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

时间:2019-05-15 08: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

第一篇: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

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江安河畔,隆重举行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共同见证四川大学110年的光荣历史,共同领略这所世纪名校的厚重历史与青春活力,共同祝福她更加美好而辉煌的明天。在此,我谨代表四川大学十万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大学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为四川大学校长在这里致辞,对我来说,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因此,今天我所表达的既是对四川大学厚重历史的真情感悟,更是代表川大全体师生员工表达我们建设新川大、再创新辉煌的豪迈情怀。

大学的生命在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活力常在、青春永驻的不竭源泉。翻开川大历史,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魅力、理性的光芒。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走向辉煌,得益于她孕育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从1903-1909年胡峻校长制定的“仰副国家,造就通才”,到1922-1924年吴玉章校长提出的“崇尚学术,启用新派”,从1926-1930年张澜校长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到1933-1946年张凌高校长实行的“培养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在历代川大老校长们的精辟概括和深遂思考中,始终蕴含着一个恒久不变、一脉相传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涵乾纳坤的宏大气魄,追求真理的崇高境界,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这种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川大人对科学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理想的追求,构成了川大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今天的川大响亮地提出“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和“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理念和精神,正是对学校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在这个回望历史,迈向未来的庄严时刻,我再次想起不久前至立国务委员在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上的一段话,她说:“大学校长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使大学在创新和服务中以它的先进思想和品格来影响社会,引导社会,使‘大学’的荣誉得到发扬光大,永远光荣。”这使我更加深切地感悟到,川大历史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就是她的精神与文化。作为川大校长,我不仅有责任去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更要不遗余力地去弘扬我们的大学精神,让川大精神与中国大学精神一道,共同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灯塔。

大学的天职在于人材培养。大学的价值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衡量大学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尺度。四川大学是在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输入世界智识,创获现代智慧,光大科学文明,培养杰出英才是四川大学始终不渝的理想和追求。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川大人书写了自己辉煌的篇章,创造了很多第一:在中国,1911年建立的华西协合牙科医院,第一个开创了现代口腔医学及教育,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193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批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53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高分子专业;1992年,第一个在全国高校中获得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南,川大于1906年第一个开办了现代体育教育,1910年第一个实施了现代通识教育,1910年第一个引进外籍教师来校教学,1914年第一个设立了系统的英语课程„„。110年来,川大先后汇聚了文学家李劼人、物理学家吴大猷、生物学家童第周、历史学家顾颉刚、哲学家冯友兰、美学家朱光潜、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方文培、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柯召、中国高分子学科创建者徐僖等等大师巨匠,他们广育英才,德渥群芳。历史上,从川大校园走出来的朱德元帅,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郭沫若、巴金成为了文坛巨匠;江竹筠、毛英才成为了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一代英烈;川大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乐以成,成为了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和先驱。在今天,毕业于我们校园的84级校友宋永华,在留英华人中第一个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成为布鲁奈尔大学副校长;2003年,川大学子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球冠军。仅2003年到2005年,川大学生在全国各种知识和科技竞赛中,就获全国特等奖19项、一等奖32项,二等奖90余项、三等奖近200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翻开共和国的革命史、建设史,还是科学文化史,到处都能找到川大人的身影,看到川大人的名字,感受到川大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忠诚与奉献。

大学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在于与时俱进,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110年的川大历史,就是一部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历史。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抢抓机遇,率先进行“强强合并”,首开重点高校并校改革先河。2000年,合并后的新川大又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再次“强强合并”,实现了“三强合一”,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凝聚发展力量,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境界,短短的几年间,又为川大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可以自豪地向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和各位来宾报告:

四川大学已经成为目前中国高校学科齐全,办学规模、质量、效益最好的大学之一。学校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从2000年的12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跻身全国高校前4位;博士点从65个增加到了213个,列全国高校第6位;硕士点从135个增加到了330个,列全国高校第3位。实现了学科建设重要指标的成倍增长。同时,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也明显提高,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处于全国高校前列。

