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性城市
~-6-10 字数:902一个地方流失了自己的民间文化,便会失去历史的根脉与精神……
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宫廷乐队担任乐队队长职务时,仍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到了冬天,连买碳的钱也没有,他只好抱着带病的妻子跳舞取暖……因为神奇的音乐,因为有这样一位浪漫的乐神,萨尔茨堡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多年前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中的许多场戏便是在萨尔茨堡取的景。影片中特拉普上校一家的种种琐事仍记忆犹新,也使我平添了一份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因为它独一无二的音乐氛围。萨尔茨堡在冯骥才先生的笔下成了乐神的摇篮:四季乐声悠扬,除了街头巷尾的音乐聚会外,最主要的音乐会有霍亨萨尔茨堡要塞的室内乐、米拉贝尔宫的宫廷音乐会、米拉贝尔花园里的灯泉音乐会以及音乐厅里的大型音乐和戏剧会演。仲夏之夜,随便走在一个小巷里,你都能听到从窗口或阳台里飘出的莫扎特的小夜曲。那乐声不疾不徐,扣人心弦,令人惆怅。置身在这样一个音乐世界里,我感觉莫扎特并没有远去,他与萨尔茨堡同在!音乐由此也成为了构成萨尔茨堡城市文化的最主要特色。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说:“学校是一个不可以没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古今中外名校千百年的辉煌历史让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推而广之,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亘古的历史,又不是千年古都、百年重镇,那它则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城市是毫无吸引力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使都市个性的存亡问题刻不容缓地摆上了我们的桌面。当今世界有这样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城市把自己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殊不知一座城市在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历史的一切创造作为一种文化财富!”无数的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地逝去,随他们而去的是一种民间艺术的断绝。一个地方流失了自己的民间文化,便会失去历史的根脉与精神,因为真正的历史是最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根本的性格和情感。在上海申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句宣传语在数以万计的来稿中脱颖而出。它明确无误地告诉了我们:城市个性,个性城市。构建一个别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地图是何等重要!萨尔察赫河从萨尔茨堡城市中心缓
第二篇:彰显个性 独具魅力——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内涵解读
彰显个性 独具魅力
——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内涵解读
如皋
蒋文祥
个性是什么?个性就是一种特质,一种只有自己独具而别人没有的东西。这种特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华的积淀而逐渐培育形成的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一种精气神。
一个国家的富强要走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的兴旺要靠独具特质的文化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要有独具个性的精神引领。新时期的如皋城市精神“腾江越海 登高致远”就体现了独具魅力的如皋的城市个性。
“腾江越海”中的“江”、“海”二字,“江”指“长江”、“海”指“东海”,它蕴涵的是如皋得天独厚的历史地域特色。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南濒长江东临东海,由江海交汇孕育而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亲水城市。“如皋”的“皋”就是指“水边高地”,“如”是“到”的意思,“如皋”地名的本义就是指“到水边高地去”。可以说,“如皋”得名缘于水,闻名因于水,发展成于水。开明、开放的如皋人不仅具有中流击水、勇立潮头的豪迈气概,更有吞江吐海、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
“腾江越海”中的“腾”、“越”二字,“腾”是“腾飞”、“越”是“超越”,它凸现的是如皋突飞猛进的现实发展风貌。最近五年多的沿江大开发,使得如皋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巨大飞跃,发展速度持续领先,总量位次不断前移,综合实力晋位百强,多项指标名列南通第一、全省前列。如皋的飞速发展,书写了不甘落后的如皋人从追江赶海到腾江越海的传奇华章,抒发了奋勇争先的如皋人敢于跨江争雄傲视群雄的豪情壮志。为什么用“腾江越海”而不用“追江赶海”、“越江跨海”?应当说,相比之下,“腾江越海”要比“追江赶海”、“越江跨海”来得更有气势,更显风采。
“登高致远”中的“登”、“致”二字,“登”是“攀登”、“致”是“达到”,它刻划的是如皋人奋力拼搏的战斗英姿。“登高致远”与“腾江越海”文句对仗,便于记忆。记得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里不妨模仿一下:“在科学发展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什么用“登高致远”而不用“登高望远”、“登高涉远”?老实说,“登高致远”的“致”要比 “登高望远”的“望”、“登高涉远”的“涉”更为贴切,更加精彩。“望”是“看”的意思,“登高望远”的结果有可能看得见远处,却到不了那里;“涉”是“跋涉”,正在长途跋涉之中,如果经受不住艰苦的考验,同样存在半途而废的可能;唯有“登高致远”的“致”是“到达”、“达到”,这就要求不畏劳苦的如皋人,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向着高远的目标努力前行,奋力攀登,才能最终“达到”光辉的顶点。
