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的美食 论文
我心中的美食
学院: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姓名:刘晓君学号:20121521057 谈起心中的“美食”,每个人必然都有自己的见解,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在我看来,谈起我心中的美食,顾名思义:第一层意思即是美味的,给人的味蕾带来美味的享受的食物;第二层意思即是,美丽的,能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带个人想要吃的冲动的食物。第三层形成了众多的菜系和独特的地方小吃。对于享受的美食的人,美食也是一种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东西。美食遭遇心情的时候,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美食还体现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美食不仅仅只是餐桌意思即是,美好的,吃了使人美丽健康的食物。
中国的美食不仅烹饪技术精湛多样,还特别注意菜肴的美感,讲究色、香、味、形、器俱全。当然在悠久的历史文明的渲染下,中国也演化出不同的美食分类,而美食也是多种多样的,休闲零食,各种饼干、高点、糖汁制品,众口难调,各有各风味,从味觉到视觉的享受,都可以称之为美食。
这一学期有幸选到生活中的美食与食雕艺术这节通选课,通过老师这一个学期的悉心教导,让我在这个学期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美食方面的知识,让我淌仰在美食的世界里面无法自拔,而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的我,对于这个饮食真的是很在乎,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吃,心甘情愿成为你的俘虏,或者对它就是一种就这样被你征服的无奈。当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也很多,真的和同学们说的一样,没有辜负我对吃的一片深情,可以说是收获满满。这次学期的开始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美食的定义与理解,当然还介绍了不同地方的美食和中国的各大菜系,地方小吃等,有东北菜,有四川菜,有北京菜,鲁菜等,让我们对美食艺术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让我们大饱眼福。当然,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道家常美食的做法,将一队蔬菜做成一道美味的佳肴,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还能做出不同的味道和不同的形状等等,这不得不让我惊叹厨师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思维以及对于美的艺术的创新能力。
当然,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我才发现其实每一个出事都是魔术师,可以把许许多多的普通东西变着花样的做出来人间难见的美味。在课堂上老师利用手中的刻刀,简单的几下,就将一个白萝卜变成了一朵活灵活现,娇艳欲滴的花朵,真的是受益匪浅。
这学期的学习,老师带给了我们许多,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不仅仅学习的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好好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对饮食不仅仅再是停留在吃的一个简单概念上了,而是教会我们去享受生活中的美食艺术。
第二篇:美食学论文1
课程名称:美食学
题目:饮食活动审美感受
---以西北名菜“手抓羊肉”为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饮食活动审美感受
---以青海名菜“手抓羊肉”为例
摘要: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性基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渐形成特有的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门类之一,也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种文化。有少数人由于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便把中国文化概括为饮食文化,甚至武断地说,中国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吃”。这实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鉴于此,有必要透过吃喝的外在形式,来透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品位。这种品位在美学上也有突出表现。.关键词:青海饮食文化、食品审美、手抓羊肉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俱佳”,“色”就是要好看,“香与味”是强调好闻好吃,合起来就是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在“好看”的追求中,就有审美意识在起作用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创造美活动中的思想、情感、意志。它包含着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态度、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其中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和核心。审美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感,即人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与精神愉悦。美感是创造美的心理基础.一、中国饮食烹饪美感的构成中国饮食烹饪美感的横向构成,主要包括色、香、味、形、质、意等六个成分。
色:色调的分类主要为:红、黄、橙各色为暖调子,青、蓝、绿、紫各色为冷调子,黑、白、灰、金、银各色为温调子。菜肴呈现出的色调给品尝者带来的感觉是有很大差异的。同时,在筵席的色彩搭配上,要讲究色彩对比的多样性,忌单调。注意多样化,节奏感,浓淡相宜,虚实相生。
香:所谓“香气扑鼻,馋涎欲滴”。菜肴的香味能够从某方面大大增加食客的食欲,能够让菜肴更好地被接受。菜肴的“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浓香、清香、芳香、醇香、异香、鲜香、甘香、幽香等。
味:通过食客的视觉和嗅觉的侦查,现在是到了最重要的阶段,即对菜肴味觉的检验。即使有再好的色和香,若没有好的味道,这道菜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在菜肴里面,味道是它的精髓。在我国,主要有七味之说,即酸、甜、苦、辣、咸、鲜、麻。
形:形也主要是通过食客的视觉观察所得的。分为两个基本方面:具象的(原形或再现);抽象的(几何形和内部形式规律)。简而言之主要表现有模仿形、几何形、和雕塑性,美观的菜肴形式可以为菜肴的整体感觉加分,也有利于增加食客的食欲和探知欲。