四川大学的科学研究已取得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从2000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015亿元,5年内增长近5倍;国家三大奖获奖数从3项增加到了15项5年中连跃5级;部省级科技及社科成果从36项增加到了401项,5年里攀升10倍;在医学领域三年内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三个“零”的突破。近几年,国家基金项目数和经费数、国内外论文发表总量分别列全国高校前9位和前6位。

四川大学师资队伍水平已显著提高。院士数从2000年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9人;长江学者数从6人增加到了1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从9人增加到了30人。特别是在“985工程”二期平台建设中,学校近两年从MIT、耶鲁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了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30多名,包括3名非华裔科学家。可以说,四川大学迎来了又一个精英汇聚、人才辈出的繁荣时期。

四川大学国际化教育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四川大学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今天,我们又将与美国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举行三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揭牌仪式。这不仅为我们的校庆又献上了一份厚礼,更是标志着四川大学已经开始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与世界著名大学携手并进,共同促进世界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面对四川大学11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过去和现在,四川大学都没有辜负时代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今后的四川大学,也一定会以更加出色的成就报效人民、报效祖国。

川大的荣誉归功于党,归功于国家,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是党中央“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引领了川大的改革和发展,川大今天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当代高教体制改革的成功与辉煌。川大人永远不会忘记尊敬的岚清同志五临川大的动人情景,不忘岚清同志为我们并校改革、校名确定、九三路封闭付出的心血、智慧和体现的宏大气魄;川大人永远记得1997年11月3日晚,时任国家教委党组书记的至立同志微服深入川大校园的感人场景,永远不会忘记尊敬的至立国务委员六次亲临川大给我们的指导、关怀与鞭策。

川大的荣誉归功于教育部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关怀;归功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教育部、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领导为共建川大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全面落实部省市共建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保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川大的荣誉属于历届川大领导和全体川大师生,是一代又一代川大领导们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实践,为我们今天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全体川大师生拼搏奋进、辛勤奉献,铸就了川大今日之辉煌。

川大的荣誉属于全体海内外校友。大学的品牌是校友们铸就的。你们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在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中,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弘扬着川大精神,不断为母校名字增辉添彩,不断为川大这个品牌注入生机与活力。母校永远因你们而感到无限的光荣与自豪。

川大的荣誉属于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社会各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大学只有与社会互动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只有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四川大学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川大的信任、关爱和慷慨支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校庆既是对昨天的回顾,又是对今天的检阅,更是进军未来的新起点。上个世纪30年代,时任川大的校长就规划和提出:“不但要使川大成为全国最高最完善的学府,同时还要使川大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完善学府。”如果说,这在当年还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那么,经过几代川大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三强合一后新四川大学的艰苦奋斗,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坚实基础。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庆祝大会上,我代表四川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庄严承诺: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重点跨越、培育英才、引领社会”的理念,努力把四川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始终站在科学前沿、攀登科学高峰的创新型大学,一所以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己任的研究型大学,一所面向世界、汇聚人类学术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开放型大学,一座守望大学良知、弘扬大学精神、以崇高的价值追求来引领社会进步的中国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我们坚信,我们今天种下的理想之树,必将硕果累累,我们今天放飞的希望之梦,必将成为美好现实!

