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三菱财阀史》后感
读《三菱财阀史》后感
最近刚读完王宇先生所著的读《三菱财阀史》后感,由于在早期中国与日本的那段辛酸史,我对日本及日本人都有厌恶的情绪,虽谈不上恨之入骨,但却是鄙视他们。《三菱财史》这本书让我感慨良多,让我对日本人的有了新的认识。该书将三菱财阀的兴衰史放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以三棱财阀史的形成、壮大和解体为线索,着重探讨了它的经济史;并且专门讨论了三菱财阀的企业文化,对它的性质、特点、经营理念和历史作也做了深入研究。
对日本财阀的研究呢,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日本,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袭击,人民缺衣少食、出卖儿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场面触目惊心。于是日本的社会舆论,特别是极右思潮和法西斯主义猛烈抨击官僚政客与财阀相勾结,败坏国家、鱼肉民众。《昭和维新之歌》唱到:“权贵滥权卖国而无效忠中之诚,财阀夸耀财富却无爱社稷之心。”正是这种背景,日本有的学者开始研究日本财阀。不过,二战前他们对日本财阀的研究只停留在关于日本财阀的动态和资料的介绍、组织机构的断面剖析等方面。二战料被陆续公开,日本学者对日本财阀的研究进入兴旺阶段。
从书中看出,笔者认为,在日本八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结束以后1955年起,由于财阀研究禁忌被彻底打破和财阀的内部资浅野、大仓、古河、日产)中,三菱是最具有近代日本资本主义风格的财阀。三菱与三井财阀和住友财阀不同,兴起于明治维新初期,一海运业起家,并依靠新政府的保护和“殖产兴业”政策的优惠在短期内积累了巨额资本,属于后发型财阀。三菱以重工业为主的经营结构,体现了近代日本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军事工业为起点的产业革命的特点,以及由对外扩张战争引起的军需膨胀推动了重化学工业的异常轨迹。三菱财阀在近代日本社会拥有很高的信用度,也由于其集中了巨额财富,从20世纪到20年代末期起,遭到日本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二次大战结束后,盟国驻日占领军总司令部强制实施财阀解体的政策,三菱财阀也被迫宣布解散。当今国际社会一致认为:日本财阀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积极支持者,尤其三菱财阀史近代日本重工业的重心,曾支持日本军队部大力推进军需产业,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空前的利润。作者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试图运用有力的史实证明:由下级武士演变而来的三菱财阀赞成日本向贫穷落后的中国和朝鲜侵略扩张,而反对日本与实力强大的英美交战,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三菱财阀以“奉公之大义”为最高经营理念,全力以赴地支持了日本军方,这是作者撰写本书的又一动因。
三菱财阀具有资本的家族封锁性和企业性和企业经营多样化的特点,这也是日本财阀的两大共同特征。它的资本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岩崎两家独占了持股公司的出资,并且不能随便变更、退出和让渡,既不得分割共有财产。欧美的财阀也具有同族出资的性质,但每个家族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财产,可以随意转让与家族共有的那部分财产。三菱商会、三菱社都是岩崎家出资的私人公司,1893年12月成立的三菱合资公司也只有岩崎久弥和岩崎之助两个股东。当时合资公司的合同书规定:股东可以介绍他人加入公司,也可退出公司,或者将股份转让他人。这种资本的家族封闭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代日本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过早的采用了股份公司的形态,过早的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一次大战前后,日本的金融业还不十分发达,所以,三菱为
集中资金发展资本主义,必须使家族或同族持有的资本固定化;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是在比较落后的重工业基础上确立垄断资本的统治的,财阀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少,不必向社会集资,并且因其在各个生产领域抢占了垄断地位,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所以,三菱、三井等财阀形成了资金自我积累和内部调度的机制。进入大正时代以后,由于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高涨,财阀资本的家族封闭性遭到社会的非难。
中日战争爆发以后的1937年10月,三菱合资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三菱社,试行公开持股公司的股票,使三菱的七位高级职员首先成为三菱持股公司的股东,1940年5月,股份公司三菱社的120万股新增股向岩崎家的亲友募集,这意味着财阀资本的家族封闭性被真真打破。三菱财阀企业经营多样化是进行广泛的多样化的事业经营,特别是发展数业种的近代工业。欧美财阀最初都从事单一业种,后以专业化、统合化为战略中心,朝相关产业发展,但没有出现像三菱和三井那样既从事银行、保险、矿业,又发展机械、造船、化学、纺织等近代产业、经营业种几乎无所不包的事例。三菱发展航海运业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借助了政府的权利在充当政府之前,三菱商会只是一个普通的民营海运业公司,但自从与政府结成特殊关系后,又获得了各种优惠和便利,从而急速地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独霸日本海运业的“海运之王”。
虽然在三菱公司里出现了像川田小一郎、庄田平五郎、丰川良平、近藤廉平等才华出众的干部,但是,社长专制主义始终是三菱财阀的一大特色。
为什么三菱会形成社长独裁主义的特点?
