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财务 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财务 课程教学大纲
撰 写 人:罗福凯
撰写时间:2005年12月10日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系
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
课程总学时:51,计17周、每周3学时;总学分:
3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课外实验实践和课堂讨论9学时。
推荐使用教材:
1、罗福凯著 财务理论专题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2、汪平著 财务理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3、Michael C.Ehrhardt & Eugene F.Brigham:Corporate Finance:A Focused Approach.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Eugene F.Brigham & Joel F.Houston: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中信出版社,2002。
5、Zvi Bodie & Robert C.Merton:Finance.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先修课程:财务管理基础、公司财务,西方经济学
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经济、财务、管理等研究和实务的人员服务。通过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高级公司财务课程的性质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本科《财务管理基础》和《公司财务》课程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层次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在理论上,高级公司财务主要讲授一些复杂的财务模型、财务定理和先进的财务方法,在实践上,高级公司财务主要讲授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财务战略案例。
教学过程中,有关财务定理、财务模型和财务理论进展按照“深入理解、正确掌握、重点练习”三个层次进行。“深入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有新的见解和全面认识,对其中关系到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创立、人物、事件要深入思考。“正确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重点练习”: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的基础上,同时能准确地应用;反复地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教学媒体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可采取文字教材、IP课程、录像教材和CAI课件等多种方式。文字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除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外,还以注解、小结等形式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进行方法性指导,并配备了一定量的思考与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文字教材采用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辅助内容合一型形式。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教学讲解,同时对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和指导。CAI课件主要介绍一些高级财务管理的典型案例及多种形式的自测题等。
在教学环节方面: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对于重、难点和疑点问题可通过IP课程、电视录像及其他一些手段解决。面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录像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80%。考试形式:笔试、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
主要讲授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石瑞芹《高级财务管理》,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适用范围:本科
2、陆正飞主编《高级财务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适用范围:本科
3、荆新等《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适用范围:本科
4、罗福凯编著《战略财务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适用范围:研究生
5、(美)查利斯吉伯逊等,《财务报表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美)戴维。F。霍金斯著,《公司财务报告与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绩效评价问答》,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数据结构A 课程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A 课程编号:10072105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64 总学分:3.5 理论学时:48 上机学时: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
开课系部、教研室: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它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主要基础。
三、课程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方法和基本运算,培养学生运用C(C++)语言正确编程及调试的能力,运用数据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
第1章 数据结构概述(2学时)
本章应了解数据结构及算法的概念;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重点: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数据的运算三方面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难点:算法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第2章 线性表(8学时)
本章应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以及线性表的两种存储实现方式; 熟练掌握顺序表的定义与实现,包括查找、插入、删除算法的实现; 熟练掌握在各种链表结构中实现线性表操作的基本方法,能在实际应用中选用适当的链表结构;本章实验应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重点:顺序表和单链表上实现的各种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难点:使用本章所学到的基本知识设计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应用问题 第3章 栈和队列(8学时)
本章应掌握栈和队列的定义、特性,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栈的顺序表示、链表表示以及相应操作的实现;熟练掌握队列的顺序表示、链表表示以及相应操作的实现;本章实验应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及栈和队列的基本运算。
重点:栈和队列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实现的基本运算 难点:循环队列中对边界条件的处理 第4章 串(2学时)本章应理解串的基本操作的定义,并能利用这些基本操作来实现串的其它各种操作的方法;熟练掌握在串的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串的各种操作的方法;了解串操作的应用方法和特点。
重点:顺序存储结构上串的各种操作 难点:串上实现的模式匹配算法 第5章 数组与广义表(4学时)本章应了解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并掌握数组在以行为主的存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掌握对特殊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公式;了解稀疏矩阵的两种压缩存储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以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时进行矩阵运算采用的处理方法;掌握广义表的结构特点及其存储表示方法,会对非空广义表进行分解。
重点:多维数组的存储方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式、广义表的定义及其求表头和表尾的运算 难点: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表示下实现的算法 第6章 树与森林(10学时)
