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邵东县牛马司镇水井头清真寺
邵东县牛马司镇水井头清真寺
Normal 07.8 磅 0 2false false fals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水井头清真寺位于邵东县牛马司镇,地处320国道和衡邵公路旁,娄邵铁路和潭邵高速公路从腹地穿过,均建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小地名叫水井头,原纯系农村,近五十年来,国家建设突飞猛进,牛马司煤矿矿区扩展到水井头周边地带约三、四十平方华里的范围。矿本部机关多集建于此,街道纵横、商业繁茂,迅速发展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小市镇,清真寺就在这个市镇的中心区。
大约在距今一百四、五十年前,一些回民陆续从邵阳市南门口和鸡笼山、狮子山等地移居此间,子孙繁衍,至今已发展到有六百余人,其中以马姓居多,张、苏、蔡三姓为少数。
回民初迁此地,人口稀少,又多从事农业,经济困难,无力建寺,每逢聚礼,过三大节日都要步行到距离八华里路远的仰山殿清真寺去参加,非常困难。直至解放前夕,该地人口已增至二百余人,经济条件也开始好转,于是回民中的有识之士,提议在水井头就地建寺,这一倡议得到回民的一致赞同。
建寺伊始,公推马靖山先生主修。马靖山先生及其侄儿率先捐赠寺址全部土地和捐献巨资,在他的主持下,将寺产百担谷地良田全部变卖,做为建寺资金。尚有不足之数,又到苏家冲、仰山殿、邵阳市各清真寺回民中去募捐。筹备就绪,于1947年6月破土动工。制土砖、打土方、开石方及其他杂工。全部由本坊回民自行义务劳动,大家齐心协力,于1947年10月建成清真寺大殿。此后,于1952年10月,由马伟、马琴生、马京州等三人的倡导和经手,又增建了伙房、水房,并砌了围墙,完美地修成了一个配套齐备的小型清真寺。
清真寺殿堂为一栋二层的楼房,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楼上为礼拜殿,楼下为办公、会议、教学场地等,殿楼朴素、大方、亮洁。殿宇左旁一栋偏房约100平方米,是伙房、水房、杂屋等配套设施。围墙内还有草坪一块约120平方米,总共占地面积430平方米。所有建筑均系青砖基脚、土砖墙壁的土木结构。清真寺前面,一垅田园,绿野辽阔,屋前屋后茂林环抱,景色宜人。寺背有县级马路通往各乡及邻县、并与320国道相衔接,交通便利。环寺远近均有采煤矿井,井架林立,机器轰鸣,入夜电灯辉煌。呈现出田园和工矿相结合的新型市镇的优美风光。
清真寺建好后,随即成立了寺管小组,选举产生寺管委员,至今计有六届。第一届:马靖山、马礼庭、马青夫、马硕如、马惠生、张菊轩等七人。第二届是马祥生、马玉祥、张建三……。第三届是马伟、马琴生、马京州……。第四届是马海卿、马玉成、马盛……。第五届是马爱国、马端康、马伟、马四平、马玉祥、马振金等。第六届,亦即现任寺管委员:马群兰、马林康、马志高、马安、马仕珍、马文检、马伯平等七人。这些历届寺管委员,都热情为寺操心效劳,贡献巨大。
本寺建寺以后,即聘请了阿訇掌教,开展了经常性的宗教活动,每日五番拜功,每周星期五的聚礼,每年的三大节日,从未间断。在本寺担任阿訇的有马学如、苏修之、马伟、马玉成、马中容、马翔林等,马伟在此先后担任过三届阿訇,现在还未离职。这些阿訇在此寺举办三届经学班。第一届:(51~52年),由马学如任教,学员5人。第二届:(78~79年)苏修之任教、学员10余人。第三届(81~88年)马伟任教、学员16人。这些阿訇在特殊的条件下坚持办学,精神可贵。这些教育,对民族宗教事业的振兴,作用巨大。
水井头清真寺的历史虽短,人口较少,但出过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马震昆先生、名靖山,国民革命时期,曾在贵州思南紫云等县任知县多年,为官清廉,深得人民群众爱戴,卸任后回归故里,为水井头清真寺的修建和当地回汉民族团结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次有蔡雄甫先生,乃开明绅仕,对清真寺异常关心,对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做了许多工作,有较大贡献。再次:现任阿訇马伟,曾任本寺寺管委员二届、阿訇三届,现虽年近花甲,尚未离任,在寺里操心效劳,为民族宗教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马伟阿訇曾于57年作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成员随团赴京参观学习。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忆。也是水井头清真寺回民和全体邵阳回民的无比光荣。
水井头清真寺建寺至今已五十多年,建筑物经久腐朽,破烂不堪,频临危房,急待重建。清真寺原有良田45亩,旱土3.5亩,坟山三处共面积15亩。当时田土出租、每年收益约稻谷30余担,足敷寺内一切开支而有余。但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寺内所有田土,全部收归公社集体。清真寺仅保留三处坟山。1992年水井头和仰山殿两寺合办了一个回穆煤矿,1994年将煤矿承包给他人,但承包人背信弃义,企图侵占清真寺权益,煤矿赢利,他分文不给,还根本否定清真寺的所有权。在马群兰主任的主持下,与仰山殿清真寺苏汝南主任联手,经诉诸法院,官司虽已取胜,但还只获得百分之六十赔款。现马群兰正在为清真寺的选址、重建而带病奔波,他深切盼望坊上回民自身加倍努力,争取政府和邵阳市所有穆斯林的大力支援,尽快建好此寺,以利民族宗教事业的振兴和发展。邵东县牛马司镇水井头清真寺举行落成典礼
2010 年11月11日,邵东县牛马司镇水井头清真寺隆重举行落成典礼。省伊协名誉会长马亮生、秘书长黄祖群,邵阳市民宗委副主任黄健刚、张常红,邵东县政协副主
