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点符号讲义
九年级语文复习
标点
章素坚
复习内容: 标点符号
复习目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重点:顿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的正确使用。
一、顿号
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
1、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如“七八岁”。
2、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作谓语或补语时,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4、并列词语后面有语气词时用逗号。
5、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二、冒号
1、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2、“某某说”分三种情况。在前用冒号,在中间用逗号,在后面用句号。
注意看清前后要是同一个人说的话。
3、提示下文。
4、总结上文。
5、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6、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就是”“即”同时使用。“对不起,里面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歉意地说。老板娘面带歉意地说:“对不起,里面已经坐满了。” “对不起。”老板娘面带歉意地说,“里面已经坐满了。” “你刚才到哪里去了?”妈妈着急地问我。“我去打篮球的。”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问号
1、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尾用问号。
2、主谓倒装句,中间用逗号,句尾用问号。
3、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用句号。
4、连续问句,都用问号。
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 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若瑟夫问。
四、感叹号
1、主谓倒装,中间用逗号,句尾用感叹号。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可用感叹号。你放着罢,大嫂!
五、引号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引号前用冒号,句末标点放在引号里面。
2、引文不完整,或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前面不用冒号,引用句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六、括号
1、句内括号,紧跟解释词,结尾标点放在括号后面。
2、句外括号,括号放在解释句的句号后面,括号后面不用标点。《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镜片(如玻璃、水晶),根据镜面中央和边缘的厚薄不同,一般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七、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与“等”“之类”“云云”“等等”连用。
2、省略号一般不和逗号,句号连用,但是问号和感叹号除外。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八、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文件名、戏曲名、歌曲、电影剧作、绘画作品等。
2、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4、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5、产品名、证件名、展览名、表格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这个星期,大家以“且听风吟”为题写一篇文章。
“焦点访谈”
“幸运52”
“新闻联播”
《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破折号
1、破折号不和“即”“就是”连用。
2、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破折号表示注释,中间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然完整;冒号表示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杂技、小品和相声。
十、分号
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二篇:标点符号讲义1
标点符号口诀学习法
句子内,词语间,若并列,请顿号;
复句内,并列句,分号来,理关系;有疑问,要反问,有问号,表语气;书名号,不惟书,符号内,作品名;一句话,未说尽,用逗号,表停顿;意完整,话已尽,有句号,表结束;感叹后,祈使末,有叹号,达情意;语未完,声未尽,省略号,意无穷;是冒号,说话前,提下文,列举后,来总结;有引号,引文章,出言语,可强调,可反语;破折号,解释清,说明准,声延长,话题换—— 常见错误,要记口诀
1、问号 ——选择倒装问,末尾才用问。无疑陈述句,千万你别问。你是临场紧张呢,还是身体不舒服?怎么了,你?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多享受呀,我们的课堂!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其他标点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其他标点引号里。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8、书名号——创作作品用书名,标题不用叙述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文题目:《城南旧事》读后感倾听花开的声音
巩固练习,使用口诀
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1小时”接力活动意义在哪里呢!在于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B.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表明,世界需要中美双方建立更好,更稳定的关系。
C.“五四”前夕,温家宝寄语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继承发扬‘五四’精神。”
D.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显著特征是绿色、环保、低碳、时尚等„„
2.在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不认识了吗①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②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她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吧③便向着我说④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A. ①,②,③ ”,④,“B. ① ?②,③,”④ :“
C. ①,②,③ ”,④,“D. ① ?②。③,”④,“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①《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②《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③《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④这部记载着周朝到春秋五百年岁月的诗歌总集,带我们穿越三千年漫长时光,感受先秦诸民的日常生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③,④ ——
4.下列句子方框处应填的标点及对其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天八点半去单位上班,晚上在夜大“充电”,还要写文章,弹琴□女儿的生活真是平淡又忙碌。
理解:方框处应填“,”,表示句子内部分句间的停顿。
B.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理解:方框处应填“!”,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C.“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理解:方框处应填“——”,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
D.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理解:方框处应填“。”,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B.旁边的人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
C.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D.学校开展“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
6.下列标点符号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情藏族的赛马会傣族的泼水节;塞北的腰鼓,江南的社戏轻柔婉转的越剧,高亢嘹亮的秦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A.,:,; ——B.、,;,——C.、:,; „„D.,,; „„
7.下面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京剧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表演上各具特色。
B.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天文社呢?
