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间:2019-05-15 05: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一篇: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 考场号: 班次: 姓名: 学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七世纪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史称

A.商鞍变法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4.“哥伦布前后进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或者香料、丝绸。结果令资助他的西班牙国王深感失望。”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当时的美洲没有黄金、珠宝

B.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才航行到美洲 C.哥伦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D.掠夺财富是哥伦布航行的直接驱动力

15.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寓意是你、我、他的人类社会。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下列事件中最先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南北战争

D.工业革命

16.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大陆军、《独立宣言》、华盛顿”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17.1789年发生在法国的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热月政变

C.雾月政变

D.滑铁卢战役

18.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蒸汽机、纺织机等新产品备受瞩目。这些新产品是哪次技术革命的成果?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信息产业革命 1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以下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三角贸易” 20.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领导人中,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杰出英雄是

A.玻利瓦尔、华盛顿

B.华盛顿、章西女王

C.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D.林肯、林则徐

21.一部外国影片有这样的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人民宪章》的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是

A.英国工业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宪章运动 2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这是《国际歌》的歌词,其作者是 A.瓦尔兰

B.狄盖特

C.鲍狄埃

D.弗兰克尔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24.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景象常常使我们怀念起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他是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每题2分,共10分。)19.阿拉伯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20.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苏格兰人们起义。()22.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3.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24.(12分)材料:

图一

图二

图 三

图四

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

(2)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所示机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3)图二与图三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分别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分)

(4)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时代特征。(4分)

(5)交通的发展影响国家能源战略。面对当今能源紧张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

25.(16分)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生在哪个国家?“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该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分)(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分别是指哪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有什么共同影响?(6分)

(3)什么事件把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推向了高潮?该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4分)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2分)

26.(12分)材料: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国外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日本什么事件中的内容?(2分)

(2)、日本在此次改革前还进行了一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分别使日本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近代中国也发生了与材料内容性质相同的改革,它是什么?(2分)

(4)、同时期世界上还有什么大事发生?它们有何共同点?(4分)

四、探究题(14分)

27.2010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日,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从地理位置角度上分析协约国在军事上的优势。(4分)(2)、请分别写出战争的导火线、结果以及大战的性质。(6分)

(3)、从大战中新式武器的使用说说科技是把双刃剑的道理。(2分)

(4)、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4

第二篇:周南中学初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周南中学初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一、选择题(36分)

1、如果你要探究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应该去的省份是

A山西B陕西C云南D浙江

2、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种植粟种植水稻加工玉器烧制彩陶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B黄帝C 禹D秦始皇

4、先后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舜—禹—尧B尧—舜—禹C尧—禹—舜D禹—舜—尧

5、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A晋文公B楚庄王C齐桓公D越王勾践

6、长沙在战国时期应该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的管辖范围内

A齐国B楚国C吴国D越国

7、“分裂、战争、变革、百家争鸣”这是说的哪个时期的现象

A夏朝B西周C春秋D 战国

8、中国历史悠久,如果仅以国家的出现为文明的开始,中国文明至少距今已有 A2100年左右B3100年左右C4100年左右D5100年左右

9、“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商鞅B秦始皇C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

10、秦朝的疆域最西到达

A陇西B 临洮C葱岭D嘉峪关

11、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修长城、凿灵渠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大泽乡起义D黄巾大起义

13、某校同学表演历史剧《汉武大帝》,下列各项与历史不符合的是

A破格录用主父偃B在长安兴办太学C派张骞出使西域D大力扶持佛教

14、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汉武帝B秦始皇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

15、“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句话反映的史实是

A通西域,南征越族B通夷洲,东击倭寇

C通西域,北击匈奴D通匈奴,西征大月氏

16、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D涿鹿之战

17、请问三国时期下列哪一政权版图东西跨度最大

A魏国B 吴国C 蜀国D东汉

18、北魏孝文帝的最大功劳是

A建立国家B维护统一C迁都洛阳D促进民族融合二、判断题(10分)

19、启是通过世袭制建立夏朝的。()

20、战国七雄中地处最东的是齐国。()

21、汉代丝绸之路的终点站大秦就是波斯帝国。()

22、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都是以少胜多。()

三、材料题(36分)

24、(18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翦伯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何时完成?(4分)

(2)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4分)

(3)材料二中的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长城万里遍烽烟”的局面?结果怎样?(4分)

(4)秦王和汉武是如何对待儒家学说的?(4分)

(5)由秦亡汉兴你认为今天的社会用怎样的理念治理国家好?(2分)

25、(18分)

材料一: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并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材料二: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三国两晋时期哪几种历史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下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材料二所讲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的什么趋势?(2分)

(4)江南地区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2分)

(5)从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中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四、探究题(18分)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改革。请根据史实探究下列问题:

(1)两次改革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2)假如你是秦国的平民,你对商鞅的法令中哪一项最支持?为什么?(4分)

(3)假如你是北魏的鲜卑族官员,你必须向汉人学习哪些东西?(4分)

(4)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吗?为什么?(4分)

(5)两次改革给你什么启示?(2分)

