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创新集体备课模--修改稿1(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3:1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创新集体备课模--修改稿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创新集体备课模--修改稿1》。

第一篇: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创新集体备课模--修改稿1

创新集体备课模式,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先周备课、中心发言”教研方式经验交流

一、学校简况及近两年来在教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长庆泾渭小学建校五年来,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现有教学班50个,学生近2600人,专任教师 130多人,教研组8个,学科备课组17个。近两年,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共招聘青年教师61人,占全校教师近一半。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积极向上,有干劲,但缺乏教学经验。学校面临新教师得不到有效引领,骨干教师作用难于发挥,教学质量前景堪忧等困境,结合实际,开展了“先周备课,中心发言”的教学研讨活动,形成了以老帮新,以新促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成效是显著的,教学质量扭转了下滑的趋势,为实现中心提出的教学科研年,教学质量提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及中心组织的各类竞赛中有84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学生在全国小学生作文、书画比赛中也有182人榜上有名。

二、开展“先周备课,中心发言”集体教研活动的成因分析。我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但青年教师严重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如何使青年教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学校亟待解决的困难。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是高效课堂,关键是课前备课,采用集体备课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更是培训青年教师的良策。因此,学校结合实际,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同时综合考虑青年教师的 专业发展,构建高效课堂,从创新集体备课模式入手,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管理和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强力推行“先周备课、中心发言、集成共案”的集体备课制度,并将此作为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自从实施“先周备课,中心发言“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以来,各学科备课组营造出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氛围,及时推广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开展“先周备课,中心发言”集体备课活动成功的做法。程序是:个人超周备课——先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结成共案——形成个案。备课组长提前布置全组教师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做好研讨的准备,备好个人初步的教学教案。中心发言人按要求填写资料做好发言准备。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个人备写教案。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和问题,教师怎样去解决等。在弄清楚以上问题的同时,初步形成了教师的教学个案。对教师个案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做到提前一周备好课。教师个案的准备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而去集体讨论,其备课只能是走形式。所以要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形成自己个性色彩的教学设想,然后去参加集体备课,让个性的智慧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资源共享的目的。

2、中心发言人的准备。中心发言人要根据教研计划,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提纲》。集体备课时要详细介绍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标及要求、重点及难点、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设想及补救措施的预设等。

3、中心发言、集体交流形成共案。按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中心发言人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对主讲课题内容的具体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①本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制定本单元的目标;②对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③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即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④对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法的培

养,过程的有效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二是组内教师要积极参与,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讨论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科检查和教学资料修订。

4、中心发言人进一步整理形成共案。交流讨论时,每一位教师都要发言,以坦诚的态度指出中心发言的优点和不足、不唯上、不唯事、要唯实、要以科学的态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思想上真正与其他教师交锋碰撞。在碰撞探讨中,教师互相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通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最后由中心发言人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较完整的共案。

5、教师根据共案分析再次确定自己的教案。集体备课后,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等进行教育教学的个性化设计,对集体教案进行新的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模板,让大家“复制”“粘贴”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其目的是让老师在集体备课中互相提

高,达到资源共享。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有所“统”,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有所不“统”。因为每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不同,所以每位教师都要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6、教学反馈。下一次活动时,把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在实施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以便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提供参考。

四、采用“先周备课,中心发言”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集体备课活动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延续和推进。学校把备课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是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方法。

集体备课的开展,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真正把教师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使教师的教研教学等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让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课标的基本要求,提高思想认

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青年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最后,集体备课可以进一步增进本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增强团体意识,形成团结的集体。

五、采用“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校成立集体备课科研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分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成员,负责集体备课的领导、检查及研究工作。以年级学科为备课组,确立备课组长负责制。由备课组长主持具体学科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整理好备课提纲。

二是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讲课的关系。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可选一名教师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但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三是正确处理好骨干教师引领与培养青年教师的关系。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这样比较有把握。备课要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青年教师压压担子,让新手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师徒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3、具体时间安排:每月备课组集中研讨一次;每周由备课组长择时安排一次。每月具体集中研讨时间安排:数学组星期一下午

