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血玲珑》有感
亲情与责任的碰撞
——读《血玲珑》有感亲情与义务的纠缠,爱情与事业的冲突,人类情感与医学责任的碰撞,毕淑敏用她细腻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伟大而又畸形的母爱故事,让世人震惊。
《血玲珑》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卜绣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届不惑,她的女儿夏早早患上了绝症——渐进性贫血症,骨髓停止造血。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她的金钱,时间和生命。年轻医生魏晓日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并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吸引。为此,他求救于自己的导师,当今医界泰斗钟百行先生,来挽救那个如花的生命。钟先生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她的骨髓来救早早。卜绣文再次怀孕了,这是在她精心营造了一个和新婚之夜完全相同的夜晚与丈夫结合的结果。然而,基因化验结果出来时发现,夏早早与卜绣文身上的胎儿不属于同一个父亲。卜绣文忍着悲痛打掉胎儿,并痛苦回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夜晚。经过几番努力,她终于找到早早的亲生父亲——小人匡宗元。为了爱女,卜绣文主动投入匡宗元的怀抱,终于怀有了与早早有相同基因的晚晚。晚晚必须被抽取骨髓来救助早早,而她是否生还仍耐人寻味。
《血玲珑》中的人物都各具特色。魏哓日作为一个出色的医
生,不管他之前的生活如何,但自从遇到卜绣文之后,他就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倾慕自己的病人的母亲,也就是卜绣文。可是对于一个有夫之妇,特别是一个因为女儿身患绝症,处于悲痛之中的女人,他只能远远的默默的爱着。他时常不自觉地做些事情想让卜绣文注意自己,感激自己。比如刻意在卜绣文快要来探望夏早早的时候去看夏早早,这是为了碰到卜绣文,也是为了给她留个好印象。他们的关系明摆着是医生和患者家属,那暗地里是什么?情人?似乎不是,大约可以说是很不错的异性朋友关系。作为喜欢着卜绣文的男人,同时也是血玲珑计划的实施者,钟先生信任的得意门生,他背负着巨大的矛盾。保护自己喜欢的女人不受伤害,还是帮助自己的老师好好完成血玲珑计划,他辛苦地寻找着两者的平衡点,试图既对得起自己的老师又不失去自己爱的人。卜绣文在怀孕后期犯了高龄生产常出现的症状——子痫,钟先生一心希望计划成功,想放弃卜绣文,但魏晓日仍尽力救助卜绣文。在伟大的爱情面前,他可以说忘记了医学责任,但是,人性道德的高尚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动容。
夏践石是一个胆小甚至有些懦弱的男人,在外面虽然是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但什么事都要听妻子的,是个很会逃避的人。这样的一个男人,却是一位合格甚至伟大的父亲。卜绣文为了救孩子,冒着高龄生产的危险,又一次和他怀上了一个孩子。谁知经检验,这个孩子的基因与夏早早不符。卜绣文忍着巨大的痛苦,打掉这个孩子,去寻找早早的生父——因为早早是一个强奸犯的孩子,最后竟查出生父是卜绣文生意上的一个狡猾的合作伙伴。她想尽各种办法,最终是通过那个人的妻子的帮忙,利用人工授精完成受孕的。怀孕后期,卜绣文犯了高龄生产常出现的症状——子痫,母子均处于高度危险的状态。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能从母婴中二选一。卜绣文处于昏迷状态,这个主意,是夏践石拿的。当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的决定权落在他手上,他毅然地选择保孩子时,这时我对他的印象彻底改变了。