C.“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画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画知了,翅膀像薄纱一样„„
B.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C.戏曲要走向未来,剧本创作是基础。“繁荣的关键是创作,”曹禺早就说过:“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
D.为促进少年儿童发展,国家图书馆将举办《我的图书我做主——2011年图书风云榜》图书推荐评选活动。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孩子喊道。“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D.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
10.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是白岩松主持《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第九个年头。
B.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剪出了菠萝,蝴蝶,燕鱼等图案。
C.“没问题,”小王充满信心地说,“这点困难吓不倒我们!”
D.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1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B.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C.有幸聆听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讲座,终生受用。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B.用“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和谐、和睦、和顺、和煦„„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2011年3月10日,被国家媒体誉为“中国名嘴”的张家声,为我区语文老师做“有声艺术语言的创作规律、方法与技巧”的专题讲座。
13.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们班准备在下周开展一个“小说人物大家猜”的活动。()
B.社区的自然状况,文化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C.《枣儿》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D.母亲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1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从外面跑回来,听见有人喊‘黄涛没右手’,后来就打起来了!”
B.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C.下午去敬老院扫院子,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D.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
1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说:“‘爱’不一定都能用手摸到;但它却能让你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B.“明天体育中考,9点钟开始,”老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C.孩子们把早就准备好的照片、铅笔、明信片„„抢着递到老师的手中。
D.“李伟,昨天你送给我的邮票——《金陵十二钗》,太精美了!„„谢谢!”
1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喜欢去哪里旅游?
B.花市上有蝴蝶兰,水仙,牡丹,山茶,墨菊,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C.他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报”上发表了。
D.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18.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1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2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社区组织离退休职工登山观赏红叶。
B.“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你们。”
C.他写的文章《鲁迅《故乡》中闰土形象分析》受到读者的好评。
D.中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还有体育加试。
答案:CDCCA CCBCC BAABC CADAC
积累创新
(一)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竞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齐玉。”杨老师----我。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的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日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老师,我还没报答您哪!”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别这样,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睛里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2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__的外表和__________的心灵。
2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2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考经问典1.d2.b 3.b 4.b5.c
巧练过关6.a 7.(1)来自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两个学生是学校里的。(2)侦察兵发现了敌人。敌人的侦察兵被发现了。8.d9.c 10.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品味感悟
(一)11.虽有自卑,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12.感到难过、幸福,但没有骄傲。13.作为成功者不去讥笑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14.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15.面对失败,要不屈不挠,充满自信;面对成功,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二)16.①属于 ②团结 ③认为„„奇特 ④领着,引着 17.①书具 ②仲永 ③诗 ④仲永环谒这件事
18.生五年 仲永作诗 仲永 不使学 19.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可以完成。20.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积累创新(一)21.老师像妈妈。22.美丽纯洁 23.(a)处表现杨老师的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24.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25.可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方面谈。
第三篇: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 顿号、分号 ; 冒号 : 引号 书名号 破折号 ─── 省略号 „„ 括号 〔〕
“” ‘’ 《》
1.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2.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3.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 1.在文章中,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符号书写时占一个字 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这七种符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符号表示语气的停 顿,应该跟在一句好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最后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 须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2.引号、书名号、括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 开头,不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3.破折号、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为两段。连接号(用—表示)和间隔号(用·表示)一般占一个字的 位置。这四种符号点在格的中间。4.着重号(用.表示)标在字的下边。4.标点符号的用法 4.1 逗号(用,表示)逗号表示句子的一般性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我们都是来自附近山村的孩子,为了学习,来到了这所学校。4.2 句号(用。表示)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我来自遥远的大山深处。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还是让我来尝试一下吧。4.3 感叹号(用!表示)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天气终于晴朗了!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 来!和我一起打球!4.4 问号(用?表示)问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我怎么不知道呢? 3.用于设问句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吗?一定会。4.5 顿号(用、表示)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的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
来!和我一起打球!