第二篇:【翻译】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谢和平的致辞翻译

Xie Heping’s Speech on the Ceremony of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Honor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alumni,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day, on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we merrily gather here for witnessing her glorious past records, appreciating her sincere history and youth and vigor and wishing her better and brilliant future.On behalf of the hundred thousand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worker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warm welcome to all the leaders and guests present here today, send my best wishes to alumni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wards leaders at all levels, friend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all of our international friends for your constant regard and support.Given a speech as the principal of SCU, it is not only a high honor for me, but also more means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Therefore, I expressed my own truth inspiration for her long history and the heroic feelings of all the members of SCU for our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ichuan University and recreation of the refulgence again.The life of the univers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ity.It is also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ity’s persistent vigor and youth.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SCU, we can feel its spirit and rationality.The rising of SCU from vicissitudes to success at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the SCU Spirit, the incorporative and eclectic nature and the university motto “Advocating Precision, Diligence, Truth and Innovation”.According to the former headmasters’ insightful summary and deep thinking, SCU always contains a constant and a direct line of succession value orientation.That is the grand verve of including all substances in the world, the lofty realm of pursuit of the truth and the feelings of serving our motherland.Such as: Hu Jun’s “Creating wealth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from 1903 to 1909;Wu Yuzhang’s “Advocating science, supporting new scholars” from 1922 to 1924;Zhang Lan’s “Thoughts freedom and all-inclusive” from 1926 to 1930;Zhang Linggao’s “Cultivating noble character, teaching advanced academic, bringing up specialized talents, matching social development’s needs” from 1933 to 1946.This kind of value orientation shows our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nd our pursuit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ream.It also constitutes the 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essence of SCU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Nowadays, SCU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Advocating science,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Being virtuous and erudite, with an open mind from good”, also inherits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spirit of SCU.At this solemn moment of looking back at history and moving forward the future, I recall the passage which the State Councillor Chen Zhili has said in the third forum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not long ago.She said: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s should unswervingly guard university spirit so that university can influence and be a guide for society in innovation and service by its advanced thought and character and making “university” honor promote and have eternal glory.This speech makes me further comprehend, what SCU’s history has left us the most precious wealth is her spirit and culture.As the president, I not only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keep watch our spiritual home, but also spare no effort to go to carry forward our university spirit, and make both of SCU’s spirit and all Chinese university spirits be the lighthouse to lead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The first duty of university i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If university wants to be approved by society, it has to cultivate the talent for matching the society’s needs.This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standard to judge university’s contribution for society.SCU was born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aving nation by education, imputing world’s knowledge, creating modern wisdom, developing scientific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 are the unswerving ideal and pursuit of SCU.In China’s high educatio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western area, SCU has written its glorious chapter and has created many first.In 1911, SCU established China’s western synergistic dental hospital, began China’s modern oral medicine and education and become the birthplace of China's modern oral medicine.In 1936, SCU began to enroll graduates and became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which firstly enroll graduates in China.In 1953, SCU created the first polymer professional and achieved the first doctor conferrable spot of science of religion among China’s universities in 1992.In the western area, SCU established the first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1906, firstly implemented the modern general education in 1910 and introduced foreign teachers in the same year, founded English courses firstly in 1914, etc.During the 110 years, SCU successively gathered the writer Li Jieren, physicist Wu Daqiu, biologist Tong Dizhou, historian Gu Jiegang, philosopher Feng Youlan, aesthetician Zhu Guangqian, China's most distinguished botanist Fang Wenpei, public health originator Chen Zhiqian,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of number in modern China Ke Zhao and China’s polymer disciplines founder Xu Xi, etc.These masters has trained a lot of excellent talents, and affected many people's character by their good moral character.In history, commander Zhu De who was the student of SCU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o Moruo, Ba Jin were the literary masters;Jiang Zhuyun, Mao Yingcai were hero who has moved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the first female doctor Le Yicheng became the pioneer of the Chinese moder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oday, alumni Song Yonghua who entered in SCU in 1984, was elected to be the first academician, among the Chinese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became vice-chancellor of the Brunel University.In 2003, students of SCU wo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challenge(GMC)global champion.Only from 2003 to 2005, our students won national special prize 19, the first prize 32, the second prize 90 and the third prize almost 200 in the all kinds of national knowledg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Whether in the past or now, whether in the revolution, the construction or in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e history, we can find the figure of the people of SCU, see the name of them and feel their loyalty and dedication to the country, the nation and the society.The motivation of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relies on reform, keeping pace with and bravely walking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The history of 110-years development of SCU is the record of its constant development, growing and creating glory during its reform.In 1994, the original Sichuan University and the origin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ught the opportunity and took the “powerful combination” and opened the key of China’s university reform with the courage of “take the lead”.Then, in 2000, the new SCU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West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achieved a much more strong unity.The twice combinations have provided abundant capital and