首先,与土佐藩乡士出身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强烈的个性与家族主义的思想有关。岩崎弥太郎早就希望建立“我辈总裁之商社”。“三川商会”改为“三菱商会”,原来的合资公司改为岩崎一家私有的企业,岩崎弥太郎便实行社长独裁主义,与涩泽荣一的“合本主义”相对立。其次,与三菱依靠殖产兴业的政策,接受政府特权保护而急速成长起来的政商体质密切相关。最初,在接受政府保护的同时,为了与三井、住友等大商家以及外国轮船公司对抗,必须集中权利,不希望外人加入和干涉。1886年,岩崎家出资设立了三菱社。1893年,根据新商法创建三菱合资公司,出资者依然限于岩崎两家。在封闭性的岩崎岩崎家族出资的状态下,三菱后三任社长自然地继承了岩崎弥太郎的社长专制主义体制。三菱虽然以海运业起家,但后来却发展为近代日本最大的重工业财阀,在日本有“钝重的三菱”、“军需工厂”之称。三菱依靠政府的特权保护,形成海运独占地位,引起遭受其排挤的中小海运业者的不满和三井的妒忌,因此,在“明治14年政变”之后,三菱遭受来自官民两方面的批判和围剿。
为什么三菱财阀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政治色彩?第一,三菱创业时期的明治初期,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三菱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担负起了雨外国轮船公司竞争、振兴民族海运业的任务,因此,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民族主义的最高经营理念。第二,岩崎弥太郎时代,深南路充当大政商,接受了政府的诸多保护和支援,急速成长为日本的“海运业之王”,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日后形成财阀奠定了物质基础。岩崎弥之助和岩崎久弥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军需生产,因此,三菱仍然与国家政权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一切使三菱强烈地感受到三菱的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一致的。第三,岩崎弥太郎和岩崎弥之助出身于下级武士的家庭,年少时受了正规的武士型教育,岩崎久弥和岩崎小弥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且留学英美,但也深受传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因此,四任岩崎社长不仅“忠君”和“报恩”的意识强烈,而且作为武
士资本家,与由封建大商人转化而来的三井和住友财阀相比,对日本扩张侵略的支持更加有力。于是,为配合日本政府的对外扩张政策,字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奉行民族扩张主义,倡导“国家主义”;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面对强敌二感到日本危急的岩崎弥小太甚至提出了带有封建愚忠色彩的“奉公之大义”的经营理念,全力以赴地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
第二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这几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散文集,现在由我来介绍这里的文章并附上个人的读后感言。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现在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们为什么只在乎秋天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这就是我的感想。
田 慧
第三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素纸浅痕,折出世间沧桑;纤手轻绕,阅出人生百态。
——题记
(一)读红楼,解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社会的史诗,一段历史的缩影。
思绪在飘飞沉浮,丝丝缕缕地穿过遥远的时光。那竹影疏动的潇湘馆,墨香盈室,书香沁耳的闺房,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惜物怜人,纤感如丝的葬花词„„黛玉——终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的香魂永逝,宝黛爱情的悲剧。又岂是一首葬花词所能诠释的。这是一个家族由兴到衰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最彻底的赤裸展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丝万缕的故事情节。以宝黛爱情的悲剧为线索,以宝黛对独立自由婚姻的追求,对个性的追求同封建礼教的矛盾为线索,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没落的全过程,由此折射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规律。
《红楼梦》最彻底的将不同人的本性和个性完全的展示了出来,黛玉的忧郁与坚韧,宝钗的智慧,宝玉的顽劣与刚柔并济„„而不管每个人的个性多么的迥异,他们都有自己的欲望,我想这是导致这场悲剧最原始的因素,每个人的欲望不同,必然的冲突使得斗争萌芽,由此而来的明争暗斗使得四大家族紧密相连,最后终于都没落在欲望的洪流里。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物也。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
“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 而每个人却都力争其所欲,所以终究都逃不过苦与痛的折磨,逃不过毁灭于其所欲之物非可欲之物的命运。
人生本不该有太多贪念,而应知足常乐,乐其所得。我想这是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给我最多的启示。
(二)读海子,话生命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去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是海子却卧轨而逝,必然在这之前他是经历过痛苦挣扎的,而挣扎的背后却是现实这股胁迫的力量在摧残着一个才子渴望圣洁的心。我心飞翔,却没有广袤的天宇来承载。当海子绝望的写下《死亡之诗》的时候,我们似乎能看见那滑落在诗篇上的两滴清泪,我们似乎能听见他心里深深的在呐喊:“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那是怎样不为人知的凄凉心境,那是多么痛彻心扉的对生活多么热爱却又对现实多么无奈的哭泣。最终,他还是选择而来离去,冰冷的铁轨带走了一个诗人最纯真的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铁轨蔓延,车轮将鲜红的生命延伸在无尽的远方,到达的是另一个最美好的天堂。
这个渴望飞翔的诗人注定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海子虽然选择归去,但是我们更应该去读懂他的思想,他内心深处最深刻的东西,他是热爱生命的,也是渴望美好生活的,他没有一个精神的支撑力量,而我们有很多的理由去珍爱生命,体验生活的真谛。
(三)读三毛,最动人
她曾说过:“如果我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的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三毛,最终用她的决绝,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文字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背影。那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奇葩,成了多少人的梦里落花。
