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280不及时为员工办理离职证明要赔偿损失吗
问:不及时为员工办理离职证明要赔偿损失吗?
答:
不及时为员工办理离职证明需要赔偿损失。我国《劳动合同法》第5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并在第89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法规:
《劳动合同法》第50条、第89条。
例:
A公司(上诉人)与李某(被上诉人)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
被上诉人原是上诉人的销售副经理,双方劳动合同期于2009年6月30日届满,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无续订,被上诉人从合同期满后没有上班。劳动合同终止后,被上诉人一直未与上诉人办理离职的手续。至本案庭审期间的2010年3月18日,上诉人当庭将被上诉人的离职证明、档案材料、劳动手册交给了被上诉人。
原审法院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于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案被上诉人的劳动关系于2009年6月30日已经终止,但上诉人于本案庭审时才将离职手续等资料交付给被上诉人,被上诉人主张是上诉人因不满其向上级公司反映存在问题而故意拖办离职手续,上诉人对此抗辩认为是被上诉人不回公司领取,从双方对此争议所做的陈述及提供相关的证据分析,作为劳动者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后,为再就业的考虑及早向原单位提出办理相关离职手续是符合情理的,且上述法律已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因此,上诉人认为是被上诉人不回单位办理之说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以作证实,上诉人对此申请了现职的两名员工出庭作证,鉴于他们均是上诉人的在职员工,与上诉人存在利害关系,在上诉人没有其他更有力证据相佐证的情况下,该院对以上证人证言不予采信。被上诉人的主张有其发给上诉人两负责人函件及B公司的《员工录用通知书》、《通知书》等相引证,故被上诉人主张上诉人拖着不办离职证明之说更符合当时的情况,该院对此予以确认。关于被上诉人主张的赔偿问题,其提供的B
公司的《员工录用通知书》、《通知书》能证实被上诉人离职后曾在该单位工作了一个月,是因无法提供在原单位的离职等证明才未能继续工作下去,上诉人对此没有提供相反证据予以反驳,该院对此予以采信。因上诉人的拖延行为造成被上诉人无法正常再就业,对被上诉人直接造成的损害,上诉人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被上诉人对其损失以B公司的相关月薪证明为依据,经审查符合被上诉人当时的受损情况,其要求上诉人赔偿六个月无法就业的经济损失66,000元的请求,该院予以支持。但其另要求的66,000元赔偿金则没有法律依据,该院不予支持。
二审维持原判。
解:
本案提示了以下法律要点: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上诉人公司未及时为被上诉人办理离职证明,导致被上诉人无法正常就业,给被上诉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被上诉人就其经济损失提供的证据证明,有理有据,得到了两审法院的支持。
操作提示:
1)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篇:离职证明要签字吗
离职证明要签字吗
新单位要离职证明的目的是确定你是否与其他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依据是:劳动法第99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看来你的新单位做得还比较正规。
你与原单位没有签合同与开离职证明关系不大,简单的作法是:你自己起草一份离职证明之类的拿回原单位盖章、签字即可。不需要很正规的,只要证明你已经与原单位没有劳动关系即可。
2离职证明
_______先生/女士/小姐,自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我公司担任________(部门)的_______职务,由于_________原因提出辞职,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以资证明!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确认书
甲方:(单位名称)
乙方:身份证号:
乙方原为甲方________(部门)的_______(职务),于2008年07月31日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甲乙双方确认终止劳动关系。
双方现已就经济补偿金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并已一次性结清。同时,甲方已为乙方办妥离职手续。
特此证明。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
甲方代表签字:
3盖章有效
另:离职证明通常包含:离职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原单位工作时间(年月日--年月日),职务,离职原因,劳动合同签定情况,离职时间,签发时间,其它事项等.4自动离职很麻烦的,得看当地政策
大的规定,当地城镇户口才能自己交社保
同城转移手续,是否需要转移单之类的东西,得看当地社保的规定,如果需要,你还得找原单位,办离职手续,然后拿着转移单去户口所属区的社保中心续交
如果不需要转移单,只要原单位停交了、减员了,那么你拿着身份证、户口簿就可以去户口所属区的社保中心办理续交了
这个社保停止不是你能办理的,得是原单位负责办理
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出具的,你签字只表示收到证明,不表示你认同证明,可以主张补缴,不能主张现金赔偿。
且该离职证明不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
追问
离职证明上有:本人承诺:解除劳动合同签字确认前,甲方(原单位)已在社会保险等方面与本人结清。这一栏要求签字。否则不出具证明。
回答
也可以申请仲裁,由用人单位证明如何结清的。
第三篇:离职员工的合同文本要保存吗
问:离职员工的合同文本要保存吗?