席王顺秋,邵东县统战部副部长李明亮以及邵阳、株洲、湘潭、隆回、邵阳县等市、县伊协负责人参加了庆典仪式。邵东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全体干部,邵东县伊斯兰
教协会全体成员及相关村镇、建设单位的负责人,邵东县穆斯林群众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典礼。
参加典礼的各级领导向穆斯林群众表
示祝贺,同时指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传承伊斯兰教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广大的教职人员应珍惜党和政府提供的优越条件,不断提高
宗教学识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水井头
清真寺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2003年,为了满足周围少数民族公益活动和广大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民族
宗教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他们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异地选址新建的想法,立即得到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多次选址定位,于2008年10月动工,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清真寺新楼占地610平方米,建筑面积2018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38万元,是目前我
省农村清真寺中投资数额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筹建时间最长的一座清真寺。
看着崭新的清真寺,当地穆斯林群众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邵东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张国华在会上代表广大穆斯林向与会人员致感谢词:难以忘怀党和政府给予我们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难以忘怀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给予 的指导和帮助;难以忘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难以忘怀广大回族穆斯林为水井头清真寺的筹建挺身而出、义不容辞、踊跃捐款。并承诺决不辜负党和政府对
他们的关怀和期望,他们要百倍的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充分利用清真寺这块阵地,加大力量向穆斯林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义、教规,增加民族宗教
知识,提高对伊斯兰教精神的理解,爱国爱教,积极进取,自觉抵御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和干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第二篇:牛马司安全监管周报2011年第1期
牛马司安全周报
2011
№1
湖南黑金时代牛马司矿业有限公司
安全周报
(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6日)
牛马司矿业有限公司 2011年1月6日
本周,全公司消灭了重伤、非伤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仅发生轻伤1人次,轻伤事故情况如下:
2010年12月31日晚班21时30分,水矿掘五队职工陈新粮在3128风巷因矿车调道,用工字钢抬道时,被工字钢打伤右足小趾。
※本周的隐患整改情况:12月28日,涟邵局对我公司铁箕山矿进行安全检查,查出隐患8个,已全部整改好;上周,涟邵局驻我公司安全总监对斗、水矿进行安全检查,查出隐患7个,已全部整改好;12月29日,公司领导带领安全小分队对水、铁矿进行月度安全质量大检查,查出隐患24个,已全部整改好。
※上周末正在整改的隐患2个,本周已整改1个,1个仍正在整改之中。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整体推进
牛马司安全周报
2011
№1
▲水井头矿312绞车房地鼓、主轴、减速箱、电机中轴线水平度、直线度严重超过检修标准。整改措施:①立即制订停运检修方案;②若坚持运行,必须减载定期加强观测,严密注视变化情况。整改负责人:苏从初、付忠海。整改计划时间:12月底。整改情况说明:已整改好。
▲铁箕山矿4227工作面机巷尾巷有80余个支柱未及时回收,未送风,靠老塘回风。整改措施:送风及时回收。整改责任人:邓玉平。计划整改时间:2011年1月上旬。整改情况说明:已送风,正在回收支柱,即将回收完毕。
本周未发现重大隐患,上周末未存有重大隐患。
本周隐患排查情况:公司安全小分队会同涟邵管理局、驻公司安全总监对三矿进行了一次巡回检查,共检查3次,查出隐患共21条,已全部及时落实了整改措施。本周隐患排查的具体情况如下:2010年12月31日,公司对米山矿进行了安全质量月检,查出隐患1条,已整改好;2011年1月4日,公司安全小分队对水井头矿进行了安全检查,共查出隐患11条,已全部落实整改;2011年1月6日,驻公司安全总监、公司安全小分队对铁箕箕山矿进行了安全检查,共查出隐患9个,已全部落实整改。
▲涟邵管理局、驻公司安全总监、公司安全小分队对三矿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整体推进
牛马司安全周报