世间痴情女子,三毛数最。她曾经写到: “我在心里对你说--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句让你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只讲给你一个人听吧„„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心了,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我们无从去寻觅这段凄婉爱情背后更多震撼心灵的故事了,但是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个为爱如此痴心的顽烈女子。的确“天空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这就是三毛,我们还未阅尽她的整个人生,她却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最美的悬念。她有着卓越的才华,她写过最美的词章,然而,最动人的是三毛,她才是故事的女主角。我们读她的作品,更多的是读她的人生,读她的内心世界。作品来源于作者的内心,我想三毛的内心不仅仅是她的作品能表达完全的。她本人才是最值得一读的一本佳作。
第四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是刚入职的时候拿到的这本书,厚厚的,沉甸甸的,有点旧。办完入职手续后就拿了回来,放到一边,便好久没再理会。些许是因为有点忙,些许是因为懒得去看,总之是好久没有动过。一份转正的邮件提醒了我,要写读后感,翻了出来,找了一个地方慢慢的读来,随着页数一点点的翻动,我的激情也一点点的澎湃,这不正是我想了解的新东方吗?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看,于是便迫不及待的继续下去。随着翻动的页数,我的思绪似乎跟着回到了那个年代,嘴里默念着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当王强因为不满而气愤离开,当宋昊把老俞堵在车前,当一个又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到新东方时,那种感觉油然而生,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困难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的,那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怎么去看待。当和你一起创业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伙伴突然有一天说要离开你;当你的事业蒸蒸日上,你的企业以成倍的利益在增长的时候突然收到国际控告,控告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剽窃的时候;当你准备大踏步走下去的时候,突然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好多竞争机构。你该怎么办,怎么办?那个时候的新东方该怎么办,老俞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没人会知道该怎么办,除了新东方内部的几个核心人员外即便是新东方自己的员工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企业将要面临一场生死磨难。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入世的哲学家,也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这个时候有为他难过的,也有为着急的,还有庆幸的。但是老俞知道这个时候担心和嘲笑都没有用,自己一定不能乱,要保持清晰的头脑,相信一定可以度过难关,事实证明正是如此,新东方并没有因为挫折倒下,老俞有这个能力,新东方也有这个能力,排除万敌,一路向前。总之读了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触很大,我不止一次被书中的人物折服,俞敏洪朴实中透着一股力量、王强衣冠不整中带着幽默、徐小平浓缩的是一种精华。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缘使他们聚集到了一块,又因为什么使他们最后纷纷离开。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都能一次次逢凶化吉,不管是来自国际的还是竞争对手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难道这就是新东方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市场部罗超
2013年2月4日
第五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
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我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我知道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美国著明小说家马克.吐温在(1835年—1910年)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汤姆.索亚这个美国小顽童的经历。汤姆.索亚讨厌学习、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还恋爱。但他同时又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富有冒险精神。在追求自由自在、充满激情的生活时,汤姆.索亚干出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汤姆是个淘气、贪玩、好斗、受逃学的孩子。汤姆这些都不是好习惯,但他是他姨妈的好孩子。我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喜欢交朋友,认识他不认识的朋友。他带着朋友一起去冒险,在冒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办法来解决困难。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不一定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但决不能做恶毒的事。要做就做一些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我在学习中也有很多病,如写字写不好,忙着写完去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想逃避。通过读了这本书后,我想今后一定会把这些毛病改掉的。我们应该好好的学好知识,今后做
一个有用的人材,为祖国效劳,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件难忘的事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去年夏天的天气非常的炎热,我很想去游泳。恰好是个休息日,我和爸爸就来到西昌市川兴镇的游泳池。它是一个天然的温泉游泳池,由大小三个泠水、热水、烫水游泳池组成。而且水里富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常游泳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我来到游泳池旁,把泳裤、游泳镜、耳塞等全身武装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向水里跳去,水面溅起一尺高的浪花。我爸爸也跳进了水中,我一下子就潜入了水中,一起身我就手脚并用乱打,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这就是我的“降龙十八掌”。我想爸爸一定逃不了,可没想到爸爸一游就逃过了水花。我生气了就向四面八方的地方溅起水花,我一看爸爸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了。我爸爸只好认输,投降。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就到了下午。我和爸爸穿好衣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游泳池。这件事真叫人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