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名解 15分2个,简答40分4个,计算题25分,10分+15分两个,论述20分一个
一,名词解释
1.中位值
用Md表示,主要用于定序测量,用于定序层次。
其意义为,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一群数据中央位置的数值。
2.四分位差
用Q表示。主要用于定序层次和定距层次。先将一组数 据按大小排列成序,然后将其四等分,去掉最高的1/4和最 低的1/4,仅就中间的一半数值来求其差异作为离散量数,就是四分位差。
3.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4.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即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变量。
换言之,所谓信度乃是指同一或相似母体重复进行调查或测验,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5.效度
效度是指用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即准确性。
换言之,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6.普查
又称全面调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的每一单位逐个进行调查。7.总和量表法
由一套态度项目构成
假设每一项目具有同等的态度数值,根据受试或被测量者反应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给分数,所有项目分数的总和即为一个人的态度分数。
这个分数的高低代表个人在量表上或连续函数上的位置,以示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8.课题操作化
把一个抽象的概念按一定的规则(根据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转化成可以直接观测和直接测量的指标,这个过程称为操作化。9.课题具体化
所谓课题具体化就是明确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分析单位,就是研究者所要调查的一个个“点”,它是进行调查和抽样的基本单位。研究内容,就是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它们是要调查和描述的具体项目和指标。
4.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称之为结构—功能分析方法。5.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事物异同点的比较,区别事物,达到对各个事物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把握各个事物的方法。
二.简答题
1.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区别
1典型调查更强调被选对象在调查的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而个案调查不强调这一点。
2典型调查强调推论,个案研究不要求推及其他。
3个案研究一般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犯罪群伙等,达到周密详尽,而典型调查的对象则宽泛的多,可以是各条战线的先进、中间或后进典型。
4有些个案调查是无选择的,也就是说,有些个案调查是因为案主主动立案而进行。而典型调查则都是有选择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的。
2.测量的四种尺度
1、定类尺度
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
定类尺度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定类尺度只能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
例如,性别、职业、宗教信仰等,都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类别来区分的。有时,也用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来代表某类事物,如用“0”代表女性,用“1”代表男性;用“1”代表工人,用“2”代表农民,用“3”代表军人等。但是,这些数字都是赋予某类事物的识别标志(如同运动员服装的编号用数字符号当作标记一样),并不反映这些事物本身的数量状况,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而只能作“是”或“否”这样一些回答。
2、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
定序尺度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所得变量可用数学符号 “>”或“<”来表示。
例如:文化程度:
(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专,(6)大学,(7)大学以上
定序尺度的数学特性比定类尺度高一个层次,也就是说,它不仅能区别异同,而且能确定其大小,可用数学符号 “>”或“<”来表示。
3、定距尺度
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区间尺度。定距尺度就是以等距的测量单位(相等的量)去衡量不同的类别或等级间的距离。
定距尺度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其每一间隔是相等的。
需要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零,但这个零却不具备数学中我们所熟悉的零的含义。从测量的角度看,此时的零只不过是一个特定的数字而已,它是人们主观认定和选取的。所得变量只能作加减,而不能作乘除等运算。
例如,华氏或摄氏温度计的零度并不说明没有温度,所以我们不能说40度比20度的天气热一倍,而只能说40度比20度高20度。
3.抽样调查的类型
4.如何判断选题好不好
一.选题必须是一个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二.选题有三个判断标准:
1有意义:影响范围大、(范围不大但)危害和后果严重。
2可行性:题目不能太大,题目不能太难,知识基础、人力物力、敏感性 3创新性:文献综述、可推广性。5.初步探索的内容和任务 一,内容
1.查阅文献做文献综述:(题目行不行,创新性问题,理论领域名人不可漏)2.咨询专家:(题目可行与否,建议与思路)3.实地考察:现实情况与手头资料是否相符
二,任务
1.验证选题(行不行)2.提出研究假设(做准备)6.推论统计是什么?为什么要用?
