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教学大纲(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6: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科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科教学大纲》。

第一篇:儿科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儿科学》教学大纲系根据《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医学专科教育的目标,努力适应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而制定。大纲在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科学性、先进性、思想性、启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注重面向基层、突出实用和强调预防的理念,为培养面向基层和社区的实用性人材奠定基础。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综合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体格和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具有动态特点,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人期。儿科学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水平。但小儿的解剖、病理、生理及免疫诸多方面均与成人有许多相异之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学中应根据这一特点,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2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科病史采集的方法,掌握儿科体检的方法及常见病的临床体征。

三、课程衔接

儿科学是一门继学习《诊断学》、《药理学》等临床基础课之后的专业临床课,其教学要在学生掌握了临床基础课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为使基础部分与临床部分能有机的联系,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均列于各系统疾病之前讲授,同时儿科学基础约占总学时数的1/7,共8学时。

四、教学方法

儿科学理论课教学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学》第五版为基本教材,以课堂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

五、学时分配

序号 章节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1 绪论 1 2 生长发育 3 3 健康小儿的营养 2 4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4 5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3 3 6 消化系统疾病 5 7 呼吸系统疾病 4 8 循环系统疾病 4 3 9 泌尿系统疾病 4 10 造血系统疾病 4 11 神经系统疾病 4 3 12 风湿性疾病 4 13 常见急症 2 3 合计 44 12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儿科学范围和特点及年龄分期 【教学内容】

一、小儿的特点:包括生理、病理、解剖、免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与保健等诸方面的特点和与成人不同处。

二、小儿年龄的分期:分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包括青春阶段)并介绍年龄范围特点及临床意义,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不同年龄儿童分期及各期的特点和意义。

二、了解儿科的范围及小儿与成人在生理、病理、解剖、免疫、诊断、治疗与预防保健等诸方面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性别、营养、生活环境、疾病等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教学内容】

一、小儿体格发育及测量法,包括体重、身长、体围(头围、胸围、腹围)、指距等的发育特点及测量方法;

二、骨骼和牙齿的发育规律。【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体格发育之特点和其规律性;掌握骨龄、囟门、牙齿的发育特点。

二、熟悉体重、身长、体围(头围、胸围、腹围)的测量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教学内容】

一、小儿脑脊髓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感觉器官的发育、运动功能的发育、语言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发育。【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感觉及运动发育规律性。

一、熟悉小儿神经系统、神经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特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 营养基础 【教学内容】

一、小儿能量及水份的需要量

二、营养素的需要 【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儿不同年龄的热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各种营养素的特点和来源。【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婴儿喂养 【教学内容】

一、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方法。

二、人工及混合喂养方法。

三、断乳以及辅助食品的添加,幼儿膳食、各种代乳品的配制。【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婴幼儿的正确喂养方法,包括母乳、人工及混合喂养。

二、了解辅助食品增添的原则及方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教学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分型及分度。

三、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教学内容】

一、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及其作用。

二、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临床表现(一般症状、骨骼病变所致症状、肌肉症状、分期、分度)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与呆小病、软骨营养障碍、肾性佝偻病、先天愚型、先天性肌弛缓等鉴别)。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三、了解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五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教学内容】

一、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显性症状、隐性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与惊厥有关疾病鉴别)。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方法(对惊厥的处理、喉痉挛的急救、钙疗法、维生素D疗法等)。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教学内容】

一、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外观、病理生理)及特殊生理状态(包括生理性体重下降、脱水热、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阴道出血、新生儿红斑等)。

二、足月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二、熟悉足月新生儿的护理要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新生儿败血症 【教学内容】

一、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包括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外周血细胞计数、血培养等)。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五、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尤其要掌握不同感染途径时临床表现的特点(包括致病菌、发病时间等)。

二、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及新生儿败血症的抗菌素选择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 新生儿出血症 【教学内容】

一、维生素K的来源、需要量及生理作用。

二、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新生儿出血症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四、新生儿出血症的治疗要点。【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出血症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新生儿出血症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教学内容】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二、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教学内容】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辅助检查。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二、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婴儿腹泻 【教学内容】