“登高致远”中的“高”、“远”二字,“高”是“尖端”、“远”是“长远”,它彰显的是如皋人放眼未来的志向追求。而且,“高”与“皋”同音,“登高”也有登在如皋、身在如皋之意,“致远”就是要达到和实现远大的理想。这是一种目标定位,追求的是一种尖端的高标准和长远的大目标,它引领的是如皋的未来发展方向。我认为,目标定位是城市之魂,没有目标定位的城市精神是很难起到凝心聚力作用的。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说过:“志当存高远”,现代流行音乐也不断在唱:“我要飞得更高······”我们熟知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我想,如皋城市精神只有高点定位,放眼长远,才能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才能在如皋未来的持续腾飞、超越发展中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第三篇:强卫:城市要有特色 建筑要有个性 市民要有精神
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何,副省长、西宁市市长骆玉林以及省委办公厅、省建设厅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下,在西宁市调研城市规划建设情况。强卫指出,规划建设
好西宁市,要充分体现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的要求,努力把西宁市打造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一大早,强卫一行来到西宁市麒麟湾。泉水喷涌、小径通幽,整修一新的麒麟湾让人耳目一新,强卫边走边看,不时驻足检查设施,详细了解麒麟湾建设情况。看到有许多市
民在这里晨练,强卫来到大家中间,亲切交谈。市民李素珍激动地对强卫书记说:“麒麟湾修好后,我们天天来这里锻炼身体,感谢政府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强卫告诉她,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会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让市民享有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生活得更加愉快。离开麒麟湾,强卫一行来到浦宁之珠,视察西宁市城市规划建
设展馆,详细了解西宁市城市沿革和总体规划,并来到旋转餐厅,登高远眺,查看西宁市城市全貌。
强卫非常关注海湖新区的建设,在去年视察海湖新区时隔一年,强卫再次来到这里,了解新区建设进展情况。从文苑桥、文汇桥建设工地到海湖体育中心、科技馆、青海大剧
院、海湖广场施工现场,从火烧沟景观区到五四大街主干道,强卫深入实地,仔细查看在建项目。在青海大剧院施工工地,强卫指出,对海湖新区的在建项目要严格监理,确保工
程质量。在文汇桥建设现场,强卫亲切问候承建项目的北京城建集团施工人员,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在调研中,强卫详细听取了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汇报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强卫对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广大干部群众为西宁市的建设
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强卫强调,搞好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要充分体现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的要求。城市要有特色,就是要立足西宁实际、考虑西宁
特点、展示西宁魅力。要突出西宁的区域特色,突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惟一性来研究规划建设,从西宁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功能等方面来研究和挖掘西宁的特点,展示西
宁独具一格的魅力。建筑要有个性,就是要体现建筑的特色,给人以美的感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评说。城市建筑既要美观大方、特色鲜明,更要经济适用。要在满足群
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建筑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音符、城市的文字、城市的图画的作用,让好的建筑承载历史、延续文明、体现品位。市民要有精神,就是要通过市民的精
神面貌和文明程度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点。世人看青海,首先看西宁;世人看青海人,首先看西宁人。西宁各族群众要更加自觉地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更加自觉地展示
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
强卫强调,搞好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要凸显文化内涵这个活的灵魂。要注意挖掘和弘扬西宁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城市规划建设来体现、丰富和发展西宁的文化魅力,展
示城市软实力。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民族特色,在建筑中融入民族的元素和风格,展示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要体现区域特性,展现浓郁的高原特色和中国“夏都”品牌
;要突出现代特点,既要立足历史传统,也要着眼于西宁产业基础、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定位,在继承传统,尊重自然的同时,更多地体现现代城市的气息、工业文明的气息,信息时代的气息。
强卫强调,做好西宁城市规划建设,要切实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要有长远眼光和责任意识,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来搞好规划建设。要加强
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加强规划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克服随意性;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严格审查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项目都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强卫最后指出,当前
要重点抓好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尤其要抓好海湖新区等大的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抓好重点街区的设计工作,规划好景观周围的建设项目。
第四篇:个性营销
个性营销
