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义桅:中国梦的三重内涵
王义桅:中国梦的三重内涵
2013-01-29环球时报
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独立战争领袖林肯总统的“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理想,鼓舞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们。现在,“中国梦”再次被国家领导人提及。那么,什么是中国梦?一言以蔽之,中国梦的三大内涵就是源于中国(of China)、属于中国(by China)、为了中国(for China)。
先说源于中国。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迈入救亡图存的艰难之路,对世界的贡献远不如昔。
“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的理念,经历改革开放后终于有了眉目,这就是中国模式的现代贡献。在全球治理中,摈弃西方政治负面遗产,为世界展示更符合国情的模式选择,为不少发展中国家所渴望。除“中国制造”外,中国的发展道路、治理模式鼓励中国提出更多“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倡议、构想和选择,丰富世界发展模式多样性。换言之,世界需要中国梦,中国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说属于中国。
中国梦首先属于中国。我们不做其他国家的梦,尤其不做美国梦。美国模式危害甚大,不可持续,决非中国效仿对象。属于中国,意味着它是特色梦、亚洲梦、普世梦的三位一体,即首先成为“中国的中国”,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延续世界社会主义梦想;其次成为“亚洲的中国”,是让亚洲不因西方入侵而处于时空体系的错乱之中;第三是成为“世界的中国”,这首先要求中国建成现代文明国家,并在此过程中展示中华传统价值、中国模式的普世性。
最后是为了中国。
中国不做美国梦,但不排斥美国梦,也不排斥欧洲梦、印度梦等。恰恰相反,中国的成功鼓励其他国家去实现各自的梦想。中国梦与世界梦是完全融合的。中国不做脱离世界的狭隘民族梦,世界也不做排斥中国的“西方中心”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针对中国梦的上述三重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方式有三:
一是圆梦,中华民族不乏海洋文明基因,中国的海洋强国梦要推动实现源于中国的海洋文明转型之梦;二是释梦,针对世界之乱局、乱象、乱序,中国梦要去发掘属于中国的包容梦,塑造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东西方大融合、南北方大均衡;三是做梦,中国要勇于做亘古未有之梦,去实现超越西方、超越中华历史成就的伟大贡献。
总之,中国梦是崛起后的中国交给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答卷,要解答的是现时代“张载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第二篇:中国梦的三重国际内涵
中国梦的三重国际内涵
俞 正 樑
【内容提要】中国梦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具有特定所指 的复合性理念。它既是美丽中国之梦、魅力中国之梦,也是美丽世界之梦、魅力世界之梦。中国梦的国际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梦是世界梦的 重要部分。中国是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解决好中国自身的问题,就是对
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人民梦;中国梦既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第二,中国梦对世界梦的实现路径有着重要启示。中国梦的复 兴梦想,展示了中国从落后走向先进的文明进步,同时又展示了中国对现有 路径的超越。中国梦及其实现,从阶段性成果到终极性结果,对世界各国以 至于整个世界都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第三,中国梦是世界梦的希望之光,中国的梦想和发展中国家的梦想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与美国梦、欧洲梦 也是相通的,中国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体系并致力于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 作出更大贡献。一旦中国梦想成真,足以提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新路,点亮全球文明的希望之光,化解大国崛起的“悲剧”。【关键词】中国梦
部分与整体
路径启示
世界希望 【作者简介】俞正樑,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3)05-0001-9 13 年
第 5 期
2012 年 11 月 29 日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 中国梦是历 史之梦、现实之梦、未来之梦。它让人人有梦,个个发掘梦的内涵。中华民 族共同编织伟大的复兴之梦。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美好梦想。中 国梦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具有特定所指的复合性理念。它是两个三重内涵的复合。
第一个三重内涵是国内层面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深刻的民族集体记忆、中国梦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和纲领、中国梦是中国文化的理想之梦,一句话,中国梦是美丽中国之梦、魅力中国之梦;第二个三重内涵是国际层 面的:中国梦是世界梦的重要部分、中国梦对世界梦的路径启示、中国梦是 世界梦的希望之光,一句话,中国梦是美丽世界之梦、魅力世界之梦。
习近平主席在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举行首次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指 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 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② 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通而不同。它们既在空 间向度上展现其文化、道路的特殊性,与他者相区别,又在时间向度上展现 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与他者在本质上相联系,共同展示美好世界的灿烂 图景;揭示这样一个真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每 个民族和国家的自由发展是一切民族和国家自由发展的前提。
习近平在梦想对接之旅中,促进了世界各国美好梦想的沟通、交流、对 话和互补,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让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 到,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的梦,中国梦梦通世界,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追求 美好梦想,在通往发展、共赢、幸福的梦想道路上携手共进。中国要同国际 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 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梦想对接,通融,通达,一起汇成世界的梦,共同成为指引人类未来的灯塔,形成凝聚共同理想的力 量,共圆世界和平、繁荣之梦。
《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中国网,2012 年 11 月 30 日,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30/content_27270494.htm。
②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网,2013 年 6 月 8 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08/c_116092643.htm。①
中国梦的三重国际内涵
一、中国梦是世界梦的重要部分
世界各国的梦无疑都有其个性,但说到底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是它们的 共性,它们都是世界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只有各国人民美梦成真,才能 最终成就人类的世界梦。中国是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梦是世界梦极 其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梦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
第一,解决好中国自身的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013 年 5 月 31 日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全面系统地 阐明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①
这一重要论述把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与人民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即把 国家梦、民族梦同人民梦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点与 最佳结合点,它是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口号与旗帜,更是富含思想内涵和
