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11:4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篇: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使人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大机关的公文,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发布法律、地方性法规、决定、决议、公告,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公文的处理,协调和指导本机关各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人大机关各委室应当由专职人员负责本工委的公文的处理工作,并逐步改善办公条件。

文秘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保守秘密、作风严谨,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

第四条 人大机关的公文处理,包括公文拟制、审核、办理、管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公文处理必须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安全。

第五条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六条 人大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公告,决议,决定,法规、条例、规则、实施办法,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请示,批复,报告,通知,通报,函,意见,会议纪要等。

公告 适用于发布法律、地方性法规及其他重要事项。

决议 适用于经会议审议或讨论通过的重要事项。

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的决策和安排。

法规、条例、规则、实施办法 适用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

议案 适用于根据法律规定,依据法定程序,提案人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

建议、批评和意见 适用于人大代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由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交由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的事项。

请示 适用于请求指示、批准事项。

批复

适用于答复请示事项。

报告

适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等。

通知 适用于传达指示,转发公文,传达需要办理、执行或周知的事项,任免人员等。

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请求事项等。

意见 适用于对议案或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等。

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七条 人大机关的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部分组成。

一、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分别标明“绝密”、“机密”、“秘密”,标注于公文首页发文机关标识右上方。“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位于公文首页左上方。

二、紧急程度

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件”、“急件”;紧急电报应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三、发文机关标识

即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组成,也可以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名称应当排列在前,或者按照规范顺序排列。

四、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发文字号应当排列于发文机关标识之下,横线之上居中处。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五、签发人

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由发文机关的领导审批签字。

六、标题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的种类。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也可以由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位于主送机关或者正文之上居中排列。

七、主送机关

指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上方,顶格排列。

八、正文

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者主送机关下方。

九、附件

公文附件,应当注明顺序号和名称。位于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

十、发文机关署名 发文机关应当写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一、成文日期

应当以领导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应当以发出日期为准。

十二、加盖印章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含联合发文),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印章必须与署名相符。加盖印章必须有正文,不得采取“此页无正文”的方法处理。

十三、主题词 主题词的标注,应当符合公文主题词标注的各项规则。位于公文末页,抄送单位之上。

十四、抄送单位 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的上下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

十五、印制版记 由公文制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印发日期应当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六、公文用纸一般为A4型(210mm×297mm)。左侧装订。

公文标准印刷字号:通常情况下,标题用2号(或小2号)标宋体字,主送机关、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小标题,按结构层次,第一层用3号黑体字,第二层用3号楷体字,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抄送单位用3号仿宋体字。主题词使用3号黑体字。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八条 人大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人大机关各部门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可相互行文。

二、人大机关各部门可向下一级人大机关的有关业务部门行文。必要时,同时抄送其直接上级机关。

人大机关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三、人大机关各部门可对外向不同隶属关系的部门行文。重要问题的行文,应当与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再行文。

四、同级人大机关各部门、上一级人大机关部门与下一级人大机关部门可联合行文;人大机关部门与同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其它部门也可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第九条 请示问题,应当一事一文,不得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不得越级请示或者多头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向领导请示问题的公文,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当送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不应直接送领导本人。

第五章 公文办理

第十条 公文的办理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办理主要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分发、传阅、拟办、批办、承办和催办等程序;发文办理主要包括:公文的起草、校核、审签、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一、收文的办理

(一)签收 逐件清点来文后签收。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登记 将公文的发文机关、发文字号、标题、秘密等级、份数、收到时间及处理情况等逐项填写清楚,以利于管理、查询和催办。

(三)分发 根据来文内容或者来文单位的要求,以及收文单位的有关规定,将公文及时分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四)传阅 按照规定和程序将公文送有关领导传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文秘部门应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和延误。

(五)拟办、批办 对需要办理的公文,由文秘部门提出拟办意见,再送请主管领导批示后办理。

(六)承办 领导批示后的公文,应当按照领导批示内容办理。对属于有关职能部门承办的公文,文秘部门应尽快交职能部门办理。承办部门应及时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如认为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者不适宜由本部门承办的,应及时退回交办部门并说明理由。

对需要报请领导批示的重要公文,应及时上报,需要文秘部门提出办理意见或建议并代拟文稿的,应将办理意见和代拟文稿一并上报。紧急公文应当提出办理时限。

(七)催办 对办理中的公文应当进行督办、查询。紧急、重要的公文应及时、重点催办,一般公文也应当定期催办,做到件件有结果,并采取适当方式随时或定期向领导反馈办理情况。

二、发文的办理

(一)公文的起草 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1. 符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精炼,用词和标点符号准确、规范。

3. 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4.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国名、地名、人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抄送单位、主题词应当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它的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二)校对审核 公文文稿送领导审批之前,应当逐级认真细致地校对审核。公文校对审核的内容是:

1. 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 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3. 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

4. 所提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5. 文种使用是否准确,公文格式是否规范。

6. 已经领导审批的文稿,在印发之前应再作校核。如内容确需作实质性修改的;须报原审批领导复审。

(三)审签 公文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应当由发文机关主要领导审批签发。联合发文,应当由所有联署机关的领导会签。领导审批签发公文,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日期。签批公文应当用钢笔、签字笔或者毛笔,不要用铅笔。

(四)登记编号 按照发文字号编制办法的要求,进行登记编号。

(五)印制 做到准确、及时、规范、安全。秘密公文应当由机要印刷厂或者一般印刷厂的保密车间印制。

(六)分发 应由主办单位或者文秘部门分送主送机关、抄送机关。

第十一条 传递秘密公文,必须采取保密措施,确保安全。利用计算机、传真机等传输秘密公文,必须采用符合规定的加密装置。不得密电明复,或者明、密电报混用。凡需存档或者报请领导批示的、使用热敏纸的传真件,应当复印后再办理。

第六章 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第十二条 公文办理完毕,应当根据档案法及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按时将公文的正本、定稿和有关材料立卷,并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部门和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第十三条 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单位负责立卷,相关单位可保存复印件。

第十四条 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鉴别和主管领导批准,可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保密部门指定的场所,由两人以上监销。确保不丢失、不漏销。销毁绝密级公文(含电报),应当进行登记。

太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关于文件办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为做好人大机关文件处理工作,逐步实现公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全国人大关于《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及省、市人大关于文件办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对县人大机关文件办理工作作如下规定:

一、文件形式及适用范围

人大机关文件主要有六种形式,即:

(一)太人发文件,文头为“太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文件”,适用范围主要是:

1、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落实中、省、市人大重大决策的决定、意见;

2、县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公告、规定、办法以及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和重要的工作安排部署;

3、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干部任免通知、审议意见、评议意见;

4、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先进集体,优秀县人大代表的表彰决定、通报等。

(二)太人字文件,文头为“太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适用范围是:

1、县人大常委会向上级人大常委会的报告、汇报、请示;

2、县人大常委会向同级党委的报告、汇报;

3、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某方面工作的安排部署和“一府两院”及乡镇人大有关报告、请示的批复(含批转执行)等。