第二篇:集体备课1

西庄学校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备课组长

张可

记录、材料整理

张可

时间

2017年10月

参与人员

郭文佳

备课中心问题

本课教学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现实的情景中开发学生的潜力,主动探讨,积极入手,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熟练地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过程描述

初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郭文佳:

教学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探索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张可:教学中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的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郭文佳: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议,课堂应该会活跃许多,或许课堂组织会乱,但是宁乱勿静,从乱中学会收放自如。

张可: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定稿讨论

新课标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学本课时要师生互动为主。

各教师表示赞同。

从几方面进行设计:

1、激情导入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共同发现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反思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老师们将难点、易混知识点摆出来,将有争议的内容拿出来,利用集体备课展开集体讨论,在心灵的碰撞间,各抒己见,明确教学思路,消除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盲区,通过达成共识,以提高课堂效率,客观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但我们明白到,集体的智慧,并不是个人智慧简单的累加,而是通过新老教师的交流,相互切磋,摒弃陈旧低效教法,学习先进教法,也避免热热闹闹而不扎实的课堂教学。我们明白,集体备课不能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我们还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可对集体各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所承载的智慧就不再是单薄或片面的,而是充实和相对全面的。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让集体的智慧焕发光彩。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初定稿)

试教:张可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第74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知识与数学知

识联系在一起,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以及发挥主动性,切身感受笔算乘法的整个过程。

四、教学重点:

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习题卡片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以做游戏的方式复习整口算乘法的内容(3*8

=

9*6

=

20*3

=

200*3

=

2000*3

=

60*8

=

600*

=)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大家知道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母亲节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记得母亲的节日,母亲节就快到了,三一班的小朋友们要亲手给妈妈做贺卡,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生:彩笔,纸板,铅笔。

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生2:12*3=36,因为12=10+2

所以12*3=10*3+2*3=36

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生: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出来。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审定稿)

试教:

张可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第74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知识与数学知

识联系在一起,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以及发挥主动性,切身感受笔算乘法的整个过程。

四、教学重点:

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习题卡片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以做游戏的方式复习整口算乘法的内容(3*8

=

9*6

=

20*3

=

200*3

=

2000*3

=

60*8

=

600*

=)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大家知道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母亲节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记得母亲的节日,母亲节就快到了,三一班的小朋友们要亲手给妈妈做贺卡,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生:彩笔,纸板,铅笔。

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生2:12*3=36,因为12=10+2

所以12*3=10*3+2*3=36

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生: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边听学生说边在黑板上板书)。

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出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强调计算方法与书写格式)。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学生谈学到的知识,教师重点强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书写格式)。

八、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一共有几支粉笔?

(1)12+12+12=36(支)

(2)12*3=36(支)(因为12=10+2

所以12*3=10*3+2*3=36

(3)3*12=36(支)(因为12=9+3,所以3*12=9*3+3*3=36)

第三篇:第二周先周备课

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 ”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2)汇报交流。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4.游戏巩固。(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日月水火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3.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对韵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4)理解“桃红柳绿”。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的桃花,()的柳树。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读要求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7.汇报朗读。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第四篇: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一: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银泉小学—邬丽芳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

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认识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2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现在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我想却能真实地反映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篇三:集体备课发言稿

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红沙沟中学一个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去年中考,我校各科中考成绩突出,其中,生物获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我获得生物教研成果奖,生物组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我校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通过对这几年生物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初二生物备课组积极应对,以保证我们生

物总复习紧张有序的进行。

下面,我从4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1、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3、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尊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现将我校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简单汇报,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导。

我校生物备课组是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的一项定时、定点活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拟订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教研组组长、骨干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初二下学期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测试是经常的。我校每次测试的试题都经过我们生物组集体研究、搜索、筛选,最后成题。这样做,虽然老师们耗费的精力多,但学生却在每一次测试中有更大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共识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单元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栏——教师自主创意活动),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反思,教研组适当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另外,我们还将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与教学录像观摩相结合与命题研究相结合。

积极在组内开展教研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总结经验,力求体现在平时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这项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力求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一)进行小组结构的优化。

