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整理
1、什么是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里,中国画自成体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以勾、勒、皴、擦、点、染等技法作画,以线造型为主的画种。。
4、什么是美术语言?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7、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2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录像带、画布、木材等。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写生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5、、透视?透视是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它是观察、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6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7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根据表现的物象的具体特点或作者的主观要求灵活把握。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5、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16、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7、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四方连续是用一个后几个相同后不同的单位纹样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排列方法,上、虾、左、右有秩序的固定位置,形成既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起来的图案
18、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19、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20、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21、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23、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
24、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⑴教学目标多元 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 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 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 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 ⑽媒体运用恰当
30、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三维目标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时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27、以《故宫》为代表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材料:木材。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2、结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制。
5、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
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第二篇:中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第四篇: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专业知识
美术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专业知识(80分)
一、填充题:(16X1.5=24分)
1、《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2、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3、中国古代第一幅真正的绘画实迹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4、《林泉高致集》中的“三远”指的是(高远)、深远、(平远)。
5、清朝是中国年画的鼎盛时期,其三大主要产地是(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苏州桃花坞)。
6、中国画按题材分类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7、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8、古希腊时期神庙建筑的三种柱形分别是多立亚式、(爱奥尼亚)、(科林斯)。
二、选择题(8X2=16分)
1、(c),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
A、2000年7月 B、2000年11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11月
2、大型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时期(b)的作品。
A、靳尚宜 B、董希文 C、何孔德 D、王式廓
3、课程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a)。
A、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情感、态度和世界观C、情感、方法和价值观 D、情感、方法和世界观
4、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的作者是(b)。
A、吕德 B、德拉克洛瓦 C、席里柯 D、达维特
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农民画家是(c)
A、荷尔拜因 B、米勒 C、勃吕盖尔 D、丢勒
6、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b)
A、苏里柯夫 B、列宾 C、克拉姆斯克依 D、列维坦
7、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是(d)
。A、平行透视 B、成角透视 C、倾斜透视 D、散点透视
8、北宋山水画代表性作品《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b)。
A、张择端 B、范宽 C、马远 D、黄公望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印象主义画派(6分)
答: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2、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设计o应用”学习领域?(7分)
答:“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中国画中的“没骨画法”是谁所创?主要特点是什么?(7分
答:没骨画法是不用墨线钩勒、直接以色彩绘画物像的画法。
没骨画法相传为北宋徐崇嗣所创,此后画者极少,清初的恽寿平是复兴此画法的大师,影响近代甚大。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曲分前后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 的味道。)
四、问答题(2X10=20分)
1、“扬州八怪”是哪八人?他们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已经是职业化的文人画家或是已经文人化的职业画家。
他们的共通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其中较有名的如下︰
金农的水墨梅、竹、人物、山水。
郑燮的兰、竹,例如《丛竹图》、《兰竹石图》.汪士慎和李方膺的墨梅。
李鳝的写意花卉。
黄慎和罗聘的人物。
华嵒的小写意花鸟。
高翔的山水画。
2、结合具体教学课例谈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评价?
公共部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忠诚于人民的。
3.《教师法》规定:教师应不断提高和业务水平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教师备好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等三方面的工作。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5 分)
1、《教育法》规定: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手段有(d)①培训 ②考核 ③、奖励 ④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班主任工作是从 开始的(c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团结协作”具体要求是(b)①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②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威信③关心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志 ④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三、简答题:(共10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4分)
答: 树立职业理想
强化职业职责
提高职业技能
2、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写出三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与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研究法
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分)更多资料请加入09年渝北“教师招考信息研究”群,群号:82676080
第五篇:美术教师业务考试专业知识
美术知识
名词解释:
1、美术:
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又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史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3、美术创作
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4、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构图
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几种物象的组合关系叫构图。
6、素描
狭义上讲: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炭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写。广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学科。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7、中国画
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出来的画。
8、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以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
9、民间美术
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10、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成的源泉。在造型及艺术风格上带有质朴活泼的鲜明民间特色,刚健清新,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审美
是指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又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简答题
1、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1)、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2)、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3)、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
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
⑴教学目标多元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⑽媒体运用恰当
8、如何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7、美术欣赏课怎样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1)、分析美术作品时不单要讲技能,更要从美术文化上进行分心,把美术作品放到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去学习。
(2)、分析美术作品的技能要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作品是怎样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征、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欣赏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和身边的一些典型的美术现象。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讨论和评论,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
6、各学段的“综合•探索”教学活动应如何进行?
(1)
一、二年级的阶段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展示。
(2)
三、四年级的阶段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览,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3)
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自然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9、“造型”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造型和表现可以看成该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点”,表现则是”线”,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造型与表现在本学习领域中是一体两面。
在整个造型活动的过程中,也许中间想法会有所改变,但活动本身并不会停止。这说明表现始于造型之初,造型贯穿于表现的全过程。
10、“设计”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程标准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指出,本学习领域中的“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而“应用”一词,则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系
(2)知识学习与操作实践的关系
(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各种内容互为补充的关系
10、“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
(1)、了解美术发展趋势以及美感的多样性,拓展想象的空间,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
(2)、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3)、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趣。
11、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1)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2)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3)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