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岩溶处理措施
南昆铁路路基岩溶病害分析 岩溶塌陷的整治
南昆线岩溶塌陷的整治在铺轨前进行了部分工作,主要是零星地段的物探工作及已发现岩溶塌陷的压浆处理,但潜伏岩溶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线路的运营,这些岩溶问题将会暴露出来。潜伏岩溶问题是由岩溶塌陷的特征所决定的。从发生时间而言,岩溶塌陷具有突发性,这给预测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而较为有效的整治措施是先通过物探等手段对调查中岩溶发育地段进行勘察,预先对线路下的溶洞进行处理,防止地表水在岩溶地段集中渗透。
具体方法是:对经过岩溶发育区的线路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通过物探与钻探等手段查清潜伏溶洞的位置及形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注浆、填堵[2]等处理方案,堵塞迳流通道(溶洞、溶隙)、加固土体(覆盖土、洞穴充填物)。
当进行压浆处理时,注浆时要选择合适的注浆压力(一般为0.3~0.5MPa,最大不超过1.5MPa)和注浆顺序;对较大的半充填溶洞、吸浆量大的溶洞,在注浆前或注浆过程中,应用砂或碎石、角砾充填,然后进行注浆。
考虑地下水位有一定变幅,整治深度自路基面始深入岩溶底板下1m以内,且对溶蚀破碎带和溶洞不超过15m。
此外,岩溶塌陷集中发生在降雨丰富的6月至8月份,且多发生在雨后2~3d,因此在雨季还应加强巡道工作。
第二篇: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一、岩溶塌陷简介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二、岩溶塌陷的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其处理措施有:(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
(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硬壳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达10—20m。(七)地表水的疏、排、围、改治理:在土洞、塌陷地基的治理阶段,对地表水的治理不能忽视或放松,应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八)平衡地下水、气压力法:随着水位的升降,岩溶空腔中的水气压力产生变化,常在岩溶水库库区出现气爆或冲爆塌陷,使库水大量漏失甚至失效。因此,在查明地下岩溶通道的情况下,设置各种岩溶管道通气的装置,平衡其水、气压力,以消除其作用。
第三篇: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最终版)
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
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包括:应急调查、工程勘察、分析评价、应急监测、应急防控。
1、应急调查
包括资料调用、地面调查。首先根据灾害发生点,在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数据库或GIS信息系统中查找灾害发生点的土层厚度、性质、结构,下伏基岩的岩性、控制性钻孔资料,已有灾害点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动态。其次开展现场地面调查,调查要点是: ①调查、核实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对管道的影响程度,查明灾害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及成因和诱发因素。
②组织灾情监测,实时掌握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③随时根据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并上报。
2、工程勘察
包括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工程钻探主要适用于较大级以上的岩溶塌陷灾害,特别是50米范围内无钻探资料的灾害点,应查明土层厚度、结构、性质,下伏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的埋深等。
工程物探,主要方法是地质雷达,首先采用100M天线进行浅部4米以内的隐伏土洞扫描,保证附近的地面安全,其次根据场地的情况,条件较好时可采用20M~100M天线扫描深部的土洞及岩溶溶洞、裂隙等。
3、分析评价
地质分析:根据基础地质资料、监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确定影响范围、发展趋势。专家分析:包括地质、管道设计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会商或远程会商,是应急处置决策的主要技术依据。
