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4 03: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第一篇: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立项制

指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主题班会、讨论等方法,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建立起研究性学习题库,供师生选择课题,制定方案。课题选定后上报学校审批,然后,组织实施。

二、跟踪考核制

指导小组和有关部门通过量化表,定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和教师的研究进度监控,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三、实行“月检查”制

定期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对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途径。学校要帮助协调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困难。对难以实施无法进行的课题,报经学校同意后终止操作。各课题组的成员要不定期交流研究心得、感受,分享快乐。

四、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评价。

课题经过实践探究、结题后,由课题组申报,由学校研究性学习评审小组进行成果评估。

五、研究性学习管理职责

1、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由校长和教导主任主要负责人、教研组长组成,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是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最高机构。

2、负责制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岗位职责协调部门的关系,处理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3、负责制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指导小组职责,评审小组职责,指导教师职责和工作计量,学生课题的申报评审,师生双向选择,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房的使用,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办法,经常检查部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4、做好教师、家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员工作,主要讲清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5、做好计算机、图书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校内外场地等后勤保障工作。

6、加强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经常检查教师履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职责的情况,做好指导教师的教学评价的组织工作。

7、做好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和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会议,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情况,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8、做好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优秀研究小组和优秀研究成果的推荐工作。

9、认真做好个人学习总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小组成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大秦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日照三中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山东省日照第三中学

日照三中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研究性学习是每个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贯彻《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真正落实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山东省日照第三中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职责

1.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年级主任等组成,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是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最高机构。

2.负责制定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决定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年至三年课程计划,保证实施,确保落实。

3.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建立课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4、负责开发、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并制定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监控和评价课题工作。

5.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专项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课程指导,研究、处理具体问题。

二、教科室职责

1.教科室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

2.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示和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全校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计划。按照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流程,统一布署各阶段的教学工作。

3.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工作,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辅导,负责校内外研

究性学习信息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

4.联系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举办各种专题辅导讲座,对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检查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向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6.加强与教学处、政教处、治保室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负责协调图书馆、实验室、电脑室、年级组、教研组等部门的关系,妥善处理临时突发性问题。

7.负责学生各课题组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8.做好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关的学分认定及学籍管理工作。

三、年级主任职责

1.年级组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协调部门,主要负责本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

2.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计划,在规定的课程周期内,确保课程的实施进度、确保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3.定期向上级职能部门汇报本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把主管部门的意见传达给各班主任和课题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4.以年级为单位,统一部署和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包括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脑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

5.巡视、检查本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向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了解各班的课程进展情况。

6.组织本年级教师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资源共享。

7.指导班主任和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注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8.召开家长会,宣传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汇报学生在该课题中的进步和成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四、教研组长职责

1.教研组在研究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教研内容。

2.组织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随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专业知识及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支持。

3.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列入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本学科教师研讨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安排定期专题教研并有记录。

4.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与学的方式引入本学科教学模式中。

五、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工作,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指导教师一起承担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

2.根据课程计划,支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学生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尤其是课题申报、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成果展示等活动。

3.掌握学生外出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换意见,必要时向年级主任、教科室、政教处、治保室反映。

4.与学生课题组组长建立密切联系,指导他们大胆开展工作,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鼓励他们在课程实施中发挥骨干作用。

5.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进步,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六、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要主动联系年级主任,了解安排情况。教师上课要做到不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随意中途离开课堂,不擅自换课,更不允许

自行停课。

2.严格执行《山东省日照第三中学教学管理常规细则(试行稿)》,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基本环节管理常规”、“教学检查常规”和“教研活动常规”等各个教学环节

3.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4.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深入钻研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研究性学习课程流程。

5.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课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填写好“课题申报表”、“每周教学计划”、“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教案”、“开题报告”、“综合实践活动外出审批表”、“家长签名条”、“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社会调查报告表”、“访谈记录表”、“过程评价表”、“收获或体会”、“学生终结性成绩评价表”、“课题终结性评价”等相关资料。

