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检讨书5篇

时间:2019-05-14 23:3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十年前的检讨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十年前的检讨书》。

第一篇:三十年前的检讨书

三十年前的检讨书

中午午休时,我在教室里认真炮制了一封《检讨书》,将如何向表哥软磨硬泡才借得此书,以及未来表嫂从哪里艰难购得此书并如何赠给表哥等情况一五一十详细告知,并将表哥和未来表嫂的爱情故事着力渲染一番,最后还将丢失此书的后果写得非常非常严重,说它一定会断送掉一对热恋情侣的爱情,其破坏力和杀伤力将如何巨大等等,写得是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就是待我将这篇洋洋洒洒逾千言的检讨书交给吴老师,他默默看过之后,又挑着眉毛,坏坏地笑着问我:“万红英同学,你这是检讨书呢,还是爱情小说?”看着他一脸的坏笑,我豁出去了,准备跟他大战三百回合:“管它是什么,请您看在一对年轻人纯洁的爱情份上,将书还我好吗?”看到我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吴老师嘿嘿嘿地笑了起来,将书递给我说:“好吧,算你有理,拿回去吧!只是以后别在上课的时候看了。——我也看完了。”我懵了,有点不敢相信,才一个回合,他这么轻易地就将书还了我!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我们年轻的吴老师也很可爱!

时光匆匆,一晃三十年过去,昔日最年轻的吴老师如今已是那所县立第一中学的书记,身份显赫,大权在握了。毕业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想不到他会托家里的学生打电话来请我们回去聚会。从1981年开始从教,整整三十年光阴,吴老师早已桃李遍天下,不说别的,光得意门生就不知道有多少。我自然是绝对算不上他的得意门生的,但他竟然在数以千计的学生中能够记起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不能不令我感怀和感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那封爱情小说式的“检讨书”,令他这么多年都不曾忘怀?

笔者:杨小x

第二篇:三十年前讲温饱三十年来奔小康

三十年前讲温饱三十年来奔小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30年间,城乡居民生活经历了由解决温饱到逐步迈向小康的阶段,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也随之不断调整和转变,消费取向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居

民消费需求逐步由满足生存必需品消费阶段逐步向满足发展和享受需求的非必需品阶段过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36元,比1985年的429元增长12.4倍,年均递增1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0元,比1981年的206元增长13.2倍,年均递增10.3%。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7年,××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1%,比1985年降低了1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1985年降低了1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六成以上用于食品以外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饱跃上全面小康。

膳食结构更加合理。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主要是以解决温饱作为生活的第一追求,食品消费量较多的是大米和面粉等主食品。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逐渐由吃饱向吃好和追求营养化、科学化、保健化和方便化方向发展,食品量消费较多的是猪、牛、羊肉、水产品、家禽、鲜蛋、鲜菜、水果等副食品,并且在外用膳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中,主食占18.2%、副食占66.3%、在外用膳占15.5%,与1984年相比,主食比重下降16.8个百分点,副食上升5.3个百分点。副食品消费中的奶及奶制品是1984年的55.9倍,饮料是1984年的33.5倍。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中,主食占36.2%、副食占51.2%、在外用膳占12.6%,与1984年相比,主食比重下降20.9个百分点,副食上升9.7个百分点,在外用膳上升11.2个百分点。

穿着消费走向时尚、品牌、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对衣着的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的御寒、保暖到中高档、舒适、时兴、款式的多样化,从一套衣服穿几年到一个季节穿几套,从单一的本地渠道购物到繁华的都市选物,由每件几元上升到几百元甚至过千元,人们开始注重“包装”自己,流行的休闲装、羽绒服、牛仔装等,多姿多彩的款式与色调衬托出百姓对美和个性化的执着追求。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76.9元,比1985年增长了14.7倍。人均购买服装9件、购买鞋类3.5双,分别是1985年的4.3倍和1.8倍,与此同时,购买各种布料的数量和支出明显减少,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材料占衣着的比重为0.3%,比1985年下降了30.2个百分点。

