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考试质量分析要求
学校《考试质量分析》要求
考试质量分析对教学过程起着反馈与调控作用,是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对做好试题质量分析提出如下要求。
一、教师
从个人的角度对“试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对“试题”的分析
(1)要分析试题的内容:分析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是否有科学性问题等。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分析试题难易程度以及梯度层次的合理性。
(3)、要分析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试题的效度和信度是考量学生实际能力掌握程度和考试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2)、学生答题规范化程度分析(3)、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分析
(4)、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分析 3,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根据试题的分析和分析班级每位学生各试题的得分情况,全面反思日常教学中的得与失,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下阶段的改进的对策与措施。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提出个人对试题的分析意见,认真填写好质量分析表。二,备课组:
在个人分析的前提下,备课组汇总每位教师的分析意见,并在分析各班得分情况作横向、纵向比较及与兄弟学校比较基础上,共同讨论分析,找出本次考试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下阶段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形成备课组层面的“分析意见”。
三、年级组: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召开“考试质量分析会”。
“考试质量分析会”一般程序为:由年级组长主持;教导处进行对考试数据进行简单地反馈和分析(中考和期末考试,月考有年级组长分析);各备课组长代表备课组发言;班主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思想情况进行分析;年级组长谈下阶段的对策与措施;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代表学校发表指导性意见。以年级组为单位对考试质量作定性与定量分析,有利于找出年级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课任教师了解本年级组考试的大体情况,有利于强化各学科之间协调,对于强化年级组建设,推进年级组工作,提升年级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研组:
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科内的专业分析
1,重点对各备课组发现的“试题”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研讨,找出改进的对策与措施,提高“命题”的质量,提升教师“命题”的水平和能力。
2,对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研组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研讨,找出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在“教”的问题,寻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改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对策与措施。
五,教导处:
1,提供数据:准确无误地为年级组、教研组提供考试的有关数据。
2,简要分析:在质量分析会上简要分析学校本年级、本学科在区内的考试总体情况和考试中出现的共性和典型问题。
3,提出指导性意见:针对考试的情况分析,对下阶段年级组教学和教研组教研提出指导性意见。
4,对考试的所有资料进行归类存档。
六,校长室:
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制度和相关规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年级组、教研组建设的水准,以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学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坝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考试我校六个年级92人全员参加,总评列第七片区第三名,在所有23个统考科目中,二年级语文列十校第一名,第二名科目4个,第三名科目5个,倒数第一科目有3个(二年级数学,四年级数学,四年级科学)。总体成绩环比上学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一、三、六年级成绩在片区内处于前列,二、四、五年级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处于片区中后。现就具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研室统一试题,试题难度中等偏易。试题质量良好,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我校学生基础知识上丢分较多,尖子生比例太小,没有拔尖分,差生数量在中高年级有上升趋势,影响了考试成绩。
二、考试成绩分析:
从及格率来看,一、三年级各科成绩均列片区中上等,其他各年级,特别是五年级、四年级及格率都刚过半,优秀率总体不高,说明差生人数较多,拉低了班级平均成绩。
分科目来看,语文科目有5个年级列片区前三名,数学有2个年级列片区前三名,英语有3个年级列片区前三名,思品、科学、艺术均列片区倒数,说明语文学科成绩提升明显,思品和科学学科成绩下滑严重。
分年级来看,一年级成绩环比有较大提高,三、五年级成绩有所提高,六年级成绩继续保持前列,二年级成绩下滑很快。
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3.全校的优秀率比上学期末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整体还是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结合平时课堂听课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2、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学生被动学习。
3、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题型练得过少,特别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随意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开示范课、立标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非常普遍。
四、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
1、.学校应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