虽然,他也知道早早和卜绣文现在肚子里的孩子都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他仍然深爱自己的妻子,并且完全彻底地理解自己的妻子,他对自己的决定所做的解释让人感动“你们让我选择,我……愿意选择我的一死,来逃避这个困境。可是我不能死。我现在是这个家庭惟一健全的人。如果我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替换她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我都是万死不辞的。可是,上帝偏偏不给我这个福气。我只有活着,慢慢地领受这一份煎熬。我若是为了保绣文的命,失去了这个婴儿,绣文她醒过来以后,能善罢甘休吗?她为了早早肯赴汤蹈火,这一次不成了,她一定会来下一次的。上次那个基因不合的孩子不就是例子吗?我是她的男人,可是我做不了她的主。她是那种不达目的就绝不甘休的女人,她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救早早的。这一次已是这个样子,下一次不是就更危险了吗?我求求大家,就成全了她吧。假若她命大,这一次上天保佑,或许能九死一生……假若她真的去了,我陪着早早走完她的路,就去找她们娘俩……” 好一个看似懦弱,但关键时候却头脑清醒的教授,大家风范啊。在他身上,我看到大爱,一身正气,简直就是一个典范丈夫,一个贴心爸爸。我为他对妻子的深情而感动,为他对爱女的关爱而落泪。
卜绣文是全文的女主角,也就是伟大的母爱故事中的母亲,同是也是一个矛盾体。她为了女儿早早耗尽自己的能力,真是让她替早早死亡她可能也愿意。早早不是她和丈夫的孩子,而且贱男匡宗元的骨肉。为了孕育一个和早早一样基因的晚晚,她不惜自动献身给匡宗元,在世人看来她的行为很无耻。而且,她所生下的晚晚是为了给早早捐献骨髓的,那就是说她对晚晚只是一种利用,而非真心想要这个孩子。有人觉得或许她对早早的爱的确很深,很感人。但同样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她确是让晚晚无条件牺牲,这让人们很难受,更加讨厌她。而且从道德角度,作为父母可不能这样子轻视对待一个生命,这种行为也触犯了法律,应该受刑的。
除了主角,文中的一些人物也让我感慨良多。早早作为要被救助的孩子,她深受病痛之苦,再加上后来得知自己的亲妹妹很有可能因为救自己而死亡,她更加痛苦。生理上的痛苦加上心理上的悲痛,使她一度想死亡,因为她想死亡能解决自己的痛楚。在我看来,早早其实是整个计划的得益者,也是被害者。她在得以解决生理问题的同时,备受心理上对晚晚的愧疚,这种道德上的背叛感将会伴随她的一生。钟先生可以说是受到众人责备声颇多的人物之一,因为他作为德高望重的教授,虽然血玲珑这个计
划能很好地解决早早的那个绝症,但是以一个生命换取另一个生命的做法,真的很残忍。而且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卜绣文曾处于危险期,母女二人性命堪忧。钟先生表态,希望能放弃大人保住小孩。作为一名医生,他想的不是怎样救人,而是希望自己的计划得以成功,那样子就可以立足在医学界的最高峰。正是因为他这样子的想法,很多读者很讨厌他,但是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医学狂人,在他的观念里,医学代表了一切,所谓的道德伦理都要低于医学,我替他感到悲哀。匡宗元似乎算不上是主要人物,但是作为早早和晚晚的亲生父亲,我觉得很有必要提下他。在故事的前大部分,我想所有读者都会很鄙视他,厌恶他。但到了最后的部分,一句“我的孩子,你不可以…”,让我不禁对他改观。他是第一个发现早早自杀的,我也觉得他是那个总是来窥探早早病室的神秘人。我想不管他是怎样对待别人,至少对早早,他有默默地关心,在道德沦陷的同时,他仍保存一丝人性。
读完全文,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既为早早的病情忧伤,为卜绣文的母爱落泪,也为夏践石的深情感动,为钟先生的痴迷同情。整个“血玲珑”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惊险无比。或许有人觉得在那个病房中,除了病人夏早早,医生,护士都是冷血的人,他们无视晚晚的存亡,只是希望计划成功,可以说是一群道德沦陷的无良之人,都只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没有人考虑别人,世态炎凉啊!
