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奶奶的象形文字
奶奶的象形文字
我的奶奶可能干了,她不仅是家里的“财政部长”、“后勤部长”,最近还担任了“通讯部长”。所谓“通讯部长”,就是每天把来电人的姓名记录下来,等家里人回来了,向他们汇报。咦,你说我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怎么能记录这么多人名呢?我告诉你,事情是这样的„„
这天放学一回家,我一进门便看见奶奶坐在电话机边,在纸上写着什么。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爷爷说:“对了,今天有个人打电话找你,他姓„„姓„„姓什么来着?等会儿,我去查一下。”说完,奶奶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来一个小本子,她看了看说:“噢,对了,叫余有波。”咦,奶奶不是不识字吗?我疑惑地拿过奶奶的本子,想看看她是什么时候学会写字的,我翻开本子,只见纸上画着一幅图画;一条大鱼直立着身子,用两个用胸鳍抱着一团像水波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呀?”我左看右看也弄不明白。奶奶接过本子,指着上面的画说:“小傻瓜,这还看不明白,这鱼抱住波浪,不就是‘鱼’有‘波’吗?”“啊?噢!‘余有波’就是一条大鱼抱着一大团波浪啊。”我失声笑了起来。“奶奶你真绝,这真是你自创的‘象形文字’啊!”我边笑边翻看奶奶的本子,奶奶在一边给我解释着:“这儿画了一个羊头,下巴上还留着一绺小胡子,这就是‘老杨’,如果没留胡子,那就是‘小杨’”“那这三条水波又是什么呢?”“这是姓刘的‘刘’。你瞧,这不是一条河流吗?”奶奶边比画边讲解。我捧腹大笑,奶奶真聪明啊,她这“象形文字”真是绝了!
我笑得流出了眼泪,奶奶却只是微笑着抚摸我的头。看着奶奶的微笑,我忽然心中一颤;奶奶小的时候受条件的限制没能上学,所以才不识字,但就是这样,她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而我现在有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又做得如何呢?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过我,我也无数次问过我自己,但从没有像这一次这样被震撼过。
我渐渐收起了笑容,默默地从奶奶的本子上撕下一篇“象形文字”,把它压在了我书桌的玻璃板下„„
五年级:yyq5173
第二篇:谜语象形法素材
谜语象形法素材大全
一、笔画字形象形法
“·”象滴水、孤星、球类 “田”象荷叶 “八”象画眉 “冖”象画桥
“人”象柳叶、雁阵、飞燕 “×”象双浆 “厶”象远山 “乙”象水鸭
“弓”象绣鞋、新月、残月 “亠”象小笠 “又”象活椅 “士”象飞机
“曰”象落晖、斜阳 “忄”象画戟 “舌”象三弦 “个”象竹
“宀”象远山、冠帽 “丁”象珠帘 “亚”象栏杆 “丰”象远树
“卜”象鸦片烟枪 “廴”象划舟 “干”象蜻蜓 “亦”象蝴蝶
“丨”象绣花针 “巛”象群鸦 “冊”象篱笆 “灬”象马蹄
“品”象画菊花 “虫”象孤帆 “阝”象旗帜 “立”象孤帆
“凡”象吊钟 “平”象路标 “皿”象碉堡
“女”象梅枝 “而”象犁耙 “門”象眼镜
“尔”象金蝉 “习”象残月 “卤”象鸟笼
“尸”象残月 “辶、乚”象小舟;
四围山色扣“田” 千里冰封扣“冯” 黄莺掷柳扣“梭” 紫燕穿帘扣“剪”
漫画梅枝扣“女” 淡描菊蕊扣“品” 翩翩蝴蝶扣“亦” 款款蜻蜓扣“干”
孤帆远影扣“虫” 雁阵成行扣“人” 雁阵成行扣“一”
裙带宽余扣“要” 朱颜消瘦扣“佥” 兽蹄踏遍扣“梅花” 鸟
留痕扣“竹叶”
朦胧月色扣“月” 桥通两岸扣“工” 为郎颠倒扣“食” 挺枝荷叶扣“甲”
柳叶双垂扣“彳”平分秋色扣“臼” 蝴蝶翻飞扣“胡” 斜峰相映扣“臼”
竹叶飘风扣“彡” 颦蹙蛾眉扣“八” 旌旗招展扣“阝” 孤帆远渡扣“立”
一水平流扣“灬” 针儿欲坠扣“卜” 发箭传书扣“中” 树影参差扣“杀”
远山叠叠扣“幺”
二、数字符号象形法
(一)常见字母象形:
A:塔;b、d:半把剪刀; B:弓 c:象形残月; D:弓、半圆(如半个月亮);
H:单杠;h:靠背椅子;I:棍棒、直道等;i:棒球;J:钓钩; M:山谷、连山;
m:双门洞;n:单门洞;O:圆形景物如球、圆月、洞等等;P,象形旗帜;Q:象形断线的气球、带藤的瓜、彩云追月;S,象形蚕、龙、蛇、弯路;T,象形锤子;t:钓钩; V:山谷、曲线、胜利、倒立的人;W:曲线、波浪等;X:双桨、错、未知数、爱克司、乘;Y:幼苗、杯子、竹叶、三叉口;Z:象形鹅、鸭等。
(二)常见数字象形:
1:小棒,2:小鸭,3:耳朵,4:小旗,5:秤钩,6:勺子,7:镰刀、锄头,8:葫芦,9:勺子,0:同“O”的扣合方法。
第三篇:二年级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案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段玉杰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教学目标:
1.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经历数菊花,用涂色的方块表示数量,借助象形统计图比较树叶多少的过程。2.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和用图表示的直观图,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体会分类并用色块表示的直观性。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菊花吗?(生: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记住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投影出示各色菊花)生答。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真棒,记得非常清楚准确。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出示菊花集合图)你们看,每种颜色的花摆放混乱,我们还能一眼看出每种颜色菊花的数量吗?(生:不能)
