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考爱情
爱的艺术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真正有能力爱的人,这个问题我常常思考,当她病了,痛了,伤心了,我能有耐心安慰她吗?我能了解她的心思吗?我能哄她开心吗?我能赚够足够的钱让她不那么操劳过上幸福生活吗?我能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替她对抗一切伤害她的坏人吗?可有些人会说,一个人的能力和认识在不断提高,当我能达到自己所要到达的境界时,这时我的目标又将进一步向上,如此之下,我就永远也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爱的人。
呵,当我们都在单身的时候,都喜欢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爱,而不是自己有么有能力爱的问题。男子通过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利,这些确实是达到有能力爱的问题上的一个要求,可光这样的男子又显得那么不懂爱情。在这个社会,不这样获得名利和权利的男子,很难被人爱。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哈哈!矛盾真美啊,爱情里的矛盾更美!
高中时,有人对我说:这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爱上一个错误的人。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如果我和她在高中时成了恋人,那这错误的时间,地点和人都成为正确的。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我的过去是多么寂寞。寂寞,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能力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同时,我也很庆幸,在我对爱情萌芽的时候,能表现出来,不被那教育者的思想所左右,比起那些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不断压抑心中纯纯的爱,我很幸福。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我需要
你,因为我爱你。”
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如果缺乏积极的关心,那么这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责任心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尊重,不是害怕对方,是正视对方和认识对方独有的个性,尊重并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才能了解对方。想了看了这么多,没有付之行动,这都是没有用的,可付之行动,又常常达不到效果,可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些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何不多读书,在行动上用一种观念,“随机应变,适可而止”,就像“中国”的“中”一样,不是说中国在世界的中央,是大哥,“中”是一种既不是大哥,也不是小弟的,大家平等和平的意思,更深的涵义我也说不出来,我是在《易经》中体会到这“中”的意思。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个可爱的人,她被人爱是因为她长得可爱并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她被人爱因为她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她被人爱是因为她是她。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她给人独特的气质。爱她,同时又努力换取她的爱,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会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可简简单单就能获得的爱,我又怎么会珍惜,当我有一天靠努力真的获得了爱,那些努力又会被我想为那是一种坚持,一种神话,不再是痛苦,而是往幸福里添糖加蜜。
风之诺言,有多少爱的誓言能实现?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即爱情只是意志的行为,献身的行为,爱谁原则上不起任何作用。意志应该能够保证爱情的继续存在。
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对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首先,一个人的品质应该是爱的基础,至少是我的基础,我不想害了别人一辈子。
在爱情中,对自己要保持清醒,不断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在生活中,也必须不断思考自己,分析自己。为使自己达到清醒的状态,譬如在感到累或者消沉的时候,不应该听之任之和用随时可以捡来的消沉的想法去加剧这种感受,而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那么一蹶不振?同样在我们生气或者迷惑不解的时候,在我们不始想入非非的时候,都应该这样问自己。在所有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觉察内心的活动,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找到为自己辩护的借口。这样我们就常常会听到内心的一种声音,在向我们讲述,为什么会害怕,消沉或者迷惑不解。我在爱情方面是什么样的人?我只能这样回答自己,我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这种信念还很不普遍,把生活的困难,打击和焦虑看作是一场挑战,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更坚强,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
第二篇: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把他带到一片已经长满黄澄澄的玉米地里,对他说:现在你在这片地里找一个最大的玉米,条件是你一能选择一次,而且只能往前走天黑前回来见他.柏拉图想这不简单吗?就走进了玉米地,天黑了,他两手空空的去见了老师,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有摘到玉米?柏拉图回答说,我见到一个很大的玉米,但总觉得前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就没有摘,结果前面反而没有后面的好,但又不能走回头路,所以就什么也没有摘到......老师笑着回答:这就是爱情....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又把柏拉图带到一片森林里,给柏拉图一把斧头,叫柏拉图找一棵最大的树,条件也是只能砍一次,且不能走回头路,天黑前去见他.没一会柏拉图就回去了,手里拿了一棵普普通通的树,老师问:这就是你找到的最大的树吗?柏拉图说:我走了一半发现这棵最大了,怕错过了,就把它砍了下来,结果发现前面还有更大更好的......老师笑着说:这就是婚姻.....一直欣赏这样一种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是象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是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第三篇:赏《傲慢与偏见》——对金钱,爱情,婚姻的思考
赏《傲慢与偏见》——对金钱,爱情,婚姻的思考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既浪漫又现实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其实是在阅读老师的推荐下最近才去看的,但是看电影的感觉和之前看书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我的感悟也慢慢经历了一个蜕变的过程。它从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渐渐让我地引发了对金钱,爱情和婚姻的思考,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从小说再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在对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了解之后,我发现她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英国乡间。当时英国乡间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惬意悠闲的,纯朴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个英国社会的影响力始终波及着乡村,如势利、炫耀、虚荣和对婚姻的看法。当时的婚姻缔结的充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收。诚然,这样的婚姻类似于一种资产合并,以钱作为婚姻的基础。但试问,仅奠基于金钱的婚姻会幸福美满吗?会快乐吗?