2011
№1
进行了巡回安全检查;公司组织对斗矿进行了月度安全质量大检查。
▲公司组织于2010年12月30日、31日对三矿成功进行了反风演习。
▲认真贯彻了涟邵局《关于切实搞好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等上级文件精神,公司结合实际,对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并下发了专门文件。
▲三矿都认真开展了周一安全大检查周五复查活动。▲元月1日晚班,水井头矿安全副矿长陈井岗带领全体安监人员到各要害岗位进行突击查岗,未发现离岗现象。
▲三矿安监人员按规定分三班下井巡查。
▲元旦期间,三矿都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安全质量检查。▲公司制订并下发了《矿井自救器管理的硬性规定》。
▲全公司坚决实现安全生产,消灭重伤事故和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力争实现零轻伤,确保矿区安全和稳定。
▲加强对重点区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三矿监管的重点区域如下:
斗米山矿:3125工作面初采初放;3222探煤上山、322上部车场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矿井有关管理人员三班现场盯守,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整体推进
牛马司安全周报
2011
№1
水井头矿:3624石岩斗口揭煤;2329煤柱切眼与风巷贯通;3624工作面开采的通风、瓦斯、顶板管理;3124、2329工作面顶板管理。
铁箕山矿: 4423(5)运道过煤门;4423(4)工作面初采、初放;4227、5224工作面顶板管理;斜井运输。矿井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关队干每班现场盯守到位。
▲提高支护质量。采煤工作面背顶必须严密,支柱迎山有力;修理头严禁放大棚和空顶作业;架棚掘进工作面必须按规定使用好前探梁和防倒器,严禁空顶作业;锚网喷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检查,不能放松标准。
▲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区队班组建设。继续实行动态检查考核;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系统;落实达标规划;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狠反“三违”反事故,对“三违”加倍处罚。▲进一步落实“两项”制度,严格检查,考核到位。▲加强火工品管理,严防火工品流失。公司将组织火工品专项安全检查。
▲三矿都要组织一次突击查岗活动。▲公司安全小分继续开展巡回安全检查。
▲公司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全面布置落实“两节”期间及2011年安全工作。
▲切实加强地面防火、防冻、防结冰安全管理,加强对供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整体推进
牛马司安全周报
2011
№1
电线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矿区平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
综合治理
整体推进
第三篇:庙头镇简介
庙头镇基本情况
庙头镇距县城10公里,属于县半小时经济区,也是沭阳西部经济重镇。三国时为魏地,五代时庙宇众多,其中以天齐庙居首,故名庙头,1986年12月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庙头镇,南界新河,西接潼阳,东与扎下隔河相望,北与茆圩比邻。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个农场,12000户、4.8万人口,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横贯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农业经济以花木为主,面积28000亩,2003年被省农林厅命名为江苏省花木之乡称号。工业经济以镇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工业集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6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两层以上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中区现已落户企业23家,主要为电子、玩具、木质工艺品、建材等项目为主,截止2012年11月底,GDP达到12.83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06%,同比增23%;财政总收入8200万元,占全年目标的95.9%,同比增长85.14%,其中国税收入1678万元,地税收入5422万元,财政部门收入1100万元。分别占任务的76.27%、103.28%、100%,增幅63.78%、115%、24%。共公财政收入 5464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10.83%,增幅88.8%,税收占比7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96元,占目标的100.2%,同比增长26%。共引进项目8个,协议引资额5.5亿元。其中进县园区的项目1个,协议投资额2亿元,镇工业集中区今年新进企业7个,其中江苏铭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完成“2158”标准化厂房面积30.95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124%。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65.82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34.8%,同比增长62.4%。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四篇:凉水井镇中心小学办学行为规定