(三)太人党发文件,文头为“中共太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文件”,适用范围是: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机关党建、思想政治及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工作的安排部署、工作方案等。

(四)太人党字文件,文头为“中共太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文件”,适用范围是:

1、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县委的报告、汇报、请示;

2、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县委提出的干部任免提议和推荐意见等。

(五)太人办发文件,文头为“太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文件”,适用范围是:

1、关于贯彻落实县委、县人大常委会重要会议精神以及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的意见、措施、要求的通知;

2、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人代会、常委会以及其他重要会议的通知;

3、根据授权,转发上级文件、印发常委会和主任会议拟定的事项、工作安排;

4、应由办公室拟发的其他文件。

(六)太人办字文件,文头为“太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适用范围是:

1、以人大办公室名义向市人大办公室的报告、汇报、请示;

2、根据授权,人大办公室关于下级机关报告、请示的批复(含批转执行);

3、县人大办公室关于年度工作要点、工作安排、工作总结以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人大机关文件除上述六种形式外,还有(1)“会刊”,用于辑录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的事项及会议相关资料;(2)“太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编“太人办函字”的文头,用于转达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对有关文件、信访件的批示,办公室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和联系办理具体事宜的函件;(3)“太谷人大工作”,主要用于反映县、乡镇人大工作动态,经验交流,刊发具有借鉴、指导价值的理论文章、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材料等。

二、公文格式 人大机关的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报机关、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部分组成。按排序依次为:

(一)涉密文件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标注位于公文首页右上方。“绝密”、“机密”级公文要标明份数序号,位于公文首页左上方。

(二)紧急公文根据紧急程度标明“特急”或“急件”等,标注位于公文首页右上方。

(三)发文机关标识即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组成,也可以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或者按规范顺序排列。

(四)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位于横线之上居中处。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五)有的上行公文还要标注签发人,位于横线之上右侧。

(六)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简称)、主要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也可由后两部分组成,位于正文之上居中排列。

(七)主送机关指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县人大常委会文件主送机关针对内容而定,一般为县人民政府、县法院、县检察院。

人大办公室文件主送机关视内容而定。

以通知、通报等形式印发的文件主送机关位于在上方,顶格排列;以决定、规定、决议、意见、方案等形式印发的文件,主送机关位于正文之后,印制版记内。

(八)正文是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者主送机关之下。

(九)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位于正文之后。

(十)成文日期应以领导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的签发日期为准。

(十一)每一件公文都必须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印章一般骑印在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上。

(十二)公文如有附注,应当在成文日期和印章之下,版记之上加圆括号标注。

(十三)主题词的标注,应当符合主题词标注的各项规则,必须使用规范标准的主题词。位于公文末页,抄报或抄送机关之上。

(十四)抄送单位 是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的上下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

(十五)印制版记由公文制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印发份数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印发日期和份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左侧装订。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并使用规范的字号、字体。

三、行文原则

人大机关文件坚持注重实效,少而精的原则,确保文件的政治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行性。

人大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其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县人大机关对外发文,只能以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办公室名义,各工作委员会不对外发文。

不属于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不发文件。

中、省、市人大在报刊上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决议、决定、规定、办法、条例等,县人大常委会如无新的规定要求或工作部署,一般不再转发。

四、办文程序

公文办理分为发文和收文。县人大机关的文件办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处理。其主要环节是:

(一)发文办理

1、拟办。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须经县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研究决定,由常委会领导提出拟办意见。有关单位报请需要批转的文件,也应交办公室统一处理。

2、起草。公文起草必须符合行文关系,不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事实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文字简练等。

起草的文件,第一页必须使用统一的“发文稿纸”,拟稿单位、拟稿人、核稿人要签署自己的姓名。

3、文件校对审核。县人大常委会各类文稿在送领导审批之前,必须逐级认真细致地校对审核。县人大常委会各专委会按照职责分工代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办公室起草的公文,须经专委会主要领导审核后送交办公室签署意见,再送分管副主任会签或审签,如需作大的修改、调整,退回修改。

4、审签。县人大机关文件的审签应贯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签发原则是:

(1)太人发、太人字文件,由常委会主任签发,或常委会主任委托副主任签发;

(2)太人党发、太人党字文件,由常委会党组书记签发或常委会党组书记委托副书记签发;

(3)太人办发文件,属于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授权行文的由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发,属于办公室职责内的,由分管办公室的常委会副主任签发。

(4)太人办字文件,一般由办公室主任签发,必要时报请分管办公室的常委会副主任签发。

(5)涉及联合行文的公文审签,须由所有联署机关的领导审签。

5、复核。已签发文件,打印出清样后,由主稿人对文字进行核对,再由办公室对文件内容、格式、发送范围、文字进行一次全面复核,以杜绝差错。

6、印制和用印。印制公文应做到准确、及时、规范、安全、保密。印制完毕要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7、分发和分送。一般由办公室或主稿部门协助对文件进行分捡,收发人员分送。

(二)收文办理

1、签收。由办公室收发人员对来文进行认真签收登记。

2、分发传阅。根据来文内容,由办公室签署拟办意见。对上级、平级和下级来文一般按照程序规定以及常委会领导工作分工和对口联系部门的要求将公文分送常委会领导阅或传阅;对需要周知性的文件普通传阅,原则上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报刊一般不作传阅;文件传阅要及时,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

3、拟办、批办。对需要办理的公文,由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再送请领导批示后办理。

4、承办。有领导批示的公文,应按领导批示内容迅速办理,不得延误、推诿。

5、催办、督办。送有关人员或交承办部门、专委会办理的公文,办公室要负责催办、督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

五、公文归档

(一)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由办公室文秘人员将领导签发的公文定稿和公文正本整理归档。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的公文。

(二)收文阅批完毕后也应及时整理归档。

(三)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整理归档,其他机关保存副本。

(四)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办公室主要领导鉴别批准后,可以销毁。密级公文销毁要到指定场所由专人监督销毁,并进行登记。档案资料借阅要按规定履行借阅手续。

第二篇: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人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人大机关的公文,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发布法律、地方性法规、决定、决议、公告,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第三条人大机关秘书部门是人大机关公文管理的工作机构,负责公文的处理,协调和指导本机关各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人大机关各部门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部门公文的处理工作,并逐步改善办公手段,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文秘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作风严谨、严守机密、廉洁正派,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四条人大机关的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安全。

第五条公文处理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人大机关内部的保密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六条人大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公告,决议,决定,法、条例、规则、实施办法,议案,意见、批评和建议,请示,批复,报告,通知,通报,函,意见,会议纪要等。

公告适用于发布法律、地方性法规及其他重要事项。

决议适用于经会议审议或讨论通过的重要事项。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的决策和安排。

法、条例、规则、实施办法适用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法律、地方性法规。

议案适用于根据法定程序,有关机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意见、批评和建议适用于人大代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由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交由有关机关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的事项。

