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上海闭幕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上海闭幕
发表“上海共识”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19日在上海闭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位中外嘉宾共聚中国上海,参加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围绕“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平等交流,畅所欲言,达成“上海共识”。
“上海共识”提出,在人类生存和发展高度相互依存的今天,各国都应努力增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共同创造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鉴的时代风气,推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不断进步。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6月18-19日于上海举行。年会通过四场主题论坛,一场公众互动会,一场高端对话,一场圆桌对话以及各种活动,展现了一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年会以文化软实力为题,力求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和互鉴,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互信与合作,积极引导外界客观、全面、立体地认识当代中国,进而为扩展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并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多元共存,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第二篇:文艺批评的理论反思-太湖世界文化论坛
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读严昭柱著《自然之美》
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研究处处长、研究员马建辉
今年5月,太湖文化论坛召开了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二届(杭州)年会,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500余人从文明进步的高度寻求文化共识,探讨、协商生态文明建设大计。这场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盛宴再次表明,和谐是人类最根本的追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大势所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人类文明进阶的必然选择。可以说,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起一种自觉而稳定的和谐关系。“美在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其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政治家的忧患意识、科学家的理性精神,也需要美学家的审美情怀。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严昭柱先生新著《自然之美》(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正体现着这样的审美情怀。作者在这部著作的前言中说:“美学研究应当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一致,应当对人类面临的时代课题、时代挑战做出正确的应答。”《自然之美》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直面生态环境改良这一时代课题而做出的美学应答。
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和恶化。人对于自然的任意左右,把自然当做可以随意摆布的玩偶,这在美学上的反映就是唯心主义的自然美论。《自然之美》对唯心论自然美观点提出了批评,作者认为,关于自然美的根源问题的唯一科学的答案,只能是自然事物的美根源于自然事物本身。显然,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必然结论。作者指出,事实上,不但整个活生生的人类实践在反复证明着自然美根源于自然事物本身,反复驳斥着所谓自然美来自理念、心灵或“自然的社会性”的谬见;而且,只要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就必然会得出唯物主义的自然美根源论结论。
只有在自然美根源于自然事物本身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充分地尊重自然,解除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谬,使自然美回归自然本身。比如,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也一定会给以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带来惊喜,让他感到愉悦,产生“美感”,但这个“美感”不是自然美感,因为它是以人事为中心的“美感”;而只有那些排除了自我野心的悠闲的游客或带着发现美的眼睛的诗人、艺术家,才会真正找到这森林的美——真正的自然美。我们不难想象,木材商人的赞赏之后是砍伐;而游客或诗人、艺术家的赞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这正如19世纪法国美学家库申所说:“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如果森林在观者那里激起的是占有和发财的欲望,那他就不配欣赏森林的美,他所获得的“美感”就只是期待利润的心理上的快感,而非真正的诉诸心灵的精神上的美感。
《自然之美》对自然美的本质、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概括地说,美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自然事物以丰富而突出的个别性充分体现了该自然事物的种类普遍性。也就是说,美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在于该自然事物是典型的自然事物。因此,自然美的本质即是自然事物的典型性,自然美的规律即是自然事物典型的规律。”这既是对自然美审美规律及特征的揭示,同时也是对自然事物生态规律和生态特征的揭示,二者在这一论断中高度统一,深刻地表明了真正的自然美审美是与生态文明意识的高度自觉结合在一起的。以此为基础,该著还用相当大的篇幅探讨了自然美的诸种形态,实现了理论思维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
该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美学观的认同、坚持和捍卫,这也是其科学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作者认为,“自然事物的美根源于自然事物本身”,“自然美是第一性的,我们关于它的感觉和思想是第二性的,是自然美的映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总是强调客体的存在是不依赖于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美学也总是强调客观的美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尽管“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也无动于衷,“经营矿物”的商人对“矿物的美”甚至感觉不到、“看不到”,但这景色和矿物仍然不失其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美学观为立场,作者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美学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判。
