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时间:2019-05-14 17:2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第一篇: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来源: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作者:郭孟卓;黄永基 发布时间:2008.04.16

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年均受旱面积1.7亿亩,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增加了2.3倍。1998年冬至1999年1月27日,我国越冬作物受旱面积为1.42亿亩,受旱面积是九十年代以来同期最大的一年。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平方米左右。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并且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当前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在水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也日益恶化,其主要表现在: 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1997年全国工业、城市污水总排放量为584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处理后的回用率更低,其余的大都未经处理或处理尚未达标就排入江河或用于农业灌溉。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其中海河达62.3%。据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大淡水湖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尤以黄河下游为甚。黄河下游自1972-1998年的27年中,利津站断流21年,共计1050天;其中90年代就有8年连续断流,共计859天,黄河断流的频繁发生、加剧了主河槽的淤积,导致了河道排洪能力下降;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城乡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恶化了河口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56个,漏斗面积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海一些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天津、上海、常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

缺水的两大原因(一)社会、自然原因。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接近联合国公布的2000立方米警戒线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0个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1000立方米。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年际变化很大,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二)经济、人为原因。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防治水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情况也基本类似。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灌溉用水中有近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掉了,进入田间的另一半水,由于采用大水漫灌又有近一半渗漏、蒸发了。也就是说,现在全国用水的大头是白白损失了。国外先进的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我国灌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30-50年。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0-4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20%。节水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年节水量偏小,如工业节水,1983年到1995年年平均节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年最大节水量也不到30亿立方米,而全国工业用水量已达900多亿立方米;生活和农田灌溉节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时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节水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节水工作在总体上对缓解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显得乏力。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缺水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已造成了影响,目前黄河断流日益严重,却每年平均调出90亿立方米水接济淮河与海河,因此,在当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基础上,对区域间的水资源的调配要依靠包括调水工程在内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虚水资源条件不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去一些地区工业的布局,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少耗水大的工业却布置在缺水地区;耗水大的水稻却在缺水地区盲目发展,人为加剧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矛盾。

新世纪我国水资源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低水平的人均供水量潜在危害,可能波及下个世纪。据分析,1980年全国人均供水量为450立方米,1997年为458立方米,近20年基本没有变化;1980年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1998年也缺近400亿立方米,近十几年总体缺水形势几乎也未变化。从1980年到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一直是在很低的供水能力支持下实现的。人均用水量低而供水总量增长滞后,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潜在的影响将可能波及下个世纪。今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供水需求大幅增加,供需形势严峻。

据分析,在充分考虑节约用水的前提下,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为6988亿立方米,2030年8000亿立方米左右,2050年至少需8500亿立方米。分别需要比现有供水能力5500亿立方米增加1500亿立方米,2500亿立方米及3000亿立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而且根据可能的供水工程布局,2010年供水增加到6670亿立方米,仍可能由于地区不平衡出现缺水318亿立方米,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据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废污水的排放量将急剧增长。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社会总产值每增加1%,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26%。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0%,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17%。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生产污水排放量会有很大增长。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应按照水与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总体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力发展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规模,缺水地区应限制耗水量大的建设项目上马,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论证制度。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完善计量、计划用水制度,建立节水考核的目标管理,对于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农业传统灌溉方式,要有步骤地实施淘汰,促进废污水的技术研究,加快废水处理、回用经济政策制定步伐。要不失时机地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加强水资源保护。重点保护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用水源,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并严格管理。加强流域机构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河道排污口管理,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坚决贯彻“谁污染、谁承担责任,谁受损,谁得补偿”的原则。要加强面上的生态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要继续深化取水许可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制度。要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干旱期水资源应急管理预案,提出干旱期水资源分配的意见,并结合取水许可的计划用水监督实施。依靠科技进步,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设备和技术,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篇:2012年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调查分析

水资源的思考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水是生命的源泉,动植物离不开水,人类更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但是能够饮用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所以,要想有充足的水资源,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节约用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就等于向死亡加快了脚步。

水资源如此珍贵,地球表面有2/3是被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滔滔长河,星罗棋布的湖泊,把地球装扮得秀丽多彩。对于生命来说,水是生命的成因,一个成年人身体中的2/3是水,血液中水占90%,甚至连骨头里也含有1/5的水份。一个正常人,如果没有任何食物而有饮水的条件下,可以成活20-30天,但如果没有了水,最多只能活一个星期,所以人类离不开水。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步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二、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与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何故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三、2012年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调查分析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回答提问时表示,我国现阶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基于我国特殊的水情和国情;二是基于当前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三是出于水资源管理改革的现实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一是水资源总量的约束日趋突出,我国目前的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了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74%,很多地方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过度开发,已经超过其承载能力。

二是除了水资源总量的约束之外,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

三是未来引发更大水资源压力的各种因素仍然十分突出、十分活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而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也是水资源问题产生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以往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效果不佳,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硬约束和硬手段,水资源管理的措施没能够以考核、审批运行手段予以体现。为了使水资源管理与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相协调,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思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四、全面了解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科学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等4项制度。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二)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有哪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即水资源管理要实行“三条红线管理”。在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中,将2030年水资源管理指标确定为“控制红线”,将2015年、2020年水资源管理指标明确为“控制指标”。

目前,国家为海河流域划定的“三条红线”分别是:(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为419亿立方米、453亿立方米和497亿立方米(2010年流域实际用水量为370亿立方米)。

(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01--0.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达到20%--30%。

(3)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指标

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45%、>71%和100%(2009年为35%)。

(三)省级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为何难以协调确认 海河流域省级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行政协调、确认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

