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国永驻我们心间
祖国永驻我们心间
调兵山市第七小学
五年级
刘夏
我热爱家乡,但是我更热爱祖国,因为祖国才是志向的远方。也许有人会问,你建设了祖国,就不会忘记生你养你的家乡了吗?我会大声而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不会的!”
我心目中的祖国是强大而坚强的。强大,强大在科技迅速发展,中国实现了飞天梦,航天工作人员用自己滚烫的汗水和坚贞不屈的精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坚强,坚强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坚强抢险抗灾,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我心目中的祖国还是美丽文明的。祖国的长城,祖国的故宫,祖国的西湖,祖国的兀术古城战场„„2008年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圆满成功了,之前教育人类的那句话,讲文明,树新风,人们做到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奥运会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我为自己的祖国骄傲!
我心目中的祖国还是知难而进,努力拼搏的。维和警察,一个响亮的名字,2008年一批担负着艰巨的任务的维和警察,从自己的祖国飞往巴基斯坦,他们每个人都带有一顶蓝色的帽子,这顶帽子向征着和平的天空,向征着没有硝烟的天空,向征着蔚蓝的天空,275人在巴基斯坦维和了一年,他们为了什么,为了和平,我们知道,维和了一年,是多么的艰难,可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前往马基斯坦维和。鸟巢是鸟儿用一棵棵树枝辛勤编织成的,而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却是用一根根钢铁搭建成的,“鸟巢”的建筑者用辛勤的双手搭建成的,我们不知道他们流了多少滴汗水,磨破了多少双手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拼搏换来了全世界人民敬佩的目光。
祖国在我心中是无法比喻的,她是母亲,养育世世代代的儿女,我们要回报家乡,要报效祖国。[作者简介]
我的名字叫刘夏,生活在调兵山市尚三家子村187号。我喜欢打乒乓球,踢足球,我是个小球迷!我在第七小学五年一班学习,在班组里担任班长。[指导教师]
韩淑娟
联系人:刘国强
联系电话:***
6911019 通讯地址:调兵山市第七小学(邮编:112700)电子邮箱:dbslgq@126.com
第二篇:“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2014-4-29 为了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办公厅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团队建设。近日,厅工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一路上大家怀着崇敬之情,团结互助,情绪高涨,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到达延安后,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实地参观学习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馆等,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全面回顾。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幅幅黑白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一段段感人的真故事,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了抗日和革命时期的延安,一张张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历史画面,再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追求,伟大的追求产生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成了伟大的业绩。“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精神积累,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够熊熊燃烧,成燎原之势,总的来说得益于延安革命摇篮里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谁服务、为谁革命,这是决定一个政党性质和军队宗旨的首要因素。在《论联合政府》中,毛主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这也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也必将是成功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的“法宝”。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的始终,一方面要提升为报社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的意识,用我们真诚微笑和人文关怀,为报社的通信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二、“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35年10月,中
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那段遥远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练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我也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新希望、新挑战的人生征途上,能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切实把延安精神化作奉献国家的工作激情和对党的事业更加执著的信念与追求,在解放思想上首先“热”起来,在为人民服务上首先“动”起来,在艰苦奋斗上首先“严”起来,勤奋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我的忠诚、汗水、激情、创造,为报社的全面事业多作贡献!
第三篇:雷锋精神,永驻心间
雷锋精神,永驻心间
------孝昌县王店中心小学502班
黄殊蔓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每当看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了雷锋。他没有沙场上浴血奋战的经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有的仅仅是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和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雷锋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什么是雷锋精神?你知道吗?
有一种精神,它叫做尊老爱幼;有一种精神,它叫做无私奉献;有一种精神,它叫做助人为乐;有一种精神,它叫做朴实善良 ……这就是雷锋精神。
我的同学刘星昊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我们班的锁长,每天他都早早的来到学校,为我们开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总是坚持不懈。而且一做就是两年。他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句累。那是一个冬天,他生病了,他奶奶怕他起得太早会加重病情,就让老师把钥匙收回去了,让别人开门,谁知,这样一来,他反而吃不香,睡不着,病情反而加重了。奶奶问他怎么啦?他说:“不去开门,不习惯。”奶奶哭笑不得地说:“别人都埋怨开门烦,你却一开就上瘾了。”过了几天,奶奶看见他每天早早的起床,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好像在找什么东西。没办法,奶奶只好找班主任让他重新当上了锁长。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可雷锋精神在他心中,他能在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有同学生病了,他总是乐呵呵地帮别人扫地,提水。每天早上,他都积极去抬早餐,送餐具,为同学们服务。看到地上的垃圾,他会毫不犹豫的拾起来。现在的他,值得我们学习,以后的他,会做的更好。
向雷锋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很简单的: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关掉教室里的“长明灯”,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回收废品,变废为宝…….这些事情不仅要做,而且要坚持不懈,让雷锋精神,永驻我们心间。
第四篇:让宽容永驻我们的心间 演讲稿
让宽容永驻我们的心间!