本章应了解树和森林的概念。包括树的定义、树的术语和性质;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性,熟悉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熟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特点,掌握树、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方法;掌握建立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的方法及带权路径长度的计算;本章实验应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性,以及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重点: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及其相关应用
难点:使用本章所学到的有关知识设计出有效算法,解决与树或二叉树相关的应用问题 第7章 图(10学时)
本章应理解图的基本概念,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构造算法;熟练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 并理解算法;掌握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方法;理解用Dijkstra方法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掌握求活动网络的拓扑排序的方法,并理解算法;了解求解关键路径的方法;本章实验应熟悉图的存储结构及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等有关概念,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方法。
重点:图的两种存储结构上实现的遍历算法 难点:图的应用的实现 第8章 查找(8学时)
本章应熟练掌握顺序表和有序表的查找算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算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理解AVL树的维护平衡方法;了解B_树、B+的特点、查找及构造方法;熟练掌握哈希函数的构造及解决冲突的方法;本章实验应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方法。
重点:顺序查找、二分查找,二叉查找树上查找以及散列表上查找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实现 难点:二叉查找树的删除算法及B—树上的插入和删除算法 第9章 排序(12学时)
本章应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能加以灵活应用;掌握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的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了解基数排序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本章实验应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并掌握用高级语言实现排序算法的方法。
重点: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及排序过程 难点:这四个排序算法的实现 实验1 线性表的应用(4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实验要求:
(1)建立含有若干个元素的顺序表链表;
(2)对已建立的顺序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逆置等操作。实验2 栈和队列的应用(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及栈和队列的基本运算。实验要求:
(1)栈的初始化、判栈是否为空、进栈、出栈等运算的实现。(2)利用栈实现判定表达式中的括号是否匹配。实验3 数组的应用(2学时)(选作)
实验目的:熟悉数组的有关概念,掌握稀疏矩阵的三元组存储结构的转置方法。实验要求:采用两种方法实现稀疏矩阵的转置。实验4 树和森林的应用(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性,以及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实验要求:
(1)创建以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的二叉树;(2)按中序遍历二叉树;(3)计算二叉树的单枝结点数;(4)按层次遍历二叉树。实验5 图的应用(4学时)
实验目的:熟悉图的存储结构及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等有关概念,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方法。实验要求:
(1)创建以邻接表作存储结构的无向图;(2)按深度优先遍历图;(3)按广度优先遍历图。实验6 查找方法的实现(2学时)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方法。实验要求:(1)创建以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的二叉排序树;(2)实现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插入、中序遍历操作。实验7 排序方法的实现(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并掌握用高级语言实现排序算法的方法。
实验要求:用各种排序方法实现学生考试成绩表的排序并输出。学生的考试成绩表必须通过键盘输入数据而建立,同时要对输出格式进行控制。实验课考核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相结合方式。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方式结合,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王红梅,胡明,王涛.数据结构(c++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实验指导书或教材
[1]王红梅,胡明,王涛.数据结构(c++版)学习辅导与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严蔚敏,吴伟民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健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Robert.Kruse, C.L.Tondo, Bruce Leung.《Data Structures & program design in C》2nd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 邢振祥
审核:
第三篇:2014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Office专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学院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处理工具运用的能力。通过教学与实训,加强学生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以及在专业上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办公效率和就业竞争力。
计划周课时数:3;计划教学周数:15;总课时数:45;
二、课程大纲
第一周:主要教学内容
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开设目的及总体教学内容,Word 2010中页面设置、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项目符号设置、边框与底纹的设置及分栏、首字下沉、水印等特殊效果的设置,熟悉排版的基本规范。第二周:主要教学内容
艺术字的使用与设置,形状的使用、单色、多色渐变、纹理、图案、图片等填充效果的设置,表格的制作与设置,图片的插入与设置,图文混排。第三周:主要教学内容
邮件合并技巧,Word模板的设计、保存与使用,分节符的使用,拼页设置技巧。第四周:主要教学内容
分节符的设置,封面的制作,不同页眉的制作,表格的数据计算,图表的插入与美化,个性化页面的设置。第五周:主要教学内容
长文档的排版规范,版心设置,大纲级别的设置,插入文档目录,页码的设置技巧,文档的美化技巧。第六周:主要教学内容
WORD综合运用技能:复杂文档的处理与软件综合运用。第七周:主要教学内容 数据的自动填充技巧,单元格设置技巧,工作表的移动与复制、工作表重命名等对工作表的基本操作,选择性粘贴,排位函数RANK,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第八周:主要教学内容
函数AVERAGE、MAX、MIN、COUNT、COUNTIF、IF的使用,函数的四则运算,函数的嵌套使用,条件格式的设置,图表的制作、修改与美化。第九周:主要教学内容
使用VLOOKUP进行数据的自动填充,数组公式,文本函数LEFT、RIGHT、MID,财务函数PMT、IPMT。第十周:主要教学内容
数据有效性的设置,分类汇总,介绍时间函数,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第十一周:主要教学内容
EXCEL综合运用技能:大量数据处理与软件综合运用方法。第十二周:主要教学内容
PPT制作理念,幻灯片制作的基本操作,设计主题的应用,母板的应用,版式的应用,文本的排版,表格的制作,图表的制作,图片的设置。第十三周:主要教学内容
幻灯片动画的应用与设置,交互式演示文稿的创建,插入背景音乐,配色方案的使用与设置,幻灯片放映设置。第十四周:主要教学内容
页面设置,文本的组织与提练,SmartArt图形,视频、FLASH动画等媒体的插入方法,触发器动画的应用。第十五周:主要教学内容
PPT综合运用:中档层次PPT的制作与软件综合运用方法。
第四篇:《财务分析》教学大纲课程信息
《财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Z0501013 课程名称:财务分析