1.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大

海河流域包括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河南、山东、河北是粮食主产区,山西是煤炭能源基地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国家能源基地,环渤海经济区地跨海河流域。从发展态势看,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将大量增加,经济迅猛发展,要力保国家粮食安全,用水量将有较大增长。

2.流域用水挖潜能力有限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节水工作卓有成效,用水效率高于全国水平,节水潜力有限,目前用水量是在近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取得成效基础上的数据,用水量基数偏小,不能全部反映真实用水量。

3.试点省市政府此前已公布控制指标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是“先行先试”试点省市,其用水总量指标已在省内公开和多次征求市区县意见,若调整牵涉面较大。

4.河南、山东等省地属多个流域机构管辖,横向对比控制指标额度不平衡。

第三篇:我国水资源状况调查

我国水资源状况调查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也许是生在水乡,感觉不到水的珍贵。事实上,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目前的660座城市中,有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同时,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200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

倍;农业用水利用系数为0.4~0.4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另外,在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专家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届时用水总量达到上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并非危言耸听。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而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以河北省为例,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要解决现在面临的“水危机”,还应该首先了解一下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全国降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差别悬殊,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二是用水量逐年增长。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

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三是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四是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

40%。五是全国各地区缺水类型各不相同。总体而言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所以,水的问题在我国是很严峻的。

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着五大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水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80-90年代约2000多万公顷,近5年来,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上升到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5%左右。1950年~2000

年的51年中,中国平均农田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937万公顷,而1990-2000年的十年间,年均受洪涝灾害面积为1580万公顷,因水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3%左右。

二是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1980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25%,而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全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88%下降到2004年的66%。

三是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

四是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200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80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五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国约占55%的耕地还没有灌排设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全国灌溉面积中有1/3以上是中低产田,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灌溉用水效率低,节约用水和提高土地粮食生产率的潜力还很大。

也许,你还心存侥幸,因为自己生在江南水乡。然而,“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江苏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而70%以上的河道湖泊污染严重,南京、无锡、徐州、南通等地的城市河流污染严重,河水发黑发臭,鱼虾绝迹;浙江的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杭嘉湖及宁绍地区经济发达,耕地占全省近一半,但水资源却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不到,而且河网与部分河流水污染正在加剧。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活用水都要求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

合效益,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严峻的水环境形势要求进一步重视水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和水害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提高人们的节水、护水意识和“水患意识”,确保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解决中国的“水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的行动。

第四篇:第三章:介绍我国水资源状况

第三章:介绍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7万亿米3。其中地表水2.7万亿米2,地下水0.83万亿米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米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米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米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 000米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 000 *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米“为极度缺水。我国目前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自治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米“。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米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1998-2007年华北区平均水资源总量1 467.3亿米“,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最低值出现在2002年,为918.5亿米3。(3)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减少,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人。2008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77万千米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38亿米3。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卜水位降落漏斗81个,漏斗总面积从2006年的6.4万千米2增加至7万千米2。

(4)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5)据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 110亿米3,其中农业耗水占74.7%。全国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干旱地区耗水率普遍大于湿润地区。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2%,实灌面积亩①均用水量为435米3。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特点是什么?

二、从我国水资源状况,你应该怎么做?

我国水资源分布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思考:

一、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的省区有哪些?

二、我国哪些地区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 万罕立 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 水质 水量 问题 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

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

【】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

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

【】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 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 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富营养湖泊有28个。

3.地下水水质 2010年,根据763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广东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11.8%,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6.2%,适合除饮用外其它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62.0%。

3.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上,农民依然习惯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农田,加之农村地区水利设施较差,灌渠区睡的利用率仅为

【】0.4~0.5,而农田灌溉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1/3甚至一倍以上,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2第二,全国性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单单是新增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就是一大负担。此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工农业用水也在持续增长。第三,水体水质令人担忧。根据《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知,我国不同水体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中湖泊存在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轻度、中度富营养湖泊共计65个占调查湖泊将近65%。与此同时,地下水水质也不容乐观,在2010年对763眼监测井的监测中,Ⅳ~Ⅴ类监测井就占到62.0%。

4.建议

1.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应加快新型灌溉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进步伐,用先进,高效的灌溉方式代替原来落后、低效的漫灌方式,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2.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水危机的根本处开源节流、防治污染、做好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解决途径。

5.结论

中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存在较大的时间、空间差异,总的说是夏秋多春冬少,东南多西北少。总体水量丰富,但由于分布特点,中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另外农业用水效率低,水质恶化,人口增长等问题也严重加剧了这一矛盾。对此,应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何时方法应对水危机。

参考文献:

【1】环境学基础 鞠美庭,邵超峰,李智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8

【2】水资源概论 肖长来,梁秀娟等 吉林大学 2012.3

【3】呼伦贝尔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康锋[J] 内蒙古水利 2002(4)105一10

【4】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4.26

下载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林地管理形势严峻

    我国林地管理形势严峻 1月9日,国家林业局通报了11起严重违法占用林地项目。我国林地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对记者表示,为切实加强林地管理,保障森林资源持......

    我国水资源情况

    据水利部统计,中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精选五篇)

    摘要:本文利用国际通行的水资源紧缺指标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可持续 发展 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宁夏和新疆为轻度缺水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为极度和重度缺水地区。可见,水资源紧......

    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与探讨[推荐5篇]

    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与探讨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挥的重要作用,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供着全球五分之一的电力需求,与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具......

    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

    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

    世界水资源和我国和北京的水资源状况资料(xiexiebang推荐)

    世界水资源和我国和北京的水资源状况资料,以及有关节水的小窍门。 五年级17班邵炳文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能源现状 高二(1)班李皓 我国如今的水资源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国虽有水量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仅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