其实,我觉得,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
做伤天理的事是基本。虽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真的不要伤害别人利益。还有,亲情无价,卜绣文夫妇和匡宗元对早早,夏践石对卜绣文,可以证实这一点。最后,我希望人们做事都能凭良心,遵守法律道德,思想正道,世界一片光明。
第二篇:读《血玲珑》有感(初稿)
读《血玲珑》有感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拯救的长篇小说,围绕着生命拯救这一主线,它鲜明地诠释(阐释,此处更适合用阐释,同时,因为后面有“诠释”一词,不便重复)了母爱与义务的纠缠、爱情与事业的冲突、人类情感与医学责任的碰撞。此本(建议舍去“本”字)书的作者是新疆著名作家兼心理学家的(建议舍去“的”字)毕淑敏,她(建议增加“她”字)以其从医20多年的亲身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血玲珑》,使读者仿佛身入其中,亲身感受着(到)来自此故事时(改成“故事中”)主人宫(公)的心理(内心)感受。
这本书的内容梗概是:女主人宫(公)卜绣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届不惑,她的女儿夏早早换上了绝症——渐进性贫血症,骨髓停止造血。为了拯救女儿是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她的金钱、时间和生命。(与前面重复,建议删去)年轻医生魏晓日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并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吸引。为此,他求助于自己的导师,(他求助的是什么?对遭遇的同情,对爱情的迷茫?此处与文章衔接不甚恰当)当今医界泰斗钟白行先生,来挽救那个如花的生命。(缺少衔接词)钟先生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他的骨髓以救早早。卜绣文再次怀孕了,这是在她精心营造了一个同新婚之夜完全相同(?),然而,基因化验结果出来时发现(此处缺少主语),夏早早与卜绣文身上的胎儿不属于同一个父亲。情节突变,悬念迭生,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大家看了内容梗概,想必都会感觉自己对于这本书有着莫名的熟悉。早在前几年,这本书就以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某位著名导演的眼球。此导演将其进行美化,并将其拍成一部吸引观众眼球(重复,可删去)、令人感言肺腑的电视连续剧。此电视剧一经上映,就引起了热烈反映(响)。观众们不仅被演员高超的演技所折服,也被她们动情的演出(与前一句重复,应该为:更为动人的故事情节)所感动。
事(时)隔多年,(当)再次拿起这本(书),(我的)(此处缺少主语)感情像被拉回到当年看电视剧的时代。现在的自己已不像那时那样年少轻狂、不懂世故。人事(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自己也感受不少,(前面整句话逻辑颠倒)真的感觉到卜绣文是一位伟大且个了解(?)的母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为了自己的子女,即便要了(牺牲)她们的生命,她们也会毫不(无,怨言是一名词)怨言。
现在我们作为一名(删去)军校学员,我们(删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是特殊于其他普通大学学生的。但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要孝顺自己的母亲。(缺少衔接,显得最户一句很突兀)我们的母亲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她们一直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
第三篇:读《血玲珑》有感:人性的救赎
读《血玲珑》有感:人性的救赎
读《血玲珑》有感:人性的救赎
包一中 高二(2)班 刘梦洁
在弱小的生命面前,在死神步步紧逼之时,除了负重前行,别无选择!
——题记
不得不承认,如果再被那些文字带入情境,我必会怀着一丝犹豫,一团疑惑,一种敬畏„„每个人都错了,每个人都没错。道德,人性,责任,我们的坚持,我们的逃避。面对人生的种种岔路口,我们无从选择。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人性的底线在何处,还是我们信奉的只是空中楼阁。
“玲珑”这样一个精巧可人的词语,在“血”字笼罩下显得有些狰狞可怖,却很难想象它能够概括“人性”这样如此沉重的话题。毕淑敏以《血玲珑》为题,只用轻描淡写的笔调叙述了一个有关生命的拯救的故事。
美丽优雅的卜绣文是一个热衷于工作的女强人,年届不惑。繁重的工作使她忽视了女儿夏早早的成长,直到女儿患上了绝症——渐进性贫血。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金钱、时间和生命。年轻医生魏晓日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并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吸引。为此他求助于自己的导师——医界泰斗中百行先生,来挽救那个如花的生命。钟先生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她的骨髓以救早早„„
我总认为爱是感性的,责任是理性的。然而,剧终时,我惊讶地发现,在爱与责任的漩涡中,我迷失了方向。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为了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女儿,卜绣文放弃了很多她所在意的事情。我一直以为,母爱是与生俱来的,是世上的爱都无法企及的感情。它不求回报,它是一切情感的源泉。我不知道这种爱的付出是否受到责任感的影响。当我把这二者联系起来时,我突然有一种羞愧感,觉得亵渎了这样神圣的感情。