英文名称:Financi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总 学 时:45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 9学时 学
分:2.5学分 开设学期:第6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学、财务会计学 大纲拟定人:贾莉莉 大纲审定人:贾莉莉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财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财务分析师或分析人员应如何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如何分析财务活动状况、如何评价财务绩效。财务分析无论对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还是对政府、客户、供应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财务分析将为各分析主体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可靠信息。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财务分析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财务分析的含义、目的、财务分析理论基础、财务分析的形式与要求。
实践环节:无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含义、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理论基础、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了解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的形式与要求。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务分析与会计发展 二.财务分析应用领域的发展 三.财务分析技术发展
(一)比率分析的发展
(二)标准比率的产生
(三)趋势百分比的出现
(四)现代财务分析技术 四.财务分析形式发展
(一)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二)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 五.我国财务分析的发展
第二节 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与定位
一.财务分析学科发展现状
(一)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二)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二.财务分析学科定位
第三节 财务分析内涵与目的
一.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
(一)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财务分析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财务分析有健全的方法论体系
(四)财务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
(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一)从企业股权投资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目的
(二)从企业债权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目的
(三)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目的
(四)其他财务分析的目的 三.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可正确评价企业过去
(二)财务分析可全面反映企业现状
(三)财务分析可用于估价企业未来
第四节 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
一.美国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评价 二.我国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的构建
第五节 财务分析形式与条件
一.财务分析的形式
(一)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
(二)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条件与要求
(一)财务分析的条件
(二)财务分析的要求
第二章 财务分析信息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财务报告的内涵与作用、会计报表的列示。实践环节:无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财务报告的内涵与作用,了解财务分析的法规与政策依据。
第一节 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
一.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与要求
(一)财务分析信息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
(三)财务分析信息的要求 二..财务分析评价标准信息
(一)经验标准
(二)历史标准
(三)行业标准
(四)预算标准
第二节 报告的内涵与作用
一.报告的内容和作用
(一)报告的内容
(二)报告的作用 二.财务报告的内涵与种类 三.财务报告与财务活动
(一)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
(二)财务目标与财务活动
(三)财务活动与财务报表
(四)财务报表与财务效率
第三节 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一)基本结构与内容
(二)资产项目的构成及作用
(三)负债项目的构成及作用
(四)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构成及作用 二.利润表
(一)基本结构与内容
(二)利润表的信息与作用 三.现金流量表
(一)基本结构与内容
(二)现金流量表的信息与作用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基本结构与内容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信息与作用
第四节 会计报表附注
一.会计报表附注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内容
(二)各主要会计报表附注 二..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一)财务会计报表计量的局限性
(二)财务会计报表内容的局限性
(三)财务会计报表时间的局限性
第五节 审计报告
一.审计报告意见
(一)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三)保留意见
(四)否定意见
(五)无法表示意见
二.审计报告类型
第六节 财务分析法规与政策依据
一..会计法规体系
二..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会计原则
第三章 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财务分析程序、会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 实践环节: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特别要重点掌握财务分析程序、会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掌握因素分析方法与财务分析报告;了解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及企业战略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第一节 财务分析基本程序与步骤
一.财务分析信息搜集整理阶段
(一)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
(二)制定财务分析计划
(三)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 二.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阶段
(一)企业战略分析
(二)财务报表会计分析 三.财务分析实施阶段
(一)财务指标分析
(二)基本因素分析 四.财务分析综合评价阶段
(一)财务分析与评价
(二)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
(三)财务分析报告
第二节 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
一..企业战略分析
(一)企业战略分析的内涵与作用
(二)战略分析的基础
(三)行业分析
(四)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二..会计分析技术
(一)会计分析的内涵与步骤
(二)会计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比率分析法与因素分析法
一..比率分析法
(一)比率分析法的定义
(二)比率分析指标
(三)标准比率
(四)比率分析法的局限 二..因素分析法
(一)连环替代法
(二)差额计算法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评价技术
一..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财务综合分析方法
(二)财务综合评价方法 二..财务预测分析与企业价值评估 三..财务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
第五节 图解分析法
一..图解分析的作用与种类 二..对比分析图解法——柱形图 三.结构分析图解法——饼形图 四.趋势分析图解法——折线图 五.因素分解图解法 六.其他图解分析法