4.4 问号(用?表示)
问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我怎么不知道呢?
3.用于设问句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吗?一定会。
4.5 顿号(用、表示)
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的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拔河比赛开始了,口哨声、加油声、鼓掌声、嘘声混成一片,场面非常热闹。
4.6 分号(用;表示)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1.用于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叫得惨,因为他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的长句子,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之间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大的面积不是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它的底。
4.7 冒号(用:表示)
冒号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1.用于陈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同学们:今年九月,恰值我们小学开学第一年,有人建议大家一起唱首歌。
2.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引出说话内容小李:你们二位一向关心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小雪: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写、多思索。
小娅: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
3.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
①小迁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②老师想着:这个孩子完全有条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4.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①我们一般有三门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
②我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跳绳,一种是打羽毛球。
5.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书籍:引领我们进步的桥梁。
4.8 引号(双引号用“”表示,单引号用‘’表示)
引号用于文中引用的部分。点在格的被引内容一边,前一部分占前一格的右上方,后半部分占后一格的左上方。后半部分的前面有其他符号时,如果其他符号占格子的左下方,后半部分占格子的右上方;如果其他符号占格子的中间,后半部分占下一格子的左上方。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①贝多芬说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谁也不能使我屈服。”
②小进说:“老师说:‘要拼尽全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4.9 书名号(用《》表示)
书名号用于各类作品、出版物。点在格的被引内容一边,前一部分占前一格右侧的中间,后半部分占后一格左侧的中间。
①《约翰克里斯朵夫》、《追忆似水年华》
②《读者》、《南方周末》
4.10 破折号(用───表示)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点在格的中间。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雨多的时候,这些在山上居住的村民很难和外面取得联系并得到帮助。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我本来不想去,可大家非要我去瞧瞧周围的景色───有什么好看的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我们在一起大声的呼喊:加───油───啊!
5.表示总结上文
年幼、单纯、好动、贪玩───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比较慢的原因。
6.用在副标题之前
我最好的老师
───想念傅雷
4.11 省略号(用„„表示)
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点在格的中间。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符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智慧的女儿说:“幸福要靠劳动„„”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学生必须准备必要的学习工具,比如铅笔、卷笔刀、橡皮、尺子„„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续
楠楠扑到马老师身上大喊:“妈妈,妈妈„„”
4.用于语义的省略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标点符号的对话
小明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就数起数来:“一、二、三„„”数着数着,隐约听见有谁在低声说话,再仔细一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作文本里的标点符号在对话。
“咱们兄弟在一篇作文中会齐,这还是第一次。”句号说。“小明真了不起!”叹号表扬说。“咱们该出现的时候都出现了,但是小明把咱们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呢?”问号若有所思。经问号这么一提醒,标点兄弟可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冒号说首先开了腔:“咱们兄弟多数不能占据每行的第一格,只有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破折号、连接号、省略号才可以,小明不懂这一点,把咱们不少兄弟放在第一格了。”“要是这么说,我也有意见要提。”逗号也发了言,“在方格里,咱们兄弟多数应占左下角,就是把一个方格分成田字格,只能占左下方那四分之一。”“你说多数占左下角,这‘多数’指的是哪些兄弟?”问号问道。“我!我!”还没等逗号回答,句号,叹号、分号、冒号、顿号都抢着说。逗号对问号说,“还有你和我!”“那么少数占什么位置?”问号又发问了。“我占中间。”间隔号说。“我也占中间,不过要占两格。”破折号说。省略号说:“我是六个圆点,多了少了都不是我。”“我的前一部分占前一格右侧的中间,后半部分占后一格左侧的中间。”书名号说。“我也是这样。”括号接着说。引号听了之后说:“我和你们都不一样,我的前一部分占前一格的右上方,后半部分占后一格的左上方。如果我的后半部分的前面有其他兄弟,那兄弟占格子的左下方,我占格子的右上方;要是兄弟占格子的中间,我占下一格子的左上方。”接着是着重号发言,不过他说什么,小明渐渐就听不清了。
第四篇:标点符号
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公园里开着许多花有牡丹芍药紫丁香等好看极了
2、我又惊又喜情不自禁地叫道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3、菜市场的蔬菜品种可真多呀有西红柿茄子芹菜辣椒黄瓜真是数也数不清
4、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读懂了吗老师问我5、面对妈妈的质问小刚低下了头轻声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6、他脸色苍白 艰难地说 水 水 说着就昏过去了
7、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 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8、一个诗人走过看见了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不禁欣喜地吟咏道啊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赞美他
9、瞧青山绿水环绕着小村庄这景色实在是太迷人了
10、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1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2、小明的父亲很重视小明的课外阅读一天晚饭后爸爸问小明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小明说我在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爸爸又问你是怎样读的小明说我一边读一边摘录一些优美的语句