第三篇: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13.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A下落的时间越长B下落的时间越短 C落地时速度越小D落地时速度越大

14.如图1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1A.0.3 JB.3 JC.30 JD.300 J 15.下列实例中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的顶端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D.电梯的乘客加速下降 16.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

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A.F2=Gtanα

B.FG

1sin

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与F2的合力变大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减小,F2增大 17.如图2所示,A、B是两个摩擦传动轮,两轮半径大小关系为RA=2RB,则两轮边缘上的()

2A.角速度之比ωA∶ωB=1∶2

B.周期之比TA∶TB=1∶2 C.转速之比nA∶nB=1∶2

D.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2∶

118.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9.一质量为1 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 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 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2 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

4W

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

54J

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

4520.我国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并在11月3日

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某同学为此画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假想图如

图所示,A代表“天宫一号”,B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由此假想图,可以判定()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小于“神舟八号”的运行速率B.“天宫一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八号”的周期

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

D.“神舟八号”适度减速有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21.元宵节焰火晚会上,万发礼花弹点亮夜空,如图所示为焰火燃放时的精彩瞬间.假如

燃放时长度为1 m的炮筒竖直放置,每个礼花弹约为1 kg(燃放前后看做质量不变),当地重力加速度为10 m/s2,爆炸后的高压气体对礼花弹做功900 J,离开炮筒口时的动能为800 J,礼花弹从炮筒底部竖直运动到炮筒口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增加800 J

B.克服阻力

(炮筒阻力及空气阻力)做功90 J

C.克服阻力(炮筒阻力及空气阻力)做功无法计算 D.机械能增加

810 J

34.实验题(18分)

(1)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毫米,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毫米。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①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7丙所示,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

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该纸带是采用________(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落体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7 丁

③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7丁所示,现选取N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是 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计算N点的速度,其中正确的是:()

A.vN=gnT B.vN=g(n-1)T

C.vs

N=nsn1

T D.vN=dn1dn1

2T

35.(18分)一辆总质量M=8.0×l03kg的载货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为

3.2×103N,经过t=l0s前进了40m,(g取10m/s2)求:

(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的大小;

(3)、前5s内牵引力的平均功率和5s末的瞬时功率。.36(18分)如图所示,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

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8.0m/s,从C点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经 A点冲上半圆轨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B后水平抛出,求:(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小球在轨道B点时速度大小

(2)、小球从B点飞出到落回地面时的水平距离

(3)、小球从C点起经水平面到A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2012~2013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测试

物理试题答卷

姓名:座号:成绩:

34.实验题(18分)

(1)

(2)①、(填“甲”或“乙”)

②、a=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③、________

35.36.

第四篇:2013年龙津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龙津中学初三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013-12

一、基础(33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2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诗句是:。(2分)

(3),沙场秋点兵。《破阵子》(2分)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描写孙权年少有为、独据东南的诗句是:。(2分)

(5)默写《赤壁》。(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2)然而我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zì suī 而生活。()

(3)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4)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B、我冒着严寒,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C、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释放出一个民族的青春活力。

D、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6分)

点缀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中国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材料,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材料一: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二: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7分)

(一)(14分)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

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

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由是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 ..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

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4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13分)

①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力图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愉快。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学生

有个误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反对“死记硬背”,以为只要学会在需要用知识时能查找到它

们就行了,不必花很大力气去记忆很多知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客观上也助长了这种误解。

因此,记忆力的培养被很多人忽视了。这种误解很有害。

②其实,记忆力是极为重要的素质,而且是其他所有素质的基础。一个人的知识毫无例

外都是通过记忆获得的。说某人很有学问,实际上就是因为他记住了很多东西。说某人很聪

明,是因为他记住的东西很多,而且能用记住的东西去解决很多问题。说某人“笨”,“什么

都不懂”,并不是他脑子有毛病,而是因为他记住的东西太少,或不会运用记住的东西。因

此,记忆力的强弱是人的智力开发程度的主要标志。

③人的创造力,业绩,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记忆力。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我们

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无一例外具有极强的记忆力。他们“博闻强记”,首先是因为“强

记”,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然后才会“博闻”。记忆力的强弱也是决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

因素。一个人要是“忘性”很大,老是丢三落四的,生活是不会顺畅的。

④对于正在培育各方面素质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培养记忆力的最好时期,而

记忆力的强弱又是决定他们学业优劣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非常重视对他们的记

忆力的培养;学生也要刻苦努力,培育自己的记忆力。这是终身受益的事情。计算机这个工

具是有用的,但千万不要成为它的奴隶。对它的依赖程度越高,人的智力就越低。记忆力的培养涉及思维科学,这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左右脑全脑开发”等,并已在个别学校

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记忆力的培养值得引起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的重视。

10、作者认为,记忆力的培养被人们忽视是由于哪两个方面造成的?(5分)

11、画线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12、概括本文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20分)

意外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

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

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

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

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

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厢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

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

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

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

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

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

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3.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他可能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514.文中画线的句子“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用词很有表现力,请评析一下“无可奈何”的表达作用。(5分)

15.塔玛拉为什么在加油站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4分)

