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 要: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提出了对农业生产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体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措施
The Effects on Water Bodies of Corp Production and 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XIA Yan(Huaiyi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uaiyin,jiangsu2233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 crop production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nceptions,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Keywords: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crop productionon;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引 言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农业生产长期持续和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并且,农药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所以,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就农业生产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产生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化肥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4年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化肥使用量为411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平均约为35% 左右,而且产品结构与施用比例也不尽合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氨元素流失进入河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河湖的富营养化。通过地表径流,从农田排放的氮、磷和通过农田渗漏进入地下水的氮已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1980年以前我国农田有机肥加化肥的总投入与总产出(农作物带走的养分)相比,氮、磷、钾均为负值。而1980年以后,由于氮磷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中氮磷积累急剧增加,农田土壤中的氮磷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河流,使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了工农业供水和人畜饮水质量,给人体健康和水产养殖带来威胁。1.2农药污染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积最广、毒性最高的一类有毒化学品。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农药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被水冲进水源里的农药降低或增加了水体的酸度,使得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或导致大批繁殖,造成了当地鱼类的食饵不足,或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含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渗入地表深处的农药污染了地下水,进而污染了井水、河水等饮用水源。1.3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畜禽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另外,饲喂饲料添加剂的鱼类粪便中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铜、钾、锌、硫等微量矿物质,使水的矿物质含量升高,水质发生改变,对人体和其他饮水动物造成一定的生理影响。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相关研究表明,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地面水的感观颜色已呈黄褐色,基本失去了人禽饮用功能。1.4农膜污染
到2005年,被农民欣慰地称为“白色革命”的农膜使用量已达153.9万吨,据农业部门调查,虽然近年来农膜的回收率有所提高,但也不足30%。数据表明,全国农膜平均残留量为2.52公斤/亩,最高达17.9公斤/亩。这些废弃农膜不易降解,大量农膜残留飘落于河道中,阻塞河道,导致河道发黑散发恶臭。2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控制在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及其相应可实现的生态环境效应目标,也即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而这些则是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从宏观上得于控制的关键。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控制中涉及流域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景观格局的维护均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就提供了控制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
要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要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确保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要实施排污申报、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鼓励采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
(3)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介绍有机农药的使用量,研究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新农药;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培植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经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减轻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缔造区域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
(4)加强农村环保宣教工作和环保管理能力建设。