一、婴儿腹泻的病因(消化道内感: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消化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如饮食因素、气候及其它因素)及发病机制。

二、婴儿腹泻的分型及临床表现(轻型、重型、水、电解质紊乱症状、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钙血症)。

三、婴儿腹泻的辅助检查。

四、不同病原所致肠炎的特点。

五、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及要点。【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婴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程度脱水临床特点。

二、熟悉婴儿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不同病原所致肠炎的特点。

三、了解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及液体疗法 【教学内容】

一、小儿水、电解质平衡的特点。

二、口服补液的适应征及口服补液盐(ORS)的使用方法。

三、静脉补液的常用液体及混合液体的配制方法。

四、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步骤。

五、婴儿腹泻静脉补液量的计算及注意事项。【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补液的原则和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了解小儿水、电解质平衡的特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包括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诱发因素及病原微生物)。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 【教学内容】

一、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二、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一般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三、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了解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第三节 肺 炎 【教学内容】

一、概述本病发病率及重要性。

二、肺炎的分类(病因、病理、病情及病程分类)。

三、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四、轻、重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重点强调重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五、特殊类型肺炎的特点(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六、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七、支气管肺炎的辅助检查。

八、支气管肺炎尤其是重型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一般疗法、抗菌素疗法、对症治疗、物理疗法及并发症的治疗)。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重点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本病的治疗方法。

三、了解本病的发病率及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神经调节机制。

二、心脏检查方法(包括X线、心电图检查,心导管检查术、心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图等)【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心脏检查方法。

二、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神经调节机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教学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的胚胎发育。

二、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及生后血循环的改变。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

四、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治疗方法。【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治疗方法。

三、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出生前后血液循环改变。【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教学内容】

一、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三、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检查。

四、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五、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二、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一、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肾小球疾病的分类。【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二、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教学内容】

一、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三、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症状(包括急性心衰,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等)

四、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

五、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一般疗法、控制感染,中医辨证施治,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与急性肾衰的处理和对症治疗)。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熟悉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三、了解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

【教学内容】

一、肾病综合征的分类、病因及病理改变。

二、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三高一低”)。

三、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的特点)和并发症。

四、肾病综合征的的治疗(一般疗法、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中医辨证施治、对症疗法等)。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二、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的治疗;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分类、病因及病理改变。【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教学内容】

1、小儿造血过程(出生前造血和生后造血)。

2、小儿外周血检查的特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小儿外周血检查的特点。

二、了解小儿造血过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第二节 小儿贫血 【教学内容】

一、小儿贫血的定义。

二、小儿贫血的分类(病因分类和形态分类)。

三、小儿贫血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贫血的定义;

二、了解小儿贫血的分类及小儿贫血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教学内容】

一、铁代谢过程(需要量、来源、吸收、转运及贮存)。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清铁、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三、了解铁代谢过程;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教学内容】

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

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四、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熟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不同年龄常见的致病菌)。

二、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四、化脓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和脑脊液)。

五、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一般治疗、抗菌素的应用、止惊、降颅压及对症治疗)。【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二、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病毒性脑膜脑炎 【教学内容】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

三、病毒性脑膜脑炎实验室检查特点(外周血和脑脊液)

四、病毒性脑膜脑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熟悉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熟悉病毒性脑膜脑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 小儿惊厥 【教学内容】

一、小儿惊厥的定义。

二、小儿惊厥病因。

三、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重点讲授高热惊厥和惊厥持续状态的特点。

四、小儿惊厥的治疗(一般治疗、常用止惊药物及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高热惊厥和惊厥持续状态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惊厥的定义及病因;熟悉小儿惊厥的治疗,特别是常用止惊药物及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风湿热 【教学内容】

一、风湿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风湿热的病理改变。

三、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四、风湿热的实验室检查。

五、风湿热的诊断表标准及鉴别诊断。

六、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表标准。

二、熟悉风湿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教学内容】

一、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过敏性紫癜的病理改变。

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症状及体征)。

四、过敏性紫癜的治疗。【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二、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了解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篇:11《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分 数:4 学 时 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 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 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 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 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第二节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出生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一、骨骼发育