师:摆放的这么混乱,确实难度较大。大家观察一下这里一共有几种颜色的菊花?(生:3种)都是什么颜色?(白色、紫色、黄色)板书。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菊花有几盆?注意:数的时候要做到不重数、不遗漏。(生数,点名说结果和方法)
根据数的结果,适当评价。
师:你们都很棒,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数的很准确。那同学们想一想,怎样重新摆放能让我们很快看出每种颜色花的数量?小组讨论一下吧。
(小组讨论、生答::把相同颜色的......)
师:你们的方法非常好,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花片,同桌一起摆一摆,马上开始吧!(生同桌一组活动,两名学生黑板前摆)师:通过我们的动手实践,同学们说我们想出来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容易看出…….投影出示:先分类、再整理,就能很快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师:我们可以用摆花片的方法表示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一起来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题目要求。(生读)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
(一个正方形表示一盆菊花;三种菊花要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注意涂色要从左到右,每一行都要从最左端涂起,好了赶快动笔涂一涂吧。(生涂色,师巡回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涂的?(生展台前边展示边叙述)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言引导:我用粉色代表白色菊花,有6盆我就涂了6个方块。。。)
师:同学们观察涂色方块,你发现了什么?(生:一眼就能看出……)
师:像这样用实物和色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这种图我们叫做“象形统计图”,前面我们看到和涂色的都是横向排列的,属于横向象形统计图。你们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竖向排列的象形统计图。(投影出示)生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树叶,4种,桑叶、枫叶。。。)
师:那你能不用数就说出那种树叶最多,哪种树叶最少吗?(生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红色的叶子最多,因为它占得方格最多。。。)
师:真棒,这个统计图把事物整齐的放在了方格中,让我们直接的看出每种叶子的多少,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每种树叶各有多少片呢?(投影出示统计表,生对应上图说数字)
师:你们看,像这样的表,我们叫做统计表。它很简单,可以用数字表示每种树叶的数量。那同学们谁能根据统计表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请同学们注意这个竖向统计图,要从下面开始向上涂色。大家开始吧!
1.教材“练一练”第1题。(投影出示习题)请小朋友们先给图形分类,再用色块表示每种图形。(学生自己涂表格,然后交流)
师:你能把统计图中的数量写到统计表中吗?(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2、不用数,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自己的收 获有哪些?
生1:我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生2:我会用涂色的方块表示数量…… 生3:我会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第四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设计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树叶黄了落了,很多花也凋谢了,但是有一种花在秋天开的确实格外的灿烂的,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菊花的图片,仔细看看,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书中也有一些菊花,你发现这些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1)师:观察这一片菊花,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最多?