没有一个母亲是因为法律的约束而不得不去照顾、抚养她的孩子。或许是潜意识中的责任感在作祟,它不断地提醒你,这是一个母亲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为自己写下的这句话而感到心寒。当这个念头出现时,母爱就不再是纯粹的爱了,它掺杂了理性的判断,甚至是利益的衡量,超出了情感的边缘。现代社会不断呼吁理性,呼吁用理性战胜感性。然而,当一切变得如此理智时,这个情感的世界已变得太过冰冷,人性的美好也早已抛之脑后。卜绣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对早早的爱与守护几乎是不加思索的。她的爱冲动、莽撞,却是拼尽全力来为早早寻找治疗方法。为了早早,她抛弃颜面,抛弃自尊,甚至愿意出卖肉体与灵魂。母爱的火花在黑暗的深渊里绽放,这份原原本本的爱,已不能用理性来衡量。在爱与责任的天平上,责任的一端高高翘起,单薄而没有分量。
这是一本在人性话题上充满了矛盾的一本书,其中矛盾的根源不得不让我追溯至钟百行先生身上。他表面上文质彬彬,淡泊名利,实际上却藐视人性,追逐学术上的至高成就。他年长,他精明,凡是都想好了退路。在进行“血玲珑”实验时,他敏感的意识到了“法律责任的危险性,于是他的每一着棋,都下的慎重而巧妙。当决意已定时,他的每个步骤都不会带上感情色彩,一切都只是暗淡的灰白。他说过:“医学的道路是无数的病人用鲜血铺就的,医学容不得太多善心。他对病人已经没有怜悯,只是以此为跳板来创造奇迹。人性的遗失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将世界的冷漠了解的更加透彻。
责任是藏在心底的天平,砝码的分量只能用心去衡量。人性深处的光辉,才是救赎每个人的圣经。
第四篇:《血玲珑》读后感
《血玲珑》读后感
一直都比较喜欢毕淑敏,喜欢看她的书,在中国当下走红作家和流行小说中,毕淑敏和她的小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显然,她的小说同样关注现实生活,演绎人们之间的爱恨情仇,编织出诸多流行精彩的故事,然而在当下文坛又拥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带有毕淑敏式的标签——心理学小说特色。从《预约死亡》、《红处方》、《生生不息》、《女人之约》、《昆仑殇》到《拯救乳房》,都是她从医学心理学和病理学的角度切入,把小说的艺术虚构和很多病理学、心理学的理论术语和治疗实践相糅,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中国心理学小说。
偶然间发现了《血玲珑》这本书,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又想起貌似有这部电视剧,看奇心驱使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母爱的伟大,生死的抗争
一位女强人,一位母亲卜绣文,为了拯救自己还有不可救治贫血症的女儿早早,不仅要收到巨大的精神压迫,还要若如其事的奔波商场,就是为了女儿那一笔巨大的医疗费。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不惜一切,不择手段也要把早早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这样,一个在医学与伦理学夹缝中的拯救计划——“血玲珑”就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企图创造一个新生命(准确来说应该是药)来拯救一个病入膏肓的小生命。
卜绣文,在商场上是一个干练的女强人,在家里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在女儿面前是一个好强能干的母亲。当苦难降临这个幸福的家庭是,面对文弱书生的丈夫,她无疑要挑起灾难的重担。
为了使这位经治医生魏晓日能够全心全意的拯救早早的生命,卜绣文不惜自己的贞洁,利用魏医生对她的好感,企图通过肉体的交换来赢得医生死心塌地的救助。虽然结果还是失败了。
祸不单行,当“血玲珑”方案确定下来以后,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可厄运再次当头一棒。早早居然不是卜绣文与夏践石的孩子。婚前被强暴的一幕幕向这位千疮百孔的母亲猛烈冲击。但为了早早,她忍受了一切,甚至她的生命。卜绣文毅然按照“血玲珑”的计划进行着,找到当年强暴她的流氓,延续一个与早早的骨髓一模一样的“生命”。对于一个年过四十的女人来说,要再十月怀胎,无比在自己身体里装上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心灵的创伤,身体的残害,死亡的威胁,在这位母亲看来,已是不值一提了。女儿已成为她生命的全部。苍天也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卜绣文最终在鬼门关里走了出来。
“血玲珑”一个让人产生美好幻想的名字,正是这场抗争的战场,宣告着一场生与死的决斗开始。主导者钟先生把它视为医学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实验,将会在医学界掀起一阵狂风。然而,在这滴水不漏的计划背后,将是以牺牲一位母亲和一个活鲜鲜的生命为代价的“拯救生命”行动。
“难道整个医学的进程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组成的吗?如果我们漠视一个个活鲜的生命,我们又如何能取得真正的进展。”
“吾爱吾师,吾更爱生命。”
面对这样一场生死抗争,学生魏晓日终于觉醒,不顾导师的谴责,尊重新生命。生命需要拯救,但不是以一条生命抵换另一条生命。
站在死亡线上的早早,知道母亲试图用妹妹的生命来拯救自己时,毅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在她天真幼小的心灵里,生与死分得清清楚楚,犹如楚河汉界。
在针孔插下那水一般晶莹的皮肤下的时候,一个早早自杀的噩耗传来,“血玲珑”天衣无缝的计划此刻已经化为乌有,生与死的抗争此刻宣告停止。
这是钟医生的错?还是卜绣文的错?“谁都没有错,错的是病。”
在病魔面前,我们不能屈服,如海明威笔下在狂风暴雨海上抗争的老人,虽然最终还是
死去,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但是,抗争不能剥夺其他生命的权利,倘若如此,那还算是一场“生命的抗争”吗?