2.分类承包。任课教师承包有缺腿学科的优生,签订合同,一抓到底;班主任抓全员优化;教导主任抓宏观调控。形成学校、级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3、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落实一个“细”字,细到每一个环节,细到每一个角落,细到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训练、考试、讲评、学情分析等每一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抓实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领导干部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2、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导处搞好总结工作,召开全体教师质量分析会。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强化薄弱学科、后进生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4、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九坝小学
2017.3.2
第三篇:学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坝小学2015-2016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考试我校六个年级102人全员参加,在所有21个统考科目中,仅有3个科目人均成绩没有达到及格格次,总体成绩环比上学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表现在一、二年级,同时三年级和六年级成绩环比没有提高。现就具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研室统一试题,试题难度中等偏易。试题质量良好,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我校学生基础知识上丢分较多,尖子生比例太小,没有拔尖分,差生数量在高年级有上升趋势,影响了考试成绩。
二、考试成绩分析:
从及格率来看,一、二、五年级各科成绩均列全县中上等,其他各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及格率都刚过半,优秀率总体不高,说明差生人数较多,拉低了班级平均成绩。
分科目来看,语文科目有2个年级列全县20名之前,数学有2个年级列全县20名之前,英语有3个年级列全县20名之前,说明英语学科成绩提高很快,语文学科也环比少了2个年级进入前20名,数学学科多了1个年级。语文成绩有一定的下滑,三、六年级语文成绩下滑明显。
分年级来看,一年级成绩环比有较大提高,二年级成绩有所提高,五年级成绩继续在全县保持前列,二年级和六年级成绩没有实质提升。
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3.全校的优秀率比上学期末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整体还是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结合平时课堂听课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2、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学生被动学习。
3、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随意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开示范课、立标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非常普遍。
四、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
1、.学校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
2.分类承包。任课教师承包有缺腿学科的优生,签订合同,一抓到底;班主任抓全员优化;教导主任抓宏观调控。形成学校、级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3、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落实一个“细”字,细到每一个环节,细到每一个角落,细到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训练、考试、讲评、学情分析等每一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抓实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领导干部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2、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导处搞好总结工作,召开全体教师质量分析会。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强化薄弱学科、后进生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4、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九坝小学
2015.11.26
第四篇:考试质量分析
“成绩面前找差距;问题面前想办法;目标面前明方向”
这次期中考试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也是对前半学期教学的一次诊断,通过成绩的比较分析,来发现问题、查找差距,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修复漏洞、优化教学,完善管理,总体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从试题分析、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四方面总结如下:
一、命题质量分析
这次考试命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正确地处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综合性,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出现更改试题,评卷采用集体流水作业,先定标准,再试阅,再集体评议,具有较高的信度,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效度。基本准确的考查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成绩基本区分开不同层次班级水平,考查出不同水平学生的高低差异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从各科整体成绩上看,除地理科命题达到命题要求难度系数为0.7以外,其余科目试题普遍偏难。我什么我们的期望值远远高于学生的真实水平,我想主要原因是在平时的管理中对学生的检查、督促落实不到位,和学生的惰性使然,导致该记的没记,该会的不会,课本上的不会做,强调过的没印象,训练过的照样错。
二、成绩分析
1、各科平均成绩分析 语:平均分82分,难度系数0.5;数:平均分67分,难度系数0.4;英语:平均分46.4分,难度系数0.24;物理:平均分36.9,难度系数0.3;化学:平均分37.2,难度系数0.37;政治:平均分48,难度系数0.48;历史:平均分53.8,难度系数0.53;地理:平均分72.5,难度系数0.7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科成绩普遍未达到满分的百分之五十。那么针对这样的对象,就要求我们以后期的教学中起点一定要低,步子一定要小,坡度一定要缓,督促检查一定要勤。要多一点用心,多一分细心和耐心。
2、各班平均分和各科平均分的平均差分析(1)各班平均分
1班遥遥领先,平均分690分,平均分超出第二名的4班95分。2、3、4班的平均分的差距较小,最多是4班超出2班21分。5、6班平均分差距很小。
7至18班平均分的差距较大。16班平均分最高467分,名列普通班第一。平均分超出最低平均分94分,同时,普通班班与班之间平均分的差距也比较大。(2)各科平均分