请示适用于请求指示、批准事项。

批复适用于答复请示事项。

报告适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等。通知适用于传达指示,转发公文,传达需要执行或周知的事项等。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情况。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请求等。

意见适用于对议案或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等。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公文格式

第七条人大机关的公文,一般由版头、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

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时间、印章、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部分组成。

(-)版头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应该排列在前。

(二)秘密等级秘密公文应当分别标明“绝密”、“机密”。“秘密”,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方。机关内部的公文,应当标明 “内部文件”。

(三)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分别标明“特急件”、“急件”;紧急电报应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文件”的发文字号应当排列于版头之下,横线之上居中处。“函”的发文字号应当排列于版头之下,横线之下居右侧。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横线中央不嵌五星。

(五)签发人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由发文机关的领导审批签字。

(六)标题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的种类。位于主送机关或正文之上正中间。

(七)主送机关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上方,顶格排列。

(八)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主送机关下方。

(九)附件公文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十)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应当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十一)成文时间应当以领导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应当以发出日期为准。特殊情况除外。

(十二)加盖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含联合发文),应当加盖部门印章。印章必须与署名相符。

(十三)主题词主题词的标注,应当符合公文主题词标注的各项规则。

(十四)抄报、抄送单位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的上下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抄报”是向上级机关和领导报送公文;“抄送”是向同级、下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分送公文。

应当排列于公文本页下端。

(十五)印制版记由公文制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印发份数组成,标于公文末页下端。印发日期和份数应当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六)公文用纸一般为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左侧装订。公文标准印刷字号:通常情况下,标题用2号宋体字,主送机关使用3号黑体字,正文使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小标题,按结构层次,第一层用3号黑体字,第二层用3号楷体字,落款使用楷体字。

第四章行文规则

第八条人大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人大机关各部门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可相互行文。

(二)人大机关各部门可向下一级人大机关的有关业务部门行文。必要时,应当同时抄送其直接上级机关。

人大机关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三)人大机关各部门可对外向不同隶属关系的部门行文。

重要问题的行文,应当与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发文。

(四)同级人大机关各部门、上一级人大机关部门与下一级人大机关部门可联合行文;人大机关部门与同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其它部门也可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第九条请示问题,应当一事一文,不得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不得越级请示,或多头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向常委会领导请示问题的公文,应当送办公厅(室)秘书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不应直接送领导本人,特殊情况除外。

第五章公文办理

第十条公文的办理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办理主要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分发、传阅、请办、承办和催办等程序;发文主要包括:公文的起草、校核、审签、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一、收文的办理

(-)签收应当逐件清点来文后签收。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登记应当将公文的发文机关、发文字号、标题、密级、份数、收到时间及处理情况等逐项填写清楚,以利管理、查询和催办。

(三)分发应当根据来文内容或来文单位的要求,以及收文单位的有关规定,将公文及时分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四)传阅应当按照规定和程序将公文送有关领导传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秘书部门应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和延误。

(五)请办对需要办理的公文,应当送请主管领导批示后办理。

(六)承办有领导批示的公文,应当按照领导批示内容办理。对属于有关职能部门承办的公文,文秘部门应尽快交职能部门办理。承办部门应尽快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如认为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不适宜由本部门承办的,应及时退回交办部门并说明理由。

对需要报请领导批示的重要公文,应及时上报,需要文秘部门提出办理意见或建议并代拟文稿的,应将办理意见和代拟文稿一并上报。紧急公文应提出办理时限。

(七)催办对办理中的公文应当进行督办、查询。紧急、重要的公文应及时、重点催办,一般公文也应当定期催办,做到件件有结果,并采取适当方式随时或定期向领导反馈情况。

二、发文的办理

(-)公文的起草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1.符合国家的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练,用词和标点准确、规范。

3.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l)”。

4.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

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二)校对审核公文文稿送领导审批之前,应当认真细致地逐级校对审核,文责自负。公文校对审核的内容是:

1.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地方性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3.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

4.所提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5.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抄报(送)单位、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已经领导审批过的文稿,在印发之前应再作校核。经校核,如内容需作实质性修改,须报原审批领导复审。

(三)审签公文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应当由机关主要领导或上级领导审批签发。联合发文,应当由所有联署机关的领导会签。领导审批签发公文,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日期。签发公文应当用钢笔或毛笔。

(四)登记编号应当按照发文字号编制办法的要求,进行登记编号。

(五)印制应当做到准确、及时、规范、安全、保密。秘密公文应当由机要印刷厂(或一般印刷厂的保密车间)印制。

(六)分发应由主稿单位或秘书部门分送主送机关、抄报(送)机关。第十一条传递秘密级以上的公文,必须采取保密措施,确保安全。利用计算机、传真机等传输秘密公文,必须采用加密装置。不得密电明复,或者明、密电混用。绝密级公文不得利用传真机和计算机传输。凡需存档或请领导批示的传真件,应当复印后再办理。

第六章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第十二条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根据档案法及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按时将公文和有关材料立卷归档,并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部门和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的公文。

第十三条联合办理的公文,由主办单位负责立卷,相关单位如需要可保存复印件。

第十四条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鉴别和主管领导批准,可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指定的保密地点,由两人以上监销。确保不丢失、不泄密。

第七章附则

第十五条各级人大机关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据1998年2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以

大机关文秘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和两个协法)的通知)

(常办〔1998〕秘字第12号)】

第三篇: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XX市xx局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局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唐山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机关公文报送工作的通知》(唐政办函„2013‟251号)和《河北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实施细则》(冀发„2013‟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局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在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公文处理分为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

收文办理一般包括签收、登记、分发、传递、拟办、批办、承办、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会签、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类、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第四条 办公室是局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局机关并负责指导下级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上级机关和局机关下发公文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有关部门、地方和单位报送我局公文的办理情况实施督促检查。

第五条 公文处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要少而精,注重实效;要充分运用机关办公信息系统,努力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六条 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公文的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等环节,必须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七条 局机关公文,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分别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告、中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文件等形式印发。

第八条 以局名义向上级报送的请示、意见、报告,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向下级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指导性、指令性意见,印发局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和标准、规范,以及其他必须以局文件形式办理的事项,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知。其他以局名义办理的事项,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函或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文件。

第九条 常用的公文种类主要包括:(一)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二)公告

适用于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三)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四)通知

适用于转发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标准、规范和不含处罚条款的规定;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五)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六)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七)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八)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九)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十)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十一)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十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中共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文件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日期、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一)发文机关应当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应当排列在前。

(二)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一般置于发文机关名称之下、横线中央之上。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三)公文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注在文件首页右上角。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四)公文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件两种,注在公文首页右上角。上注紧急程度,下注秘密等级。

(五)上报的公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的姓名;其中“请示”还应当在末页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六)公文标题,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公文种类、概括公文主要内容。标题文字应力求扼要简短,除法规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七)公文主送机关是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公文主送机关名称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没有抬头的公文,主送机关注在分送栏中位于抄送机关之上。(八)成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通报、公告,以发出日期为准。特殊情况可以印发日期为准。