2007年,××市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28.8元,比1985年增长了6.5倍。人均购买服装2.9件、购买鞋类1.6双,分别是1985年的3.6倍和8倍。与此同时,购买各种布料的数量和支出明显减少,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材料占衣着的比重为3.4%,比1985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用于购买首饰、手表、化妆品和美容美发等个性化的消费快速增长。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饰品15.7元,化妆品支出85.9元,美容美发支出37.4元;农村居民人均购买首饰1.3元,化妆品支出4.3元,美容美发支出1.2元。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趋向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居民家庭对现代化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实用到享乐,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到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目前,“老四件”早已在农村普及,“新六件”在多数城镇也已接近饱和,人们对万元级商品的需求正处于资金积累和逐步增加消费的阶段,家庭轿车、住房等10万元以上级的消费品已开始走入普通农户家,以数码电子产品、住房、小汽车、摩托车、通讯为特征,新的一轮消费热点已经出现。1983年,××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17.8台,洗衣机1.5台,录音机2.9台,电冰箱0.3台,照相机0.3台。2007年,××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9台,洗衣机105台,移动电话115部,已基本达到饱和。空调、家用电脑、家用汽车等新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攀升,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空调57台,家用电脑21台,照相机15架,电冰箱70台,家用汽车2辆。1986年,××市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8台,收录机3台。2007年,××市农村居

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5.8台,洗衣机95台,移动电话96.7部,电冰箱25.8台,空调17.5台,家用电脑7.5台,家用汽车4.2辆,摩托车55.8辆,照相机2.5架。

居住条件更趋完善、舒适。改革开放以来,居住条件发生质的变化,住房由土房变楼房,由小房变洋房;取暖由烧薪炭变为烧煤电;炊用燃料由烧木柴变为沼气、液化气、电能;家庭饮水、用水、卫生设备等等都有很大变化。1983年,××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有8.9平方米,2007年达到36.6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27.7平方米。2007年,城镇居民40%的家庭为三居室,17%的家庭为普通楼房;有厕所浴室的家庭占61%,对房屋进行装修的占10%,每户装修花费在1490元;炊用主要燃料为液化气的家庭占9%、煤的家庭占91%,人均消费液化气的费用在93.6元;100%的家庭为独用自来水。1983年,××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有12.6平方米,2007年达到33.8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11.2平方米,其中人均楼房面积达到9.4平方米,钢混结构面积为21.5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21平方米,砖木结构为1.7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1.2平方米。2007年,××市农村居民家庭中,4.2%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厕所;100%的农户炊事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92%的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72%的农户住宅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

交通更加方便,信息更加通畅。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交通通信方式由自行车、公共汽车、邮信、电报方式向飞机、火车、汽车、出租车、手机、网络转变。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仅3.8元,2007年交通通信支出达到728.2元,比1985年增长了190.6倍。其中人均火车费用支出5.82元,人均购买交通工具支出151元,人均购买移动电话支出37.6元,人均上网费用支出11.4元。198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仅0.2元,2007年交通通信支出上升到232元,比1985年增长了1159倍。其中人均购买交通通讯用品支出126.9元,人均交通通讯服务费用支出72.6元。

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逐渐将消费需求转向文化素质、精神生活等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467.7元,比1985年增长了8.5倍。其中,用于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支出为114.2元,比1985年增长1.9倍;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81元,比1985年增长61.3倍;文化娱乐服务中,用于团体旅游的花费占30.3%,用于休闲娱乐的花费占53.1%;用于教育服务的费用(不包括教材)支出为272.4元,比1985年增长30.3倍;教育服务费用中,用于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和托幼费支出为73.8元,用于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班的费用为51.9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204.1元,比1985年的7.6元增长了25.9倍。其中,用于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支出为77.1元,比1985年增长28.7倍;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9.4元,比1985年增长142.6倍;文化娱乐服务中,用于团体旅游的花费占34.3%,用于休闲娱乐的花费占40.1%;用于教育服务的费用(不包括教材)支出为117.6元,比1985年增长23.1倍;教育服务费用中,用于学杂费和托幼费支出为46.9元,比1985年增长8.6倍;用于成人培训的费用为0.5元。