6.教师的指导,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研究方法、学习策略、与人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更多侧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导,都要掌握好尺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7.平等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学相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开发对课程实施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8.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9.指导课题组成员(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年级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题实施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10.推动学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及想象力,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并把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迁移到其它各科的学习中去。

七、图书馆管理人员职责

1.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协助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资料检索的指导和便利。

2.承担对学生文献资料检索方面的辅导工作,并按学生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3.按照教科室、教学处的要求,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调整购书目录,购进相关书刊资料及电子音像资料,并及时发布信息、告示。

4.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应在业务、技术、信息等方面与信息技术组教师加强联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辅导。

八、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

1.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协助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进行。

2.及时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准备好实验设备、仪器、试剂等,缺少及不足部分应尽快申报购买。

3.根据学生实验独立、分散、不定时等特点,在学生做实验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加强巡视检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凡有学生做实验,实验室值班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

九、电脑室教师职责

1.电脑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为学生、为学校课程实施的相关活动提供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2.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展和需要,维持各种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

3.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电子档案系统,指导学生和有关人员使用“研究性学习管理软件”(“选课系统”、“学分认定系统”、“学分查询系统”等)进行课程管理,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作。

第三篇:小学研究性学习专题总结

研究性学习专题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不仅着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面临新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既有认识方面,又有实践方面。在这种环境下,我校综合实践组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尝试,指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几年下来,积累了些许经验,下面做一下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课,即选题课,老师们往往做了充足的准备,清楚地知道要探讨的课题,熟悉地罗列了可供学生研究的子课题,也提供适合学生制订的活动方案样表,尽管老师做了这么多功课,可是学生并不买账,一点热情都提不上来。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后来,吴老师上了一节《端午节》,我们才恍然大悟。

那节课,吴老师播放龙舟赛视频,几个强队在进行冠军的争夺赛,让学生猜猜哪一队会拿冠军,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仿佛到了现场,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助威,兴致很高。于是,学生开始交流在集美龙舟池观看的龙舟赛,谈性正浓时引入《端午节》,然后,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准备的粽子,师也展示了色、香、味俱佳的各类粽子。这节课,学生很认真,兴致很高。

因此,我们明白了在选题课上要创设适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去思考,从而产生探究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好动、爱玩、很难专注,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就要疲于应对他们层出不穷的课堂纪律问题。所以,我们不管开展哪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都要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

二、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小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过于简单,或没有研究的价值,当我们在课上让学生提问题时,学生要么提的问题很幼稚,没有研究的意义,要么一片沉默,没人敢举手提问。不同的班级情况不一,这也成了我们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在《校园植物调查》课上,如华老师一改往常的提问模式,分发一张表格,6人为一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3分钟倒计时,看看哪组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研究价值。经过这种竞赛式的思维训练,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学校里有什么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特征?学校里植物是在什么环境里生长?生长情况怎么样?植物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学校里的龙眼树有哪些历史?闽南中草药园里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都有哪些功效?学校管理员如何护理学校的植物?学校的植物都有名片吗?哪些需要做植物标牌„„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大出我们的意料之外,原来学生并不是不会提出问题,而是我们往往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学生在紧张和压力下,想要提出有质量的研究问题,确实较难。“头脑风暴”法是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生团结合作,有小组的荣誉感,有表现的欲望,思路开阔,问题 提得不恰当的话,也有同学帮忙调整,因此,短时间内就能提出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除了采用“头脑风暴”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也要多引导学生去发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疑问都能成为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主题,我们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对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将好的问题转化成研究的主题。

三、步步跟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确实困难不少。一方面,由于教师经验欠缺,指导学生研究方法比较不到位,另一方面,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和能力有所不足,这两个问题都是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难以达到我们课程目标的障碍。每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对于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活动期限一到,往往大失所望,因为,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去开展活动。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生命力。

