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整改报告doc

时间:2019-05-15 02: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版GMP整改报告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版GMP整改报告doc》。

第一篇:新版GMP整改报告doc

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不合格项目整改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针对2013年4月20日至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认证检查组对我公司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进行现场检查提出的14项一般缺陷项目,我公司在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的整改方案

1、部分生产人员现场考核记录未按规定进行保存。(档案”条款中增加“培训现场考核记录”内容,使人员培训现场考核记录按规定进行保存。

1.4.3.新增《培训现场考核记录》记录文件(文件编码:沙-人-JP-01-022),将现场考核内容进行具体的明确和细化。

1.5.实施的部门和责任人: 办公室:董宝庆。完成时间:已完成。1.6.相关证明性文件:

1.6.1.修订后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编码(沙-人-BZ-GL-07-004)(复印件)。

1.6.2.修订前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编码(沙-人-BZ-GL-08-004)(复印件)。

1.6.3.新增的《培训考核现场记录》(文件编码:沙-人-JP-01-022)(复印件)。

1.6.4.修订后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培训考核记录(复印件)。

2、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局部风管改造后的竣工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洁净区的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行编号。

2.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⑴公司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改造竣工后,由改造施工单位提供了竣工图纸。公司项目改造的相关负责人仅是组织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和财务部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决算,没有认真审核施工方提供的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情况的一致性,因此,该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

⑵洁净区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送、回、排风口应进行编号管理的重要性,属于工作疏忽所致。

2.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

2.3.1.竣工图纸无相关确认,可能会造成竣工图纸和竣工工程不一致,不便于后期空调系统维修管理。该风险项目为偶然发生,而且改造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验证工作,验证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因此,该风险项目不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属于低风险。

2.3.2.洁净区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可能会造成维修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各风口的位置,无法追溯各风口相关的维修情况,不便于日常维修管理。对产品质量影响轻微,该风险项目属于低风险。

2.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2.4.1.新增管理文件,增加对各工程项目竣工图纸的审核确认要求。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车间、机修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对公司各空调净化系统的图纸进行检查、确认。

2.4.2.修订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沙-设-BZ-GZ-05-023),在其内容中增加对洁净区送、回、排风口编号管理的要求,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2.4.3.按文件规定的编号管理要求对洁净区送、回、排风口进行编号,并在图纸上标明各送、回、排风口的编号,同时在现场的送、回、排风口贴上标示。

2.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王国宏;机修车间:金玉明;生产车间:全军; 质量保证部:侯辉。完成时间:已完成。2.6.相关证明性文件:

2.6.1.新增文件《厂房设计、施工及验收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1-027(复印件)。

2.6.2.修订后的《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5-023(复印件)。

2.6.3.修订前的《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4-023(复印件)。

2.6.4.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确认复印件及送、回、排风口编号图。

2.6.5.冻干粉针车间图纸确认复印件及送、回、排风口编号图。2.6.6.相关照片

3、称量中心(取样间)洁净区更衣与洁具清洗存放设在同室,无有效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3.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称量中心在早期设计时由于面积的局限,且考虑称量中心所用洁具较少(如:仅有抹布等),未设置单独的洁具间。

3.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此项缺陷可能存在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风险,通过对称量中心实际使用情况和清洁、消毒过程进行调查,称量中心的清洁用具只在称量前和称量结束后清场、清洁时使用,称量过程中不会出现在称量现场,故称量中心此项缺陷的产生仅是清洁用具清洗存放不合理,未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此缺陷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3.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称量中心所用清洁用具全部由生产车间在C级洁净区洁具间进行统一清洗处理和存放。使用时由C级洁净区洁具间将所需要的清洁用具装入密闭的周转箱(以编号方式指定专用)内,由传递窗按程序进行表面清洁消毒后传入称量中心洁净区使用。称量中心所用到的消毒剂,也由生产车间在C级洁净区统一配制,用密闭容器盛装后,通过称量中心传递窗传入使用。并规定洁具与消毒剂仅在称量操作前(物料未传入称量间时)及称量操作全部结束后传入称量间使用,未使用的已清洁抹布存放在密闭的周转箱内,同时在称量间放置另一密闭周转箱,供存放清场后已使用的抹布,待清洁清场结束后,将已使用过的洁具用密闭周转箱传入生产车间C级洁净区,在洁具间统一清洁、消毒、晾干,备用。供应仓储部已按照上述要求对《称量中心清洁、消毒规程》进行了修订(文件编号:沙-储-BZ-GZ-04-009),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及现场考核。

3.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供应仓储部:付国丽;生产车间:肖瑞林 完成时间:已完成。3.6.相关证明性文件

3.6.1.修订后的《称量中心清洁、消毒规程》文件编号:沙-储-BZ-GZ-04-009(复印件)。

3.6.2.修订前的《称量中心清洁、消毒规程》文件编号:沙-储-BZ-GZ-03-009(复印件)。

3.6.3.将修订后的《称量中心清洁、消毒规程》对相关人员培训的培训及考核记录(复印件)。

4、部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及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不符合要求,如冻干粉针剂车间洗瓶间与拆包进瓶室压差低于10帕斯卡;大容量注射剂车间物料传递窗缺少压差计。(装压差计。

4.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⑴在发现冻干粉针车间洗瓶间与拆包间现场显示压差计压差低于10帕斯卡后,我们对在线实时监控压差数据记录检查后,在线压差记录未发现有低于10帕斯卡的情况出现。确认为现场压差计损坏。

⑵在更换安装压差计时,未认真仔细检查,导致压差计软管通道堵塞,压差计无法正常显示,再次出现压差低于10帕斯卡的情况。

⑶对大容量注射剂物料传递窗缺少压差计主要原因是考虑不周而产生。

4.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

4.3.1.冻干粉针车间洗瓶间(D级区)与拆包间(一般区)压差低于10帕斯卡,属于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压差不符合要求。但我们检查在线监测记录时,在线监测记录正常,未发现有低于10帕斯卡的情况出现,结果证明该洗瓶间与拆包间的实际压差正常,仅是现场显示压差计工作不正常。该风险属于低风险。

4.3.2.洁净区物料传递窗缺少压差计,未对传递窗内外的的压差进行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压差有异常变化的情况。由于传递窗设有互锁装置,该风险较小,属于低风险。

4.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4.4.1.对公司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净化空调净化系统的压差全部进行检查,确认各房间的压差均符合GMP的相关压差要求。

4.4.2.加强对厂房设施相关规程的培训,加强对厂房设施运行的

检查确认,确保按文件规定执行。

4.4.3.对公司各车间所有人流、物流通道及轨道穿越不同洁净区域等全部进行检查,对未安装压差计(如称量中心物料传递窗)的地方均已安装压差计(经检定合格)。

4.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王国宏;机修车间:金玉明;生产车间:全军; 完成时间:已完成。4.6.相关证明性文件:

4.6.1.4月20日冻干粉针车间洗瓶间对拆包进瓶室压差在线监测记录。

4.6.2.4月21~24日冻干粉针车间洗瓶间对拆包进瓶室压差在线监测记录。

4.6.3.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压差确认记录(复印件)。4.6.4.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压差确认记录(复印件)。4.6.5.冻干粉针车间压差确认记录(复印件)。

4.6.6.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人流、物流、进出口及轨道穿越区域压差计检查记录(复印件)。

4.6.7.大容量注射剂车间物料传递窗压差计安装照片。4.6.8.称量中心物料传递窗压差计安装照片。

4.6.9.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洁净厂房维护保养规程、101#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冻干粉针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培训记录(复印件)。

5、质量管理部门试药试剂储存间、待检样品储存间无温湿度监

控记录,也无控制设施。(5.6.1.新增记录《样品管理室温湿度记录》文件编号:沙-质-JP-01-363(复印件)。

5.6.2.新增记录《试剂管理室温湿度记录》文件编号:沙-质-JP-01-364(复印件)。

6、个别设备维护保养不完善,如冻干粉针剂车间灌装加塞机运行不畅,有倒瓶、掉塞现象,导致操作人员过多干预;冻干粉针剂车间空调净化系统AHU3中效段压差低于初始压差。(段压差指示稳定下来就读取中效压差表上的指示,并且将初阻值记录填写为120Pa,造成初阻值低于运行值。

6.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

⑴通过对生产过程调查,操作人员将手放在隔离手套内目的是不用停机能够及时排除运行中的倒瓶等现象。通过风险评估,操作人员将手放在隔离手套箱内会影响气流,通过调取在线悬浮粒子运行数据检查确认,无超标数据,因此操作人员上述操作对产品质量无影响,同时未涉及其它产品。此缺陷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⑵通过对AHU3整个系统认真检查未发现系统有泄漏现象。因此,此项缺陷的产生仅是由于记录初始值的操作人员记录不当造成,未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项缺陷未涉及其它空气净化系统及产品质量。此缺陷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6.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⑴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在生产前应将设备调试至最佳状态。生产过程出现下塞不畅、倒瓶现象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停机调试。加强车间操作人员对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的执行,确保生产设备的良好运行。

⑵机修车间已对冻干粉针剂车间空调净化系统,特别是AHU3系统作全面认真仔细的检查,系统无泄漏,且AHU3系统运行到4月30日,中效段压差值显示为130Pa,已高于初始记录值10Pa,说明中效过滤器未泄漏;其次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冻干粉针车间空气净化系统操作规程》的培训,准确记录初、中效压差初阻值。