医疗保健投入加大,身体健康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有病无钱治到无病常检查,吃药捡便宜到便宜药不吃,居民更加注重对身体健康投入和消费,各类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成倍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达335.6元,比1985年增长了37.6倍。其中用于购买医疗保健器具的支出为7.3元,用于购买滋补保健品的支出达19.3元。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达188.4元,比1985年增长了12.9倍。其中用于购买医疗保健用品的支出为103元,比1985年增长了17.4倍;用于医疗保健服务的支出为85.4元,比1985年增长了9.7倍。

第三篇:【往事】三十年前那场高考(片断回忆)

【往事】三十年前那场高考(片断回忆)

最近,同学说要聚会,主题是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年,觉得那场高考很久了,真的需要回忆回忆,要不然,真是要忘记了……

回忆中,有些片断,还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里,用文字来记录一点,作为对往事的回忆,也作为对曾经的一种缅怀……

得知要恢复高考的消息:1977年,最早得知高考恢复的信息,是父亲和姐姐的来信,说让我有时间看看书,后来同学的家长给他带来了很多书,逐渐的,大家都在传言,以后上大学,不再采用推荐,而是直接考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更加公平,也增加了机会,我当时没有特别的激动,可能是因为年龄小,也没有去想,我是否能够考上,不知道高考对于社会,对于自己会有那么重大的意义,更没有去想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决定人生道路的轨迹的重要时刻。

准备考试:记不得什么时间得到了恢复高考的确切消息,也没有刻意的去开始准备,以为高考和中学生的普通考试一样,不需要准备,后来,听到好多同学说高考前如何学习,如何准备,觉得自己太简单,也许是因为家里的大人,也没有理解高考的意义,唯一做的,我父亲的单位联系了一个大约10天的补习班,是在当时的西安矿业学院,学院为他们的子弟办的高考补习班,这次10天的补习,对于我的高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曾见到的习题,第一次看到这些数理化习题,我觉得很陌生,另一方面,我第一次走进大学,走近大学老师,那几个中年教师在讲课中的给我留下了非常震撼的印象,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数理化可以这样学,原来大学老师比中学老师强这么多,我也第一次认真思考了,这个大学一定要考。

高考的信心:高考的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大脑的突然的开窍,也是在这个补习班里,前两天,有种很迷茫的感觉,老师讲的内容,确实很难,以在中学学到的东西,几乎只是一点皮毛,听课听到大约第四、五天的时候,我好像突然开窍了,几乎是在一个晚上,我做完了所有的数学习题,第二天做完了物理的所有习题,当我看到前几天很强的那些小孩,都落在了我的后面,我开始找题做了,一起听课的一个小女孩,让我给她讲题,把她的很多习题给我做,我不但自己做,还给别人讲题,也许这个过程,让我对自己参加高考有了信心。

还有就是来自中学老师的评价:在高考报名之前,我遇到了一个中学教师,她是我母亲的朋友,她对我母亲说,按照我的情况,可以选择报考中专,我不懂中专是什么,但是,当我知道中专与高中是一个层次时,就放弃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所学的高中程度,还不如正规的初中程度,但是那个时候,还是很为自己的高中文化自豪的。同时,我曾经很崇拜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给别人捎话,让我去他那里,说愿意辅导我,据说当时找他辅导的人特别多,我怕自己考不上,还让别人都知道了,没有去,同学带来了老师的评价,说我们班的女生只有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就是我,我很诧异老师对我的评价与期望,因为我不知道我在老师心目中还是个那么好的学生,很遗憾的事实是,我们班女生里,当年确实只有我一个人踏进了大学的门槛。

周围人面对高考的热情:那一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我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都在准备,也是我母亲的那位教师朋友,在我和母亲面前第一次告诉了我那次高考的严峻性,她说,十年人才集聚在一个时刻,可想难度了,她第一次告诉了我所谓老三届的概念,我听到这个话题后,感觉到自己可能没戏,因为我可以比我的的同班同学强点,但是我无法想象十年有多少人,也就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另外一个改变我高考态度的人,一个同学的父亲,他们两口子都是大学生,他兴奋的告诉我,高考恢复了,一定要去参加,同时他告诉我,他的两个孩子都在积极准备,他的其中一个孩子和我同班,我知道他的实力,我意识到十年人才里,有我同学这样的,那我还是有机会的,那次高考,我的同学也有一大半都参加了,在我周围的人,只要是政策允许的人,几乎都参加了,据说当年参加高考570万人,录取约27万人。