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多地是在社会发展的重大危机中呈现出来的,它是一种批判哲学、危机哲学。其真理性和有效性在现代社会发展面临较为普遍而深重的危机时,会更明确、更有力地显现出来。当资本主义危机到来时,比如,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来临时,马克思的著作又成了热销的书籍,许多学者都跑到马克思主义那里去寻求解答和出路。同样,在一个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时代,那些在自然美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都开始显得苍白而脆弱。自然美及其规律不依附于人而存在,它需要我们尊重它、顺应它。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坚持,对唯物主义立场的坚持,使其在这个生态危机时代更显示出科学性来。
审美塑造人,美学总包含着美育,讲美学而不讲美育,美学就疏离了人生实践。《自然之美》的第二大部分以五章的篇幅专门论述“自然美美育”,这一部分的存在使这部著作成为我国第一部从美学到美育系统论述自然美的学术专著。作者在这里较为系统、深入地对美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美育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作者结合大量的美育现象,论述了自然美美育的具体途径,论述了自然美作为美的启蒙教育、作为特殊的情感教育和对人的审美修养的提高等基础性功能,,论述了自然美美育对人的气质和性格的熏陶与养成作用,论述了自然美美育向德育、智育、体育和艺术美美育的深化,等等。自然美培育真正懂得自然美的人,也只有真正懂得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人,才能真正热爱自然、珍惜自然、保卫自然。
美育作为一种精神抚慰和创伤修复,是一种情感疏瀹、心灵滋养、境界升华,是美对于人的灵魂的牵引和光照,在这方面,自然美美育也不例外。在《自然之美》一书中,作者特别肯定了自然美的特殊的情感教育功能,论述了自然美的情感陶养作用、心境转移作用、情感宣泄作用、心灵净化作用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评论小说《巴黎的秘密》的主人公玛丽花时所说的,正是由于对自然美的热爱,使她能够“在非人的境遇中得以合乎人性地成长”,在屈辱不堪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人类的高尚心灵、人性的落拓不羁和人性的优美”。自然美美育对于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塑造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包括自然美美育在内的美育活动,在人文关怀与社会健康心态培育方面也大有可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在人的健康的人文态度、理性的社会心态的基础上得以确立起来的,显然,这样的态度和心态也是维护环境、改良生态所必需的。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曾经这样写道:“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受到美的魔力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确乎如此,因为局限,发展破坏了生态、生产污染了环境,美变成了丑。人们必须忘掉自己的局限、克服自己的局限,构建起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永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是美丽中国建设所需要的,也是《自然之美》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三篇: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闭幕 发表《杭州宣言》
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闭幕 发表《杭
州宣言》
2013-05-20 05:11:00
来源:2013年05月19日 20:54:13 新华网
新华网5月19日电(记者韦慧 曹典)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19日在杭州闭幕,各国与会代表共同发布《杭州宣言》,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
宣言指出,当前全球性的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愈演愈烈,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应被充分尊重。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全球性生态危机根源于传统工业化的固有弊端,而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整体性、复杂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艰辛探索和长期奋斗。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各国人民共同努力。
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严昭柱说,《杭州宣言》是由来自世界五大洲23个国家的政治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共同达成,倡导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呵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
荷兰公主艾琳·艾玛·伊丽莎白说,这次论坛非常重要,讨论充满活力,解决了很多理论上的问题,而现在是知行合一的时候了。
太湖文化论坛是参照达沃斯论坛的模式和经验而创立的一个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于2008年正式成立,力求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高端平台。论坛第二届年会5月18-19日在杭州举行,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不同国家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危机的严峻挑战。
第四篇:在第三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第三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第三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如期举行。在此,我代表上海市法学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4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改革试点,第一个在全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破冰探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上海又一次被中央确定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在市委及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上海政法各部门共同努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上海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的举行意义重大。