傲慢与偏见,可能大家刚看到这个电影名会很诧异,因为这两个词是我们人性中的两个缺点,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第一印象中,男主人公达西是一个极其傲慢和自私的家伙,虽然他相貌英俊,有财有地位,可以这么说就相当于现在社会的高富帅,但在聪明机智、有胆识远见并且拥有者一颗极其强烈自尊心的伊丽莎白心中他根本算不了什么,并且伴随着他人对达西的误解,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严重的偏见,甚至厌恶。即使对于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出身但又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而言,想要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一个好男人,但这完全没有使她违心地接受达西的求婚。在长期遮蔽双眼蒙蔽心智的薄纱终于被揭除后,伊丽莎白才走出了对达西认识的误区,消除了对他的偏见。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求婚的达西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最终两人走向了理性的幸福的婚姻殿堂。
真的很喜欢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对婚姻真正价值的追求,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是的,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假若给你一个选择,你会愿意嫁给一个拥有1亿元的老总吗?但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人赚钱就是为了满足自我欲望,而欲望又来自于精神。虽然精神建立在物质之上,即使现在你还会饿死街头吗?精神匮乏的人,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他的空虚。爱情和面包,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平衡称。有的婚姻生活虽然一生平淡无奇,清贫但有趣!在我的眼中,真正的爱情绝对不是能用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的确,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里,有金钱的婚姻在这个物化社会里是现实的,但金钱越多就能代表婚姻越幸福吗?当婚姻失去了信任和理解,它剩下的只是躯壳而已。现实生活中,每当听到相亲这个名词时,双方家长不会过多在意男女双方是否情投意合,而更多关注于你的学历背景知识水平,工作状况,年薪收入等等。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财富可以共同创造,为了彼此更加会努力奋斗,我相信,过上一个幸福舒适的生活不成问题。金钱不应该仅仅是婚姻的唯一衡量标准,一个建立在信任和理解基础上的婚姻才会维系地更持久。
第四篇:关于现代爱情与婚姻模式的思考
关于现代爱情与婚姻模式的思考
作者:邹仁平编辑:studa090420
摘要:《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关键词:婚姻模式;现代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价值启示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果断、自尊自信而又尊重他人,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小说出自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之手。这部小说再现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问题。书中男女主人公因傲慢与偏见而分离,最后又不计前嫌而结合,他们的爱情耐人寻味。小说所引发的对爱情、对婚姻等问题的思考启迪着人们,特别是现代女性。
婚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作者的观念通过对主人公婚姻的描述清楚地展现: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合;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
一、伊丽莎白婚姻观
伊丽莎白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伟大壮举,她没有与家庭决裂,也同姐妹们一样参加家宴、舞会、走亲访友。她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想经济独立自谋职业,她也摆脱不了婚姻。但我们却要说,这样的她是聪明的。她不是战士,她无法摧毁不合理的一切。她只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她的思想、行为和选择。她维护了自己的主张,把坏影响降到最低。伊丽莎白追求有爱的婚姻,要求婚姻双方互相尊重和理解,因此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最后和达西化解了所有偏见与误会,成为幸福的一对。
如果伊丽莎白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同当时人一样的话,她是无法描画出她的美好前景的。对于自身婚姻的坚持与追求,让她得到最终幸福美满的婚姻。她让我们明白:婚姻不光需要金钱、地位、财产,更需要爱情。
二、伊丽莎白婚姻观的现代思考