质:菜肴的质美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菜肴的营养价值,二是指菜肴、点心、饮料被送入口腔后所引起的质感美。质感美中又以口感最突出,主要有嫩、脆、松、软、糯、烂、酥、滑、爽、绵、老、润、清、枯等。它在风格上又存在着地区差异。
意:主要表现在意趣、意境上。意趣即上菜和吃菜过程中食客表现出来的反应;而意境表现为食客的主观思想与吃饭场所的互相映照。从某种程度来说,在烹饪工艺美中,它比之前的色香味形质更重要。
二、青海主要饮食文化
一个民族饮食习俗的形成,主要受制于其居住地域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以及由此伴生的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每个民族的饮食形式和食品种类与它的经济文化类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整个经济文化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所生产的食品原料和用以生产这些食品原料的方法。即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从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看,青海各民族都经历过茹毛饮血的生食、继而熟食、进而烹饪的阶段。
饮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的需要按照马斯洛心理学上说的:人的需要
分为五个层次,满足第一层次的需要后才进入下一个需要层次,而其中饮食需要属于第一层次的,所以人的饮食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诚然,人的饮食需要虽然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但是满足这种自然的本能需要的、却采取文化的形式。比如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套独特复杂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物系统、烹饪方式和进食程序仪式等。
所以看起来很复杂的饮食文化满足的却是人类饮食的本能需要。
(一)青海地区主要饮食文化——小吃
小吃:中华饮食中,小吃品种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小吃用料讲究,做法精细,具有民族特色或地方风味。青海的小吃有炒面、杂碎、甜醅、凉粉、酿皮等。
(二)青海地区主要饮食文化——饮料
青海高原,气候比较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与青海世居各族人民的生活却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地有“茶是头道饭菜”“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除有兴奋大脑和心脏作用外,还具有帮助消化、消热降火的功能。这自然与高原人们的食物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牧区以肉类、青稞为主的饮食结构关系密切。当牧民吃完酥油糌粑(炒面)或手抓羊肉后,喝上几碗酽酽的奶茶,一天之内,很难出现饥渴之感。而肉食引起的维生素C的缺乏,也靠这奶茶来弥补。
青海人不喝碧青翠绿的绿茶,也不饮色红浓艳的红茶,而是喜欢用铜壶、铝壶或陶瓷罐罐熬煮的、色泽黄褐、浓醇微涩的茯茶。茯茶是紧压茶,形状似砖块,俗称“砖茶”。
(三)青海地区主要饮食文化——肉食
青海肉食受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肉食的规范、禁忌较多。一般不吃自死肉、圆蹄、奇数蹄的动物肉,伊斯兰教民族不食血液、猪肉、非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肉和勒死的、跌死的、病死的、被野兽吃过或咬伤而死的动物肉。青海主要要食用牛、羊、驼、鸡、鸭、鱼类等肉。肉食类主要有手抓羊肉、肉份子、羊背子、肥肠等,颇具西北高原风味。
(四)青海地区主要饮食文化——特点
高原风味浓郁:青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产各种谷物、肉食、蔬菜和水果。只要合理调理,能满足人的肌体所需蛋白、脂肪、碳水化台物等的需要,食物结构、品类、形态和口味都有浓厚的西北高原风味。
宗教色彩浓郁:影响青海饮食的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特别是伊斯兰教对饮食有较多的规范。伊斯兰教民族不食非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肉。
三、青海名菜“手抓羊肉”简介
手抓羊肉是青海人民的地方风味名菜。各地的做法基本一样:先将整个羊分为前腿、后腿、背子、脖子等四大块,用冷水浸泡并洗净血水后,再放入清水锅里煮,待水滚后除去浮沫,同时放人葱、姜、花椒、盐及大料。肉煮熟后趁热吃,每人准备一个小碟,调上酱、醋、蒜末、姜末、香菜等,然后把手洗干净,边撕边蘸着吃,吃饱方休。其味鲜嫩清香,吃法古朴,颇有原始遗风。这是牧民待客之上品,各族普遍喜爱。如要招待客人,事先将羊肉切成长约3寸、宽1.5寸的条块,用同样方法煮熟即吃。《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
手抓羊肉,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成为吉祥的象征和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纲目》中也说,羊肉是大补之物,能比人参、黄芪。
手抓羊肉源远流长,是生活在我国西北的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这与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外出游牧,数月不归,而羊肉却有饱食一顿,整天不饿之功效。
中国的许多省市都有自己闻名于世的菜系或名吃,如京菜、鲁菜、川菜、粤菜等。就羊肉系列而言,北京有涮羊肉,陕西有羊肉泡,新疆有烤羊肉串,内蒙古有烤全羊。在甘肃,东乡族的手抓羊肉是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好客的东乡人,生活再穷再简单,每逢佳节或宾客临门,待客最隆重的仪式便是宰羊,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讲究。要将带骨羊肉剁成二指宽的长条或块状,放入大盘之内,众人围坐而食之。胸茬和肋条肉最为鲜美,最为珍贵,先要敬呈给贵客和最年长者品尝。生活在兰州,不能不吃羊肉。从历史上看,这里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饮食上,至今遗风尚存。
在漫长的岁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帐篷间被牧民们食用,城市里极少见,名流视之为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手抓羊肉真正成为驰名全国的美味是20多年前的事。据说,有一位颇有胆识的东乡人率先在临夏市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挂起了“东乡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时间,如万马奔腾,手抓羊肉的香味四处飘溢到了周邻各县,又风靡了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