6.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车间:全军;机修车间:金玉明。

完成时间:已完成。6.6.相关证明性文件:

6.6.1.冻干粉针剂车间生产过程中B级区域与A级区域的在线悬浮粒子监测数据打印记录。

6.6.2.冻干粉针剂车间空调净化系统AHU3中效段压差指示的照片。

7、质检室使用的马弗炉未按规定进行检定;灯检岗位照度计未校准。(度探头,外有温度控制仪,将温度控制仪送回族自治区计量院进行检定。

⑵照度计委托由安徽阜阳市计量测试所进行校准。7.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质量保证部:侯辉、陈通; 完成时间:已完成。7.6.相关证明性文件:

7.6.1.马弗炉温控仪检定证书(复印件)。7.6.2.照度计校准证书(复印件)。

8、注射用胸腺五肽(批号130223)生产记录中,洗烘瓶机隧道烘箱灭菌温度曲线中的温度数值与手工记录的灭菌温度记录数值不一致;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现场检查时装量检测记录在草稿纸上。(瓶生产过程中,填写记录不认真,未核对设备显示屏显示的温度填写烘箱灭菌温度;QA现场检查人员未严格执行批记录填写的要求,没有及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原始记录)批记录上。

8.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

⑴经过核对该批隧道烘箱温度曲线图,本批生产全过程的烘箱温度均在工艺要求的335~365℃之间,因此,此项缺陷对产品质量无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车间通过对该批产品生产前后的3批产品(130219、130220、130224)进行了检查核对,以上3批产品的洗瓶操作均由刘敏负责操作,生产过程中洗烘瓶机隧道烘箱的灭菌温度曲线图纸与手工记录的数据基本一致。因此,此项缺陷为偶发,未涉及到其他批次产品,属于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⑵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生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批号130221)过程中,装量检查的记录未及时记录在批记录中,但经确认本批装量检查符合生产工艺规定的5.0-5.3ml/支的要求。故此缺陷未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8.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1)生产车间对洗瓶岗位操作人员进行《批生产记录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L-06-009,《记录填写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Z-01-417的再培训与考核,并对洗瓶岗位操作人员刘敏进行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的教育。通过举一反三,对类似的问题加强管理措施,防止再次发生。质量保证部修订了《冻干粉针剂洗瓶烘干工序监控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4-097和《小容量注射剂洗瓶工序监控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2-166,增加对洗烘瓶机隧道

烘箱温度、压差的监控,确认手工记录与设备显示值一致,并将修订后的文件对洁净生产区QA进行培训考核;

⑵质量保证部对洁净生产区QA进行《批生产记录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L-06-009,《记录填写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Z-01-417的再培训与考核,要求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要及时记录在批记录中。

8.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车间:肖瑞林;质量保证部:王艳 完成时间:已完成。8.6.相关证明性文件

8.6.1.洗瓶岗位操作人员及生产区QA对相关文件的培训考核记录(复印件)。

8.6.2.修订后的《冻干粉针剂洗瓶烘干工序监控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4-097(复印件)。

8.6.3.修订前的《冻干粉针剂洗瓶烘干工序监控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3-097(复印件)。

8.6.4.修订后的《小容量注射剂洗瓶工序监控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2-166(复印件)。

8.6.5.修订前的《小容量注射剂洗瓶工序监控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1-166(复印件)。

8.6.6.对生产区QA进行相关文件的培训考核记录(复印件)。

9、个别岗位操作规程内容简单,如《冻干粉针剂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中未规定在停产(空调系统停机)期间,洁净

区应定期维护。(机修车间:金玉明 完成时间:已完成。9.6.相关证明性文件:

9.6.1.修订后的《冻干粉针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Z-02-052(复印件)。

9.6.2.修订前的《冻干粉针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Z-01-052(复印件)。

9.6.3.修订后的《101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Z-05-016(复印件)。

9.6.4.修订前的《101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保养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Z-04-016(复印件)。

10、质量管理部门所用的移液管(标示已清洁)清洁不彻底、挂水、有药液残留。(件编号:沙-质-JP-02-270,加强管理,设立专人对每次清洗后玻璃器皿进行检查。

10.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质量保证部:陈通 完成时间:已完成。10.6.相关证明性文件

10.6.1.新增文件《玻璃仪器清洁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质-BZ-GZ-03-024(复印件)。

10.6.2.修订后的《检验用玻璃仪器检查记录》文件编号:沙-质-JP-02-270(复印件)。

10.6.3.修订前的《检验用玻璃仪器检查记录》文件编号:沙-质-JP-01-270(复印件)。

11、未根据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确定的人数,来规定可进入灌装间的最大限制人数(验证确定10人,灌装间门上标示限制人数19人)。(无菌附录

11.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此项缺陷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但通过对生产人员的排班情况、进入B级区人员登记情况进行调查,进入B级灌装间的人员共有8人,包括7名岗位操作人员和1名QA,特殊情况下另加1名维修人员进入,故进入B级灌装间的人员总数从未超过10人。因此,此项缺陷的产生仅是由于文件制定方面的依据不合理,故未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缺陷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11.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生产技术部已对相关的2个文件中的冻干粉针剂灌装间的限进人数进行了修订(《洁净室(区)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L-09-015、《冻干粉针剂灌装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Z-09-015);生产车间已将灌装间门上的标识更换为“限进人数10人”。

11.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芦莉娜;生产车间:肖瑞林 完成时间:已完成。11.6.相关证明性文件

11.6.1.修订后的《洁净室(区)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L-09-015(复印件)。

11.6.2.修订前的《洁净室(区)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L-08-015(复印件)。

11.6.3.修订后的《冻干粉针剂灌装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Z-08-298(复印件)。

11.6.4.修订前的《冻干粉针剂灌装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

-生-BZ-GZ-07-298(复印件)。

11.6.5.冻干粉针剂灌装间规定限进人数的标识照片。

12、冻干粉针剂车间轧盖在C+A,无抽风装置,轧盖间的空气未直排;大容量注射剂车间轧盖在C+A,该功能间的空气也未直排;以上设置不能防止铝屑对其它区域的影响。(无菌附录

12.4.1.对冻干粉针车间轧盖间(C+A级)的回风进行改造,将轧盖间回风改为直排;对轧盖间内排风口安装的滤布定期进行清洁;在排风箱的排风口增加一道过滤装置防止气流倒灌。该项目实施按变更控制程序进行严格控制。

12.4.2.对大容量注射剂车间轧盖间(C级)的回风进行改造,将轧盖间回风改为直排;对轧盖间内排风口安装的滤布定期进行清洁;在排风箱的排风口增加一道过滤装置防止气流倒灌。该该项目实施按变更控制程序进行严格控制。

12.4.3.对《冻干粉针剂轧盖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明确规定应定期对轧盖间排风口的滤布进行定期清洁和更换。

12.4.4.对《大容量注射剂轧盖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明确规定应定期对轧盖间排风口的滤布进行定期清洁和更换。

12.4.5.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SOP的培训及考核。12.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王国宏;机修车间:金玉明;生产车间:全军; 完成时间:已完成。12.6.相关证明性的文件:

12.6.1.冻干粉针轧盖间回风改排风变更记录(复印件)。12.6.2.大容量注射剂车间轧盖间回风改排风变更记录(复印件)12.6.3.冻干粉针车间回风改排风确认方案及报告(复印件)。12.6.4.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回风改排风确认方案及报告(复印件)。12.6.5.《冻干粉针剂轧盖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码:沙-生-BZ-GZ-05-336(复印件)。

12.6.6.《大容量注射剂轧盖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码:沙-生-BZ-GZ-07-077(复印件)。

12.6.7.冻干粉针车间车间排风布置图。12.6.8.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排风布置图。12.6.9.冻干粉针车间轧盖间排风箱及排风管道照片。12.6.10.大容量注射剂车间轧盖间排风箱及排风管道照片。12.6.11.相关SOP的培训考核记录(复印件)。

13、大容量注射剂成品灭菌时,活动穿刺探头未穿刺到待灭菌物品内(穿刺品内装注射用水)。(无菌附录

-JP-05-272,《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07-030,《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13-022)增加相关内容的记录。生产车间在大容量注射剂产品灭菌时已按文件要求用轧盖后的待灭菌产品作为穿刺品。

13.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车间:肖瑞林。完成时间:已完成。13.6.相关证明性文件

13.6.1.修订后的《大容量注射剂灭菌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Z-08-093(复印件)。

13.6.2.修订前的《大容量注射剂灭菌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沙-生-BZ-GZ-07-093(复印件)。

13.6.3.修订后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05-272(复印件)。

13.6.4.修订前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04-272(复印件)。

13.6.5.修订后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07-030(复印件)。

13.6.6.修订前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06-030(复印件)。

13.6.7.修订后的《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号:沙-生-JP-13-022(复印件)。

13.6.8.修订前的《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序批记录》文件编

号:沙-生-JP-12-022(复印件)。

14、注射用胸腺五肽(待包装产品)取样记录未体现最初、最终灌装的产品。(无菌附录

14.6.3.修订后的《原辅料取样记录》文件编号:沙-质-JP-04-001(复印件)。

14.6.4.修订后的《原辅料取样记录》文件编号:沙-质-JP-03-001(复印件)。

第二篇:GMP整改报告剖析

关于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项的

整改报告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

2015年7月28日至2015年7月30日,贵中心组织专家对我司进行了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GMP认证现场检查结果为:严重缺陷0项,主要缺陷0项,一般缺陷9项。