报专业:那个时候,对高考一无所知的,除了我,还有我的家里人,我报名完在报纸上看到了当年招生的全部专业,我很想学文科,但是文科的考试科目里有历史地理,我都没有学过,加上文革的阴影,父亲的认为文科不好,没有专业知识,我选择了理工科,我那时想上师范,因为我曾经被老师评价讲课能力赛过当时的一些教师,但是父亲因为在40多岁患脑血栓病休在家三年,一直吃中药,用针灸治疗,他强烈建议我考中医学院,当时家里有一个读大学的大哥,他不同意我学医,也不同意我学师范,他有一句很有说服力的话,当教师,一辈子读一本书,很没意思,当医生永远和残疾打交道,会很痛苦,我接受了他是的建议,但是他没有告诉我具体的选择,而父亲坚决的让我报了中医学院,当时,我没有一点基本知识,不知道大学是分重点与非重点,也不知道学校从第一志愿录起的规则,我傻傻的在第一志愿的后面,报上了我喜欢的师范专业,服装设计等专业等,如果说,当时我不理解高考志愿的意义,那么很多年后,我明白了,我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不太喜欢的但是非常合适的职业,我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但是我成为了一个称职的医生,直到现在,别人称呼我教授的时候,我还是希望我能够站在讲台上一展风采。

参加考试:高考前,我没有什么压力,也没有特别的紧张,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所有的人,对我高考都没有什么太高的期望,家里人都以为我考不上,也不打算给我私家压力,也许那个时候的家长,对孩子没有现在家长那么关注吧,我稀里糊涂就进了考场。

考试时间大约是12月上旬,西安那个时间好像已经下雪了,考试那天,我们一起到父亲单位,单位派车送我们去参加考试,考场是在西安灞桥附近的一个中学里,在操场上有很多人,好像有很多是家长,我记得一个同学的母亲带着我们这些没有家长的孩子。

考场没有什么戒备森严,也没有一人一桌,第一场是考的数学,是我的强项,有一些细节还记得,我旁边坐的一个男孩,一直捂着卷子,我很鄙视他,因为我没有打算抄别人的,跟防贼一样,太不够意思,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考试结束,交卷的时候,发现他的卷面大片的空白。还有一个情节,是我做完题,准备检查的时候,不小心卷子掉到了地上,我惊讶的发现,卷子的背面还有题,这才知道紧张了,赶紧做,赶到下课的时候,我没有做完,这个插曲让我很沮丧,回家后,我给母亲说,考坏了,明天不去考了,母亲没有说我什么,只是让我赶紧吃饭,这天晚上,还和同学在一起玩,当大家议论起考题的时候,我才知道,做完一半题的人没几个,这个信息,又让我有了信心,第二天,我又去考试了理化,政治,语文基础都考的不错,只有到了写作文,让我很为难,说实话,我在读中学期间,几乎没有写过作文,记忆里,我中学阶段写过的唯一一篇作文是《站在烈士墓前》,所以,当我看到作文题《难忘的一天》,我懵了,我搜肠刮肚的想哪一天我还记得,最后思路停在了毛主席去世,追悼会的那天,我记不得自己怎么写的,好像写的很短,也写的很很没有文采,只是记录了自己很朴素的心情。

接到录取通知书:考完试,我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节奏,好像高考不曾发生,好像也并不关注是否能录取,只记得当时家人问我,你能考上不,我说要是20个人有一个能考上,我就能,再多,我就不敢保证了,那段时间里,同时有一个问题,父亲征求我的意见,我同时被某个国营机关录取招工了,父亲说,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吧,我没有犹豫,因为我认为,即使当年考不上,来年我复习一下,一定能考上的,那个时代,信息流通很慢,人们也很迟钝,直到录取通知书被同学拿到手里,我才知道自己考上了,那天,几个男生兴冲冲跑到我家,对我说,你考上了,我们一起8个人,考上了3个,属于高比例的,当时很开心,在一起议论了半天,知道了一些周围还有谁考上了的信息,当天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我告诉他,我考上了,他告诉我,他也知道了,后来就家里人都知道了,再后来很多人都知道了,表示羡慕的,诧异的,为我高兴的,好像最开心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家人,我的同学,我的老师。