各科平均分按照同等到班级基本呈正态分布。但在数学、英语、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中,同等班级平均分差距较大。14班的语文、12班的数学、15班的物理、16班的生物、13班的政治、15班和11班的历史、15班的地理平均分高过重点班,6班的化学高过实验班。同时,重点班的这些科目成绩滑坡比较大,低于普通班的平均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班内学生不仅出现了两极分化,而且同层次班级,班与班之间的单科成绩、总分成绩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个班的班主任的领导作用,一个班的氛围营造、班风学风文化建设是很关键的。
3、分数分段统计表分析
(1)本次考试9科部分共1050分,取1050分的70%为735分,达到优秀线的人数共23人,且最高分只有823分,800分以上共3人。由此可以看到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记忆、运用、迁移和应试方法的盲点和缺点比较多,也提醒我们,下一步教学,要教就教会,要讲就讲透,要练就练熟,要多小结,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多反复训练,多选择典型的代表性强的试题进行训练。把作业精细化,反馈要有时效性,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2)此表,我们重点看3个分数段,实验班看602分以上人数,重点班看478分以上人数。602分以上,1班58人,占班级总人数的87%,2班19人,3班26人,4班23人,在2、3、4班中,3班人数最多。很难得的是,在5、6、9、11、12、13、14、15、16、17班中共有26人取得602分以上的好成绩。可见这些班的培优工作成绩突出,班级良好的土壤是的关键。602分下延50分的人数应该是实验班下一步重点关注,转化的对象。也希望班主任能将这些学生的名单印发给所有科任教师,多关注一下。
478分为这次考试的平均分,1班平均分上线人数达到100%,2班57人达到91%,3班60人达到93%,4班60人98%,5班31人,6班30人,7班6人,8班15人,9班24人,10班22人,11班14人,12班26人,13班22人,14班21人,15班28人,16班29人,17班17人,18班19人。从重点班与普通班平均分上线人数可以看出,在班级中等生人数上9班、12班、15班、16班已追上或接近重点班中等生的人数,也就是说,这些普通班的学生由入学至今,分别已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名次大跨步向前。同时,也希望7——18班老师能多关注、多关心、多鼓励、多帮扶这部分学生,使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400分以下的学生可视为学困生,这些学生,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到保稳定上,对他们要多关心,多留心。
4、名次分段统计表分析
一个表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名次分段统计,一个是本次期中考试名次分段统计,两个表作一下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每个班在各名次段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
在前150名,2班优等生减少人数较多,共10人;6班和13班进步很大,分别增加了5人和4人。
前350名人数增幅大的班级有5班、9班、12班、13班,减幅较大的班级有6班、14班、18班。其中,6班优等生转化工作做的好,前150名增加了5人,而中等生滑坡人数较多,前320名减少了11人,前500名减少了13人,说明6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18班中等生减少了9人。前500名增加人数较多的班级有:9班11人,13班8人,15班5人,16班5人。
希望做的好的班级能继续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存在问题的班级要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修复漏洞。
三、存在问题
1、高分学生数少,低分学生差。
2、部分老师责任心不高,只教不管或只教不查,只阅不改,只重视课堂而轻视作业反馈,只注重批阅而忽视过程的监控。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3、老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足,重视知识能力训练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课堂随意性较大,影响课堂质量。
四、整改措施
1、年级组要继续加强课堂、辅导、定时训练、早读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定期或随机检查老师常规工作准备情况,把课堂和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加强对课堂的了解,让“486”成为我校新课改的主渠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2、抓好分层教学
各科在进行整体教学的同时,要分层抓好三类生的工作(优、中、学困生)。如优生的培养,可打破单科界线,各科齐抓共管,课上多照顾,课外多补充,课下可个别面批、辅导。中等生,要常抓不懈,课堂教学时,要盯紧不放,课外辅导工作更应做细做实。学困生的工作,难度最大,也是一直影响我们整体成绩的组成部分。这些学生,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把学困生成绩提高,当做一场持久战争去考虑。
实验重点班要将本班中等生分包给班内科任老师,科任老师要定期与所包抓学生谈话,课堂上要要提问,辅导时要多询问,作业批改要够细心,生活中要多关心。“五一”收假来各班要将本班中等生包抓分配名单上交年级组一份存档,并通知科任教。
3、开展“结对子”、“一帮一”互助活动,搭建新的学习的平台 该活动不仅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精神,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扭转,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学科互补帮扶,也可以同科优差互补,可以一帮一,也可以多帮一。最张达到“组组红”整体上提高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
第五篇:十一中期考试 考后总结和质量分析要求
通
知
各分校、年级、全体教师:
期中考试后考后总结和质量分析要求如下
1、各位教师做好考后总结和期中质量分析,分析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学生答卷的共性问题,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定出今后教学的整改措施。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科组长做好学科组期中考试成绩质量分析。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期中成绩交流总结。
3、教学组长针对两个教学班的成绩进行分析,组织教学组教学组全体教师进行期中成绩交流总结。
4、班主任开好班级质量分析会,上好主题班会,做好期中考试总结。组织优秀学生,进步学生做经验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考后分析、制定学习计划。
5、各分校和各个年级开好质量分析会。
6、以上考后总结和质量分析材料电子稿以学校和年级为单位上交到学校教务处档案管理专用邮箱.字体要求:标题 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文件名命名为某年级某学科质量分析。
十一中教务处
201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