GMP认证现场检查结束后,我公司高度重视,召开了总经理主持,授权人、质量部、生产部、采购部、行政部等主管以上人员会议,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由质量部牵头,各部门配合,商定了拟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如何开展整改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并按计划将各项整改项目落实到位,现将整改报告上报贵中心,请审查。

礼亲堂健康药业(深圳)有限公司

2015年8月3日

抄送: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龙岗分局

/ 11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

缺陷项目整改报告

一般缺陷:

1、部分培训教材未归档保存,如药材鉴别、贮存养护培训内容。(第27条)

(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时发现药材鉴别、贮存养护等培训教材未归档保存。

(2)原因分析:公司的培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3)风险分析评估:培训教材未归档保存就难以追溯培训内容。(附件1-1)

(4)纠正措施:行政部收集整理有关药材鉴别、贮存养护培训教材,装订成册,进行归档。(附件1-

2、附件1-

3、附件1-7)

(5)预防措施:行政部全面检查培训计划安排与培训教材,确定无类似培训教材未归档保存情况。并且要求以后的全部培训工作均要求保存培训教材。行政部主管检查当月培训教材归档保存情况。(附件1-7)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7月31日(8)整改责任人:行政部主管曾雪娜。(9)附件目录

附件1-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1-2 2015年归档的部分培训教材 附件1-3整改要求归档的培训教材 附件1-4偏差调查报告

/ 11

附件1-5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1-6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1-7《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表》

2、器具间、蒸煮间通风排气设施不足。(附录6,第23条)

(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容器存放间和蒸煮间的排气扇不足够。蒸煮间产生蒸汽较多,可能无法及时排出;器具间(容器存放间)里存放的容器可能无法及时干燥。

(2)原因分析:蒸煮间和器具间(容器存放间)通风排气设施配备的不足。

(3)风险分析评估:蒸煮间和器具间(容器存放间)是产生蒸气和湿度比较大的房间,器具间、蒸煮间通风排气设施不足影响生产工作环境,给生产现场工作人员带来不适、并且容易导致清洁工作的难度,影响到产品质量。(附件2-1)

(4)纠正措施:公司在容器存放间和蒸煮间分别加上一把功率足够的工业排风扇(附件2-2,附件2-

3、附件2-7)。

(5)预防措施:生产部全面检查一楼与三楼生产车间与仓库,确定不存在排气通风不足的房间。(附件2-7)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8月3日(8)整改责任人:生产负责人陈琳。(9)附件目录

附件2-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2-2容器存放间整改前后照片 附件2-3蒸煮间整改前后照片 附件2-4偏差调查报告

/ 11

附件2-5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2-6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2-7《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表》

3、原药材及饮片未规定复验期。(附录第36条)

(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时发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未规定复验期。

(2)原因分析:公司对物料和产品复验期理解不当,误把储存期当复验期。

(3)风险分析评估:未规定复验期会影响仓库储存原药材和成品的监控评估,增加质量风险。(附件3-1)

(4)纠正措施:公司已分析了所有原辅料和成品,重新修订了《物料复检管理规程》,增加了原辅料和饮片的复验期内容。(附件3-

10、附件3-16)

(5)预防措施:组织生产部与质量部人员进行《物料与成品复检管理规程》培训,明确储存期和复验期概念,掌握本公司原料与饮片的储存期与复验期。(附件3-

11、附件3-

12、附件3-16)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8月01日(8)整改责任人:QA邓金香。(9)附件目录

附件3-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3-2《变更申请表》 附件3-3《变更审批表》 附件3-4《变更台帐》 附件3-5《文件编写申请表》

/ 11

附件3-6《文件编写审核表》 附件3-7《文件编写批准表》

附件3-8修订前《物料复检管理规程》 附件3-9《文件销毁记录》

附件3-10修订后《物料与成品复检管理规程》 附件3-11培训登记表 附件3-12培训考核表 附件3-13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3-14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3-15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3-16《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表》

4、未保存经签名批准的标签原版实样。(第122条)

(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员发现无经批准的“制何首乌”、“党参片”标签原版实样。

(2)原因分析:企业标签印刷管理不到位,没有保存经批准的“制何首乌”、“党参片”标签原版实样。

(3)风险分析评估:缺少经批准的标签原版实样保存会影响标签验收、检验,从而发生因产品标签的缺陷而导致的产品售后风险。(附件4-1)

(4)纠正措施:公司在检查员发现问题后立即联系标签供应商,经核查标签供应商有保存经批准的标签原版实样。向标签供应商索要“制何首乌”、“党参片”标签原版实样归档保存。(附件4-

2、附件4-

3、附件4-9)

(5)预防措施:组织采购员、仓库管理人员及质量部全体人员进行《印刷包装材料设计管理规程》、《标签和印刷包材管理规程》培

/ 11

训并考核。并要求今后标签的印刷一定要保存经签名批准的标签原版实样,并对每一批标签来货进行验收和检验。(附件4-9)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8月3日(8)整改责任人:质量部经理李良深。(9)附件目录

附件4-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4-2制何首乌标签原版实样复印件 附件4-3党参片标签原版实样复印件 附件4-4培训登记表 附件4-5培训考核表 附件4-6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4-7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4-8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4-9《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表》

5、检验用纯水机水质确认检验数据未归档。(第148条)(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发现检验用纯水机水质检验记录没有统一归档。

(2)原因分析:企业对检验用水检验数据归档管理不到位。(3)风险分析评估:检验用水检验数据未归档无法追溯检验用水的质量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判断。

(4)纠正措施:企业在检查组发现问题后,立即建立检验用水水质的检验档案(附件5-1)。

(5)预防措施:对QC进行《检验记录、检验报告书管理规程》培训(附件5-2),要求按规程归档保存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 11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8月1日(8)整改责任人:质量部经理李良深。(9)附件目录

附件5-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5-2检验用水检验档案 附件5-3培训登记表 附件5-4培训考核表 附件5-5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5-6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5-7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5-8《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表》

6、化验室用《中国药典》未注明勘误内容。(第158条)(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发现检验用《中国药典》没注明勘误的内容。

(2)原因分析:公司QC检验室管理工作不到位,有《中国药典》勘误内容但未全部标注勘误。

(3)风险分析评估:《中国药典》勘误内容未标注会导致使用错误的检验方法或质量标准。(附件6-1)

(4)纠正措施:公司已针对《中国药典》的勘误内容在在用的《中国药典》上勘误过来(附件6-2至6-

7、附件6-11),(5)预防措施:要求QC主管及时关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掌握中国药典勘误情况和增补本发行及执行情况。公司产品涉及的勘误及时作出修订增订等处理。(附件6-11)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

/ 11

(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8月2日(8)整改责任人:质量部经理李良深。(9)附件目录

附件6-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6-2公司产品涉及勘误目录 附件6-3党参勘误

附件6-4附录IX U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勘误 附件6-5碘滴定液(0.05mol/L)勘误 附件6-6附录IIB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勘误 附件6-7附录 II C显微鉴别法勘误 附件6-8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6-9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6-10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6-11《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表》

7、批生产记录中未预留足够的空格以填写切制工序的QA监控数据。(第159条)

(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切制生产记录没有足够的空格填写QA监控记录,导致现场QA的现场监控内容表述于表格外。

(2)原因分析:企业批生产记录设计的缺陷。

(3)风险分析评估:切制生产记录没有足够的空格填写QA监控记录,导致QA监控记录不规范,可能对产品批生产记录追溯增加难度。(附件7-1)

(4)纠正措施:修订了切制生产记录用于填写QA监控记录的表格。

/ 11

(5)预防措施:公司审查了所有产品的批生产记录,确认不存在类似填写空格不足够的生产记录。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7月31日(8)整改责任人:QA邓金香。(9)附件目录

附件7-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7-2《变更申请表》 附件7-3《变更审批表》 附件7-4《变更台帐》 附件7-5《文件编写申请表》 附件7-6《文件编写审核表》 附件7-7《文件编写批准表》 附件7-8修订前《切制生产记录表》 附件7-9《文件销毁记录》

附件7-10修订后《切制生产记录表》 附件7-11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7-12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7-13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7-14《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表》

8、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用流动相未标示有效日期。(第226条)(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发现色谱检验用流动相没标注有效期。(2)原因分析:企业检验试液管理不到位。

(3)风险分析评估:色谱检验用流动相没标注有效期会导致可

/ 11

能使用过期的流动相从而影响产品检验结果。(附件8-1)

(4)纠正措施:企业在检查组发现问题后,立即审查现场流动相的配制记录,及时把有效期标上。(附件8-

2、附件8-

3、附件8-6)

(5)预防措施:实验室排查了其他试剂试液等标签标示情况,不存在类似不标示有效期的情况;针对QC进行《试剂、试液和滴定液管理规程培训》,要求以后色谱用流动相的管理一定要规范标签,并注意有效期的标注。(附件8-

4、附件8-

5、附件8-6)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7月31日(8)整改责任人:质量部经理李良深。(9)附件目录