(一)量本利图解分析法
(二)综合分析雷达图法
第四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方法及应用。实践环节:资产负债表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方法及应用;一般掌握资产负债表的趋势分析及项目分析;了解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意义与内容;理解会计法规、准则等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目的
(一)揭示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
(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
(三)评价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
(四)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
(五)修正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二)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
(三)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四)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的编制 二.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
(一)从投资或资产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二)从筹资或权益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三.资产变动的合理性与效率性分析评价 四.资产负债表变动原因的分析评价
(一)负债变动型
(二)追加投资变动型
(三)经营变动型
(四)股利分配变动型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表的编制 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
(一)资产结构的分析评价
(二)资本结构的分析评价
三.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股东权益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一)资产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二)负债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三)股东权益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四.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适应程度的分析评价
(一)保守结构
(二)稳健结构
(三)平衡结构
(四)风险结构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一.主要资产项目分析
(一)货币资金
(二)应收款项
(三)存货
(四)固定资产
二.主要负债项目变动情况分析
(一)短期借款
(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
(三)应交税费和应付股利
(四)其他应付款
(五)长期借款
第五章 利润表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与评价思路。实践环节:利润表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3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利润表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掌握利润全面分析,包括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与评价思路;一般掌握企业收入分析和成本费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利润表分析的基础与目的。
第一节 利润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利润分析的目的 二.利润表分析的内容
(一)利润表综合分析
(二)利润表分部分析
(三)利润表分项分析
第二节 利润表分析
1、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一)分析资料与方法选择
(二)编制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三)利润增减变动水平分析评价
2、利润构成变动分析
(一)分析资料与方法选择
(二)编制利润表垂直分析表
(三)利润结构变动分析评价 三.营业利润分析
(一)营业利润水平分析
(二)营业利润水平分析评价
第三节 利润表附表
一.分部报告分析
(一)业务分部报告分析
(二)地区分部报告分析
(三)产品分部报告分析 二.产品销售利润因素分析
(一)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因素
(二)产品销售利润因素分析方法
(三)产品销售利润因素分析案例
(四)产品销售利润完成情况评价
第四节 利润表分项分析
一.企业收入分析
(一)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分析
(二)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
(三)企业收入构成分析 二.成本费用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二)各项费用完成情况分析 三.资产减值损失分析 四.投资收益分析 五.财务费用
六.营业外收支变动分析
第六章 现金流量表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实践环节:现金流量表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重点掌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 理解与掌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现金流量指标,提高观察利润质量的能力;掌握与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现金流量的分类等内容。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分析目的与内容
一.现金与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一)从动态上了解企业现金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
(二)判断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三)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
(二)现金流量与利润综合分析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一般分析 二.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四.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现金流量与利润综合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关系分析 二.现金流量表附注资料水平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附表主要项目分析 四.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阶段性分析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股利决策对所有者权益变动影响的分析。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关系;理解与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案例,提高观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能力;掌握与了解股利决策对所有者权益变动影响的 分析等内容。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涵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意义
(一)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符合全面收益改革的国际趋势
(二)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公司所有者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体现
(三)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将更好地为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辅助信息
(四)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更清晰地体现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目的
(一)通过分析,可以清晰体现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变动规模与结构;
(二)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从全面收益角度报告更全面、更有用的财务业绩信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投资、信贷及其他经济决策的需要;
(三)通过分析,可以反映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反映会计差错更正的幅度,具体报告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额;
