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方案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方案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厅黑卫科发[2012]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考核方案如下。
一、组建专家组
根据黑龙江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范围,准备成立五组由副高职以上专家组的考核组,并由主管科教科的副院长带领流动监考组,进行监督。
二、考核时间、地点
1、地点: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媒体教室或七楼多媒体教室。
2、时间:2012年平6月15日
三、考核方案及标准
1、进出科考核:(占此次考核成绩的40%)由各科指导老师负责,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并将成绩记入培训人员手册中。
2、结合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占此次考核成绩的60%)采取分组一对一口试或技能操作方式进行。每项目100分,60分以上(60分)为合格。
四、考核期间,请绥化市卫生局科教科领导进行主要监督,指导。
绥化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第二篇:《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基层实践部分要求,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能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
(一)培训时间与安排:
1、培训时间:从**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学习,每期2个月。其中:医院中医科0.5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具体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月。
2、人员安排:见具体轮转表
3、医院及社区后勤保障安排:医院为基层实践医生提供职工食堂就餐饭卡(费用自付),方便就餐。
(二)培训形式及要求:
1、培训形式:
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医药为社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2、培养要求:
基层实践医生根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基地实践篇》标准要求执行。
全科医生要求:1、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中5份有中医内容),并能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管理。参与3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3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2、制定1份社区重点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10例。
助理全科医生要求:在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书写;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管理家庭病床1例;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产后访视各2例;在培训期间参与2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1次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设计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3、培训方法:
a、实行带教老师负责制,医院中医科由科教科统一指定1名带教老师进行专人带教,社区服务站带教老师由卫管中心统一指派具有一定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工作。出科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考核。各类培训方式旨在扩大全科医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b每位轮转医生离开轮转科室及实践社区时请将轮转手册交科教科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入下一轮转社区。
(三)组织考核:
1、成立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考核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社区卫管中心主任、科教科主任、社区科主任为副组长,中医科带教老师、各社区带教老师任组员,共同参与管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的日常具体工作由科教科、社区科、社区卫管中心全面负责。
2、社区卫管中心及各站点负责人作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工作的主要部门,必须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
3、为了达到培养质量,要求医院及社区卫管中心分别成立培训及考核小组,平时加强培训及考核,不断夯实基本功。
4、考核:考核内容以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规培基地实践标准进行考核。当全科医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时,由该科室带教老师对轮转生进行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结束科室、社区统一负责将考核评分表整理存档。
四、中医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主要职责:
1、审查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相关问题及后勤保障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2、制定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管理办法及培训、考核细则。
3、了解培训过程中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反馈并解决。
五、中医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及考核小组名单及职责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主要职责:
1、按照中医全科、助理全科基层实践培训标准,制定轮转及相关培训和考核计划,研究制定考核方案;
2、指导督查日常及出科考核工作;
3、带教老师具体实施全科医生的日常培训与考核。
4、科教科、社区科、社区卫管中心不定期抽查学员培训及出勤情况,原则上每星期休息1天,遇特殊情况,必须打休息申请,经带教老师同意,递科教科同意后方可休息,出科时必须补足培训时间才能给予出科。
5、各轮转科室及社区做好相关台账资料的书写及整理工作。
本方案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
END
—
第三篇: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基层实践部分要求,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能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
(一)培训时间与安排:
1、培训时间:从**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学习,每期2个月。其中:医院中医科0.5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具体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月。
2、人员安排:见具体轮转表
3、医院及社区后勤保障安排:医院为基层实践医生提供职工食堂就餐饭卡(费用自付),方便就餐。
(二)培训形式及要求:
1、培训形式:
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医药为社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2、培养要求:
基层实践医生根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基地实践篇》标准要求执行。
全科医生要求:
1、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中5份有中医内容),并能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管理。参与3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3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2、制定1份社区重点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10例。
助理全科医生要求:在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书写;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管理家庭病床1例;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产后访视各2例;在培训期间参与2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1次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设计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3、培训方法:
a、实行带教老师负责制,医院中医科由科教科统一指定1名带教老师进行专人带教,社区服务站带教老师由卫管中心统一指派具有一定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工作。出科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考核。各类培训方式旨在扩大全科医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b每位轮转医生离开轮转科室及实践社区时请将轮转手册交科教科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入下一轮转社区。
(三)组织考核:
1、成立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考核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社区卫管中心主任、科教科主任、社区科主任为副组长,中医科带教老师、各社区带教老师任组员,共同参与管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的日常具体工作由科教科、社区科、社区卫管中心全面负责。
2、社区卫管中心及各站点负责人作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工作的主要部门,必须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
3、为了达到培养质量,要求医院及社区卫管中心分别成立培训及考核小组,平时加强培训及考核,不断夯实基本功。
4、考核:考核内容以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规培基地实践标准进行考核。当全科医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时,由该科室带教老师对轮转生进行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结束科室、社区统一负责将考核评分表整理存档。
四、中医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主要职责:
1、审查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相关问题及后勤保障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2、制定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管理办法及培训、考核细则。
3、了解培训过程中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反馈并解决。
五、中医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及考核小组名单及职责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主要职责:
1、按照中医全科、助理全科基层实践培训标准,制定轮转及相关培训和考核计划,研究制定考核方案;
2、指导督查日常及出科考核工作;
3、带教老师具体实施全科医生的日常培训与考核。
4、科教科、社区科、社区卫管中心不定期抽查学员培训及出勤情况,原则上每星期休息1天,遇特殊情况,必须打休息申请,经带教老师同意,递科教科同意后方可休息,出科时必须补足培训时间才能给予出科。
5、各轮转科室及社区做好相关台账资料的书写及整理工作。本方案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四篇:全科医师培训方案
温卫医〔2012〕96号
关于印发温州市全科医生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和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办科教[2011]2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制定了《温州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市卫生局医政处联系。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主题词: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方案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科教处