附件8-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8-2有效期标注前照片 附件8-3有效期标注后照片 附件8-4培训登记表 附件8-5培训考核表 附件8-6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8-7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8-8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8-9《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表》

9、未与标签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265条)

(1)缺陷描述:现场检查发现我公司未与标签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2)原因分析:我公司对标签供应商评估管理不到位。(3)风险分析评估:公司与标签供应商未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会

/ 11

影响标签的内容、制版、供应、运输、使用等等环节质量纠纷及事故等。(附件9-1)

(4)纠正措施:公司在检查组发现问题后立即与标签供应商联系关于质量保证协议的签订事宜,补充签订了质量保证协议,严格按协议内容执行。(附件9-

2、附件9-3)

(5)预防措施:全面检查物料各供应商档案,确认是否存在类似漏签质量保证协议的情况,如有漏签,一并处理。

(6)整改结果:已整改完成。(7)整改完成日期:2015年8月3日(8)整改责任人:质量部经理李良深。(9)附件目录

附件9-1风险评估-FMEA表格 附件9-2质量保证协议复印件 附件9-3偏差调查报告 附件9-4偏差调查记录 附件9-5偏差登记台帐

附件9-6《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表》

/ 11

第三篇:GMP认证整改报告

大家好,请问GMp认证检查整改报告可以直接邮寄到国家局认证中心吗?因为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交通不方便,所以想直接邮寄过去,GMp认证整改报告。有专门接受邮件的科室吗?请具体说明,小弟在网上没有具体查到,谢谢!理论上可以,直接寄认证中心最好方法,打电话咨询.都是寄过去的,整改报告《GMp认证整改报告》。送过去成本太高了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南里11号楼三层,邮编:100061。GMp认证,就写认证二处收。还是去一次比较好.现在去北京,估计就回不来了,要在北京过年了是啊,我就怕回不来了,难道要留在北京过年不成?哈哈认证中心对于你这个项目专门有联系人的

第四篇:GMP认证整改报告

篇一: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整改报告 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资料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一日

********************限 公 司 目 录

1.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报告......................................3 2.附件1........................................................8 3.附件2.......................................................10 4.附件3.......................................................15 5.附件4.......................................................17 6.附件5.......................................................22 7.附件6.......................................................25 8.附件7.......................................................36 9.附件8.......................................................41 10.附件9......................................................49 10.附件10.....................................................57 11.附件11.....................................................60 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报告 *****认证管理中心:

我公司于2012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接受了gmp认证检查组对我公司片剂***************的现场检查。检查中未发现严重缺陷,存在主要缺陷1项、一般缺项9项。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和缺陷,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及时召开整改工作会议,研究布置了整改工作,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认真整改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1、公司现有储存区空间不足,部分仓储场所未纳入体系管理。第五十七条(主要缺陷)原因分析:由于今年对仓储面积规划不够周全以及近期化工物料到货较集中、数量大,个别化工物料暂存于科研所用库房,因是暂存所以疏忽了个别货位的码放,出现了不整齐的情况。但该库房有符合要求的通风照明及有相应的温湿度监测设施,并有温湿度监测记录,货位卡及物料台账等。纠正与预防措施:

(1)将科研所用物料移至药研所库房进行管理,其他生产物料纳入gmp体系管理,按gmp要求进行了码放。(2)根据公司现有仓储面积情况,计划2013年新建库房面积800平米以满足储存要求。

2、通过查询文件和询问,质量风险评估、控制管理规程(smp-08-质保-017 版本1)未制定主动性开展风险管理以及对出现的质量事件风险评估应涉及的人员、采取措施是否有次生风险等规定。第十三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由于风险管理为新版gmp新增内容,相关人员认识程度、知识水平有限,并且文件执行时间较短,缺少相关使用过程的经验积累,导致该版本文件内容不完善。纠正与预防措施:对《质量风险评估、控制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08-质保-017)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主动性开展风险管理以及对出现的质量事件风险评估应涉及的人员、采取措施是否有次生风险等内容”。

3、未以文件形式明确个别岗位(如储运副总裁、销售副总裁)的职责。第十八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上版gmp文件有《副总裁(财务、储运)岗位职责》(编号:smp-人字 [2009]-01501)、《副总裁(营销)岗位职责》(编号:smp-人字[2009]-01401),但没有按新版gmp文件管理规定对这两个副总裁职责更新,所以检查时没有查到相关的文件。纠正与预防措施:按要求对《副总裁(财务、储运)岗位职责》、《副总裁(营销)岗位职责》进行更新,更新后文件编号为(编号:smp-01-人员-109 版本:1)、(编号:smp-01-人员-110 版本:1)。

4、个别人员培训的针对性不足,如保洁员肖玉春(负责洁净服清洗等)2012年培训未涉及微生物有关知识。第二十七条(一般缺陷)

原因分析:固体制剂车间保洁员2011年参加了《卫生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但2012年9月28日进行统一培训时因故未能按时参加,后未及时进行补培训。

纠正与预防措施:按要求对保洁员肖玉春进行卫生和微生物知识的培训并进行了考核。

5、公司对厂区所处的环境缺少有效监测、对抗肿瘤药车间回风直排处理系统缺少评估。第三十九条(一般缺陷)

原因分析:(1)由于我公司厂区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东侧为废品收购站聚集区(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废品回收),南侧为木材加工厂,西侧是立时达制药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建厂时间均在我公司建厂之后;根据目前厂区所处环境的现状,大气环境有可能受到污染,且污染源来自东侧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我公司生产车间均采用净化空调系统,其本身已具备空气净化的处理功能。

(2)抗肿瘤药的直排系统组成及风险分析:a、系统组成描述:抗肿瘤药的功能间排风方式均采用直排形式,整套系统分别由产尘间(称量室、粉碎室、整粒总混室、压片室)、车间南侧其它功能间(含制粒干燥室)、车间北侧其它功能间(含内包装室)三组独立的排风净化处理单元组成。b、排风净化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参数:该三组排风净化处理系统是由初、中效两级过滤装置组成,其中初效滤材采用板式结构,材质选用玻璃纤维、无纺布(可冲洗)等,过滤精度达到g4等级;中效滤材采用袋式结构,材质采用复合无纺布、玻璃纤维及合成纤维等材料组成,过滤精度达到f7等级,初阻力120pa。

(3)内部环境交叉污染的分析:a、排风系统采用三套装置,产尘房间及南北侧功能间的直排系统均为独立单元,有效避免了交叉污染的风险。b、该车间只生产两个品种,且不同时生产,是独立阶段性生产方式,两个品种的活性成份均不过筛和粉碎,有效降低了交叉污染的风险。

(4)外部环境污染的分析:a、定期清洁并更换空气净化处理装置的滤材,在《空调净化系统管理规程》规定滤材的清洁周期为每月清洁或更换品种时清洁,更换周期一年。b、抗肿瘤药的排风粉尘含量前期在动态(生产)情况下已做过检测(2012年9月26日),其监测数值为(产尘间排风系统)0.22mg/m3、(车间南侧其它功能间排风系统)0.32 mg/m3、(车间北侧其它功能间排风系统)0.22 mg/m3,三组数值均低于北京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的1.0 mg/m3的排放标准,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纠正与预防措施:(1)已联系专业的监测部门对厂区周边环境的大气,分时段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在生产区位置设置4处监测点,分两个时段监测包括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非甲烷总烃四项内容,目前监测工作已经展开;(以后每年企业将定期安排此项监测内容)(2)监测抗肿瘤药回风直排处理系统的静态(非生产状态)时的粉尘含量,定量分析空调处理系统的可靠性。

6、未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生产设备的预防维修计划。第八十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依据公司内部的管理规程《设备管理规程》,动力部门负责制定检修计划,此计划目前每年都在实施,检修计划中涵盖部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但未对所有生产设备明确的做出预防性维修计划

纠正与预防措施:动力设备车间已制定了公司主要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2013年1月之前完成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

7、公司缺少对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的监测维护;未按照公司文件实施原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1)我公司自备水源设备的监测维护工作在管理文件中有所体现,但未明确具体的监测内容及维护周期。(2)由于公司每均对自备水源实施第三方检测,且检测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和《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因此未对原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做出明确的规定。纠正与预防措施:修订《生活饮用水系统管理规程》(smp-03-设备-017 版本3)中维护项中的相关内容,建立《生活饮用水系统巡检记录》。(srp-03-设备-064)。(2)针对原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问题,已制定《生活饮用水微生物警戒限度与纠偏篇二:gmp 整 改 报 告 药品gmp认证 整 改 报 告

湖南善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2年05月06日湖南善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善德堂字 [2012]001号 整改报告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2年04月29日-30日,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检查专家,对本公司申请核发《药品gmp认证》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检查过程中,专家小组在硬件、软件及人员等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检查结束后,本公司各部门针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在总经理的带头领导下,制定整改措施,责任落实到人,限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严重缺陷:0项 一般缺陷:9项

1、从事仓库保管的养护人员尚未全面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知识和技能。(0606)1.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仓库仅有很小的石灰桶,不能有效控制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防潮效果。

1.2原因分析。仓储部门养护人员未能全面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知识。未能深刻体会到中药材、中药饮片发霉、虫蛀等不良现象。