我校改变以往的“帮带式”小组组合为灵活的“平等式”组合,依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合,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老师的指令组合,还可以是学生的自由式组合。实际上每一次新的组合,学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管是扮演哪一种角色,学生都是在尽力谋求参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的。

(二)进行学习内容的优化。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的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优化。

1、具有争议性的,通过小组争议,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解决。例如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都是量大、面广,因时空局限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样做就能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优化。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很有限,如果及时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话题放到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四)进行学习时机的优化。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们做到了以下3点:

1、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和问题的答案就渐渐明朗开来,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自己自学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道题,交付小组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正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3、当遇到问题会有多解性时,组织小组议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问题的答案会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教学中出现这类题时,更确切地说有意识地提出这些问题,发动学生展开争论,训练他们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布置形式多样

作业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形式比较随意,这是我们做的两次作业:

这一次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显微镜这一节的重难点(图片展示)

另外还有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图片展示)

(二)重视作业批改矫正

再累也要批改,再忙也要反馈,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全批、面批、集体批等;批语的形式多样:有赞扬性、鼓励性、希望性的,启发性的。这些评语让学生在老师的“话语”中阔步前进。批改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我都及时总结反馈,对知识性的错误我都及时反馈到学生,课堂上重点讲解,进行巩固。比如说刚才的一次作业,这个学生做错了选做题,其实这个题有一半以上学生的都做错了,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会关闭?()a、雨天过后 b、浇水以后 c、叶面喷水后 d夏季晴天午后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夏季晴天午后,气温很高,气孔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从而保证植物不因过分失水而死亡;我又让学生联想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不是这两个生理过程也受影响了呢?针对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证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会减弱。通过学生讨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知识之间的链接,真正达到了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校在中考中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我校对优秀学生的大力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校“以情育人,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优生”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法如下:

1、在每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过程中,给学生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语或评语,能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以后他们做作业定能认真完成,每次交作业都有一种期待的感觉。

2、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后,让他们先自我分析错误点,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试题的得失,老师从中加以提醒与点拨。在此过程中让优生们多表达自己的审题与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

3、每次测验后对于进步较快的优生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鼓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优生从中体会到“从学习中寻找快乐”的感觉。为了更好培养优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他们评讲作业、为其他学生答疑、一帮一辅导等,有利于优生得到他人的认可,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多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无知,我充分利用表扬的武器,放大学生的优点,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了学生内心上进的原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学生。

以上是我们在生物中考复习方面的一些粗浅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篇四:集体备课发言稿

语文学科二年级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五:二数第10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二数第十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备课时间:4月25日

中心发言人:王尔帅

出席人:全体二年级数学老师

一、教学内容:

1、复习1课时

2、认识角 3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熟练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叫,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区分角的大小。

5、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区分角的大小。

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3、复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四、教材分析:

1、在拨算珠的活动中复习隔位退位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2、隔位退位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安排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

3、利用估算三位数加法的经验,估计三位数减法的差大约是几百。

4、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

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5、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

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第五篇: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Book 6Module5Cloning

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陈慧

一.教材分析

1.内容:本模块以Cloning 为话题,重点就“ Talking about past and present regrets.”及这两个功能项目展开训练。旨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并能就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特点:本模块的话题是生命科学方面的话题,这话题不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位置:本模块是系列选修6中的第五模块,话题是独立的:语法是第一次出现在Grammar.部分。

4.学情:本模块的话题是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难度:同时在语法的教学中要用多些时间。

二、课时安排总课时为8课时

三.教材整合与课时教学的具体安排

Period 1Reading(Introduction)

Periods2 &3Reading

Period 4Speaking(Speaking and Everyday English)

Period 5Listening(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Period 6Language Study(Function and Grammar)

Period 7Writing

Period 8Extensive Reading

Period.1

这一课时以让学生看图片描述怪物引入这部分恐怖影片背景知识的介绍,学习与模块主题相

关的词汇。本课时设计为一堂阅读课。

第一步:学习本模块的单词。

第二步:在学习本模块的单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活动3方框中的单词,并完成句子。

第三步:展示一张天池怪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怪物,从而引入课本41页的图片。

第四步:让学生谈论图片,老师问 where does the picture come from?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film? 等问题引入Frankenstein这个话题。.第五步:让学生阅读活动2中的短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When was the film made?2)Who was the author of the novel Frankenstein?