准备入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我就是准大学生了,我要自己去办转户口一类复杂的问题,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我和一起考上的另外一个女同学,去卖粮,当时的情况记不得了,只记得,很难,我们在那哭,告诉人家我们就要上大学了,后来到天快黑才给我们办完,我们两个女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真是开心死了,那也是我第一次认真的想大学是什么样子,我们两个人就在黄昏的乡村小路上,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回忆起了当年的同学,她现在在加拿大的某个城市里,也许也在回忆那个黄昏吧。

很多往事都被我忘记了,很多激动都让生活的忙碌淹没了,很多年轻时的激情,都被岁月尘封了,今天,我告诉女儿说,明天有这样一个聚会,我觉得很无聊,她说,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去吧,女儿的建议,让我突然有了回忆往事的愿望,曾几何时,我们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我们沉浸在第一届的自豪里,然而岁月在我们走过的足迹里流逝我知道,这已经不是对激情岁月的回顾,只是觉得年轻时的一段记忆,应该有个简单的记录于是,写下了这些片断,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场高考。

(2008.2.29)

第四篇:三十年前的那场大雨杂文随笔

阿斯塔菲耶夫曾说过:“只要活着,他的记忆就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不仅记得住个人的大量往事,而且还会记住在生活中交叉路口萍水相逢的人们,他们中间有的已经永远淹没在翻腾的人流漩涡里了,有的却成了始终与你休戚与共、心心相连的人。“

而我的这段记忆是关于大雨的。

大概三十一年前,也就是1987年的一天。已经记不清是初秋还是春夏交替的时刻,只记得还需要穿着秋衣秋裤。天气并不冷,只是有些凉意。

那一年我初二。那一天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很像北京这两天的雨。

平时在一个线路上回家的三个小伙伴——涛,芳和我,只有涛(也可能是芳)带了一把伞。看着不知道何时才会停止倾倒的天水,我们三个决定共用一把伞回家。就像公共汽车停靠车站一样,按照路途的距离,把小伙伴送回家之后,最后的那个人把伞带回家。

涛是个有点内向的女孩,黑黑瘦瘦的,平时有些不苟言笑;芳则是个有点偏外向的女孩,皮肤很白,脸颊上有两个大酒窝,一笑起来特别好看。我的肤色介于她们两个之间。性格有些互补的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就这样,三个到一起就能叽叽喳喳的女孩子出发了。一路上的大雨和阴沉沉的天空,并没有破坏我们的心情,反而因为零距离的接触,和必须紧紧的依偎把三颗正值豆蔻年华的充满活力的心拉得更近了。

“你进来点,你看你的肩膀都湿了。”“

“要知道有这么一天,我应该再瘦点了。”

“你被淋到了,过来点!“

这些应该是我们当时应该说过的话吧。

雨依然下着,伞本来很大,却又很小。但伞下的世界很大,也很快乐。

芳第一个到站了。

“公共汽车”上的空间一下子宽松了。

我和涛依然勾肩搭背、亲密无间地向家的方向走去。

涛也到站了。而我,是最后要把车停到车库里的那个人。

最后到家的我,衣服已经都湿透了。好在妈妈已经提前烧了热热的火炕,我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一下子躺在了散发着巨大热量的火炕上,拉过了一床被子盖好。妈妈给我熬了红糖姜水。我无法一饮而尽,慢慢地吞咽着——那姜水所到之处,一股热流欢快地流动着,进入了我的胃。