1.3风险评估。该缺陷若不能有效控制,将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导致发霉、虫蛀等现象发生,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1.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仓储部门将现有的石灰桶更化成大号的石灰桶,并分放在仓储的各个角落。再则,购买了除湿机,能有效的防止发霉、虫蛀等现象。

1.5预防措施。加强对仓储人员养护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养护不当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发生变化重要性。

实施部门及责任人:仓储部,彭彐枚;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1日。

2、生产厂房人员入口的塑料垂帘和穿越窗户处的缝隙不能有效防止蚊蝇进入。(1001)

2.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生产厂房人员入口的塑料垂帘和穿越窗户处的缝隙不能有效防止蚊蝇进入。

2.2原因分析。生产部未能及时发现塑料垂帘不能有效地控制蚊蝇进入车间。

2.3风险评估。该缺陷若不能有效控制,一旦蚊蝇进入生产车间将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2.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生产部门立即将所有塑料垂帘外面加上沙门,能有效防止蚊蝇进入车间。

2.5预防措施。加强生产部门各级人员培训,充分提高对生产管理的认识。实施部门及责任人:生产部,彭新华、向子清;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2日。

3、常温原药材库面积和空间与公司申报生产品种规模偏小。(1204)

3.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常温原药材库面积和空间与公司申报生产品种规模偏小。

3.2原因分析。因当时申报生产品种时未能及时考虑到该常温原药材库面积和空间。

3.3风险评估。该缺陷的发生,对以后生产的品种将产生存放混乱,不利于对品种的有效管理。

3.5预防措施。一是要加强行政人员责任心,二是加强职责培训,最大限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实施部门及责任人:行政部,蒋敏;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3日。

4、公司现有的万分之一天平的精密度不符合称量对照品的使用要求。(3501)

4.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公司现有的万分之一天平的精密度不符合称量对照品的使用要求。

4.2原因分析。质量部未能及时发现万分之一天平对称量对照品的精密度不够现象。

4.3风险评估。该项缺陷的发生,将造成对对照品的精密称定的误差,使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无法测定真实的检测数据。

4.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质量部立即联系仪器厂家购买了十万分之一天平,已满足对照品精密称定的需要。

4.5预防措施。一是要加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检验人员对对照品精密称定理解的重要性。

实施部门及责任人:质量部,肖广清、吴忠英;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4日。

5、已入库的中药材和辅料已换成公司内部的标签和包装,不能追溯购入时品名、规格、产地、来源等原始信息。(4002)5.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已入库的中药材和辅料已换成公司内部的标签和包装,不能追溯购入时品名、规格、产地、来源等原始信息。

5.2原因分析。仓储人员未能意识到中药材和辅料原始标签的重要性。

5.3风险评估。该项缺陷的发生,若中药材和辅料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有效追溯原始数据,从而使原始内容无据可查。

5.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仓储部门在以后的物料入库中,及时保管物料的原始信息。5.5预防措施。一是要加强仓储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职责培训,提高物料原始信息的重要性,最大限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实施部门及责任人:仓储部,彭彐枚;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5日。

6、物料仓库的货位卡架上未设置货位卡。(4101)

6.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物料仓库的货位卡架上未设置货位卡。6.2原因分析。仓储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货位卡的重要性。6.3风险评估。此缺陷的发生,不能有效管理仓储的物料。

6.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仓储人员立即将仓库的货位卡架上悬挂货位卡,便于仓库物料有效管理。

6.5预防措施。一是要加强仓储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职责培训,提高物料货位卡意识性,最大限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实施部门及责任人:仓储部,彭彐枚;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4日。

7、验证过程中未对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6001)

7.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工艺验证对干燥、炒制工序水分分别进行了测定,数据上面有异常。

7.2原因分析。因当时做工艺验证时,未能及时考虑到数据偏差的现象。

7.3风险评估。该项缺陷的发生,对工艺的稳定性、操作性不强,不能及时考察工艺验证每个工序的数据重要性。

7.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生产部门制定工艺验证计划,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重新对工艺验证关键工序做同步验证,已考察数据的完整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7.5预防措施。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使意识到关键工序数据的重要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大限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实施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部,彭新华、向子清;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3日。

8、公司制定的个别文件(如物料取样操作规程,编号sop-09-101)可操作性不强。(6501)8.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物料取样操作规程未能对药材分类别的做取样方法。

8.2原因分析。因当时编制物料取样操作规程未能考虑到药材分类别取样的重要性。

8.3风险评估。该缺陷的发生,使qa不能有效对物料取样具体如何操作。制定取样文件可操作性不佳。

8.4采取的整改措施。责令质量部门按照文件修订程序,申请相应的文件修订,修改文件,将物料按照根茎类、果实类、全草类等分别制定取样操作规程,使重新制定的文件可操作性加强。

8.5预防措施。一是加强各个部门对制定的文件重新审核,符合本公司实际需要。二是加强各级人员对文件可操作性的认识。

实施部门及责任人:质量部,肖广清、吴忠英;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04日。

9、标识已清场的切片机刀片已生锈并残留药渣。(7301)

9.1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切药机刀片已生锈并残留药渣。9.2原因分析。生产人员试生产完毕后,未能及时对切药机清场。

9.3风险评估。此缺陷的发生,将造成对下一批品种生产带来交叉篇三:新版gmp整改报告doc 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不合格项目整改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针对2013年4月20日至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认证检查组对我公司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进行现场检查提出的14项一般缺陷项目,我公司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整改会议,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会议中对拟采取的整改方案进行了审核批准,并按方案要求将各项整改项目落实到位,现将缺陷项目的整改情况予以报告(整改方案附后)。()制药有限公司 2013年5月10日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的整改方案

1、部分生产人员现场考核记录未按规定进行保存。(第二十六条)

1.1.缺陷的描述:我公司针对生产操作规程(特别是关键岗位的sop)培训考核,主要以现场考核为主,由被培训员工在现场进行模拟操作,培训教师在现场观察其整个模拟操作过程。被培训人现场操作无差错,则在《培训记录》成绩栏中记为合格,被培训人现场操作有明显差错,则在《培训记录》成绩栏中记为不合格,并填写《培训效果评价表》。现场考核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考核过程,所以在生产人员培训档案中没有现场考核记录。

1.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在我公司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中,对于sop培训现场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以文件形式制订现场考核记录。

1.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现场考核没有记录,存在现场考核的针对性和考核过程没有可追溯性。该缺陷也存在于其他部门sop现场考核中,发生的频率较高。该缺陷不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该缺陷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1.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1.4.1.修订《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在文件“5.11.培训效果评估”中增加现场考核的具体办法,即将现场考核内容按程序和重要性,分解为若干关键操作步骤,按顺序进行考核和记录,对“5.11.培训效果评估”中条款顺序进行调整。

1.4.2.修订《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在文件“5.15.3.公共培训档案”条款中增加“培训现场考核记录”内容,使人员培训现场考核记录按规定进行保存。

1.4.3.新增《培训现场考核记录》记录文件(文件编码:沙-人-jp-01-022),将现场考核内容进行具体的明确和细化。1.5.实施的部门和责任人: 办公室:董宝庆。完成时间:已完成。1.6.相关证明性文件:

1.6.1.修订后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编码(沙-人-bz-gl-07-004)(复印件)。1.6.2.修订前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编码(沙-人-bz-gl-08-004)(复印件)。1.6.3.新增的《培训考核现场记录》(文件编码:沙-人-jp-01-022)(复印件)。1.6.4.修订后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培训考核记录(复印件)。

2、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局部风管改造后的竣工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洁净区的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第四十五条)

2.1.缺陷的描述:检查组在检查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时,发现我公司所提供的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即无法证实该图纸经过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改造完成的情况对图纸进行最终确认,以确保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情况一致。同时,在查阅图纸时发现我公司三个车间的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均未进行编号。2.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⑴公司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改造竣工后,由改造施工单位提供了竣工图纸。公司项目改造的相关负责人仅是组织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和财务部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决算,没有认真审核施工方提供的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情况的一致性,因此,该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

⑵洁净区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送、回、排风口应进行编号管理的重要性,属于工作疏忽所致。2.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

2.3.1.竣工图纸无相关确认,可能会造成竣工图纸和竣工工程不一致,不便于后期空调系统维修管理。该风险项目为偶然发生,而且改造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验证工作,验证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因此,该风险项目不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属于低风险。

2.3.2.洁净区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可能会造成维修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各风口的位置,无法追溯各风口相关的维修情况,不便于日常维修管理。对产品质量影响轻微,该风险项目属于低风险。2.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2.4.1.新增管理文件,增加对各工程项目竣工图纸的审核确认要求。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车间、机修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对公司各空调净化系统的图纸进行检查、确认。2.4.2.修订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沙-设-bz-gz-05-023),在其内容中增加对洁净区送、回、排风口编号管理的要求,便于日常维护管理。2.4.3.按文件规定的编号管理要求对洁净区送、回、排风口进行编号,并在图纸上标明各送、回、排风口的编号,同时在现场的送、回、排风口贴上标示。

2.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王国宏;机修车间:金玉明;生产车间:全军; 质量保证部:侯辉。完成时间:已完成。2.6.相关证明性文件:

2.6.1.新增文件《厂房设计、施工及验收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1-027(复印件)。

2.6.2.修订后的《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5-023(复印件)。2.6.3.修订前的《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4-023(复印件)。2.6.4.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确认复印件及送、回、排风口编号图。2.6.5.冻干粉针车间图纸确认复印件及送、回、排风口编号图。2.6.6.相关照片