温州市卫生局办公室2012年4月17日印发
(共印25份)
温州市全科医生继续
医学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大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和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办科教[20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和《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09]109号)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开展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对全科医师采取多形式、有针对性的继续医学教育,以不断更新基层医生知识,优化卫技队伍结构,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保障人民健康。
二、培训目标
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使培训人员掌握基层全科医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全科医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掌握相应的社区适宜技术,并能够应用这些适宜技术提供服务;提高社区沟通和服务技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供人力智力保障。
三、培训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全科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岗位培训证书的执业(助理)医师。
四、培训形式
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化技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以远程网络学习为主,结合集中面授、实践技能训练等形式进行。
五、培训内容
每年培训总学时数为120学时,培训内容分为市级培训模块和县级培训内容。
(一)市级培训模块:每年不少于100学时,采取远程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有:
1、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包括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基层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知识,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等;
2、社区适宜技术:包括基层医疗适宜技术推广,疾病控制
与健康管理,慢病社区干预,常见病社区防治,社区常用诊疗技术,中医药合理应用等;
3、循证医学与科研能力等课程。
(二)县级培训内容:每年不少于20学时,由各县(市、区)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实施,原则上为集中学习、实践技能操作培训和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等培训模式。
六、考试与考核
培训学员完成每年120学时数后参加考试考核,其中市级培训模块考试成绩占70%;县级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占30%。
(一)市级培训模块:培训对象在完成远程网络课程学习后,由温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统一组织闭卷考试。
(二)县级培训内容:由各县(市、区)卫生局自行组织考核。
七、资金保障
根据浙江省卫生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11年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培训项目经费补助办法的通知》(浙卫发
[2011]46号)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对市辖三区按1︰1,对其他县(市)按1︰2比例补助。
八、证书核发
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两年为一个周期,完成周期内每年规定学时数,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由温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
会统一核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
九、政策措施
(一)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与全科医师定期考核、岗位聘用、技术职务聘任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相挂钩,(二)各单位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完成率作为考核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工作业绩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与医疗机构校验相结合。
十、组织管理
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建立市、县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实施分级管理制度,温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全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划、政策制订、教学计划审定、教学督导与评估、证书核发等工作;温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报名、考试组织、学籍管理、证书的发放等工作;
温州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分中心负责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市级培训模块的课程安排,考试命题与阅卷等工作;
各县(市、区)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全科医生的宣传发动,报名组织,县级培训内容培训计划、课程安排、考核,日常管理,证书申领等工作。
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培训方案与本方案相抵触的,以本方案为准。
第五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实习计划 (2013年)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习计划
根据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现将转岗学习安排如下:
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医学生转岗培训实习,进一步树立医学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熟练掌握医学各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打好基础。
二、时间安排
1、实习时间:2013年1月4日开始,2013年11月3日结束。
2、实习鉴定单位盖章:实习期满、合格后由医院(医务科)盖章。
三、实习内容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共15人分4组,实行科室轮转制度,心内科1月、呼吸内科1月、神经内科1月,普外科1月、脑外科1月、骨外科1月,妇产科1月、儿科1月,五官科1月,急诊1月。要求在各科室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实习期满到医务科办理转科手续。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内科:
(1)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实习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早期识别、连续性随访管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心绞痛、心肌梗
死、心功能不全的应急处理;正确认读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
①实习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胸膜炎、呼吸衰竭。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正确痰标本的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雾化吸入器的使用方法
(3)消化系统疾病:
①实习内容: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腹部查体的方法;安置胃管、灌肠的技术。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①实习内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血脂异常、痛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快速血糖测定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熟悉:糖耐量试验的测定方法。
(5)泌尿系统疾病:
①实习内容: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导尿术。
(6)神经系统疾病:
①实习内容: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
2.外科:
①实习内容:外科感染、甲状腺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症、腹外疝、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下肢静脉曲张、烧伤、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骨折、关节脱位、骨关节疾病。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③基本技能。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外科清创原则与方法;小伤口的缝合技术。
3.妇产科:
①实习内容:围产期保健、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异常产褥、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月经失调、阴道膨出、子宫脱垂、计划生育指导。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熟悉青春期、围产期保健方法与技术。
③基本技能。
掌握:阴道窥器使用;妇科双合诊检查;各种避孕工具使用方法。
4.儿科:
①实习内容:新生儿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腹泻、贫血、营养不良和肥胖症、佝偻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惊厥。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掌握:体格检查、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
熟悉:小儿病史特点、小儿急诊急救方法。
5.急诊急救科:
①实习内容: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急性胸痛、急性腹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便血、血尿、鼻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休克;各系统的急危重症;中毒和意外伤害。
②基本知识:
掌握:上述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及转诊流程。
正确使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止血药、解毒药等急救药物。
③基本技能。
掌握:吸氧、洗胃、催吐技术;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的原则与方法;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了解:电除颤的方法;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要求在各科室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实习期满到医务科办理转科手续。
四、组织管理
1、实习生超过3人以上组成实习组(队),在实习单位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实习计划。
2、实习生必须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请销假手续。一科实习时间缺勤达1/3者,该科实习成绩不及格,应补足实习时间。
五、考核与评定
1、实习考核内容与标准:按毕业实习大纲和毕业实习鉴定表的要求进行,成绩评定标准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2、实习考核方法:采取以实习单位为主与工作单位共同负责的方法。科实习结束前,实习生填写自我鉴定,经科内集体讨论后,填写科室评语,确定该科实习成绩,并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学生本人详细填写毕业实习总结,由实习单位进行全面鉴定,填写鉴定意见。
3、实习成绩有一科以上不及格者,即为毕业实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