在红糖水和火炕的里应外合下,听着窗外仍然勤奋的“刷刷“声,我的心情却满足到了极点,温暖到了极点,也惬意到了极点。

这段时间,北京的雨出奇的多。每天早上起来,看着外面的大雨,记忆的指针就会自动停留在那一天——我和涛、芳三个人一起打着一把伞回家的日子。

我记得涛和芳当年的模样。只是,初中毕业以后我见到芳的次数寥寥,却再也没见过涛,至今也联系不上她。我不知道,某一天在人潮人海中,偶遇的我们还能否一眼认出三十年前、拥有青葱岁月的小伙伴。

“只要活着,我的记忆就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论你们现在哪里,身在何处,都曾经是和我休戚与共,心心相连的人。”

第五篇:步一步教育,环境工程——三十年前谁识我,三十年后我识谁-Tonny

环境工程——三十年前谁识我,三十年后我识谁?

【步一步教育】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作为世界性的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工程学就是在这种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新生”学科无疑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而且市场对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我相信它一定会刺激留学市场——那些传统的理工科热门专业面临着就业市场饱和等诸多问题,如果同学们一味地去追求“热门”,无疑会使大部分同学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时聪明的学生如果选择环境工程这类新兴学科,则会得到较好的结果。

国外的环境工程专业分支很多具体有: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空气污染处理、环境与水利工程、环境微生物、环境管理等。与别的专业不同的是,随着新的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工程专业还会产生新的分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比别的专业更灵活,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会更强,当然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国外环境工程的课程设置极为细致,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都有交叉。因此,需要较好的化学和数学基础知识,例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工程力学等。掌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还要知道环境工程设施的工作原理和设施运转的工艺流程,如自来水厂如何生产出洁净的饮用水,垃圾处理场如何使垃圾无公害并加以利用等,所以还要学习水环境化学、水利学、水处理工程、大气治理工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进行实验,并有一些设计、施工实习任务,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考取“分析中级操作工证”和“分析高级操作工证”是此专业的基本要求。另外,我建议同学们还可以就自己理想的目标职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证书,像从事室内环境工作的可以考“室内环境检测中级证书”、“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等。

现在全世界共同面临着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诸多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生肩负着倡导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任务。所以,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的就业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广的,例如:环保局和环境监测部门、环保设施运营机构、企业环保监督管理部门、环保工程公司、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公司和环保技术咨询公司等。作为新兴专业,社会对于环境工程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由于国外对环境非常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环境工程方面的人才毕业后在国外工作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像环境工程这种未来很具发展潜力的专业还有很多,相信随着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这类“新兴”专业一定会受到学生的追捧。

步一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下载三十年前的检讨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十年前的检讨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案(共5则)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教材分析: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不是说男的就不能下跪,而是说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尊严。“膝下”在这里是一个指代词,指下跪,但......

    【重磅】回顾三十年前 “经济案件办公室”(纪委)向检察机关的“转隶”

    【重磅】回顾三十年前 “经济案件办公室”(纪委)向检察机关的“转隶” 再见反贪! 不哭反渎! 献给预防! 编者按:历史总是动态的发展,就跟国家机构一样,在历史中不断的设立、合并、撤......

    学习心得(三十)

    学习心得(三十)——监盘盘点表是书面还是实物证据 监盘盘点表应该属于书面证据。 一、审计人员监盘取得的实物盘点表是记载或表示的思想、文字、内容、含义等来证明事实、情况......

    12、《三十年前惊人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12、《三十年前惊人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好处。 3、抓住......

    年前总结

    一、 年前总结: 我们河南军安建工集团与2012年月 日来至山东莘县新校区进行施工,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根据图......

    年前辞职信

    尊敬的领导们: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虽出自幼古苦读书三国,吾以为对当今之事亦有裨益,年前辞职信。今,天下遭遇百年经济危机,试看全球经济形势,可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众......

    年前工作计划

    年前工作计划范文1 进公司时已由我的上级行政主管和人力专员给我介绍公司相关工作和我的本职位工作,五天工作下来,能按时完成上级交代工作,虽然不很熟练,经过和领导、员工的交......

    年前总结

    工作总结 有幸来到公司任职,并开始了我的成长之路,回首这段时间,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充满希望的2017年就伴随着新年伊始悄然到来,在这段期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