含义:从样本的统计值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推论出总体的参数。也就是说可以从样本的情况推到总体的情况。
因为研究对象是总体,为了研究方便才去抽样。只有从样本的情况推出总体的情况,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7.研究内容的分类
1、状态:
状态特征是指分析单位的基本情况,它们可用一些客观指标来调查。
例如,个人的状态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
2、意向性:
它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是一种主观变量。
它包括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性等。
意向性是内隐的,很难直接观测。研究者通常是设计一组题目来测量。
对意向性的分析一般要分析研究对象的行为动机、目的、手段、策略等等。
3、行为:
行为特征是一种外显变量,是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各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
如选举、加入政党、考大学、参军、就业等等。
不仅仅个人有行为,群体、组织和社区等分析单位也有其特定的行为。
对社会行为可以从各个方面考察。例如,韦伯区分了四种主要的社会行为:目标—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性行为和传统性行为。8.信度与效度的类型及概念
一,信度 1)再测信度
用同一种测量方式(或量表)对同一群被测者前后测量两次,再根据被测者两次测量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再测信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提供有关测量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的资料。其缺点是容易受记忆的影响,前后两次测量相隔的时间务须适度。(2)复本信度
如果一套测量有两种以上的复本,则可交替使用,根据一个被测者接受两种复本测量的得分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可得复本信度。„
以复本测量信度的方法可避免再测法的缺点。
但所使用的必须是真正的复本,在题数、形式、内容及难度等方面都要一致。(3)折半信度
在一种测量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折半法来估计测量的信度。
通用的折半法是将被测者的测量结果,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计分,再根据各人在这两半测量上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折半信度。
二,效度(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测量内容的适合性和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题目是否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
如:测量人们的历史知识,所选题目必须与历史知识有关,如果出的题目大都是有关时事政策的,则测量结果无效。
即实际测量工具X1是否抓住体现了X这个概念的主要特征。如果是的话,这样的测量效度就高(见下图)。(2)准则效度
也称为效标效度或实证效度。
即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
如果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准则的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他的方式与指标就具有准则效度。如: X是一个变量,用X1,X2两种工具测量,X1作为准则,X和X2有关系,若用X2测量有同等的效率,我们说X2具有准则效度(见下图)。
准则效度的关键在于:作为准则的测量公式、指标是一定要有效的,否则会越比越差。例如,测量成绩,与成绩好的人比较等。(3)构念效度
指变量X、Y在理论上有关系,如果测量X的指标X1与测量Y的指标Y1也有关系,并且我们以X2取代X1并复测整个理论时,得出了使用X1时同样的结果,则我们称新的测量(X2)具有构念效度,反之,则没有构念效度。效度测定三种类型关系:
从内容效度到准则效度,到构念效度,可视为一个累进或积累的过程,效度测定后面的每一类型包括前面所有类型的成分,并具有某些新的特征,正如定距测量需要比定序测量多的变量信息,而定序测量需要比定类测量多的信息一样,构念效度需要比准则效度多的信息,而准则效度又需要比内容效度多的信息。
9.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效度与信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测量工具所必备的两项主要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指标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两者的关系可如下图示所示:
①可信且有效:这样的是优良的测量工具,既是可信的又是有效的。
②可信但无效:这种类型的测量工具是可靠的,但不一定在特定的目标上有效,它可能在其他日标上有效。当然,这种无效的测量,可能是可信的。③不可信但有效:这种情况在理论上应该是不存在的。④不可信亦无效:这是测量中应避免的类型。
10.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 一.标题 三种写法:
1.用调查对象和主要问题作为标题(★)2.以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为标题 3.用提问做标题
二.前言 主要形式: 1.2.3.4.主旨陈述法 概况交代法 结论先行法 提问设疑法
三.主体 结构形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按事物前后发展的顺序
2.横式结构:将调查材料及理论观点,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列排放,分别陈述。3.纵横式结构(常用):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 以横式为主,纵式为辅
四.结尾 五.附录
11.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法
一,文献法
文献:包括各种报刊、书籍、档案、图片、音像等等。
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调查文献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文献法的作用:
了解研究有关问题的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课题;
帮助形成有关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促进观察和访问; 有助于得到现实研究的比较资料。二.访谈法
就是通过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按照事先设计的题目、词句、内容,有程序地同受访者进行交谈,利用面对面的交互刺激的作用,以期了解对象的行为、特性、动机以及有关事实真相的一种方法。访谈法的类型:(1)问卷访谈
问卷访谈是由访谈员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大纲或问卷进行访谈。
问卷访谈从访谈的形式又可分为:邮寄法,电话访谈法和人员访谈法。(2)非问卷访谈
非问卷访谈事先不预定表格、问卷,只拟定粗略的调查提纲,由访谈员和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交谈。
这种访谈比较适用于收集人们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信念等方面的资料,能使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分为:
重点集中法:把受访人安排到一种特殊情境中,研究者从其反应中得到情报,再加以解释。
客观陈述法:就是让受访人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或有关事物。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使受访人有机会陈述他的想法和做法;缺点在于,容易流入主观,以偏概全。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对受访人及其背景、价值、态度等有一较为深刻的了解。否则,对资料的真伪程度便难以下断言。
深度访谈法:也即平时所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法 团体访谈法:就是把许多受访人集中在一起,同时访谈。三.观察法
就是根据研究课题,观察者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及仪器,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
1、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按照是否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严格的观察程序划分: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3、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接触到被观察者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对现代社会研究来讲,参与观察和结构式观察是最常用的两种观察方法。四.问卷法
问卷就是为了调查研究而设计的问题表格。
在社会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与抽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社会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问卷的主要类型:
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自填问卷即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的问卷。