(四)通过分析,可以反映由于股权分置、股东分配政策、再筹资方案等财务政策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水平分析;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垂直分析;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项目分析;
(四)股利决策对所有者权益影响的分析。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一般分析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水平分析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垂直分析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项目分析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分析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分析
(三)前期差错更正的分析
第三节 股利决策对所有者权益变动影响的分析
一.派现与送股对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一)派现
(二)送股
二.股票分割对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一)股票分割的含义
(二)股票分割对所有者权益影响
(三)股票分割队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影响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库存股
(一)库存股的概念
(二)库存股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三)对库存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实践环节:盈利能力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盈利能力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重点掌握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方法;一般掌握商品经营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与产品销售利润因素分析;了解商品经营盈利能力指标因素分析的思路与方法。第一节 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一)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
(二)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一)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二)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四)盈利质量分析
第二节 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一.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内涵与指标
(一)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内涵
(二)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 二.影响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因素
(一)总资产报酬率
(二)负债利息率
(三)资本结构
(四)所得税率
三.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四.现金流量指标对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补充 五.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第三节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一.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内涵与指标
(一)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内涵
(二)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 二.影响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因素
(一)总资产周转率
(二)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三.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四.现金流量指标对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补充 五.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第四节 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一.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内涵与指标 二.收入利润率分析
(一)营业收入利润率
(二)营业收入毛利率
(三)总收入利润率
(四)销售净利润率
(五)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三.成本利润率分析
(一)营业成本利润率
(二)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
四.现金流量指标对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补充 五.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行业分析
第五节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一.每股收益分析
(一)每股收益的内涵与计算
(二)每股收益的行业分析
(三)每股收益的因素分析 二.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分析 三.股利发放率分析 四.价格与收益比率分析 五.托宾Q指标分析 六.现金分配率指标分析 七.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第九章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实践环节:营运能力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营运能力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重点掌握营运能力的指标计算与分析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方法;一般掌握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一)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二)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
(三)挖掘企业资产利用的潜力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
(一)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三)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第二节 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一.反映总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计算与分析
(一)总资产产值率的计算与分析
(二)总资产收入率的计算与分析
(三)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 二.总资产营运能力综合对比分析
(一)综合对比分析反映资产占用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
(二)综合对比分析反映资产占用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综合对比分析总资产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总资产营运能力的行业分析
第三节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一.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的一般计算 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一)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的计算
(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三)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分析 三.各项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一)存货周转速度分析
(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析 四.流动资产周转加速效果分析
(一)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流动资产的影响
(二)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收入的影响
第四节 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一.固定资产产值率分析
(一)生产用固定资产产值率
(二)全部固定资产产值率 二.固定资产收入率分析