酒店营销是酒店经营的龙头,其工作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中国的入世及申奥成功的实现,为酒店旅游业带来给来机遇的同时亦带来是严峻的挑战。另外,网络化、全球化,以及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的变化等等各种因素给酒店营销环境带来变化,从而对酒店营销战略和策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酒店现行的公关营销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多或少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其一、有相当一部分酒店营销管理依然停留在走团队、签合约或简单的推销、低级的削价等传统营销手段上。缺乏对自身酒店进行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或分析不够深入,定位不准,使酒店经营策略模糊。
其二、当前,酒店经营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对手,如何跟同行进行拼规模、拼价钱、拼服务、拼文化,只是在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形成了“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使自己酒店的客源市场人为变小。
第三、企业发展倡行“80/20法则”,即大部分企业80%的营业额是来自于其中20%的忠实顾客群的重复购买或消费,而其他20%的营业额才来自于那些80%的游离顾客。不少酒店就缺乏对20%忠实顾客需求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吸引他们入住,如何才能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饮食、娱乐、社交等活动和消费的激励促销,更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个性化”的经营销售。
市场是酒店生存的源泉,而市场的主要矛盾就是供求矛盾,因此,酒店的经营思维应该一切以市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发展,从而确立在本地行业领域的主导地位。酒店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 “服务”之其宗,服务是酒店行业的本质,它是我们的产品,它决不是单靠花本钱,靠硬件,可以代替的。
所以,酒店的“个性营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提供个性化服务。
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需求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者已从原有的数量消费、质量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
酒店提供的是生活服务,客人的一般心理总是求新、求异、求变的,比如对于异地的各种文化,人们往往表现得乐意接受。如果在服务中一味去迎合客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势必导向客户的“移情别恋”,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当然,创新服务不能强加于人,要给客人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客人的选择,做好个性化服务。
酒店创新就要遵照顾客的要求去进行,特别是“顾客资料库”中的那20%忠实客户群体。他们大多是某一行业的成功人士,重复购买力强,对于酒店的评价和选择,往往影响着周围许多人,且他们的消费品位变化极快。
所以在营销战略上,应把忠诚顾客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通过向会员提供超值和可供选择的服务与之建立长期的紧密性关系。使老顾客不断感受到新的服务和新的变化,提升他们对产品的忠诚度。第二、强化人性
第五篇:个性张扬
“个性张扬,放飞梦想”
---辛光存
前几天,读了牛楠森作者的一篇文章《学校发展中要重视“人”》对我的触动很大。自己参加工作也已经快二十年来,通过观察和反思当下学校教育,结合相关研究,对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现在的教育,受升学率、成绩排名等量化因素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全面,以这样的标准评价学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他们的努力也不可能仅凭几张试卷和成绩就能全面体现出来的。
第二,学校中的学生一定程度存在身心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学校要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促其发展。
学校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人。学校教师作为睿智的教育者,必须赋予学生个体以完整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每个学生都是有各自生命感受的个体的人,他们除了学习知识,还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承认他们每一个都会出彩。
学校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阳光的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的眼光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我们一方面要防止教育的片面性,学校要将各种教育资源系统的整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每一个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快乐健康的成长。学活力,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促其发展。
学校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人。学校教师作为睿智的教育者,必须赋予学生个体以完整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每个学生都是有各自生命感受的个体的人,他们除了学习知识,还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承认他们每一个都会出彩。
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阳光的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人。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心智,还要锻炼学生的身体;不仅仅让身体从事体育运动,还要让身体从事心智劳动;不仅仅肯定学生心智劳动的意义,还要尊重他们情感舒展的价值。
每一个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