3)What is the young man in the picture doing?4)What does the monster look like?

5)What is story about?

第六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Guess what is the ending of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nster?

第七步:作业 1)复习单词。2)预习课文。

Period.2

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阅读课的五项活动,是一堂阅读课。

第一步:词汇的学习。复习本模块的单词,并让学生朗读活动3方框中的单词,回答课本42页的问题。

第二步: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Have you ever read Frankenstein?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

Describe the monster using the words below: huge, human being, lip, monster, ugly, frightening, horror, resemble, wrinkled

第三步:快速阅读Part1.和Part2,并完成相对应的练习。

Scan this part1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1.When Frankenstein studies at university, 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e creates the monster b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he monster is like a human being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 scientist decides to destroy his creator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

5.At l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swers: 1.discovers the secrets of how to give life to a lifeless matter

2.using bones from a dead body

3.it has learnt to speak, is intelligent and has human emotions

4.the monster murders his brother, his best friend and his wife.5.the monster disappears into the ice and snow to end his own life.Part 2: Extract from Frankenstein.Give the right order.a.Frankenstein had worked for nearly two years with one aim only to give life to a lifeless body.b.Frankenstein threw himself on the bed in clothes and had terrible dreams.c.He ran out of the room and hid in the garden, regretting what he had done.d.The monster opened his eyes and came to the world.e.His fiancée appeared in his dream.f.The monster stood by the scientist’s bed, watching him.He wanted to say something.Answer :Answer: adbefc

第四步:快速阅读Part1.和Part2,并完成活动4的练习。

第五步:让学生第三次阅读活动Part1.和Part2,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练习。

第六步:让学生讨论活动5的问题:

第七步:作业 课后继续阅读Part1.和Part2,找出课文中的语言点。

Period3

这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讲解。本课时为一堂精读课。

第一步:,根据下面问题的提示,用第一人称复述Part1.:(Suppose you are the creator.)What did you create? 2.What does the monster look like?

3.What did it ask you to do?4.What did the monster do? 5.What happened in the end?

第二步:对学生和老师找出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讲解。(黑体部分为讲解部分)

1.Using bones from dead bodies, he creature that resembles a human being and gives it life.Lonely and unhappy, he begins to hate his creator, Frankenstein.3.The scientist chases the creature to the Arctic in order to destroy him, but he dies there.At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monster disappears into the ice and snow to end hisown life.5.It was on a cold November night that I saw my creation for the fist time.6.But now I had finished, the beauty of the dream vanished, and horror and disgust filled my heart.7.I wish I had not created this creature, I wish I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 wish I would disappear!

8.I rushed out, and for a long time I walked up and down my bedroom.第三步:根据讲解的语言点进行练习。

第四步:作业 1)复习本课中的语言点单词。2)预习语法。

下载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创新集体备课模--修改稿1(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创新集体备课模--修改稿1(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辨认形状"。圆形、星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这六种形状,其中前三种形状的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写,并初步运用what shape is it?将形状......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银泉小学—邬丽芳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

    集体备课发言提纲

    集体备课发言提纲今天集体备课,我是主讲人之一,我的发言结合上学期人教社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体会,发言主题为《活用品德与社会教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言分为三部分:一、期初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

    六年级语文第二周集体备课材料 时间:2013年2月22日 地点;阅览室 中心发言人:张连荣 内容:第二课 三亚落日第三课 烟台的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

    第一周先周备课(模版)

    课题: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热......

    先周备课检查小结

    第一次教案检查情况小结本学期,在教导处的统一部署下,全校的学科实行先周备课,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学两周,教导处对全校教师的教案和学科计划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一、......

    集体备课总结1

    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 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 现将参加本次......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1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韩志明2010年8月24日到27日,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去静海一中进行集体备课,新教材培训,教学研究,收获很大。分为三个阶段:教育专家对数学新课改全析;集体备课,全册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