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记读后感-资源共享呐。别忘记改上自己的名字了哈

时间:2019-05-15 06: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介石传记读后感-资源共享呐。别忘记改上自己的名字了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介石传记读后感-资源共享呐。别忘记改上自己的名字了哈》。

第一篇:蒋介石传记读后感-资源共享呐。别忘记改上自己的名字了哈

蒋介石传记读后感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布赖恩·克罗泽

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体制的悲剧。

性格的悲剧。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听不进意见,在北伐中,这个性格决定了他如黑马般成功,在孙中山走后的特殊时代,他超越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以其军事胜利主导党务政治;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他的性格有为他的失败埋下大祸,苏联和美国都希望一个和平的中国,甚至共产党都希望能牟个一官半职的就行时,他决绝了和平,他不要联合政府要独裁,他的失败是必然的:苏联大力支持了共产党,将东北的日本武器全部给了共产党;美国停止了对蒋的军事援助,他的武器很紧张。

命运的悲剧。他的运气一直不好,从1927年开始,孙中山天真的去北京会冯玉祥,客死北京后,留下的烂摊子孙博士不要再操心了,但蒋却还只是个黄埔军校校长,他要对付党内竞争者,要对付共产党,要对付北伐军阀,要对付外国,一刻也没有停止。攘外必先安内,这没有错,至少他做到了99%,第五次围剿的胜利让共产党快消失了,当日本人救了共产党,蒋介石的最后一击的胜利被共产党史诗般的长征及北上抗日的宣传给冲淡了,他又面临与其合作的可能,如果再晚半年,小日本再侵华,那历史将重演。

体制的悲剧。从一开始的北伐就埋下了祸根,为了尽快在党内竞争中取得胜利和决定权,蒋放弃了革命到底的机会,对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北伐军阀妥协了,虽然成立了国民政府,其实是军阀的暂时统一,蒋只是最大的一个军阀而已,这个体制注定了时刻的为了利益的反叛,时刻的命令不统一,时刻的党内斗争,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是如此,国民党如同一盘散沙。

尽管如此,蒋介石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不可毁灭的推进。

在清王朝统治下,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资本主义是不伦不类的,因此整体上是失败了。蒋介石走的是改良派,他需要地主,商人,买办,官僚,军阀和西方列强的支持,在这种支持下,首先要让中国统一,接着再徐图自强。对于统一,军阀割据,蒋介石是借力打力,依靠地方军阀,打击其他的地方军阀,同时还需要地主,商人,官僚和西方列强的支持,在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军推翻满清后,就一直走这样的路,蒋介石也一直推行的,但是多次北伐都很难聚拢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这也是让蒋介石焦头烂额的事情,使得他不得不多次下野。后来蒋介石虽然武力上统一了中国,但是这个统一是各种关系的暂时调和,各种关系是不稳定的。为了找到有生力量,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追求了宋美龄,同宋美龄结婚后,就是中美合作了。总体来说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蒋介石需要的就是依靠美国,统一中国。如果不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徐图自强,这个目标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因为西方列强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殖民地,一个劳动集散地,好比非洲,一个可以用鸦片换取金银珠宝的国家,好比“石油换食品计划”,又怎么会让中国独立自主呢。唯一的机会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忙于同德国和意大利作战,顾不得中国,同时也默许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如果这个时候,蒋介石从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完全统一了各个阶级,那么完全有机会依靠美国,战胜日本。问题是没有,在政治和军事上

有共产党和地方军阀,思想上是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有西方列强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制,还有各种中国传统思想,比如地主的封建主义,商人的自由经济主义,官僚主义,买办的依附主义,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头脑发昏。

蒋介石依靠青帮打压共产党,赢得胜利后,竟然开展“新生活运动”,提出关闭妓院、赌场、烟馆,这三种场所摆明就是青帮的财源。不管这种号召是真做,还是假作,作为总统,提出这种运动,总会影响青帮的生意。蒋介石其实也是一个可怜人,除了美国的远距离支持,黄埔军校的支持,还有就是青帮,为了控制其他军阀,一直在借力打力,累啊。

蒋介石一直想完成孙中山博士的遗愿,统一中国,问题是做的很急躁了。蒋介石还把阎锡山,李宗仁等军阀约到南京会谈,逼着这些军阀在孙中山遗像面前发誓效忠三民主义。“新生活运动”是什么时候开展合适呢,是全国统一,没有内忧外患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生产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时候才适合搞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患,各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依然存在,军阀混战,生产和经济勉强维持。

蒋介石对于抗日的战略是对的,日军军备和作战能力都是优秀的,只能是让日军进来,让日军拉长战线,分兵把守城市,才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问题是,蒋介石能调动军阀只有张学良,至于黄埔军校还不成熟,处于发育阶段,而其他军阀,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日本人不侵略到自己的地盘,就不管不问。蒋介石是担心张学良同日军作战后,损耗了兵力,将来没有力量消灭共产党,也担心自己力量消弱了,就管不住其他军阀了,好比曹操,也是打败了北方军阀,完成了统一,才打刘备和孙权的,就怕背后来一刀,不死也残疾,于是才让张学良不抵抗,保留自己的力量,以至于东北三省沦陷。日军侵华的事态日益严重,蒋介石还忙着围剿共军,不得已有了“西南事变”。以此看来,蒋介石说:“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正确的,蒋介石回到台湾说过:“日军侵华,帮了共产党的忙。”假如日本等上十年侵华,那个时候,共产党被消灭了,军阀也被蒋介石真正打败收复了,历史就会改变了。

政治上蒋介石树立了“三民主义”的大旗,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上没有积极抵御外侵,造成了表里不一的形象。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为群众报仇雪恨,为群众收割,为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于是同群众打成一片,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两个大党,都是树立了为国为民的旗帜,在政治上和实际操作上,蒋介石不如共产党,民心向背。

如果从哲学上来说,任何势力,要么越来越强,要么越来越弱。旧势力和新势力都需要去争夺有限的资源,天然的不可调和。

蒋介石退守台湾,蒋介石就是 新势力,台湾本土势力就是旧势力,蒋介石的做法和共产党的做法差不多,由于蒋介石的势力很强大,很快就进行了土地改革,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资本家的工厂也收归国有,对于地主和资本家用货币和股份进行补偿。

看完蒋传,我突然感觉到,埋头干事情和嘴上唱歌一样重要,甚至在一定时候,会说的比会做事情的更能成功,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从来就不缺乏做具体事情的人,缺的往往是思想家,缺的是信仰。毛解决这个问题,而蒋频于奔命,这就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根本原因。但对于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单纯的用对错来衡量,切入点就不高。以今人之能,诽古人之过,可见格局有限。在术的层面,成王败寇,成功者自会有人歌颂,或故意为之,或任由发展,成功者愿意自己被美化,乐于流芳百世。败者失势,一切归于尘土。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仅以此借古明智,历练神魂做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鲜活的。做为一个军人,最终他是失败的。做为一名政治家,他是有相当地位的。蒋介石的一切,说白了其实都是历史赋予他的。脱开历史,脱开当时的环境去评价蒋介石,是不客观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参考文献——《蒋介石传记》

学生:卢嘉佳

学号:12120903

下载蒋介石传记读后感-资源共享呐。别忘记改上自己的名字了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介石传记读后感-资源共享呐。别忘记改上自己的名字了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