第十章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资产负债率分析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实践环节:偿债能力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掌握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与方法,包括流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分析和现金比率分析;掌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与方法,特别是资产负债率 分析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一般掌握反映偿债能力的其他指标的作用;理解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第一节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一)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有利于企业经营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
(三)有利于债权者进行正确的借贷决策
(四)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内容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静态分析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分析
(三)短期偿债能力的行业分析
第三节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一)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投资效果
(三)权益资金的增长和稳定程度
(四)权益资金的实际价值
(五)企业经营现金流量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一)资产规模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分析
(二)盈利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分析
(三)现金流量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分析
(四)长期偿债能力的行业分析
第十一章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与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框架。实践环节: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掌握单项发展能力分析指标与方法,包括股东权益增长率、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收益增长率计算与分析;掌握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指标与方法,一般掌握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框架应用。
第一节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一)对于股东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衡量企业创造股东价值的程度,从而为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
(二)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评价企业的成长性,从而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三)对于经营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发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四)对于债权人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二.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
(一)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
(二)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
第二节 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计算与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内涵和计算
(二)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 二.资产增长率计算与分析
(一)资产增长率内涵和计算
(二)资产增长率分析 三.销售增长率计算与分析
(一)销售增长率内涵和计算
(二)销售增长率分析 四.收益增长率计算与分析
(一)收益增长率内涵和计算
(二)收益增长率分析
第三节 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
一.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框架 二.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框架应用
(一)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
(二)对股东权益增长的分析
(三)对收益增长的分析
(四)对销售增长的分析
(五)对资产增长的分析
第十二章 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企业财务评价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绩评价的相关指标。
实践环节: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实训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4时(实践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业绩评价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重点掌握企业财务评价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绩评价的相关指标;一般掌握财务评价综合指数法,并且明确综合指数法的注意问题。
第一节 综合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目的
(一)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明确企业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的相互关系,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二)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全面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经营水平、位置及发展方向。
(三)通过综合分析评价为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四)通过综合分析评价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二.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的内容
(一)财务目标与财务环节相互关联综合分析评价。
(二)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分析评价
第二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综合分析及其发展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变形与发展——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节 企业经营业绩综合评价
一.经营业绩评价综合指数法
(一)选择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二)确定各项业绩指标的标准值
(三)计算各项业绩指标的单项指数
(四)确定各项业绩指标的权数
(五)计算综合经济指数
(六)综合经济指数评价 二.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
(一)选择业绩评价指标
(二)确定各项经济指标的标准值及标准系数
(三)确定各项经济指标的权数
(四)各类指标得分计算
(五)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六)确定综合评价结果等级
第十三章 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财务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财务预测的基础知识,包括财务预测的含义、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财务预测的内容;熟悉财务预测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如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预测,包括对企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预测与趋势分析;熟练掌握上述报表中各具体项目的预测方法。
第一节 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的目的
(一)发现企业发展的趋势及规律
(二)为财务预警、帮助企业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依据