要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组)和绿色学校,促使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创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要高度重视乡镇环保机构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5)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和利用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着力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工程,使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它是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和高效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设计建构的,具有使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既可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可增强土壤肥力。3 结论
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农村水环境问题则是与农村的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特别是在当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被忽视,我们要充分重视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水环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遏止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少鹏,汒胜君.农村水体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天工杂志,2006—07—19 [2]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3] 黄媛媛,祖洪孝,洪鲲.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及防治对策.污染防治技术,2001,4 [4] 刘星,赵洪光.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污染防治技术,2006,1:40
第二篇: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2
焊接是利用电能加热,促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而使之结合形成牢固的不可拆卸接头的工艺方法。它是一种在工厂极为常见的机械工艺方法。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种类多、危害大,能导致多种职业病的发生。本文根据焊接车间的具体情况,从焊接污染的形成、特点及危害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一、焊接车间污染因素 焊接车间的污染按不同的形成形式,可以分为化学有害污染和物理有害污染2大类。1.化学有害污染 化学有害污染是指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1)焊接烟尘 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不同成分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接材料,在焊接时将产生不同的焊接烟尘。常用结构钢焊条产生的烟尘的化学成分见表1。并且焊接烟尘粒子小,烟尘呈碎片状,烟尘的粘性大,烟尘的温度较高,发尘量较大。其中几种焊接(切割)方法施焊时(切割时)的发尘量和熔化每千克焊接材料的发尘量见表2。表1 常用结构钢焊条产生的烟尘的化学成分烟尘成分Fe2O3SiO3MnOTiO2CaOMgONa2OK2OCaF2KFNaF结42145.3121.126.975.180.310.255.817.01---结42248.1217.937.182.610.950.276.036.81---结50724.935.626.301.2210.34-6.39-18.927.9513.71 表2 几种焊接(切割)方法的发尘量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施焊时发尘量/(mg·min-1)焊接材料的发尘量/(g·kg-1)手工电弧焊低氢型焊条(结507,直径4mm)钛钙型焊条(结422,直径4mm)350~450200~28011~166~8自保护焊药芯焊丝(直径3.2mm)2000~350020~25二氧化碳焊实芯焊丝(直径1.6mm)药芯焊丝(直径1.6mm)450~650700~9005~87~10氩弧焊实芯焊丝(直径1.6mm)100~2002~5埋弧焊实芯焊丝(ø5)10~400.1~0.3氧-乙炔切割 40~80(2)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是焊接高温电弧下产生的,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及氯化物等。2.物理有害污染 物理有害污染包括:噪声、高频电磁辐射和光辐射。(1)焊接车间的噪声主要是等离子喷涂与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它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气体流量、气体性质、场地情况及焊接喷嘴的口径。这类噪声大多数都在100dB以上。(2)高频电磁辐射 高频电磁辐射是伴随着氩弧焊接和等离子焊接的扩大应用产生的。当氩弧焊接和等离子焊采用高频振荡器引弧时,振荡器要产生强烈的高频振荡,击穿钍钨极与喷嘴之间的空气隙,引燃等离子弧。另外,有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形成了高频电磁场,对局部环境造成污染。高频电磁辐射强度取决于高频设备的输出功率、高频设备的工作频率、高频振荡器的距离、设备以及传输线路有无屏蔽。(3)光辐射 在各种焊接工艺中,特别是各种明弧焊、保护不好的隐弧焊以及处于造渣阶段的电渣焊,都要产生外露电弧,形成光辐射。光辐射的强度取决于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方法,距施焊点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防护方法。
二、焊接车间污染对操作者的危害 焊接职业病的发生各种焊接污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焊工职业病包括焊工尘肺、锰中毒、氟中毒、金属烟热及电光性眼炎等。其中化学污染(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医学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以及有时咯血。物理污染的医学临床表现则多种多样。噪声可导致操作者烦躁、头痛;高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为神经衰弱综合症,例如头昏、乏力、心悸、消瘦、脱发等;焊接过程中光辐射会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发生,轻者眼部不适、有异物感、重者眼部有烧灼感和剧痛。焊工职业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焊接烟尘和气体的浓度与性质及其污染程度,焊工接触有害污染的机会和持续时间,焊工个体体质与个人防护状况,焊工所处生产环境的优劣以及各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有在焊工作业环境很差或缺乏劳动保护情况下长期作业,才有引发职业病的可能。