实践意义的社会理想与发展目标。因此,它必须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坚持中国道路,又体 现世界的总体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积贫积弱久矣,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奔
向国家强盛、民族繁荣、人民幸福,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
20%以上,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时
期,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以占 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0%的人口,粮食产量稳定在 5 亿吨以上,自给 率达到 95%以上,而全球粮食贸易事实上难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中国解 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是排放大国,有责任、① 《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外交部网站,2013 年 5 月 31 日,http://
。13 年
第 5 期
在追梦道路上的互相支持,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圆它们的百年梦想,也使中
国成了这些梦想的受益者。中国梦是发展中国家梦想的希望之光,也是走向
未来的世界梦的希望之光。
第二,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也是相通的。它们同样源于世界文明,一个来自东方文明,一个基于西方文明,它们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实现梦想,前者从民族到个人,后者从个人到国家,但最终追求的都是人的平等和幸福,都是世界梦的重要部分。西方梦曾经点燃了工业文明的希望之光,造就了一 个充满活力与创新、引领世界潮流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梦则是 21 世纪新的 希望之光。各大文明交融互鉴,相反相成,阴阳相生,殊途同归,和谐共荣,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文明新路,共同点亮全球文明的希望之 光。
第三,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关注世界,关注热点。中 国因其公正立场获得信任和优势,中国没有私利,也没有零和思维,无意排 除其他国家的作用,强调凝聚各方支持以形成合力,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随着中国梦的演进,中国显示出参与国际多边事务的更大决心和更大担 当,更有意愿和能力劝和促谈,建设性推进和平进程,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 外交风范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已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对维和行动贡 献最大的国家。近期中国积极致力于巴以和平进程是一个最新的证明。国际 社会对中国助力冲突解决寄予更大的期待,老问题的和平斡旋也需要新力量 的加入。
同时,中国将以人类共同体意识,大力支持联合国推进千年发展目标,尽其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全球治理,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给世 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
第四,中国一旦梦想成真,足以改写国际关系历史,重塑历史规律,重 写国际关系理论。它将证明在 21 世纪的国际体系中,有可能容纳发展中国家 的和平发展和崛起,终结崛起国与霸权国必然发生你死我活冲突甚至争霸战
中国梦的三重国际内涵
争的大国悲剧;① 建设起新型大国关系,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从而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五千年文明观照下的中国梦塑造了全 新的世界观:世界可以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对于美国梦而言,这 无疑也是一个利好消息,梦梦相通,因相通而共赢,这是哲理的改变,也是 世界改变的开始。这是国际关系的希望之光。
最后,中国正在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实现人类的伟大梦想作出越 来越大的贡献。中国的飞天梦是典型的标志,它正在迅速打开星际之门,以 中国速度、中国气派拥抱人类大航天时代,朝着建设空间站的目标,一步步 延展飞天梦,在近期国际载人航天往返运输处境尴尬的情境下,神舟飞船将 搭起第二条太空往返之路,它不仅安全可靠,也更大、更舒适,中国空间站 将是人类在太空停泊的新港湾,中国将进而探索月球和深空,成为人类太空 梦新的希望之光。中国的深海梦同样如此,它也在迅速打开深海之门,以中 国速度、中国气派拥抱人类深海探索和开发的新时代,同样成为人类深海梦 新的希望之光。大数据时代即将开启中国创新的新时代。中国的技术进步是 人类技术探索及创新的希望之光。
[收稿日期:2013-06-30]
[责任编辑:张 春]
① 有关大国崛起必然争霸的最典型论述可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唐小松、王义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Abstracts
The Triple International Connotations of the Chinese Dream YU Zhengliang
“The Chinese Dream”
is a symbolic idea of multiple meanings and a compound concept with specific denotations.It is the dream of a beautiful China and a charming China, and also the dream of a beautiful world and a charming world.The triple international connotations of the Chinese Dream contain three aspects.First, the Chinese Drea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orld dream.China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n the world stage.Resolution of its domestic issue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China can make to the world.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Chinese people’s dream of national greatness.It is not only a dream of China but also of the world.Second, the Chinese Dream serves as an inspiration for the path to realizing the world dream.The dream of national renewal in the Chinese Dream underscores China’s progress from a backward country to a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its transcendence of the existing model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The Chinese Dream, from inception to ultimate realization, will come as a revelation and model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Third, the Chinese Dream is a light of hope enlightening the world dream.The Chinese Dream is identical in nature with the drea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hare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European dream.China will take a more proactive pos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human progress.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will pave a new roa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shed new light of hope on global civilization, and avoid big power tragedies.National Unification: A Concept of State Deprived from Chinese History XU Shiquan