先锋小学五年级四班演讲稿
教师 郑健
谈到中国梦,我想起了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就好像一滴水,当13亿中华儿女的梦想汇集在一起时就是一片汪洋„„”美丽梦,中国梦,我作为其中的一滴水,我的梦想是——让宽容永驻我们的心间!
上周,气温陡然升高,为了防止我体育课后口渴,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崭新漂亮的饮水杯,我欢天喜地地把它带到学校去。下课了,我喝完水,惬意地盯着我那晶莹剔透的杯子,呆呆地看着洁白可爱的菊花在杯子里旋转,然后我轻轻地把水杯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刚缩回手,突然,“哐当”一声,地上溅开了花。转过头,迎接我的是一双惊恐的眼睛。周国杰!他慌忙捞起我的水杯。原来是一向鲁莽的他冒冒失失地从外面飞奔过来,衣角挂住了我的桌子。天啊,我的水杯裂开了一条大大的缝!我一下傻了眼,望着我那心爱的水杯,一股无名怒火腾地从心中升起。
我抓住他的衣领,大声呵斥道:“你没长眼睛啊?还我水杯!” 他满脸憋得通红,辩解道:“你放在这里很容易被撞坏的,下次你自己放好点儿!” 我气极了,眼珠差点迸出来,提高了嗓门:“明明是你把我的杯子撞坏了,还不知错。你该知道教室里是不能追打的!”
他停住了口,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看着他那副可怜状,我的心软了下来。“哎,算了吧,你也不是故意的,下次小心点就好。我也确实不该把杯子放在桌子边沿的。”看着他缓缓放松的表情,微笑在我脸上开了花。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是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带来的便是和平与友谊。“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我们班的杨顺宇就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次,我和同学在操场上跳绳,不小心踩痛了一旁的杨顺宇,他抱着脚疼得直咧嘴,但是一点也没有责怪我。有人对杨顺宇说:“你为什么不去给老师告状呢?自己被踩痛了却一声不吭?”他微笑着一本正经地说:“她也不是故意的呀,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嘛!怎能为这点小事,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呢?”他那温暖的话在我心头久久荡漾„„
从那次起,宽容便悄悄潜入了我的心底。宽容是理解、是涵养,宽容可以与人友善相处,化干戈为玉帛。
“有容乃大”。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我读到《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一书,我还明白了“宽容你的敌人,也显示了你的大度和勇敢。”诸葛先生七次擒拿蛮王,还是七次放了他,宽容了他,想去感化他。最终,蛮王孟获被诸葛先生的这种真情所感动,率兵归降,不再有二心。
是啊,如果中华民族人人都懂得宽容,懂得将心比心,那该多好啊。把这个小小的梦想变成所有人的梦想,共同奋斗,我相信,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让感恩之心永驻我们的心间
让感恩之心永驻我们的心间
感恩“是对一切授予你恩惠的人与物,给以感激之情和真诚回报。通过感恩情感的体验,可以培养高尚道德的情怀。感恩的情感是人性化的心态,是尊重人,理解人,宽厚人,信任人的一种君子品质表现。同时,还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纽带。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感恩?为什么我们要时刻心存感恩意识?
古人常说: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以看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道德情感的最基本的体现。一个人不知好歹,或知恩不报或忘恩负义,都是不道德的,而且会受到大家的遣责的。例如,那些对父母长辈不孝的人将会天理不容;那些顶撞老师甚至谩骂老师的学生则会受到道德、良知的鞭挞;而对于危害社会,背叛祖国的不义之徒,不仅受到社会唾弃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审判!总之,子女缺感激之心,父母就会心寒;学生缺感激之心,老师就会失望;公民缺感激之心,社会就冷漠;官员缺感激之心,百姓就不买帐。
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个人如果没有感恩意识,社会将缺少善心、善行,不道德的行为就会泛滥成灾,恐怖的恶性事件也会层出不穷,最终危害到人类社会安定与发展。因此,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就会产生一颗和平的种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就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社会就多一些宽容的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诚与关爱。作为我们学生,拥有感恩之心,更可以将对父母、老师、社会、祖国的无限感恩化为一份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
同学们,我们需要在感恩情感的体验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我们也需要成功的完成学业任务。教育的本质是引领人的灵魂,而感恩教育就是让人的灵魂闪光,这是向自我实现迈出的重要一步!
让我们都学会”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