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下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九)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十)公文如有附注(如“此件不涉密,可以公开”等),应当注在公文落款(印章)之下,并用括号括起来。

(十一)抄送机关(单位),是指除主送机关(单位)外需要执行或知晓的其他机关(单位)。

(十二)印发机关栏,设在文件末页最后一行。印发机关统称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印发日期一般为送印日期。

第十一条 办公室文件一般由公文名称、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日期、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二条 向市政府行文报告工作、请求指示;可以向县(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主管部门发出业务指导性文件;可以向局直属单位发出指导性文件;可以向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行文;可以同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人民政府以及同级人民团体联合行文。

第十三条 各处室向局报告工作,请求指示,由各处(室)向局长或分管局领导写签报,须经处(室)主要负责同志签字(或盖章),不必行文。

第十四条 局机关各处(室)之间一般不互相行文;必须行文时,可采用便函。

第十五条 行文以不越级为原则,应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或下达。局的下行公文只发到局属各单位、各县(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部门。抄送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越级行文:(一)逐级转送将会造成损失的特别紧急事项;

(二)上级机关认为必须直接下达到有关单位或者指定越级上报的事项;

(三)对个别具体问题的查询、联系或答复。

越级发送的公文,应同时抄送被越过的单位。

第十六条 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应主送一个机关,不得多头主送。

第十七条 请示的公文应一文一事;除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也不能同时抄送下级机关;不得将请示的事项夹在报告中。

第十八条 部门之间、处室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九条 拟制公文应当做到: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三)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四)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贴切,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简短。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写具体年、月、日。

(六)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七)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八)用词用字准确、规范。文内使用简称时,一般应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九)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第二十条 公文拟制应坚持质量第一,注重效率的原则。

起草重要公文,应当由承办处(室)主要负责人亲自动手或亲自主持、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征求意见,处(室)务会议讨论研究。拟发局文或局办公室文的公文文稿,承办处室经处(室)长审核签署意见后,送局办公室核稿。

第二十一条 凡涉及局内两个以上处(室)的职权范围的事项或涉及市政府其他部门的事项,应当发局文。局文应当由职权为主的处(室)起草,并做好会签工作。

第六章 公文审核

第二十二条 公文严格实行审核把关制度。办公室负责局发文及办公室发文的核稿工作。

第二十三条 局发文、办公室发文的文稿,要经本处室(单位)主管负责同志认真审核把关,确保格式正确、表达清晰、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后,送办公室,由办公室秘书核稿,经办公室主任审核后报局领导签发。

第二十四条 办公室负责核稿的主要内容:(一)是否需要行文;(二)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四)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五)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会签;(六)所提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七)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文字表述等是否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代拟的局发文、办公室发文文稿,办公室核稿时或局领导批示需要进行实质性内容修改的,由主办处(室)负责修改完善。

第七章 公文会签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局发文的协商会签制度。公文文稿内容如涉及其他处室的事项,主办处室应积极主动做好协商、会签工作。

对会签意见不一致的公文,要将会签意见分列,连同修改稿一并报局领导。

第二十七条 会签处室对主办处室起草的文稿,除格式、文字修改外,凡涉及到实质性内容修改的,应尽量与主办处室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对于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应在报请局领导审签的文稿中加以说明。

第二十八条 局发文涉及其他部门的,由分管局领导先签署意见,然后再送往会签的部门。

有分歧意见时,局主办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应主动与协办部门协商,尽可能协商解决问题;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协商;确难取一致意见的,应按市政府要求,注明各方意见和理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市政府协调或裁定。

第二十九条 局发文涉及两个以上处室业务时,主办处(室)要主动征求相关的处室的意见,认真进行协商和会签;未经协商和会签的文稿,不得送办公室核稿;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主办处室应报经分管副局长协调,协调不一致的,报局长裁定。

协商意见不一致的或经局长裁定不同意印发的公文不得印发。

第八章 公文签发

第三十条 局发文件,一般的由分管副局长签发;重要的经分管副局长审核同意后报局长签发。

报市政府的公文,经分管局领导审核后,由局长签发;局长出差期间,由局长委托的其他局领导签发;报市政府的公文要注明签发人。

第三十一条 办公室文件,一般由主任或副主任签发;重要的经主任或副主任审核,并报经局长或副局长同意后印发。

第三十二条 由我局主办呈报市政府的联合行文,先由我局分管局领导审核、局长签发后,再送其他部门签发。由其他部门牵头主办送我局会签的呈报市政府的联合行文,一般由分管局领导签发,重要的经分管局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局长签发。

由我局牵头主办向各县(市)区印发的联合行文,一般由我局分管局领导签发,重要的经分管局领导审核同意报局长签发后,再送其他部门审批签发。由其他部门牵头主办送我局会签的向各县(市)区印发的联合行文,由分管局领导签发。

第三十三条 审批公文,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审批日期。其他审批人有不同意见时,应当明确表示;实行圈阅的,圈阅则表示同意。第三十四条 已经领导人签发的文稿,一般不得修改;需作修改时,应报签发的领导人同意。

第三十五条 局发文文稿的运转程序是:

(一)处(室)代拟的局发文、办公室发文文稿,由起草人起草,送处(室)长(主任)审核。

(二)处(室)长(主任)审核后,送办公室核稿。如涉及其他业务处室,应先送有关处室会签后,再送办公室秘书核稿。

(三)办公室收到各处室传送来的发文文稿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急件当日核毕。

(四)局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签发的文稿,由机要室登记编号后付印。(五)局发文,除发各单位外,办公室分情况负责送有关局领导或所有局领导。

第九章 公文校对、印刷和发送

第三十六条 公文一般3个工作日内印出,急件2个工作日内印出,特急件1个工作日内印出或按要求时限印出。

第三十七条 公文由主办处室拟稿同志负责校对,特殊情况也可委托其他同志校对。打印的文件经校对或复校,确认准确无误后,予以付印。

第三十八条 局发文印发后,因工作需要涉及内容更改需要重新印刷的,需由办文处(室)的处(室)长(主任)提出意见,并经办公室主任批准,需经原签发的局领导批准。

第三十九条 报市委、市政府(包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同)等的上报文件,由办公室会同主办处室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报送份数封装报送。报市委、市政府限时送达的紧急文件,由办公室安排专人专送。如必要,主办处室派专人随同送达。

以局名义下行文件和分发省直其他有关部门的文(函),由主办处室封发。

第十章 公文办理时限

第四十条 市政府办公厅批转我局办理的公文,凡明确提出时限要求的,我局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毕,并送达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处室应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确因情况特殊,不能按规定时限办理完毕的,承办处室应当在规定时限内,草拟向市政府说明理由的报告,经办公室审核后,报分管局领导审批签发;对属于市政府领导同志交办或关注的重大事项,在报分管局领导核准后,报局长审定签发。

对市政府办公厅未明确提出办理时限要求的,承办处室也应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尽快予以办理。