(2)哪种菊花最多?每种颜色的菊花各有多少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要做到不重数,不遗漏。
学生数,然后指名交流。
(3)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是多少?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 师:下面,我们就按同学们的方法把三种颜色的花盆摆成三排。利用课件操作摆成三排。
师:观察摆好的菊花,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利用课件把三种菊花摆成了三排,下面,我们用另外的方法也把菊花摆成三排。请看课件第50页“做一做”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你们知道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
(1)一盆菊花用一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有几盆就涂几个正方形。
(2)根据左边给出的菊花,是白色菊花,第二排紫色菊花,第三排是黄色菊花。(3)三种颜色菊花要用不同颜色,黄色菊花用黄色,紫色菊花用紫色,白色菊花怎么办?(4)不一定要和菊花涂色相同,只要三种菊花用不同的颜色就行。„„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做一做”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涂一涂吧!学生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涂完色方块表示菊花数量的图,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
这样表示各种菊花也很清楚,很整齐,一下就能看出哪种多,哪种少。
师:用把方框涂色的方法,能直观地看到每种菊花的多少,我们教材上还介绍了一种表示东西多少的图。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一个小朋友制作的树叶标本,观察一下这个图,不用数,你知道哪种树叶最多?哪种最少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
(1)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的格最多。(2)银杏叶子最少,因为它占的格最少。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肯定。如果有的学生数出来以后再比,可提醒学生这个问题的要求是“不能数”。
师:这种图在数学上叫做象形统计图,同学们看着图,不用数就知道哪种标本最多了。那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说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可能会说:
(1)一种树叶占一列格,下面对齐,从下往上摆,不用数只看谁占的格多就知道谁最多。(2)把标本放在方格中能放整齐。(3)直接可以看出每种标本各有几个。
这个统计图的作用还真不小。现在请同学们把统计图中每种树叶的数量填在课本51页下面的表中。
师:这样的表叫做统计表,它很简单地用数表示每种标本的数量。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知道用统计图、统计表都可以表示出每种标本的数量。还知道用涂色的方块也能表示各种东西的数量。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
第五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按照给定的标准和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和熟悉的菊花和树叶作为情境图。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排列比较乱的菊花图,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觉得非常乱,自然地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第二幅图呈现的是贴满树叶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填表,从而认识统计表。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整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什么事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根据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掌握形象统计图绘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课上表现好的同学老师要发给他一个神秘礼物,得到礼物的同学可以玩游戏。(课前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的谈话并引出情境图。师:同学们,观察我们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生:菊花
师: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生:黄色、紫色„„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赏菊。(课件出示)
(由轻松的师生谈话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新知
1、提出: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菊花最多?(由估计哪种菊花最多,培养估计的习惯,并引出下面的活动。)
2、讨论数菊花的更好办法。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 学生可能会说:
(1)把这些菊花按照不同颜色分开,就容易数。
(2)把一种颜色的摆一排,一盆对一盆排成一排,一下就看出哪种菊花多了。(把课本上的问题还原生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提出课本“做一做”的要求,先让学生讨论理解“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的意思,再自己涂色。
师:我们利用课件把三种菊花摆成了三排,下面,我们用另外的方法也把菊花摆成三排。请看课件第50页“做一做”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你们知道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1)一盆菊花用一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有几盆就涂几个正方形。
(2)根据左边给出的菊花,是白色菊花,第二排紫色菊花,第三排是黄色菊花。(3)三种颜色菊花要用不同颜色,黄色菊花用黄色,紫色菊花用紫色,白色菊花怎么办?
(4)不一定要和菊花涂色相同,只要三种菊花用不同的颜色就行。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做一做”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涂一涂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颜色的图形表示菊花数量的过程。)(5)展示学生的作品,观察涂色方框,你发现了什么?
四、探求问题
(一)象形统计图
1、观察课件上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为学生提供观察象形统计图的机会,认识图中的标本,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2、教师提出“不用数你知道哪种标本最多吗?”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1)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的格最多。(2)银杏叶子最少,因为它占的格最少。
(在学生讨论:哪种标本最多的活动中,经历读象形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直观性的过程。)
3、教师说明:这种图在数学上叫做象形统计图。同学们看着图,不用数就知道哪种标本最多了。那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说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可能会说:(1)一种树叶占一列格,下面对齐,从下往上摆,不用数只看谁占的格多就知道谁最多。
(2)把标本放在方格中能放整齐。(3)直接可以看出每种标本各有几个。
(先介绍图的名称,再讨论图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有意学习。)
4、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1)(杨树叶)和(三叶草)同样多。(2)枫叶比银杏叶多(2)个。
(为学生提供读象形统计图的机会,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二)、统计表
1、教师谈话,提出把统计图中每种标本的数量填在表中的要求,给学生独立填表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把象形统计图中表示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的过程,初步感受图和表之间的关系。)
2、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和过程,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填表过程的基础上,认识统计表。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有请今天拿到礼物(第二题中的苹果、梨和桃的图片)的同学闪亮登场,把礼物高举,我们一起玩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其他同学当裁判。
(1)、按你得到的水果图片分类排队。(2)、把这些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3)、不用数回答问题。(4)、填表
(5)、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图片贴到黑板上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练一练第1题。
问题(1),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是怎样数的。
问题(2),提出把各种图形的个数填写在统计表中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学生填写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理解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的联系。在交流填表过程的活动中,再次感受统计图的意义。)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教学反思: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什么是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执教之后,静下心来反思,觉得既有成功之处,又有不足的地方。
一、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教学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菊花引出情境图,然后让他们对散乱的菊花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过程中再让他们尝试用统计图和统计表。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课前和学生商量好,只要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都能得到一份神秘礼物。这一举动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上既有语言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多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有的内容有所忽略,在用色块表示数量时,本应引导学生从下往上涂,之后,针对个别学生涂错的现象,也应先组织学生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涂得又准确又美观,然后再找同学介绍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找了一名学生说说,便匆匆而过了。这个讨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本应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但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