合上书,有很多感慨,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位母亲,母爱一直是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从动物世界到人类社会,为了自己孩子,作为母亲的她们会奋不顾身,是本能吗?一些人无法理解她的行为,每一个转折,每一个低回,她都那么决绝,义无反顾,这也是本能吧。撇开其他的不说,就只谈谈在救女儿的这方面,她的坚持,她的勇气,她的坚强都让人唏嘘不已。她做的在某一方来说是伟大的,这便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一心为子女着想的母亲,小时候不懂事,总以为老妈就该把好吃的留给自己,要为自己做饭洗衣,慢慢懂事了,知道了“母爱”这个词,知道了孝顺她,可那种所谓的伟大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一直认为,平平凡凡中总会见伟大。
第五篇:《血玲珑》读后感
血玲珑
小说《血玲珑》写的是卜绣文为了救自己患渐进性贫血症女儿夏早早,而倾注她的一切,包括金钱、身体、尊严、生命。“血玲珑”是一个救夏早早的计划,主要内容是为卜绣文再生一个和早早基因几乎相同的孩子,然后进行骨髓移植。
书中写了很多医院经典语:
1.医学权威呢?就是把正常人的感情打磨一光,历经沧桑后水波不兴,那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2.按照常规,医生都是和家属中的男性交底。(在传统的认识里,男人的神经比较粗壮有力。抵御灾难的能力强。)
3.人的骨髓比血型复杂多了,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骨髓分型完全合适的人,是非常困难的。(骨髓配对成功的概率大约为: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概率是25%,非亲缘之间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
4.医院里有时说谎比说真话还斩钉截铁。如:病人问:“我的病能好吗?”不管多严重的病,护士都会对病人说:“能好。”(说不定,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是医生给病人的安慰。)
5.病是修在金钱上的上层建筑,有钱才有命。
6.现今得病,第一比的是运气,第二比的就是钱了。
7.按照医学界的习惯,总是把最坏的情况告诉家属。(有时候,人都被医生的话,给吓死了。)
8.医生不愿意同自己的病人建立过分亲近的关系。人们往往以为这是医生的冷漠。其实这是医生为了保护自己,修筑的心灵城堡。每一个病人都值得同情,医生若是都与他们情同手足,一旦他们死去,医生都要痛不欲生。(怪不得,医生总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感觉。)
9.多年的行医中,病人会惯坏一个医生。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会不停地给医生送最好的烟和酒。医生的态度不好,或是不认真,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必然就急了。一急就会琢磨,想是不是亏待了医生?(医生的态度不好,或是不认真,可能是一种变相索要礼物的方式。)
10.医生总是说:我一定尽力而为!医生要为自己的每一句承诺负责任。(所
以医生从来不会说:我会竭尽全力的。电视上,手术失败了,常说的是:我已经尽力了!)
11.子痫,是产妇一种极凶险的病症。当产妇患有子痫时,母婴的生命都有危险。(子痫是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抽搐。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五种状况之一,也可以是子痫前期紧急严重并发症。子痫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等不同时间,不典型的子痫还可发生于妊娠20周以前。子痫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构成孕产妇生命威胁的常见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五种状况分别是: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小说中对人物心理写得特别细腻,其中有一段是写关于卜绣文孕晚期得子痫时的各种人物心理的总结,是以护士薄香萍和梁秉俊的对话来叙述的。(魏医生想杀了那胎儿,救他心爱的女人。钟先生想杀了那女人,完成他的试验。那个丈夫也想杀了妻子,只保留下胎儿,那样,救了女儿也救了自己。甚至连那昏迷中的女人,也藏着满腹杀机。只要她醒来,就会毫不迟疑地杀了她的一个孩子去救另一个孩子„„人人都在爱中,激昏了头脑,为了自己的所爱,情爱、母爱、父爱或是对一种事业的热爱,不惜以他人的血作为代价。梁先生,这其中,只有你我还是清醒的,我求你救救大家。)
相比电视剧《血玲珑》,我个人更喜欢小说。
电视剧中,早早不是用骨髓移植治好的,而是用脐血。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等)。
目前脐血库冻存包括公共脐血库和自体脐血库。自体脐血库是需要自己花钱保管的,脐血现在的适用性不大。更希望能大力发展公共脐血库,提倡大家都捐赠脐血。但是目前公共脐血库发展得不完善,捐赠脐血的人很少。什么时候能建
立更完善的公共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