其他上级机关,批转我局办理的公文时限,照此办理。

第四十一条 局请示市政府的事项,承办处室应当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及时上报,给市政府留出研究、决策的时间:一般事项不得少于2周,紧急事项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特别紧急的事项,需要市政府在7个工作日以内(指送达市政府)批复的,除突发事件以及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或市政府领导同志另有交待的事项外,承办处室必须在文中说明紧急原因及本单位的办理过程。

第四十二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送我局征求会签的文件,凡明确提出时限要求的,我局须按规定时限办理完毕;凡未提出时限要求的,原则上应在收到该文后的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确因情况特殊,不能按规定时限办理完毕的,承办处室应当在规定时限内提前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商定具体办复时限和方式;同时应将沟通、协调情况作书面记录,附在征求意见或会签的文件后。

第四十三条 我局送请市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或会签的公文,承办处室应在会签单上注明会签时限和联系人。联系人在规定时限内应主动向有关部门了解办理情况,逾期未向我局回复和沟通协调的,承办处室可以视其为没有不同意见,并据此继续办理有关公文;需要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在报送的公文中说明有关会签情况。

第四十四条 局机关业务处室之间征求会签的文件,除主办处室中另有时限要求的以外,协办处室一般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协办处室因故不能按期办理完毕的,应提前主动与主办处室协商具体办理时限和方式。

第四十五条 局机关在办理有时限要求的公文时,应当留出办公室核稿时间,给局领导留出研究、决策的时间以及公文的印制、送达时间。一般公文不得少于4个工作日,紧急公文(急件: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特别紧急公文(特急件: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需以急件、特急件办理,必须以急件、特急件办理的,应随文书面附上紧急原因及在本处室办理过程。

第十一章 收文办理

第四十六条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文件由机要室专人负责签收、分发和管理。机关处(室)和局属单位也要由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公文的管理。局领导参加有关会议带回的文件,也照此办理。

机要室收到直接送达局领导或由局领导亲启的紧急公文后,要立即登记,分送办公室主任审签,对限时送达的紧急公文,必须在限时内送达。

各处室和局属各单位也要由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公文件的管理,并建立收文登记制度。当年的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和省委、省政府文件、市委、市政府文件以及由机要室分发的其他资料,一般在翌年3月底前清退给机要室统一组织销毁,个别需要留用的须重新办理借阅手续。第四十七条 需要办理的公文,办公室审核后应当及时提出拟办意见,按局领导分工和处室职能分别呈送或批分。重要公文,送局领导阅批。

一般性公文直接分送主管处(室)办理。需两个以上处(室)办理的公文,由主办处室商其他有关处室办理。

对重要的或紧急的公文,办公室要限定办理时间。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查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查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查办。

第四十八条 密码电报传阅或办理完毕要及时退机要室保管。

第四十九条 确定电报的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要严格掌握。秘密等级分绝密、机密和秘密。紧急程度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第五十条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省委、省政府文件、市委、市政府文件涉及密级或有要求的不准翻印。如需翻印,须经原发文机关批准。

省政府、市政府的其他文件需要翻印的,须经办公室主任批准。翻印时,应注明翻印机关、时间、份数和印发范围。密码电报不准翻印。

其他文件,除公开发表的外,应按内部文件管理。

第五十一条 传递秘密公文,必须采取保密措施,确保安全。

第十二章 公文立卷、归档、废止和销毁

第五十二条 公文办理完毕,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及时将定稿公文、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电报随同文件一起立卷。

第五十三条 局发文、党组发文、办公室发文由机要室将文稿交由档案室立卷归档。地方性法规、规章(送审稿)和局发规范性文件,在正式印发或发布后,由业务承办处室向局机要室移交。处(室)以局名义发文或召开的会议,承办处(室)应在当年底前将上一年发文的文稿及会议材料等整理立卷送交档案室。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的公文。

第五十四条 卷内文件材料必须齐全、系统、准确,需说明情况的案卷,应在备考表中填写清楚。

第五十五条 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单位立卷,其他单位保存复制件。

第五十六条 公文复制作为正式文件使用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证明章,视同正式文件妥善保管。

第五十七条 局发文件予以废止的,应在新文件上做出明确文字说明,标示出废止的文件名,文号及废止时间。

公文被废止,视作自废止之日起不产生效力。

第五十八条 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批准,可以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应当进行登记,由二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规章(送审稿)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修改和废止,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局属单位不能以局机关名义行文,必须以局机关名义行文时,须向办公室、有关处(室)呈送书面报告。局属单位不得向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文。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由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审计机关行政公文处理办法

审计机关行政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机关行政公文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审计机关行政公文,是指审计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制发、办理、管理、立卷、归档、销毁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作。

第四条 审计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并负责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审计机关的各内设机构,应当指定公文管理人员。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做到准确、及时、安全。

第六条 审计机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出的电子公文经密码确认后,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效力。要充分利用审计机关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办公手段,扩大电子公文的应用范围,逐步减少纸质公文,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各级审计机关要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畅通,及时准确地收发信息,做到设备、制度、人员落实。

第七条 各级审计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审计机关的行政公文种类主要包括: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发布部门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八)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九)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一)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二)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二)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

(三)发文机关标识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四)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五)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六)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七)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八)下发行政规章用“发布”;下发本机关产生的其他公文用“印发”;下发隶属机关的公文用“批转”;下发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用“转发”。批转、转发公文,只将事由写清楚,不必照抄原标题。

(九)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十)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该加盖印章。

(十一)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十二)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

(十三)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

(十四)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十五)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

第十条 公文排版规格及各要素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1999)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左侧装订。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 电子公文的格式与纸质公文的格式相同,按审计署制定的模版规格制作。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的行文关系应当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第十五条 署机关行文的权限。

(一)以审计署名义行文:

1.向国务院报告、请示工作;

2.答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请示国务院的有关审计业务问题;

3.就审计工作发布审计规章、决定、公告和通告;

4.就审计工作对地方审计机关及署派出派驻机构发布指示、布置工作,答复请示;

5.就有关工作向省部级单位发出函件。

(二)以审计署办公厅名义行文:

1.就审计业务对地方审计机关及署派出派驻机构布置工作计划,答复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交流情况和经验;

2.通知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

3.代表审计署就有关工作向地方或外部门厅(司、局)级单位发出函件。

(三)署机关各司局可以本司局名义,就具体工作事项向地方审计厅(局)、署派出派驻机构发信函,但不得正式行文、直接布置任务和要求直接报送文件。

第十六条 省级审计机关及署派出派驻机构应经过办公厅向署报送文件,不得多头报送或直接向有关业务司局报送文件,也不得未经署领导允许直接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文件。

第十七条 同级审计机关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审计机关行文;除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发出审计文书,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未经本级政府授权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审计机关的派出派驻机构,可以在主管机关授权范围内对外行文。

各级审计机关的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十八条 向下级审计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其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拟制公文,对涉及其他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与有关机关会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经会商意见仍不一致的,应据实上报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请上级机关协调或裁定。

第二十条 同级审计机关、上级审计机关与下一级人民政府可以联合行文;审计机关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审计机关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第二十一条 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应经政府同意后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