Ever since 1949, when the Taiwan issue arose, the Mainland of China has been carrying on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unity in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voting to the glorious mission of achieving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as its historic responsibility to the Nation.A unitary China bears on the national feelings, belief, will, and destiny of the Chinese, which is a historical conclusion of the entire Nation.As much as nations and states in the world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s to their respective concepts of state and political
system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ir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experiences, national
unity is the common historical conclusion of every state.The concept of state
evolved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at of a unitary sovereign state
142
第三篇:中国梦内涵
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梦,无疑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性、境界性系统工程,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以及丰富和升华。
梦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美国有美国的梦想、欧洲有欧洲的梦想,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美好的未来,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令人震撼、催人奋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研判和美好期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有梦想,13亿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论的自信和自觉是最根本的,研究中国梦,我们认为首先应对中国梦的概念和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实质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一、当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关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研究,虽然视角很多,但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五个视角来把握。
一是从中国国情的视角看,中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尤其是人均收入仍然在世界的第90多位,国富民不富、贫富差距大、民权民利不公正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梦就是人民真正的富裕、民主与公正、自由与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个重要论断内涵非常丰富,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告诉我们的一个根本道理。它的关键点,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次战略性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制度、弘扬什么精神的问题。当代中国梦就是对“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最高而集中的反映。四是从中国政治学的视角看,当代中国梦就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从又好又快又强到更好更快更强的宏观把握与战略选择。
五是从中国战略性顶层设计视角看,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国在建党100周年建成小康、在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步走”战略的集中反映。
凝炼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反映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能够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人类社会刚性变迁的时代潮流和发展规律,应该融合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吸纳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二、当代中国梦的主要特征
(一)阶段性
阶段性是渐进性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表达方式。从党的十八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顶层设计看,当代中国梦的阶段性集中体现在“两个100年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战略上。这三步走战略是一个有机的逻辑过程,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时代性
一个政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代同行,决定着这个党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消灭私有制,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之所以在这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下能够攻坚克难走过来,靠的就是审时度势,与时代、与时间、与世界同行的智慧。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时期,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任务,把我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应该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更应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民族性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精心细致的雕琢,才能发现其勤劳勇敢、谦逊实际的内在本质属性。越是民族认同的,越是文化的宝典。当代中国梦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使传统美德融合于中国梦的实现中。
(四)普遍性
当代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目标,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当代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实现当代中国梦,就是要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规律性,要始终能够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三、当代中国梦的实质
“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党的十八大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对当代中国发展愿景的描绘。这个愿景,是我们党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问题,是极为艰巨的任务。道路就是旗帜、就是主义、就是方向,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要实现“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三步走战略梦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就是复兴梦。实现中国梦,靠的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当代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在“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样一个逻辑构架下,使中国全面协调地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老百姓人人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或者说,使中国更好更快更强起来,加速缩短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推进13亿中国人公民素质的自我改造,推进社会生活的自我改造,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自我改造。