访问问卷则是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的问卷。
自填问卷依据发送的方式又可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种。
问卷的基本结构:
问卷往往都包括这样几个成分,即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第二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XX大学大学生电脑网络利用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掌握我校学生电脑网络利用状况,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态度的真实状况,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此项调查。希望你能真实地填写这份问卷,你所填写的内容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资料,在此我们向您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联系方式:
填写须知:
1、答案无所谓对错,请独立完成答卷,不要与他人商讨。
2、本调查问卷为无记名,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单选。
1、你的性别(B)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C)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平时上网的频率(A)
A每天两小时以上 B每天两小时以内 C一周三次以上 D一周三次一下
4、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B)A聊天B玩网络游戏C查资料D逛论坛发帖
子E欣赏音乐 F购物 G其他(请写明)
5、你如何看待登陆黄色网站(A)A深恶痛绝B好奇,偶尔看看C寻求刺激D学习性知识
6、你认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D)A传媒功能B思想教育功能C娱乐功能D知识传承功能E社会动员功能 F其他(请写明)
6、在网络上你经常使用哪种交流方式(A)A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B电子邮件C逛社区论坛D个人主页,如人人、博客E网络电话F视 频聊天G其他(请写明)
7、你在网上玩游戏吗(A)A经常B有时C没有,但想D从不
9、你经常上网购物吗(B)A经常B偶尔C从不
10、上网对你学习的影响(C)A明显提高B有所提高C没有影响E明显下
降
11、如果没有网络你的生活会(B)A无法活下去B生活没了滋味C照样活
下去D生活更精彩
谢谢您认真的回答,谢谢。
第三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014年《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11月16日
题目
1、幸福感研究
写作提示:1.针对幸福感选择一个群体,就其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其职业的相关性、与社会分层的关系等进行调查或文献论述。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赵亮.幸福感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2(2)
[2] 彭佳妮.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 王陈.高校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汕头大学.2005
题目
2、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研究
写作提示:1.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方式或结构所呈现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或变迁及其原因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张净,李光久.江苏省居民消费状况的实证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2] 卓如彩.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 任敏.城市居民消费分层研究[D].武汉大学.2004
题目
3、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控制
写作提示:1.针对青少年犯罪所呈现的特征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或青少年犯罪有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周晓瑾,赵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机制与社会控制[J].青年探索.1996(01)
[2] 王发曾.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与文化问题对城市犯罪的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04(01)
[3] 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11)
题目
4、农村留守群体的研究
写作提示:1.针对农民工流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留守问题,选取一研究对象,对其生存现状、所遇问题以及农民工流动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述。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应会君,黎瑛.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分析及出路探讨——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 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3] 余显亚.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留守人口的影响——对重庆市一村民小组的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06)
题目
5、农民教育需求调查
写作提示:1.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而农村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请以农民教育需求为话题,从其需求的表现形式、存在问题以及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你可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研究方法要包括问卷法,必要时可以结合访谈法,在研究报告后请附上所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如有个案访谈应不少于5个。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邱雪梅.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基于浙江部分乡镇农民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34)
[2] 田茂仁,谢雪梅,邓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02)
[3] 吴兴南,孙月红.满足农民教育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要有充分的实证资料,避免空对空,提倡使用本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亦可适当用二手资料。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农村实际,做到立论正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有据。
5.论文要求规范化:
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6.论文要求结构严密,语言流畅,富有哲理,要体现学术性,不能用文学语言,也不能公文化。
7.引用资料要注明出处,文章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否则扣分。题目所给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论文写作不限于这些参考文献。
8.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四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解释调查结果际检验调查结论等。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三个层次的知识: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是一种哲学观点,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及其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的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等。