第二十二条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越级;情况特殊,确需越级请示的,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第二十三条 受双重领导的审计机关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审计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审计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第二十四条 对下级审计机关不适当的行文,有管辖权的上级审计机关应当予以纠正或撤销。

第五章 发文办理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指以本机关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草拟、审核、复核(业务文书)、签发、核查、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第二十六条 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果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二)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四)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用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六)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七)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八)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九)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第二十七条 公文送负责人签发前,应当由拟文单位、会签单位办公室进行审核。

第二十八条 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公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经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第二十九条 公文正式印制前,文秘部门应当进行核查,核查的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如果发现文件内容有误需要对文稿进行实质性修改,应按程序复审。

对已送印的公文文稿,印制过程中如发现有疑义,应当报文秘部门处理;必须做改动的,送签发人审阅同意后方能修改。

第三十条 草拟、修改和签批公文使用的笔墨,必须符合存档的要求。不得在装订线外书写。

第三十一条 缮印公文必须手续完备,印制符合规定格式,字迹清晰、纸面整洁、装订端正牢固;对公文原稿应当注意保护,不得涂抹和损坏;校对要准确无误。

第三十二条 纸质文件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方能生效。

第三十三条 发送秘密纸质公文,应当在信封上标明秘密等级。绝密公文应当加盖专用密封章或指定专人传递。密码电报不得密电明复、明电密电混用。

第三十四条 电子公文的发文比照纸质公文的发文规定办理。发送秘密电子公文必须通过审计机关加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绝密级文件不得用网络传输。

第六章 收文办理

第三十五条 收文办理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第三十六条 各级审计机关收到公文后,要签收、登记,并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发文单位联系处理。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公文(包括重要资料),交本机关文秘部门按收文办理。未经文秘部门登记分发的公文,各部门不予办理。

第三十七条 收到文件后要区分阅件与办件,阅件及时送有关领导和部门传阅,上级机关交办事项的文件呈负责人批示后送有关部门处理。

收到下级审计机关上报的办件,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应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的事项是否已协商、会签;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办件,应当及时送负责人批示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批办公文应当确定办理时限。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文,经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退回呈报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八条 承办部门收到公文后应当按时限要求办理,确有困难的,应当及时向批办领导说明。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者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应当及时退回交办的领导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 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如有分歧,主办部门负责人负责协调,如仍不能取得一致,可以报请上级机关协调或裁定。

第四十条 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已阅知。

第四十一条 送负责人批示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各级文秘部门要负责催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

第四十二条 下载打印电子公文要从严控制。下载打印的文件骑缝加盖本机关公章,以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并应按照纸质公文进行管理。

第七章 公文归档

第四十三条 公文办理完毕后,应当由公文主办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立卷)、归档。

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第四十四条 归档范围内的公文,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等整理(立卷),要保证归档公文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工作情况,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四十五条 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整理(立卷)、归档,其他机关保存复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公文副本。

第四十六条 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在履行所兼职务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整理(立卷)、归档。

第四十七条 归档范围内的公文应当确定保管期限,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

第四十八条 电子公文的归档按照国家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章 公文管理

第四十九条 审计机关的文秘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处理的有关制度,并经常进行检查,督促落实。

第五十条 上级审计机关的公文,除绝密和注明不准翻印的以外,经下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或者办公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翻印秘密文件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时间、份数和印发范围。密码电报不得翻印、复制。

第五十一条 公文复制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要注明复制机关并加盖复制机关印章,视同正式公文妥善保管。

第五十二条 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并经过审计机关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准,可以销毁。

第五十三条 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指定场所由二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其中,销毁绝密公文(含密码电报)应当进行登记。

第五十四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整理(立卷)后按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部门。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当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五十五条 密码电报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电子公文及各种载体比照纸质公文的办法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审计机关审计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按照外交部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八条 公文处理中涉及电子公文的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第五十九条 各级审计机关的办公厅(室)对上级机关和本级机关下发公文的贯彻落实情况,应当进行督促检查并建立督查制度。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六十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12月17日审计署发布,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同时废止。

审计业务文书按有关规定办理。

各级审计机关可结合当地政府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由审计署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我公司公文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办理效率和质量,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公文是传达方针、发布指示,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下达各项决议决定和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行政办公室是我公司公文处理的管理部门,负责我公司所有上级来文、上报上级的各类请示报告、下发各类公文、批复下级请示报告等。行政办公室配备专职文秘人员,文秘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正派,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第五条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各级领导要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树立良好的文风,行文必须注重效用,讲究效率和质量,按程序办事,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

第六条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确保国家和企业秘密。

第二章 公文分类

第七条 按公文内容可分为:

(一)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二)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

(三)通知,发布规章制度,转发上级、同级和不相隶属部门的公文,批转下级部门的公文,要求下级部门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事项;

(四)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

(五)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六)请示,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

(七)批复,答复请示事项或对下级布置工作;

(八)会议纪要,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有关单位共同遵守执行;

(九)工作计划,进行年、季、月、周工作安排。

第八条 按公文的发放形式可分为:

(一)红头文件,发布重大决定、决议、通知、通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或工作计划;

(二)便文,发布一般的通知、通报及临时性的工作计划;

(三)其它文件,除红头公文和便文外的公文,如各类简报,临时的通知、通报、会议纪要等。

第九条 按发文系统可分为:

(一)党委工作类

(二)行政工作类

(三)工会工作类

(四)团委工作类

(五)生产管理类

(六)安全管理类

(七)机电管理类

(八)计财管理类

红头文件和便文由党办、行办、工会、团委统一管理,其它文件由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十条 红头文件和便文一般由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报机关、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印发份数、校对人等组成,其它文件的组成可以适当简化。

(一)秘密等级,密级的界定和标识执行“晋城煤业集团审定国家秘密和界定密级的规定”(晋煤集保字〔2002〕4号)、“晋城煤业集团企业秘密具体范围的规定”(试行)(晋煤集保字〔2000〕3号)、“晋城煤业集团企业秘密的载体、密级划分、标志、保密期限的规定”(晋煤集保字〔2000〕4号);

(二)保密期限,对公文密级的时效加以规定的说明;

(三)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

(四)发文机关标识,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文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或“便文”组成;

(五)发文字号,按单位(部门)代字(☆)、年份(××××)、序号(◇)的次序编排,格式如下:

红头文件:胡煤☆字〔××××〕◇◇号

便

文:胡煤便☆字〔××××〕◇◇号

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其它文件的发文字号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属于期刊性质的公文的发文字号应相对固定。

(六)签发人,上行文在文件中必须署明签发人,下行文不署签发人;

(七)标题,应当准确简要概括公文主要内容,并准确标明公文种类,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制度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转发外来公文时要标明发文机关,不能引用文件字号代替标题内容。会议通过的公文,还应在标题后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

(八)主送单位,发文单位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对方单位,也称上款。下级向上级请示或报送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单位,如需同时报送另一上级单位,可以用抄报的形式;