现代人不相信爱情。现代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对婚姻看法的转变突然的令人不可置信。在现代男女的观念里,爱情几乎被排在了最后,首先考虑的是身份、地位、家境、学历、收入、性格、相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描写了四段婚姻,有现实婚姻(卢卡斯与柯林斯),有冲动婚姻(莉迪亚与威克姆),有完满婚姻(简与宾利),有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冲动,直面一切反对力量,捍卫爱情,坚持爱情是成就理想婚姻的基础,为了物质而结合的婚姻是无法天长地久的。
于丹曾说:“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伊丽莎白对自我幸福婚姻的见解与坚持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除误会彼此欣赏,心灵相惜才最纯美。伊丽莎白教现代人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面对婚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
三、伊丽莎白婚姻观的价值启示
世纪的英国,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懂得该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例如,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漂亮、热情,却轻浮又虚荣,头脑简单,社交是她最热衷的,以与驻扎在麦里屯的军官往来为荣,并与之私奔。丽迪雅对威克汉姆是怀着爱情的,但这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足两个礼拜,没有深思熟虑。她不了解威克汉姆的为人,就草率地决定了自己的婚姻,以为自己深爱着对方而对方也一样。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理智”的,是不能长久的。丽迪雅与威克汉姆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并不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带给自己的是不幸。“这个社会,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沃尔波尔)如上所说,丽迪雅是感情的代表,伊丽莎白是理智的代表。她用理智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冲动,而是需要理智。没有什么是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的事情,人必须对自己负责。伊丽莎白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脾气想法随意的行动,而是用理智作为前提,然后坚持主见、以自己的聪慧、机敏来使事情达到最圆满的结果。作为现代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与权力来掌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幸运的。但太多人容易在现实面前低头,家庭、工作、地位、金钱等,伊丽莎白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
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方面伟大的英雄和渺小的平民都是平等的,单从一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衡量,是不论长相、不论门第的。伊丽莎白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终使她获得了幸福。她的家庭地位远远比不上达西,但这并不能使她感到自卑,也不妄自菲薄,而这更不能使她在达西面前胆怯,她可以毫不掩饰的用俏皮话讥讽达西表示对达西的不满。伊丽莎白对于自身是自信与尊重的。她虽然有时不齿于母亲、妹妹的某些做法,但是她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却从没有抱怨过。达西的姨妈咖苔琳夫人来到班府,要求她不能答应达西的求婚时,她大胆地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有被贵夫人的气势和社会地位吓倒:“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这就是伊丽莎白,坚持主见、聪慧、机敏、漂亮的女孩儿,在她面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伊丽莎白不仅善于观察,精于判断,她还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她并不美貌出众,却征服了傲慢的贵族青年达西。“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这是达西对她的评价。令达西折服的正是伊丽莎白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个时代的妇女以伊丽莎白为榜样,现代女性也可以。曾经火透大江南北的《蜗居》,让不少男男女女不相信爱情,让许多女性以金钱为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人们应如何去做?伊丽莎白给了最好的回答:“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 参考文献:
[1]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2]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简·奥斯汀(英)傲慢与偏见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第五篇:关于“流行歌曲多以爱情为主题”现象的思考
不知是为何写这样的文章,也许是感触吧!或许是同病相连吧!回想当时那一首《丁香花》这样的伤感爱情歌曲流行网络,于是,一种趋势慢慢发展起来,就是网络歌曲以伤感失恋的歌曲为主。也就在这期间,我也与网络歌曲产生了一种无法抹灭的情缘,渐渐喜欢上了网络伤感歌曲。
六月份,又一股伤感歌曲袭击而来了,前两年的网络红歌手——孙欢(欢子),今年又做出一首首伤感的歌曲,就拿《爱情是伤感的》、《最幸福的人》、《戒不掉的温柔》等一系列伤感情歌来说,绝对是网络伤感歌曲流行的前卫,是由曾春年演唱,我想,要是以欢子的歌声来唱,也许效果更佳,不过这三首也很好听。还有以一首《最后一次温柔》出道的音乐老师——蓝雨(艺名),2010年六月推出新单曲——《崩溃》,说的是爱情已经崩溃,还拿什么挽留,唱一曲离歌有什么用?能挽回已经逝去的爱情吗?那还不如喝醉,再怎么拯救,也还不是白费。还有今年春节期间的一首《爱情买卖》,也都已经在网络上唱红了半片天,五月份那一首首歌曲,如:《偷偷的哭》,六哲的歌《没有他你还会爱我吗》,《彩色粉笔》,《秋风落叶》,《错错错》,也流行了有一段时间......为何?网络伤感歌曲如此的流行于网络上,也都是关于爱情的失恋的,难道说大家都爱听这之类的歌曲,然后点击率很高,是真的吗?我想不是的,真正的是大家都有感怀于爱情这东西,爱情,确实是难以捉摸的,要不然,怎么会流行于网络上,也许正是一首首这样伤感的歌曲,触动了大家的爱情观念,有的人注定是失恋型的人,而有的人注定是恋爱成功的人,都说伤心的时候可以听情歌,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人难免会伤心的。可是究竟爱情为啥是这样的,唱那些歌曲的人,是真的失恋了吗?而且看他们拍的mtv里面,画面也都是伤感的,我想也不是的,只是大家都很对爱情迷茫,所迷惑,都想找些东西来试着改变下,拿什么呢?只有这些伤感的歌曲,那也是寄托了他们对爱情的情感,对爱情的不解。
网络伤感歌曲,也许真的是一种情感精神上的寄托,在那飘渺的爱情世界里,谁都会有一段铭心刻骨的情缘,谁不为爱倾倒,谁不为爱所迷惑,这也许就是爱情吧!
听网络伤感歌曲,最让我感到莫名的是唱的几乎都是男的?主要网络红歌手有:蓝雨,欢子,冷漠,六哲,易欣.....这几个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流行于网络上,而且是靠一首首打动人的伤感情歌出道的,是写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吗?还是为爱失恋而写的情歌呢?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易欣是失恋过的,他也确实有才华,以一首《你的选择》红了,唱响大江南北。
在我看来,能唱出这类情歌的,也许只有男的吧!很少女的网络歌手能将这样的歌曲和歌词唱的淋漓尽致,也许都是忧郁型男的吧!也许是我错了,表面阳光,实际内心忧郁,或许是表面忧郁,内在阳光,不过有了这些歌曲,真的将爱情描述的很恰到好,唱的都很入情。回想前些日子,我把一些伤感歌曲用蓝牙发给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她听后对我说:“怎么听你给的歌,都是这样的,好像都是女生不对,都是欠了男生似地。”我好无语,我怎么知道,也许是男生对爱恨执着吧!不想放弃一段自己第一次的爱情吧!我是这样的认为的,也许都是男的陷的太深,不能自拔吧!或许女生也是这样的吧!但愿以后我们都能有一段真的爱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记得好好把握哦。
在这里,我插入六月的新歌《爱情是伤感的》里面的一些歌词来说:爱情是伤感的,总让人流眼泪,当初谁也离不开谁,现在谁也可以没了谁。爱情是伤感的,总让人觉得累,我要的爱你不肯给,你的真心到底给了谁你给了谁。我也不妨直说吧!爱情是有点伤感,我上大学一年来,我的很多同学朋友都向我诉说他们的爱情结局,包括男的女的都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向我诉说?也许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吧!一个个结局我不想说,也许爱情最终结局是残酷的,要分不分的,这是罪痛苦的,但是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相互喜欢的话,我想结局是不会这样的,我坚信,也请你们相信我。网络歌曲唱的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感罢了,不能一味的以为爱情真的是这样的。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想肯定会有人为爱感慨的,在写的过程中,电脑里一直播放着蓝雨的那首《就算我瞎了眼》,而且还是单曲重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上一首好听的歌曲后会单曲重复),里面的歌词确实让我纳闷,是这样的:(就算我瞎了眼,看不见,生生的被你欺骗,这该死的诺言,到头来,却变成可笑的谎言。就算我瞎了眼,狠狠的把心撕裂,那所谓的永远,到最后,只画下短暂的句点)。我感慨,为什么他要写出这样的歌曲来,也许是写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爱情真的就是一场买卖吗?还是只是仅仅存在于《那一夜》之间吗?是不是靠金钱或者什么来衡量的?肯定的回答是不是的,而是靠两个人的真心,才能画上圆满的句点的。在这里,我也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们相爱到老,真心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