二、牙齿发育

第三章 儿童保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期及婴幼期小儿的保健要点

2.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3.熟悉常见生物制品(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

疹减毒活疫苗、百白破、流脑、乙肝疫苗)的特点及 接种方法 4.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游戏的特点及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一、胎儿特点及保健

二、新生儿特点及保健

三、婴儿特点及保健

四、幼儿特点及保健

五、学龄前特点及保健

六、学龄期特点及保健

七、青春期特点及保健

第五节 计划免疫

一、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二、免疫程序

三、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第四章 儿童营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对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2.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3.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4.熟悉母乳喂养的优点并能指导母亲正确进行母乳 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2.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能力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二、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节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一、婴儿喂养

二、幼儿膳食安排

三、学龄前儿童膳食安排

四、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膳食安排

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 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

激素)

4.了解药物剂量计算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 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激 素)

三、教学时数 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三节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各年龄阶段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二、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第八节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一、儿童用药特点

二、儿童药物选择及护理

三、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四、儿童给药方法

第十节 儿科护理技术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5.熟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分度、治疗要

点及护理

6.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7.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特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正常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营养性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4.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5.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4.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三、教学时数 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四节 婴幼儿腹泻

第九节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

2.熟悉小儿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熟悉小儿肺炎的主要合并症的表现及处理 4.了解小儿肺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5.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

2.熟悉小儿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熟悉小儿肺炎的主要合并症的表现及处理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四节 肺炎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3.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 护理 3.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 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肾病综合症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2.熟悉两种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一、概述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重点、不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2.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重点、不

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及散发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护 理

2.掌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酮症酸中毒的监 护过程;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 3.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及散发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护

2.掌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酮症酸中毒的监 护过程;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

第十五章 免疫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对风湿热患儿的休息安排和健康教育;儿童类风

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2.熟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

3.了解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 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4.了解小儿免疫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风湿热患儿的休息安排和健康教育;儿童类风

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2.熟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四节 风湿热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七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第十六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传的定义,遗传病的种类及各类特点

2.熟悉21-三体综合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的 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要点

3.了解21-三体综合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的病 因与发病机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遗传的定义,遗传病的种类及各类特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症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要点、麻疹的护理要点

2.掌握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护理 3.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标准及临床意义;常用

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4.熟悉原发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护

理要点

5.了解麻疹、水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要点、麻疹的护理要点

2.掌握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护理

3.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标准及临床意义;常用抗 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感染

一、麻疹

第三节 结核病

一、概述

二、原发型肺结核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11月

[2] 肖红玲.《儿科护理学》第二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采用期末集中闭卷考试。理论考试成绩为

7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 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 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20%,包括儿 科护理技术(头皮静脉注射,喂药方法、用药计算)、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撰写体检报告、学习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七、其他说明

1.本大纲教学内容除规定要掌握和熟悉外,其他内容要 学生了解。

2.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不一定都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允许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教学顺序上也可以 进行适当的调动。但必须保持课程的基本体系。

大纲执笔人:赵莉娟

大纲审定人:

第三篇:儿科护理教学大纲_ @温医

※<前 言>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其教学目的和基本任务是熟悉儿科护理的基础理论,掌握小儿一般护理和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的工作能力。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训、临床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系统地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儿科护理的需要。

4、教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法,辅之以课堂讨论、实验、临床实践等形式

按温州医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教学总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训12学时。各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表。

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学时数

理论 实验 见习

1.绪论

2.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3.住院患儿的护理 6

4.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3 5.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

6.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7.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8.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9.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0.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1.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2.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自学

13.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护理:川崎病

14.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自学

15.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合 计

6 6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儿科护理的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及范围。[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儿科护理的特点。

2.重点讲解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及范围。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目的要求]

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四节 儿科护理相关的伦理与法律

[目的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相关的伦理;儿科护理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了解儿科护理相关的伦理;儿科护理相关的理论。

第五节 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目的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体格发育指标的正常值以及计算方法、小儿骨骼、牙齿的发育。

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3.了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格发育指标的正常值以及计算方法、小儿骨骼、牙齿的发育。2.详细讲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一般介绍小儿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