16.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意外”?(6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19题。(10分)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17、以上文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作者是(2分)

18、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9、鲁智深是第三回至第八回中的贯穿性人物,其中写了鲁智深哪几件壮举?(4分)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公约之饭 之:____________(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惟:__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又 久 之 方 命 坐 果 蔬 皆 不 具 其 人 已 心 怪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看出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④⑤③①②

第五篇:吉林省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第5次月考历史试卷

吉林省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第5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以下关于《马关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日本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主要原因是()

A.不赞同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方式B.受国内外舆论的影响

C.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D.来自英美等国的压力

3.这是坐落在四川大渡河边的一座纪念碑,它纪念着

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史诗般的远征,它是

A.出师北伐B.进军井冈山

C.红军长征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导致两极分化B.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要求

5.中共八大制定的党和人民的基本任务的基础是()

A.对国内基本矛盾的正确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新国家的热情

C.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D.土地改革的完成6.以下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B.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D.标志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7.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发展方面居领先地位的国家是()

A.德国、美国B.美国、英国C.法国、德国D.法国、西班牙 8.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定一份发言提纲,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C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实行改革开放

9.以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改革

B.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D.新政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问题

10.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竞争B.加强内部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C.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D.加快实现政治一体化

11.下列史实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A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B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C 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12.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军事对抗向政治对话过渡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D.由两极格局结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3.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 C.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工人大批失业

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一、第二产业遭到沉重打击

14.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冲突B、美苏争霸

C、民族矛盾D、宗教冲突15.右表反映了什么情况:()

A亚洲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B世界格局出现一体化趋势

C美国生产水平下降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45分)

16.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名称(5 分)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⑵新中国建国后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⑷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转折点―― ⑸使日本摆脱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历史转折点――

17.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在交通和信息工具方面的发明(3分)⑴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⑵ 第二次科技革命―― ⑶ 第三次科技革命――

18.列举和中国近现代上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四个节日(4分)

19.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6分)

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都是由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都有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3、一超多强中的多强包括欧盟、日本、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4、美国在二战后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冷战政策包括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

5、二战后的美苏两国展开了争霸斗争,维护世界的和平共处。()

6、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军事实力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关键因素()

请回答

请回答:

⑴ 从巴黎公社到雅尔塔会议,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你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⑵ 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两国处于什么状态中?(1分)

⑶从图B到图C美苏两国的关系再次发生变化,这种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22.认真阅读下列表格,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简表 【材料3】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简表

【材料4】《人民生活水平步步高》2001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1949到1952年,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达到什么水平?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处在什么状态?(2分)

(2)根据材料二,到1957年中国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在工业上开

始向什么道路迈进?(2分)

(3)根据材料三,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党的哪次会议上做出的什

么伟大决策(2分)

(4)从材料四的表格你能看出什么?(1分)

⑸ 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一系列数据,你有什么感想?(1分)

23.在风云激荡的国际政治舞台上,英美两个重量级国家之间不断的变换角色,演出了近现代历史上的一幕又一幕: 压迫-独立-竞争-联合-扶助-追随-牵制请结合图示信息写一篇关于英美关系的小论文.(8分)

要求:⑴自拟题目 ⑵请你至少用五个历史史实为依据来揭示英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谈一谈此变化给你带来的启示,⑶语言流畅,字数在100字左右.第六次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

1.D2.C3.C4.B5.A6.B7A.8.A9.D10.B11.A12.D13 A14 B15D

16.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斯大林格勒战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火车或轮船汽车、飞机、电话等电子计算机或国际互联网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

19√××√××

20A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本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从对立到联合原因:二战的爆发或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激起全世界人民的反抗冷战状态 杜鲁门主义出台

22到1952年,我国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他国相比,仍然是一个工业

落后的国家

一五计划的完成从此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或生活越来越富裕 略

23压迫:北美成为英国殖民地独立:美国独立战争

竞争:英美两国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地位

联合:一战中 都加入协约国二战中都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扶助:马歇尔计划

追随:英国跟随美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牵制: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中,英国加入欧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力量

下载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南中学初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考试形式:闭卷分数: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计30分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

    初三历史月考总结

    初三历史月考总结 杨春锦 一、 成绩分析 本次月考参考人数106人,优生9人,及格50人,均分28.68。 二、 试卷及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分值比例为48......

    初三第三次月考思想品德试题 2011.11.12

    初三第三次月考思想品德试题2011.11.12 一、选择题(26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摘录 南周历史

    你可以不当记者,但是如果当了记者,你必须是个好记者。《南方周末》这样教育它的记者。于是,这份报纸一度成为了中国报纸当仁不让的精神指针。这是一个神话般的报业孤本。 《南......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在( ) A.美国内战后 B.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日前,南通的“外滩”——滨江公园建设工程已顺利jùn ( )工。我们全家前去游玩,那里绿树环绕,花团锦簇,彩蝶......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南昌十九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命题人 王桂兰审题人韦景灏2012年11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x25=50分)1.到2012年底,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

    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4C25C26D27D28A29B30D31B32C33B34A35C 40.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