3、称量中心(取样间)洁净区更衣与洁具清洗存放设在同室,无有效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第四十六条)

3.1.缺陷的描述:我公司设立称量中心,用于精确称量生产用原辅料和取样,其洁净级别与生产洁净级别相同(c+a)。该称量中心无专门的洁具间,洁具与更衣洗手同室。

第五篇:GMP企业自检报告整改报告

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不合格项目整改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针对2013年4月20日至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认证检查组对我公司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进行现场检查提出的14项一般缺陷项目,我公司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整改会议,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会议中对拟采取的整改方案进行了审核批准,并按方案要求将各项整改项目落实到位,现将缺陷项目的整改情况予以报告(整改方案附后)。()制药有限公司

2013年5月10日

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的整改方案

1、部分生产人员现场考核记录未按规定进行保存。(第二十六条)1.1.缺陷的描述:我公司针对生产操作规程(特别是关键岗位的sop)培训考核,主要以现场考核为主,由被培训员工在现场进行模拟操作,培训教师在现场观察其整个模拟操作过程。被培训人现场操作无差错,则在《培训记录》成绩栏中记为合格,被培训人现场操作有明显差错,则在《培训记录》成绩栏中记为不合格,并填写《培训效果评价表》。现场考核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考核过程,所以在生产人员培训档案中没有现场考核记录。1.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在我公司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中,对于sop培训现场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以文件形式制订现场考核记录。1.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现场考核没有记录,存在现场考核的针对性和考核过程没有可追溯性。该缺陷也存在于其他部门sop现场考核中,发生的频率较高。该缺陷不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该缺陷为一般缺陷,风险等级为低风险。1.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1.4.1.修订《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在文件“5.11.培训效果评估”中增加现场考核的具体办法,即将现场考核内容按程序和重要性,分解为若干关键操作步骤,按顺序进行考核和记录,对“5.11.培训效果评估”中条款顺序进行调整。1.4.2.修订《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在文件“5.15.3.公共培训

档案”条款中增加“培训现场考核记录”内容,使人员培训现场考核记录按规定进行保存。1.4.3.新增《培训现场考核记录》记录文件(文件编码:沙-人-jp-01-022),将现场考核内容进行具体的明确和细化。1.5.实施的部门和责任人:

办公室:董宝庆。完成时间:已完成。1.6.相关证明性文件: 1.6.1.修订后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编码(沙-人-bz-gl-07-004)(复印件)。1.6.2.修订前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编码(沙-人-bz-gl-08-004)(复印件)。1.6.3.新增的《培训考核现场记录》(文件编码:沙-人-jp-01-022)(复印件)。1.6.4.修订后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培训考核记录(复印件)。

2、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局部风管改造后的竣工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洁净区的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第四十五条)2.1.缺陷的描述:检查组在检查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时,发现我公司所提供的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即无法证实该图纸经过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改造完成的情况对图纸进行最终确认,以确保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情况一致。同时,在查阅图纸时发现我公司三个车间的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均未进

行编号。

2.2.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⑴公司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改造竣工后,由改造施工单位提供了竣工图纸。公司项目改造的相关负责人仅是组织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和财务部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决算,没有认真审核施工方提供的竣工图纸与实际完成情况的一致性,因此,该图纸无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的确认签字。

⑵洁净区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送、回、排风口应进行编号管理的重要性,属于工作疏忽所致。2.3.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 2.3.1.竣工图纸无相关确认,可能会造成竣工图纸和竣工工程不一致,不便于后期空调系统维修管理。该风险项目为偶然发生,而且改造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验证工作,验证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因此,该风险项目不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属于低风险。2.3.2.洁净区送、回、排风口未编号管理,可能会造成维修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各风口的位置,无法追溯各风口相关的维修情况,不便于日常维修管理。对产品质量影响轻微,该风险项目属于低风险。

2.4.(拟)采取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2.4.1.新增管理文件,增加对各工程项目竣工图纸的审核确认要求。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车间、机修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对公司各空调净化系统的图纸进行检查、确认。2.4.2.修订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沙-设-bz-gz-05-023),在其内容中增加对洁净区送、回、排风口编号管理的要求,便于日常维护管理。2.4.3.按文件规定的编号管理要求对洁净区送、回、排风口进行编号,并在图纸上标明各送、回、排风口的编号,同时在现场的送、回、排风口贴上标示。2.5.实施的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王国宏;机修车间:金玉明;生产车间:全军; 质量保证部:侯辉。

完成时间:已完成。2.6.相关证明性文件: 2.6.1.新增文件《厂房设计、施工及验收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1-027(复印件)。

2.6.2.修订后的《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5-023(复印件)。2.6.3.修订前的《厂房设施管理规程》文件编号:沙-设-bz-gl-04-023(复印件)。2.6.4.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图纸确认复印件及送、回、排风口编号图。2.6.5.冻干粉针车间图纸确认复印件及送、回、排风口编号图。2.6.6.相关照片

3、称量中心(取样间)洁净区更衣与洁具清洗存放设在同室,无有效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第四十六条)3.1.缺陷的描述:我公司设立称量中心,用于精确称量生产用原辅料和取样,其洁净级别与生产洁净级别相同(c+a)。该称量中心无专门的洁具间,洁具与更衣洗手同室。篇二:gmp自检计划与自检报告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1gmp自检计划

一、概况 2011年公司要对软膏车间认证,借此机会全面系统检查公司各剂型实施gmp的情况,借此全面评估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的现状和水平。自检工作先由各职能本部门按照新的检查细则的要求和涉及各部门的相关检查条款逐条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汇总到公司自检小组。在各职能部门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公司自检小组再对公司各剂型进行系统的现场检查。

二、现场检查时间安排 2011年9月中、下旬

三、参加自检人员:公司自检小组成员:××× ××××××××

××××××××××

四、自检范围

公司涉及生产、质量、物料、销售各部门,包括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质量控制部、仓库、行政事务部等部门。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对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

五、自检方式 对文件、记录、现场及操作进行检查

六、自检程序 1、7月上旬公司自检小组布置自检内容,把自检计划的要求通知公司各相关部门、车间。各部门作好自查的准备工作。2、8月中旬各职能部门依据公司自检安排进行初步自检并进行整改。3、9月下旬公司自检小组对公司gmp实施情况进行自检,整理出自检记录。对自检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4、2011年10月自检小组写出自检报告。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gmp自检小组 2011年1月26日

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1gmp自检报告

一、自检内容和目的

1、按照新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检查本企业药品生产及

质量管理是否符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2、检查粉针剂车间、口服液车间、软膏车间及配套的辅助设施的运行情况是否与gmp规范、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及操作相符合,以便能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或偏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

3、通过自检,督促公司各职能部门员工有效的履行工作职责。严

格按照新的gmp检查细则的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同事加强各职能部门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贯彻gmp的理念。

二、自检情况

公司自检小组于2011年9月25-26日对公司粉针剂、口服溶液剂、软膏剂、乳膏剂实施gmp的情况组织了自检。其结果如下:

一般缺陷:3项 严重缺陷:0项

上述缺陷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部门,要求限期完成整改。检查重点:

1、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验证管理、机构人员、物料管理及文

件管理系统是否符合gmp的要求,是否适合药品生产的实

际。

2、人员及机构的管理,人员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变更,人员培

训情况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能否对药品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是否建立了完整准确的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

三、自检的结果和评价 本次自检共查处一般缺3项,严重缺陷无,符合gmp要求。自检具体情况如下表: 篇三: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整改报告 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资料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一日 ********************限 公 司

目 录 1.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报告......................................3 2.附件1........................................................8 3.附件2.......................................................10 4.附件3.......................................................15 5.附件4.......................................................17 6.附件5.......................................................22 7.附件6.......................................................25 8.附件7.......................................................36 9.附件8.......................................................41 10.附件9......................................................49 10.附件10.....................................................57 11.附件11.....................................................60 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报告 *****认证管理中心:

我公司于2012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接受了gmp认证检查组对我公司片剂***************的现场检查。检查中未发现严重缺陷,存在主要缺陷1项、一般缺项9项。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和缺陷,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及时召开整改工作会议,研究布置了整改工作,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认真整改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1、公司现有储存区空间不足,部分仓储场所未纳入体系管理。第五十七条(主要缺陷)原因分析:由于今年对仓储面积规划不够周全以及近期化工物料到货较集中、数量大,个别化工物料暂存于科研所用库房,因是暂存所以疏忽了个别货位的码放,出现了不整齐的情况。但该库房有符合要求的通风照明及有相应的温湿度监测设施,并有温湿度监测记录,货位卡及物料台账等。

纠正与预防措施:

(1)将科研所用物料移至药研所库房进行管理,其他生产物料纳入gmp体系管理,按gmp要求进行了码放。(2)根据公司现有仓储面积情况,计划2013年新建库房面积800平米以满足储存要求。

2、通过查询文件和询问,质量风险评估、控制管理规程(smp-08-质保-017 版本1)未制定主动性开展风险管理以及对出现的质量事件风险评估应涉及的人员、采取措施是否有次生风险等规定。第十三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由于风险管理为新版gmp新增内容,相关人员认识程度、知识水平有限,并且文件执行时间较短,缺少相关使用过程的经验积累,导致该版本文件内容不完善。纠正与预防措施:对《质量风险评估、控制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08-质保-017)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主动性开展风险管理以及对出现的质量事件风险评估应涉及的人员、采取措施是否有次生风险等内容”。