爸爸微笑着说小学生优秀作文都是小学的作品跟你的生活思想很接近因此读的时候要注意分析人家是怎样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想明白了之后写一点笔记这样读书的收获会更大小明听了 高兴地点点头
13、大热天 小明抱着大西瓜 高高兴兴地回到家 西瓜熟不熟呢 他一边自言自语 一边拿把刀把西瓜切开了 一看 嘿 瓜瓤通红通红的 熟透啦
14、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15、上星期六我向小明借了许多书 有 上下五千年 安徒生童话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6、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17、图书角的书可真多呀童话小说寓言诗歌各方面的书都有
18、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9、三个小朋友画了被大风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小男孩手中转动的风车
20、他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第五篇: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句号: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句。例如:a)你见过金丝猴吗?b)他叫什么名字?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感叹号: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A)你给我出去!
B)停止射击!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4.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4.8.4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4.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
4.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4.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书名号: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4.15.2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4.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破折号的作用有: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插说 5.电脑应用 6.加强重点 7.分行举例 8.用在副标题前 9.标明作者 10.补充说明 11.表示总结上文 12.表示语义的延续
一、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二、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三、一天晚上,我又听到酒瓶滚动的声音——酒瓶是我放在它旁边做记号用的。()
四、连树与树之间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花,召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五、“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
六、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七、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答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八、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九、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的心里话。()
十、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省略号的作用:
1、用于引文的省略、引用别人的话、文章的语句。
2、省略同类词句。
3、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4、表示话没有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
5、双用省略号
6、表示不语
7、表示声音的延长
8、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9、表示语意的转折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二、”你看他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呼唤,马上飞了过来,把团团围住。()
三、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四、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五、“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
六、“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
七、“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鲁迅《祝福》)()
八、“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九、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十、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答案:
一、破折号
1、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表示递进)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解释说明)
3、一天晚上,我又听到酒瓶滚动的声音——酒瓶是我放在它旁边做记号用的。(表示转折)
4、连树与树之间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花,召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表示转折)
5、“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表示延长)
6、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解释说明)
7、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答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表示延长)
8、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引出下文)
9、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的心里话。(解释说明)
10、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解释说明)
二、省略号
一、听
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形容语意未尽)
二、”你看他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呼唤,马上飞了过来,把团团围住。(用于重复词省略)
三、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表示声音延长)
四、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表示同义词的省略)“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形容语言断断续续)
五、“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形容语言断断续续)
六、“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表示省略)
七、“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鲁迅《祝福》)(形容语言断断续续)
八、“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表示语意未尽)
九、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
十、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