4、应急监测
简易监测:塌陷坑的扩展,沉降宽度的变化,可用埋桩法或埋钉法。专业监测:地下水动态、降雨量、地表变形等。
5、应急防控
应急防护:及时回填塌陷坑或停止诱发的人类、工程活动。应急治理:采用跨,灌浆等处理措施。
第四篇:沪昆湖南段岩溶处理工作总结
沪昆湖南段岩溶处理工作总结
一、桥梁专业
1、桩基补勘
对于施工图中暂未勘察地质情况的桥墩,设计院需要在施工单位征地拆迁完成、具备钻探作业条件后安排专业地质钻探队伍进行补勘,根据地质补勘情况设计桩基图纸。
在补勘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全力做好配合工作,多跟钻探队伍(尤其是作业工人)沟通交流,一定要探明桥墩范围岩溶发育情况,包括溶洞数量、溶腔高度、溶洞分布位置等,这些数据都跟岩溶处理工程量密不可分。
2、地质核查
在桩基钻(挖)孔过程中,每个墩第一根桩基成桩后需要报设计单位地质专业现场配合施工人员进行地质核查,并签认“地质核查记录表”等相关资料。桩基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下述情况:
(1)图纸中没有溶洞,钻(挖)孔过程发现溶洞;(2)图纸上只有一个溶洞,钻(挖)孔过程发现多个(串珠状)溶洞;
(3)图纸上有溶洞,但钻(挖)孔过程发现溶腔高度比设计大。
及时上报监理、设计单位相关人员现场确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签认“地质核查记录表”(表格中务必说明实际岩溶发育情况),这些资料完善签字后交项目部专人收集管理,将作为岩溶工程量计算签认的支撑资料。
3、专项方案审查
根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办法》规定,在岩溶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逐桥、逐墩编写岩溶桩基处理专项方案(一般有钢护筒跟进、注浆、回填片石、粘土及回填素混凝土等措施),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对照施工图进行会审,并形成“桥梁工程岩溶桩基处理专项方案审查会议纪要”。
4、专家会议
对于岩溶强烈发育的桩基,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漏浆甚至塌孔等突发情况,既定的“岩溶桩基处理专项方案”不能满足现场应急处理需要,立即上报建设指挥部或沪昆公司组织专家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专家会议纪要及处理方案将对岩溶处理数量签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资料收集整理
根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办法》规定,在岩溶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编写“钻孔记录表”、“钻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地质核查记录表”、“工程施工日志”、“ 桥基础岩溶处理工程数量日报表”、“ 桥 墩基础岩溶处理工程数量日报表”、“ 桥 墩基础岩溶处理工程数量汇总表”等相关资料,收集施工影像资料及岩溶处理材料进场单据、发票等原始票据,并及时报现场监理签字确认。
6、岩溶处理工程量会签
岩溶桩基施工完成后,以单位工程(或墩)为单位填写“桥梁岩溶处理数量会签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签字盖章后报建设指挥部,建设指挥部组织监理、设计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整理上
报的岩溶处理资料进行会签,最终签认“ 桥基础岩溶处理工程数量会签表”。
7、验工计价
四方会签完成后,沪昆公司委托第三方审计单位对所有岩溶处理资料进行审查,根据最终审定工程量计算本期岩溶处理工程费用,最后以书面“审价报告”形式报送沪昆公司计财部,计财部根据“审价报告”进行计价。
二、隧道专业
1、超前地质预报
按照沪昆公司要求,隧道开挖前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如果超前地质预报或开挖揭示出溶腔后,及时上报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四方会议根据研究超前地质预报确定岩溶处理施工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施工单位按照会议纪要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报监理、建设指挥部审批后组织施工。对于复杂岩溶段落要报沪昆公司组织研究处理方案。由此可见,超前地质预报对于岩溶处理工程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2、岩溶探查