上海司法高峰论坛是上海市法学会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创办的高端学术平台,2016、2017年分别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探索”为主题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研讨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司法体制改革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开展讨论,取得了积极成果,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届论坛由市高院、市检察院共同主办,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壮大研究阵容,提升了论坛的品质。相信本届论坛一定会更好地展示上海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最新成效,更好地展现上海法学界在司法体制改革战略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全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供最新经验。同时,我们也将认真总结本次论坛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的论坛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一届一届的积累,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办成国内外一流的司法高端论坛,成为引领、繁荣、创新法学理论、法律实务研究的重要平台,成为凝聚、引领、联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服务司法体制改革的高端思想智库,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法治上海、平安上海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最后,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盛其富:在第三届太湖配网技术论坛上的致辞
盛其富在第三届太湖配网技术论坛 暨全国带电作业标委会2015年年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五月,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一个充满向往的季节。满眼的新绿,渴望热烈,期待收获。今天我们又相聚在太湖之滨,一起关注配网发展,一起研讨配网培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网培训基地,对出席第三届太湖配网技术论坛暨全国带电作业标委会2015年年会的各位嘉宾和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湖州地处太湖之滨而取名,已有2300年历史,东邻上海,西依安徽宣城,南接杭州,北濒太湖,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湖州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人口约260万,湖州下辖三县二区,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湖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个与电力事业有缘的地方、一方孕育了众多中国电力先驱者的沃土。欢迎各位会后走进湖州电力教育博物馆,领略湖州百年电力发展的演变进程。
浙江配网培训基地的前身是湖州电力学校,学校先后七易其名,三迁其址。近年来在各方的关心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配网带电作业、电缆不停电作业、配网自动化、配电电缆、紧急救援等等已经成为我们的精品项目,前二年有幸成为国网公司电缆不停电作业、配网不停电作业能力分级培训和认证的试点单位,今年民政部又授权设立国家紧急救护职业资格鉴定浙江工作站。在此,谨对国网公司有关部门、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以及各兄弟单位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快速发展,终端用电负荷呈现变化大、多样化的新趋势,电网投资的重点已经转向配电网。此外,售电端的多元化也必将推动配网建设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配网投资占75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的比例已占58.3%,2015年仅在配网上的投资达1728亿元,将完成30个重点城市市区、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城市市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超过50%。南方电网也规划2020年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0%。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部署,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作为国家层面重要工作任务,可以这样说,未来十年是配电网创新十年,黄金十年,大发展的十年。
分布电源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由无源网成为有源网,潮流由单向变为多向,配网自动化已成为现代电网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配网不停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配网不停电作业已经成为国网公司系统配网检修作业主要发展方向。作为配电网技术的专业培训机构,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必须迎头赶上,才能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作为国网公司配网基地我们将切实担负起培训的责任,为各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队伍尽职尽责。
2015年,一个名不经转的太湖配网技术论坛在摸索中迎来过了第三个年头,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论坛的支持,感谢媒体朋友对论坛的关注,因为有你们的 厚爱,我非常欣喜的看到今天的会场才会座无虚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求实、求精、求新”,继续秉承往届会议“关注配网发展、引领配网未来”的宗旨,以配电带电作业为主轴,论坛内容包含配电不停电作业、配电电缆、配网自动化、配网新技术、配电新材料等多学科,今年相较于往届新增了“中美带电作业培训交流”这个版块,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并不拘泥于形式,大家可以在各个分论坛版块里畅谈自己无数个难忘的第一次,成功的、失败的、就是想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与平台。
本届论坛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浙江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美国东南电力培训中心、美国时代公司、各网省公司、装备企业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特别荣幸的是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委员会员2015年会放在湖州与与论坛同步召开,这么多的朋友们欢聚在这里,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这是对太湖配网技术论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在此对诸位表示深深的敬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坐有的是配网专业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有的是带电作业的技术权威、也有来自供电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你们的智慧、远见和身体力行将对未来配电网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建立更加密切的沟通渠道,深入挖掘合作潜力,丰富合作形式和内涵,为供电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课程。同时,我们愿同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配网基地、供电企业、装备公司共同探讨建设实际需求的配网培训合作体系,包括培训交流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产业合作体系等。未来,我希望用自己的脚踏实地能为配网专业再做点什么,期待我们依然会有交点,期望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太湖配网技术论坛!
谢谢大家!
(根据浙江配网培训基地盛其富书记的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