三、焊接车间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焊接车间污染的途径有污染源的控制、传播途径的治理、个人防护。1.污染源的控制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各污染种类和数量取决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操作者的技术能力。(1)选择成熟的工艺和设备 不同的焊接工艺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种类有很大的区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成熟的隐弧焊代替明弧焊,可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在生产工艺确定的前提下,应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应采用低尘低毒焊条,以降低烟尘浓度和毒性。在选购新设备时,应注重设备的环保性能,多选用配有净化部件的一体化设备。(2)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高水平的焊接工人在焊接过程中能够熟练、灵活地执行操作规章,如不断观察焊条烘干程度、倾斜角度、长短以及焊件所在位置情况,做出相应的技术调整。与非熟练工相比,发尘量减少20%以上,焊接速度快10%,且焊接质量好。2.传播途径治理(1)焊接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控制 焊接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治理在传播途径上的控制方式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排风。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是用清洁空气稀释空气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同时不断地将污染空气排至室外或收集净化。它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局部排风是对局部气流进行治理,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的污染,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2)噪声控制 焊接车间的噪声主要为反射声。因此,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车间内的墙壁上布置吸声材料。根据监测表明,在空间布置吸声材料可降低噪声30dB左右。(3)高频电磁辐射控制 施焊工作应当保证工件接地良好。同时加强通风降温,控制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4)光辐射的控制 焊工应设置防护屏,防护屏多为灰色或黑色;并应在车间墙体表面采用吸收材料装饰。这样可起到减少弧光的反射,保护操作者眼睛健康的作用。3.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指在焊接过程中为防止自身危险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目前,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种类多,如面罩、头盔、防护眼镜、安全帽、耳罩、口罩等。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如水下、高空中、罐中或船舱中进行焊接工作时,由于受到场所的限制,整体防护难以实现,这时,个人防护成为主要的防护措施。焊接车间的污染种类多,应从污染源、传播途径、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工矿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生产特点,实际情况等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焊接工人卫生安全。
第三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工作计划
万灵煤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矿井水是酸性废水,并且其总铁和总锰含量比较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进行中和+混凝沉淀+除铁锰等工序。
处理方案采用“调节池+初沉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除铁除锰双层过滤池+煤泥压滤”处理工艺,即矿井排水经过调节池(在本煤矿矿井水的pH变化时,调节池也可以作为临时的中和池使用)后进入初沉池以便除去部分SS,接着投入混凝剂再引入水力循环澄清池,经无阀滤池过滤,最后出水经除铁除锰过滤器处理(该除铁除锰装置对铁、锰的去除率为95%以上)。将排泥机排除的煤泥采用压滤机处理成煤泥饼,掺入末煤后出售,滤液返回调节池或排放。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井水的设计能力及处理效果:
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为25 m3/h(600 m3/d),因此本次评价建议矿井水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50 m3/d。
矿井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预测其污染物浓度为SS浓度为6.3 mg/L、总铁浓度为0.4 mg/L、总锰浓度为0.00025 mg/L、CODCr浓度为16.39 mg/L。矿井水和淋溶废水经过处理后,105.04 m3/d用于井下防尘和井上地面防尘,415.99m3/d排放到双山小河,处理后水质情况见过下表。
处理后水质情况表
污染物 SS 总铁 总锰 CODCr
浓度(mg/L)6.3 0.4 0.00025 16.39
产生量(t/a)23 1.75 0.0011 11.97
排放量(t/a)0.96 0.06 0.00003 2.49
二、矸石场与工业场地淋溶水的处理
临时矸石场和工业场地淋溶水与矿井水的水质相类似,主要污染物为SS,由于其矸石场与工业场地相接,具备引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条件,可将淋溶水采用水泵抽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但工业场地及周转矸石堆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在其周围修建截洪沟,在周转矸石堆场附近低洼处建设淋溶水沉淀池(事故池),工业场地及矸石场产生的淋溶水量不大,矿井水处理系统中设计处理能力中已考虑该部分废水的处理能力,对矿井水的处理不产生影响。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
矿井劳动定员225人,年生产天数为330天,由表6可知,项目生活用水量为71.56m3/d,年用水量为23614.8 m3,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84 m3/d,20077.20 m3/a。根据排水量建议其废水处理规模为74 m3/d。
废水中SS浓度为220 mg/L、CODCr浓度为250 mg/L、BOD5 浓度为140 mg/L、NH3-N浓度30 mg/L。
生活水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
序号 污染物 产生浓度
(mg/L,pH除外)产生量
(t/a)生活废水产生量(m3/a)pH 6~9 / 20077.20CODCr 250 5.0BOD5 140 2.8SS 220 4.42NH3-N 30 0.60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员工食堂、员工宿舍、职工澡堂等,污水中的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有机物。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一元化二级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工艺图如下:
污染物浓度为污染的浓度及产生量 见下表:
处理后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物量
序号 污染物 排放限值
(mg/L,pH除外)出水浓度
(mg/L,pH除外)污染物量
(t/a)出水量(t/a)pH 6~9 6~9 / 20077.20CODCr 100 ≤100 ≤2.0BOD5 20 ≤20 ≤0.40SS 70 ≤70 ≤1.41NH3-N 15 ≤15 ≤0.30
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0077.20 t/a,经过处理后,排入双山小河。废水中SS浓度≤70mg/L、CODCr浓度≤100mg/L、BOD5 浓度≤20 mg/L、NH3-N浓度≤15 mg/L,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达标排放。
四、废气及粉尘治理
(一)井下废气治理
在各采掘面产生的煤尘通过采取井下洒水措施后,再通过矿井压风和通风机向外抽排,其废气中的粉尘排放已降到1mg/m3以下,不会对风井及附近的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矿井通风是保证井安全生产作业的前提,业主必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有效改善井下生产作业环境,避免井下瓦斯和煤尘聚集,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二)井下防尘措施
通过各个作业点安装喷雾洒水设施,对煤层采取注水和增加水分的措施,采用湿式钻眼,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井下各尘源点粉尘的产生量和产生浓度,是作业点粉尘浓度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通过有效控制和合理调整井下各巷道、采掘面的风量风速,安装除尘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外排其他的粉尘浓度;对所有井下人员要配戴防尘帽、防尘口罩等,有效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工业场地防尘
可以通过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加强绿化、安装除尘器等方式对工业场地进行有效防尘。对于工业场地和连接道路采取硬化处理措施,及时修整破损路面,对运煤车进行覆盖等均可以有效的防尘,同时定期安排专人对运输道路和工业场地进行清扫,干燥时节对路面采取洒水
降尘,以减轻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道路沿途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对在工业场地产尘点附近作业的人员要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配戴防尘帽和防尘口罩,有效保护职工健康。
(四)锅炉烟尘防治
工业场地锅炉房选用DZL1—1.25—WⅡ型锅炉1台,耗煤量为0.16t/h。采暖期约85d,每天运行16 h,采暖期间耗煤量为436t。锅炉烟气处理采用内外喷淋式麻石水膜除尘器进行处理,水中添加石灰乳脱硫,除尘效率98%,脱硫率60%,按本煤矿煤产品的硫份为
1.2~2.5%、Ad为11.46%、热值为35.4MJ/kg,锅炉年耗煤量为907t。由于本煤矿硫份大于
1.5%,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不用本煤矿的原煤作为锅炉燃料,必须外购硫份小于等于1.5%,灰分小于11.46%的煤作为本矿锅炉的燃料。本项目锅炉用煤硫份按1.5%计算,灰分按11.46%计算。根据经验,燃烧1t煤产生12000Nm3烟气,锅炉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下列公式计算:(1)烟尘排放量
Gsd=1000×B×A×dfh×(1-η)/(1-Cfh)(式1)Gsd——烟尘排放量,kg;
B——耗煤量,T;
A——煤中灰分,%,本次预测取大值12.81%;
dfh——灰分中烟尘,%;本矿井为手抛炉,其值为25%;
η——除尘系统除尘效率,%;采用水膜除尘器,其值约为90%;
Cfh——烟尘中可燃物,%。一般炉型为45%。
(2)SO2排放量
GSO2=1600×B×S ×(1-η)(式2)
GSO2——SO2排放量,kg;
B ——耗煤量,T;
η——脱硫效率,采用湿法脱硫,按75%计;
S ——燃煤全硫分含量,%,本次预测取最大值1.49%。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可得,项目年排烟尘0.96 t,年排SO2排放量为8.72 t。通常燃烧1吨煤产生12000 m3烟气,则烟尘的排放浓度为88 mg/m3(标准值为200 mg/m3),SO2排放浓度为801 mg/m3(标准值为900 mg/m3),锅炉所排烟气通过30m的烟囱达标排放。
五、噪声防治措施
煤炭开采的主要设备大多布置于井口或井下,其噪声设备主要有煤电钻、凿石钻、探水钻、局部风机、抽水泵等。这类噪声具有阵发性、瞬时性等特点,对该类设备噪声的治理主要从选择低噪声设备、局部的降声消声等措施进行控制,通常由于其大多布置于井下,所以其对地面声环境影响很小。
井下爆破时产生的较高强度、瞬时性噪声和振动主要对井下产生影响,主要通过加强管理,减少用药量等方面进行控制。
地面噪声设备主要有矿井引风机、压风机等。该类设备的噪声产生强度一般在85~100 dB
(A)之间,除矿井引风机和压风机外,其它设备作业时间较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矿井引风机、压风机连续噪声设备的治理,拟采取修建专用机房、安装吸声材料和在风机出口设备消声器的方法进行隔声降噪。
煤炭运输车辆的噪声级通常在70~90 dB(A)之间,噪声声强在车辆起步时较高,正常行驶时噪声较小,通常通过禁鸣限速控制运输噪声。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工业场地上主要噪声源均可控制在75 dB(A)以下。再经过距离衰减后,预计噪声至厂界处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的2类标准。
六、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建设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原煤开采中产生的煤矸石、锅炉煤渣、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矿井工人的生活垃圾等。
由于本矿达产后岩巷工作量较少,预计矸石比例为年产量的10%,即矸石量为0.90万t/a。前期煤矸石主要用于工业场地及道路平整,后期拟综合利用,用作制砖。为防止矸石堆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矸石堆放设有排水沟和防洪挡墙,将矸石淋溶水一同排入矿井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矿井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泥,其主要成份为煤泥,年产生量约为15 t,经定期收集和晒干后与煤粉混合后用作煤粉出售,既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避免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
锅炉燃煤会产生一定量的煤渣,产生量约为76.57 t/a,煤渣可与煤矸石一起用于制砖。项目共有矿井工人225人,其中225人均在厂区内住宿,在厂区内住宿的工人按每人每天产生1 kg固体废物计,则年产生固体废物74.25t固体废物,矿井工人的生活垃圾由专人定期运至地方环保部门指定处理场所消纳处理。
各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理方式见下表。