(2)资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诸如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二是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法、会议法等。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3.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比较,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深刻;第二、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备和科学;第三、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调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第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社会现象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第五、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第二、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第三、充分占有客观材料,分析它的发展形式和过程,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第四、在研究和认识社会现象特殊性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形式解决不同的问题。
(2)科学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数据、资料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第二、调查的资料必须有效地说明调查者所要说明的观点;第三、调查结论于调查资料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3)系统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注重调查对象的整体性;第二、界定系统的界限应明确清晰;第三、注意系统的内在结构于外在的联系;第四、要注意全过程的层次性和顺序性;第五、要注意系统的自我调节以及于外部环境的平衡适应功能。
5.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调查与研究比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第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提供客观依据;第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行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基本原理
6.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1)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文化,其中对文化的理解是难点。掌握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关系。
(2)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类型有:社会中的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阶层、民族、社区等。
7.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2)根据调查研究的时序,可划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3)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可划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其特点是: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它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由此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现象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说明事物是什么,量的规定性则是说明多少的问题。只有对社会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某些事物。定量研究虽被广泛重视,但有些社会现象还无法进行定量研究,有些社会现象也只能进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确程度不高。因此,社会调查研究类型的发展趋势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再返回到定性,以
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目的。
社会调查法的内容
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是什么?弄清社会问题。
2、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
3、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社会调查法的作用
1、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预测服务。
3、明了社会现状,发现新的研究专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该领域工作的科学化。
社会调查法的实施
1、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四要素
(1)调查什么?
(2)谁去调查?
(3)向谁调查?
(4)怎样调查?
2、明确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发现、提出社会问题,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4)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与建议。
(7)理论思考与讨论
第五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04年(9月)学期考试
专升本层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题目
(以下题目任选其一)
1、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改革开放以后,随 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宗教在我国获得了新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势头迅猛,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请选取一个调查区域,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研究宗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探讨发展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要求和提示:
(1)可以研究一种宗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也可以研究几种宗教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调查区域可以选取一个乡村,也可以选取一个市、县或乡镇来研究整体发展状况;
(2)采用的研究方法中要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在研究报告后请附上所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样本量不少于50,个案访谈人数不少于5个;
(3)字数不少于5000。
2、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而农村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农民对教育需求的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要求和提示:
(1)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你可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2)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
(3)研究方法要包括问卷法,必要时可以结合访谈法,在研究报告后请附上所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如有个案访谈不少于5个;
(4)字数不少于5000。
3、近年来,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大量耕地被征用。由于建 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是永久性的,并且彻底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类型,对农民的负面影响最大。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中,“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失地农民问题则是政协会议的头号提案,政府正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一次对失地农民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要求和提示:
(1)系统调查当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土地占用对农民生计发展的影响,达到对这
一问题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2)找出征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对现行征地制度改
革、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3)有关研究方法,若采取问卷法来调查,问卷的样本量应不少于50,同时要结合兼
做3、4个个案访谈;若只采取个案访谈,则个案访谈的人数应不少于10个;
(4)字数不少于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