(三)为做出正确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四)为编制财务预算、进行财务控制提供资料
(五)为评估企业价值奠定基础 二.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的内容
(一)利润表的趋势与预测分析
(二)资产负债表的趋势与预测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的趋势与预测分析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趋势与预测分析
第二节 财务报表趋势分析
一.趋势分析的方法
(一)定比分析
(二)环比分析 二.利润表趋势分析 三.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四.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 财务报表预测分析
一.财务报表预测方法
(一)平滑指数法
(二)销售百分比法
(三)线性回归分析法
(四)固定比例计算法
(五)利用财务预测软件进行预测 二.利润表预测分析
(一)编制定比分析表
(二)发现并分析变动趋势 三.资产负债表预测分析
(一)编制定比分析表
(二)发现并分析变动趋势 四.现金流量表预测分析
(一)编制定比分析表
(二)发现并分析变动趋势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预测分析
(一)编制定比分析表
(二)发现并分析变动趋势 大纲参考资料
1.《财务分析》,张先治、陈友邦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五版
2.《财务分析习题与案例》(第二版),张先治 陈友邦、秦志敏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二版
3.《财务分析学》(修订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荆新、刘兴云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财务分析教学案例》,张先治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月第一版
5.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相关网站)
2006年
第五篇:高级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级程序设计 Senior Program Design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32/2
四、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五、课程性质:必修
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高级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类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程序设计基础(C 语言)后的一门重要的后续课程,它是为学生掌握当前最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而设置的。高级程序设计对降低软件的复杂性,改善其重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软件的生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由于程序设计思想、概念和技术离开了具体的实现语言会显得太抽象,本课程选择 C++ 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实现语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概念和技术有较好的理解。通过面向对象思维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现代编程能力,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和各种信息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适用学科专业
计算机相关专业
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概念(2学时)
【内容】
面向对象程序的主要结构特点、对象与类、对象的状态、对象的交互、数据的抽象和分装、继承与封装、多态与重载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结构和类、并实现类的抽象与封装,分清类与对象的
不同,并初步掌握多态与重载。
【重点与难点】
重点:类、封装、继承、多态的概念;
难点:多态与重载。
第二章 C++ 面向对象技术特点和概述(4学时)
【内容】
I/O 流、变量说明与作用域、函数声明与参数传递、结构、联合与类的比较、const 修饰符、inline 关键字、函数重载、作用域运算符、类型转换、new 和 delete、指针和应用。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含有 I/O 流输入输出的程序 , 理解 inline 关键字的作用,能用 new 和 delete 实现对象的内存管理,掌握和理解 this 指针。
【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存管理;
难点:this指针。
第三章 类和对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内容】
结构与类、类的声明、私有成员和公有成员、成员函数和数据成员的定义、对象的定义及引用、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带缺省参数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重载、拷贝构造函数、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向函数传递对象、静态成员、友员成员、类对象成员。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程序,进一步掌握私有成员和公有成员的概念,定义成员函数和数据成员,掌握对象的定义和引用,自定义和重载构造和析构函数,灵活运用静态成员、友员成员、类对象成员和正确使用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
【重点与难点】
重点: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难点:友元、对象数组和指针。
第四章 派生类与继承(2学时)
【内容】
继承、派生类声明、公有派生和私有派生、保护成员、派生类的构造与析构、多重继承、多重继承的构造与析构、多重继承的二义性和虚基类。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结构和类、并实现类的抽象与封装,分清类与对象的不同,并初步掌握多态与重载。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重继承;
难点:虚基类。
第五章 多态性(2学时)
【内容】
编译时的多态性和运行时的多态性、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成员和友员、单目和双目)、++ 和 — 的重载(++ 在前和在后)、+ 和-的重载、= 和 []()重载、类型转换、虚函数、纯虚函数和抽象类。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程序,着重掌握运算符的重载,正确使用成员函数重载和友员函数重载,掌握类型转换、虚函数和抽象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算符的重载,虚函数;
难点:抽象类。
第六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概念(2学时)
【内容】
面向对象程序的主要结构特点、对象与类、对象的状态、对象的交互、数据的抽象和分装、继承与封装、多态与重载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程序并掌握函数模板和类模板的使用。【重点与难点】
重点:类、封装、继承、多态的概念;
难点:多态与重载。
第七章 模板(2学时)
【内容】
函数模板与模板函数、函数模板的异常处理、类模板与模板类。
【基本要求】
要求能用 C++ 语言编写程序并掌握函数模板和类模板的使用。【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模板;
难点:类模板。
第八章C++ 的输入输出流(2学时)
【内容】
C++ 流、流类库、输入输出格式控制、文件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流运算符 << 和 >> 的重载。
【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 C++ 的流技术,能使用 Cin、Cout 实现 C++ 语言的输入输出(包括文件),掌握 << 和 >> 运算符的重载。
【重点与难点】
重点:输入输出方式;
难点:运算符重载
第九章 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2学时)
【内容】
可视化编程基本概念、属性方法和事件、可视类和非可视类、容器类和非容器类、控件 / 类和对象、控件和类的封装、自定义控件、控件的继承和重载、软件重用概念。
【基本要求】
要求初步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可视化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发展的结果,进一步掌握面向对象技术的特点和概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可视化编程概念;
难点:控件的掌握。
九、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 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版
十、课程考试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评分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占70%
修订人:吕植成 审定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