根据沪昆公司隧道岩溶处理管理办法要求,对于可溶岩隧道,施工单位要在仰拱、二衬施工前对隧底及周边进行岩溶探查(一般探查方式为钻孔取芯),设计单位根据探查结果提出处理措施并报建设指挥部召开四方会议,形成四方会议纪要,施工单位按照会议纪要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报监理、建设指挥部审批后组织施工。地质探查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监理见证,探查结果直接影响着岩溶处理工程量。
3、地质核对
对于施工图中明确的注浆段落,开挖过程需要报设计单位进行地质核对,若现场揭示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按原设计处理方案施工,如果现场揭示地质情况与原设计差别较大时,应及时调整设计处理方案。
4、工艺试验
每座隧道注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水泥浆配合比等参数,工艺性试验过程需要监理、设计单位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工艺试验总结。
5、效果检测
每段岩溶处理或注浆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岩溶处理或注浆效果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报监理见证,出具检测报告。
6、资料收集整理
根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隧道岩溶处理管理办法》规定,在岩溶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编写“帷幕(周边)注浆钻孔检查表”、“ 帷幕(周边)注浆钻孔检查汇总表”、“帷幕(周边)注浆数量检查表”、“ 帷幕(周边)注浆数量检查汇总表”等13项原始资料,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地质探查资料、地质核查记录表、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注浆效果检测报告、工程施工日志等辅助资料,收集施工影像资料及岩溶处理材料进场单据、发票等原始票据,并及时报现场监理签字确认。
7、岩溶处理工程量会签
每段岩溶处理或注浆施工完成后,收集整理资料并填写“隧道岩溶处理及注浆数量会签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签字盖章后报建设指挥部,建设指挥部组织监理、设计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整理上报的岩溶处理资料进行会签,最终签认“隧道工程岩溶处理及注浆数量汇总表”。
8、验工计价
四方会签完成后,沪昆公司委托第三方审计单位对所有岩溶处理资料进行审查,根据最终审定工程量计算本期岩溶处理工程费用,最后以书面“审价报告”形式报送沪昆公司计财部,计财部根据“审价报告”进行计价。
三、路基专业
1、先导孔探查
路堤填筑前或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钻探先导孔。对于岩溶弱发育地段,先导孔钻探终孔条件是土石界面以下5m,若发现溶洞,则应钻至溶洞底以下5m;对于岩溶中等发育地段,先导孔钻探终孔条件是土石界面以下10m,若发现溶洞,则应钻至溶洞底以下5m和土石界面以下10m两者较大值;对于岩溶强烈发育地段,先导孔钻探终孔条件是土石界面以下15m,若发现溶洞,则应钻至溶洞底以下5m和土石界面以下15m两者较大值;沪昆公司目前先导孔钻探单价为360元/米,如果能在上述终孔原则之内加大钻孔深度(比如降低土石分界标高、降低溶洞位置),将会对岩溶注浆验工计价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钻探采集的岩芯按每米一段摆放整齐并留取岩芯照片,逐孔绘制地质柱状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根据先导孔探
查情况编制地质勘查报告,计算遇溶率、线溶率,最后随钻孔取芯记录表、岩芯照片装订成册,即先导孔勘察报告。遇溶率为发现溶洞的孔数占该段路基先导孔总孔数的比例,线溶率为溶腔高度除以土石界面以下钻孔长度的平均值,遇溶率、线溶率是设计单位岩溶注浆估算量的主要依据。
2、设计岩溶路基工点估算量
施工单位以工点为单位上报先导孔勘察报告(监理单位签字、盖章)以后,及时确定该段路基岩溶注浆方案及注浆估算量,以工作联系单形式提交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审核后转发施工单位。现场注浆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选择代表性工点首段参与,根据注浆情况对估算量进行验证。现场施工过程中,当工点岩溶注浆量达到80%并预计注浆量会突破估算数量时,及时书面报告(现场监理确认)建设指挥部,建设指挥部组织四方分析原因,确定下一步措施。
3、工艺试验
路基岩溶注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水泥浆配合比等参数,工艺性试验过程需要监理、设计单位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工艺试验总结。