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喝过奶茶之后,热情好客的牧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三碗奶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虽然吃得嘴油的手滑,但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独到之处。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四、青海名菜“手抓羊肉”的食品审美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食品只是为了单纯满足人类生理的需求,而不可能包含着美的因素。但是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审美对象的范围的扩大,商品同样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之一,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同样是一种美的创造,人类已不仅仅满足于纯粹生理的需求,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食品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纯粹的生理需求,之后才进行高级的审美感受,这个过程的完成,也就是食品审美的全部过程的实现。食品审美的过程是由快感到美感的过程,食品审美要求人的感觉器官的全部参与, 它的审美途径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从色、香、味、形、器、意等诸多方面,其最初往往表现为单纯的生理快感, 而这些生理快感通过综合联觉反映, 最终达到美感。“手抓羊肉”这道菜在大大满足你快感体验的同时,也会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人把“吃喝”看作是生活的头等大事,因而在饮食文化中讲究美感是非常自然和合乎情理的事。中国有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饮食文化都有相当的研究,他们对饮食的看法绝不同于不得温饱的百姓,仅仅是为了果腹求生而已。他们把饮食当作人生的乐趣和人生的艺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张大千先生曾说过:“吃是人生最高艺术”。话虽很夸张,但不无道理。中国人的饮食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食物形象、饮食环境、饮食器具、食物的香味名音等方面,现分论于后。
(一)食物的形象美
食物形象美包括有色彩和造型。在中国较特殊而丰富的是食雕、花摸、油香、点心等的造型及色彩。中国菜肴,是用食品天然色彩调色的,即利用蔬菜、肉食、水产品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进行调色。手抓羊肉这道菜在色彩搭配上面选用香菜起衬托作用。羊,生活在草原,草原又以嫩绿色为主要特点,手抓羊肉配以嫩绿的香菜看上去很素雅,简单明了的衬托出了主角——羊肉,再加上香菜的淡淡香味,令人食欲大开,菜品的色泽要求已然达到。
菜肴“形”的优美,不仅使人精神愉快,赏心悦目,增加食欲,而且起着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使人产生美的联想,激励人们热爱生活。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有“割不
正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形美的菜肴,往往刀工精细,要求粗细一致,厚薄均匀,长短相等,互不拖连,干净利落。根据烹饪的要求可以切成段、块、片、丝、丁、茸、丸等。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烹饪技术的发展,对菜肴“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形态上并不局限于一般的段、块、片、丝、丁、茸、丸、条、粒、泥等,搭配上也不仅仅是块配块,片配片、丁配丁、丝配丝的一般搭配方法;而是在块、片、条、丝、丁、粒、茸、泥、整只、整条的基础上,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细致的操作手法,使这些常用的形态,变成丰富多彩形象悦目的花色形态,这就是“配型”。行业中又称“配花色菜”。手抓羊肉端上来时,整碟羊肉由厨师摆放整齐,看上去肉条长短相等、互不拖连、干净利落,美自然而来。
(二)饮食器具美
饮食器具可分为食器饮器两类。饮具又可分为酒具与茶具两种。中国菜肴在餐具的选择使用上,是十分考究的,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人们从来就把使用和欣赏制作讲究、美观淡雅、朴素大方、配备合理的餐饮具,视为一种享受。金器、银器、铜器、玉器、玻璃、不锈钢餐饮具,均为贵。瓷器虽平常,但艺术品位高低悬殊,又因用途广、影响大、历史久而广受欢迎,如景德镇、佛山石湾、唐山等烧瓷胜地,所制餐饮具被视作瓷具中的名牌上品。精制的美器可以把菜肴衬托得更加美观生动,给人悦目爽心之感,使食欲大大增加。
手抓羊肉选用餐具的大小一般与羊肉的量相适应。菜肴量合适,使人见之便有“庄重”之感。一般选用与羊肉条向适应的长条形瓷碟,瓷碟色泽以白底浅蓝花边的盘子为上乘,以瓷碟清雅显得盘中羊肉活泼而不呆板,清新而不混浊。
(三)食物的香、味、名、音等美
供食用的艺术品,在中国,连普通一百姓都知道要讲究色、香、味俱佳皆美。动口吃之前,一般人的习惯总是先观色,再闻香,继而品味问名,眼睛、鼻子、嘴巴都得到了美的享受之后,心理精神上还要鉴赏菜名。五官都得到了享受,才有全都美的愉悦和舒服
手抓羊肉以冷水浸泡并洗净血水后,再放入清水锅里煮,待水滚后除去浮沫,同时放人葱、姜、花椒、盐及大料,肉煮熟后趁热吃。羊肉煮熟是散发出特有的香味,首先满足人的味觉。随后羊肉配上孜然、蒜末、姜末、椒盐等酱料在各类酱料的点缀下手抓羊肉更加诱人,入口后肉质感嫩爽、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庞杰:《食品文化概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胡子山等:《中国饮食文化》
时事出版社
第三篇:论文_我心中的毛泽东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姓名 :耿 娟
学号:080510245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08级网络工程一班
论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2月 26日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摘要: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重要的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每句诗词也在焕发这马克思主义的光彩。就像那句“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成功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客观规律的。虽然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我们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他的一生功绩还是远远大于他的过失的。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伟人。
【关键字】诗人 马克思主义者 伟人 功大于过