答: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因此,离职员工的合同文本需要保存。
参考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50条。
例:
马某系外来从业人员,2009年3月9日进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工作,担任行政人事、财务、办公室管理工作。某公司为马某缴纳了2009年4月至7月期间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2009年6月29日,某公司开会期间,总经理与马某发生争执,经协商后,马某办理了离职交接手续,当日离职。出纳陈某将某公司的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30万元划入冯某个人账户作为马某与其他五位离职员工的工资及补偿款。2009年7月7日某公司就30万元款项被划向警方报案,目前大部分钱款退还后由警方保管。马某于同年8月28日向上海市黄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公司:
1、支付2009年4月1日至6月29日期间工资23,724元;
2、支付加班工资25,105元(平时加班186.5小时12,869元、休息日加班98.5小时9,062元、国定假日加班23小时3,174元);
3、支付工资及加班工资25%补偿金12,207元;
4、支付津贴补助20,510元;
5、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4,000元;
6、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21,520元;
7、补缴2009年3月9日至6月29日的综合保险费;
8、支付报销费用132,891元。仲裁裁决如下:
一、某公司于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马某2009年4月1日至6月29日的工资23,724元。
二、某公司于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马某2009年3月9日至6月29日的加班工资14,498.86元。
三、某公司于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马某津贴补助20,373.28元。
四、某公司于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马某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4,000元。
五、不支持马某的其他仲裁请求。某公司、马某均不服裁决,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劳资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某公司认为合同约定马某月薪4,000元,但某公司未按规定提供应由其保管的劳动合同,也未提供已支付马某2009年4月工资的签收单或付款凭证,现双方对工资金额及是否支付2009年4月份工资陈述不一,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某公司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故采纳马某所述月薪为8,000元。某公司应按此标准支付马某2009年4月1日至6月29日的工资税前23,724元。
二审维持了原判。
解:
本案提示了以下法律要点: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员工离职后,用人单位应该保存离职员工的劳动合同。
本案中,某公司未保存与马某签订的劳动合同,也未提供有力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关于工资的约定,因此承担了举证不力的后果。
操作提示:
1)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用人单位不仅应当依法保存已经离职的劳动者的合同文本,还应保存离职劳动者提出离职的书面文件或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达成的协议等文件。
第四篇:劳动合同解除证明(用于为离职员工开具)
劳动关系解除证明书
北京XXXX公司原员工XX于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在我司担任职位,已于XX年日办理完全部离职手续,特此证明。
北京XXXXX公司
XX 年 X月X 日
第五篇:老板为离职员工虚开收入证明吃苦果
老板为离职员工虚开收入证明吃苦果
晨报讯(首席记者王彬)为员工开具收入证明,方便员工买房或是办理信用卡,一些公司认为这是顺水人情,但是公司老板张先生却为自己大度的做法着急上火。员工小刘离职后,拿着公司出具的月薪2万元的证明,向海淀法院起诉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合同期间的工资,幸好小刘自己的如意算盘也存在纰漏,张先生避免了重大损失。
2008年11月,小刘来到张先生开办的商业咨询公司工作。张先生承诺小刘,每月工资3000元,但张先生没有和小刘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1月,小刘辞职。离开公司前,小刘希望公司为他出具一份月收入2万元的证明以便他办理贷款买房。张先生觉得出个收入证明没有什么问题,便嘱咐公司会计按银行要求的内容和格式为小刘出具了收入证明,盖上了公章。
令张先生意想不到的是,2011年年初,公司接到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送达的申请书和传票。原来小刘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24万元,理由是公司没有和他签订劳动合同,而公司出具的收入证明可以证明他每月的工资2万元。
张先生把给小刘每月发3000元工资的银行记录提交给了仲裁委,仲裁中,因为小刘没有拿到已交给银行的收入证明,仲裁委裁决公司向小刘支付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未签
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3.6万元。小刘不服仲裁,提起了诉讼,并且申请法院向银行调取收入证明。法院向银行调取了收入证明,其中写明小刘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工资收入是2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收入证明中虽写明小刘每月工资是2万元,但其中也写明小刘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小刘在起诉时,是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公司支付两倍工资,收入证明所载内容与小刘自己的主张相互矛盾,所以法院没有认定收入证明的证明力。但因公司没有与小刘签劳动合同,所以法院判决公司向小刘支付二倍工资差额3.6万元。■法官提示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没有上诉。张先生让公司财务将3.6万元交到了海淀法院执行局,主动履行了义务。杨海超法官提醒,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张先生的公司应该与小刘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张先生对法律规定的疏忽。而本案的关键在于张先生的公司为小刘出具了月收入2万元的收入证明。张先生没有意识到公司出具的收入证明应该与劳动者的实际收入相符,否则公司将会面临难以预测的法律风险。如果不是收入证明的内容与小刘的主张相互矛盾,公司就可能会被判决向小刘支付更多的二倍工资。公司经营者应
该注意到收入证明的性质,严格如实开具收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