4、效果检测
每段路基岩溶注浆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岩溶注浆效果按验标频率要求进行物探、注水、钻孔取芯检测,检测过程报监理见证,出具检测报告。
5、资料收集整理
根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路基岩溶处理管理办法》规定,在岩溶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编写“钻孔取芯记录表”、“ 路基岩溶注浆记录表”、“工点岩溶注浆数量日报表”、“ 工点岩溶注浆数量汇总表”、“检验批”等1原始资料,先导孔勘察报告、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注浆效果检测报告、工程施工日志等辅助资料,收集施工影像资料及岩溶处理材料进场单据、发票等原始票据,并及时报现场监理签字确认。
6、岩溶处理工程量会签
每段岩溶处理或注浆施工完成后,收集整理资料并填写“路基岩溶注浆数量会签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签字盖章后报建设指挥部,建设指挥部组织监理、设计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整理上报的岩溶处理资料进行会签,最终签认“路基岩溶注浆数量汇总表”。
7、验工计价
四方会签完成后,沪昆公司委托第三方审计单位对所有岩溶处理资料进行审查,根据最终审定工程量计算本期岩溶处理工程费用,最后以书面“审价报告”形式报送沪昆公司计财部,计财部根据“审价报告”进行计价。
四、物资、财务配合工作
沪昆公司各专业岩溶处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岩溶处理所用的材料必须单独管理及使用,不得与其他施工项目混用,混用票据所对应的工程量一律不予确认。这就需要物资、财务部门对岩溶处理工程单独建立台账,材料进场单据、发票、财务资金流向
必须单独归档,而且必须与岩溶处理四方会签时上报工程量一致,以备后期专项审计。
附件:
1、《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办法》
2、《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隧道岩溶处理管理办法》
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路基岩溶处理管理办法》
第五篇:H12-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溶洞处理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溶洞处理
作者:黄学超 陶磊
单位:中国十九冶渝湘高速公路
H1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摘要:本文着重叙述了在岩溶地区桥梁挖孔桩桩基成孔施工中遇到溶洞时造成施工困难的实例分析以及所采取的沉钢护筒护壁跟进钻孔成孔施工方法。
关键词:岩溶地区 桥梁桩基 溶洞处理
一、工程概况
渝湘高速公路H12标位于武陵山区,共有大中桥5座,其中包括一处互通式立交。桥梁桩基桩30%处于岩溶发育区,地质结构复杂,表现在溶洞、裂隙比较普遍,岩面倾斜较大,根据地质资料揭示,溶洞内充填粘土,含碎石、砂且漏水,洞体高度一般在1m 以上,大者达5m ,溶洞分布深度、高度无规律,其中玉屏互通立交A匝道桥5#-7#桩基位于溶溪河岸,岩溶尤其发育。
二、施工方案的选定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结合附近路基挖方爆破段的地质结构(泥石填充胶结性较好),对于一般的小溶洞,且溶洞内无或者有很少渗水的桩基溶洞,采用同桩基砼标号相同的混凝土进行填充后方进行人工挖孔施工。对于溶洞较大,且洞内不断涌出水和沙的溶洞,决定采用冲击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方法,并使用沉钢护筒护壁跟进钻孔,将钢护筒下沉2~3m 护壁,保持水头回填粘土、片石(掺入水泥、锯末)等孔壁自稳能力,保证河床稳定,杜绝孔口坍塌,防止灌注砼的大量流失,成孔把握性大,作业面广。但其中玉屏互通立交A匝道桥5#-7#桩基用冲击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后出现塌孔现象,原因为溶洞过大,且溶洞与溶溪河相通,钻孔施工时填的黄土均流向河中,造成泥浆比重下降,导致塌孔。对于A匝道桥5#-7#桩基出现的现象,决定采用沉钢护筒护壁跟进钻孔,钢护筒跟进深度与桩基深度相同,以保证钻孔施工过程中填入黄土不流失及泥浆比重的稳定性。
三、钻孔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 1、裂隙漏浆
裂隙漏浆产生后,难以形成设计桩位的圆孔,表现为扩径或塌孔,严重时将钻机倾倒。(1)原因分析