4.自学小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游戏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2.熟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重点讲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体格发育指标的正常值以及计算方法;小儿骨骼、牙齿的发育;运动功能发育。

2.熟悉语言的发育。

3、了解体格生长的评价;了解神经系统发育;了解感知觉发育;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小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游戏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体格发育指标的正常值以及计算方法;小儿骨骼、牙齿的发育;运动功能发育。

2.重点讲解语言的发育。3.一般介绍神经系统发育。

4.自学体格生长的评价;感知觉发育;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小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游戏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 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特点及保健;婴儿期的特点及保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的定义及特点;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2.熟悉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以及青春期小儿的特点及保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常用制剂;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新生儿特点及保健;婴儿期的特点及保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的定义及特点;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2.重点讲解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以及青春期小儿的特点及保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常用制剂;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施与护理管理

[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其护理管理。[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第二节

住院对患儿及家庭的影响

[目的要求] 1.熟悉患病和住院对小儿的影响。2.了解住院对家庭的影响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患病和住院对小儿的影响。2.一般介绍住院对家庭的影响

第三节

住院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住院患儿的健康评估。2.熟悉与小儿的沟通交流。

3.了解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了解住院患儿的健康教育;了解住院患儿意外和损伤的预防;了解出院计划及家庭护理。[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住院患儿的健康评估。2.重点讲解与小儿的沟通交流。3.一般介绍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4.自学住院患儿的健康教育;自学住院患儿意外和损伤的预防;自学出院计划及家庭护理。

第四节

儿科护理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用药护理。

2.了解儿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配合。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用药护理。

2.一般介绍儿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配合。3.操作内容要求详见儿科护理学实验大纲。

第四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目的与要求] 掌握新生儿期的定义;掌握新生儿4种分类。[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新生儿期的定义;重点讲解新生儿4种分类。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足月儿、早产儿定义;足月儿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足月新生儿、早产儿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掌握正常足月儿、早产儿定义;足月儿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足月新生儿、早产儿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重点讲解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

第三节 几种常见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一、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定义;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熟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了解病因、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定义;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一般介绍病因、病理生理。

二、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核黄疸的典型表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概念、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3.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核黄疸的典型表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重点讲解新生儿黄疸的概念、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3.一般介绍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

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NRDS的定义;NRDS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熟悉NRDS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3、了解NRDS病理生理;护理评估。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NRDS的定义;NRDS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重点讲解NRDS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3.一般介绍NRDS病理生理;护理评估。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

2.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3.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

2.重点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3.一般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五~六(自学)

七、新生儿重症监护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危重儿的转运;NICU的护理工作。2.了解NICU抢救单位的设备、呼吸支持疗法的应用。[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危重儿的转运;NICU的护理工作。2.一般介绍NICU抢救单位的设备、呼吸支持疗法的应用。

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能量与营养的需要(自学)

第二节 小儿喂养与膳食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工喂养的原则及护理,辅助食品添加原则及步骤。2.熟悉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原则及护理。3.了解儿童、少年膳食安排。[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人工喂养,辅助食品添加。2.重点讲解母乳喂养,混合喂养。3.一般介绍儿童、少年的膳食安排。

第三节 营养不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营养不良的护理措施。

2.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标准。3.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营养不良的护理措施。

2.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

3.一般介绍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第四节 小儿肥胖症(自学)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目的与要求] 1.掌握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2.熟悉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要点。

3.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和生理功能,维生素D中毒的处理要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护理措施。[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手足搐搦症的治疗要点。3.一般介绍维生素D的来源和生理功能,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护理措施。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2.一般讲解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免疫特点

第二节~第三节(自学)

第四节 小儿肺炎

[目的与要求] 掌握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及评价、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 2.详细介绍小儿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 3.一般介绍小儿肺炎的分类及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4.一般讲解肺炎的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自学)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脏胚胎发育,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正常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心脏胚胎发育,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正常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先心(房缺、室缺、法

四、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特点、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熟悉先心的病因、预防及并发症。3.了解先心的病理生理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先心的临床表现、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2.重点讲解先心的病因、预防及并发症。3.一般介绍先心的病理生理及防治措施。