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序号 污染物名称 年产生量 年处理量 年排放量处理方式煤矸石 9000 t/a 9000 t/a 0 前期用于平整工业场地,后期用于制砖,协议见附件 2 污水处理厂
煤泥 22.04 t/a 22.04 t/a 0 与煤粉混合后外售锅炉煤渣 76.57 t/a 76.57 t/a 0 用于制砖生活垃圾 74.25 t/a 0 74.25 t/a 由专人定期清运合计 9172.86 t/a 9098.61t/a 74.25 t/a nbsp;
七、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地表沉陷防治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井下煤层开采造成地表沉陷,井田内受采动影响的主要有工业场地、矿区公路、村寨民房、土地、植被等。必须采取地表沉陷防治、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等综合措施,加强施工及运营管理,尽量控制减少资源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行“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采取保护、恢复、建设等措施,做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整合建设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根据矿山开采及已引起的生态破坏现状,结合当地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协助当地政府搞好区生态环境建设作,提高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措施,生态管理纳入项目环境管理机构,落实生态管理人员职能。
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施工时严格划定施工区域,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减小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加强对施工期各类污染物管理,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工程绿化应根据矿区总平面布置确定,采用多种绿化措施,做到净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种选择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的原则。
地表沉陷防治措施
为确保井田范围内工业场地内建筑物、村寨房屋、公路的安全,必须按相关规定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井田边界、采区边界保护煤柱宽度20m。
本矿对已产生的地裂缝及塌陷坑进行填平、夯实、并应长期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对地裂缝和塌陷坑进行处理。
在进行井田浅部开采时,应高度重视已废弃的小煤窑的积水,除在设计中留设必要的保安煤柱外,还应按规程规定采用探水钻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探放水。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必须提高重视采区上方地表建筑物和矿区公路的安全监察监管工作,若出现开列、地面塌陷等影响时,首先要撤出居住人员,同时对受损建筑物、公路进行修复和补偿,不能修复的必须采取搬迁或改道措施,以防止对村民和公路的运输安全构成危协。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根本措施,是本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实行有效修复的一项重要手段。
工程已编有《水土保持方案》,业主在整期和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要求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总量和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生态恢复措施资金筹措
工程建成后,业主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矿山开采和建设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按期缴纳和提取矿山生态建设和恢复费用,并严格按照 《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缴存和运作,矿井服务期满后的治理费用从矿井产量下降期的利润中预先留出,地表塌陷治理费在常年支出费用中列支。
二O一一年三月
第四篇: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一)妥善处理泥砂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二)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三)使用密封式的圈筒管道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处废弃物,严禁由高处向下抛撒。
(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扬尘。
(五)施工现场(工作场所)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应做妥善处理,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做土方回填。
(六)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生产)机械,应当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扰民和职业危害。
(七)运输散体、流体建筑材料或清运垃圾等,载体要严密,装运要适量,运输中不得撒漏飞扬,污染市容。建筑垃圾要清运到当地规定的地点卸放。
2.7、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单位,事先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8、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9、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10、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城市建筑施工项目,项目部必须在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噪声排放申请。
2.1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区域内,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早6:00)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工作的,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提前五日向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夜间施工许可事宜,批准后,夜间作业还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2.1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一)合理摆放施工机械,把噪声降低到最低点。
(二)严格按规定时间施工,即早6:00至晚22:00。
(三)夜间施工必须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公告周围居民。
(四)施工现场不得产生与施工无关的噪声。