(九)正文,公文主体,表明公文目的、内容及所要落实事项;

(十)附件,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之前注明附件名称和序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编排时,每一个附件应另起一页,“附件X”写在左起顶格位置,当有多个附件且内容较短时,可连续排列;

(十一)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以签发人签发日期为准,应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

(十二)印章,加盖公章表明公文生效。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1.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并且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2.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3个印章,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

3.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十三)主题词,用几个词明确公文核心内容,词目一般不少于3个,不超过5个;

(十四)抄送,指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或人员,如果抄送的单位在两个以上,对上级单位可以采用抄报的形式。抄送时严禁滥抄、滥送和漏抄、漏报;

(十五)发文单位,也称落款或下款,即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应是各机关的办公室或文秘部门。

第十一条 正文或附件的书写格式可选用章条式、国标式或自由式中的一种,但在同一公文内不能出现两种书写格式。

章条式:第一章 第一条

(一)⒈

国标式:

11.1

1.1.1

a)

自由式:

一、(一)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

(一)红头文件和便文统一采用A4纸型(长297mm、宽210mm),左侧装订。附件和其它公文的纸型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二)公文用纸统一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2—80g/m2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

第十三条 公文用字及排版规格。

公文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红色反线下空2行,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页排24行,每行排26个字。版记“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一字。

第十四条 公文装订要求

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钉锯与页边缘距离为15±2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后背不可散页明订。

第十五条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时在主题词之下)占一行位置;用3号仿宋字体。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第十六条版记中的反线

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首、位两条反线磅数为1.5磅,中间一条反线磅数为0.75磅。

第十七条版记的位置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不能与正文再同一页面上),版记的最后一各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第十八条各部门需要发文时,须按照以上要求格式完成编排工作,送交行政办进行格式审查,确保格式争取后方可发文。

第四章 行文规定

第十九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属于一个系统的事项由本系统自行发文,属于几个系统的共同事项应联合发文。

第二十条 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研讨,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报请分管公司领导协调,仍不能解决的,可报请总经理上公司研讨会决定。对涉及全公司性的规章制度、工作安排等事关公司井安全发展的重要文件,必须上公司研讨会研讨通过后,方可行文。

第二十一条 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的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第二十二条“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报告”与“请示”属不同文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第五章 发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部室核稿、审核、签发、编号、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等程序。红头文件的发放要严格遵守文件发放程序,其他文件可视重要程度简化程序处理,但拟稿、部室核稿、审核、签发、分发、归档不可简化。

第二十四条 发文处理程序:部室(承办人)起草初稿—部室负责人审核—有关部门会签(需要会签的)—经理层签发—行政办统一编号、缮印、盖章、分发—归档。

第二十五条 拟稿,部室(承办人)负责起草初稿,起草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和本企业有关规定,如提出新办法或规定,应注明旧办法和规定相对应的公文的处置方法;

(二)公文的内容应全面,情况应具体,观点应明确,表达应规范,条理应清楚,层次应分明,文字应精练,标点应准确,篇幅应简短;

(三)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准确。使用简称应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对众所周知或约定俗成的简称也可以直接引用;引用其它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使用日期应写具体的年、月、日;

(四)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使用必须前后一致;

(五)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第二十六条核稿:各单位文件草稿应明确核稿人员,建立核稿责任制度。核稿结束后,由分管副总、业务管理部门及执行单位(部门)对公文的全面性、准确性、合理性、公正性、符合性进行研讨把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研讨可采用会议或传阅的方式进行,由原拟文单位(部门)应根据研讨结果对公文做进一步的完善。文件在签发前由行政办公室对文稿格式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公文稿,有权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部门研讨把关的主要任务是把好五关:

(一)行文关—确定是否需要行文,以何名义行文,凡是可以通过电话等形式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发文,保持文件的严肃性。

(二)内容关—审查文稿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提出的办法,措施和要求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有无观点错误、界限不满、宽严失度、难以执行;涉及其它部门或单位的问题是否已协商、会签。

(三)政策法规关—审查文稿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本系统、本单位已经发布,仍在执行的制度、规定有无矛盾,如属制定新的制度、规定、建议,是否经有关部门研究;按照职责权限,应由哪一级批准,是否需要废止现行有关制度、规定等。

(四)文字关—审查文稿结构是否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合乎逻辑;用词是否准确、精练,句子是否符合语法;标点符号、数字计量、人名地名、专用术语等是否正确、规范。

(五)格式关—审查拟定的公文标题能否概括文件内容,文种是否恰当,主送机关是否正确,抄送机关有无遗漏或存在溢抄乱送现象,机密程度和缓急程度是否适当等。

第二十七条会签

(一)凡涉及到其它部门业务的公文稿,主办单位应送有关部门负责人会签。

(二)在会签过程中,如意见不一致,主办单位应主动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将各自的意见写明,请有关领导决定。

第二十八条签发:签发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所有上行公文、下发公文,都必须由经理层签发。

(二)已签发的公文,不准随意改动。

(三)签发时,签发人应工整清楚地写上自己的姓名,不要只写姓或划圈,并应注明日期。签发时用笔墨应符合存档要求。

(四)党委、纪委、工会、共青团发文,此类发文由党委书记签发,或者委托工会主席签发,该发文流程不涉及行政办公室。

第二十九条编写发文卡:文稿经领导人签发后,应填写《发文登记表》,登记时应检查签发手续是否完备,有无秘密等级,发放范围是否明确,主、附件是否齐全。对登记项目要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晰,内容要完整,不能随意漏项。《发文登记表》应包括以下内容:日期、文号、标题、秘密等级、主送单位、主办单位、签发人等。登记后将发文字号及打印份数填在文稿上,送打印室缮印。

第三十条缮印:缮印公文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缮印公文要以签发的定稿为依据,不得有任何改动。如却有疑误之处,要与拟稿人取得联系,不可擅自改动。

(二)缮印工作要精细,做到文面整洁、美观、装订合乎要求。

(三)缮印过程要保密,不得让他人随便翻阅文稿和印制的公文。

第三十一条用印:严格按照《胡底煤业印章和签名管理制度》执行,用印做到端正清晰,将印章压盖于公文落款和成文时间的年、月处,做到“骑年盖月”。

第三十二条发文:发文实行签字取文制度,具体程序是:

(一)收发人员收到文件后要及时登记文件名称、文号等有关内容,并立即电话(或其它方式)通知取文单位,取文单位在《发文登记表》签字。

(二)取文单位接到取文通知后,应及时派人领取并在记录上签字,取文人应及时将文件交给本单位负责人,不得拖压和擅自处理文件,注意保密,不得随意传播文件内容。

(三)公文分发完毕后,收发室人员应将《发文登记表》交办公室人员保存。

(四)需要报寄出的公文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办理。

第三十三归档:发文资料收集归档范围包括:文件正文、文件底稿、文件清样、文稿附件、领导批示、公文签发单、发文登记表、发文明细表等,发文资料的归档收集要做到齐全完整、宁宽勿窄。部门发送。