Abstract: He is not only a poet more important is a great marxist.His poems in each sentence in the glow of marxist brilliance.Like the sentence “day if yi sentient days old, the ever-changing world”, his successful use of marx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are objective laws.Although MAO zedong senectitude especially “culture revolution" really made a serious mistake, but we should seize things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his life feat or far greater than his negligence.He is always in our minds, the great man.【Key words】The Poet Marxist Great Men Reactive than ever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目录
引言.....................................................2
(一)成就之我见.........................................4
(二)生活之我见.........................................9
(三)对个人的启示.......................................9 参考文献„„„„„„„„„„„„„„„„„„„„„„„„1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引言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省湘潭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的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我们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他的一生功绩还是远远大于他的过失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
○摸索更长的时间。特别是当我在看完《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后,1就更加敬畏这位伟人。以下是我个人通过阅《读毛泽东传》、《毛泽东诗词选》及毛泽东多部著作后,对毛泽东的成就及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看法和分析,在此与大家分享。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心中的毛泽东
一直以来就很敬佩我们的伟人毛泽东,喜欢他那“红军不怕2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及乐观的革命3主义精神;喜欢他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高瞻远瞩及挥洒自如;喜欢他那“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的闲静与自信;更喜欢他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 拼搏与顽强。他是一位伟人,是的“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真的做到了。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重要的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每句诗词也在焕发这马克思主义的光彩。就像上面那句“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成功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客观规律的,表达了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战争中更是如此,他把马克思主义真的中国化了,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由城市解放农村的构想,这正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成就之我见
如果要说一个人的成就,我感觉首先要从一个人的习惯及一个人的思想说起。阅读了毛泽东传了解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没受过什么苦,他酷爱读书,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那时他经常读的书诸如《西游记》、《水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浒传》、《三国演义》。韶山既不处于崇山峻岭也不处于平原上,但是在毛泽东身上既有山地人的特性:粗陋朴实、具有反叛精神、绿林好汉的浪漫主义;也有平原人的禀赋:热爱读书、良好的组织能力、关心世事。正是他的这种习性成就了后天的他,注定了他要做出一系列的不平凡的事。看了毛泽东的自传,我不禁的又感动又有些许的伤感。13岁时毛泽东就退学了。因为他的父亲不满足儿子只是晚上帮他干农活。其实,在五岁时毛泽东就开始帮家里干一些劈柴、拔草、放牛的活儿,13岁时就成了父亲的管账先生了。但是求知欲强的他不满足这种状态,1914年开始就读于湖南师范学校,喜欢接受新教育的他在此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2岁的他可谓是文武双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是《体育之研究》发表在《新青年》上,主要表达:意志是表达身体的心灵的纽带,运动则是意志的体现。1920年在湖南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从此毛泽东就开始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事业了。
在1921年7月,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精神抖擞地干了几个月之后,写了一首词以表志念,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有“忆往昔
5○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峥嵘岁月稠”也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少不了怀旧又少不了对未来的展望。更喜欢的是那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充分显露了毛泽东的充满自信的个性,永远让身边的人感觉很有希望和很有活力的一个人。是的,正是他的这种自信与顽强、正义与责任拯救了全中国。