总之,当代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核心。我们认为,要又好又快地做好当代“中国梦”,必须要牢牢地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勤奋;二是方法;三是机遇,或者说,最美的当代“中国梦”= 勤奋+方法+机遇。并且要使“中国梦”的惊喜和奇迹空前,必须要靠理论的自信自觉和顶顶层的科学设计,尤其是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文化的支撑,只有科技文化的自觉自信才是做好“中国梦”的最后神圣防线。
第四篇:中国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已经成为当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1.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观。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而是历史的呼唤、现实的诉求、未来的向往。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民族复兴的历史,“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贯穿以后至今170余年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成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组织先进与否,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的标准。在寻找中国出路的各个阶级、集团以及群体中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它们的探索和奋斗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并通过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探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的长征。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部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三位一体”,分别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
2.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在近代,中国落伍了,经受了长期的屈辱。一百多年来,支撑着中国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梦,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对新中国的希望,对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期待与梦想,构成了仁人志士心中伟大的精神力量。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充分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核。中国梦所追求的价值理想,最大限度整合了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3.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人民观。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不仅高度概括了中国梦的性质,同时也深刻说明了“民族梦”与“每个中国人的梦”的关系,确证了“个人梦想”在国家梦、民族梦中的合理性与地位。一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之中。“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外在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社会个体以及大众的内在心理体验和感受相统一,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贯彻。另一方面,在国家梦、民族梦实现的过程中,为每个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就能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囊括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诉求,充满了浓浓的亲切感,使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梦中有你、有他,也有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人梦也是中国梦。4.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实践观。总书记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现中国梦有赖于党的领导。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办好中国事,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乘势而上、转型发展,需要党引领方向;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党聚合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奋斗。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业是一点点干出来的。奋斗与创造,汗水与拼搏是攀上理想境界的阶梯。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全体中国人奋斗拼搏创造出来的,实现未来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然需要继续奋斗拼搏。这就要求每一个中国人从我做起,勤恳务实,脚踏实地,戒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空想,以更加勤勉的态度投入劳动与建设,用劳动与汗水成就中国梦。
5.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发展观。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中国梦需要具有强盛的综合国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首先要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也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翻番,科技创新能力大幅上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等宏伟目标,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实力特征”的基本图景。中国梦需要切实的民生改善。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发展取向,都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致力于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中国梦需要和谐的国际环境。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同时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总书记的论述,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秉承求同存异、尊重包容的态度,倡导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对话合作,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善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共享为世界的机遇,中国梦必将在世界多样性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第五篇:中国梦内涵
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说来,中国梦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经济富强中国梦。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实现中国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在全球贸易、金融市场、专利品牌等各类可比较的指标体系中,都将获得与人口份额相称的强国地位。
政治民主中国梦。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追求。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我国将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不断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普选层次不断提高,差额选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将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实现中国梦,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将进一步凸显,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实现中国梦,我国将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人民群众成为政府的主人,腐败分子失去藏身之地,财政供养人员真正成为人民公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化繁荣中国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