第三十四条 发文卡片填写要求

(一)主办单位和拟稿人:起草人员签;

(二)核稿:拟文单位(部门)负责人签;

(三)会签:研讨人签(或提供研讨记录);

(四)复核、签印: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签;

(五)签发(批示):公司领导签。

第六章 收文办理

第三十五条 收文是指我公司收进上级机关、同级机关、下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行文或请示、报告。

收文办理程序如下:发文机关—签收—行政办公室登记填写公文处理卡—行政办主任填写拟办意见—经理层批示意见—按领导批示传阅文件—承办单位办理—公文收集—归档—销毁。

第三十三条我公司所有外来公文、电报、信函等,除封面写明有具体收件单位(人)的封件外,凡写胡底煤业的封件、普通件,统一由行政办公室启封、登记、分发,统一处理。

第三十四条签收:签收公文应认真核对所收文件与文件投递单或取文登记簿上的题目、文号相符;信函文件的收文机关、收件人是否与本单位相符;文件包装是否有破损、开封现象,重点文件应逐页查点,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急件要注意签收具体时间,具体到日、时。对有时间要求的会议通知或其他文件,应依据收到日期与文件要求日期确定急缓。

第三十五条登记:登记文件应将原文字号、来文单位、文件标题或事由、附件、收文时间、编号等在《文件处理卡》和文件登记簿上逐项填写清楚。登记文件标题不能删减,无标题文件应登记内容摘要,对内容概括要准确。登记编号不能出现重复、空号或跳号现象,登记书写清楚、工整。传真电文应先登记在册,后报行政办主任批示处理。

第三十六条拟办:文件登记后,将填写好的公文处理卡与相应的文件装订后,交行政办主任填写拟办意见。

第三十七条上级机关下发指导性质的文件、下级请示的有关紧急、重大的问题或涉及全局性问题的文件以及订报、开会、培训、学习、考察等文件,由总经理阅示;同一个文件中包含两个以上分管领导主管的业务时,由总经理阅示。

第三十八条批办:行政办公室依据拟办意见将文件呈送经理层阅示,经理层在阅读基础上,针对文件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明确指定承办部门或承办人,以便传阅。

第三十九条传阅:行政办公室依据领导批办意见将文件依次传阅到领导或各承办部门。为防止文件接收延误,各部门须上报文件接收员,接到通知后,将接收文件上报部门负责人处理,并及时将传阅记录以文本档提交行政办备案。传阅文件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清轻重缓急:如有多份文件,应按文件的急缓和重要性进行排队,将重要的文件或急件放在最上面,并提示领导优先处理。

(二)掌握传阅范围:严格按拟办意见和领导阅示范围传阅,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传阅范围。

(三)文不横传:文件要通过文秘人员分别送给每个应阅人员,不能由应阅人员自行横传。

(四)认真检查处理:文秘人员应对收回的传阅文件进行检查。(1)检查阅文人是否阅过并标明了阅完时间,是否签名;

(2)检查阅文人有无指示意见和对需要印发的文件有无修改意见;(3)检查传阅件有无缺损,附件是否完整;

(4)检查签署拟办意见和阅办结果是否符合存档要求;(5)检查公文传阅注意时效性,遵循急件急办原则。

第四十条承办:各单位(阅办人)按照指示阅办文件,各单位(阅办人)在领取承办公文复印件时,领取人员应在公文处理卡上签名。承办单位接文后,应当抓紧时间办理并及时答复办理结果,不得延误、推诿。

第四十一条催办:送领导人批示、传阅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行政办要负责催办。对下发的重要公文,应当及时了解和反馈执行情况。

第四十二条收集:文件按拟办、阅示范围及要求,传阅完毕后,应及时收回文件处理卡及文件原文,一起存档。如果承办单位需要文件内容,可复印留存,原文应交办公室存档。行政办公室在收回文件后应在存档时间栏内登记清楚。收集存档的文件,按上级来文、下级请示内容分类存放。

第四十三条归档:办理完毕的文件,办公室按规定统一交档案室立卷、存档,未经领导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查阅存档文件及文件办理结果内容。

第四十四条代表我公司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文件以及各单位直接收到的上级文件及资料,应及时送交行政办公室进行收文处理,不得私自进行处理和保存。未经行政办公室接收的公文在处理过程中发生误压、漏办、丢失等情况,将追究送、接公文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凡需办理的公文,归口管理部门应提出拟办意见,送有关公司领导批示或交有关部门办理。由两家以上单位(部门)共同办理时,批示中应注明主办单位。需要其它领导传阅时,应先对公文进行复印,送交承办单位,再将原文进行传阅,以保证公文的及时办理。紧急公文,还要提出办理时限。

第四十六条 承办单位应当抓紧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应当迅速退回归口管理部门,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凡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办单位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第四十八条 送有关经理层批示或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归口管理部门要负责催办、查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查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查办。重要公文还应及时了解和反馈执行情况。

第七章 公文立卷和销毁

第四十九条 公文办完后,应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

第五十条 公文立卷,应根据其特征、相互关系和依存价值分类整理,并保证齐全完整,正确反映主要工作情况和从属关系,以便保管、查找和利用。

第五十一条 案卷应当确定保管期限,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第五十二条 无存档价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经过鉴别、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有关公司领导批准,可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要进行登记,有专人监督,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第五十三条 拟制、修改和签批公文,书写及所用纸张和字迹材料必须符合存档要求,不得在文稿装订线外书写。

第八章 公文管理

第五十四条 各单位(部门)应认真做好公文的学习贯彻、落实及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的各项要求,确保公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十五条 对明确注明废止和有时效性的失效公文,各使用单位(部门)应及时将其撤出使用场所。若需要留存作为参考,要与现行有效的公文进行隔离存放,并明确标识以防误用。对涉及企业机密或其它原因需要回收的公文,由原拟文单位(部门)负责。

第五十六条 保密公文执行“晋城煤业集团保护企业秘密管理暂行规定”(晋煤集保字〔2000〕5号文件)。

第五十七条 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应当加盖复印机关证明章。

第五十八条 公文被撤销,视作自始不产生效力;公文被废止,视作自废止之日起不产生效力。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各部门严格按照本办法开展公文处理工作,由各归口管理部门补充制定本部门公文处理办法。

第六十条 本办法其它未尽事项,由行政办公室继续修正完善。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最终解释权归行政办公室。

下载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使我局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公文质量,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

    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二部分行政办公及综合治理 第一条为加强XX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文管理 工作,使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使我局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公文质量,结合我局的实际情......

    公文处理办法

    中铁一电十二办[2011] 03号关于下发电务十二公司《公文处理管理办法》的通知所属各项目部:为提高公文质量和工作效率,使我公司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电务......

    公文处理办法

    化学公司公文处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使石城化学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公下简称石城化学公司)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石城化学公司的公......

    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学院的公文处理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程序,使公文处理准确、及时,提高公文处理的工作效率和公文的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公司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文,是指公司在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过......

    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的公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结合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总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