solid foundation for universities’ high level comprehensive research.With this basis, we have opened a new page of SCU’s development for a very few years, by the condensed strength,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wa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velopment state.On today’s special festive occasion, I would like to avail myself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the remarkable changes that’s taking place in SCU to all of you.Sichuan Univers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ranking China's universities with complete subjects,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best quality and benefit.The number of doctor conferrable spots for first level discipline from 12 in 2000 increased to now 27 and among the top-4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doctoral program increased from 65 to 213, master degree program increased from 135 to 330 and ranking 6th and 3rd among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respectively.All of thes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t index of increasing several times over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has obviously improved.In 2005, we attained two first prizes of the state level teaching achievement prize and nine second prize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university.SCU’s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mad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From 2000 to 2005, during the five year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rose from 172 million yuan to 701.5 million yuan, nearly 5 times growth;the number of “State Three Awards” achievements increased from 3 to 15 and improved five levels;the numb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inisterial or provincial level added from 36 to 401 with 10 times growth.An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we have taken three “zero” breakthrough of the academician,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and the chief scientist of “973”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domain.SCU’s faculty level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From 2000 to now, the number of the academicians increased from 5 to 9;Chang Jiang(Cheung Kong)Scholars increased from 6 to 16, and the gainer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China increased from 9 to 30.Especially, in the past two year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platform of “985 project”, we have introduced more than 30 outstanding young and middle-aged scientists, including three non-Chinese scientists, from MIT, Yale, Hopkins and other world class universities.So to speak, SCU ushered in another boom period with elites and talents coming out in succession.SCU’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s stepped on a new stage.We have established the communicative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42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more than 130 universities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Today, we will inaugurate thre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d Clausthal University of Germany.It not only offers a gift for the anniversary, but also marks the SCU has started to jointl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education with the world famous universities hand in hand on a higher level and broader areas.Facing SCU’s 110-year hard struggle, we can proudly say that whether in the past or now, Sichuan University always has not lived up to the era’s looking forward, nation’s hope and people's great trust.For the future, SCU will be better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the nation with greater achievements.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arty, the country and the correct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joint construction, adjustment, cooperation, merger” policy lead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CU.SCU’s achievements also fully demonstrate the success and glory of China's contemporary high education system reform.We will never forget the five times visits of comrade Li Lanqing, his effort, wisdom for SCU’s combination reform, name determination and the closing of 93 road and his reflected grand verve.We will never forget the impressive night on November, 3rd, 1997.On that night,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Chen Zhili comrade visited the campus deeply.We also will never forget her guidance and spur, and her six times visits.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arty Committee of SEC, the leadership and support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Chengdu.They have visited and inspected SCU for many times and fully implemented many concrete measures for “both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city”, to ensur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guaranteed equipment and the provided grea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U.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all previous leaders of SCU and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Today’s accumulated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and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came from the all previous leaders’ hard struggle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Today’s success came from the hard work, strive and dedication of our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all alumni at home and abroad.The brand of the university is forged and cast by all alumni.When you are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ety, take your pursuit of the life and career or do your ordinary works, all alumni constantly promote SCU’s spirit, honor SCU and inject vigor and vitality to your mother school.It will always feel infinite glory and pride for you.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which concern and support us.Today's world is an open world.University only can achieve more developmental opportunitie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In reverse, only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the society, we can get wider development space.SCU’s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cannot do without the trust, concern and support of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Honor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alumni,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eaning of anniversary is review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eventually is the new start for a better future.In 1930s, the principal of SCU put forward: Not only making SCU become the best university in China, but also let it be the most famous and complete university in the world.If we regarded it as a dream at that time, now, we have the basis for letting it come true through the hard-working of generations, especially, the hard-working after the two combinations.On behalf of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d like to take a solemn oath on this historical occas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chaired by President Hu,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ies and Three Representatives, SCU would continue to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progress, nurturing talents and anticipating society” and take efforts to establish SCU as a top-notched innovative university, a research-based university cultivating pillars and elites, an open university embracing diversified academic thinking and advanced culture,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safeguarding academic consciousness, spreading university spirit, pursuing lofty goals and social progress.We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ideal tree, we planted today, will certainly have countless rich fruits, the dream of hope, we released today, will certainly become a beautiful reality!

