容)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蕴含的简单物理原理:杠杆原理,压强,惯性。
必要公式:F=ma P=F/SF1L1=F2L2
如何磨利斧头:
一把扁平的摩挫,可用来磨利斧头。将斧头靠着一块木材或营钉,斧口向上。用木钓牢牢的把斧头固定,再用挫向斧口推磨。一面锉好,翻过斧头,再锉另一面。(你也可以用一块砂化岩磨刀石把斧口磨得锋利,只要在磨刀石上沿着斧口以平滑而循环的动作磨擦便可。)目前一般多用砂轮磨刀、斧,砂轮也有粗细之分,可以交替使用,省时、省力,极为方便,但价格比磨刀石、锉刀贵多了。
手斧使用法:
挥斧只须用一只手,(1)运用手肘的转动,举起你的手斧,肩膀不要转动,(2)手斧斩在木材时,须使手腕微微的放松,(3)斧口劈入木材的重量不是蛮力,而是斧头本身的重量。
劈木材时,把须切断处牢牢地靠在坚固的物体上,本质必须易劈,一个真正 的童军抵达营地时,第一件工作便是去寻觅这样的木材。
砍树斧使用法:
使用长柄斧砍树和手斧大不相同,先学用斧头「砍」己倒的树,两手紧握斧柄粗端附近,并用斧头比一下木材,俾得适当的距离。将斧头徐徐地学过右肩,眼睛瞄准你所要砍的地方,以约四十五~五十五度的角度砍入木材。
有关小刀的物理研究性报告(具体内容)
如何使用小刀:
无论使用折叠小刀或有鞘小刀,其重点都在刀口能切。
折叠小刀的刀叶钉在柄上,使用时应注意是否结实。不要敲击你的童子军刀,童子军刀有坚固的刀叶及旋凿、开罐刀、瓶盖钩、括锥等零件。有鞘小刀即猎人用来剥皮的小刀,刀柄和刀叶是联成一体的;携带时,要把它插在皮带里。
磨小刀时须使用一块矽化炭制的磨刀石。
使用小刀要点:
(1)小刀要保持锐利和不生锈。
(2)削割粗糙物件要向身外削割,以免伤到自己,若要巧妙的刀法,一定要勤加练习。
(3)劈砍细棒时,勿用锤击刀背,这样会损坏刀口,且使折叠小刀的键链不牢。
(4)刀叶不可近火,因为热度会锻炼铜铁,使刀口变得钝而无用。
(5)携带折叠小刀时,要把刀叶合紧;有鞘小刀要插入鞘内,再把刀鞘佩带在臀后的皮带上,刀口向后。
(6)切勿把玩小刀,因为小刀是工贝,不是玩具!
以切肉为例: 1,刀刃锋利,肯定刀锋对肉的压强会很大。如果肉表面支撑不住,刀刃就会切下去。反之依然; 2,刀把、刀刃长时,手在移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刀可以起伏很大,适合切较厚、较多的蔬菜等,不会觉得累; 3,刀身宽窄,是对应刀的重量,在挥动的时候,可以储存很大的势能;刀刃的压强,就更大; 4,锯齿形刀刃的压强会更大,更省力,但切口比较粗糙; 按照用力情况分析: 刀把不能太高,使它的的延长线接近刀刃中点,刀就不会容易倾斜; 刀落下时,刀的重心应靠近肉的中心(尤其是砍排骨时候);(尖锐的刀最省力;)
我尽力了,,你继续吧!。。。。。。加油
哈哈哈哈哈。。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块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所属年级: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成立课题组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七、总结提高
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研究小学生早上的饮食
所属年级:
小学各年级
课题组成员:陈厚富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
了解现在中学生早餐情况,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找资料。2.实地考察。
四、实施的步骤
五、活动所需的条件
六、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文字、图片资料等
结题报告
• • •
题目 摘要 前言
正文(研究对象、方法、手段、步骤、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不足及进一步研究之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