在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这篇文章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军事理论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里尔在《毛泽东传》里这样说:“奋斗出英雄1923年—1926年在臃肿复杂的官僚机构中任职时辜负了杨教授(杨开慧的父亲)对他所做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评价,那么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使他真正成为一名普罗修斯是的人物。”是的从思想范围来说,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是钢铁般的英雄。他们拿的不是抢而是刷子,他们用的激烈的言辞,此时的毛泽东在做什么呢?他的创新又体现在哪里呢?此时他的创造性是把三样东西结合起来:抢、农民武装和马克思主义。1930年,毛泽东在恢复林彪的信中说明
6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了中国的红军的前途问题,这封信的内容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这样说道:“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是的,毛泽东就是一个这样一个永远充满热情和奋斗的人,在他的眼里没有悲观更没有绝望。他的这篇文章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同时在此期间,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也开始形成。
提起毛泽东,当然要重点说一下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
7○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绝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的认为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这几部分: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式,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思想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重要历史现象。中国人民在它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此,毛泽东思想对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借鉴作用。
1949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晚年,毛泽东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正确的,都必须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就全盘的否定他的功绩。看事情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只是个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是个人的问题,这不能把他所有的功绩抹掉。所以毛泽东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以上是我对毛泽东成就的部分认识。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二)生活之我见
看过影片《走近毛泽东》的或读过关于毛泽东读物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体育、创新。喜爱读书因为他的生存环境,因为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生活无忧无虑,那时的他就渴望得到精神食粮。后来毛泽东好像就离不开书了。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阅读过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等作品。建国以后,毛泽东依然对《楚辞》十分喜爱。此外,毛泽东特别喜欢伦理学,因为一个人首先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才能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毛泽东还喜欢体育。他爱好游泳、散步,因为游泳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在风浪中搏击更能让他有成就感。毛泽东就是这样,他喜欢拼搏喜欢不断的奋斗,在他的身上总让人感觉有用不完的劲儿。散步能让一个人静心地去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种种。
毛泽东之所以愿意这么坚定地走完革命道路,除了他的才华和谋略外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正义之心。在《毛泽东传》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他在少年时期,读私塾时有几个同学总爱欺负弱小,这时具有正义感的毛泽东就勇于帮忙。这个小小的例子却能够充分的说明毛泽东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
(三)对个人的启示
毛泽东的思想我们也许我们无人超越,他是伟大的领袖,伟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运用。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毛主席的创新精神及正确的人民群众路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注视世界,所以他的眼光永远是先前看得。所以我们在埋头苦读的时候,不妨用耳朵倾听一下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声音。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责任感越强的人奋斗目标就越明确。还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大学生要喜欢至少一种体育活动。在21世纪把自己培养成新的朝气待发的弄潮儿。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2《七律·长征》 ○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 《毛泽东诗词选》 ○5《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4○页
6《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卷 ○
第四篇:我心中孔子800字论文
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下面小编收集有关我心中孔子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
韩寒说过孔子象哈姆雷特一样难以说清楚,确实有同感,心里的孔子总是那么模糊,那么矛盾,想说一说我怎么看孔子。
看《史记孔子世家》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孔子怎么到处求官啊,不喜欢;在《史记孔子世家》里看不出孔子的思想到底是什么。看过《论语》,本能给我的感觉孔子的思想并不深刻,接着这个思路,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会给我并不深刻的感觉?