第三篇: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谢和平。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32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6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0人(含“青年千人计划”46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0人(3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3人。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4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3篇。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8.6亿元。2015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

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近200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师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领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60余家。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65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一、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学 中国语言文学 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药剂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肿瘤学 妇产科学 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外)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儿科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呼吸系病)法医学

核技术及应用 皮革化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岩土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固体力学 遗传学植物学 有机化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专门史 历史文献学 政治经济学 宗教学

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麻醉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凝聚态物理 水文学及水资源

四、省级重点学科

哲学 理论经济学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 力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植物保护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关系 社会学 人口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艺术学 美术学

设计艺术学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化工过程机械 物理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建筑设计及理论 建筑技术科学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图书馆学 档案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

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厅、局级重点科研机构

食品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期)视觉合成图形图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医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时间生物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力学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过滤与分离省重点实验室 核医学省重点实验室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省重点实验室 多相流传质与化学反应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岩土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光学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系统省重点实验室

资源生物学及生物制药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与新型给药系统省重点实验室 疾病基因组学与法医学省重点实验室 肿瘤学省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省重点实验室 妇科肿瘤与小儿血液肿瘤省重点实验室 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省重点实验室 电能质量与电磁环境学省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数学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知识工程及网络智能省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资源微生物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分子毒理学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精神病学省重点实验室 病理研究省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新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学省重点实验室 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 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省重点实验室 新型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省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制药工程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磷化学与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围产与生殖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围产与生殖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水文学及水资源省重点实验室 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牙病防治研究省重点实验室

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第四篇:跟着你走---献给建党0周年的诗歌

跟着你走---献给建党0周年的诗歌

你用镰刀和斧头

砸碎了镣铐

开辟了天地

竖起了旗帜

跟着你走

把所有的磨难变为陈旧的历史

你用草根和树皮

填满了坚强

嚼出了信念

滋育了精神

跟着你走

写下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丽

你用小米加步枪

壮大了自己

消灭了敌人

决出了成败

跟着你走

珍惜着血染的果实来之不易

你用62年的时光

经历着贫富

创造着辉煌

见证着神奇

跟着你走

幸福和美的道路越来越宽

你用90年的沧桑

分辨着左右

反省着对错

坚持着方向

跟着你走

就是跟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

永不回头

赞党成立90周年

全国人民一条心.大家都来唱红歌.男女老少齐上阵.激情高昂赞祖国。

金融系统红歌赛.老公天天把歌练.南腔北调唱不准.我来纠正我来唱.惊讶之于把我夸.人民银行拿银牌。

各个单位参赛忙.唱好红歌拿第一.庆祝我党90岁.祖国越来越兴旺。

【黄钟·刮地风】贺建党90周年2011、6、17

九十秋冬国换颜,屡克艰难。

沧桑正道自斑斓,春满人间。

共欢华诞,贺词芳灿。

续写新篇,气冲霄汉。

前途多险滩,凌云莫等闲,携手扬帆。

第五篇:四川大学机关党委

四川大学机关党委

创先争优活动简报

第十七期

中共四川大学机关委员会 2010年7月5日

宣传部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布置会精神,按照四川大学《机关党委关于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意见》要求,宣传部党支部结合党委宣传部实际,拟定“思想领先,行动在前”的活动载体,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和指导思想

活动意义:在宣传部党支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宣传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是促进宣传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更好联系和服务师生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宣传部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宣传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展好这项活动。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题,以开展“服务上水平,工作比贡献” 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的系列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党委宣传部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联系实际,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深入扎实推进宣传部党建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活动主题和目标任务