第四节~第五节(自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口炎的护理措施。

2.熟悉小儿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口炎的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小儿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第三节 小儿腹泻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2.熟悉小儿腹泻的护理评估。3.了解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腹泻的病因、护理措施、临床表现。2.详细讲解婴儿腹泻的护理评估。3.一般介绍腹泻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脱水的程度评估方法、腹泻伴脱水时的补液原则与护理措施。2.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脱水的程度评估方法、腹泻伴脱水时的补液原则。3.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目的要求] 1.掌握髓外造血、生理性贫血的概念。2.了解小儿造血特点及血液特点。[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髓外造血、生理性贫血的概念。2.一般介绍小儿造血特点及血液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IDA的定义;IDA的护理诊断、IDA补铁的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2.熟悉IDA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了解贫血的程度、分类。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IDA的定义;IDA的护理诊断、IDA补铁的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2.重点讲解IDA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一般介绍贫血的程度、分类。4.自学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第三节~第四节(自学内容)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生理特点。2.熟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生理特点 2.重点讲解小儿排尿特点及尿液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典型表现、急性期严重并发症、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典型表现、急性期严重并发症、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重点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一般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NS的定义、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熟悉NS的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了解NS病因和发病机制。[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NS的定义、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重点讲解NS的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一般介绍NS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自学)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目的要求] 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般讲解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辅助检查与治疗原则。3.了解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因与发病机制。[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2.详细讲解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辅助检查与治疗原则。3.一般讲解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原则。3.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病因与发病机制。[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

2.详细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原则。3.一般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第四节~第六节(自学)

第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第二节(自学内容)

第三节 结缔组织病

[目的与要求] 1.熟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2.了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2.一般介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

第三节 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小儿类风湿病(自学)

第十四章 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自学)

第十五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2.了解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环节及预防。[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2.一般介绍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环节及预防。

第二节

麻疹

[目的要求] 1.掌握麻疹定义;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麻疹的常见并发症;掌握麻疹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了解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了解非典型麻疹临床表现;了解麻疹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麻疹定义;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麻疹的常见并发症;掌握麻疹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重点讲解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了解非典型麻疹临床表现;了解麻疹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第三节~第六节(自学)

第七节

小儿结核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小儿原发综合征;掌握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2.熟悉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要点。

3.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了解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解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病理、治疗要点。[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小儿原发综合征;掌握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2.重点讲解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要点。

3.一般介绍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了解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解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病理、治疗要点。

第四篇:儿科护理理论教学大纲@南华

绪论及生长发育

1、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2)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体格生长与发育,认知发展。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的划分,举例说明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和异常。

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了解:认知发展顺序、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保健与喂养

1、教学内容: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2)预防接种;

(3)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4)婴儿喂养。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接种的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方法,运用计划免疫的具体措施。

掌握;婴幼儿期的保健重点及具体措施,列举学龄前期、学龄期以及青春期常见的健康问题,教育家长如何对待有特殊行为问题的儿童,应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况给小儿做营养和喂养指导,应用所学知识给小儿制作食品。

了解:新生儿家庭访视的时间、内容、并列举健康指导内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小儿对能量的五方面的需要。

住院儿童的护理

1、教学内容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小儿药物的选择特点,应用小儿药物计算方法计算小儿药物剂量。掌握: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了解: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一)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未成熟儿的标准及有关概念;(2)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3)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早产儿的特点及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新生儿、未成熟儿的标准及有关概念。

(二)新生儿呼吸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复苏及护理;(2)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新生儿肺炎和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计划;

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复苏步骤,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3)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4)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四)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2)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3)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

(6)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7)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8)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掌握: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营养不良及小儿肥胖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营养不良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3)小儿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4)小儿肥胖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对肥胖儿制定护理计划,应用护理程序对营养不良患儿制定护理计划。掌握: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小儿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婴幼儿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维生素D来源和生理作用;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手足抽搦症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急救措施,合理应用维生素D的制剂,并给家长作指导

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制定一份佝偻病的护理计划,手足抽搦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作用。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一)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措施。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婴儿腹泻的护理计划。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3)液体疗法;

