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事主管教你求职:面试要警惕圆滑和偏执
面试录取比率通常在3∶1左右,因此,面试在求职中非常关键。
“面试要注意什么?”TCL武汉公司人事主管杨江前天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先给记者讲了几个小故事。
“现在的大学生都十分聪明。”在前几天的面试中,一名大学生在公司大厅等候的几分钟内,就记住了张贴在墙上的一些“理念”,在面试时还加上了自己的见解。他的回答似乎无懈可击。
但是,主考官们感觉对这个大学生一无所知,因为这个学生没有正面回答任何问题,都是避实就虚或者循环论证。杨江对此的评价是:“过了!”因为太圆滑,这名大学生没有取得复试资格。
许多求职者面试时都是口若悬河,谈了很多东西,但让人“不得要领”。
还有一名学生被认为陷入“偏执”。他各方面都算优秀,但在初试时就强调:“我很看重收入,因为我家庭贫困。”他最终因为不断追问“收入”而失去了机会。
杨江提醒:尽量用简洁的话把你自己推介出来。个性、技巧,都应在简洁的前提下;适度的激情是必要的,太冷静、太刚性或太张扬都会让人难以接受;任何一家规范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它对绝大多数人是公平的,通常不会为一个人破例。所以,不要过分强调薪酬欲望。
来源:楚天都市报
第二篇:网上求职要警惕偷窥
个人简历是求职者给招聘单位发的一份简要介绍。包含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学历、联系方式,以及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荣誉与成就、求职愿望、对这份工作的简要理解等。
小嘉,长沙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一个多月前,他只身前往广东东莞参加某“名企”的面试。到达东莞后,一个女孩前来接他,两人坐上一辆出租车,拐进一条小巷。他被女孩带入一座很破旧的楼,一个年轻的“主管”接见了他,开始大谈“网络销售”。这时,小嘉才知自己被“传销”骗了。在度过如噩梦般的一个月后,小嘉终于被解救出来。学校老师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小嘉的情绪还很不稳定,时常会精神恍惚。
眼下正忙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请注意,如果你正在通过网络求职,并接到了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那么,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是第一步,否则,你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或者落入那些精心伪装的传销组织网络。
骗术从“忽悠”升级到“伪装”
小嘉告诉记者,他在网络上投递了一份电子简历后,很快接到东莞的三家自称是“知名”企业打来的电话,“他们都跟我说是从网上看到我的资料的,对我比较满意。”三家企业中,小嘉选中了一家自称是“勤上光电”的公司,因为该公司网站看上去最正规,业绩也最好。几天后,对方正式通知他前去东莞培训。
据记者调查,传销组织以前惯用的伎俩是“纯忽悠”,鼓吹加入后能赚大钱。而现在,一些传销组织开始大面积盯上大学生,他们将自己包装成“名企”,以网络高薪招聘为诱饵,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引诱大学生上贼船。其骗人“三步曲”就是:首先,传销组织通过大学生在网上投的简历得知其资料;然后,假借大公司的名义打电话要其来面试或培训,将其骗来;最后,人被骗来后就对其控制并“洗脑”。
小嘉告诉记者说:“我从不相信传销,从没想到自己会被传销组织所骗,可是他们伪装得实在太好了,我之前一点也看不出对方的破绽。”
漏洞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
传销组织怎样获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呢?据了解,这与一些招聘网站的审查不严格也有关。现在,某些招聘网站的注册和审核都非常简单。记者以企业身份在某人才招聘网尝试注册:点击首页的会员注册,接受服务协议,填写账号与资料,资料填写完毕就显示注册成功,基本上没有进行资料核实。而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之后,就可以看到求职者的详细简历,包括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招聘网站有2000多家,很多小网站根本不具备提供系统的招聘中介能力。另外,国内招聘网站中也存在着“山寨”现象。湖南招聘网CEO戴跃先生说,国内有些招聘网的网站名字模仿知名网站,求职者稍不注意就会误进入那些完全套取个人求职信息的招聘网站,再加上山寨版“招聘网站”对企业把关不严,造成一些骗子公司也随意混进来,可以随意查看求职者的资料,导致一些安全意识较弱的求职者上当受骗。
湖大的朱同学就曾经接到过一个诈骗电话。记者就她留下来的号码打了过去:“你好,我最近在求职网上看到贵公司要招文秘,我想应聘。”“请把你的简历投到我们公司的邮箱,我们看过后如果合适会和你联系的。现把公司网址给你,你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和基本情况……”事后,记者对该公司网站进行查看,发现相当正规,但经过各方核实发现这是一个“空壳企业”。如果是安全意识比较弱的同学,可能很容易就上当受骗。
无奈网络求职信息被“偷窥”
在一些招聘会上,记者经常看见大学生求职者捧着一叠简历“四处投递”。在网上求职时,大学生也不注意保护隐私。
临近毕业的小张告诉记者,多投一份简历,就可能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而且电子简历无需打印、装订,成本低廉,投再多也无所谓。但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求职者都遭遇了简历和隐私被泄露的无奈。湖大的岳同学就对记者说,她父亲就曾经接到过一个自称是广州某公司打来的电话,要她去应聘。但自己却从没有应聘过那个公司,她怀疑是自己在网上求职时投的简历被人偷窥了。她有些担心地说:“要是有人用我的资料去行骗怎么办呀?”