3、未以文件形式明确个别岗位(如储运副总裁、销售副总裁)的职责。第十八条(一般缺陷)

原因分析:上版gmp文件有《副总裁(财务、储运)岗位职责》(编号:smp-人字 [2009]-01501)、《副总裁(营销)岗位职责》(编号:smp-人字[2009]-01401),但没有按新版gmp文件管理规定对这两个副总裁职责更新,所以检查时没有查到相关的文件。纠正与预防措施:按要求对《副总裁(财务、储运)岗位职责》、《副总裁(营销)岗位职责》进行更新,更新后文件编号为(编号:smp-01-人员-109 版本:1)、(编号:smp-01-人员-110 版本:1)。

4、个别人员培训的针对性不足,如保洁员肖玉春(负责洁净服清洗等)2012年培训未涉及微生物有关知识。第二十七条(一般缺陷)

原因分析:固体制剂车间保洁员2011年参加了《卫生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但2012年9月28日进行统一培训时因故未能按时参加,后未及时进行补培训。纠正与预防措施:按要求对保洁员肖玉春进行卫生和微生物知识的培训并进行了考核。

5、公司对厂区所处的环境缺少有效监测、对抗肿瘤药车间回风直排处理系统缺少评估。第三十九条(一般缺陷)

原因分析:(1)由于我公司厂区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东侧为废品收购站聚集区(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废品回收),南侧为木材加工厂,西侧是立时达制药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建厂时间均在我公司建厂之后;根据目前厂区所处环境的现状,大气环境有可能受到污染,且污染源来自东侧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我公司生产车间均采用净化空调系统,其本身已具备空气净化的处理功能。

(2)抗肿瘤药的直排系统组成及风险分析:a、系统组成描述:抗肿瘤药的功能间排风方式均采用直排形式,整套系统分别由产尘间(称量室、粉碎室、整粒总混室、压片室)、车间南侧其它功能间(含制粒干燥室)、车间北侧其它功能间(含内包装室)三组独立的排风净化处理单元组成。b、排风净化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参数:该三组排风净化处理系统是由初、中效两级过滤装置组成,其中初效滤材采用板式结构,材质选用玻璃纤维、无纺布(可冲洗)等,过滤精度达到g4等级;中效滤材采用袋式结构,材质采用复合无纺布、玻璃纤维及合成纤维等材料组成,过滤精度达到f7等级,初阻力120pa。

降低了交叉污染的风险。

(4)外部环境污染的分析:a、定期清洁并更换空气净化处理装置的滤材,在《空调净化系统管理规程》规定滤材的清洁周期为每月清洁或更换品种时清洁,更换周期一年。b、抗肿瘤药的排风粉尘含量前期在动态(生产)情况下已做过检测(2012年9月26日),其监测数值为(产尘间排风系统)0.22mg/m3、(车间南侧其它功能间排风系统)0.32 mg/m3、(车间北侧其它功能间排风系统)0.22 mg/m3,三组数值均低于北京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的1.0 mg/m3的排放标准,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纠正与预防措施:(1)已联系专业的监测部门对厂区周边环境的大气,分时段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在生产区位置设置4处监测点,分两个时段监测包括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非甲烷总烃四项内容,目前监测工作已经展开;(以后每年企业将定期安排此项监测内容)(2)监测抗肿瘤药回风直排处理系统的静态(非生产状态)时的粉尘含量,定量分析空调处理系统的可靠性。

6、未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生产设备的预防维修计划。第八十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依据公司内部的管理规程《设备管理规程》,动力部门负责制定检修计划,此计划目前每年都在实施,检修计划中涵盖部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但未对所有生产设备明确的做出预防性维修计划

纠正与预防措施:动力设备车间已制定了公司主要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2013年1月之前完成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

7、公司缺少对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的监测维护;未按照公司文件实施原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一般缺陷)原因分析:(1)我公司自备水源设备的监测维护工作在管理文件中有所体现,但未明确具体的监测内容及维护周期。(2)由于公司每均对自备水源实施第三方检测,且检测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和《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因此未对原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做出明确的规定。纠正与预防措施:修订《生活饮用水系统管理规程》(smp-03-设备-017 版本3)中维护项中的相关内容,建立《生活饮用水系统巡检记录》。(srp-03-设备-064)。(2)针对原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问题,已制定《生活饮用水微生物警戒限度与纠偏篇四: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项整改报告

目 录

1、现场检查缺陷项描述及原因分析...........................................................................2 1.1 主要陷项(2项)描述及原因分析......................................................................2 1.2 一般缺陷项(15项)描述及原因分析...........................................................6

2、风险评估......................................................................................................................................7

3、整改措施....................................................................................................................................11

4、整改情况....................................................................................................................................14 药品gmp认证初检现场检查缺陷项

整改报告 2012年8月我公司迁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异地技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取得消防、环保相关合格批复。2012年11月完成药品生产地址、注册地址变更,取得地址变更后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2013年1月28日至31日国家gmp认证中心组织认证专家小组对我公司进行了gmp认证现场检查。检查综合评定结果严重缺陷项为0项,主要缺陷项为2项,一般缺陷项15项。对此我公司及时拟定了缺陷整改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进行整改。

1、主要缺陷项(2项)描述及原因分析 1.1 主要缺陷项(2项)描述及原因分析 1.1.1 “振动式药物超微粉机和漩涡振荡筛均未采用针对铁屑的磁选装臵,不能保证药粉加工中的铁屑剔除” :(71条)”

前处理车间用于原生药粉加工粉的粉碎机、振荡筛,分别选用“lwf100-b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和“zs-515漩涡振荡筛”。设备主体及接触药品部件均为不锈钢材质,但两台设备均未配臵剔除铁屑的磁选装臵,不能保证去除药材粉碎、过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铁屑。分别选用济南龙微制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和江苏瑰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1.2 “未按药典标准对批号为121201批的冰片、107-120201批薄荷脑进行含量测定,甘油、羟苯乙酯无委托检验即放行投入使用。(223条)” 检查检验记录时,批号为107-120201批薄荷脑购进时,因为对照品

未及时购买,加上有原厂检验报告,物料供应商为我公司稳定的长期供应商,qc人员未进行含量测定,根据厂家含量出具报告。121201批冰片,qc人员为技术检测含量,而qc主管未严格符合。

甘油、羟苯乙酯委托检验项目,为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我厂不具备检验条件,委托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但是由于药检所设备故障未能进行检测,而作为目前药典标准为注射用甘油质量标准,qc人员未认识红外鉴别的重要性。1.2 一般缺陷项(15项)描述及原因分析 1.2.1 “企业未按质量分析会管理规程组织三级质量信息汇报会,未结合产品的工艺风险进行分析,如未对灭菌前后姜黄(80℃)挥发油进行含量检测对比。未对水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趋势分析。(13条14条)”

公司质量部质量保证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质量分析会组织三级质量分析会,是日常监管工作疏忽造成的。而未对灭菌前后姜黄(80℃)挥发油进行含量检测对比,是由于qc控制人员对于质量控制点把握不全面,对于考察项目不准确造成的。对于水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趋势观察分析,我厂水系统和空调系统新建投入的公用设施,运行时间短,验证已符合生产要求,做趋势分析数据不足,准备在连续生产后,将前期运行数据纳入到分析中,完成详细的统计分析。执行以上操作,要提高质量控制人员的质量点把控能力,以及用于趋势分析和风险管理的评估能力。1.2.2 “gc操作人员对gc仪器操作不熟练,岗位培训针对性不强;(27 条)”

2013年1月30日,检查组专家对质量控制室进行现场检查中,问及fsv-1v浮游微生物采样器操作步骤时,qc检验人员毛小娟对采样器操作回答不完整,没有对采样量进行校准。主要原因为对qc仪器实际操作方面培训的欠缺,没有对qc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岗位操作培训不足。1.2.3 “面对中药检验qc人员检验人员数量不足;(18条)”

我公司目前qc配臵两人,虽然仅有冰黄肤乐软膏一个制剂品种,平常检验量并不大,但对于中药制剂的检验项目多,单个项目检验时间长,qc人员就显得紧张。1.2.4 “按照洁净区管理的直接入药粉的粉碎工序采取单独区域加工,但未建产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附录5-8条)”

虽然前处理工序处于非洁净级别控制区域,但位于前处理干燥工序和粉碎工序之间,没有单独的物流通道,存在一定的交叉污染风险,在干燥工序和粉碎工序之间,增加一物流入口,将人员和物流分开,可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1.2.5 “无检测压缩空气含油量的设备;(75条)”

洁净区使用压缩空气非直接接触药品,但对如果不控制好洁净区压缩空气质量,对洁净区洁净区控制带来一定的风险,压缩空气质量标准有对空气油量的检测,而公司目前缺少含油量检测设备,不能有效控制压缩空气质量。1.2.6 “中药材大黄供应商提供的标识上无该药材的采收时间;(附录5-18条)”