(4)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液体疗法;(5)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脱水的程度(轻、中、重度)及性质(等渗、低渗、高渗),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的表现及程度,并能制定补液方案。掌握:小儿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3)几种不同病因所致肺炎的特点;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肺炎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因、分类及几种不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及其分型、临床表现;(3)临床常见的几型先天性心脏病;(4)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5)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6)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7)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8)心衰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心衰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掌握:临床常见的几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区别。

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及其分型、临床表现,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泌尿解剖生理特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了解:小儿泌尿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

(二)肾病综合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4)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肾病综合症及肾衰的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肾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2)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3)其他几种常见贫血疾病的比较及护理。

(4)IT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5)ITP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ITP的护理。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IT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化脑的护理评价、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3)病脑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4)病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小儿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化脑和病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小儿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病脑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化脑的病因、发病机制,病脑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2)小儿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其他出诊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

(4)小儿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5)乙脑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小儿麻疹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小儿水痘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麻疹及其他出诊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小儿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了解:传染并患儿的一般护理,小儿麻疹及其他出诊性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乙脑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二)结核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2)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4)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了解:小儿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急症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常见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常见中毒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3)小儿惊厥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小儿惊厥的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5)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6)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常见中毒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小儿惊厥及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诊断、现场急救措施及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惊厥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常见中毒的原因,

第五篇:《儿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儿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 前 言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儿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为今后学习和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该门课程见习大纲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接触病人,询问病史、护理评估、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加深学生对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护理程序的应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二

使用教材:《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3版,2005年。Ⅱ 正文 见习一 住院儿童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的感性认识,能对脱水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熟悉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见习二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暖箱复温和光疗箱的使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1

(二)掌握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了解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三

(一)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二)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见习三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腹泻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要点。

(三)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二)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护理措施。

(三)熟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和护理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

见习五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熟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四)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了解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的特点。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小儿泌尿系统

见习六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的解剖生理特点。

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掌握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熟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熟悉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了解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3

见习七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的认识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三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

见习八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常见急性传染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掌握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熟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了解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及预防措施。

(二)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见习九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4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急性中毒病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三)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四)了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中毒的定义和途径。

(二)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三)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护理系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病例选择、查房准备、病例讨论等。三 教学方法: 1.见习教学:见习分组10-12人/组,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学生完成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书写,教师结合病例特点组织学生讨论,点评计划的完整性与同行性。2.教学点:在附属医院儿科各病区教学。3.承担教师:儿科各病区教学组长。4.辅导形式:床旁提问、组织讨论、点评修改护理计划。四 考核办法: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书写护理计划,病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考核,见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见习内容 教学时数 见习类型 住院儿童的护理 1 验证型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4 验证型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1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验证型 合计 12 5

下载儿科教学大纲(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科教学大纲(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科表扬信

    一封患儿家属的感谢信…… 11月25日下午下班之前,一位中年男子激动地跑到办公楼,手里还握着这样一封信: 感谢信 尊敬的儿科医生和护士你们好: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此句正如贵......

    儿科演讲稿

    篇一:儿科护士演讲稿 儿科护士演讲稿 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 记得在我的孩提时......

    儿科小结

    五个星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转眼我即将结束在儿科的实习。儿科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自然感悟颇多。回顾这些日子,有苦有甜,苦的是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舒服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授课......

    儿科实习

    儿科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巩固儿科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做到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初步独立诊断和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儿科工作计划

    儿科工作计划 儿科工作计划1 一、科室基本情况1、全科护理人员共9人,其中聘用护士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4人,大专2人,在读本科2人,中专5人。共有40张床位,全年收住院病人1313......

    儿科优质服务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亮点 蚌医二附院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变压力为动力,在提升岗位技能、创新服务模式、改良护理用具上展现出许多新亮点,受到患儿家属赞扬。 众所周知......

    儿科工作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 时间流逝,很快的2011年就这样结束了,在2011年的工作中,在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我们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总结2011年的工作,特写出一下2011年的工作年......

    儿科辞职报告

    儿科辞职报告 儿科辞职报告1 尊敬的院领导: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医院正式提出辞职。来到xx医院已经整整3年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