首先,我认为孔子不是一个哲学家。我们一谈到中国古代哲学,就会说道家和儒家,我认为孔子本身的理论够不上哲学的高度,充其量是一个人际关系学家。当我们问周围的人,什么是哲学?很多人会立刻回答,哲学史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接着,我又问,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周围的人犹豫一下回答说,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接着,我又问,什么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呢?周围的人这时候就会无以回答。我说,其实你只是照本宣科回答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不知道世界观是什么?
象我周围的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却相信孔子是个哲学家。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认为人该怎样活着,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原因。不同哲学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该怎样活着的答案,也阐述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理由。该怎样活着就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根本问题。从这个方面讲,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顺应自然,要无为,所以老子是个哲学家。但是,孔子的《论语》根本没有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论题,更没有回答人生是什么?《论语》只是提及人该怎么与人相处,所以我认为孔子充其量是个人际关系学家。
其次,我认为孔子的理论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孔子生在春秋战国战乱年代,他提出的仁爱,反对战争史对的。但是,他又用礼把人分成各个等级,这是他犯的本质错误,所以基于礼这个基础的孔子的儒家思想其实已经在违背了人类的基本道德思想了,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是反人类的。孔子的思想是那么的矛盾,那么的反人类,那么的混乱,那么的不本质,却依然有那么的人去维护他,不是因为他的理论,因为维护他的人并不知道他的理论是什么,只因为他是孔子!
最后,我认为我们对任何人,任何理论,要尊重,但不要崇拜。尊重是基于人与人是平等的,而一旦崇拜,我们就已经背离了人人平等这个基本思想!
篇二:我心中的孔子
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儒家经典,芳名流传百年。这位历来被人们所追奉的圣人正是孔子,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英雄”这两个字的实际涵义不仅仅是指在战场上战死或是什么为国牺牲一切的人,那样未免也太狭隘了。在我的词典里,上述只不过是“英雄”中的一小部分。“英雄”其真正的定义则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人。那么,孔子又何以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首先,当然是他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仁义推崇至上。也正是因为他这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化解万物的力量使得中国走过了多少的沧桑,历炼出了多少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与道德准则。就是在今天的社会看来,我门所倡导的“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不正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缩影与实践么?