检查现场发现,中药材库中药材大黄标识只有品名、规格、产地、数量、质量状态,而没有标识药材采收季节。主要原因是质量管理部qc主管黄丹在制定供应商评估和批准操作规程时,对中药材供应商采收时间的审计要求,而供应商到货标示不全,我公司物料管理人员及质量相关人员疏忽造成。1.2.7 “未对双扉微波干燥机使用的装料托盘与对应物料适用性进行设计确认;(140条-1)”

检查中,双扉微波干燥机用于盛放药粉的托盘已有药粉要色,说明

托盘材质对药粉有一定的吸附性,在清洗时不可避免交叉污染和对药粉质量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在设备设计确认过程中,因供应商提供了托盘材质证明,加上目前使用的材质为微波设备专用,所以没有结合我公司品种进行单独的适用性确认。1.2.8 “未对gf120灌装封口机与tfgfj-60自动灌装封尾机灌装量比对试验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评价;(148条)” gf120灌装封口机与tfgfj-60自动灌装封尾机为我公司长期生产使用的主要设备,经过多次验证和长期运行,设备运行各方面参数稳定,灌装产品质量(外观、灌装量)相当持续稳定,所以操作人员忽略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在以后培训中应加强统计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质量趋势和产品稳定性评估的能力。1.2.9 “黄芩润药操作未记录在批记录中:(附录5-25条件2)”

由于操作人员认识水平欠缺,没有充分认识润药对于药材炮制和处理的重要性,在修改记录的过程中,未能将润药记录体现在批生产记录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认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控制能力。1.2.10 “未对动态生产已灌装的产品进行计数,不利于物料平衡计算。(187条)” 2013年1月28日,专家组对现场生产进行检查时,制剂车间洁净区生产的批号130101,每支装20g的冰黄肤乐软膏正在进行灌装,而灌装机未开启计数器,没有对已生出的软膏进行数量统计。主要原因为:操作人员贪图方便,责任心不强,未按照要求对各阶段生产出的软膏进行记录,生产完成后才对批次生产的软膏进行计数统计。1.2.11 “质量控制负责人管理实验室的经验较为欠缺,如对照品无领用记录;天平、液相、气相无使用记录;搬运后的液相、气相检测仪器未进行确认;购入的培养基未进行促生长试验即使用;中药粉末储存期稳定篇五:gmp检查缺整改报告如何撰写

原文标题:gmp检查缺陷项整改思路 gmp检查每次总是在紧张中开始,又在紧张中结束。这次写gmp整改报告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但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质量部就是清理战场的一样。别的不扯了,说说我们写整改报告的一些程序和注意事项吧!

一、gmp整改报告的撰写

1.一般情况下整改报告要像申报资料一样,装订成册,美观,这也是最基本要求了。2.整改报告的基本要求 2.1 企业通常应在现场结束后10-20个工作日(虽然有的文件或省里要求的时间还长一些或者也没有规定,但还是不要太长时间啊),将改正方案上报当地省级药品认证中心,同时抄报企业所在地市局,当然装订资料最好准备上4-5份,这样除了上报的资料外,自己也可以留一份,备查。2.2 整改方案可以参考对应省份的《整改报告编写指南》,通常是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可以按条款顺序逐一进行撰写,通常至少应包括:缺陷的描述、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间或完成计划、预防纠正措施、本次整改的结果等。正文部分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附件部分应是对正文部分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证明性材料,大部分是一些图片、文件的扫描件、记录等。2.3 整改方案应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文字通顺、用语准确,充分如实反映企业的整改情况,并加盖企业公章。通常要在封面和承诺函的地方还有就是整本材料的骑缝章。2.4 有的地方还要有公司批准整改报告的文件和市局对整改情况核查的一份文件,也是对整改完成情况的一个确认。3.整改方案的技术要求 3.1 缺陷的描述 3.1.1 首先将检查过程中提出缺陷的背景与实际情况进行描述,使审核整改方案的专家老师清楚当时是什么情况,所以这里有技巧但也要尊重事实。同时公司还应将现场检查时提出的类似问题或其他部分涉及的缺陷内容,如综合评定、需要说明的问题等。3.1.2 应对检查报告中涉及的每项缺陷进行详细的文字表达,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相关人员等。

【例:缺陷描述:仓库员工(xxx)在2015年03月11日接受一批xx胶囊(批号:20150101)的退货时,未严格按文件执行企业退货和收回程序,退货产品接受处理记录内容不全,退货来源、数量均未记录。】 3.2 原因分析 3.2.1 应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不应停留在引发缺陷的表面现象,应找到缺陷发生的根本原因。3.2.2 对发生的缺陷至少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3.2.2.1 涉及软件的,应分析是否制订了相应的文件;相应的文件的内容是否完善、合理;相应的文件是否已经过了培训;员工是否按照相应的文件进行了操作;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3.2.2.2 涉及硬件的,应主要从设计选型、施工安装、日常维护等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审阅支持该硬件的文件系统。3.2.2.3 涉及人员的,应分析是否配备了足够的人员;相关人员的能力是否胜任该岗位的需要;相关人员是否受到了应有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否已被掌握。3.2.2.4 就是要从人、机、料、法、环进行全面的分析,当然实际过程中最好是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一并进行分析。3.2.3 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进而确定该缺陷是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还是偶然发生的个例,原因分析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

【例:缺陷描述:口服固体车间部分计量器具(温湿度计、压差计等)计量合格证上无编号,不能追溯;原辅料仓库相邻房间温湿度计的相对湿度差15%以上。

原因分析:现场检查时发现口服固体车间部分温湿度计、压差计计量合格证上无编号,主要是质量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造成。负责计量器具的为新招聘人员,由于培训不到位,平时工作疏忽,未对该车间的计量器具进行校验登 记,主管也未对此项工作及时监督检查,造成该缺陷。该缺陷产生为系统原因,涉及培训、员工对该岗位工作的胜任程度和质量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原辅料仓库相邻房间温湿度计的相对湿度差15%以上,该仓库温湿度计均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经了解,可能是由于仓库人员在某次搬运时碰到温湿度计,掉落损坏,未及时发现。质量部门将仓库所有的温湿度计都进行了检查,其余均正常。该缺陷为偶然发生个例。】 3.3 风险分析与评估 3.3.1 风险分析是对每条缺陷发生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行的分析,可以运用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应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3.3.1.1 该缺陷带来的直接后果; 3.3.1.2 该缺陷可能发生频率的高低; 3.3.1.3 该缺陷涉及的范围,是否涉及本次检查范围外的产品; 3.3.1.4 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3.3.1.5 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存在潜在的风险; 3.3.1.6 风险的高低程度。3.3.2 风险评估结果认为存在的缺陷对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产生质量风险的,企业应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产品控制措施,包括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3.3.3 通常情况下,现场检查发现的风险均为中低风险,如果有重大风险那通过gmp的可能性也会下降,所以我们在写报告进行风险分析也要客观真实,至少不要让检查老师一看就是在应付,那么这样的整改报告是通不过的,一般都会再重新进行整改,材料会反复的进行修改,浪费时间和精力。3.4 纠正预防措施 纠正预防措施是两方面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很容易只写了预防措施,在纠正措施上没有具体写。3.4.1 纠正措施

在写纠正措施时应根据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排查,要举一反三,分析关联性环节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如考虑相邻批次、其他车间相同工序等,提出对缺陷采取的纠正行动或拟采取的纠正行动,以便审核人员很清楚你要做什么,这样别人也就很容易对你给予支持,也就会放心了。3.4.2 预防措施

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缺陷应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此类缺陷的再次发生,这个就不多说了。

3.5 整改结果 这个就是要针对每条缺陷进行整改的情况,结果,如在上报资料前不能完成整改,则应制订详细的整改计划,最好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下载新版GMP整改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版GMP整改报告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GMP现场检查整改报告2011.11

    关于中药饮片GMP认证现场检查不合格项的改正方案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贵局于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我公司进行了中药饮片GMP认证现场检查,并提出一些整改意见。我......

    GMP整改报告的内容提纲

    GMP整改报告的内容提纲整改报告的内容大致有这些: 目录 检查组交企业的缺陷表 企业整改情况的总结(整改的组织机构,任务分解,时间进度安排,每条缺陷的整改办法,任务完成时间,缺陷整......

    2014.06.23药品GMP跟踪检查整改报告

    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不合格项目 整改情况汇报 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不合格项目 整改情况汇报 铜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今年6月23日省局安监处、省药......

    GMP报告

    2012新版GMP药品生产验证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一、这次新版GMP药品生产验证内容主要包括: (1) 设备验证与风险管理 (2) 清洁验证 (3) 工艺验证 (4) 实验室及生产洁净区对微生物的要求及......

    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整改报告 (7000字)

    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资料二0一二年十一月一日 ********************限 公 司目 录 1.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报告......................................3 2.附件1.............

    人民中药饮片有限公司GMP整改报告[五篇范例]

    安徽人民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人民[2014]012号 整改报告 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专家组到我公司进行了中药饮片GMP认......

    新GMP修改解读

    2010年版GMP修改解读 邓海根-作为中国GMP资深专家,原无锡华瑞制药的质量部负责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无锡华瑞的建厂开始就在推动中国GMP的历程,他接受了《医药经济报》的专访。......

    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项整改报告大全

    目 录 1、现场检查缺陷项描述及原因分析 ........................................................................... 2 1.1 主要陷项(2项)描述及原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