对此,许多大学生彼为无奈。
同时,记者了解到许多求职网站都要求求职者必须用真实资料进行注册,否则就不能通过审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暴露了出来。
提醒不是必填信息尽量不填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求职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较弱。他们提醒毕业生:要防止或者尽量避免泄露隐私最好的办法就是求职者不要乱投简历。如果要投简历,最好不要在简历上贴照片;只向招聘企业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联系方式只留手机和邮箱;“家庭固定电话”可留学校或院系的办公电话;不是必填的信息尽量不填。另外,招聘网站或招聘单位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详细填写个人家庭住址、亲属关系等信息,这些属于个人隐私,没必要向招聘企业说明,更不要留在招聘网站上。
针对传销,国内公益组织“中国反传销协会”李旭结合自己多年的反传销经验,支招识破传销骗局:首先,上网查询公司信息,注意区分真假公司。具体做法是,上当地工商局红盾网(或打12315)查询该公司是否合法注册,也可打114查号台查询公司电话,打电话到该公司求证有无招聘信息发布;第二,通过114查询对方电话是否是小灵通号码。大部分传销组织都通过小灵通联系,有区号,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公司的座机号码,对此,求职者可打当地“114”求证,如果对方用的是小灵通就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第三篇:人事主管建议求职面试不妨试试以下四招
人事主管建议求职面试不妨试试以下四招 面试是整个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能否被录取往往取决于求职者在面试时短短一 瞬间的表现.由于面试的时间比较短, 怎样才能在面试中以最短的时间让招聘者的眼睛一亮, 让他(她)在现场就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变得至关重要.哈尔滨市一大型公司的人事主管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建议毕业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面试: 第一,事先对应聘单位进行详细了解,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一般而言, 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的一流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有的公司还将其简洁 扼要地发布在本企业的网站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宗旨, 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形象的人文 概括, 比如著名企业海尔集团那句脍炙人口的 “让我们做的更好” 就是其企业文化的昭示., 如果求职者事先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 就有可能领会企业的精髓, 在回答问题时就可以有的 放失,从而增大受聘的机会.第二,展示让人眼睛一亮的本事.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 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 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在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 已经被招聘者记住了.在回答问题时,要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具体的结果,在正规稳重的 同时也要表现你的精力和兴趣,人们都喜欢聘请容易相处且为公司自豪的人.第三,适当地亮出自己的短处.在面试的时候, 亮出自己的长处固然很重要, 但是敢于表明自己的短处就需要一定的自 信心和勇气了.现在,很多求职者把自己的简历做的无可挑剔,避而不说自己的不足.事实 上,这样完美无缺的简历让招聘者“无话可说” ,甚至觉得不可信.其实,与其让人产生不 信任感,还不如自己主动“露拙”.曾经有一名毕业生, 在面试的时候向主考官坦诚地介绍了自己的短处, 说明自己不擅长 交际,比较适合做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他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事主管的注意,不久便收到了 录用通知.第四, 注意礼貌, 留心你自己的身体语言, 尽量显得机警, 有活力, 对主考人全神贯注.把面试中碰到的每一个人都看成是重要人物, 一定要对每一个与你接触的人都彬彬有礼, 不管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职务是什么,每个人对你的看法对面试来说都可能是重要的.
第四篇:求职面试要克服几种“心理”
求职面试要克服几种“心理”
职场新人在求职过程中应实事求是,用正确的心理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
一、造假心理
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是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二、羞怯心理
在求职现场丢下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三、保守心理
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外出找工作总喜欢与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的毕业生一般不会被用人单位录用。
五、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觉得在校期间成绩好、荣誉多、“官职”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好,孰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
六、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第五篇:求职面试:要幽默,不要“无厘头”
面试时,求职者往往是“弱势群体”,HR抛出的问题再刁钻,仍是有问必答。然而,最近某公司HR却遇到一名“活宝级”求职者,面试回答“雷声”一片,在网络上更是被疯狂转载。
【一周热点】
搞笑版面试,遭遇网上爆炒
近日,某公司HR在博客上记录了一场面试,某求职者的答题套路别出心裁。例如,“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份工作”,答曰“俺是一只迷途的骡子,现在可算找到组织了”;“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在招聘”,答曰“合格的员工,除了要有骡子般的身体外,还必须有猎狗一样的嗅觉”;“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答曰“像骡子一样吃苦,像工蜂一样耐劳,像猎狗一样忠诚”;“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答曰“除了干活,就是个白痴”;“你最喜欢的大学课程是什么”,答曰“《畜牧学》和《马屁学》,前者讲生产力,后者讲生产关系,受益匪浅”;“你对薪金有什么期望”,答曰“俺属奶牛型,吃的是草,挤出来是奶”;“除了工资,还有什么福利最吸引你”,答曰“加班!谁跟俺提钱,俺跟谁急”;“你怎样赢得顾客”,答曰“嘴巴能把稻草说成金条,脸皮像城墙一样厚,心像锅底一样黑,手像芥末一样辣”„„
【场外评论】
面试作秀,别太“无厘头”
据说,这位求职者用幽默的语言博得HR的关注,最终获得of-fer。如今,求职竞争异常惨烈,要想脱颖而出,有时还就得铤而走险用些怪招。比如有人寄出视频简历,有人用咆哮体写简历,还有人现场表演才艺。这些另类的求职方式,有时的确可以抓眼球,但如果过于“无厘头”,往往也容易弄巧成拙。
因此,面试时如想展现别样风格,建议把握以下三点:
一、展现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你给HR留下的印象,必须是自信、积极、乐观、开朗、热情的,而不是怀才不遇、内向自闭、冷嘲热讽等消极内容。
二、以展现自己的特长为主。无论你用哪种方式求职,展现的内容最好是自己的特长,而且应该与你应聘的职位相关。
三、突出幽默的一面。幽默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幽默更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是获得HR好感的利器。事实证明,幽默的人大多能成为“明星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