一般的钻孔桩施工也会出现塌孔等问题。但在岩溶地段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为岩层表面的溶沟、槽与溶洞相互串通,又与地下水形成 暗流,通过透水性强的砂砾层、卵石层与地下水相连接,钻孔中泥浆比重较大,孔内水压与暗流水压造成漏浆,当钻头击穿无填充物或少量填充物溶洞顶板时,孔壁失去孔内压力,孔内水头急剧下降,外部地下水渗透水压过高而产生动压力,引起孔壁坍塌。塌孔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当护筒下沉与岩面连接不密时,坍塌多发生在护筒底:当钻机击穿溶洞顶板时,仅三四分钟孔内水头下降3~5m深,造成孔四周钢管、方木等落入孔中,护筒也下沉;有时两桩基之间突然下陷深约3m ,直径5m 左右的大坑;有时桩基在施工中,短短2 分钟,孔内漏浆量达16m3 ,补水一下难以完成,造成钻机倾覆。(2)预防及处理措施 A、要求司钻人员对照地质钻探资料检查孔内水头高度,泥浆稠度和孔外水位变化,及时取碴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与普通的钻孔桩所用的泥浆相比,岩溶地段处所需的泥浆质量和比重要加强,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比重: 1.2 ~ 1.4;粘度≮20s;胶体率≮95 %;PH 值> 6.5。优质的泥浆取决于优质的粘土,当缺少优质粘土时,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水泥、锯末,以提高泥浆的胶体率,悬浮能力。黄土水泥按1∶0.3配比,锯末按10 %掺入。
B、进行抛填,将片石、粘土及水泥作为混合物,视漏浆程度反复抛填,冲击一次应1~3m ,到不漏、稳定为止。当漏浆太快散填难以达到目的时,应采用集中抛填将粘土,水泥成袋回填,片石集中填入,要求短时、集中。具体地讲,有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在溶洞洞体小,充填物多为不稳定土层时,应回填片石以低冲程反复冲砸,使孔底出现一个平台,再转入正常冲击,通过溶洞进入充填地段时,采用泥浆护壁,使用优质泥浆保持洞内水头高度,适时向孔内投入泥块和袋装粘土及少量片石,采用低冲程将填充物挤入洞内及裂隙以加固孔壁防止漏浆或塌孔。②对于洞体较大,填充物为流塑状态时,采用孔口下3~4m 的钢护筒,四周加固,以稳定孔口(对于土质较差的孔口,在护筒下部浇筑35cm厚的砼),孔内选用优质胶土造浆,保持孔内水位高度,在快到溶洞地时,投入片石、泥块、粘土,钻机低冲程冲击,同时观测孔内泥浆的沉降,孔旁备料待填,必要时加入水泥(散或成袋)以加快固结填充,防止漏浆塌孔,有的桩孔需反复数次,才能控制住。
2、偏孔(1)原因分析 因溶沟、溶槽岩面倾斜,顶板厚度不均,加上有孤石等偏孔易出现,纠偏是该种地段最频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过程。
(2)预防及处理措施钻孔时每进1~2m 便自检一次,如发现偏 孔提出钻头,抛入片石1~2m 厚以低冲程冲击,一般便可纠正。如反复抛填仍难以纠偏时,需清孔后用C25 级水下砼(掺早强剂)灌注1~1.5m ,待强度达到70 %时再继续钻孔。
3、卡钻、掉钻(1)原因分析
一方面由于岩面倾斜,溶沟、溶槽挤钻,而钻头转向装置不灵活产生梅花孔而卡钻。另一方面因地质构造复杂,判断失误也易造成卡钻。在 处理卡钻时,钢丝绳断或钻头挤死无法打捞而形成掉钻。(2)预防及处理措施
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具、钢丝及钻头直径磨损程度。在钻头上焊上角钢穿钢丝绳、引套等处理卡钻效果较好。一旦发生卡钻、掉钻, 可以利用钢丝绳或引套将钻头轻轻提出。若无法提出钻头,可视具体情况处理。如有一桩基,只差20cm 便可成孔时,钻头掉入溶槽中,据地质勘探,下部已达到完整岩层,所以采用回填1m厚片石大冲击,并测其沉降量,直到达完整岩层且无沉降为止。
4、断桩(1)原因分析
A、在岩溶地段由于溶洞相互连通,灌注时难以测出混凝土数量,使水下砼流失无法估量,如有一桩基,设计灌注为20.52m3 ,实际灌注为 60.23m3 此时容易造成断桩。B、灌注时的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石子的 级配不合理造成离析、板结将导管阻塞而出现断桩。C、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往往由于机具、材料
准备不完善从而造成断桩。如砼拌和机输送设备出现故障而无备用。又如导管接头密封不禁等原因。D、拆卸导管不及时埋管较深。(2)预防及处理措施
A、每次施工前,必须备用一台搅拌机及发电机,并检测导管的密封性,备足砂石料及水泥。
B、分工明确,记录及时,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性。
C、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若上升缓慢必是流失,要保证埋管深度,减少对下部混凝土的扰动。D、混凝土要有合理的级配。
四、结束语
在溶岩地段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有应用面较广,材料就地取材,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通过这次实践, 初步掌握了一些钻孔桩溶洞处理施工方法,希望能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