当然,孔子被我称作“英雄”,其原因远远不止他那沿传至今的儒家思想,还有他那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谦逊的品格。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门走到了一个偏蛮的地方。那偏蛮地方的人由于误会拿着那刀啊,矛啊,枪啊之类的把他们给围住了。那怎么办?打吧。打就打吧。于是动起手来。虽说最终是突围了,但师生们被冲散了。当最后子路拿着宝剑,一手鲜血地找到孔子的时候,你猜孔子怎么着?人家正坐在草丛里悠哉悠哉地边摸胡子边弹琴。最后还说了一句“本无恶意,何以为惧。”危险之中还摸胡子弹琴的事大概也就只有这圣人才干得出来。“危险之中,悠哉悠哉;气魄盖世,谁可比拟”则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了。
永远是那么的谦虚宽厚。曾听说孔子为了学“礼”到老子那学了几年。虽然毋庸置疑地孔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子。但他却仍然甘愿拜老子为师,而且比其他学生侍奉得更为恭敬,也足见他的谦逊宽厚了。
就是了,凭着自身的魅力,思想穿越了时空。如今,国外一座座孔子学院拔地而起,思想形成了社会的主旨。他的魅力,不仅仅来源于思想,更来源于他的品性,他那仁爱,临危不惧,不耻下问的品性。这才是他的人格魅力精髓所在。
一身布衣,铸就亮丽人生;七十二贤,演绎千古佳话。儒家思想在代代相传,民族的根就不会变;民族的魂就不会丢。以博化物,以爱化人。以博爱感化天地,以仁对待他人。做人的真谛全部都写进了那一册薄薄的“论语”里。肉体虽早已化为灰烬,但思想仍在时代中跨越。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让仁爱在人间演绎。
更让英雄活在我们的心中,将仁爱世代相传。
孔子 ——我心目中的英雄,源于思想的感悟,道德的准则与那博爱的本性。
——尾记
篇三:我心中的孔子
你可还记得这样一人?收徒三千,达者七二; 你可还记得这样一人?周游列国,著书立说; 你可还记得这样一人?教书育人,万世师表。你可还记得他?我们尊敬的孔老夫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读书人都在寻找一个救国复兴的方法;就在这时——孔子诞生了。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他在母亲的悉心关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青年。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总理”,帮助鲁定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还给鲁国就是孔子的贡献。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这样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么?
我心中的孔子坚韧不拔。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可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正是各国以大欺小,夺取天下的良机,谁肯采纳孔子“不要战争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继续周游推荐自己的思想。如果换成咱们中的一个,肯定是早就退缩啦!
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无类”,让平民也能上得起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独创私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有了后来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今天我们能在学校里开心的生活!
记得在我们五常一中的后花园中心有这样一座雕塑:孔子手捧一册竹简,肃穆地矗立着,下面的台子上四个楷书金色大字“万世师表”。在我看来,那大概是孔子在教他的学生做人之道吧,而这只是代表孔子么?只是为了表示我们对孔子一人的敬畏么?显然不是,这还代表我们的恩师啊!多少年来,他们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有出息,而他们甘愿只做红花下面的绿叶,难道这不伟大么?
一本《论语》道不尽孔子对我们的教诲,孔子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地烙在我的心上。
第五篇:我心中的湛师美食文化节
我心中的湛师美食文化节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不得不说一种健康绿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更加的深入人心了,我相信我们学校饭堂即将举办的美食文化节也是秉承着健康以及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理念,希望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的活动,强化学校后勤服务提供的质量,同时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能享受到专属于湛师的绿色,健康,文明的美食盛宴以及文化的气氛。
我心目中的美食文化节,绝不仅仅只有美食,它还包含音乐,以及由与美食相关的文化活动所营造出的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这些氛围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增加的。在湛师的校园里也有专属于本校的美食节,我认为可以在文化节开幕之前学校可以请一些经过培训的志愿者为如何挑选安全食品作宣传和普及,或是在活动前会张贴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宣传海报,让我们的同学能在美食文化节之前对此有所了解,同时也增加个人对食品安全以及当个季度的一些养生小常识。
而在美食文化节开幕式当天我建议请一些领导对我们学校优秀窗口的饭堂大叔阿姨们进行表彰嘉奖,送礼品,增强阿姨们的幸福感。另外可以在饭堂门外空地举办一些歌舞表演,与此同时举行一些涉及食品营养、卫生、饮食安全等多方面的问答小比赛送礼品增加美食文化气氛。在饭堂里可以举办一些水果拼盘比赛,如果赞助允许我们还可以举办美食吃货比拼比赛。一谈及美食,我希望能够引入一些新颖的菜式或是小吃,在视觉味觉得到享受同时,当然少不了听觉的享受,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在饭堂里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音乐舒缓大家心情,或者是开着电视让同学吃饭的同时也能听听新闻,在这样的气氛内享受美食能让我们找到与在家类似的感觉。
积极实践美食文化节活动宗旨,力求营造良好的美食文化氛围,专属湛师的美食文化节,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