凉水井镇中心小学教师六严禁制度
——“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主题教育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沅陵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主题教育的通知》,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学校决定在全校内开展“前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主题教育,特制订本禁令及处理办法,望全体教师共同遵守。一、六严禁规定
1、严禁老师私自组织学生购买书籍、复习资料及其它学习用品。
2、严禁在校内收费补课,搞有偿家教。
3、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严禁在工作时间内打牌、炒股、上网玩游戏。
5、严禁教师拒收经学校同意就读我校学生行为。
6、严禁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二、处理办法
1、私自组织学生订购学习资料及其它学习用品,发现后不管任何原因,没收全部金额,且处予一倍以上的罚款。
2、在校内收费补课,搞有偿家教的,一经发现,没收其全部补课费用,不享受期末福利,且上报教育局。
3、学校接到举报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到校长室戒勉谈话,情节严重的每次处予200元以下罚款。
4、在工作时间内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发现后,从本月课时津贴费中每次扣50元。
5、拒收学生,让学校工作被动,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后果,到校长室戒勉谈话,情节严重的调换工作岗位。
6、在考试中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现象(包括试卷泄密、统分改分等),取消该教师本期教学质量奖金。
以上规定,违反其中的一条,当年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实行一票否决。
凉水井镇中心小学 2012年2月7日
第五篇:藕塘镇红色旅游之亮点景区清真寺
藕塘镇红色旅游之亮点景区清真寺
藕塘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初期,坊上现有回民256户,1108人(其中包括滁州市皇峰巅回民村民组在内),其历史悠久,闻名皖东。抗日战争时期,藕塘为新四军新二师根据地,以小莫斯科而出名,藕塘清真寺在拥军抗日中做出了贡献。清真寺曾被日寇烧成一片废墟,乡老们后来筹集了资金盖了两间草房充当大殿,请来阿訇维持宗教活动。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民族宗教活动,对少数民族关怀照顾,拨款修建大殿、水房、阿訇住房等,恢复了日常的宗教活动。
目前清真寺有15间房屋,即大殿3间,厨房1间,水房1间,阿訇住房3间,另有7间出租,租金作为清真寺收入。清真寺大殿、阿訇住房内有电扇,水房有浴霸,通自来水,通电话,院内铺水泥地,有水井两口,并立有重建清真寺的碑文,院内摘花种草,路旁植树,空气清鲜,环境优雅,古色古香。现任阿訇来自甘肃,为人谦和、仁义,不计较个人报酬,积极热心为清真寺办事,为回民服务。
位于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的清真寺,有其独特的亮点旅游资源。作为一名历史见证者,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火烽烟;作为一名历史的幸存者,它又见证了新中国落实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的历史。为打造成为旅游强镇,11月24日,镇党委书记任晓光走访考察了藕塘清真寺,立志于打造好清真寺的景点魅力,为红色旅游景区锦上添花。镇党委政府立志在清真寺现有的历史悠久的基础上,开发其新的旅游资源,加大对其宣传改造,制造新的旅游亮点,鼓励藕塘清真寺阿訇多与二龙清真寺阿訇及池河清真寺阿訇加强联系,相互走访学习,探讨教义,凝聚少数民族文化魅力。其次,建立清真寺宣教班,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开展回民文化风俗讲解课,增强回民子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也可以邀请越来越多的汉族来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教教义,宣扬精神升华,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再次,开发相关的属于藕塘清真寺的特有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亮点。