活动主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党委宣传部实际,以“思想领先,行动在前”为活动载体,以“服务争优,工作创先”为活动主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打造优质宣传队伍、培养创新优秀人才、做好一流质量服务。党员具体活动载体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修养、比业绩、比奉献,争创理论水平过硬、工作作风过硬、服务质量过硬,让教职工满意、让广大学生满意的“四比三过硬两满意”活动。

目标任务:创先争优的目标是要建设“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环境,打造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宣传队伍。为此,创先争优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抓学习、强素质,抓管理、强规范,抓创新、重业绩三个方面努力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为四川大学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舆论支撑、文化支持。

三、活动主要内容

在宣传部党支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争创先进基层党支部。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好四强”。打造优良作风建设先进科室。

“五好”为:领导班子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较强的创造力、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能积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团队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开拓创新。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党员意识强,在服务中心任务、服务基层单位、服务师生职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工作机制好。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有序。进一步落实机关“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不断完善联系制度。工作业绩好。在全面实施《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的育人管理体系等系列改革创新中事迹突出;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机关作风建设取的明显成效;各项工作成绩显著。群众反映好。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和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为师生做好事做实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实施。

“四强”为:推动发展强。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在引领促进科学发展上成效显著。服务师生强。认真落实全方位服务,主动为学校科学发展排忧解难。凝聚人心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组织渗透力、凝聚力强。促进和谐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优良作风建设先进科室基本条件是:一是拥护党的领导,思想素质高,能够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二是爱岗敬业,勤恳实干,团队业绩突出;三是作风务实,忠于职守,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服务对象评价好;四是团结和谐,内聚力强,与其它科室关系融洽;五是环境优美,重视安全、卫生、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六是科室至少有一名党员,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

2、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三先锋”,争做优良作风建设先进个人。

“五带头”为: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党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深对工作安排部署的认识,主动服务工作大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学习钻研本职业业务和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带头创造佳绩。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争创佳绩。带头服务师生职工。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认真关注师生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师生职工的利益;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自觉加强科研诚信;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先锋”为:学习先锋。以培养学习型党员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深入开展“四型”教育(专家型、开放型、实践型、假日型),引导党员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激励党员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发展先锋。突出发挥党员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争奉献、促发展”活动,深入推进“共产党员示范岗”创建,大力表彰一批践行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争做岗位标兵。服务先锋。突出凝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等载体,引导党员积极为群众排忧、为群众服务,激励党员自觉践行为民宗旨。

优良作风建设先进个人评选基本条件:一是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二是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三是能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学校赢得良好信誉和社会影响;四是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服从大局,团结协作,积极协调与有关部门、科室的关系,在机关干部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四、方法步骤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争先创优活动将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从2010年6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开展活动。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开展创先争优、突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年”活动。2010年为基础建设年,2011年为全面提升年,2012年为巩固拓展年。今年党委宣传部的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安排如下:

(一)时间进度

1、广泛发动,安排部署(2010年6月底前)。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动员部署。召开动员大会,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政策原则,为活动开展打牢认识基础。二是制定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具体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三是组织学习。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化认识,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

2、全面争创,扎实推进(2010年7月—2011年6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好“五项活动”:一是“党性教育”活动。通过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成就,学习党史、党的方针政策,强化对党员的党性教育;通过组织生活等形式,组织党员进行一次党性分析,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岗位奉献”活动。从强化执政理念,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入手,围绕本部门、本岗位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堡垒工程”,开展各类知识竞赛、宣传改革创新等活动,努力提升业务水平。三是“服务师生职工”活动。以大力实施“122311”工程(即每名党员每年要联系1名一线教师,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2名学生的宣传技能,了解3个学院的院情,撰写1篇宣传报道、向学校党组织提1条合理化建议)为抓手,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宣传部支部将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困难救助、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四是“亮牌示范”活动。通过党员示范点、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组织创新”活动。加强党支部阵地、活动、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支部党建述职、考核、评议制度,推进党建工作创新。2011 年“七一”前,对评选出的先进科室、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