2012年11月在我校举办“闽南文化”课程的市级研讨,林老师上了一节《乡音传递乡情》,这一节课实际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展示课上,学生汇报得很精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的汇报滔滔不绝,俨然就是一位位“小专家”。同样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我们这些参与备课的老师,都知道背后的付出。

1.网络查找资料时,学生会搜索到很多资料,但是筛选的功夫很差,往往是整篇整篇的下载下来,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整理非常重要。在学校的计算机室,让各小组学生把要通过网络搜索解决的问题列出来,然后根据问题来选取需要的信息,可以摘录关键句段,或用自己的话说,还要进一步对信息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有目的地查找,能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2.访问活动要是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忙,几乎很难圆满完成。学校旁边有一位布袋戏的传承人,学生想去采访他。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访谈提纲,围绕访问的目的来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把想问的问题都列出来,然后进行删减,保留5个左右比较关键的问题,然后进行模拟访谈,对学生进行访谈技巧的指导。用笔记录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采用摄像或录音的方法比较合适。器材方面,老师要帮忙想办法。学生外出访谈,安全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带学生去。最后,访谈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整理访谈资料,通过访谈获得哪些重要的信息和结论,要及时写下来。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访问过程,对于访问方法的掌握也能更进一步。

3.指导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要先和学生一起制订一份详细的问卷,包含标题、前言、问题、结束语等部分,设计问题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这里教师要重点指导,因为学生认为设计主观题只要提出问题就可以了,而选择题还要设计几个答案,为了省事采用主观题,他没有想到填写的人的困难和感受。所以,可以先找一些问卷让学生填,除了了解问卷的设计和内容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设计出更好的问卷。进行调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信心的培养,可以先找两个比较大胆外向的学生做示范,进行有礼貌的调查,然后在让学生2人一组分散调查。调查完成后,要指导学生统计调查表,做成统计图的形式来描述结论更好,并请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做成统计图。总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开始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自觉上,而是要时时跟进学生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甚至要经常带领他们去开展访谈、调查、参观等活动,直到学生对活动有更深地认识,更多的热情时,再慢慢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干。

四、不足之处

1.开发校内外资源还要更进一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学生对于校内资源的开发做得较好,在开展“校园植物知多少”时,能利用学校青草园的资源对校园植物有更多的认识;开展查阅资料活动时,能借助学校的图书馆和机房完成资料的查找。但是开展活动时,学生很少会想到校外资源,或者外出开展活动时,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

我校周围有很多资源,这些资源是学生开展活动的“活文化”。我们仅仅限于参观,这些文化不仅可以作为活动的资源来使用,应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但是,纵观各年段开展的主题活动,均存在不够深入的现象。没有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的内涵,并建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2.任课教师多为兼职,缺乏对本课程的重视

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大多是教主科,活动大多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导致活动效果差,甚至出现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现象。

五、思考与对策

1.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增加学生对周边文化的认识,进而对其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周边文化的特色,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要指导好学生开展活动,提供给学生开展活动的方向和途径,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开展活动,确保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文化资源。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促进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程序和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受益。

3.多关注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专职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他们提供帮助,作为该班学生的指导老师,指导并带领学生开展活动。

二〇一四年六月

附研究性学习活动照片:

教师在计算机室指导采用网络搜索资料。

学生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学生访问闽南布袋戏传承人,陈爷爷正在向孩子们展示布袋戏。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一、所谓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三、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

“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紧扣语文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教材的内容,兼顾学生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性阅读。

(一)、通读课文,创设问题情景。《新课标》十分重视“读”的重要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潜心地读书,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研究性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阅读,它的基点建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的。因此,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地读书,读好书,品尝课文中的原汁原味,感知课文的同时又会产生质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专题。如教学《白杨》,学生提出问题:▲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地方?▲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白杨树用什么特点?▲既然课文以白杨为题,为何课文写了那么多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 „这些问题中,中心问题是“为何以白杨为题?。