(五)在居民区施工,起床时不得吹哨、敲钟及大声喧哗。
(六)施工现场不得焚烧任何废弃物。
(七)饮水锅炉及炉灶必须符合消烟降尘规定。
(八)夜间照明设备要避免照射居民住房。
3、附则
3.1、本制度如与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不符的,以国家地方的规定为准。
3.2、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环保部。
3.3、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相关措施
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相关措施
摘要: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天气现象,其对农业中的各项生产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设施农业的生产活动影响更大。如何针对性的提出预防以及减少减弱雾对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就显得极为有必要。本文以多年以来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记录以及工作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作为依据,对雾在农业活动中导致不利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供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雾;农业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4
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元素,是指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数量巨大的比较微小的水滴以及冰晶的可以看得见的集合体。里面包括有辐射雾、烟雾、冰雾、平流雾、蒸发雾、海雾、锋面雾以及火雾等。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水平能见度未达到1000m的被称为雾,而水平能见度不低于0.05km但也不高于0.5km的则称为浓雾,另外,水平能见度在0.05km以下的即是强浓雾。绝大多数地区的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地面辐射降温,从而令近地面层的空气达到过饱和的状态,进而形成“辐射雾”。在晚间或者是清晨,近地面区域的水汽十分充足,若这时候天空中没有云层遮挡,地面的热量就会快速的向外进行辐射,使得近地面层中空气的温度极速降低。若空气里的水汽十分充沛,便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至过饱和状态进而凝结形成雾。此外,雾具有吸附性,雾的小颗粒在空气中运动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空气没存在的一些污染物,而且会使污染物不?嗄?聚,导致雾中携带了较多的有害成分。
1雾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日照是生命的能源,农作物的生长就是不断地吸收、转化以及贮藏光能的过程。在接受光照的时候作物就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条件。如果日照不足,作物可能会出现叶子发黄,衰弱,落花落果等现象。
当大雾遮挡了太阳光的时候,作物储存碳水化合物的量会变少,进而导致作物花期延迟,发育不良。多雾的气象条件下,光照的时间缩短,强度减弱,空气中的湿度提升,气温也会下降,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极为不利。尤其是在花期,雾会降低作物的结实率。若雾是因空气进行水平方向的流动而导致的,则多会夹杂着杂质以及病菌进行流动,此时的空气湿度大,使得作物的组织较软弱,抗病力减弱,病菌更容易感染作物,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继而影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
2雾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2.1温室接受的光照减少
大雾天气光照时间和强度都减少,温室里的温度降低,严重影响到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制造的营养也不充足,作物根系生长变慢,呼吸能力也变弱,使得作物整体的发育减缓。
2.2温室里湿度大
大雾使温室内部和外界的湿度处于饱和的状态,湿度增大对蒸腾作用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导致作物根系吸水功能极弱,严重减弱了作物的发育能力。
2.3易发温室病害
大雾导致作物蒸腾作用下降,根部吸水变少,通过水分的运输携带到叶片的氮、钙等元素得不到充足的补给,使得植株因缺乏养料而出现病变。此外,整个环境中的湿度都增加,为多数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细菌剧增,更易导致病害。
3减轻雾对设施农业影响的对策
3.1提升温室的温度
通过延长供暖的时间,提升对光照的有效利用率,利用保温效果好的覆盖物对温室进行覆盖或者是增加覆盖的层数等多种方式提升温室内的温度。
3.2改善日照的条件
即使是大雾的天气状况下,也存在一些散射光能够被作物利用,故而在温度许可的条件下,要尽量多的适时的让作物采光,如有必要可以进行人工补光,以增加光照的水平,促使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3.3使用药物进行病害的防治
如若作物已经出现病害必须要马上用药,多选用粉质药物进行喷施,同时辅助喷洒叶面肥,保证农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充分的补充,避免根系出现吸收障碍,预防作物因肥料摄入不足而引发的各种病症。
4减弱大雾对大田作物影响的建议
4.1适时的对作物的根部土壤进行疏松或者培土
以此增加根系土壤的透气性,对作物的根系形成保护,以及提升土壤的温度。在大雾过后也能够提升根部的活动能力,使农作物对由大雾导致的降温的抵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抵抗病害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4.2适时的施肥
借此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料来缓解有大雾所导致的作物营养物质的缺失。补给充足的能量,保证天气转好后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
4.3使用物理方法来减少温度的降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在较脆弱的田块盖上适量的稻草或者是其他覆盖物,起到提升地温和保护作物的作用。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进行烟熏或者是提升覆盖物的厚度。
4.4剪切掉作物植株上枯死的枝条以及变黄的茎或者叶
以防止植物组织发生霉变而引起病虫害。
4.5适时的喷施农药
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增加作物的抗病力。
5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物在增多,出现气象异常的状况的概率也在增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大雾对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解决的建议很有必要。随着我国气象业务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对灾害天气的预测能力更强也更精准,而减弱雾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