3、对标定位,晋档升级(2011年6月—2012年6月底)。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树立先进典型。以受表彰的科室和党员为重点,采取心得交流、演讲和报告会等形式,扩大典型影响力。要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继续开展向模范人物学习活动。二是搞好对标定位。本支部和全体党员对照先进典型和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实施晋档升级。对照创先争优标准,着眼全面提升,使处于先进的当好标杆、中间状态的规范提高、相对后进的改变面貌,“五带头”党员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4、系统总结,完善机制(2012年7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前)。这一阶段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展示成果。通过校园网和橱窗,全面回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集中展示活动成果。二是搞好总结。宣传部支部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系统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三是考核评议。对本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并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四是完善机制。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2012年“七一”前,再次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科室和优秀共产党员。

(二)推进方式

结合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日等经常性工作,通过以下方式扎实推进。

1、公开承诺。根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联系各自实际,明确提出本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具体条件,认真制定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阶段目标、计划和工作措施,党员结合实际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2、领导点评。根据管理权限及分工,适时对支部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3、群众评议。结合开展活动述职,适时组织党员、群众对本支部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作为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

4、评选表彰。定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考核,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科室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评选表彰要注重工作实绩和社会公认,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相应人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2、落实工作责任。坚持领导示范带头,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体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榜样。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紧抓好有关工作。

3、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要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办好学校满意的宣传结合起来,与理论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切实解决师生职工关心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以促进工作、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干群关系、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把活动搞活,搞出成效。

4、营造舆论氛围。充分运用网络、报纸、简报等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落实专人加强活动信息报送,及时反映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创新做法和先进典型等,以强有力的宣传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

5、总结经验,全面推进。要积极发现、总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探索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培养树立一批事迹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先进典型,教育和激励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奋发向上,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锐气,在宣传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附件一 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蒋晓丽

副 组 长:李朝鲜 陈华明 黎生 办公室成员:付玉杰 侯宏虹 周德全

附件二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标语

1、思想领先,行动在前

2、创先争优 乘势发展 发挥优势 特色领先

3、争做服务科学发展的模范,争做创先争优的排头兵

4、建设“三争先”组织(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争做“三优”党员(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

5、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6、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作用

7、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8、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9、全面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基层党组织

10、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师生群众、加强基层组织

下载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大学自荐信

    自 荐 信 尊敬的四川大学领导和自主招生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XXX。在“百年昆华、桃李天下”文化传承的熏陶下,我通过努力学习,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

    四川大学介绍

    学校简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

    四川大学毕业设计

    目录 编写说明 1 (五)潮流分布计算与调压措施的选择(参考) 2 一、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2 1.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2 2.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3 二、 主变压器......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 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Distinguished leaders and guests, respected school f......

    建校一周年感想

    建校一周年感想 转眼间,我们的学校:辛寨初级中学已经成立了一周年。 一年前,我们满怀憧憬与希望来到这所美丽的学校,来到了我们自己的班级,看到了美丽的操场,整洁的宿舍,高大的教学......

    建校60周年诗歌朗诵

    电校,让我为你自豪 男: 苍穹圆庐,星月穿空 山峦横垣,黄河奔腾 当颤栗的荒原,为黑暗的狂啸不住呻吟 当西部宽阔的胸膛,为电力工业的发展不停地呐喊 你无声无息 越过漠北雄浑的脊梁,......

    电大建校三十周年

    献给塔城电大建校三十周年 承载使命 实现价值 今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三十年,虽然不是弹指一挥间,但抚今追昔,仍不禁感慨万千。建校三十周年,不仅仅意味着盘点获......

    捐资建校感谢信

    尊敬的**:您好,您还记得在祖国神奇辽阔美丽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深处,有您投资捐建的***小学吗?这所蓝墙白瓦的学校在茫茫草原的衬托下,在淙淙流水的陪伴下,显得独具特色,捐资建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