(三)、选择研究策略。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又不同的研究策略,同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确定研究的策略。(1)、找出你认为跟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密切相关的事例。(2)多篇重组学习。(3)、抓课文的题目。(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体会。(5)、找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探索。(6)朗读体会。„„

(四)、深入研读,解决问题。学生带着研究的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深入探究课文。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爸爸的三句话让学生展开研读,体会白杨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明白爸爸借物喻人,咏物抒怀。

(五)、交流与评价。回顾研究策略,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坚持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一)、课内拓展。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后,让学生展开“大熊猫生存现状的调查”。除了从课文获取材料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网络、书籍、图片等资源,去收集、整理信息,撰写活动感想,制作电脑小报等形式交流调查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选定小课题研究。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对学习语文是有利的,宜少不宜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独立性差,思想单纯,研究活动的范围宜小不宜大,不必过分的苛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开展“家乡采风活动”,教师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展开讨论,然后从家乡的道路、市容、生活水平、文明素质、环境等方面分小组进行研究,最后集中反馈调查结果,不仅关注家乡的变化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而且更是一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出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王台镇田家窑小学

王菊

第五篇: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统一;使“作文”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写作 真实的交际

课题的提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自主从事写作交际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国外

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它课程的一种手段。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具体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等,以社会科学的方法,调查农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取得认识。野村芳兵卫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等的书,这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产生的记录。(《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 《外国教育资料》1996)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国内

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

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重要环节之一。

实验的基本思路

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 指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解决问题,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为表达交际而完成作文。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 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对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比如“彩虹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多以“为什么”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对“疑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究性,一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完成。

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种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本类问题需要对多个(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甚至反复试验、经过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如“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等。

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探究。如:“是谁发明了造纸术,他是怎样发明的?他为什么发明造纸术?”等。这类问题多源于课堂知识,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逐渐产生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

专门知识实践应用。这类内容有几种情况:a、学生学了课外内知识,由于对其感兴趣,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课外的试验、制作;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过了某些知识以后,以“实践应用的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所布置的多项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c、学生所学知识诱发了学生对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这几种类型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成品性。(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

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

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学生能够在短期(一般两周)完成的“项目”,并按照分四个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地查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解决问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实物和书面材料。全班交流展示阶段。

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3.针对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写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

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

(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

(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和作文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以小学语文第六册《记一种小动物》。教学为例。实验班学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县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活动,然后写研究报告;对比班只布置学生观察,然后课上指导学生作文。(两个班均为50人)。结果,实验班学生人均观察笔记7篇,查资料1.8篇,对比班人均记观察笔记0.6篇,查资料0.4篇;作文字数,实验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对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 29人。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四年级实验班教学《写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进行调查,邱江同学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调查“镐头的变迁”。在调查笔记中,他有这样两段话:“(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镐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拖拉机了!’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镐终于可以进博物馆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镐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镐、双叉镐、宽刃薄镐。他们各有各的用途。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那样的能发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们在种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我们的自豪将被外国人的发明取代。这又不能不感到一点心酸。我想对我们的同辈说──我们有责任呢!”

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从实验开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实验中,作文课前,哪些学生能够先将作文写下来。结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数字说明,仅仅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写”已经成了全班大半数以上的学生想做、愿做,能主动来做的事情。

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

下面一组数据是以所实验学校小学三、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实验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几项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写日记:34:158;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坚持读课外书:94:166;平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68:128;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67:123。

在实验班级,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而且,我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随着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篇二: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篇三:湟中县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3 湟中县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下载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最终定稿]

    小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堡中心学校吴晓斌 研究小组组长: 石蔚萍 研究小组成员: 石蔚萍石淑萍 石元银 高和 石桂菁林瑶 石婷石晓琴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

    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研究性。教育家彼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推荐)

    精选范文: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共2篇)内容提要“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在学......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内容提要“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

    小学研究性学习计划

    大水田中心小学2010年度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一、活动目的: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

    研究性学习

    研性 学结 题 论 文1308 徐龑辰究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 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

    研究性学习(定稿)

    研究性学习 1. 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